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91.89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园林的起源出自于人们对天国和仙境生活的向往与期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性中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为目的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和造林思想。
本文就中西园林的风格作了简单的比较。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1、营造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哲学、美学思想以及伦理道德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是园主人精神和文化修养的体现,多不追求实用功能。
园林讲诗意,诗文绘风景,中国古典园林与诗歌一直是相互借鉴,采用古代诗文,让观园者从园景的提名、对额得到的暗示而联想到有关文字乃至历史人物、事件、景色等。
2、师法自然“虽有人做,宛如天开”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境界,园中景物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显示自然气息。
在总体的布局上,中国古典园林力求合乎自然要素之间的组织关系。
从中国园林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这些风景园林的构景要素中可以体现出道家“崇尚自然”之一观点。
中国古典园林都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2、与诗画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中往往会有名人字画、楹联等,把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使观赏者能够得到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享受。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规整式园林、意大利台地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为代表;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匀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形成了以下的独特特点:1.规模庞大,地势平坦。
由于面积大,为了使整个园林的构图统一紧凑,因而园林的布局大都为大轴线,各类景观依次安置在轴线周围。
2.建筑占统治地位。
西方近代园林的总体布局是王权统治的体现。
在园林中宫殿或府邸统率一切,往往处于整个地段的最高处。
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因中西的文化和地理的不同,其园林艺术也是有异同的,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园林艺术的异同一园林艺术是整体性的艺术,它把植物、建筑、山水和各种自然的、物质的材料按照园林的艺术原则和使用要求进行创造,将这些有机体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艺术。
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
园林不单纯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园林艺术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
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
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
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园林布局要因地制宜,布局前对建园单位或园主的要求先行了解,对建园基地的情况作详细调查,不仅了解基地自身情况,还要了解四周外围的环境。
布局要顺应自然,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加以适当的改造,才能构图得体合宜。
园林布局要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要不断推陈出新。
园林是一种多维空间供游人身临其境进行游赏。
组织景区、分隔空间务使全局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各个景区互相呼应衬托。
布局要突出主体,分别主次;利用地形、植物和建筑、道路等分隔空间,有开有合,有聚有散,曲折多变,小中见大,使全园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使游人感觉有不穷之景,不尽之意。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浅谈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摘要:对中西古典园林艺术进行欣赏,不仅能够从中感受到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而且能够从中反映出中西社会发展的历程。
本文主要分析对比中西古典园林在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不同自然观的原因,对筑山、理水、植物和建筑四大造园要素对中西古典园林表现形式的差异进行详细描述。
目的在于希望人们能对中西古典园林文化有更加系统而全面的理解,同时借鉴西方园林艺术的有点,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文化整合。
逐步发展以自然、生态为主的、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园林,使我国的现代园林建设能够跟上时代步伐,更加健康地发展,为我国的园林建设事业寻找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并力求由此对世界园林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古典园林;造园要素;分析比较前言: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作为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已经奠定了其辉煌的历史地位。
而作为与“中华文明”相互独立对等的“西方文明”同样也拥有着世界三大园林之一的欧洲系统的古典园林。
欧洲系统的古典园林与东方古典园林在人类园林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二者在古典园林的建设方面有着相互借鉴的优势,也有着不可比拟的异处。
这个异处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后世园林的构建。
一、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共性特点1、对自然和生活向往的共性作为同样辉煌的人类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二者在古典园林的建设上是有其共性的,这就是两者都是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同,都是文化的反射、宇宙的现象、人们向往的仙境乐园,都是提供人们游乐玩赏的艺术空间,都是对理想生活向往的物质实体表现,都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自然王国。
2、物质构建角度的共性东方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二者在建筑上是有很多的共性的。
同时从物质性的构建要素角度来讲,二者都是由四大造园要素做组成的:筑山、理水、植物和建筑。
通过这四大造园要素的综合,来贯穿园林的始终。
(1)筑山东方古典园林和西方古典园林,二者在构建上都使用了筑山这一重要要素,但是筑山的使用角度不同。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对比与分析摘要:中西方古典园林因其思想与文化的基础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两大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西方古典园林则侧重于纯净的、人工雕琢式的盛装之美,本文针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中国园林艺术未来的发展,提出的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对比分析前言: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慢长的发展过程中,因其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均具有独特的造林形式,被人类视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特点为山环水抱,曲折蜿蜒,花草树木讲究自然,没有统一的格式,给人以舒适安逸的感觉。
而西方古典园林的体现形式则截然不同,在其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造林的手法来体现人工美的价值,采用对称的布局、注重花草木修剪组合而成的精美的几何图案。
因此分析总结出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各自特点与精髓,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现代人生活与审美的新型园林。
1、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并无大的区别,中西方古典园林分别具有自己独特风格与特征,据资料显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始于夏商时期,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被兴誉为世界园林之母,从早期秦始皇时期的阿房宫,汉代的上林苑简单圈地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受到佛教和玄学的影响,开始模仿自然,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以自然因素为主,创造出类似于自然园林的景观。
直到唐代受到各种艺术文化的影响,园林艺术又上了一个台阶,如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其宅院与自然山水风景有机结合,在北宋时期园林建筑业又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形成了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
而到了清朝时期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到高潮,连续修建一系列弛名中外的经典作品,如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西方造园艺术则始于古罗马的中央是绿地,四周围绕住宅的模式,希腊又在古罗马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其典型特点是以建筑为主体,以对称的形式为本,在树木与绿篱造景时,开始应用整形修剪技术。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园林开始快速发展。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说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东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有什么根本差别中国古典园林是在农耕经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培育成长起来的,而且分布甚广,因此在园林长期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而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是从模仿第一自然开始的,这使得中国园林沿着自然式发展的模式;欧洲园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那里人们理想中的天堂是适合农业生产的富庶的土地,于是园林是在模仿第二自然开始的,因而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模式开始的。
而从文化上来讲中西古典园林的艺术风格存在着理念、审美、物质基础读等原因。
1、理念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在相对隔离的文化圈中独立产生、发展起来的,因而对方所没有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品质。
蕴涵了不同的造园思想。
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大都认为受老庄哲学影响。
西方造园艺术的发展轨迹,虽然其风格是多变的,但总体风格一直是规则几何型,崇尚理性主义,以形式的先验的和谐为美的本质;这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主流,表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胜自然的思想理念。
2、审美差异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
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
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
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
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
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
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
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
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
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
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首先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西方园林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摘要: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关键字:造园思想哲学自然哲学古典园林艺术传承发展一、中西方古典园林产生差异的原因(一)历史起源不同从《诗经》及《孟子》的记载可知,早在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就筑灵台、灵沼、灵圃,这是最早的皇家园林雏形。
自此,中国古典园林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第一个时期是从周文王时代至东汉末年的萌芽期。
从早期供狩猎之用的“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
第二个时期是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
形成了以“崇尚自然”为理念、观赏游览为主的园林艺术。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宋的成熟期。
文人参与造园的活动把园林与诗、画相联系,形成了“唐宋写意山水园”的特色。
第四个时期是明清的全盛期。
建造了以大规模写意自然山水园及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为特点的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传统园林由“壶中天地”转向“芥子纳须弥”。
至此,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了最高峰。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公元前3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因丈量尼罗河泛滥退水后形成的土地,发展了几何学并把几何概念用于园林设计,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公元前500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及园林建设的繁荣兴盛。
罗马继承古希腊传统发展了别墅园和宅园,以精确的数理推导、规则的几何形状、精致的雕塑等,形成了西方园林的基本雏形。
此后欧洲经历了近千年漫长的、极度压抑的中世纪后,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春天,也迎来了园林空前的阶段。
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由勒诺特主持设计的凡尔赛宫,明显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以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成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西方园林由此步入辉煌时期。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其发展则伴随着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在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而关于它们之间差异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一)东方风格东方园林以含蓄、蕴藉、恬静、淡泊、古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嵘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意,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露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东方园林可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
凡是能够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
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
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
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
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
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体或组合常为对称式,又分亭台楼阁榭坊斋等十余种,其风格又多具有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的防火墙,黑瓦白墙,北方的水戗发戗,南方的嫩戗发戗。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
而中西方的历史文化的差异,所以中西方在园林风格上也产生了差异,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一“自然”一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行艺术创作的最高原则和审美标准。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法则,一直被中国造园家们奉为圭臬。
中国古典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力求再现大自然中各种事物、景物的造型和气势。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均符合自然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无论是北方御园还是江南私园都很强调顺应自然。
颐和园的昆明湖、万寿山及其中的二堤、六岛、九桥,均显得自然和谐,丝毫没有人工穿凿之感,而苏州园林中巧妙设置的山水树木、亭台楼阁,亦显现出浓郁的自然韵味。
西方古典园林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
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园中虽有许多自然物,但自然的气韵已不存在。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园中的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连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均是秩序分明,呈现出几何形状,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风格差异二不同的建筑美学风格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使古建筑在西方有不同的艺术表现力。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来制造不同的建筑物,展现不同的信仰。
西方的石头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同时巧妙的建筑屋顶是西方古典建筑的一大亮点。
但是,如何将高密度石拱顶引擎,如仓库架构是它的位置,所以是一个直线上升的支柱,如较早出现的塔斯曼干栏,也可以说是西方建筑地基基础支柱。
发展支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建筑屋顶,如果西方建筑的支柱是“基本词汇”,那么建筑物的屋顶是西方“基本句型。
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中西方古典园林景观差异是一个深入研究且丰富复杂的领域。
它们在许多方面,包括设计理念、空间组织、自然元素利用,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以下是对这些差异的一些基本概述。
一、设计理念中国的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天人合一”,即追求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
设计师常试图模仿自然界的景观,将山水、植物和建筑物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宛若画卷的世界。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强调秩序和几何图形,其设计多基于严格的几何网格,特别是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可以看到这种设计风格的典型表现。
二、空间组织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空间组织上常常是内向的、多层次的,园中景物多以山脉、水流、溪流等自然元素构成,通过精心安排的空间序列,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情绪。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是外向的,一览无余的,常常以大片的草坪、花坛和喷泉等构成开阔的空间,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自然元素的使用中国古典园林大量使用自然元素,如山石、古木、水池等,通过这些元素来创造一种仿自然的氛围。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倾向于使用规则的几何形状和人工材料,如修剪整齐的灌木、草坪和雕像等。
四、文化内涵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古代诗词和绘画的影响,常常呈现出诗情画意的氛围,如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诗词中的意境。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多地体现出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影响,如法国的凡尔赛宫,充满了神话和历史故事的元素。
五、色彩与光线在色彩和光线方面,中西方古典园林也有显著的区别。
中国古典园林常常以绿色和灰色为主调,模仿自然山水的色彩。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丰富多彩的色彩,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内的颜色变化丰富,与建筑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此外,西方古典园林也善于利用镜面反射和灯光照明来增强景物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六、符号与象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元素都富有象征意义,如龙、凤、狮子等动物形象,以及松、竹、梅等植物形象,都代表了特定的文化含义。
而西方古典园林则更注重几何图形的象征意义,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都有其特定的象征含义。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差异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其实,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他们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在西方,对形式美的追求又来已久,造园遵循的是形式美的法则。
早在罗马时期,维特鲁为即在他的《建筑十书》中提到了比例、尺度、均衡等问题,提出了“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协调,均衡是由建筑细部本身产生的协调”形式美的法则,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同时也影响着音乐和诗歌。
其园林的设计和建设自然而然地也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更加刻意追求形式上的美。
西方古典园林中对称的轴线、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构图,都充分体现了对形式美的追求和推崇。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
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虽然呈现出诸多差异,但都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
中国的园林艺术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园林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
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与诗画同源的,自然山水的美感和神韵是造园者所神往的境界和最终追求,因而“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诗情画意”的景观是中国园林最根本的特色。
西方古典园林中的规则式园林及自然风景式园林,风景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体现出了西方园林的形式美。
西方园林中法国有“园林式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的说法。
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园林建筑化,表现出人工技能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园林化,表现出天然韵律之美。
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而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
2003年11月第5卷第6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na l of S outhe a s t Unive rs ity (Philosophy a nd S oc ia l S c ie nce )N ov .2003V o l 15N o 16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周武忠(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江苏南京210096)[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差异;交流[摘 要]中国园林追求自然天成,西方园林则追求秩序与控制,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者在造园思想和自然条件两方面的不同。
18世纪以来中西园林艺术开始了积极的相互交流,但局部风格的借鉴并未改变中西园林自成一体的整体艺术风格。
[中图分类号]TU 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11X (2003)0620090205[收稿日期]2003-03-01[基金项目]东南大学科学基金(9213002105)和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3013001079)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武忠(1963—),男,江苏省江阴市人,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建筑系博士后,研究方向: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园林艺术与美学。
18世纪以前,西欧大陆占主导地位的是几何规则式园林。
园林题材的配合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
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1]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显示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美的巨大而深刻的理解力。
明代的造园大师计成《园冶》中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句,体现了中国园林以象征的方式展示的对自然的推崇,园林具有深邃幽远的意境。
本文从三方面分析中西园林风格迥异的原因,并用近代中西方园林互相交流的史实来证明这种差异的不可趋同性。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差异的原因11造园思想从老庄哲学开始,理想失落的士大夫阶层不是顺应外界的变化而积极地调整心理结构,而是无视外界变化,在内心里顽强地保持着感情与心理平衡的稳定状态。
与这种人生哲学相关的审美情趣,则是追求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
不能时时遨游名山大川,藏身山林,便在市井中辟园林,理水叠石,作山林之想。
园林的创作原则即山水画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升华。
艺术处理上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进而达到情感、精神的超脱。
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国古代绘画和园林中几乎是全然不见的,与之恰成对比的则是倾心于自然美的追求。
在西方,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就认为艺术美来源于数的协调,不管在什么种类的艺术中,只要调整好了数量比例,就能产生出美的效果。
16~17世纪全欧洲自然科学的进展,使计算成为理性方法的实质,几何学是主要的科学。
笛卡儿认为,艺术标准应该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惯和口味。
艺术中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
此时的封建君权也在各艺术领域内建立了严格的规范,以便于控制艺术,颂扬强大的专制政体。
他们所制定的绝对的艺术规则和标准就是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以代替直接的感性的审美经验,用数字来计算美,力图从中找出最美的线型和比例,并且企图用数学公式表现出来。
在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西方园林追求传达一种秩序和控制的意识,有时与园林之外自然界那明显的“杂乱无序”或“难以驾驭”形成对照;有时与园林之外城镇或都市的骚乱相关联;有时则与同花园相接的住宅生活的繁忙和紧张有关。
这就是规则式花园的由来。
[2](P 1184)通常,这类园林可包含花木、喷泉、精心制作的雕塑等要素,以传述一种快乐、华美或奢侈的附加意识,与环境特征——自然界、城市或家庭形成对照。
路易十四(1680年)的园林中有一种对规整性的极度要求,20世纪的“波兰次曼”园林中则有对华美的强求。
21造园材料由于造园艺术的全部内容是靠物质材料(自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来体现的,是一种物化了的艺术形式,因而,中、西方造园艺术的差异比之其他艺术门类无疑会有更多的更直接的物质方面的原因。
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众多的名山,这是造园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中国也是盛产石材的国家,造园家利用不同形状、色彩、纹理、质感的天然石,在园林中塑造成具有峰、岩、壑、洞和风格各异的假山,唤起人们对于崇山峻岭的联想,使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群山之中。
因而,假山成为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富表现力和最有特点的形象。
西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则为西方规则式园林的起源提供了造园的物质基础。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3000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事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
对于沙漠居民来说,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乃是最可珍贵的地方,因此,古埃及人的园林即以“绿洲”作为摹拟的对象。
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耕地因而发展了几何学。
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
水渠和水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亦按几何规矩加以安排,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
31建筑物在园林中的地位在法国,建筑统率着园林。
不但建筑物在布局里占着主导地位,而且它迫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使它“建筑化”。
黑格尔在阐述西方古典园林时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来造成的。
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为一座露天的广厦”。
[3](P1103~105)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或是构图上和其他各类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
不但花园,甚至连林园都建筑化了,道路、水池和小建筑物把几何格律带进了林园。
在花园里,人们并不欣赏树木花草本身的美,它们只不过是有各种颜色和表质的材料,用来铺砌成平面的图案,或者修剪成圆锥形、长方形、球形等等绿色的几何体。
花园的美,是这种图案和几何体的建筑美。
在中国,建筑并不一定统率园林,尽管江南私家园林中建筑物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在园林里面,还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建筑物只起点缀风景,或供游客驻足赏景、小憩娱乐之用;自然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迫使建筑“园林化”,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
人们欣赏的是树木花草本身的美,不但欣赏它们的自然形态,还欣赏它们的生命和“人格”。
二、中西园林艺术的交流11交流史17世纪末、18世纪初,法国的传教士在介绍中国园林艺术方面起了先锋作用。
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在他的《中国现状新志》一书中明确指出,中国园林的设计意图是“模仿自然”。
后来欧洲人正是在这一点上开始向中国靠拢的。
法国人张诚对畅春园建筑物的记述,使欧洲人看到了在中国自然式园林建筑中对于悠然安逸的追求。
而法国画家王致诚神父的介绍,则使欧洲人更为详细准确地了解到中国园林的艺术风格。
这位曾参与绘制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法国画家,在1743年给住在巴黎的朋友达索的信里,详细描述了圆明园。
在他看来,圆明园简直就是一座真正的人间天堂,“再没有比这些山野之中、山岩之上、只有蛇行斗折的荒芜小径可通的亭阁更像神仙宫阙的了”。
他认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原则是“人们所要表现的是天然朴野的农村,而不是一所按照对称和比例的规则严谨地安排过的宫殿”,园林是“由自然天成”;无论是蜿蜒曲折的道路,还是变化无穷的池岸,都不同于欧洲的那种“处处喜欢统一和对称”的造园风格。
王致诚认为,像中国园林这样以景为基本单位,园林不是简单的自然的一角,而是经过典型化处理的自然的艺术风格,比欧洲花园更富有诗情画意,更有深度。
当王致诚的这封信汇编在1747年出版的《传教士书简》里以后,轰动了整个欧洲。
不少王公贵族千方百计搜集有关中国园林的资料,托人复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和热河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
巴伐利亚的路易二世,就设法复制了圆明园四十景图。
韩国英神父的《论中国花园》则接触到中国园林的思想意义:“人们到花园里来是为了避开世间的烦忧,自由地呼吸,在沉寂独处中享受心灵和思想的宁静,人们力求把花园做得纯朴而有乡野气息,使它能引起人的幻想。
”这样的思想,同当时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提倡的“返朴归真”,艺术必须表现强烈的情感的思想相符合,因而更是正中下怀。
就是在这种多方宣传、介绍中国园林艺术的风气引导下,法国人开始在他们的花园建造中采用某些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
1670年,在距凡尔赛宫主楼1.5公里处,出现了最早的仿中国式建筑“蓝白瓷宫”。
这是法王路易十四为取悦蒙台斯班侯爵夫人而建的,其外观仿南京琉璃塔风格,内部陈设中式家具,取名“中国茶厅”。
达古亥公爵花园由原来的古典主义形式,改成了具有中国味的、有叠石假山的花园。
1772年,巴黎郊区的商蒂府邸在大草地的东边扩建,形成广阔的水域,还有假山岩洞和画廊。
1774年路易十五下令将凡尔赛花园里经过修剪的树统统砍光,因为中国式的对自然情趣的追求,也影响了法国人对园林植树原则的认识。
有人将此19第6期周武忠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看作是中国园林艺术在法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
中国园林艺术真正发生实际影响还是在英国。
由于英国文化有着强烈的爱好大自然的传统,所以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园林艺术的基本意匠。
早在1685年,坦柏尔伯爵便在他的《论伊壁鸠鲁的花园,或论造园艺术》一文中,称赞“中国人运用其丰富的想象力来造成十分美丽夺目的形象”,“中国的花园如同大自然的一个单元”,它布局的均衡性是隐而不显。
英国最早的现实主义散文家艾迪生也赞美中国园林表现大自然的创造力,“总是把他们所使用的艺术隐藏起来。
”就在当时对中国园林艺术所知不多的情况下,英国人还是竭力凭所了解到的一些中国的造园经验来构筑他们的花园。
[4](P1252~324)到了18世纪中叶,中国园林艺术对英国人的影响就更大、更具体了。
这种影响的深刻化,首先应归功于当时的著名学者钱伯斯。
出生于苏格兰的钱伯斯在1742~1744年间,曾以押货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广州,搜集了一批建筑、园林等方面的资料。
他对中国园林抱着浓厚的兴趣,参观过一些园林,又向另一个名叫李嘉的中国画家请教过造园艺术。
回国之后,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建筑、家具、服装和器物的设计》、《中国园林的布局艺术》、《东方造园艺术泛论》等著述。
作为一名建筑师,钱伯斯对中国园林和建筑的理解比过去的商人和传教士深刻得多。
他主张“明智地调和艺术与自然,取双方的长处,这才是一种比较完美的花园”。
而中国园林“虽然处处师法自然,但并不摒弃人为”,它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所以钱伯斯认为“中国人的花园布局是杰出的,他们在那上面表现出来的趣味,是英国长期追求而没有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