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基础知识专业资料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24.12 KB
- 文档页数:8
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
③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
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某些药物还具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味。气和味构成药物的性味,而从药物的性味又可反映出药物的一定的功能。例如,紫苏性味辛温,
辛能发散,温能散寒,所以可知紫苏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所以可
知芦根的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等。在治疗表症的时候,都选用辛味发散的药物,再根据表寒症及表热症之分来选用辛温药和辛凉药。在遇
到热性病引起津液缺少,口渴喜饮等症状时,就从甘寒清热生津的药物中来选用,如鲜芦根、天花粉等,而
不宜用苦温燥湿类的苍术、厚朴等,性味相同的药物,其主要作用也大致相同;性同味不同或味同性不同的
药物在功用上也都有相同和相异之处。如,黄连苦寒,可以清热燥湿;浮萍辛寒,可以疏散风热。党参甘温,可以补中益气,而芦根甘寒,能够清热生津。我们不能把药物的气和味孤立看待,应该有机地联系应用
【【【第三节升降浮沉】】】
1、含义
升降浮沉即指药品物在人体的作用趋向,这种趋向与所疗疾患的病势趋向相反,与所疗疾患的病位相同,用于说明药物的作用性,以指导临床用药。升指升提举陷,降指下降平逆,浮指上行发散,沉指下行泄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气味阴阳归属及其升降浮沉的不同作用,根据机体升降出入障碍的不同病位病势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药升降浮沉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确定依据
*** 药物的质地
药物所具有的升降浮沉特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如苏叶、菊花、桂枝、蝉衣等,分别有解表散邪、透发麻疹等升浮作用;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
降的,如葶苈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分别有降气平喘、消积导滞、潜阳熄风等沉降作用。
亦有少数例外:如“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蔓荆独升”等。
*** 药物的气味厚薄
凡气味薄者多主升浮,如苏叶、银花,气味厚者多主沉降,如熟地、大黄等。
*** 药物的性味
药物的性味,凡性温热、味辛甘的药品为阳性,多主升浮,如桂枝,而性寒凉,味酸、苦、涩、咸的药为阴
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变化关系
(1)有些药物因产生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是临床用药时要充分利用的;
(2)有些药物可能互相拮抗而抵消,削弱原有功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3)有些药物则由于相互作用,而能减轻或消除原有的毒性或副作用,在应用毒性药或剧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
(4)另一些本来单用无害的药物,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的副作用,则属于配伍禁忌,原则上应
避免配用。基于上述,可知从单味药到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药物的配伍
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药物按一定法度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的分量比例,制成适当剂型,即为方
剂。方剂是药物配伍的发展,也是药物配伍应用的较高形式。
3、君臣佐使君臣佐使是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组方原则,是七情配伍的发展。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主药。
2)臣药:是协助主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又称辅药。其意义有二: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和主证的药
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有三个意义。一是佐助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二是佐制药,用于主药有毒,或药性峻烈须加以制约者,即“因主药之偏而为监制之用”之义。这两种
一般称为“正佐”法;三是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加以从治者,如温热剂中加入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
药以消除寒热相拒,药不能进的现象。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的药物,如治上部疾患用桔梗为引,治下部疾病以牛膝为引等;
二是调和药性的药物,如方剂中常用甘草、大枣以调和药性等。
4、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包括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配伍禁忌:是对一般情况下不宜相互配合使用的药物,若在一起配伍应用很可能会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包括:
*** 十八反诸药: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