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江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案

电子教研组

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学内容及目的:

知识目标: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设计思路,理解

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能够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的接线。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树立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

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教学难点:

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授课类型:

专业实操课

授课方法: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教具准备

接线控制面板、剥线钳、尖嘴钳、一字起、十字起、若干导线。

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提问:(1)你见过升降机吗?

如:工地上的起重设备,医院、高层住宅的电梯等。

(2)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是如何实现的?

一般是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我们可以规定电动机正转

时为升降机的上升,反转时为升降机的下降。

(3)电动机又是如何实现正转和反转的呢?

二、知识铺垫(3分钟)

电动机反转的条件:改变通入电动机定子绕组三相电源的相序。通过现实生活中我们熟悉的升降机引出今天上课的主题——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换相的方法:改变电源任意两相的接线。

三、学生自主设计(任务驱动法)(20分钟)

设计任务:要求完成一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当按下正转按钮时,电动机起动并正转运行;当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停止运行,再按下反转按钮时,电动机起动并反转运行。

任务一:电动机正转线路设计

任务二:电动机反转线路设计简单回顾电工基础内容,为本次课找到突破口。

动画演示如何换相,让学生看的更直观、学的更容易、记得更清楚。

教学重点

给定任务,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能力。(该设计任务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

根据前面所学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得出,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能为本次新课做铺垫。

任务三: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

1、任务分析:

(1)若要一台电动机完成正转和反转,主电路必须用两个接触器来进行切换,完成两种运行状态。

(2)控制电路按照要求需实现正转、反转和停止功能,因此需要3个按钮。

(3)电动机运行过程中,为了避免电动机过载和断相,所以要有一个热继电器。

(4)电路通电时,为了避免发生短路故障,造成电路损坏,还需要装有熔断器。

(5)为了完成电路中电源的控制,还需要配置一个合适的刀开关。

2、主电路的设计

(1)哪些是可以共用的器件?

如:电源、电动机、保护设备等。

(2)哪些器件是不可共用的?

如:接触器等。同样根据前面所学单向运转控制电路得出,只是这时要注意换相。

设计重点

1、观察比较前面两个电路的异同,并判断哪些元器件是可共用的,再将可共用的元器件移除,不可共用的合并。

3、控制电路的设计

(1)哪些是可以共用的器件?

如:保护设备、停止按钮等。

(2)哪些器件是不可共用的?

如:启动按钮等。

(3)正转时能同时反转吗?如不能,应如何解决该问题(互锁)。(4)介绍互锁的作用。

四、合作分析电路(10分钟)2、引导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分步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详细展示过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正反转控制的理解。

与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找出此图的缺陷加以改正,引

正转分析:KM1辅助常闭触点断开(互锁)按下SB1→KM1线圈得电吸合KM1主触点闭合---------→

KM1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自锁)→电动机正转→按下SB3→电动机停止

反转分析:

KM2辅助常闭触点断开(互锁)按下SB2→KM2线圈得电吸合KM2主触点闭合---------→

KM2辅助常开触点闭合(自锁)→电动机反转→按下SB3→电动机停止

五、拓展延伸(5分钟)

故障分析:当KM1主触点发生熔焊故障时,电动机还能否反转?

采用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动画演示的方法。

排除故障的方法:断开电源,更换接触器。

六、实际操作练习(第二节课)

对照线路图完成接线出互锁的概念。

动画演示同时按下SB1和SB2,看有什么情况出现。通过启发、引导、分步设计突出教学重点。

德育渗透:互帮互助,团队合作。

教学难点

采用分组讨论、学生上台讲解、老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形式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