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特征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案例分析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并购双方的利益冲突等原因,时常出现法律纠纷。
本案例将围绕某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展开分析。
二、案例分析(一)案例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为拓展市场,甲公司决定并购乙公司(以下简称“乙”),乙公司主要从事手机配件的生产。
双方经协商,于2018年3月1日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甲公司以1亿元的价格收购乙公司100%的股权。
协议签订后,甲公司支付了股权转让款,但乙公司并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
2018年6月,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股权转让协议》并要求乙公司返还股权转让款。
(二)涉及的法律问题1. 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根据《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本案中,《股权转让协议》系甲、乙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符合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有效。
2. 股权转让登记手续根据《公司法》第32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办理股权转让登记。
本案中,甲公司已支付股权转让款,但乙公司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
根据《公司法》第34条规定,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因此,乙公司未办理股权转让登记手续,不影响股权转让协议的效力。
3. 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理根据《公司法》第164条规定,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本案中,乙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根据《公司法》第151条规定,股东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或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损失。
因此,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赔偿损失。
4. 解除合同的条件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法律问题频发,给并购双方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公司并购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并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二、案例简介某市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当地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
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A公司决定并购B公司,B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物业管理业务。
在并购谈判过程中,双方就并购方式、价格、股权结构等问题达成初步一致。
然而,在签署正式并购协议前,双方在法律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A公司聘请了专业律师团队,对并购协议进行审核,发现以下法律问题:1. 并购协议中关于B公司资产和负债的界定不够清晰。
2. 并购协议中关于员工安置和福利待遇的条款存在漏洞。
3. 并购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条款不明确。
4. 并购协议中关于竞业禁止条款的设定过于严格。
三、案例分析1. 资产和负债界定问题并购协议中关于B公司资产和负债的界定不够清晰,可能导致A公司在并购后面临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律师团队建议:(1)明确界定B公司的资产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土地、房产、设备、存货等。
(2)详细列举B公司的负债情况,包括但不限于银行贷款、供应商债务、员工工资等。
(3)对B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进行评估,确保A公司在并购过程中获得公平的交易价格。
2. 员工安置和福利待遇问题并购协议中关于员工安置和福利待遇的条款存在漏洞,可能导致A公司在并购后面临劳动纠纷。
针对这一问题,律师团队建议:(1)明确B公司员工的安置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岗位调整、薪酬待遇、福利保障等。
(2)确保B公司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避免因并购导致的失业问题。
(3)制定详细的员工安置实施计划,确保平稳过渡。
3. 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并购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的条款不明确,可能导致A公司在并购后面临知识产权纠纷。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并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我国企业并购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在并购过程中,法律问题往往成为制约并购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公司并购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案例简介某A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拥有丰富的土地储备和一定的市场份额。
某B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是一家从事建筑安装的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项目经验。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力,A公司与B公司决定进行并购。
在并购过程中,双方初步达成一致意见,A公司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购B公司。
然而,在正式签署并购协议前,双方在法律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导致并购交易搁浅。
二、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1. 尽职调查在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是确保交易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本案中,A公司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1)B公司存在一定的债务,且部分债务尚未到期。
(2)B公司部分土地存在权属争议。
(3)B公司部分员工存在劳动争议。
2. 并购协议(1)并购价格确定:A公司认为B公司估值过高,而B公司则坚持原有估值。
(2)并购条件:A公司希望将部分债务纳入并购范围,而B公司则希望仅以现有债务进行并购。
(3)交割条件:A公司希望以B公司现有资产进行交割,而B公司则希望以未来项目收益进行交割。
3. 员工安置(1)员工安置方案:A公司希望对B公司员工进行裁员,而B公司则希望尽量保留员工。
(2)员工安置补偿:A公司希望以最低标准进行补偿,而B公司则希望给予员工较高补偿。
4. 税务问题(1)并购过程中的税务处理:A公司希望将并购过程中产生的税费尽可能降低,而B公司则希望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缴纳。
(2)并购后的税务处理:A公司希望将B公司纳入其税务体系,而B公司则希望保留独立税务体系。
三、解决方案1. 尽职调查(1)A公司应进一步完善尽职调查,确保对B公司的债务、土地权属、员工状况等关键信息进行全面了解。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的重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本案例选取了A公司收购B公司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重组并购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为今后的重组并购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概述A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B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通讯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
2018年,A公司决定收购B公司,以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的拓展。
三、案例中的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1. 尽职调查在重组并购过程中,尽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A公司聘请了专业的法律、财务和业务团队对B公司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
(1)法律问题:B公司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如知识产权、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
(2)解决方案:A公司通过查阅B公司的法律文件、访谈相关员工和客户,发现B 公司存在一些知识产权纠纷和劳动争议。
针对这些问题,A公司与律师团队共同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与相关方协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与员工代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对B公司的合同进行全面审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 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是重组并购的核心文件,它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问题:股权转让协议的条款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
(2)解决方案:A公司与律师团队共同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确保股权转让协议的条款公平、合理,符合双方的利益;明确约定股权转让的价款、支付方式、支付期限等;约定股权转让后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管理层的安排等;约定股权转让协议的生效条件、违约责任等。
3. 员工安置员工安置是重组并购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1)法律问题:如何妥善安置B公司的员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
(2)解决方案:A公司与律师团队共同制定了以下解决方案:与B公司员工代表协商,制定员工安置方案,包括薪酬、福利、岗位调整等;确保员工安置方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员工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员工顺利过渡到新公司。
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的法律风险与合规措施企业并购与重组是当今经济发展中常见的战略性决策,旨在实现资源整合、降低成本,并增加企业竞争力。
然而,在进行这些交易过程中,企业往往面临着各种法律风险。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确保交易的成功进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合规措施。
本文将探讨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的法律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供合规措施。
一、法律风险1. 合规风险:企业并购与重组涉及多个法律领域,包括公司法、劳动法、金融法等。
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合规风险,导致交易无效或面临处罚。
2. 合同风险:合同是企业并购与重组中的重要文件,合同条款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对交易的成败至关重要。
若合同条款模糊不清、缺乏有效约束力,或者存在争议解决方式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法律风险。
3. 知识产权风险:在并购与重组过程中,涉及到企业的知识产权,如商标、专利、著作权等。
若在交易中未能妥善处理这些权益,可能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进而面临法律诉讼。
4. 反垄断风险:并购与重组过程中,若形成垄断地位或影响市场竞争,可能违反反垄断法规定。
企业应当对交易涉及的市场地位、市场份额等进行充分评估,以避免出现反垄断风险。
二、合规措施1. 进行尽职调查:在并购与重组前,企业应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法律、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调查。
通过了解目标公司的情况,可以评估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并在交易合同中对相关风险进行规避或补偿。
2. 编制详细合同:在进行并购与重组交易时,企业应制定详细合同,精确规定各方的权益、义务和责任,明确解决争议的方式与管辖法院。
合同的条款应清晰明确,并确保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3. 保护知识产权:企业在并购与重组前,应全面了解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状况,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这些权益,如进行专利注册、商标保护等。
同时,在交易合同中明确双方对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
4. 进行反垄断评估:在并购与重组中,企业应对交易可能存在的反垄断风险进行评估。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集团(以下简称“XX”)是一家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知名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YY公司(以下简称“YY”)成立于90年代,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的公司。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XX集团为了拓宽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决定收购YY公司。
XX集团与YY公司经过多次谈判,最终达成收购协议。
根据协议,XX集团将以10亿元的价格收购YY公司100%的股权。
此次并购涉及多个法律问题,包括反垄断审查、股权交易、员工安置、知识产权转移等。
二、法律问题分析1. 反垄断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XX集团与YY公司的并购交易额超过50亿元人民币,属于需要申报的经营者集中。
在并购过程中,XX集团和YY公司及时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提交了申报材料。
经过审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为该并购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批准了此次并购。
2. 股权交易(1)股权转让协议XX集团与YY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约定XX集团以10亿元的价格收购YY公司100%的股权。
协议中应明确约定股权转让的支付方式、时间、违约责任等内容。
(2)股权转让登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股权转让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XX集团在收购YY公司后,应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股权变更登记手续。
3. 员工安置(1)劳动合同XX集团在收购YY公司后,应当与YY公司的员工签订新的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员工安置方案XX集团应当制定合理的员工安置方案,包括员工安置补偿、工作安排、培训等方面。
同时,应当与YY公司协商,确保员工安置方案的顺利实施。
4. 知识产权转移(1)知识产权评估在并购过程中,XX集团需要对YY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
(2)知识产权转让协议XX集团与YY公司签订知识产权转让协议,约定XX集团取得YY公司拥有的全部知识产权。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企业并购重组是指两个或多个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合并为一个新的企业或更强大的企业。
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具有以下的意义:1.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快速进入新的市场或行业,拓展销售渠道,增强市场份额。
3.节约成本: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4.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5.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跨国并购,获取国际市场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存在的问题:然而,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规模效应不明显:由于我国企业多为小微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实现规模效应的难度较大。
2.产业结构不合理:在我国,一些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一些行业过多、过杂,一些行业过少、过弱,限制了企业并购重组的效果。
3.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协调难度大,决策风险较高。
4.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相对不够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和规范。
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的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制定明确的并购重组政策,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提高并购重组的准入门槛,加强对并购重组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和审查监管。
3.鼓励企业合作共赢:鼓励企业进行合作共赢的并购重组,避免强制兼并和恶性竞争,促进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4.强化信息共享和交流:建立并购重组信息共享平台,促进信息的及时流通和交流,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5.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并购重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企业并购重组的专业化水平,推动并购重组的顺利进行。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经过多年的发展,甲公司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和稳定的客户群体。
乙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2018年,甲公司决定并购乙公司,以扩大自身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轮谈判,双方于2018年10月达成一致意见,甲公司以1.2亿元的价格收购乙公司100%的股权。
2019年1月,并购正式完成,乙公司成为甲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二、案例分析(一)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问题1. 估值问题在并购过程中,估值是一个关键问题。
甲公司聘请了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乙公司进行估值,评估结果为1.2亿元。
然而,乙公司认为该估值偏低,双方就估值问题产生了分歧。
最终,双方通过协商,甲公司同意支付1.3亿元的价格收购乙公司。
2. 交易结构设计在交易结构设计方面,甲公司采取了股权收购的方式。
具体来说,甲公司以现金支付1.3亿元,购买乙公司100%的股权。
在交易过程中,甲公司还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1)股权过户登记:甲公司需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乙公司股权过户登记手续。
(2)债权债务处理:甲公司需对乙公司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调查,并明确约定债权债务的归属和承担。
(3)知识产权转让:若乙公司拥有知识产权,甲公司需与乙公司协商知识产权的转让事宜。
3. 合同签订与审批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甲公司应注意以下法律问题:(1)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合同条款应包括交易价格、支付方式、交割时间、违约责任等。
(2)合同审批程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甲公司需将股权转让协议报送给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
(3)合同效力:甲公司需确保合同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存在无效或可撤销的情形。
企业并购中的法律风险与解决方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企业并购已成为企业扩张和增长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企业并购过程中涉及的法律风险也越来越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探讨企业并购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合规性风险企业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首要法律风险是合规性风险。
这包括反垄断法、公司法、劳动法等各个方面的合规要求。
如果在并购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导致交易无效、违反反垄断法规定、员工合同纠纷等风险。
解决方案:1. 落实尽职调查:在并购前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税务、合同、员工福利等方面,确保了解目标企业的法律风险。
2. 法律团队的参与:请律师团队参与并购过程,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评估,确保合规性。
3. 行为规范培训:对参与并购的员工进行相关法律知识和行为规范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素养。
二、合同风险与合规性风险相伴而生的是合同风险。
并购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合同对于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保障双方权益至关重要。
但是,合同条款的不清晰、不完备等问题可能导致纠纷的发生,进而影响到整个并购交易的进行。
解决方案:1. 律师审核合同:由专业律师对并购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核,确保合同条款清晰、完整,并充分考虑到双方权益保护。
2. 合同约定的明确性:明确合同的义务、权益、违约责任等内容,减少合同纠纷的可能性,并规避法律风险。
3. 不断完善合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确保合同的执行和履行,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加以解决。
三、知识产权风险在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状况也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方面。
如果未能充分了解并评估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情况,可能导致并购后出现侵权纠纷、知识产权转移困难等问题。
解决方案:1.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对目标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估,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确保并购后的知识产权合规性。
2. 知识产权交割:确保知识产权的交割过程顺利进行,转移所有权及相关权利,并制定完备的交割文件。
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经营策略,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快速扩张规模、提升竞争力,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化。
并购重组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济风险、资金风险、管理风险等各种不确定因素,需要企业充分认识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稳健发展和长期利益。
本文将从风险的角度出发,分析并购重组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受到市场变化、竞争环境等因素影响,导致业绩不达预期、资产负面变化等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投资市场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
控制措施:1. 充分市场调研:在进行并购重组前,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情况,为后续决策提供参考。
2. 多角度评估风险: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压力、市场变化等因素,全面评估市场风险,做出科学决策。
控制措施:1. 调整经济政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济政策,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做出相应的经济风险抵御措施,降低对宏观经济波动的敏感度。
2. 多元化经济布局: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差异,通过多元化的经济布局,分散经济风险,减少对单一经济环境的依赖。
三、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因资金运作不畅、资金链断裂、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资金风险主要包括融资成本增加、资金流动性不足等因素。
控制措施:1. 健全融资结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并购重组的需求,制定合理的融资计划,健全融资结构,规避资金风险。
2.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加强资金监控和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成本。
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受到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等方面因素影响所带来的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管理团队能力不足、组织文化融合困难等因素。
控制措施:1. 导入优秀管理团队: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引进高素质的管理团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执行力。
行业并购重组的合规风险与法律合规性引言在当前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下,行业并购重组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进行行业并购重组时,必须要重视合规风险和法律合规性问题。
本文将探讨行业并购重组中可能面临的合规风险,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法律合规性的建议。
合规风险分析1. 国家法律法规的差异在进行跨国行业并购重组时,涉及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差异,这可能导致合规风险的增加。
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合同条款、交易审查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企业在进行并购重组时违反某国法律法规。
2. 企业内部合规机制不完善企业自身的合规机制如果不完善,也会增加合规风险。
包括内部合规制度和流程的缺失、内部合规人员不足等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在并购重组中忽略合规风险,从而面临法律风险。
3. 潜在的财务、税务等合规问题行业并购重组会涉及到财务、税务等方面的合规问题。
如果企业在进行重组时未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合规的财务报告和税务安排,从而引发法律风险。
法律合规性的重要性法律合规性是指企业在法律和商业道德上遵守规范和制度的能力。
在行业并购重组中,法律合规性尤为重要。
以下是几个理由:1.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保证法律合规性,企业将能够降低法律风险的概率。
这包括诉讼、罚款、业务中断等风险。
2.提高企业声誉:法律合规性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
一个有良好法律合规声誉的企业能够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任和合作伙伴的青睐。
3.建立竞争优势:在并购重组中,企业的法律合规性可以成为一个竞争优势。
一些客户和投资者更愿意选择合规性更好的企业进行合作。
提高法律合规性的建议为了提高行业并购重组的法律合规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 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制度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制度,包括明确的合规政策、程序和职责。
这可以确保所有员工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 与专业人士合作在进行行业并购重组时,与专业的律师、会计师和税务顾问等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企业,乙公司(以下简称“乙”)是一家从事建筑工程的企业。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公司战略调整,甲公司决定将旗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出售给乙公司。
双方经过协商,于2021年5月1日签订了《资产并购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协议约定,甲公司将其持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100%的股权以及相关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等资产出售给乙公司,交易价格为人民币5亿元。
协议签订后,甲、乙双方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了相应的义务。
二、法律问题分析1. 资产并购的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以及转让、受让股权等事项,应当依法进行。
本案中,甲公司将其持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出售给乙公司,属于股权转让行为,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2. 资产并购合同的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资产并购协议》符合法律规定,且双方均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故该协议合法有效。
3. 资产评估与定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资产评估机构应当根据委托人的要求,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资产进行评估。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签订协议前,委托了具有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了评估,并确定了交易价格。
因此,资产评估与定价符合法律规定。
4. 股权转让的登记手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股东转让股权,应当依法办理变更登记。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签订协议后,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了股权转让的变更登记手续。
5. 资产过户与交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权利人取得不动产物权的,应当依法办理登记。
本案中,甲、乙双方在签订协议后,按照法律规定办理了相关资产的过户手续,并完成了资产交付。
三、案例分析1. 资产并购的法律风险(1)合同风险:在签订《资产并购协议》过程中,甲、乙双方应关注合同条款的完善,避免因合同条款不明确或存在漏洞而引发法律纠纷。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主要问题法律分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主要问题法律分析引言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是指通过收购或合并等方式,实现企业间的整合和资源共享,从而提升企业规模和实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法律问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分析能力来进行合规操作。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项目中的主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法律尽职调查在并购重组前,需要进行法律尽职调查,以了解目标公司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主要问题包括:合同履行情况、知识产权的合规性、环境保护、劳动关系等。
在尽职调查过程中,应委托专业律师团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保收购目标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 反垄断法合规性并购重组涉及的一家或多家公司之间可能存在市场份额过大的情况,从而引发反垄断法问题。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需要履行相应的审查程序,以确保并购行为不会破坏市场竞争。
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应咨询专业律师,遵守当地的反垄断法规定,避免法律风险。
3. 股权结构重组并购重组涉及到股权的转让和重组,有时需要对公司章程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股东结构和治理机制。
此外,还需要处理各类协议和合同的变更事项,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在进行股权结构重组时,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相关手续合规。
4. 资产重组与债权债务处理并购重组涉及到资产的转让和重组,需要处理各类合同、债权债务等权益关系。
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咨询专业律师,确保相关交易符合法律要求,并能保护各方利益。
同时,需要合理处理债权债务,保证交易顺利进行。
5. 非法竞争行为防范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非法竞争行为,例如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
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带来的法律风险,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合规制度,加强员工的法律培训,并配备专门的合规检查人员,及时发现和防范非法竞争行为。
6. 员工权益保护并购重组可能导致员工数量和结构的变动,涉及到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合同等权益问题。
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应咨询专业律师,遵守劳动法和相关规定,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同时落实好员工的后续安置工作。
关于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冲摘要在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并购重组逐渐成为当今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企业扩张的战略选择。
通过并购重组,企业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资源的高度整合,进而帮助企业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产业升级、资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本文针对新时期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期望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并购问题。
关键词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对策在新时期背景下,经济全球化速度进一步加快,企业规模的扩张也在持续增强,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政府有关部门也开始高度重视企业并购重组问题。
为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结构优化,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必须积极有效地解决当前企业并购重组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并购重组创造更好的条件,从而实现企业的更好发展。
一、并购重组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企业的产业结构过于分散,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将我国的大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相比,可以看出我国企业还存在规模较小、技术不成熟、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取胜。
而自WTO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企业并购重组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急需尽快解决。
而企业并购重组,作为实现产业结构集中、增强规模化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必须被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并凭此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通过资产置换、兼并、收购以实现强强联合,各种小型企业的产业结构与资源整合也在不断调整当中[1]。
(二)发展新经济增长点,发展先进生产力在企业的发展中,上市公司的总体业绩,明显高于非上市公司的业绩,甚至可以进一步说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我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证券市场又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加速度。
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企业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之一,可以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优化资源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等。
然而,企业并购重组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市场风险企业并购重组必须基于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进行决策,否则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经营风险。
而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变化、行业竞争增强和技术变革等。
为了控制市场风险,企业应该做好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及未来趋势,并制定应对策略。
并且,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一定要对目标公司的市场地位、客户群体、销售渠道等进行深入了解,确保并购重组是有益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
二、财务风险并购重组常常涉及大额资金投入,如果财务风险控制不当,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
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金不足、财务造假等。
为了控制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进行充分的财务尽职调查,了解目标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避免因为财务信息不足而产生风险;2、制定详细的财务方案,包括资金来源、债务偿还、资产负债表调整等,确保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资金充裕,不会出现财务风险;3、加强内部财务监控,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系统,防范财务造假、挪用资金等违法行为。
三、运营风险并购重组意味着各种不同的管理文化、组织架构、人员素质及市场环境的融合,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运营风险主要包括生产经营风险、人事变动风险和管理不当风险等。
为了控制运营风险,企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制定详细的整合计划,包括人事整合、生产经营整合、组织架构整合等,确保企业运营正常;2、加强人才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文化和组织架构;3、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监督,避免管理混乱、管理漏洞等问题的出现。
四、法律风险并购重组涉及的法律风险非常多,如果企业在并购重组过程中忽视了法律风险,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诉讼和纷争,对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业务范围涵盖住宅、商业地产、物业管理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业内知名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饱和和调控政策的实施,A公司面临着业务增长放缓、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A公司决定进行并购重组。
经过前期调研和筛选,A公司最终确定了对一家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科技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进行并购。
B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近年来,B公司在行业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市场前景广阔。
二、案例分析1. 并购动机分析A公司并购B公司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拓展业务领域:通过并购B公司,A公司可以进入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
(2)提升核心竞争力:B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后可以提升A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实现资源整合:A公司可以通过并购B公司,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并购方案设计(1)并购方式:A公司拟采用现金收购的方式并购B公司,以保障并购的顺利进行。
(2)并购价格:根据B公司的净资产、盈利能力、市场份额等因素,A公司拟以10亿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3)并购资金来源:A公司将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并购资金。
(4)并购流程:A公司将与B公司进行谈判,签订并购协议,完成股权转让,并办理相关工商变更手续。
3. 法律风险分析(1)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合同风险: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并购协议可能存在条款不明确、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后续纠纷。
- 知识产权风险:B公司拥有的知识产权可能存在权属争议,影响并购效果。
- 员工安置风险:并购过程中可能涉及员工安置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劳动争议。
(2)并购后的法律风险:- 法律合规风险:A公司并购B公司后,需要确保业务合规,避免因违规操作而承担法律责任。
第1篇一、案件背景A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0年的国有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A公司已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A公司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A公司决定并购一家同行业内的民营企业B公司。
B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和销售。
虽然规模较小,但B公司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渠道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A公司看中了B公司的这些优势,希望通过并购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二、并购重组方案1. 并购方式:A公司决定以现金收购B公司的全部股权。
2. 收购价格:经双方协商,A公司以2亿元的价格收购B公司100%的股权。
3. 交割时间:A公司承诺在并购协议签署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股权交割。
4. 交易条件:A公司承诺在并购完成后,B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将保留在B公司工作,并继续为公司服务。
5. 人员安置:A公司承诺在并购完成后,B公司的全体员工将获得与原公司相同的待遇。
三、法律问题分析1. 并购重组的合法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或者进行其他重大变更,应当依法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
在本案中,A 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其并购B公司的行为需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
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涉及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并购重组,需要事先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
因此,A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前,需要确保其行为的合法性。
2. 并购重组的程序(1)尽职调查:A公司在并购前需要对B公司进行全面、详细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法律风险等。
这是确保并购重组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2)签订并购协议: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A公司与B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3)履行审批手续:A公司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包括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和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申报。
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企业并购重组是指企业之间为了扩大规模、提高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等目的进行合并、收购或重组的行为。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
企业并购重组涉及众多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规避和应对这些风险。
一、潜在的风险分析1. 商业风险在企业并购重组过程中,不同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制度的融合可能带来商业风险。
合并双方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劣势的差异也可能带来商业风险。
2. 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并购重组最为关键的风险之一。
包括资金状况不稳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财务造假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3. 经营风险并购重组后可能出现经营管理无序、组织结构混乱、员工不稳定、客户关系破裂等风险,导致企业运营难度加大。
4. 法律风险企业并购重组牵涉到的法规政策较多,包括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外汇管理法等,企业需要充分了解并妥善处理相关法律问题,否则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
5.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包括市场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风险扩散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并购重组造成影响。
6. 技术风险企业并购重组后可能出现技术融合难度大、技术更新不及时、技术人才流失等风险,对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造成严重影响。
二、风险控制措施1. 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在企业并购重组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对目标企业的商业、财务、经营、法律、市场和技术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全面评估并购重组的风险。
2. 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企业需要在并购重组前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包括并购的目标、实施步骤、整合方案等,确保并购重组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3. 加强风险管理企业并购重组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机制,加强对并购重组中各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4. 关注员工稳定企业并购重组后,需要关注员工的稳定,包括合理安置被并购企业的员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确保新组织的稳定运行。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是一家从事高科技研发的企业,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乙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金融投资的企业。
甲公司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竞争力,决定与乙公司进行合并。
双方经过多次谈判,于2020年1月签订了《合并协议》。
协议约定,甲公司将其全部资产、负债和业务转让给乙公司,乙公司支付甲公司一定数额的现金对价。
合并完成后,甲公司成为乙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在合并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存在以下问题:1. 乙公司在2018年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无效合同,导致乙公司损失了1000万元。
2. 乙公司在2019年收购了一家名为丁公司的企业,但在收购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导致丁公司股东权益受到侵害。
3. 乙公司在2018年至2019年间,存在虚报成本、少计收入等违法行为。
甲公司在发现这些问题后,要求乙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乙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发生在合并之前,甲公司不应追究其责任。
双方因此产生了纠纷。
二、法律问题1. 合并过程中,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存在违法行为,甲公司是否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法律责任?2. 乙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发生在合并之前,甲公司不应追究其责任,这一观点是否成立?三、案例分析1. 关于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发行股份等事项,应当依法进行,不得损害股东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在本案中,甲公司在合并过程中发现乙公司存在违法行为,这些违法行为损害了甲公司的合法权益。
因此,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在合并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行为,违反了《合并协议》的约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关于乙公司认为这些问题发生在合并之前,甲公司不应追究其责任的观点这一观点不成立。
企业并购重组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及特征分析更新:[2009-3-2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冉斌律师天阳律师事务所引言: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十分普遍,国内每年的并购重组活动涉及并购标的额高达上千亿人民币,其中国内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标的额在2005年达到逾500亿元的历史最高记录;国际市场上的并购重组更是永恒的话题,每年涉及标的额高达数万亿美元。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寻求发展壮大,实施并购重组是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并购重组是企业作大作强的的需要,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内在需求,即对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通过并购重组是其方式;但是,并购重组活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小牛拉大车,蛇吞象,虽然短时间内获得了进入一个市场的机遇,因为缺乏有效的内部整合而造成今后的发展困难,法律程序及实体上存在的问题等,并购重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从事非诉讼业务及参予区内外数十起并购重组案例的经验体会,试图从律师法律服务的实务工作层面,就企业并购重组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及不同并购重组方式的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并扼要介绍律师在并购重组中的作用,以期对同业有所借鉴。
对本文存在的错误之处,尚希同业批评、指正。
一、企业并购重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分类并购一词并非法律上有所界定的概念,是一经济学上的用语,一般是指企业兼并与收购的简称,也称收购兼并。
企业并购的一般分类:1、资产并购:该并购的目标企业包括国内法律所规定的各种形式的法人企业,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公司制企业、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等,并购标的物一般为另一法人的资产(包括资产与负债)。
2、股权并购:该并购的目标企业限定为国内按照《公司法》或外商投资企业法律规定设立的或规范化改制形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购标的物一般为该公司的股权(即所有者权益)。
3、企业并购:主要是指《公司法》规定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与新设合并。
重组是在对被并购企业实施并购的同步或其后对被并购企业的资产、股权、人员、业务、机构、财务、内部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以达到该等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的过程。
二、国内企业并购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我国目前尚未颁布专门的《收购兼并法》,有关收购兼并的依据文件散见于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当中;例如:在法律层面,有《民法通则》、《破产法》、《公司法》、《证券法》、《合同法》等;在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方面,有《企业兼并暂行办法》、《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的通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企业兼并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实施<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办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司法解释等;在政策性文件方面,有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报告、十六大报告及各地方政府依据党的文件制定的地方政策、中国证监会制订的有关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收购的规范性文件等。
三、企业并购重组中常见的若干法律问题(一)并购程序方面的法律问题1、决策程序不准确,决策级别不够,决策时机不对例证1:收购方为某一上市公司,在收购资产时,仅由公司总经理班子研究通过,未经过公司董事会审议;或者虽然经过了董事会审议,但董事会的权限不够,应该由股东大会审议。
例证2、被收购方为某一国有企业,企业领导班子是国有资产的经营者,不是所有者,对资产的处置必须经过该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和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应当由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认可,而经营者直接对资产进行处置,显然不当。
例证3、被收购企业正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件或行政处罚)案件,案件尚未有结果出现,此时,收购方决定进行收购,造成自己也被拖入其中,该等收购的时机欠妥当。
例证4、在收购方作出收购决议后,被收购方又否决了与收购方进行合作,造成收购方的决策程序不严谨,应在此前进行必要的论证,设置有效的先决条件,把握相应的程序。
2、政府越权审批,决策主体不对例证1、某一国有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股东国资局直接决策批准将其股权出让给收购方或将该有限公司的资产出售给收购方,属于越权审批,其干涉了有限公司的法人治理制度和企业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例证2、某一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被该县政府以政府文件形式,在未经集体企业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开会审议批准的前提下,将企业资产出售或划转给另外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侵犯了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
3、签约主体不适格例证:协议约定将企业整体出售给收购方,但履行签约的主体为被收购方,而非其上级主管单位或其产权人,在收购后,因该企业将注销,造成日后出现问题,找不到责任承担主体。
4、本末倒置,先果后因。
例证:收购方本意是通过收购企业的有效资产,将企业的关键技术、核心人员或某一特许经营权(如药品生产许可证)纳入收购方,因前期工作未作扎实,协议执行出现失误,其后收购目的落空。
5、未尽必要的公示或公告程序。
例证:如对某一企业进行整体收购兼并,但未在指定的报刊上公告通知被并购企业的债权人申报债权;企业合并未按公司法的规定在限期内连续公告三次;收购完成后,未到工商登记机关办理有关的变更登记手续等。
2、并购实体方面的法律问题1、收购法律关系、收购形式不清楚例证1:并购协议的标的不明确,即未明确约定是收购某一法人的资产,还是收购该法人企业,原有企业是否要注销等;收购方式选择错误,即对收购兼并的确切法律关系未作细分。
例证2、A上市公司收购某一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后,形成A上市公司实际成为该有限责任公司的1人股东的局面,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该收购股权的实质在法律上应认定为收购该有限公司整体,该有限公司应当注销。
例证3:B股份有限公司在前一次增资后,相隔不到一年,又吸收合并另一有限公司,违反了《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收购资产的范围不清例证1:在收购被收购企业的资产范围上未作出明确约定,是全部资产,还是部分资产,应划分清楚;如收购一条生产线、一个车间、一个分厂,但未解决与此对应的厂房设施、水电气供应、其他工序的配套问题,对今后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例证2:收购的标的是被收购企业的资产,还是净资产,未作划分;如收购的资产是单一的固定资产,还是包含了与该资产形成有关的债务,即净资产。
例证3:对收购净资产中的债权、债务约定不明,确定的债务是否包括银行贷款,有无经过债权人的同意确认等;如:采用净资产收购或零资产收购时对被收购企业的债权、债务未作明确约定(此处是指审计、评估基准日后的债权、债务变化);未经过大额债权人的认可(2/3以上债权)。
3、收购中的人员重组计划不符合规定例证1:某公司兼并一家国有企业后,原企业职工的劳动合同应予终止。
如收购方另行聘用原企业职工,收购方应与该职工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该职工的社保手续可以延续,却未重新办理;例证2:某有限公司收购一家国有企业的资产后,未明确人员是否进入收购方。
对此应当明确为收购企业或者是以收购资产重组设立的有限公司按照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原则,原企业终止与员工的劳动合同,新企业与其重新签定劳动合同。
例证3:收购方在投资控股式情况下达到对原企业的并购,原企业与员工签定的劳动合同应当变更在收购方新设控股公司的名下。
4、收购兼并涉及的土地使用权处置不符合规定例证:原国有企业可以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如被收购方兼并,仍然以划拨方式使用,违反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等,应以有偿方式使用,除非符合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条件。
5、收购合同(协议)内容有缺陷或者隐藏着潜在的法律风险例证1:某股份有限公司以协议兼并方式收购一家企业,资产价值量达到5000万元以上,协议中对或有负债及不良债权如何处置未作明确约定,造成日后出现该类问题时,难以明确该等责任究竟由何方承担。
例证2:协议的形式条款、主要内容约定不全,如双方当事人应向对方明确作出的承诺事项,评估基准日至协议签署日、生效日期间的损益变化分担,职工安置问题,土地使用问题,债权人的认可及债务的转移,环保、质量技术监督,产权变更、过户税费的分担,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管辖权法院等事项。
例证3:并购重组协议是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反复谈判,不断争执与妥协的结果,收购方或其律师以某一范本简单套用,未作尽职调查,造成日后出现实际问题时,找不到责任方,简单套用格式问题会贻害收购方。
6、收购资产未及时办理必要的产权变更、过户登记手续例证1:某一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一家企业的房产,支付了购买款,但未及时办理过户手续,后因该企业拖欠其他第三方的债权,被第三方起诉保全该房产。
例证2:因未及时办理过户,导致收购方在拖后办理时错过了税费减免的地方优惠政策规定,错失有利时机,增加了收购方的成本。
以上例证分析的程序与实体方面的法律问题在企业的并购重组活动中相当普遍,该类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对收购方带来诸多不利后果。
收购方在收购后的重组工作不到位,应办的事项拖延不办,导致预期的收购目标不能实现;因为收购方在操作中的失误,如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和审查不严谨,对被收购方债权、债务(包括或有债务)未作详尽调查,草率签订并购协议,收购后出现了大量的诉讼、仲裁、行政处罚案件;未作经济价值评估,以高成本收购,给收购方今后自身的经营活动带来资金困难,不能有效承受债权人的追偿,进而酿成收购人最终不堪重负,甚至于破产。
由此可见,企业实施并购重组活动中不能一味求取作强、作大、作精的目标,应当充分关注市场的残酷性,在实施并购重组的整体运作中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各种优势,有效利用律师等专业机构提供的服务,避免和减少程序上和实体上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最终达到预期的收购目标。
三、并购重组的表现类型及特征分析1、破产式收购特征:收购一方为有效存续的法人实体,出售资产一方是破产企业组成的清算组。
该类破产企业多为政策性破产,政策性文件要求高,收购方多看重破产企业的有形资产(有时也包含破产企业原使用的土地使用权)。
在操作程序上破产资产一般要经过评估、拍卖程序,收购方与清算组签订资产买卖合同,办理资产交付等手续,不涉及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
若收购方同意安置破产企业的职工,可向破产企业所在地的政府争取享受一些优惠政策。
该类资产收购因在收购之前,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已按照破产程序审理,破产企业的资产相对真实,收购方收购资产后引发的民事诉讼风险非常小,但不排除某些企业恶意逃避债务,搞假破产的风险。
2、承债式收购(承债式兼并)特征:被收购企业的资产与负债相抵后为零,也称零净资产收购,收购方为有效存续法人,或者是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被收购方为法人企业。
该类收购应在签订正式的并购协议前,进行充分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全面摸清被收购企业的资产、债权与债务、业务、人员、土地使用权等要素,对被收购方的资产价值大小要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与评估事务所进行审计与评估;并购协议的签约主体为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上级主管单位或产权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