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的现代临床应用

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饮组成用量

天麻(9克)、钩藤(12克)、生决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中医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 用法用量 水煎服。 天麻钩藤饮- 病机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天麻钩藤饮- 配伍特点 平肝熄风药配伍清热活血安神之品,以治标为主。 天麻钩藤饮- 辩证要点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天麻钩藤饮- 方剂功效 平肝降逆,镇静精神,降压缓痛。清热化痰,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 临证加减 肝火盛,加龙胆草,夏枯草;脉弦而细,加生地黄、枸杞子。 天麻钩藤饮- 方剂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抽搐,半身不遂。现用于高血压病,高血压脑病,脑溢血,高热惊厥,癫痫,美尼尔氏病,神经官能症等。头痛,晕眩,失眠。耳鸣眼花,震颤或半身不遂,舌红,脉弦数。脑震荡引起的眩晕、抽搐 《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苓。以安神安眠,

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天麻钩藤石决明,桅杜寄生膝与芩;夜藤茯神益母草,主治眩晕与耳鸣。 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1] 本方证为肝阳上亢,风阳上扰,以致头部疼痛,眩晕;肝阳偏亢,影响神志,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均有平肝熄风之效,用以为君。山栀、黄芩清热泻火,使肝经不致偏亢,是为臣药。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配合杜仲、桑寄生能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俱为佐使药。 1.高血压病:袁某某,男性,43岁。主诉:经常头昏一年。体检: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上,A2亢进,无异常杂音,下肢浮肿。眼底检查无异常发现,X线见左心室轻度扩大,心电图检查提示心肌损害。治疗前每日上午八九时测量血压,共测八次,其平均血压为154/105毫米汞柱,脉浮滑。给予本方一剂后,血压下降为130/80毫米汞柱。以后再服三周,其间平均血压为131/85毫米汞柱;自觉症状消失。 2.美尼尔氏病:徐某,女,39岁。初患眩晕证,经确诊为“美尼尔氏病”,经治疗稍有好转。本年六月十二日,病情突然加重。其证头晕目眩,耳鸣,两太阳穴部位疼痛,两眼视物昏花,斜视建筑物时则有旋转感,行路不稳,转弯时需十分谨慎,心悸,少寐,多梦,时口渴,尿黄,月经正常,血压150/100毫米汞柱。体型丰腴,舌质红,舌苔薄黄,脉象弦数。中医辨证属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治宜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予天麻钩藤饮加熟地20g、枸杞20g。先后共服药十五剂,眩晕心悸,少寐多梦诸证悉除,病愈而恢复工作。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研究进展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研究进展 天麻素是中药天麻的质量标志性成分。本文从生长环境和产地、栽培品种、生长发育阶段、商品规格等级和加工方法等因素方面,综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相关研究,认为上述因素对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有一定影响,但目前研究系统性欠缺,尚不能全面揭示其规律性,尤其是各因素对天麻素含量的影响机理亟待阐明。 Abstract:Gastrodin is a signature component of Gastrodiae Rhizoma.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on the content differences of gastrodin in different kinds of Gastrodiae Rhizoma from factors such as growth environment and producing areas,cultivated varieties,growth and development stages,commodity specification grades and processing methods,and believed that the above factors had a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gastrodin content in Gastrodiae Rhizoma. However,the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t present could not fully reveal its regularity,especially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gastrodin content,which needs to be clarified. Keywords:Gastrodiae Rhizoma;gastrodin;content differences;review 天麻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性甘、味平,归肝经,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功效[1]。天麻含天麻苷、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β-甾谷醇等23种化学成分,其中天麻素为其主要活性成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按干燥品计算,含天麻素(C13H18O7)和对羟基苯甲醇(C7H8O2)的总量不得少于0.25%。本文对近年来天麻素的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梳理,并对生长环境和产地、栽培品种和生长发育阶段、商品规格等级及加工方法等因素影响下,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变化研究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提取与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天麻素等成分的提取方法一般包括干燥(80 ℃减压),粉碎,过筛(40~100目),50%~70%乙醇、40%~99%甲醇或去离子水,常温或加热(70~80 ℃)回流提取(1~3 h)或25 ℃超声(80~180 W、40 kHz)提取(20~60 min,料液比1∶20~1∶50)等过程。 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2-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5-6]等。此外,还有超高效液相色谱法[7]、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8]、近红外光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9]、薄层色谱法[10]、紫外分光光度法[11]、薄层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12]、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法[13]、三维荧光二阶校正法[14]等,其溶出率、准确性等不尽一致,各有优劣。 2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差异研究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2014-12-20 16:30:27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中医方剂学七版) [组成]天麻(90g)钩藤(12g)生决明(18g)山栀黄芩(各9g)川牛膝(12g)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 [用法]水煎,分2—3次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方解]本方证由肝肾不足,肝阳偏亢,生风化热所致。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头痛、眩晕;肝阳有余,化热扰心,故心神不安、失眠多梦等。证属本虚标实,而以标实为主,治以平肝熄风为主,佐以清热安神、补益肝肾之法。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共为臣药。杜仲、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栀子、黄芩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益母草合川牛膝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成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眩晕头痛剧者,可酌加羚羊角、龙骨、牡蛎等,以增强平肝潜阳熄风之力;若肝火盛,口苦面赤,心烦易怒,加龙胆草、夏枯草,以加强清肝泻火之功;脉弦而细者,宜加生地、枸杞子、何首乌以滋补肝肾。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治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 2.方论选录胡光慈《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补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平肝之逆;并辅以夜交藤、朱茯神以镇静安神,缓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若以高血压而论,本方所用之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安神,降压缓痛之功。” [临床报道]

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的经验体会

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 高血压的经验体会 索建兰 宝鸡文理学院化学化工系(721007) 天麻钩藤饮,具有清肝熄风,潜镇安神的功用。笔者运用本方化裁治疗高血压每获捷效,现报道于下。 1 肝火上炎,痰浊上扰证 多因大怒伤肝,肝气横逆,肝火上炎;肝横乘脾,脾运失常,痰浊内聚,上扰清空而致;临床多见头痛,眩晕,口苦胁胀,心烦不寐等症。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清肝熄风,降痰醒脑而获效。张某,男,63岁。初诊:1996年8月17日晨。患者自感头痛头晕,天旋地转,头皮麻木,视物昏花,口苦胁胀,食少呕恶,小便赤涩。查体:血压18.4 12kPa,诊脉弦有力,舌质红、苔白腻。证属情志不遂,肝气横逆,木乘脾土,聚湿生痰,肝风上翔,痰火上冲,发为眩晕。治宜清肝熄风,降痰醒脑;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各15g(后下),石决明(先煎)20g,山栀、黄芩、半夏、茯苓各10g,牛膝、桑寄生各12g,胆星、杜仲各6g,鲜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温服,连服5剂。嘱其怡性情,戒恼怒,加调养。5剂服完,诸症悉除,饮食大增,脉缓苔褪,可自散步,虑其年迈,肝肾不足,恐再复发,故于前方中加龟版、玄参各15g,以滋肾养肝之品,又进5剂,体康未再发病。 按:《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为诸阳之首,耳目口鼻皆系清空之窍,所犯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风上冒耳,甚则厥有昏跌仆之虞。”朱丹溪又云:“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也。”故治宜清肝熄风,降痰醒脑为法,原方去益母草,加半夏、胆星以祛痰降逆。 2 肝肾阴虚,肝风上翔证 多见年老体虚,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风阳上冲,清空受扰而发病,临床多见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腿软等症;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加滋肾养肝,降痰醒脑之品而获捷效。患者张某,54岁,司机。初诊2007年9月19日。患者自诉素有头痛眩晕10年之久,近1周加重,头晕胀痛,心烦易怒,拇指常感麻木,偶有失眠,每逢心情激动,则舌强言蹇。查体:血压34.7 16.7kPa,心界向左扩大,舌边尖红、少苔,脉关弦尺弱。证属肝肾阴亏,风阳上冲,有中风先兆之危象,况患眩晕多年,证候危象初露,宜防中风之变,治宜滋水涵木,镇肝熄风,以天麻钩藤饮加滋阴柔肝,凉肝熄风之品,药用天麻、钩藤、白芍、川牛膝各15g,生石决明、玄参各20g,生代赭石30g,丹皮、山栀各8g,龟版20g,生杜仲10g,水煎温服,1d1剂,连服10剂。再诊(9月29日):上药连服10剂后,诸症显著减轻,晕眩,烦躁易怒悉除,测血压:23.6 12.7kPa,故于前方加草决明15g,地龙、全蝎各10g,嘱再服10剂。3诊(10月10日)又服10剂后诸症悉除,血压降至正常范围。 按:本病属高血压病三级(高危),属中医头痛,眩晕,中风先兆证范筹。据证析因属肾阴亏损,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清空受扰而发病。病情危急,故当急则治标,所以用生代赭石、生石决明、天麻、钩藤镇逆平肝,山栀、丹皮清肝凉血,川牛膝引血下行,以潜镇风阳,凉血熄风,救急防变,用龟版、玄参、白芍滋肾柔肝以治其本,辅以杜仲、草决明、地龙、全蝎增其补肾、熄风之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3 冲任失调,风阳上扰证 中年妇女进入更年期,冲任失调,临床多见经血失调,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心烦易怒,心悸不寐等症,治宜调理冲任,养血理肝,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每获捷效。史某,女,年48岁。初诊:1997年9月7日。患者自诉头痛眩晕,面部烘热,耳鸣,心烦善怒,惊悸失眠,四肢发麻,周期性腰酸痛,下腹胀痛,月经时来时止,色黑有血块下腹胀痛。查体:血压(25.3 13.6kPa),脉弦数,舌边尖红、苔薄白。证属冲任失调,血虚气滞,肝风上扰,清窍失濡。治宜:补血柔肝,调摄冲任;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当归、白芍各15g,丹皮、焦栀各6g,元胡10g,天麻、钩藤、石决明各15g,杜仲、桑寄生各15g,炒枣仁、茯神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再诊(1997年10月12日):药后头痛眩晕,烘热心烦,惊悸不寐诸证悉除;血压降至。仅感过劳或情绪激动时仍有头晕,耳鸣、肢麻现象,故继续调理冲任,凉肝熄风,佐以养血舒络。故于前方中加入龟版、生地各15g,地龙、全蝎各10g,再进10剂血压正常,诸症悉除。 按:笔者认为中老年女性,月经紊乱甚或绝经,进入更年期,临床出现血压增高,头痛眩晕,心烦不寐多属冲任失调,血虚肝亢,风阳上扰所致;治宜调理冲任,滋肾养肝,凉肝熄风,用天麻钩藤化裁治之,每获卓效。 4 气阴两虚,风阳上扰证 身体虚弱,或大病之后,气阴虚损,肝风上翔,出现头晕耳鸣,乏力自汗,五心烦热,咽干口燥者等症,治宜益气生津,平肝熄风,笔者多用天麻钩藤饮合生脉散加减。贾某,22岁。1998年3月16日初诊。患者自诉因高考未被录取,心情郁闷,食不知味,夜不安枕,渐发头痛,逐日加剧,多处求医,未见大效,时发巅顶胀痛,晨起尤甚,头皮麻木,双颊烘热,心烦易怒,夜寐不宁,3年来无一日清爽,致使学习废驰,进月加重。查体:血压:21.3 12.7kPa,舌质红无苔、边有齿痕,脉弦细。证属肝郁化火,伤阴耗气,肝风上翔,肝火上炎,上冲脑窍,扰及心神,而致头痛头晕,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我师朱美华教授,女,58岁,江苏省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专家。1973年起师从江苏名医方宝华老先生,受师熏陶三十余载,颇得方老“独具见地,尤有新解”心传,且运用于临床,屡效。 天麻钩藤饮源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一首平肝降逆的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朱美华老师临床抄方,亲眼目睹朱美华灵活运用此方,颇有感触。具体案例如下。 商某,女,67岁。2011年11月21日初诊。 头晕,两眼自感模糊,脸颊通红,神疲乏力,夜寐不宁,纳谷不香,口干,平素情绪急躁,大便秘积,舌尖淡红少苔,舌根部苔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60/100mmHg。 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兼心脾两虚,脾失健运。 治宜平肝息风,清热活血,滋阴柔肝兼养心安神,健脾助运。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珍珠母15克,黄芩10克,夏枯草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5克,枳壳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茯苓皮10克,生何首乌30克,瓜蒌仁10克,焦山楂10克,焦六神曲10克,党参10克,紫丹参10克。7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2011年11月28日复诊:精神好转,疲劳感也减轻,偶尔会有一过性头晕,夜能寐但易醒,面红已褪,纳食一般,情绪易急躁,大便日行一次,不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30/88mmHg。 原方加川芎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姜竹茹10克,生薏苡仁30克,砂仁3克,白豆蔻3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绿梅花10克,生龙骨15克。

天麻勾藤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天麻勾藤饮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7-08-15T16:05:53.5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7期作者:何耀辉 [导读] 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下降也更为显著。因此,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脂血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陕西省麟游县医院内二科陕西宝鸡 721500) 【摘要】目的:探讨天麻勾藤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脉通胶丸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96.97%,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两项指标均有下降,其中观察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具有良好的降血脂作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脂血症;天麻钩藤饮;脉通胶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136-01 高脂血症主要指血脂水平过高,在高血脂的影响下人体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胰腺炎、冠心病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近年来,中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得到推广应用[1]。本次研究选择的治疗药物天麻钩藤饮具有的功效是平肝熄风、补益肝肾、清热活血[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6例,所有患者经临床检查均确诊为高脂血症。所选患者中已排除因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长期服用类固醇激素药物患者、精神异常患者。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37~73岁,平均年龄(57.36±2.47)岁;观察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8.34±2.37)岁。所有患者入院之初均有头痛、心慌、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脉通胶丸(生产企业:武汉中联集团四药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2686)治疗,1粒/次,3次/d,餐后服用,连续用药8周。观察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治疗,方剂为:天麻12g,钩藤12g,石决明18g,山栀子9g,牛膝9g,益母草15g,夜交藤45g,半夏10g,郁金10g,黄芩9g,川杜仲12g,桑寄生18g,茯苓15g,白术10g,枸杞子15g,水煎服,煎煮两次取汁500ml,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250ml,于早晚餐后服用。连续用药8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总胆固醇下降≥20%,甘油三酯下降≥40%;有效:总胆固醇下降≥10%~19%或甘油三酯下降≥20%~30%;无效:治疗后血脂指标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或血脂继续上升者。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96.97%,组间差异显著(χ2=5.121,P=0.024)。见表1。 表1 两组患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随着当今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血症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对人们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高脂血症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2-08-31T11:02:35.9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2期供稿作者:张换英[导读] 对神经衰弱患者效果优于谷维素和舒乐安定;临床应用中还多用于改善耳鸣、耳聋症状,疗效比较满意。 张换英(河南省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4564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230-01 【摘要】目的讨论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天麻素注射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应用分析其疗效。结果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有独特的药理和治疗作用。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药理作用广泛,临床应用疗效满意。【关键词】天麻素注射液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药天麻是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主要功效是平肝熄风止痉。天麻素注射液是从天麻中提炼出的有效单体天麻素制成的液体制剂,其化学结构为4—羟甲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甙[1],以前临床主要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疾病。近年来进行的多项研究表明天麻素在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方面也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研究对天麻素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药理作用 1.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有相关实验显示,天麻素注射液可提高实验大鼠的痛阙,减轻损伤部位的肿胀程度,降低疼痛级别,其剂量5g/kg的效果要小于10mg/kg的吗啡。天麻素在脑组织中降解为天麻苷元,可降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浓度,到达镇静催眠的作用,其作用效果要弱于苯妥英钠。天麻素含要成分香草醛,其作用机理类似于托吡酯,可抑制戊四氮阵挛性惊厥,但对士的宁引发的惊厥无效。 1.2 对心血管的作用有实验显示,天麻素可改善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由血管顺应性导致的高血压;其可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对抗由肾上腺素引发的缩血管效应,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天麻素可以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炎症早期渗出,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细胞坏死,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1.3 对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天麻素可阻止钙离子内流,改善脑细胞缺血再灌注后的膜流动性,降低乳酸脱氢酶的漏出,减弱一氧化碳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引发的神经毒性和减少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 1.4 益智、增加免疫力、抗衰老的作用天麻素可影响脾淋巴细胞的转化,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浓度,达到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提高记忆力,延缓衰老的作用。 2 药代动力学 天麻素注射液在动物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性双隔室模型,在健康人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的函数曲线[2],与动物实验基本一致。天麻素进入体内后迅速降解为天麻苷元,发挥相应作用,主要分布在肾、肝、血、脑等组织[3]。5%的天麻素注射液给予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3天未出现中毒症状;连续60天灌胃给药,对其食欲、日常行为、受孕繁殖无明显影响,组织切片未见细胞异常变性,证明其长期用药无明显毒性[4]。这些实验表明天麻素注射液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毒副作用小。 3 临床应用 3.1 改善眩晕症状天麻素注射液有扩张血管的药理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引发的眩晕,其主要感觉是头重脚轻和不稳定摇摆感。阵发性眩晕多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临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起效时间快、无明显副作用,明显优于传统的活血化瘀和扩血管药物。对于梅尼埃病表现的眩晕,天麻素注射液临床疗效基本相当于盐酸培他司丁液,且副作用较之更少见,耐受性好。 3.2 改善疼痛症状天麻素注射液临床用来治疗多种神经痛,对血管性头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可减少其发作次数,无明显副作用;对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也有良好疗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亦可引发头痛症状,天麻素注射液对此的治疗效果要优于盐酸培他司丁液,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可以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3.3 治疗癫痫天麻素注射液对于癫痫发作患者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对癫痫小发作效果更为显著。在癫痫发作期,应用对症西药控制效果不佳时,加用天麻素注射液对减轻临床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3.4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天麻素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障碍、加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对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地疗效并优于其他的活血化瘀药物。 3.5 治疗免疫力低下《神农本草经》有天麻“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之说,现代临床应用天麻素注射液对因免疫力低下造成的多种疾病有治疗及预防复发的作用。 3.6 其他天麻素注射液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有确切疗效,可改善其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能力,效果优于尼莫地平;对神经衰弱患者效果优于谷维素和舒乐安定;临床应用中还多用于改善耳鸣、耳聋症状,疗效比较满意。 总之,天麻素注射液作为中药天麻的活性成分,其不但具备了天麻:“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本草汇言》)的良好作用,而且剔除了其不利成分,减少了副作用的发生。现代药理证明其具有镇痛、镇静、改善心脑血管血液供应、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多种作用,可治疗和改善由此引发的各种疾病的临床症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参考文献 [1]陈静,刘世喜,胡国华.天麻注射液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试验[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64. [2]罗军,吴中亮,王惠先.天麻素注射液人体药动学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5):39. [3]游金辉,谭天秋,匡安仁,等.3H一天麻甙元和3H—天麻素在小鼠体内的分布和代谢[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4,25(3):325. [4]孙中吉,王辉.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12.

中医治疗高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肾虚型、血粘稠型、肾虚+血粘稠型(混合型)。 1、肾虚型:高压160,低压90 ——主要表现为低压不高,高压很高,压差大;这种类型需要补充相关的营养治疗。 2、血粘稠型:高压150,低压110 ——主要表现为,低压高,压差小;这种类型需要活血化瘀,清血排泄毒素治疗。 3、混合型:高压160,低压120 ——主要表现为,高压也高,低压也高,压差小。这种类型即需要补充营养又需要排泄毒素治疗。 治疗高血压中药与西药各有特点,西药降压作用快而明显,但伴随的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等症状往往得不到改善。 中药降压作用虽然慢一些,但就是比较温与,不仅不良反应小,上述伴随症状也处理得好,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 高血压就是西医的病名,中医里面没有这个名称,但自古对“高血压”的症状有很多的描述,如眩晕、头痛、肝风等。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一个就是情志失调。尤其两种情绪很有影响,一个就是怒,大怒可以伤肝,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另一个就是忧,老年人若就是为一些事不开心,会闷出病来。所以,老年人平时要保持心情愉悦。《内经》说“恬

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第二个病机就是饮食不节。正确的做法就是禁食肥甘厚味。“肥”就是指油腻的东西,甘就是指甜的东西,特别就是老年人要少吃。因为中医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热郁化火,甘者令人中满,难以消化。正常的物质代谢完全被打乱了,就会造成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另外,少吃盐,少饮酒。 第三个病机就是过度的劳或逸,这都会引起血压的改变。中医认为劳力过多耗伤元气,经脉有失所养。老年人尤其要避免劳神过度。劳神过度伤阴,阴一虚,肝阳上亢就来了。还有房劳不能过多。安逸过多也不行。中医说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越就是不动,气血越不流畅,导致脾胃功能异常,痰湿内生。 第四个病机就是有家族史,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中医说就是先天禀赋不足。 不论就是分析病因还就是从治疗角度,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与肾、肝、脾三个脏器密切相关。 肾主藏元阴、元阳,高血压患者主肾精不足,对头脑就不能营养了,故而眩晕。同时“肾开窍于耳”所以耳鸣、耳聋成为肾虚的一个症状。另一大症状就就是腰膝酸软。患者多表现为舌质红,脉细。 肝不足可以表现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也有肝肾阴虚。但高血压患者肝阳上亢、肝火上炎为多见主要症状为头痛口苦、面红眼赤舌苔黄脉弦。

治风方之天麻钩藤饮

天麻钩藤饮 【方源】:《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石决明(先煎)18克,山栀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症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本方所治之高血压,乃肝肾之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治。肝肾阴亏,肝阳偏亢,风阳上扰,故见头痛,眩晕;肝阳偏亢,热扰心神,故夜寐多梦,甚则失眠。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活血,滋补肝肾。 本方为治疗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剂。方中天麻、钩藤二药,均入肝经,均有平肝熄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共为主药。石决明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共为辅药,以助主药平肝熄风之功。配黄芩、栀子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得清而不致偏亢;伍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引血下行,两药均能活血利血,药性下行,有利于肝阳之平降;再用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宁心安神,以上均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宁神,滋补肝肾,引血下行之功,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肝阳偏亢之良方。

【按语】:本方适用于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症,临床当以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为依据。肝阳上亢而头晕头痛甚者,可加珍珠母、白芍;兼胃肠燥热而大便干结者,可加大黄。 肝经实火或湿热所致的头痛,不宜使用本方。 【附方】: 1、钩藤汤(《妇人良方》),由钩藤、当归、人参、茯神、寄生、桔梗构成。功能熄风安胎。主治妊娠子痫,胎动腹痛,手足抽掣者。 2、天麻钩藤汤(《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钩藤、蝉蜕、天麻、防风、人参、麻黄、蝎尾、僵蚕、炙甘草、川芎、麝香构成。功能熄风解痉,补脾益气。主治小儿因吐利脾胃虚而生风,最终变成慢惊。 3、平肝潜阳汤(《常见病中医治疗研究》),由生牡蛎、石决明、夏枯草、桑寄生、生杜仲、生地、黄芩、草决明、茺蔚子、菊花构成。功能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晕,心慌怔仲,失眠多梦,舌红,脉弦等病症。常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见有上述表现者。 4、摧肝丸(《证治准绳》),由胆南星、钩藤、化湿、黄莲、铁华粉、青黛、僵蚕、朱砂、甘草、天麻、竹沥、姜汁构成。功能清火平肝,化痰定颤。主治震颤。

天麻的药理作用及资源

课题检索报告 课题名称:天麻的药理作用及资源 姓名: 班级:中草药 学号: 手机:

一.检索式 中文检索式:天麻药理作用资源 英文检索式:(tianma the tuber of elevated gastrodia (Gastrodia elata) and pharmacodynamics or pharmacology and action or effect and resourse or natural resources) 二.中文数据库检索CNKI 1 Title-题名: 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Author-作者: 岑信钊 Source-文献来源: 中药材 Year-年: 2005 Period-期: 10 PageCount-页码: 5 2 Title-题名: 天麻注射液及天麻甙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 Author-作者: 黄俊华;王桂莲 Source-文献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Year-年: 1985 Period-期: 05 PageCount-页码: 399-402 3 Title-题名: 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Author-作者: 陈伟康; Source-文献来源: 海峡药学 Year-年: 2012 Period-期: 11 PageCount-页码: 13-16 4 Title-题名: 天麻醒脑胶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Author-作者: 齐有莉;王丽华;李占欣; Source-文献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Year-年: 2013 Period-期: 10 PageCount-页码: 1315-1316 5 Title-题名: 天麻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Author-作者: 龚其海;石京山;杨丹莉;黄彬;谢笑龙; Source-文献来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Year-年: 2011 Period-期: 03 PageCount-页码: 176-179 6 Title-题名: 天麻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Author-作者: 胡金林;

天麻钩藤饮 二类方《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二类方《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饮二类方《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这方现在也是临床常用方,用得很多。作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总结的一个,从思惟方法上带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方,在我们方剂教材里不多,能够总结到教材里,那说明这个方很有意义。《中医内科学》里,这个方也是定为一个治肝阳上亢证的一个主方。所以学习这个方的一个意义,我觉得既是掌握一个临床常用的,治疗肝阳上亢、头晕、眩晕、失眠的一张方剂。而且是体会在中西医结合当中,怎么样反应中医辨证特色,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产生了一张这种方剂。这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天麻钩藤饮出在《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这本书出在1956年,那就是说是现代方剂。胡光慈先生,他是继过去中西汇通派的思想,再归纳、解释,运用中西结合理论形成的这个方。主证分析高血压疼痛,眩晕,失眠。这是采录原书上的主治。从现代中医的病机分析的角度,病机应当是个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是它的病机结论。肝肾不足→肝阳上亢→化风升热上扰。本身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并没有造成整体气血上冲情况下,产生一种风阳上扰。也就是说肝阳上亢较轻。引起的主症是,头痛,眩晕,失眠。根本来说,跟肝肾不足有关。风阳上扰,风为阳邪,阳主动,主热,所以偏重于热证。至

于胡光慈在这本书里把这个证,根据过去中医传统的理论,把它叫肝厥证。它的病因呢?平时阴虚,往往和体质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肝肾阴虚有关。阴虚有一定阳亢,怎么样造成由阳亢达到风阳上扰呢?都会有一些诱因发生。从平素的肝肾不足,阴不制阳,引起阳亢,再加上产生郁怒忧思,气郁化火,就会发怒,或者加重肝阳上扰。诱因当中,郁怒是种情志因素,也可以劳累,这种过份劳累,也是发生这类证候的一个诱因。这是简要的讲它的病机分析。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根据这个病机,肝阳上亢要平肝,风阳上扰,开始有动风,要熄风。所以平肝熄风是主要治法。清热活血,是考虑到这个证候,总体风阳上扰,热证表现为主。风阳上扰一定程度和产生气血的上逆。根本来讲,还是肝肾不足所造成。所以治法有三个,结合起来,顺其主次是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方解君天麻平肝熄风钩藤治内风,治风祛风速度很快臣石决明清肝平肝川牛膝引血下行,防止气血冲逆佐1杜仲补益肝肾桑寄生佐2栀子清肝热黄芩佐3益母草调经活血利水佐4夜交藤安神定志珠茯神天麻钩藤饮以天麻钩藤为君药。天麻是我们治疗内风头痛眩晕的常用药。《本草纲目》说天麻是'治风之神药'。往往人们有时候把天麻带有一些神秘性,其实很普通。生长在一千两百到二千米山上,现在多数主要还是野生的。但是要说明,天麻没有多少补性,它是一种有平肝熄风这类作用,治疗头痛眩晕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中成药分类大全 一、解表中成药 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感冒,主治外寒里饮证,止咳平喘,亦可治疗过敏性鼻炎九味羌活丸:用于风寒感冒,兼清里热 感冒清热颗粒:用于风寒感冒 午时茶颗粒:用于风寒感冒,内伤食积证 败毒散:用于风寒感冒 通宣理肺丸:用于风寒感冒,宣肺止咳 参苏丸:用于老年或病后、产后气虚而感受风寒者 银翘解毒片:用于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双黄连颗粒:用于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小儿感冒颗粒:用于小儿风热感冒,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柴胡口服液:用于外感发热 保济丸: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用于胃肠型感冒,症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二、清热中成药 牛黄解毒片:用于火热内盛,症见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银黄口服液: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 板蓝根颗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抗病毒口服液: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 感冒退热颗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 三黄片:用于三焦热盛,泻火通便,症见口舌生疮、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黄连上清丸:用于上焦风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黄赤等牛黄上清丸:用于上焦火热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等 紫雪:用于热病,止痉开窍,症见高热烦躁、谵语、惊风抽搐、斑疹吐衄 片仔癀: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瘀所致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痈疽疔疮,跌打损伤及各种炎症 龙胆泻肝丸:①用于肝胆实火上炎证,症见头痛、胁痛、口苦、耳聋、舌红苔黄②用于肝经湿热下注证:症见阴肿、阴痒、筋萎、小便淋漓或妇女带下黄臭等左金丸: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天麻素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2013,21(2):85~86 天麻素镇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陆永利 (三峡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湖北宜昌443002) 关键词天麻素;镇痛机制;研究进展 天麻干品是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也称赤箭芝、合离草、定风草及白龙皮等。我国古典医书中一直将天麻作为名贵中药材。中医临床上长期用天麻来治疗头昏目晕、癫痫抽搐和偏头痛等疾病,疗效显著。鉴于中医理论研究的滞后,天麻的药用研究和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天麻的主要成分之一天麻素(Gastrodin),作为单体,易于用西药的理论体系来分析研究。目前实验和临床已证明天麻素单独使用也能发挥明显的药效。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天麻素的研究产生兴趣。目前在国内,天麻素注射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种血管神经性疼痛是其最主要的治疗病症之一。本文就天麻素的镇痛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天麻素的代谢和分布 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分子式为:C13H18O7,分子量:286.28,化学名称4–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为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54~155℃。易溶于水、甲醇、乙醇,不溶于氯仿和醚。其主要代谢产物为天麻苷元(gastrodigenin,p-hydroxybenzyl alcohol,HBA)。郭正平等[1]用氚标记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人工合成的天麻素和天麻苷元,发现天麻素由于脂溶性差,难以通过血脑屏障,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天麻苷元进入血脑屏障发挥作用。但是近来有研究表明,天麻素也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药理作用,而代谢产物天麻苷元在脑脊液和血浆中的浓度却非常低[2]。因此,对天麻素的代谢途径和分布尚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2天麻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郭学廷等[3]研究显示:与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相比,天麻素能显著改善偏头痛症状,缩短疗程,并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对治疗糖尿病、冠心病等引起的各种病理性疼痛也有一定的效果。与临床应用相比,目前关于天麻素镇痛机制的研究不多,揣测可能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2.1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后能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包括疼痛相关因子。在动物实验中,天麻素可以减轻长春新碱诱导的大鼠化疗疼痛反应,使其痛阈值明显增高,且镇痛效果与天麻素的剂量有关,大剂量时效果更明显。在天麻素组,能够观察到大鼠脊髓腰段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低于其他对照组[4]。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它的减少意味着天麻素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进而产生镇痛作用。 2.2抑制某些神经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肽,在中枢和外

马云枝教授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CJCM 中医临床研究2018年第10卷第24期中华医学·国医名师·精气神-1- 马云枝教授临床应用天麻钩藤饮经验 Professor Ma Yunzhi'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pplying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康超茹1马云枝2 (1.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中图分类号:R24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4-0001-03证型:BDG 【摘 要】文章主要通过介绍国家名老中医马云枝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其临床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相关疾病经验,通过分析头痛、眩晕、中风等临床医案、分析病案,介绍相关疾病定义、病机以及天麻钩藤饮的组成、功用、主要适应证等,总结得出天麻钩藤饮对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所引起的高血压病、脑梗死、头痛、眩晕、耳鸣、抑郁症、失眠症、帕金森病等,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马云枝教授;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经验 【Abstract】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ny years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Ma Yunzhi, a national doctor in the country, and summarizes her experienc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related diseases by applying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天麻钩藤饮).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linical medical records and case analysis of headache, dizziness, stroke, etc. and introduces related disease definitions and pathogenesi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main indications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天麻钩藤饮), it can achieve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for hypertension, cerebral infarction, headache, dizziness, tinnitus, depression, insomnia, Parkinson's disease, etc., which is caused by hepatic hemiplegia and hepatic wind disturbance. 【Keywords】Professor Ma Yunzhi;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4.001 马云枝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名老中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和教学40余年,对天麻钩藤饮临床应用有独到见解,且屡获良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马师运用天麻钩藤饮临症验案摘录3则,介绍如下。 1 脑出血后遗症—头痛 1.1医案 患者甲,男,54岁,于2017年11月12日初诊,主诉:头痛不适1年余,患者于2016年10月23日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伴头晕不适,无意识丧失,急至石家庄第二人民医院查头颅CT示脑出血,量约5 mL,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现生活可自理,近1年来反复出现头痛不适,每日凌晨4~5时发作伴加重,伴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咽干,曾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检查CTA示左侧颈内动脉硬化,用药不详,症状未缓解,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平素喜饮酒。体格检查:慢性病容,精神一般,行走拖沓,左侧鼻唇沟变浅,伸舌居中,构音含糊,双上肢肌力基本正常,左上肢肌张力增高,霍夫曼征弱阳性。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诊断:中风,头痛,肝阳上亢,脉络瘀阻;西医诊断:脑出血后遗症,头痛。方药:天麻18 g,钩藤20 g,石决明30 g,桑寄生10 g,茯神30 g,首乌藤30 g,黄芩10 g,川牛膝10 g,盐杜仲10 g,干益母草30 g,炙甘草3 g,川芎18 g,谷精草10 g,细辛3 g,16剂,水煎服;尼麦角林片,2片/次,3次/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1次/日。 1.2 头痛定义 头痛是指头部脉络拒急或失养,脑络不利,以自觉头痛为临床特征的常见疾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内经》记载为“脑风”“首风”,并认为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汉代长沙太守张仲景《伤寒论》论述了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云:“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猝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 1.3 按语 马老师认为头为“清阳之府”“诸阳之会”,五脏精血、六腑清气皆上注于头,脑为髓海,依赖于脾胃水谷精微、肝肾精血的充养。头痛病因有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劳倦、头部外伤、体虚久病、先天不足、久病入络。患者年过五旬,长期劳累,饮食不节,且长期饮酒,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清阳不升,脑失所养,母病及子,故有肝失疏泄及肝之阴血不足,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肝阴不足,则失其柔和、凉润,阴不维阳,肝阳升动太过,肝阳偏亢,“肝者,凝血之本”,血不得凝而出血不止,故见脑出血,上扰清窍,故发为头痛,根据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咽干等症状,及舌脉之象,故辨证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予以天麻钩藤饮加减。马老师强调临床应首先排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