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金融保险)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2020年(金融保险)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2020年(金融保险)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2020年(金融保险)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金融保险)外资银行与我国银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外资银行和我国银行业的合作和竞争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代替了过去的“零合博弈”关系。“合作竞争”壹词源于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著的《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壹书①。作者在此书中提出了壹个全新的营销管理理念,即合作竞争。他们认为,当某壹企业发现市场机会后,没有能力占有竞争所需要的相应资源、设置有效的进入壁垒时,便和他人共享资源,共同开发市场、做大市场,追求共同利益。

现阶段,中外资银行的劣势都很明显,中资银行的劣势体当下自身的竞争力不高,而外资银行的劣势则体当下外部环境对发展的制约。因此,双方为了各自的目标都有合作的迫切愿望,且都将其作为现阶段发展的主要路径。

壹、外资银行在我国运营现状

(壹)外资银行在华的运营现状

外资银行在明确了自己的战略规划和业务定位后,按照我国银行业的开放进程积极稳妥地开拓业务,在规模、机构数量、业务种类等方面发展迅速:

1.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迅速,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截至2005年底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除营业性机构外,另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我国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数据来源:维普资讯)随着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资银行在华运营的业务范围已经从外汇业务扩大到人民币业务。截至2004年7月15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地域扩大到13个城市,获准运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达到100家,占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的50%:另外,仍有13家外资银行获准开办网上银行业务,27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11家外资银行获准从事衍生产品交易。至此,外资银行在法扼规定的12项基本业务范围内运营的业务品种已达约100个.其中新增的业务有QFII②托管、网上银行、国债承销、企业现金管理、金融衍生产品、个人的财富管理等。(数据来源:)

3.盈利能力提高,资产质量较好

2003年全部在华外资银行实现盈利2.35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0%;其中人民币业务实现盈利5.04亿元,比2001年增长126%,人民币业务利润已成其重

①《Co-competition,合作竞争》作者:西方经济学家拜瑞.J.内勒巴夫和亚当.M.布兰登勃格。合作竞争,即竞争式合作这一概念源于此书。

②QFII(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允许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一定规定和限制下汇入一定额度的外汇资金,并转换为当地货币,通过严格监管的专门帐户投资当地证券市场,其资本利得、股息等经批准后可转为外汇汇出的一种市场开放模式。

要利润来源。外资银行盈利提高的同时,资产质量整体较好。2003年末全国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3.08%,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截至2004年7月末,不良贷款率进壹步下降到1.59%,不良资产率也只有1.5%。(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04年报告)

(二)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间的竞争

壹般认为,入世对中资银行的直接冲击表当下市场份额减少、客户流失、人才流失三个方面。回顾4年来的情况,就此三个方面而言,外资银行的直接冲击不大明显,但仍伴随着相当程度的竞争施压。

1.中外资银行市场份额变动不大

2003年末,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三类银行机构的资产、存款和贷款总额中,国有商业银行占比分别是78.23%、79.06%和78.63%,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分别为19.65%、20.2%和19.78%,外资银行占比分别是2.12%、0.74%和1.59%。和2001年末相比,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这部分市场份额基本上被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抢占。但外资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长期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且对中资银行的业务形成了较大冲击,如进口付汇、押汇等。以天津为例,2003年外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占比为43.86%,比入世前增加了8.34个百分点。厦门、大连等城市的外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市场份额也都在30%之上。(数据来源:)

2.外资银行客户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外资银行的主要客户仍集中在三资企业,特别是那些和外资银行有“地缘关系”的所在国家在华投资的跨国X公司,占客户总数的50%-60%,而中资企业客户只占10-20%:有资料显示,2003年末外资银行对境内中资企业的贷款只占其贷款总额的2.4%,比2001年末的4.3%下降了近2个百分点。

3.人才出现双向流动

由于中资银行薪酬和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以且用人机制的改革,且未出现中资银行业务骨干大量流向外资银行的情况,甚至仍出现了从外资银行回流到中资银行的现象。据调查,工行上海分行近俩年共有150人左右外流,但主要去向是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

4.资产增长速度比较

从以下数据(见表1)能够见出,外资金融机构虽然总体份额小,可是资产的增长速度仍是相当快的,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的116倍,从长远角度来见,外资银行的竞争力不容小觑。

总之,中外资银行激烈竞争格局尚未形成。由于入世保护期的存在,使外资银行在华拓展业务仍受到诸多限制。但随着2006年底的临近,格局将被清盘,从长计议。

(三)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间的合作

在入世保护期内,中外资银行的合怍关系要胜于竞争关系。中外资银行利用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相互合作是必然趋势:这种合作主要表当下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俩个层面:

1.业务合作层面,由松散的全面业务合作向紧密的具体业务合作转变

签署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或进行某壹项业务合作。入世前,中外资银行战略联盟的形式主要是签署全面的业务合作协议,而且合作的领域集中在代理行方面。入世后,全面的业务合作协议显得相对松散,不利于双方业务合作的深化。因此,双方开始更多地选择单项的业务合作,包括信用卡业务、清算业务、人民币资金拆借、银团贷款业务、货币互换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等,这样不仅加速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中资银行培育和提升那些迫切需要但在短期内没有能力自主形成的业务或产品的竞争力。中资银行特别应该加强和外资银行优势业务方面的合作,例如花旗银行的现金管理业务、德意志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恒生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法国巴黎银行的项目融资业务、美洲银行清算结算业务等。

2.股权合作层面,由中外合资向外资参股中资银行方向合作

⑴建立合资银行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中外资银行在股权方面的合作主要是合资方式,参股和独资方式基本不存在。1985年,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之后,中国工商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对等出资50%成立了上海巴黎国际银行,又和韩国韩壹银行以1:1的股权结构组建了青岛国际银行。

中国入世以后,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深化,外资银行期望获得更多的参股比例,合资银行的股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最近,中国工商银行宣布将其持有的上海巴黎国际银行50%的股份转让给合资方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巴黎银行中国X公司成为在华注册的首家外资独资银行。工商银行仍将其持有的青岛国际银行股份转让给韩国的壹家银行。因此,中外建立合资银行的方式将逐步淡出,参股和独资方式将成为主流。

⑵外资参股中资银行

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成为外资银行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和提前开展业务的主要途径。2003年12月银监会发布了《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后,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出势头良好(参见表2)外资金融机构参投中资银行的目的、形态、份额、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参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外资银行在参投中资银行的过程中也积极争取管理权。例如汇丰银行参股交通银行就获得了董事会中俩个席位,且将参和交通银行的运营管理。引进外资后的中资商业银行在X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信息披露、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而外资通过参股中资银行也迅速扩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渗透速度。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实力和网点上有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随着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在即,外资银行参股国有商业银行必将成为新的热点,以利用国有商业银行充足的物理网点推广其X公司现金管理、私人理财、信用卡、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等其见好和重点发展的业务领域。但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在选择外资银行做战略投资者时,壹定要坚持严格和谨慎的原则,结合自身运营战略和业务特点,选择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有直接帮助的外资银行作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战略联盟的初衷和意义。

表2: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参股情况

(四)中外银行竞合前景分析

尽管中外资银行之间是壹种竞争合作的关系,但保护期过后的3-5年内,外资银行将会迎来壹个快速扩张时期。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取消所有地域及客户限制。届时单个境外金融机构和多个境外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都有可能进壹步提高。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第二次入世”。

1.竞争前景分析

目前,虽然中国仍没有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运营人民币业务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可是,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局面已日益显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在业务上主要集中在外汇业务和部分人民币业务;在客户上主要体当下外企和部分国内优质客户的争夺上;在地域上,主要体当下东南沿海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且以战略性竞争为主。

⑴在业务竞争中,主要体当下中间业务的争夺。

外资银行运营外汇业务,资金实力较强,由于其和三资企业有长期的合作关系,所以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同时,无论是外汇仍是人民币业务,中间业务将成为中外银行争夺的壹个重点。如国际结算业务上显露出强烈的竞争力,国际结

算业务的市场已达40%左右。在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业务方面,外资银行除继续稳定原有客户外,将特别重视为中国客户提供服务。除了中间业务以外,网络银行也将是中外银行争夺的壹个重点。外资银行在网络银行方面的发展比国内中资银行早而且全面;为了减弱其网点不足的劣势,外资银行会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工夫。

⑵在客户竞争中,主要体当下外企和国内优质客户的争夺。

目前,238家外资银行在华机构中绝大多数客户对象仍是三资企业,而且主要是外资银行所在国或地区的对华投资的跨国X公司,大致比例为50%-60%;中国国内的企业只占10%-20%。中国人世后,它们的竞争对象逐步向国内优质客户扩散。目前中国银行业60%的利润来自于10%的优质客户,而国际银行中80%的收入来自20%的优质客户。中国银行业这10%的优质客户是外资银行要集中进攻的目标。客户主要有三大类:壹是X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X 公司,有规模、有发展的民营企业;二是同业机构客户,如银行,保险X公司、证券X公司、基金管理X公司、投资X公司;三是个人客户,主要是较富裕的中产阶级之上人士。外资银行的该项市场战略极为有效,已经在上海及宁波等沿海地区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⑶在地域竞争中,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和内陆中心城市等经济发达地区。

外资银行首先进人的是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因为在环境上,这些地区,经济流量大,金融需求高,业务发展的空间较大;国家政策上,国家对外资开放有壹个顺次,这些地区都是先开放地区;从外资银行本身来讲,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有更多的运营机会和赢利机会。所以,即使取消地域限制,中外银行的竞争仍将主要集中在发达的沿海和内陆中心城市。

2.合作前景分析

当前,中国政府为了维持金融稳定,支持和保护本国银行的发展,仍在采取可能的方式,对外资银行在华运营进行限制,虽然和以前比这种限制在逐渐放松。可是,直到2006年底保护期过后,中国外资银行才能在华享受国民待遇,才能和中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平等竞争。到时,国家对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限制是否会放松,主要是关系到银行身份的认定。根据《境外金融机构投资人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外资入股比例最高能够达到24.99%,不超过25%就不改变机构性质。壹旦外资股超过25%就成为中外合资银行了,所以,目前对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的限制比较严格。可是,从WTO多哈回合的谈判要价来见,西方国家对商业存在①这种贸易模式的自由化要求更高,瑞士提出要求取消商业存在、

①商业存在是一种服务贸易模式。商业存在指任何形式的商业或专业机构,包括通过组建、获得或维持一个法人,或创立或维持分支机构或代表处以便在一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外资比例、服务者提供数量的限制。也就是说,我们对外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的上限限制已经成为多哈回合金融服务贸易协定谈判的壹个目标内容。能够预测,随着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取消外资持股的上限比例壹定会发生。目前,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之所以不愿意超过上限比例的原因,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中资银行的中资身份,和中国过渡时期对中资银行的保护政策,随着保护期的结束,外资银行会享受国民待遇,中资身份和外资身份对银行运营的影响将会削弱,届时,参股比例限制将会逐步失去作用。而且,随着中国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降低和中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中国会主动加快对WTO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从目前的改革情况来见,由于中国银行业的产权改革,需要大量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加入,所以,对国外的战略投资者引入条件会逐步放宽。这俩方面作用的结果是,外资金融机构在中资银行中的股权份额提高,它们将对银行的管理和决策有更多的发言权,那时的合作,将不仅是业务和管理上,而是更深层次的。对当前的中资银行来讲,壹定会抓住机遇,努力完善自身的产权制度建设,积极准备和外资银行的合作。由于和外资银行更紧密地融合,外资银行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将为我们利用。对外资银行来说,它们也能够利用中资银行的银行网络和客户资源开展其人民币零售业务,甚至它们能够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研发适合本土的银行新业务增殖,实现俩者的双赢。

二、和外资银行的合作和竞争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启示

(壹)外资银行进入的正效应

1.金融市场效应

外资银行的金融市场效应主要体当下三个方面:壹是打破我国的金融垄断,促进其加快金融改革。外资银行的进入,凭借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必将强化我国金融业的竞争,促使东道国银行业进行改革。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家银行对金融业的垄断,提高金融机构效率。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和工具的供给和需求数量增加。由于规模效应以及采用新技术、加强竞争,导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下跌,效率增加(图1)。二是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培育。外

资银行的业务强项主要是外币业务,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东道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和健全将起重大作用。同时,外资银行通过参和我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必将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我国融资机制的转变。三是有利于推进我国金融业的向海外扩展。外资银行的进入本身标志着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

场的联系的加强,且进壹步和国际惯例接轨,这也为我国金融机构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利于我国银行开拓海外业务。

2.静态福利效应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和外国金融服务的进口,是基于外国金融机构能提供廉价、高质量的服务。目前,国际上的大银行基本上为综合性银行,除了从事传统银行业务,更大量从事非传统银行业务如租赁、投资银行业、资产管理业、咨询业及保险业等,这些大银行业务运营项目广泛,能够满足客户多样性的需求,其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有利于降低风险。外资银行的进入,通过进入更多竞争,从而使金融系统的使用者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服务,降低储蓄者和借款者的服务成本,为消费者更易于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和投资回报,获得方便快捷的融资,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多样化的投资组合等,这壹切,都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带来的巨大的竞争压力,将促使国内金融业加快改革,学习运用规模经济,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温迪.多布森和皮埃尔.雅凯对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机构效率的考察表明:首先,通过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潜力很大;其次,尽管各国效率不同,但金融系统竞争越激烈,效率越高。总之,各种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金融系统中增加竞争,平均至少可节约20%的成本。有关于欧洲和美国银行效率差异的广泛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能够通过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来实现20%-0%成本的降低和利润的增加。效率的提高、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意味着福利的提高。

3.外资引入的竞争效应

壹国经济增长的源泉,从根本上见,应归结于资本的投入和技术和制度的进步。外国投资能够提高我国国内的资金配置效率,改善资产形成的质量,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中国是壹个经济转轨国家,由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大的体制框架已经建立。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占了整个银行业份额的绝大多数,在中国形成了垄断地位。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发展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将有效的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外资银行凭借其充足的资金来源、丰富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结算技术、庞大的全球分支网络、优良的服务以及卓越的商业信誉,迅速站稳了脚跟,数量和业务不断扩大,已成为四大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这壹方面能够改变银行业的市场格局,可使中国银行业迅速改变垄断局面,分散积聚到四大国有银行的金融风险。另壹方面,有利于促进中资银行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由于能够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都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它们的进入和发展,无疑会成为中国银行业健康

发展的借鉴,即所谓竞争效应。国外的壹些实证分析也表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有助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二)外资银行进入的负效应

1.加大金融宏观调控的难度

外资银行本币和外币的业务限制放开后,将增加中央银行准确界定货币和信贷总量的困难,外资银行仍能够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来抵消货币政策效果,从而减弱中央银行制定和测定货币政策目标的能力使货币政策效果弱化。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仍会加大对外商投资的产业调控的难度,会导致壹定程度上对外资集中的某些产业的失控。同时,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及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金融体系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部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在本国的外国金融机构及其母行的问题将可能增加金融体系的运营风险,如果我国的金融监管当局监管不善,将会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2.给我国金融业带来冲击

外资银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强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及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网络优势,外资银行的进入必将对我国的国内金融业带来冲击。壹方面,外资银行将展开同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的争夺,使中资银行的客户质量下降,产生“劣客驱逐良客”现象。另壹方面,外资银行会凭借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来推销其丰富的金融产品,不断增长市场份额。此外,外资银行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掘,通过优厚的福利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及出国培训等优越条件,从国内银行挖走大量优秀人才,从而使中资银行的业务开展带来很大冲击。据估计,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外资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大约有1/3来自中资银行,他们绝大多数是原银行各部门的业务骨干,1/3来自国外,1/3来自海外归国人员。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随着外资银行逐步向国内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以及人世后五年后能够向国内居民提供零售银行业务,国内银行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3.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挑战

首先,随着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及国际银行业综合化、全能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现有的银行监管体制、监管方法、监管手段将难以适应,许多监管真空将会出现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将可能大大削弱,外资银行的进入会带来许多为我们所不熟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如何对这些尚不熟悉的业务实施有效监管是壹个崭新的课题。其次,由于在华外资银行的总部注册在境外,单靠我国中央银行的监管有时难以奏效,这就涉及到如何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等新问题。外资银行在业务运营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营运资金不到位、将境内的资

金调入国外套利、少缴或漏缴存款准备金、转移利润逃避税收超范围违规运营等问题。同时,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将国外的金融风险带入国内金融市场,强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导,加剧金融风险的防范难度,给我国的金融监管带来挑战。(三)在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合作中得到的启示

企业若在竞争中不被淘汰且获得持久的竞争能力,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中资银行而言,尤其如此。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际优秀银行相比,其竞争能力仍比较薄弱,这主要表当下俩个方面:第壹,银行的组织架构和制度安排没有体现出企业组织和现代金融的时代特征,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金融的需要。第二,由于中资银行金融技术的不发达,对数据集中后的开发应用以及信息的处理和挖掘方面的薄弱,制约了中资银行为客户提供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能力。这导致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低,和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外资银行仍存在较大差距。

另外,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金融机构,建立战略联盟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的合作趋势。通过战略联盟,中资银行能够获得先进的管理和运营理念,有助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可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外资银行可能凭借其先进的运营理念和科技优势为客户提供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成为知识密集型银行,而中资银行则仅利用物理网点多的优势成为外资银行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壹种通道,提供前端的、低级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劳动密集型银行。为此,在建立战略联盟中要谨防形成对外资银行的依赖,通过合作中的学习,着重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再者,中资银行对客户的营销仍停留在关系营销的层面,银企关系的根基薄弱,企业存贷款及其他业务在银行之间搬家的现象十分明显。这就要求银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赢得客户的忠诚度。对中资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优秀外资银行建立审慎的战略联盟,重视金融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最终赢得客户信赖和忠诚,中资银行自身也必将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和发展的基础。

三、中外银行冷静对视后我国银行业的对策

冷静思索后的中资银行,应该逐步将启示化为强有力的对策,未雨绸缪,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竞争和合作中保持优势地位。

(壹)建立公平的银行竞争环境

目前外资银行在国内享受超国民待遇,表现为:(1)赋税水平不同。外资银行综合税率为30%,国内银行的综合税率却在50%-60%,差距较大;(2)监管力度不同。对国内银行运营监管力度较大,对利率、现金管理等方面有不少限

制,但对外资银行结算违规和少存保证金等违规行为处理较轻,对运营活动的约束较少。应建立公平的银行竞争环境,取消对外资银行税率优惠的办法,且实行严格的业务监管,使国内银行和外资银行同处壹个水平竞争。

(二)树立客户至上、创新取胜的运营理念

客户是银行生存之本,是银行的利润之源,为进壹步增强优质客户的竞争能力,要树立客户至上的运营理念,从服务产品、服务人员、服务方式等方面,为优质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重构业务流程,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加强服务创新,不断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高附加值服务产品,以创新业务带动传统业务的发展,进壹步加强国内银行的综合能力。

(三)加快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步伐

为把我国四大国有银行改革为在国际市场具有壹定竞争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对商业银行改革的步伐,实现改革的目标。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综合改革。按照国有独资X公司的形式,改革运营管理制度。主要任务是,精简机构和人员,实行谨慎会计制度,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明显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将国有商业银行改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将符合条件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上市。

(四)大力培养国际金融人才,努力和国际运营接轨

加入WTO后,意味着中资银行面临银行电子化、专业化、金融创新方面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严峻挑战,依目前国内银行的管理及经济效益,难以和外资银行进行全面抗衡。必须加大培训力度,尽快培训壹批金融英语、国际贸易、外汇会计、计算机、法律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银行业务和金融监管队伍中去。(五)建立开放性金融法律法规体系

修改和完善现有金融法律法规,使之成为和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制定《外资银行法》、《合资银行法》、《外资财务X公司法》和《外资金融机构违法运营处罚条例》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外资银行的市场准人、资产实力、资本标准、业务范围、内控制度、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详尽的规定。完善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将为我国企业的改革开放以及健康、稳定运行奠定良好法律基础。(六)提高全社会信用程度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银行是运营信用的企业,而目前国内企业逃债现象严重,社会信用基础受到冲击,政府应规范社会信用行为,组建信用监督管理部门,且建立有关的信用法规和制度,对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制裁。创造良好的外部运营环境,保证我国金融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荔、张蓉,《外资银行进入和东道国银行体系效率改进: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例》,全国金融研讨会

2江春、许立成,《金融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兼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逻辑》,全国金融研

讨会

3韩曙平,2005年:《中外资银行竞争和合作前景分析》,《现代经济探讨》,第1期

4刘永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之比较》,《金融投资》

5陆晓宁,2005年:《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力的对比研究》,《商业研究》,第20期6王忠生,2005年:《合作竞争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的路径选择》,《金融证券》,第6期7周永发、徐燕,《在华外资银行发展动向》,《专题研究》

8林麒明,2005年:《外资银行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广西金融研究》,第4期

9王鹏飞、曹廷求,2005年:《外资银行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基于国际经验的分析》,《经济和管理研究》,第9期

10林崇山,2005年:《论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第2期11熊凌,《在华外资银行的战略取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金融财经》

12肖惠君,2003年:《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草原税务》,第4期

13许楠、王忠生,2005年:《试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经济效应分析》,《海南金融》,第2

14温彬、曹小敏,2004年:《中外资银行竞合关系的现状和趋势》,《国际金融研究》,

第12

15刘亮,2005年:《中外资银行冷静对视——中外资银行进入竞合时代》,《资本市场》,第

1期

16HarryM.Venedikian,GeraldA.Warfield,2000:GlobalTradeFinancing,Wiley

17GeorgeH.Hempel,DonaldG.Simonson,1991:

BankFinancialManagement:StrategiesandTechniquesforaChangingIndustry,Wile y

18EditedbyAliceTeichova,GinetteKurgan-vanHentenryk,DieterZiegler,Banking,1997:TradeandIndustry,Cambridge

19DimitrisN.Chorafas,May2000:

ReliableFinancialReportingandInternalControl:AGlobalImplementationGuide,Wi ley

20LinsunCheng,2003:BankinginModernChina,Cambridge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银行业风险分析 ——“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系列研究报告之七 张承惠 2002-03-14 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领域中,银行业应该是最受重视的部分,改善和强化银行业监管应成为金融监管工作中的首要任务和政策研究的重点。这不仅是因为银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影响千百万储户的切身利益;更是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银行业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主导力量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因为银行业内外部的制度缺陷而产生了独特的风险生成机制、因为银行业将承受金融开放的首要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无须讳言,目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中潜伏着巨大的风险。根据不同的来源,笔者将这些风险分成内源型、外源型和混合型三类。 (一)内源型风险 内源型风险主要由银行内部管理不善、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造成。这类风险主要表现在资产负债总量控制失衡、流动性要求难以满足、资产结构中贷款比重过高、贷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决策失误和贷后管理缺乏、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高息揽储恶性竞争、机构重叠分散、银行及分支机构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造成对恶意贷款人的交叉贷款审查控制不力、违规开立信用证和签发承兑汇票、银行有关人员以权谋私违规操作、搞账外经

营和违规自办实业等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1998年以后,随着全国上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和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加大,各商业银行通过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审贷分离制度、统一授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了信贷风险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内源型风险的控制机制。 (二)外源型风险 外源型风险由银行业外部各类因素造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信用风险。由于社会信用基础薄弱,银行在经营活动中遇到大量因企业不讲信誉而形成的风险,如在申请银行贷款时不披露企业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水份大的报表;借款人还款意愿差,有的甚至在借款时就不打算还款,一些银行反映按期履约比例仅为1/3;特别是近年来企业借改制等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相当普遍。据不完全统计,至2000年末,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户的6万多家改制企业中,逃废债企业约占50%,逃废银行贷款本息占改制企业全部贷款本息的30%以上。 第二,金融诈骗风险。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大案要案呈上升趋势(例如,西安一犯罪团伙在1999年11月~2000年8月期间,多次以伪造或变造存款单位预留印鉴等手段将单位大额存款转移至犯罪团伙开设的帐户,涉案金额达8000万余元,涉及工农中建和城市信用社等诸多金融机构。再如,经查明,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9月期间,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银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全国银行业概况 1、中国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4.41万亿,位列全球第二。2012年至2016年GDP的年均复合名义增长率达8.64%,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国内银行业市场格局 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中国银行业亦得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人民银 行数据,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贷款与存款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42%和14.35%。下表列示了2012年至2016年中国银行业人民币和外币的贷款和存款数据: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分为大型商业银行、股 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等。

(1)大型商业银行 大型商业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其在中国银行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主要融资来源。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37.29%,负债总额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负债总额的37.21%。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2)股份制商业银行 根据中国银监会统计口径,除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共有12家股份制商 业银行。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把握有利的市场机遇,取得持续较快发展,市 场份额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6年12月31 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分别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 和负债总额的18.72%和18.99%。 下表列示了截至2016年12月31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总负债和股东权益数据。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及新趋势——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陈远年 ?字号 ? ? ? 评论邮件纠错 2015-11-17 21:13:15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2015年11月13日·广州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十届全球金融峰会”,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本届峰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的一次伟大创新性设计,立足于“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未来五年金融业发展明确了目标,提出了要求。此时,召开本次峰会应当说恰逢其时,充分体现出金融业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五大发展新理念制定改革发展战略,创新金融配套服务的实际行动和有益探索。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贯重视行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研究,下面,我主要结合协会连续5年发布的《中国银行发展报告》、《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等研究成果和行业基础数据,对银行业发展现状、发展新趋势进行简要的分享。

一、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截止2014年末,中国银行业共有法人机构4,091家,从业人员376万人。截至2015年9月,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高出1.11个百分点。总负债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2015年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96.6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23.9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98.39%,流动性比率为46.18%,核心一级资本净额达97062亿元,资产利润率(ROA)为1.23%,资本利润率(ROE)为17.26%。 我国经济还处在稳定增长区间,我国银行业众多经营指标R0A、ROE、不良贷款率及税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仍领先于国际大型银行,例如,R0A高于2015年英国《银行家》杂志社前100家银行平均值0.04个百分点,ROE高出3.73个百分点。 二、中国银行业发展新趋势 根据由巴曙松首席经济学家领衔,我们联合普华永道实施的《银行家调查报告(2015)》,连续第6年跟踪采访国内银行家群体,最新访谈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银行家们普遍认为,我国银行业将继续推进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银行业发展呈现出了新趋势,可以归纳为“五个新”。 (一)发展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银行业经过不懈努力,保持稳健运行。同时,正由过去十余年规模、利润高速增长的扩张期进入规模、利润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一是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5年三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187.87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幅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负债173.4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二是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201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8715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下降显着,大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修订稿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 分析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小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优劣势并存。中小商业银行在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应准确地进行市场定位;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特色管理.引进专业人才,加强职工培训;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建立与发展比较优势;大力开展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以强化人才至上的兴行战略,逐渐的建立自己专业化的标准, 产品的服务特色,逐步追求商业模式与履行社会责任的统一。通过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则,创造一种大型银行、特大型银行和中型商业银行和小型银行、国内银行和国外银行公平、合理竞争的秩序,这样我们中国银行业才能保持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市场定位;特色管理;金融创新

目录

中小商业银行竞争策略分析 一、中小银行竞争的优势 (一)地域优势 中小商业银行大多为区域性或城市性商业银行,立足地方,贴近中小企业和居民社区,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和资信水平,和中小企业的联系紧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降低贷款的风险。此外,中小商业银行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能够从地方获得客户资源、优惠政策和竞争保护。 (二)易于管理 中小银行规模相对国有商业银行要小的多,网点覆盖面也相对较少,分级支行少,他们组织结构扁平,决策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审批程序简单,业务处理效率高。 (三)资本补偿途径多样化 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受制于国家财政投入利润留存和准备金。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偿途径则较灵活,除利润留存转增资本外,部分业绩优良的中小银行还通过上市和发行金融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从而优化了资本结构,提高了资本充足率。 二、中小银行竞争的劣势 (一)市场定位问题,市场定位的趋同性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大多采用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一般都定位于中心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并且基本上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什么业务,中小商业银行就经营什么业务。相对来说,中小商业银行产权明晰,经营灵活,但四大国有独资商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时下,很多金融机构都提出要打造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但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等,一些商业银行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上还前后矛盾和混乱。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于1990年由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和管理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来。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突出强调价值链上特定技术和生产方面的专有知识,主要针对的是生产企业。而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要广泛得多,表现形式也丰富多彩。 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竞争最终表现为业务的竞争,而业务的竞争又以产品为依托,产品是银行核心竞争力形式化、外在化的表现。一家银行如果开发了成本更低、风险更小、质量更优、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就必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对此,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也曾形象地比喻过:如果企业是一棵树,那么核心竞争力应该是树根,核心产品是树干,而最终产品是树叶和花。但银行产品的研发离不开现代金融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商业银行更多地应用到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使银行业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因此,商业银行要培育自己的业务发展核心竞争力,就要从产品、技术开始,依托先进的技术开发出独到的金融产品,占领市场至高点。 良好的服务是赢得客户持久信任的核心竞争力。银行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银行的基本要求。但很多商业银行对服务的认识,并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金融的改革和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发生大的改进。 实际上,随着金融业务向多样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客户对银行的服务需求更多了、要求更高了。客户面对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要银行帮助审慎鉴别,以挑选适合需求、符合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而不能把产品一推了事;针对产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银行需要为客户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保障。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界有这么一种说法: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品牌,百年企业靠文化,以及“小型企业做事,中型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能内聚人心,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外树形象,获得客户和社会的认可和好感,培养出客户的忠诚度。 优良的发展环境是吸引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由人来实现,人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最终因素,并影响和作用于整个竞争力。所以,商业银行要把人才的引进、培育、发展和提拔使用放在第一位。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有效管理风险、提升效益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既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无处

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业的五种竞争力分析

贷款受到影响会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盈利性。 二是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间形成激烈的竞争。 从资产规模来看,尽管近几年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国有商业银行在总规模上的绝对优势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依然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除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极少数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外,其他商业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普遍弱小。尽管近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长较快,但传统的垄断格局并未有实质性改观。其次,中小型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迅速发展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压力。我国中小型商业银行中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比较引人关注,2001年年底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基本已达到政府监控的要求。同时相对四大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加灵活,管理制度更加科

学,而且在网络设备、产品创新方面要比国有独资银行强,是我国国内银行业中成长性比较好的部分。国际投资银行瑞银华宝预言我国中小银行在国内市场份额未来五年内会由现在的10%增长到20%左右,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潜力。 [[[下一页]]] 至于外资银行,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完全取消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所以在我国银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是很大,但是根据WTO有关协议,我国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限制。当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时,外资银行可以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形成一股强有力的竞争力量。 二.潜在进入者 银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首先来自政府,政府的政策是银行的主要进入壁垒。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政府正渐渐开放银行业,可以说这一进入壁垒在渐渐

最新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凸显竞争优势 一、战略转型 ⅩⅩ年中国银行业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战略转型"。虽然目标一致,但各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重点上则各有侧重、各有所长。 传统上片面追求"大而全",粗放式、外延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道路越走越窄,发展战略急需调整。 围绕更新观念、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风险管理的思路,以交通、招商、民生、中信、光大等为代表的股份制银行找到了五大方向作为重点出击点。 首先,以降低资本占用为中心,大力调整资产结构。在总资产中,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不断提高票据贴现的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逐步提高贸易融资比重。其次,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为核心,积极调整负债结构。商业银行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商业银行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第三,以提高服务能力为基点,主动调整客户结构。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第四,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为重点,加快调整业务结构。顺应批发业务逐渐萎缩的发展态势,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加快了发展零售业务。第五,以扩大非利息收入为基础,逐步调整收入结构。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利差收入占比高达90%以上,非利息收入比重一直偏低(见图1)。 二、公司治理 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体制所造成的,打破金融垄断、放松金融压抑、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必然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光明之途。 (一)股东性质视角 按控股股东性质分析,中国的银行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中央政府控股(工农中建交)、央企控股(中信、光大、招商)、地方国企控股(浦发、华夏)、

中国银行业的现状分析

银行业动态跟踪: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信贷控制仍为主要标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新增信贷低于市场预期。2011 年1 月末M1、M2 增速分别回落至13.6、17.2分别较2010 年年末下降7.6 和 2.5 个百分点。这显示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企业活期存款出现较大幅度减少。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多项措施的作用下1 月人民币新增贷款 1.04 万亿低于市场预期的1.2 万亿这表明了央 行信贷控制有所成效。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息差提升可期。2011 年新增信贷增速将较为平稳银行业贷款平均余额的良好增长仍是推动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2011 年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的预期下我们认为银行的净息差将在加息周 期中受益具体的提升幅度将根据通胀的发展以及加息的频率、方式等因素而定。2011 年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预计行业资产质量将保持整体稳定的态势。行业监管政策调控较为密集价格型调控工具对银行业中性偏利好存款准备金率 和动态差别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构成利空。预计 3 月份政策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保持平稳后续政策持续大幅收缩的 空间预计有限。银行业基本面较为稳定估值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市场普遍预期2011 年上半年通胀压力较大货币政策紧缩预期将压制行业估值修复进程随着银监会相关监管 政策的进一步明确预期未来年报、季报披露行情或将成为股价较好表现的时间窗口。银行业未来估值修复可期具备了中

长期的投资价值维持行业的“增持”评级。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在全国率先实现刷银行卡“打的” 2011 年05 月27 日13:28 来源:大连电视台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据大连电台报道,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与大连市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今天正式启动打车刷银行卡便民工程,今后凡持有各家银行“银联卡”的市民,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刷卡付费,不用再付现金了。因而,大连也成为全国首个“刷卡打的”城市。请听报道。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连出租汽车公司“蓝灯的士”在全国率先实行计价器收费,此举闻名中外。如今,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打车市民越来越多,乘车交现金已不适应现代“打的”需求。为了方便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大连“打的”,大连出租汽车公司便与银行联手实行刷卡打车。记者看到,安装在蓝灯的士上的消费终端机与计价器连接,不但可以受理各家银行发行的普通“银联卡”,还能识别“芯片银行卡”和“手机信用卡”,也就是说乘客既可刷卡、插卡付费,也可以挥卡“闪付”。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市分行银行卡中心总经理钱景秀告诉记者,这种刷卡方式时间很短,特别是挥卡闪付和挥机闪付它的交易时间从原来的接近 1 分钟的时间能够缩短到0.2 秒。目前,大连市共有1200 辆蓝灯的士,大连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分批对车辆进行银行卡受理改造,今年内使公司的“蓝灯的士”陆续加装消费终端,受理银行卡支付业务。公司党委书记许建红表示,公司现与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我国银行业行业分析报告 报告要点: 1.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2.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3.银行间市场分析与人民币资金运行情况。 4.银行业政策与市场开放动态。 5.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监管制度。 6.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情况与未来前景。 7.中国银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一、我国银行业现状及对金融安全的影响 在我国,主要有以下银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并且在我国的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城市商业银行。此外,还有各种政策性银行,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职能。 目前的形式下,由于外资银行的不断加入,我过的银行发展形式已经十分严峻。更加开放的经济格局,和多年以来积累的各种金融问题,让银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致使银行业发展不容乐观,也对我国的金融安全产生了影响。不过,现阶段下,我国的资本储备充足,尚有结余,并且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影响银行和金融也发展的因素也就多数来源于国内。所以,立足于国内银行业的发展问题上,才是解决整个行业问题的根本。 1、从我国银行的市场结构来看。截止2010年,我国国内市场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接近600家。在华投资总额达到了4.3万亿元。其业务占总市场的2%,其余的份额由国内银行占据。有数据显示,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吸收了65%的居民储蓄,承担了80%的支付结算业务,贷款额占到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的60%。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市场份额不算缩水,许多银行都背起了沉重的包袱。 2、从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情况来看。中国的许多银行在信贷工作中,往往受到种种外来因素的干预和压力。信用贷款的决策并不完全决定在资信因素上,帮助国有企业脱困,扶持地方经济,还有其他很多因素,经常是影响授信决策的重要因素。 3、从管理上来看。我国银行的管理机制上还存在很多缺陷,资本的约束力普遍较低,而且部分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流动性不足,在市场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地监管和判断。另外,国家执行加入WTO以后的有管银行也开放的承诺,虽然有助于银行业的发展,却也暴漏了我国银行业存在的众多管理漏洞。这一点,后面会详述。 所以,银行业的稳定与金融的发展息息相关,短期内中国银行的市场分额和基本结构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国有银行在近几年依然着力于消化不良资产,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银行业稳定发展了,也就为金融行业总体才能呈良好的上升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银行存贷款与资金流动性 从2010年至今央行已经7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已经达到了19%,中小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达到15.5%。正是在不断的加息和提高准备

当今银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范文

本行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加强利率管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以扩大净息差水平,增加利息净收入。 一是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适时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提高收益水平较高的一般性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的占比; 二是加强贷款利率管理,把信贷额度优先向定价能力高的业务倾斜,提升银行的议价能力; 三是通过资产负债政策导向努力控制负债成本,鼓励经营单位吸收低成本的核心负债,降低同业存款及其他同业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四是在保证适度流动性的前提下,加强同业资金运用,努力提高买入返售、存放同业及投资的收益率水平。 以行业的战略转型支持经济结构调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攻坚时期。支持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既是我国银行业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机遇与挑战。回顾过去,我国银行业立足于开放的视野,不断推进改革的步伐,坚持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并举,即强调质量效益又注重社会责任;放眼未来,我国银行业应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大背景,全面实施战略转型,坚持差异化、集约化、综合化发展之路,服务于并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差异化经营——刺激内需增长,发展消费金融 从近年来消费的迅猛增长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愈加强劲,但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格局尚未形成,加之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使得外需的不确定性增强,因此,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调整步伐以挖掘内需的巨大潜力。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实施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战略,建立长效机制,释放消费潜力,着力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此,我国银行业应自足刺激内需增长,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拓展消费金融供给渠道,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产品,实现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的满足,实现差异化经营,保持核心竞争优势。 伴随着金融改革的推进,我国消费金融体系的基本架构逐渐成形。但是当前我国的消费金融产业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消费金融供给主体单一、消费金融产品不规范、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消费潜力尚待挖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消费金融供给不足,远远落后于消费市场的发展。我国银行业应积极引导消费金融的发展,在转变消费观念、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开展消费金融创新、拓展消费金融市场等方面着力突破,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 银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自身也面临着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近年来尽管我国银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整体上我国银行业体系并不完整,层次结构不健全,同质化竞争状况较为严重。我国银行业应立足自身条件,实现差异化竞争。在业务方面,通过创新突破传统业务同质化约束,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服务方面,通过差异化服务稳定客户、赢取市场。同时改善监管手段,完善监管理念,努力营造富有活力的银行业格局,促进银行业有序竞争。进一步搭建起“金字塔”型的金融体系和层次结构,以有效规避银行业同质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供给主体,银行业应充分认识消费金融市场的广阔前景,积极开拓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对于商业银行传统的消费金融服务,应当实现多角度创

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银行的竞争力分析 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下面是银行的竞争力分析,请参考!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一同构成我国金融系统,中外银行间的竞争将更加直接、激烈。而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指标与欧美银行间相差悬殊,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悖论。制度选择瓶颈、产权归属缺陷、激励机制扭曲是抑制其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的根本原因。 一、规模经济悖论 徐传谌、郑贵廷和齐树天(xx)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分析了1994—2000年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几乎都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其他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规模经济,但其幅度越来越小;于良春、高波(xx)利用生存竞争法和超越对数成本函数 * 银行业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规模经济在中国银行业中的确存在,但国有商业银行呈现一种规模不经济状态。张健华(xx)利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现象,四大国有银行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间。因此,从国内学者 * 金融业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与其集中度是不相匹配的,即中国金融市场银行业的集中度、市场份额与绩效联系不紧密(甚至可以被认为是负相关)或者说事实上存在着规模不经济。而根据

Smirlock(1985)、Evanoff和Fortier(1988)等人的研究,美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与赢利性之间一般均存在正相关关系;欧洲银行业研究也显示市场集中度对银行赢利具有正效应。但是国内学者对于中国金融业分析所得结论,则不尽相同: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讲,集中率很高,但利润指标却很低;二是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则是集中度较高,利润率也较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体制所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银行,成立时已经拥有相当大的规模和近乎100%的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按照所服务的行业进行专业分工、业务条块分割,几乎不存在竞争,很容易扩散规模。长期以来资金是我国最为短缺的生产要素,国有商业银行有责任尽可能多地吸收储蓄资金投入到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以促进经济增长。加之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和信贷政策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励了银行规模的扩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走上了一条重数量扩张、轻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因此,我国银行业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而是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政策因素;国有商业银行的巨大规模也并非由规模收益长期积累转化而来,这样大的银行规模也就不意味着更高的利润指标回报。更为严峻的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扶持亏损企业、维持社会安定等许多一经放贷就会成为呆账、坏账的政策性贷款,再加银行90%放贷给国有企业的贷款也因国企效益低下,大量银行贷款变为不良贷款,致使国有银行盈利能力不强,经营业绩指标有违背产业组织理论中因果关系的假设倾向。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

中国银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投资分析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第一章国际银行业 1.1 国际银行业概况 1.1.1 国际银行业的现状 1.1.2 国际银行业发展态势 1.1.3 国际银行业现状分析 1.2 美国 1.2.1 美国银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2.2 美国银行业的现状 1.2.3 美国银行业经营策略特征分析 1.2.4 美国银行业经营启示及发展趋势 1.2.5 美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3 欧洲 1.3.1 法国银行业概况 1.3.2 英国银行业的现状 1.3.3 瑞士银行业的概况 1.3.4 俄罗斯银行业概况分析 1.4日本 1.4.1 日本银行业的概况 1.4.2 日本银行金融职能的近况 1.4.3 日本信托银行业概况 1.5 香港 1.5.1 香港银行业发展业绩持续增长 1.5.2 香港银行业的挑战与竞争 1.5.3 香港网上银行现状与策略

第二章国内货币运行分析 2.1我国货币市场概况 2.1.1 我国货币供应量情况 2.1.2 国内货币市场的现状 2.1.3 国内货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2.1.4 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 2.2 货币信贷状况分析 2.2.1 我国货币信贷结构变化的基本特点 2.2.2 货币信贷及金融市场运营形势 2.2.3 我国货币信贷运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3 国内货币政策分析 2.3.1 我国货币政策回顾分析 2.3.2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影响与困境 2.3.3 我国货币政策发展的对策 2.3.4 的金融及货币政策展望 第三章国内银行业概况 3.1 中国银行的概念及分类 3.1.1 银行的概念 3.1.2 中国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3.2 中国银行业现状 3.2.1 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历程 3.2.2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3.2.3 中国银行业运行状况 3.2.4 我国银行业概览 3.2.5 银行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3 银行业概况 3.3.1 银行发展现状 3.3.2 银行业发展回顾 3.3.3 银行业信息化投资建设增长

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体制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其中商业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此期间内颇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在数量上,商业银行从无到有、由少至多,外资银行也逐渐登陆,银行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运作上,我国商业银行正进行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理念的转化,银行的运作机制也逐步向西方发达国家靠拢。我国银行机构的现状是,大型商业银行有四五家,中型商业银行有十余家,小型商业银行有上百家。 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从2011年“十二五”开始,中国对金融体制进行大力改革。2014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我国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来自息差收窄、负债成本大幅上升、收费业务监管从严以及不良加速暴露等多方面的压力有增无减,利率市场化改革、互联网金融带给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的冲击更是不容小觑。 而今年,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环境更为复杂,竞争压力不减,监管不断强化。着力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步伐是今年的工作重点。 面对改革的迫切形势,银行业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首要战略选择。不少银行提出,今年将加快推进综合化经营步伐,加快推动单一服务模式向差别化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也逐步加快。银行业继续推进以提高管理效率为重点的体制机制改革,新一轮结构改革悄然启动。去年,五大行的架构改革已经启动,精简机构数量,强化利润中心建设、实现扁平化管理、优化流程,体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经营。(例子:有报道称,银行理财、信用卡和私人银行等业务板块,有望以银行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今年年初,交行交银资产管理业务香港分中心在香港挂牌。值得注意的是,交行的具体做法是将交银集团在港子公司交银国际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直接挂牌为总行的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意味着该分中心具备香港持牌法人资格,极大提高了自主性。) 同时在今年对于互联网战略的部署上,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发展、加快构建信息化银行、形成网络金融时代新的竞争优势,成为很多银行今年重要的战略抉择之一。此外,不少银行还计划今年健全大数据应用。

金融机构划分

关于金融统计中各类金融机构划 分的最新通知 境内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城市信用社(含联社)、农村信用合作社(含联社)、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财务公司以及三大国家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 境内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贷款公司和货币经纪公司。 境内证券业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具备从事证券业合法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 境内保险业金融机构:是指由中国保险业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督管理的,具备从事保险业合法资格的金融机构。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身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保险公估公司和企业年金。 境内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是指为金融交易提供交易场所、服务以及安全环境等活动,并具备一定监督管理职能的金融机构。包括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

境内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拥有或控制一个或多个金融性公司,并且这些金融性公司净资产占全部控股公司合并净资产的50%以上,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独立企业法人。包括中央金融控股公司和其他金融控股公司。 境内特殊目的载体(SPV):是指为持有特定资产而对外发行新金融工具,并合法拥有该特定资产,具备完整独立账户的金融实体。包括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计划、代客理财项目、资产证券化项目。 境内其他金融机构:除上述机构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 一、我行储蓄业务发展的总体概括 1、截止18年10月31日,平湖市分公司时点余额34.41亿,年增-1.67亿,同 比净增-3.67亿,其中活期时点余额7.24亿,净增-1.18亿.,同比净增 0.49亿,定期时点余额27.0亿,净增-0.3亿,同比净增-4.1亿。本年 有6个网点余额保持正增长,其中4个城区网点,2个农村网点。 2、近年来市占率发展状况: 15年市占率6.96%、16年市占率8.36%、17年市占率8.92%、2018年10月储蓄余额市场占有率8.31%,本年-0.61%,同比-0.4%,环比0.2%; 3、近年来全市银行个金总存款发展情况: 15年全市个金存款360亿,年增14.5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3.34%,工行-2亿,农行6亿,中行2亿,农商行3.7亿; 16年全市个金存款388亿,年增26.08亿,其中邮政7.5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8.87%,工行1.94亿,农行5.3亿,中行1.3亿,农商行7.3亿; 17年全市个金存款403亿,年增14.8亿,其中邮政3.4亿,本年新增市占率22.73%,工行1亿,农行2亿,中行-0.3亿,农商行4.5亿; 18年10月全市个金存款4.14亿,年增10.9亿,其中邮政-1.56亿、工行4.93亿、农行0.38亿、中行-0.3亿、建行-0.7亿、农商行-0.95,其他小商业银行8.83亿元占了今年新增存款的80%,其中中信银行2.72亿、浦发银行0.68亿、兴业银行0.6亿、平安银行0.76亿、绍兴银行0.65亿、泰隆银行0.49亿。 二、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分析

2017-2018年中国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趋势展望分析报告

1业绩综述: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盈利能力下滑速度减缓 (4) 1.1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收窄,行业净利润增速环比回升 (4) 1.1.1大行拉动整体净利润增速回升,城商行净利润增速有所回落 (4) 1.1.2归因分析:不良拨备压力减小、净息差下滑负面影响收窄带来净利润增速回升 (6) 1.2净利润增速回升但仍不足以提高ROE (10) 1.2.1ROE、ROA继续回落 (10) 1.2.2杜邦分析:净息差下滑是盈利能力下滑主因 (13) 2资产负债结构:受监管影响,贷款占比回升,同业负债占比压缩 (13) 2.1资产:贷款占比回升,新增贷款多投向基建行业 (13) 2.2负债:受监管影响同业负债占比压缩,中小行结构调整承压 (15) 3资产质量:资产质量向好,部分行业不良贷款压力犹存 (17) 3.1不良生成率降低,资产质量好转 (18) 3.2部分行业的不良贷款压力犹存,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率持续回落19 4投资建议 (20) 5风险提示 (21)

图1:上市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2:上市银行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的驱动因子贡献对比 (7) 图3:上市银行合计生息资产余额同比:细分项目(时点数据) (8) 图4:上市银行合计手续费收入同比及细分项目 (9) 图5:17年3月-6月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及同比增速变化(万亿元) (9) 图6:2017H1上市银行合计本期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期实际新增不良贷款回升10 图7: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E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8:16家上市银行合计ROA回落(移动平均消除季节性) (11) 图9:上市银行合计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0:上市银行合计对公贷款结构变动 (15) 图11:四家银行合计的重要行业不良贷款情况 (20) 表1:上市银行2017上半年净利润情况 (6) 表2: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 (12) 表3:上市银行合计2017H1盈利能力情况(与FY16对比) (13) 表4:2017H1上市银行资产结构及变动情况 (14) 表5:2017H1上市银行负债结构及变动情况 (17) 表6: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数据 (18) 表7: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相关指标 (19) 表8:四家银行合计的贷款及不良贷款区域分布情况 (20)

银行业竞争与压力

浅谈银行业的竞争与压力 银行业的竞争与压力是必然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银行业机构林立,名目繁多,多家银行近年相继诞生,全国目前约有二三十家银行,光是一个地级市如我们济宁就有十二三家,各家至上而下也都设有自己的分支机构。另外,许多国外银行也陆续进驻我国,这更加大了银行间的竞争。其次,银行是商业性的,就必须以效益为中心,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力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就必须逐级下达任务,层层分解,并且分解到每一个人,并把每一个人工资的一半与任务挂钩,这就迫使你不得不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因为你完成的少,所得的工资就少,收入差距加大。(根据各岗位性质的不同,任务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生存和发展,各家银行之间竞相角逐,从硬件到软件,从员工服务到环境设施,都力求达到豪华、舒适和完美,各行各分支机构、各员工之间也争相拉客户、忙业务,力求多作业务、多拿奖励,无形之中就形成了竞争的氛围。近期,我们各行之间进行PK,最后一名要罚款五万,第一名要奖五万,各员工之间也进行PK,业务情况已上墙上报,张贴公示。 然而,银行的业务发展还必须要建立在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才行,没有了安全,也就没有了效益,因此,各项规章制度也就应运而生,各项细节管理和规定也就多如牛毛,尤其

是前台柜员更是被各处的监控镜头所笼罩,被各项严格的规章制度所制约,被各种规范化服务的要求所约束,这就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到压力的存在、制度的严肃,如若不审办错了业务,将会自负赢亏、自担风险,自亏自赔,所以,前台柜员要担负更大的精神压力。 因此,银行业的竞争和压力也就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面对社会的种种竞争和压力,当今的大学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了解压力,也要勇于面对压力,生活是美好的,但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要积极而勇敢地面对,要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我们怀着积极、平和、客观、公正的心态面对生活,只要我们努力去做,生活就会给我们以可观的回报!要相信,生活是公平的,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上帝在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切记!永远都不要失去信心! 2011.3.1

我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

银行业竞争力的波特“五力”分析 商业银行业波特理论竞争战略长期以来.我国金融服务业一直以国有独资银行为主体.垄断程度相当高,而来自外部的竞争受到政策的严格限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政府承诺,在五年时间内,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全面开放。这无疑将给国内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冲击.使国内金融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商业银行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不断发展壮大自己,从容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对本行业有一个清晰的把握。知己知彼方可游刃有余。本文将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结合中国银行业的竞争环境对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内的竞争态势分析,希望能对银行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一、波特模型简介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于80年代初提出,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波特指出,一般而言,一种产业的结构,可以用下图来表示:由上图可以看出,一个产业的结构是由五种竞争作用力共同决定的。这五种竞争作用力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客户价格谈判能力、供应商价格谈判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这个图示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从这个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之间的竞争不能仅仅看作是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较量,而是由五种力量共同作用的一个系统。除现有竞争对手外.企业的客户供应商、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生产商都影响着竞争态势。波特认为在任何产业中都有五种竞争力量决定着产业的竞争强度和竞争规则,它们从整体上决定着产业的赢利性。由于产业中存在着上述五种竞争力量.为了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管理者必须对企业自身及竞争对手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