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励志禅者: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

励志禅者: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

励志禅者: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
励志禅者: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

励志禅者: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

这个标题,对一般读者而言,应是比较陌生的。这种陌生并不是由于读者的无知,而是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2015年12月30日,湘农商智库创建者宋励在所撰之文《2015:湘农商智库元年小结》中提出一个观点:“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之发展与升华,千年以来虽隐然不彰,却恰恰是中华文明不断进化的康庄大道。”是日傍晚,湘潭在线新闻网采访宋励后,在刊出的文章《湘农商智库成立一年:提出近10种原创概念,硕果累累》中亦引用了这一观点。

国人一般都知道诸子百家中的儒家、道家、法家,及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学派,但对农家就比较陌生了;了解点中国禅宗的人,可能会知道一点农禅的历史,但要说到农禅学派,知道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在东汉史学家班固编写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篇中,录写了先前流传下来的诸子十家,依次排列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农家学派虽位列老九,实际上是最后一名。因在班固看来“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小说自古不为文人所看重,放在高大上的诸子十家之中,实在有点凑数之嫌。

概而言之,农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关注农业的一个思想学派,两千多年来,它虽有幸与向来光芒万丈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并列为“九流”之一,却实际上一直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虽说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奇怪的是,农家学派却始终没有进入历朝历代执政者的主流视野。随着近代工业文明、市场经济、信息网络社会的疯狂推进,农家学派思想更是被尘封于历史古籍之中。如果说,国人对农家学派的陌生是历史的客观原因造成的话,对农禅学派的陌生,则是由现实的客观原因所造成。历史上虽不乏农禅崇尚者,农禅文化亦可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并无农禅学派一说。农禅学派一说系由宋励于2013年底提出,虽说提出时间很短,但在当今网络化时代,只要网搜“农禅学派”,已可搜到上百篇相关内容。也即是说,农禅学派一说至少获得了网络化生存。

令人遗憾的是,农家学派没有一部完整的著作保存下来,其思想和活动散见在诸子的著述中;尽管如此,却不能否认和其他学派一样,农家学派亦是一个源远流长、有着自己思想体系的独立的学术派别。从现有文献来看,“农家”一名,殆首出于刘向的《别录》、刘歆的《七略》,而班固的《汉书》承之。班固在《汉书》“诸子”篇中,简要介绍了农家学派:

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这段话的大意是:农家这个流派,大概出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职。他们劝导百姓耕田种桑使衣食充足。所以古代国家施政最重要的八件政事,第一就是吃饭的问题,第二就是商品供应的问题。孔子认为,重视人们吃饭这一大事,是农家学派的长处。等到鄙陋的人来实行农家的学术,认为用不着圣明的君王,想要使君民一起耕种,这就违背了君臣上下的次序。

农家学说的基本思想大约如下:一是强调农业的重要性,力倡耕织;二是主张人人自食其力,反对剥削;三是否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基于个体层面的绝然分工;四是承认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并且认为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某些商品交换是必要的,提倡“分工互助”;五是讲究农田耕作之法和如何调剂丰歉(农业保障制度);六是注重“君臣并耕”;七是对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价格主张“市价不二”,也就是说主张“同等商品卖同等价格”,不允许价格自发波动,不允许商业欺诈。

高华平教授2013年在《船山学刊》上撰文《农家源流与楚国的农家学者》提出,农家思想虽与其它诸子学派有近似之处,但它实际乃是原始农业社会部落首领与全体氏族成员共同劳动的遗风。在夏商周(西周)三代,它演变为农官引导君臣并“耕籍田”、行“祀先农”之礼的制度。在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农学亦不例外,国家有关农业——“播百谷,劝农桑,以足衣食”的知识也就为农官所专有。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学术下移于民间,普通的士人才有传习这些专门知识的可能,而这才衍生出农家学派来。研究相关历史不难发现,原始“君臣并耕”的遗风和“耕籍田”、“祀先农”的礼仪主要为原居于楚地的神农氏后代所传承,故先秦的农家学说主要形成、传播和兴盛于楚地,它的先驱者可追溯于春秋末期的楚人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隐士,战国中期的许行、陈相师徒的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则代表着先秦农家学派发展进入鼎盛期。

农家学派的形成有赖于农家学者的成长与成熟。由于现存文献中没有农家学派传承人物的明确记载,遂使对农家学派的传承源流的考察成为历代学术界的一大难题。通过分析《汉志》和部分先秦典籍,高华平教授提出,在古代,作为一个农家学者,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其必须是一位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的“学士”。第二,其还应是一位农业生产的实践者,或者说是一位躬耕于垄亩的士子;第三,其还必须有“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治国主张。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即“贤人治国应该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这个第三点,可以说是农家学派区别于其它诸子学派的最大思想特点,并不是所谓“鄙者”之所为。

在《论语·微子》篇中记载了孔子师徒与农家学派先驱人物长沮、桀溺、荷蓧丈人等人交流的二个故事。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之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抚然曰:“鸟兽不可以与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时年62岁的孔子自叶国去陈国,走迷路了,找不到渡口在哪儿。看到两农夫正在并耕,便叫子路上前问路。这两位农夫其实是楚国的两位隐士,一位叫长沮,一个叫桀溺。长沮问子路:“那个架马车的人是谁?”子路告之是鲁国的孔丘。长沮即告诉子路,桀溺知道渡口在哪儿。子路随即向桀溺问路,当桀溺知道子路是孔丘的徒弟时,就说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大水弥漫,天下都是这样,你跟谁去改变它?而且你与其去跟随一个回避不仁不义的人,不如去跟随回避整个时代的人吧?”说罢,又不停地去摩田了。子路回来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我们不能在山林去跟鸟兽同群,我们不跟世人在一起,跟谁在一起呢?要是天下都上轨道,我又何必这样孜孜以求去改变世道人心呢。”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大概与上一个故事差不多。说的是子路跟随孔子等外出而落在后面,遇到一位老丈人,用拐杖扛着草筐。子路问道:“你看见我们夫子吗?”丈人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有什么资格当夫子?”便插好拐杖去除草。子路恭敬地拱手而立。交流中,丈人发现子路对干农活很在行,身体又长得武士般的壮实,很是喜欢,便留子路在家里过夜,还杀鸡做黄米饭款待子路,并让两个儿子出来拜见了子路。第二天,子路告辞,找到孔子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是隐士啊。”让子路领路去见这位隐士,哪知到了那里,丈人已经走了。

在《论语》中,还有一个与农家有关的故事值得一提。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吾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吾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后,孔子背后议论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孔子的教育是仁德教育、政治教育,是为了从政、做官或成为道德崇高之人,而不是叫人谋生技艺的职业教育。以几千年封建士大夫的正统观点看,樊迟作为孔子这位政治家思想家学习的学生,问老师这样的问题,说明其情商有待提高,而孔子乃性情中人,又极为看重自己的学说,故很烦樊迟的一问再问,背后骂樊迟为“志则陋矣”的“小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孔子作为教育家,也有不对的地方。上世纪的文革后期“批林批孔”时,即以此章为证,说孔子瞧不起劳动人民。有人曾为孔子辩护,说孔子并没有瞧不起农民,“小人”没有贬义。但从此文的语境来分析,说孔子没有瞧不起农夫的意思,也是不客观的,“小人”一词的贬义色彩还是很浓的。农家学派两千多年来隐然不彰,与《论语》中这章对农家造成的负面影响不无关系。后世好多儒生及读书人看不起体力劳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不以脱离生产实践为耻,以致造出了许多除了读书连基本生活能力都没有的“孔乙己”,及至近代中国人被称为“东亚病夫”,亦与《论语》中这章的影响不无关系。

通读《论语》全篇,会发现先后五次遇隐士的记载,上面所引是其中与农家有关的两次,可见当时隐士已经成为一个为数不小的阶层。研究先秦隐士史不难发现,农家学派的形成与隐士阶层的生存方式关系很大。“隐士”即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是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隐士最常见的生活是隐居岩穴山林或乡闾之中,躬耕自织,自食其力,避世不出。相对于繁芜吵杂的世俗生活,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实在又空灵的生活。甚至可以进一步说,禅宗农禅制度的形成,与唐朝以前中国隐士的劳动精神与劳动传统亦有着重要的关系。

在《孟子·藤文公》篇中,详细记载了孟子与农家学派一次辩论的内容。与孟子辩论的农家学派代表是陈相,他的老师是陈良,陈良是儒家学者。陈良去世后,陈相来到藤国结识了农家学派的许行,对其农家学说发生极大兴趣。于是抛弃了原来的儒学,开始全身心地向许行学习农学。有一天,陈相拜访正在藤国游学的孟子,向孟子谈起了许行常对他们说的话,就这样引发了孟子与陈相这一段流传千古的学派辩论,从而也让几千年后的我们得以有幸知悉许行、陈相等农家学派人物。孟子的那句极易被人曲解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就诞生于这次辩论中。孟子对这次辩论的记载洋洋洒洒有一千多字,若翻译成白话文,字数就更多了。为节省篇幅,这里仅对辩论的主要内容概要介绍。

研究神农学说的许行来自楚国,到滕国拜访藤文公,在称颂其行仁政后,遂请滕文公给他和门徒一个住所,好让他们安安心心做滕国的百姓。许行和几十名门徒都穿着粗麻布衣,在滕文公所给的住所里安顿下来后,靠开田种地、编草鞋、织麻席子过活。兹后,陈相和弟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投奔滕国,见到许行后十分高兴,遂拜许行为师,成为农家学派的二员。陈相与孟子见面时,引用许行的话说:“贤君应与老百姓一同种地获取口粮,还要自弄饭吃,兼理国事。”孟子很不认同这种缺乏专业化分工的做法,便以设问的方式让陈相明白各种工匠的活儿是很难与种地的活儿同时兼着去做的,如不能既做炊具、农具又兼着种地等。陈相遂认为,各种工匠的活儿的确不可能在种地的同时又去兼着干。于是孟子继续辩说道: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的文章具有流畅犀利、气势磅礴之特点,从这一小段即可领略一二。孟子说,治理天下的事难道独独可以在种地的同时去兼着干么?况且一个人身上(所需用的东西),是所有工匠给做的,如果一定要自己制造的东西才去用,这简直是率领普天下的人全都奔忙在路途之上,永无停息了。所以说,有的人动脑筋,有的人卖力气,动脑筋的人领导和管理别人,卖力气的人受别人领导与管理;受人领导与管理的人得养活别人,领导和管理人的人受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法则。

前面简述农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时谈到,农家学派并不否认农业与手工业必要的劳动分工,也承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主张“君臣并耕”也不是要君臣们和农夫一样,一天到晚在田地里干活。好辩的孟子擅长利用归谬法,事实上曲解了农家学派的观点。也正因为这一曲解,当孟子本人被尊为亚圣而与孔子并列时,多数时候占据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孔孟之道对农家学派思想的遮蔽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了。

中华农禅学派传人宋励在其所著《至道——追寻湖湘文化之魂》(2006年)“第一集霸蛮之邦”中写道:

研究史前史会发现一些新鲜史实,即某些远古人群拒绝高度发达的农业,农业并不是人类发展的必经阶段,不存在一个简单的从狩猎——采集的人群到定居的抢掠社会,再到真正的农业社区的进步过程。人们之所以抵制农业,是因为农业只构成某些方面的进步,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导致情况的恶化。例如,环境遭污染,植被被破坏,疾病易增多等等。面对从未遇到的种种问题,没有一种顽强的意志是很难支撑下去的。一些意志薄弱的群落重又回到迁徙生活方式,远古湘人则在劳心费力的稻作文明中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也就孕育出最初的霸蛮基因。

研究先秦史不难发现,在先秦时期,农业并非一开始即为本业,在秦国的商鞅变法之前,虽有农家学派人物等先知先觉者吁请重视农业,但其时的农业带有明显的大杂烩式的综合性特征,并未取得后世排他性的较为纯然的“本业”地位。例如,在整个三代包括春秋在内,由于定居农业模式渐趋成熟,农业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重要性不断上升,但其时木石及青铜材质的生产工具,尚难以创造可以支撑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农业财富。故三代的多业并存现象,绝非后世之以农为

主多种经营,而是在社会总体财富相对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其它途径以弥补农业供应之不足。以商鞅变法为转折,重农抑商、本末观念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统经济思想与政策,从而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中华文明的走向。商鞅界定“本业”即是男耕女织布,甚至林、牧、渔业都不算在“本业”之内,对“商贾技巧”更是严厉限制其发展。这种以粟帛为本业的纯农观念,把农业推向了具有排他性的独尊地位。其不足之处在于,容易导致整个经济非平衡发展,但历史贡献是:中国农业至商鞅时代成为真正意义的“决定性生产部门”,农业已初具独立支撑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能力与水平,中国的小农经济才真正大踏步的步入历史舞台。可以说,农本观念的确定,乃是中国真正进入小农经济时代的重要认定标志之一。商鞅其人,不仅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农家学派的重要人物。可惜的是,其作为法家领军人物的光芒实在是太耀眼了,以至于其作为农家重要人物的头衔遁入阴影之中而难以让后世的人们看得真切。

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末尾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可以肯定,商鞅是写过书的,后人将其编辑成《商君书》,乃是商鞅遗著与其它法家遗著的合编,其中的《农战》、《开塞》等篇,应该是商鞅本人的大作。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在近两千字的《农战》这篇文章中,商鞅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农战政策,并从九个方面论述了农战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国民在农战中的功绩受官加爵,那些儒生、说客、商人不参加农战,不能受官加爵。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人物,比商鞅大了324岁的管仲则是春秋时期的大法家,其辅佐齐桓公创立了霸业。管仲的大作《管子》比《商君书》更为有名,但其成书的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甚至更晚。商鞅的《农战》主要论的是治国基本方略,比较宏观与人文,而《管子·地员篇》探讨的是农业科学技术,此篇可说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篇地植物生态学文献,通篇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的地形、土壤、水文、植被进行分类,阐述了它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并注意到土壤中动物的情况,可以说是先秦时期人民积累的植物学、土壤学和生态学知识的系统性总结。

《商君书》、《管子》论农学、农业之后,吕不韦主持编写的《吕氏春秋》紧随其后,在《吕氏春秋·士容论》的“上农、任地、辩士、审时”四篇中,也系

统阐述了其农家、农学观点。该四篇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农》篇,集中论述了先秦农家重农治国主张;第二部分是另外的三篇,主要总结了先秦农业生产经验。“上农”一文中说: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农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丝蚕之功,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此大任地之道也。

这段话写得精当、务实,大意是:后稷说,之所以要致力于耕织,是因为这是教化的根本。因此天子亲自率领诸侯耕种籍田,大夫、士也都有自己的职事。正当农事大忙的时候,农民不得在都邑出现,以此教育他们重视田地里的生产。后妃率领九嫔到郊外养蚕,到公田采桑,因而一年四季都有绩麻缫丝等事情要做,以此来尽力于对妇女的教化。所以男子不织布却有衣穿,妇女不种田却有饭吃,男女交换劳动所得以维持生活,这是圣人的法度。所以,要慎守农时,爱惜光阴,不是年老不得停止劳作,不是患病不得休息,不到死日不得放弃农事。种上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九个人,种下等田地,每个农夫要供养五个人,供养的人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总之,一个人种田,要供十个人消费,饲养的各种家畜也包括在这一要求之内,可以折合计算。这就是充分利用土地的方法。

从1975年在湖北出土的云梦秦简看,战国时期的秦国对农业的管理是十分严格的。当时除了大量的民田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国有土地,无论民田还是官田,都被置于国家的管控之下,各级管理不但要负责征收税赋,而且要及时报告各地农田庄稼生长、降雨、受灾等情况,对各种作物的播种量都有具体的规定,对耕牛的饲养和使用定期进行评比,等等。在这种制度下,各级政府的管理人员是必须懂得一些农业科技与人文知识的。作为丞相的吕不韦,主持编写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会将农业与农家知识置于突出位置。

如前所述,两千多年来,农家学派虽然始终处于边缘化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农业不被重视。民以食为天。由于农业是中华古代文明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事实上,历朝历代,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经验的总结

和推广。其实,也不妨这样说,由于历朝历代统治者对农业极为重视,只要不是昏君,皇帝在位期间,一般皆可视为农家学派的当然掌门人。因为农家学派不像儒家、法家、道家等学派,基本属于上层建筑领域,而农家学派学说则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浑然一体,很难分割。这是农家学派区别于其它学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一特点的存在,它就像空气之于我们的生理需求,因其太重要,须臾不可或缺,反而不被挂在嘴上,更容易习察不焉。所以,只要是头脑稍微清醒一点的当政者,都会说自己是农家学派的崇奉者。从辩证法的观点而言,说农家学派被边缘化与说农家学派极受尊崇,其实可说是一回事。

在《管子》、《吕氏春秋》等百科全书式的典籍中,已设有专篇阐论农业、农学,到了西汉末年,被列为四大农书之一的《泛胜之书》横空出世,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兹后,先后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农业书籍。据一生致力于中国农业史研究的王毓瑚(1907-1980)教授在其1957年所撰《中国农学书录》中记载,中国古代农书共有500多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多种。在这三百多种中,以《泛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四大农书最为有名。《泛胜之书》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巨著,特别是在介绍农业生产工具方面具有特色。《农政全书》由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撰著,书中贯穿着的治国治民的“农政”基本思想,是该书最核心的特色。可以说,四大农书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汉族农耕社会的发展状况。

《泛胜之书》的作者叫泛胜之,是山东曹县人(古称泛水)人,著名古代农学家。泛胜之出身于农户家庭,自幼对农作物生长和栽培很感兴趣,喜欢研究农业技术,注意搜集、总结当地农家的生产经验,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在汉成帝在位期间,泛胜之凭借过硬的农学功夫步入仕途,官居议郎。他曾受朝廷派遣,管理关中地区的农业。在任期间,他总结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区田法,大大提高了关中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区田法是一种园艺式的精耕细作高产的耕作方法与技术,其把耕地分为上、中、下农区三种类型,通过深耕、勤浇、精管,使农作物获得高产。清康熙、乾隆年间,寿高近百岁的农家学派大师杨屾(1687-1785)在关中地区依然提倡这种耕作方法,甚至解放后的陕北地区,农民仍保留着泛胜之当年推行的耕作法,其经久不衰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泛胜之对中华农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除区田法外,他发明推广了“溲种法”

(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其原理直至今天还在应用。此外,还总结推广了种麦法、种瓠法、穗选法、种瓜法、调节稻田水温法、保墒法、桑苗截干法等,,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泛胜之将自己指导农业之经验整理成一部专著,2卷共18篇,后世将其通称为《泛胜之书》。

大约五个世纪后,到了北魏末年,史上第二大农书《齐民要术》问世,作者是生活在北魏时期的杰出农学家贾思勰,山东寿光人,曾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所谓“齐民要术”,既指平民谋生方法,亦指治理民生之圭臬。《齐民要术》对秦汉以来中国黄河流域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了系统总结,保存了汉代农业技术之精华,而且着重总结了《泛胜之书》以后北方旱地农业的新经验、新成就。例如,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农业以精耕细作为特征的整地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在汉代的耕耱技术基础上形成了一套耕-耙-耱技术体系。贾思勰对该技术以及轮作倒茬、种植绿肥、良种选育等项技术作了系统总结。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北方旱地农业技术的发展,基本上没有超出《齐民要术》所总结的方向和范围。该书还起到了范式作用,为中国后来的许多农书开辟了可以遵循的途径。《齐民要术》高度概括了中国农业耕作的精湛技艺,故农史学家称赞其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通过撰著该书,贾思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体系,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规划,对开荒、耕种到生产后的加工、酿造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详细记述,同时还论述了种植学、林学以及各种养殖学。该书共10卷92篇,约11万字,自问世后,受到中国历朝历代政府重视,并广播海外。在食品史学家们看来,《齐民要术》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堪称“中国古代的烹饪百科全书”。难能可贵的是,《齐民要术》嘲笑了孔子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让民众知悉,即使是圣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此举亦在告诫中华后辈,效仿圣人,只可学其长,短处就不要模仿了。可是,一千多年来,有很多读书人仍步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实为一种历史的悲情。好在中华第一雄杰毛泽东力倡国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并身体力行,“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从而一举扭转中华民族继续在“东亚病夫”悲惨道路上的滑行。

历经八个世纪的沧海桑田,到了统治时间不足百年的元朝,由农学家、农业机械学家王祯(1271-1368)编撰的《农书》于1313年问世。王祯是山东人,在安徽、江西等地均当过一县之长,为官期间,不仅政绩斐然,且生活简朴,捐俸

给地方上兴办学校、修建桥梁、道路、施舍医药,做了不少好事,时人称赞其“惠民有为”。王祯像古代许多知识分子一样,也继承了“农本”思想,认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首要政事就是抓农业生产,其“以身率先于下”、“亲执耒耜,躬务农桑”,最后,把教民耕织、种养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搜集到的前任有关著作资料,编撰成约13万字的《农书》。该《农书》具有以下四个突出特点:其一,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义的农业,包括农业史、授时、地利、耕垦、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读完其作为总论部分的“农桑通诀”后,对广义农业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农业生产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有个清晰明了的认识。这是王祯《农书》的一大特色。其二,对南北农业的异同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前面所说的《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都是总结北方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只有王祯《农书》是兼论南方和北方农业的。王祯成长于北方的齐鲁地区,后又长期在南方当地方官,这种阅历使他对南方和北方的农业生产都比较熟悉,故能着眼于全国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其三,有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共收录100多种。将农具列为综合性整体农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王祯《农书》开始的。传统农具到宋、元时期已发展到成熟阶段,种类齐全,形制多样。在做这部分工作时,王祯花费精力最多,不仅搜罗和形象地描绘记载了当时通行的农具以及新式农具,还将古代已失传的农具经过考订研究后,绘出了复原图。其四,在分论各种作物栽培的“百谷谱”中,增加对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王祯《农书》的一项创举。不无遗憾的是,可能是由于官级低,王祯不仅在《元史》中无传,在《山东省通志》中也未占有位置,仅在《东平县志》上有寥寥一笔记载。好在其《农书》被列为四大农书之一,终使其历史地位实至名归。

到了明朝末年,四大农书的最后一部《农政全书》由上海人徐光启(1562-1633)编撰而成。前面所述的三部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但《农政全书》就不同了,不仅包括农业技术部分,还有系统的农政措施。徐光启出生的松江府是个农业发达地区,早年他曾从事过农业生产,取得功名以后,虽忙于各种政事,但一刻也没有忘怀农本。徐光启利用为父亲居丧的三年,在家乡开辟双园、农庄别墅,进行农业试验,写了《种棉花法》等数篇农业著作。几年后,又在天津垦殖,进行第二次农业试验,写了《北垦录》等数篇著作,为日后编撰大型农书奠定了基础。通观《农政全书》,不难发现其是在“杂采众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研究成

果和心得体会撰写而成的。但徐光启在摘编前人文献时,不是盲目追随古人,而是有批判地存录。从某种意义上说,探索扭转南粮北调的可行性问题,是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的基本宗旨。当时的情况是,一方面北方有着广阔的荒地弃而不耕,另一方面京师和军队需要的大量粮食要从长江下游启运,耗费惊人。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他提出在北方实行屯垦,屯垦需要水利,这正是《农政全书》中专门讨论开垦和水利问题的出发点。北方土地的开垦和水利问题若能解决好,扭转南粮北调的状况就有了基础。可见,徐光启不是为写书而写书,不是为评职称而写书,乃是针对解决现实的大问题而写书。这种经世致用的探索精神为中华后辈学人树立起了风范和标杆。

农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学体系,以四大农书为代表的诸多农书的刊行流播,较完整地记载了这一东方农学体系的成长与成熟。中华传统农学发展到清代,进入到其巅峰状态,与此相应,在康乾盛世出现了一位农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杨屾(1687-1785)。清末及民国以后,由于西方科学的大规模引入,传统农学随之向现代农学转型。

杨屾是陕西兴平人,长期从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农业教育家。杨屾少年时,正值明、清之际的大哲学家、被尊为“海内大儒”的李颙主讲关中书院。关中书院是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地处西安市周至县。杨屾到周至拜李颙为师,颇得其理学心传,李颙重视实学和经世致用的精神对杨屾影响颇深。当时很多知识分子都热衷于通过科举考试以进入仕途,但杨屾却不同,他矢志于“经世致用”之学,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自然与人生,研究农学与理学,在家乡设馆教学,致力耕桑,从事著述。杨屾的学术成就,在当世评价即很高。享有“南康(有为)北刘(古愚)”之称的西北大儒刘古愚称赞杨屾的道德学问可与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媲美。当时的陕西巡抚陈宏谋,听说杨屾“学为实学,业为实业”之成就,曾邀他到省里,研讨实学、实业。

中华农禅学派传人励志禅者尊其为农家学派集大成者,一是其原创提出并倡行“农书为治平四者之首”理念。杨屾设馆教学,撰著《知本提纲》、《豳风广义》等讲义,向学生讲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业”道理时,强调“夫欲修四业之全,宜先知农务之要”,发振聋发聩之言,并谆谆告诫:“凡我学人,莫读虚华不实之书,须求落实经济之典,不徒玩味其理,又必身亲其事。”先后

从学弟子达数百人,堪为一代宗师。二是,杨屾认为,“农非一端,耕桑树畜四者备,而农道全也。”这事实上提出了大农业的宝贵思想。除身体力行大力推广发展家乡的蚕桑业旨在解决当地人衣著短缺问题外,杨屾对耕作、树艺、畜牧等也有很深的研究与实践,曾建“养素园”以作为树艺、园圃和畜牧的研究和实践基地。园内盖有房舍,设学馆,藏图书,以“储学育才”,养素园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农学研究所和农家学派书院,成了他“身亲其事,验证成说,弃虚华之词,求落实之处,获得实效,即笔文于书”之中华农学道场。其三,尝试从中国传统哲学“阴阳五行”说中去寻求农学理论的建构与创新,把金木水火土改为“天、地、水、火、气”;自立新义,认为“天、地、水、火”是“四有”或“四精”,四精中天、火属阳,地、水属阴,阴阳各半,借气的作用,交互相会,和谐流通,生化万物。杨屾把经他修改后的“阴阳五行”运动变化,作为解释宇宙间一切事物生长化育的理论依据,也用之作为论述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技术的基本原理,从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农学之哲学基础,这是其超越以前农学家的一大特点。

也许是长期从事农业及精研宋明理学的缘故,日常生活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达到较好的均衡,杨屾寿高近百岁。杨屾既是农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也可说是传统农学最后的绝响。杨屾逝世半个世纪后的1840年,中国遭逢前所未有的鸦片战争。也就在这一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男爵发表其经典著作《有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其被视为现代农学系统发展之肇端。李氏还因发现氮对于植物营养的重要性,而被尊为“肥料工业之父”。概而言之,现代农学(现代农业科学)是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因涉及农业环境、作物和畜牧生产、农业工程和农业经济等多个学科,故而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科,林业科学和水产科学有时也包含在广义的现代农学范畴之内。现代农学的形成与发展虽不到200年,但其并非凭空产生,而是从传统农学中脱胎换骨而来。19世纪中叶以后,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生理学、遗传学、昆虫学、微生物学、土壤学和气象学等的研究成果,及其实验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农业,促进了农学研究从经验水平到现代科学的质变,以实验为基础的各门农业科学先后形成,传统农学也就转型升华为现代农学。

20世纪初,动力机械特别是内燃机拖拉机和其他机动农具逐步推广,以畜力为农业动力的局面发生质变,加速了农业机械化进程,并由此形成农业机械科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合成化学工业兴起,促进了对各种农药、除草剂和农用塑料等的研究,植物保护手段日益改进。随着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遗传工程等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成果,预示着育种技术的一场新的革命。而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在农业中的应用,则从宏观上为农业科学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途径和领域。与此同时,由核技术、电脑和遥感、遥测等提供新的研究手段,也已经和正在使农业科学更加精密化。近几十年来,不仅农业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农业经济科学也获得长足发展,其作为车之双轮,驱动着全球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

回顾近一百多年现代农学的发展,其在辅佐石油农业发展方面厥功甚伟,为解决人类饥饿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它也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与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浮出水面。此前,我们所称的现代农业只是石油农业的代名词而已。所谓石油农业,乃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以廉价石油为基础的高度工业化的农业之总称,是在昂贵的生产要素(即人力、畜力和土地等),可由廉价的生产要素(即石油、机械、农药、化肥、技术等)代替的理论指导下,把农业发展建立在以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和原料为基础,以高投资、高能耗方式经营的大型农业。中国农业向石油农业发展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的,以大力发展小氮肥工业为标志,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一路狂奔,田园牧歌般的中国传统农村之美景已成遥远记忆,举国上下农业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之严重,农产品食物的安全度空前降低,到了不改弦更张便难以为继的程度,由石油农业向高效生态农业转型成为中国及全球未来农业健康发展的唯一正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也成为本作者和农企朋友2014年底发起成立湖南首家、全国第三家生态农业产业商会,继而创建湘农商智库之肇因。

如果说,辅佐石油农业发展的现代农学亦可称为石油农学的话,那么,导引全球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后现代农学亦可称之为生态农学。网搜“石油农学”、“生态农学”,没有这两个词汇,其可说是湘农商智库原创提出的学术概念。目前有的,只是对“石油农业”、“生态农业”的解释,以及农业生态学。显而易见,生态农学与农业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重要的专业性分支学科,而生态农学则是基于生态学理论与实践而对石油农学的否定之否定,创建该学科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一定意义上说,生态农学的建构,标志着是向农家学派一种螺旋式的回归,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日益需要高人文须臾不可或缺的引导下,吸纳中华禅之智慧变得格外重要起来。好在中国早就有农禅并重之文化与实践,于是,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之智慧升华,也就成为水到渠成之事。今以非凡精进之心,以农禅坊全球连锁事业为平台,凝聚众志去促进这

一智慧升华,不仅是对中国,且对全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村村民中的有缘之人在相当程度上摆脱贪婪资本的变态驱使,以便在短暂的人生中主动选择一种更实在更空灵的生活方式,实乃善莫大焉之举。

写作本文之前,大约从2014年9月开始至2015年底之间的一年多时间里,励志禅者通过撰写《禅宗四祖道信开创中华农禅学派》、《弘忍:承前启后的农禅学派大师》、《马大师对农禅学派的最大贡献》、《农禅学派史话》、《张尚德教授的农禅学派风范》、《做一名农禅学派的重要传人》等博文,提出了“中华农禅学派”一说。在此之前,只有禅宗中的农禅并重,并无农禅学派这一说。然而,此时其尚未关注历史上的农家学派,以及农家学派与禅宗农禅之间的关系。2015年底某日禅坐时,静冥之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当活跃的潜意识将高科技与高人文之坐标语式悄然投射于农家学派与农禅文化时,即产生一种顿悟性思维结晶:在中华农学领域,事实上存在一条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之隐然不彰的发展流脉,农家学派侧重于科技,而农禅学派聚焦于人文;农家学派旨在解决一国之民基本的衣食问题,故以提高劳动生产力而圭臬,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也就成为其始终关注的焦点,以四大农书为代表的数百种农书的诞生即以此为背景;农禅学派旨在解决禅寺僧众这一小众的基本物质生活,因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加上几百上千人的物质生活并不难解决,也就不必汲汲于依靠科技水平去增产增收,重点当然是落在禅而非农上,其关注的焦点在人文的最高端——即《六祖坛经》所说的“明心见性”,在俗世中超越生死。

当励志禅者为开始撰写此文而深究农家学派的起源时,发现在农家学派滥觞之时其实早已埋下大踏步迈向农禅学派的种子。如前所述,农家学派的产生肇始于先秦时期山野型隐士的生活方式。研究禅宗的思想可知,禅宗乃是佛家思想与道家思想交融之结晶,精要的说,中华禅乃是佛骨道髓。研究道家历史,与其说道家渊源于黄、老,或老、庄,不如说道家渊源于中华隐士之生活方式,之后才有道家演变为黄、老及老、庄思想。可以说,隐士思想,历来占据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最崇高、最重要的地位,只是其如隐士生活方式本身一样,素来采取“遁世不见知而无闷”的隐逸方式,故容易为名利纷扰的红尘世间所遮覆,为终日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所忽视。从根本上说,没有隐士思想的延绵就不会有中国禅宗的成长成熟与大行其道。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惟有禅宗文化能够代表,可

见禅文化之于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当代全球顶级禅师张公尚德老先生有一个著名观点:中华民族是禅之民族。励志禅者指出,禅宗与其说是道家与佛家的结合,不如更通透一点说,禅宗乃是中华隐士文化与印度禅文化的完美结合,但中华禅之魂仍是中国的隐士文化精神。研读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文化史,似乎不难发现,隐士思想,与历史上的隐士们,实际上,乃是操持中国文化的幕后主要角色。及至后来两宋理学家们,讲学不仕的作风,都是由这种传统文化幕后主角“隐士”流风所造成的。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我们仍可假设中国文化从一开始隐士文化就缺位,中国文化的整体形态还会是现在这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原有的中国文化能否从容应对佛教文化的冲击还真未可知,中华禅之产生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励志禅者在《禅宗四祖道信开创中华农禅学派》文中写道,禅宗四祖道信定居湖北黄梅双峰山数十年,走农禅并重之路,声名逐渐隆兴,唐太宗曾四度诏道信赴京,其均辞谢不往,践履隐居山林之志。也正是在这一潜心坚守中,中华农禅学派悄然临世。要弄清为何会由禅宗四祖道信开创中华农禅学派,需要好好研究作为其师父的僧璨大师。作为中国禅宗第三代祖师的僧璨(?—606),与其它几位祖师相比,其知名度显然要低得多。史料记载少,事迹难觅。《景德传灯录》说他“不知何许人也”。《慧可传》中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说的大概就是僧璨。僧璨到40岁才谒见二祖慧可并拜其为师的。40岁之前大约是个崇道信佛的隐士型人物,具有很深的学问功底。僧璨的隐士作风,从其“不言名氏”即可略见一斑。需要指出的是,僧璨作为隐士,与先秦隐士们在文化知识结构上有一个重要区别,如果说先秦隐士的文化知识结构是纯中国文化型的话,僧璨则已是中国文化与佛家文化融合型的文化知识结构,因为先秦时期佛教尚未传入中国,而到了僧璨生活的年代,佛教在中国传播已有几个世纪了,与中国文化早已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也正是这一文化知识结构上的区别,也就自然而然埋下了从农家学派到农禅学派之嬗变与升华的道种。

在禅宗发展史上,僧璨堪为一重要坐标。初祖达摩将禅法带到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只有到了三祖僧璨时才是有信有修。如果说四祖道信是中华农禅学派的开创者,那么,僧璨可说是中华农禅学派的奠基者,理由大约如下:其一,在传禅受众上,僧璨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普罗百姓。佛禅初传入中国,接触者多为皇廷贵族,僧璨一改靠上层弘法之方略,大走群众路线,变为在平头百姓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

壤布道场,从单纯接受四方供养到初步践履农禅并重之道,俯仰天地无求于人,走基本自给自足之路。其三,依托发达的华夏农耕文明,因地制宜,从居无定所的“头陀行”转型为采取农禅定居、聚众弘禅的生活方式;其四,变“不立文字”为著文论禅,开中华文字禅之先河。僧璨撰著的《信心铭》,最早、最全面地展示出中国禅宗前期思想,它上接老、庄,梁朝傅大士的《心王铭》,达摩、慧可的如来禅,下通惠能、马祖的祖师禅(即南禅),在许多方面都为后来南宗禅的勃兴开了一代先河。有学者称《信心铭》是中国禅宗第一部经典,可与《六祖坛经》并称为最中国化的禅门典籍。当年,二祖付法给三祖后即离开了,僧璨谨遵师旨,在山居中过一种农禅式的隐修生活,长达十余年。在这期间,僧璨大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道信随师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尽得其师之农禅真传,并将之发扬光大,终于开创出中华农禅学派。

有人不免会问:既然中华农禅学派早已在唐太宗时期由四祖道信开创,为何直到1500多年之后的21世纪初才由励志禅者正式提出?励志禅者也曾自问过这一问题,并试着进行了必要的解答。其一,两千多年来,农家学派在儒家、道家、法学等学派的万丈光芒下,一直处于被淡化、被边缘化的状态。既然早已有之的农家学派都如此,又何来农禅学派的提出与大行其道?其二,如前所述,农禅并重生活方法的产生,一是由于先秦隐士的山居型生活方式本来就存在,二是托钵行乞的印度禅来到中国后,为适应中国社会文化环境而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方式。其三,农禅并重是中国禅宗之根基,而自唐朝后,禅宗是中国佛教之核心,在中国佛教这一整体氛围下,禅师们一心关注的是“明心见性”,是超越生死,“农禅学派”的提出与梳理自然不在其思维视野之内。其四,近一两百年以“救亡图存”为主旋律的中国近代史,也不具备提出中华农禅学派之社会环境。其五,只有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当代,也才具备梳理及提出“中华农禅学派”之环境沃土。得前世之造化的励志禅者,深感生逢其时,又有历代农家学派大师及农禅大师们庇佑,方能假借其手让早已有之的中华农禅学派正式浮出水面。可以预测,中华农禅学派一经提出,伴随着实现“中国梦”与全球村社会的共谐共荣,其将作为这个时代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而永载史册并将薪火相传、生生不已。(2016.1)

励志正能量,参赛格言大全。人定胜天、有志者事竟成

励志正能量,参赛格言大全。人定胜天、有 志者事竟成 1、就让我们把哭泣留给昨天,用欢声笑语迎接明天。 2、人定胜天,有志者事竟成。 3、给成功装上一双翅膀,就能飞上成功的天堂。 4、碌碌者,活在昨天。无为者,活在今天。有志者,活在明天。 5、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6、没有学不到的知识,只有学不到的勤奋。 7、无论生活赠与我们什么,我们只需要欣然接受就好。 8、命运就像一场赌博,赌不赌上全部靠自己。 9、希望有你在的地方、都是快乐西相伴。 10、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

11、人生就像减法,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挥霍。 12、允许自己失败,但不能允许自己不去努力。 13、梦想需要坚持,机会总会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 14、我一样尊敬你,因为我们这辈子相遇了…… 15、坚持换来的不一定是成功,但懈怠换来的一定是失败。 16、过去的不回头、未来的不将就… 17、再苦的路也是自己选的,跪着也要走完。 18、珍惜生命的每一秒,在日出与日落的两点一线中学会收获。 19、今天没所“谓”,明天无所“为”。 20、不要在低谷沉沦自己,不要在高峰上放弃努力! 21、聪明的人“亡羊补牢”,愚蠢的人“守株待兔”。

22、你认为比你笨的人往往就是比你聪明的人。 23、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24、通往成功的道路是为坚持不懈的人铺设的。 25、学问学问,想学就要问;成功成功,想成就要攻。 26、人生是一道证明题,人用一生时间证明其存在的价值。 27、苦与乐交织成人生,乐观的人人生格言座右铭总是笑到最后。 28、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即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好即不简单。 29、世上没有让人绝望的理想,只有对理想绝望的人。 30、乐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成功偏爱的人。 31、历尽磨难心不死,屡经穷困志不穷。 32、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雪中经典语录汇总

《雪中》经典语录汇总 《雪中》经典语录汇总 需知做人逆势如饮酒,顺势却如倒茶,对不对? 豪阀大族里有万般驭下术,说穿了不过是恩威并济,既然先恩后威,自然就是在说这情分的重要

人生当苦无妨,良人当归即好 她曾一剑出剑冢,她曾白衣擂响鱼龙鼓,她曾罚他捧书面壁,她曾穿着徐骁亲手缝制的布鞋,孤身入皇宫 一雌复一雄,雌倾城,雄倾国,双双飞入梧桐宫 十指剥青葱,能不提剑,而只是与我手谈该多好

能屈能伸大丈夫,床*下都如此 “我有一刀,可斩天龙” “我有一刀,可杀神仙” “人在江湖飘,哪能总挨刀

世间文字八万个,唯有情字最杀人。 若能经世,义必有利。若可济民,道必有功,因而霸固本于王! 白马非马不算境界,白马是鹿才是境界。 万重宫闱中,投子于枰,布阵列势,与君王指点江山,曹得意却不是求富

贵,只是求一个君王身侧的佳人笑罢了! 轻最为意气风发时,携琴而行,与她在花园一隅偶遇,夕阳衔山,她哼着乡音姗姗而来。棋诏亭中,她慢慢挽起的衣袖,轻轻落下的一枚枚乌鹭棋子,重重落在了他心头上。后来,她成了皇后。他与帝王最后争胜于棋枰,她见陛下将败,以怀中红猫乱去繁复棋局,陛下出声喝斥,她只是娇憨一笑如当年,他只得低头不去看。否则以曹得意的才学,轻松复盘有何难?趁行移手巡收尽,数数看谁得最多?盘上棋子最多有何益? 本领闳阔,工夫至到,便做得圣贤;有本领无工夫,空有玄谈,只做得迂儒。

诛赵自是平生志,莫笑儒臣鬓发苍。楚剩三户又如何,我入皇宫如过廊。 太上忘情,非是无情,忘情是寂静不动情,好似遗忘,若是记起,便是至情。正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道可道非常道,偶而知道,欲言又止,才算知道. 少年十五马上飞,白发生头不得回。不得回!黄沙滚石卷单骑,平生意气今日颓,今日颓!铁衣如雪战鼓擂,白衣霸王何时归?何时归?

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的范文

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的范文 我们上台演讲当然少不了就是准备好演讲稿啦,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一: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的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自古以来不知曾经鼓舞 过多少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范仲庵,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饭,但他没有因为 生活窘迫而放弃读书。冬天他常常煮一锅粥,然后分成 许多份冻起来,读书饿的时候就热上一份吃,最终成为 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文学家。 爱迪生,毕生有一万多项发明创造,尽管小学只读 了三个月,被老师同学认为智力迟钝,但他有着坚定的 志向,不向命运屈服,积极进取,最后也终于成为世界 上首屈一指的大发明家。爱恩斯坦,白天工作,晚上挑 灯夜读,通常读个通宵达旦,最后才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同学们,我们学习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有着健康的 身体、灵活的头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成为伟大的人

呢? 美国芝加哥,有一个人叫做麦可乔丹,也就是现在 的篮球之神。被人称为“飞人乔丹”的天王巨星,他原 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后来因为他迷上篮球,在校队 里打,不过,他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成为美 国NBA最出名的选手,后来,靠着他的意志力,日复一 日年复一年,不断的苦练,终于打出了他的天下,成为 万人崇拜的篮球之神。 那世界上有没有原本就很聪明,后来不努力,变得 很普通的人呢?有,当然有,方仲永北宋人,是个很聪 明的小孩,他五岁时,就能作诗,而且做得相当好,他 的爸爸感到非常骄傲,因此,就带着他到处应酬炫耀, 从此没有接受教育继续学习,人生缺少了远大目标,缺 乏了谦虚学习,等到他二十岁时,作出来的诗就和平常 人一样,不再显得特别突出了。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相信你一定读到了,每个成功人 的一生,一定要有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要用意志力来 完成,不能因为一点小失败,就轻言放弃。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每个同学都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次考试是对我们这学期努力学习的检验,更是为今后 更好的学习前进打好基础的,基础不厚实,上面的建筑 可想而知。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9篇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一): 从古至今,我们的身边常常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的确如此,一个人要想成功,登上人生的顶峰,缺少了远大的志向是不可能完成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做过这样的一句诗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这句诗表达了只要心中有着远大的理想,总有一天会拨云见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宋代著名的词人苏洵能够说是大器晚成,在他三十七岁时才开始刻苦读书,凭着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与向往,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发奋,最后名列唐宋八大家。苏洵的成功我认为很大好处是正因他的志向坚定,只要有了坚定的志向。才会成功。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每个人都有必须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发奋和决定的方向。在这个好处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当然,如果一个人没有丝毫的志向与抱负,对于生活只盼着安逸与快乐,这与禽兽有什么差别呢?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爱因斯坦对于理想做出的极其重要的肯定。 正因志向坚定而成功的例子能够说是数不胜数。从古至今,愚公,海伦凯勒,张海迪,霍金。能够说这些都是正因他们的志向坚定,对于理想执着不懈的追求才造就的成功。 但是,无论是愚公还是霍金,在他们有了坚定的理想之后都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发奋,很多很多的辛苦,因此说,如果只有远大的理想,而不为此付诸行动的话,那只会等于零。有些人的确有这很远的大理想,但是往往不能成功,就是正因他们华而不实,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赛道上,英国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被世人称为发明大王。其中,他最有名的发明就是电灯泡,但是在他为制造电灯而寻找适宜的灯丝时,一道又一道的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正因总是找不到适宜的灯丝,他试验了足足有一千多次,然后才获得了最后的成功,这足以说明勤奋,发奋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总而言之,要想成功,志向与发奋是缺一不可的。每个人都就应为自己的人生树立一个目标,有志者才能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二): 有志者事竟成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期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发奋,就能向成功迈进。 有一句很好的谚语:鸟最要紧的是翅膀,人最要紧的是志向。鸟从小就有一个志向,那就是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同样,每个人也拥有着自己的目标,确定远大的目标就是成功的一半,无志之人不可能享受事业的种种辉煌。 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本宁顿学校念书时,要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她父亲为她约好了去见一个朋友。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的萨尔洛夫将军。罗斯夫人回忆说:将军问我想做什么。我说随便吧。他对我说没有随便这个工作。并用逼人的目光对我说:成功之路是由目标铺成的。为了这句话。罗斯福夫人发奋追求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知名的社会活动家。 陈涉少时,曾替人耕种,心中不满于这种处境,在垄上休息时,常常感慨长恨,有一回对同耕者说:假如哪一天富贵了,彼此不好忘了拉朋友一把。同伴嘲笑他:你此刻替人耕田地位卑微,还说什么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唉,燕雀怎能知鸿鹄的志向呢?陈涉之后在大泽乡和

智慧演讲稿4篇

智慧演讲稿4篇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们学习口才取之不尽的宝藏。学习口才,要多向古代文献要素材,要懂一些国学基础,要让我们讲话有深度有扎实的历史根基。 我国古代口才智慧论辩水平已经登峰造极了,在以后的博文中我将不断给大家分享一些国学口才故事。 有一种论辩技巧叫:正话反说,是一种运用实际上的意思跟表面的意思正好相反的话进行论辩的方法。 请看一案例: 古代庄宗爱好打猎。一天,来到某县围猎,大队人马乱踩民田,当地县官闻讯赶来,拦马劝谏。庄宗火冒三丈怒斥县官,县官吓得抱头逃窜。 这时,一个叫敬新磨的优伶,急忙率领同伴穷追,把那县官抓了回来,捋袖摩拳地痛骂道: “你身为县官,难道不知道我们的天子喜欢打猎吗?你为何要唆使老百姓种田而向皇上交租税呢?你难道不会让老百姓都饿死,而使这里的田地都空出来,供给我们的皇上驰骋打猎用吗?你真是罪该万死!” 敬新磨说完,请求庄宗立即把那县官处死。庄宗听了以后,不由大笑,放了县官,并下令人马不准再践踏农田。

在庄宗火冒三丈时,敬新磨顺着庄宗的意思,要求县官让老百姓饿死,空出土地让国王打猎。正话反说,反而使庄宗认识了错误,迷途而知返。 在使用正话反说术时,如果同时使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将某个事理加以放大,这更能显示其荒谬性,给人敲起警钟。 楚王非常喜爱马。他的马穿的是锦绣衣服,住的是华丽的宫殿,睡的是精致的床铺,吃的是枣脯。由于条件太优越,他的马越长越肥,有一匹竟因太肥而死去。楚庄王难过死了,要满朝文武大臣为马举哀,要把马装进棺材用埋葬大夫的礼节来埋葬。左右大臣纷纷劝阻大王。大王一概不众,并传下令来,有谁还敢来劝阻的,格杀勿论! 楚国有个叫优孟的人,听说这件事后,他闯进王宫,仰天大哭,哭得死去活来。楚庄王大吃一惊,问他哭什么。优孟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说: “马是大王最心爱的东西,我们楚国这样一个堂堂的大国,要什么有什么,而仅仅用埋葬大夫的礼节埋葬,实在太委屈这匹马了,有失我们楚国的体面。依我看,还是应该用埋葬国王的礼节才好,用洁白的玉石雕刻一具内层棺材,用花纹很美的梓木做外层棺材,调遣大批士卒挖墓坑,发动京城的男女老幼来挑土堆坟。出丧那天,让齐国、赵国的国君在前面引幡招魂,韩国、魏国的国君在后面护送,再修一座富丽堂皇的祠堂,用整牛整羊来长年供奉它的牌位,还要追封它为万户侯!这样,让天下各国的人们知道,我们大王是把人看得很下贱,而把马 看提很高贵!” 楚庄王听到这里,不觉感到羞愧满面,他问:“我的过失难道会有这么严重吗?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高中议论文作文800字:有志者事竟成

高中议论文作文800字:有志者事竟成 导语: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下面是为您收集的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阐述了“有志”与“事成”之间的 辩证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要想“事成”,必须“有志”; 若无“志”则“事”不成。 这句话很有道理,颇能道出“事成”的真谛。不是吗?请看:春 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也不尽然。因为“有志”和“事成”之间还有某些条件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若无这些条件,即使是“有志”,事也是难成的。这些条件中的关键条件当属如下两条: 一是有志者的“志”要符合客观实际。这就是说:一个人所立下的“志”,不能是脱离客观实际的空想或幻想;“志”与客观的科学 规律相抵触、相脱离时,则“事”是永远无法有“成”的。例如,曾有人立志要研制成永动机,并为此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却始终没能研制出来。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其志不符合客观规律。物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当机器运行时,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而其间能量的损耗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研制永动机这个“志”也就永远无法成为现实之事。可见,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是“有志者”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条件。 二是有志者的“志”必须是永不改变的“恒志”,而且必须付 诸于执着不懈的勤奋努力。这就是说:不能今天立志当科学家,明天 立志当文学家,过不了多久又立志当政治家,如此常常立志,其“事”一定难成;其志向必须是始终指向一个目标,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不 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痴心不改”。这更是在强调:有了永不改变 的“恒志”,还要有永不改变的行动。为了实现自己之志,要不怕困难,不怕讽刺挖苦,不怕挫折失败;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始 终如一地迈开勤奋的双脚,在通向成功的曲折山路上不断地艰难跋涉。只有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有志者事竟成”。我国古代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史马迁,青年时代就立志编写出一部有别于他人的史学着作。为此,他不仅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浩瀚的史籍中,残章断简,奔波与民间,收集丰富的史料,就是在入狱惨遭宫刑之后,也没有消沉下去,反而更加坚定志向,愈挫愈奋,在“撰史”的崇高理想鼓舞下,勤奋写作,到了晚年终于写成了上自轩辕、下迄汉武的中国三千多年的鸿篇巨作——《史记》这部“千古之绝唱”,由此可见,有“恒志”,而且有不懈的勤奋努力,是“事竟成”最重要的条件。 总之,“有志者事竟成”,并不是说有志事就一定能成,而只 是说明“有志”与“事成”之间的辩证关系:无志者则事必定无成, 有志而脱离实际则事不成,有符合实际之志而无“恒志”则事难成,

演讲稿题目_高中作文

演讲稿题目 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演讲稿题目,感谢您的阅读! 一篇文章最先让读者看见的是标题,一篇演讲稿最先让听众听到的也是标题。人们常把标题比作文章的眼睛。这种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标题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演讲稿的标题,是演讲稿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篇演讲稿的定音之弦。演讲标题涉及到演讲稿内容的整体布局,关系到演讲开始能否抓住听众的欣赏心理,吸引听众,并自然地引出演讲内容。演讲稿标题拟制得好,不但可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吸引听众听讲,而且还能起到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突出演讲的中心论题,明确演讲所要讨论的特殊对象或所涉及到的特定场合及其范围等作用。 新颖的、具有吸引力的标题,具有大幅度、高强度振动听众心弦的功能。许多好的演讲标题,犹如吟天下第一声,飞光溢彩,蔚为大观。许多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就常常是根据演讲者的演讲标题来决定自己听不听、认不认真听演讲者演讲的。因此,写演讲稿,就必须千方百计地拟制一个鲜明生动、富有吸引力的演讲标题,使演讲一开始就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 一、标题的类型 演讲稿标题的类型,常用的一般有下列几种:1、提要型提要型的标题,即标题概括演讲的基本内容,把演讲内容的核心简明地提示出来。如:《人总是要点精神的》《在磨难与痛苦中创造亮丽的人生》《坚定信仰,弘扬美德》《没有金钱并非“万万不能”》这种类型的标题,有利于集中表达演讲者的思想,使听众一听便知道演讲的中心问题,在思想上打下一个烙印,有利于听众领会、吸收。 2、象征型象征型的标题,即运用比喻或象征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哲理或某种特殊意义具体化、形象化,从而深入浅出地揭示主题。如:《让美的横杆不断升

高》《扬起生命的风帆》《托起新世纪的彩虹》前一标题用“横杆”作比,把本来抽象的“美”具体化、形象化;第二个标题,演讲者巧比妙喻,赋予理想、信念以生命、感情和思想,鼓励青年荡起双桨,乘风破浪,借此鼓励青年奋发进取。这种类型的标题,一般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容易引起听众感情上的共鸣,强化演讲效果。3、含蓄型含蓄型的标题,即运用伏笔,造成悬念,引而不发,撩拨听众思维。用婉转的话来烘托或暗示某种内涵,让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思含义越多。如:《逐日立杖铸丰碑》《红绿灯下赤子情》《蜡炬成灰泪始干》4、警醒型警醒型的标题,即运用哲言用镌语,立片言以居要,提醒,劝谏、鼓励听众,以激发听众的警觉,使之猛醒。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适足亡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志者事竟成》5、设问型设问型标题,即通过设问,提示演讲所涉及的内容,而演讲内容则是对标题设问的回答。如:《人生的价值何在?》《我们应该怎样爱孩子》《他们很傻吗?》6、抒情型抒情型标题,即抒发情感,以情感人,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如:《自豪吧!光明的使者》《我爱长城,我爱中华》《党啊,亲爱的妈妈》标题的类型绝不仅仅限于上述几种。好的标题往往很难一下确定下来。很多演讲常常在准备好演讲内容后,还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标题。许多标题的拟制和提炼,要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有的甚至是“煞费苦心”。 二、标题的要求 第一、标题要贴切。贴切的含义有二,一是演讲的标题要与演讲内容和谐统一,标题含义的大小、宽窄要与演讲的内容一致;二是拟制演讲标题时,要使用准确、恰切的语词和语句,不能使用含糊笼统、艰深晦涩、令人费解的语词和语句。标题晦涩,令人费解,就引不起听众的兴趣,从而影响听众认真听演讲的情绪。三是标题要符合演讲者的身份,不能太高、太大,不能夸夸其谈、随心所欲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

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 篇一: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语故事 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成语故事 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解释: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成语故事: 有一次,刘秀派耿合去攻打占据山东青州十二郡的豪强张步。张班兵强马壮,是耿合的一个劲敌。张步听说耿合率兵来攻。就派大将军费邑等分兵把守历下、祝阿、临淄,准备迎击。耿合先攻下祝阿,以后用计相继攻下历下和临淄。张步着急起来,亲自带兵反攻临淄,于是在临淄城外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斗的大血战。在战斗中,耿合大腿中了一箭,可是他勇敢地用佩刀砍断箭杆,带伤仍坚持战斗。刘秀闻讯。亲自带兵前来支援。在援兵还未到达的时候,部将陈俊认为张步兵力强大,建议暂时休战,等到援兵来后再发动进攻。可是耿合却认为不能把困难留给别人,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耿合终于把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 篇二:有志者事竟成议论文 有志者事竟成议论文第一篇:有志者事竟成 从古至今,没有人能不下工夫就作成一件事。在中国有一句千古不变的话,那就是“有志者事竟成”,“志”乃“志气”,所谓“志气”,

也就是“毅力”。一个人,如果连微不足道的“毅力”和“志气”也没有的话,那他将会一事无成。而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要有志气,什么事情都能办成。”翻开历史的典籍,便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如爱迪生,他为了发明电灯,都失败了1000次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放弃。最后,他还是成功发明了电灯,他是靠了什么?还不是靠了志气和那坚强的毅力吗? 还有身残志坚的大师史蒂芬霍金,他先后毕业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但是,在他美好的大学后期,他竟患了“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半身不遂,不过他还是以坚强的意志力和惊人的毅力,进入了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他是靠了什么?他不也是靠了坚强的志气和毅力么? 再说我自己,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我动作敏捷,长的也不错,就被舞蹈老师选中了,刚开始我跳的最不好,常被老师训的哭着回家,爸爸见了,就对我说:“乐乐,你不要一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要坚强,明白吗?”从此,我就发奋学舞,成为了“舞林”中的佼佼者。我又是靠了什么?还不是靠了那坚韧不拔得志气吗? 有志者事竟成。 第二篇:有志者事竟成 志,乃要有所作为的决心;成,是有所成就。凡学业、事业,小至应试中第、谋取官职,大到江山社稷、民族兴旺,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有志之人。“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可以做到!”这不是一句一时冲动的豪言壮语,这是被歧视的中国人民的“志”,它让童

有志者事竟成:经典励志英语100句

有志者事竟成:经典励志英语100句.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1.有志者,事竟成.Nothing is impossible to a willing heart./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 3.积少成多.Every little helps。 4.满招损,谦受益.Pride hurts,modesty benefits。 5.世上唯有贫穷可以不劳而获.Nothing is to be got without pain but poverty。 6.伟业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7.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Lost years are worse than lost dollars。 8.自助者天助.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9.欲速则不达.More haste,less speed。 10.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One minute on the stage needs ten years practice off stage。 11.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Well begun is half done。 12.酒好不怕巷子深.Good wine needs no bush。 13.成功源于勤奋.Industry is the parent of success。 14.英雄所见略同.Great minds think alike。 15.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 16.静水流深.Still waters run deep。 17.滴水穿石.Little stone fell great oaks。 1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The remembrance of the past is the teacher of the future。 19.君子之交淡如水.A hedge between keeps friendship green。 2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Take time while time is,for time will away。

最新-演讲稿 有志者事竟成 精选励志演讲稿,有志者,事竟成 精品

演讲稿有志者事竟成精选励志演讲稿,有志者,事竟成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它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也就越有益.由此说明,拥有目标,并为之奋斗,人生才会有意义. 既然目标对. 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如此重要,那么身为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合理的目标呢首先,树立的目标应该是远大的.这样树立目标如同跑步一样,若你的目标是800米,那当你跑到700米时便会全身发软;但如果目标是1000米,那你一定不会在跑到700米时就精疲力竭,因为目标在远方呼唤我们前进.只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再者,目标应该切合实际.如果个子很矮,为什么一定要成为优秀篮球或排球运动员呢如果是色盲,何必以成为美术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呢另外,有的人订的目标太大,太远.这样的目标不能使人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精力集中,容易发生虎头蛇尾的现象.所以,所定目标要切合实际. 树立了合理的目标,下一步是实现目标.请不要让目标只在心中开放,应该拿出纸笔,将目标明确的分为一个个小目标写下来后不再轻易改变它.心理学家发现,人在整个事情刚刚开始时和即将结束时,最能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于是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避免做事半途而废,那就是把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串小任务.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开始和结束的次数,人做事时能切实感到自己在逐步前进,在逐渐靠近大目标.这时,每一步骤的时限必须规定好并坚决完成. 然而前路多坎坷,实现目标的路上总会被绊倒.面对一次次失败,面对一张张惨不忍睹的考卷时,痛苦与烦恼会充斥整个心房.这时徘徊在坚持与放弃的十字路口的我们要谨记莎士比亚的感叹:千万人的失败,都是摆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还差一步,便中止不做了.是的,不轻信放弃,应是我们火一般的心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心中的目标,成为前进时的火炬,航行时的灯塔,让我们在实现目标的征途中实现生命的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成语故事】有志者事竟成及范文

【成语故事】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是东汉二十四大开国名臣之一,当天下未定的时候,他就看出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最有前途,极力劝父亲投奔刘秀。耿弇刚见到刘秀时,才21岁,居然就提出超前大计划,劝刘秀夺取邯郸。刘秀被这个小员工的大策划吓着了,连连说:“有大志。” 有大志的人,眼光都比较超前。刘秀还在南阳一带打得昏天黑地的时候,耿弇就劝他攻打山东,这在当时看起来是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事,因此大家都不怎么理解和赞同:“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 然而,难以理解的事,不等于难以实现。后来随着刘秀集团的壮大,耿弇果真带兵攻打了山东的豪强张步。当时,战斗非常激烈。酣战之际,耿弇的大腿中了箭,但他这人很拼,用刀砍断箭后,继续指挥作战,最后居然灭了张步,夺取西安城(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耿弇这壮举连刘秀都没有意料到,他表扬了耿弇。并且感慨地对他说:“将军以前在南阳时提出攻打张步、平定山东一带,我还觉得计划太大,担心难于实现。现在我才知道,有志气的人,最终是能成大事的。”汉光武帝讲的“有志者事竟成”一句,后来常被人们引用,成了成语——“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有哪些例子 1.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全文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整副对联气势磅礴、催人奋进,引用了史上非常著名的两个典故和典故之后的对应结果,一个是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灭大秦,另一个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吞吴国。蒲松龄以此联激励自己,终于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 2.一位面试官拒绝了一个年轻人的请求,因为他的嗓音不符合广播员的要求。面试官还告诉那个年轻人,由于他那令人生厌的长名字,他永远也不可能成名。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印度电影界的“千年影帝”阿穆布·巴克强。 3.1962年,4个初出茅庐的年轻音乐人紧张地为“台卡”唱片公司的负责人演唱他们新写的歌曲。这些负责人对他们的音乐不感兴趣,拒绝了他们发行唱片的请求,其中一位甚至还说:“我们不喜欢他们的声音,这个组合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这4个人的音乐组合名字叫做“披头士”。

有志者事竟成成语故事

有志者事竟成成语故事 导读:【成语】: 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 yǒuzhìzhě,shìjìngchéng 【解释】: 意思是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出处】: 南朝《后汉书·耿弇传》中《临淄劳耿弇》(刘秀):“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举例造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流传至今。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

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了。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一句话微信朋友圈语录经典段子

一句话微信朋友圈语录经典段子 篇一:微信搞笑段子集锦微信搞笑段子集锦微信搞笑段子 1 有一次临时想起来去游泳,顺手在超市里买了条廉价的泳裤,因为没有别的颜色,只有红色。结果,没想到泳裤褪色,我在池子里泡着的时候,下身渗出了一丝一缕的红色出来,荡漾在水中……一个大叔游过我身边,看了看我身下红红的“血水”,又看了看我裸露的上身,一瞬间,他的表情非常的矛盾…… 微信搞笑段子2 再说个我小时候的吧!大家都知道带大梁的大二八自行车吧!以前四五岁那会儿都是直接坐在爸爸自行车的大梁上,偏着坐的,时间长了脚会麻,很难受!终于有一次去姥姥家,我提议坐后座,因为那样脚不会麻!同意了!哈哈,出发!!结果到目的地的时候杯具发生了……老爸把我忘记了,直接从后边把腿迈下来,然后把我直接扫了下来…… 微信搞笑段子3 听朋友说他大学时候一个EQ较低的男孩,终于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孩,俩个人刚开始交往。一次女孩生病了,男孩陪她去医务室打滴流。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都没有动静。男孩寻思要打破沉寂,就问:“冷么?” “冷”“冷我给你捂捂?” 女孩脸红了,小声地说“好” 然后男孩起身……用手捂住了滴流瓶。微信搞笑段子 4 话说小时候仗着大几岁老是欺侮妹妹。一天晚上,爸爸过来给我们盖被子,赫然发现三岁的妹妹直直的坐在黑暗中望着熟睡的我!“你怎么还不睡觉?”爸爸问。妹妹急忙说:“嘘!小点声,一会等她睡熟了揍她!” 微信搞笑段子5 我有个同学是基督教徒,而且感觉有点走火入魔了。早上要早操,他觉得老师也必须早起做操,否则不公平。于是直接跑去找校长交涉。校长愣了一下说:“你是哪儿来的?” 我同学慈爱地说:“我是上帝派来拯救你的。” 校长:×※%()¥×※%微信搞笑段子 6 这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耳背,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爷爷准备去钓鱼,刚出家门就碰间了隔壁家的老大爷。老大爷对我爷爷说:“钓鱼去啊!”我爷爷说:“不是啊!我钓鱼去。”然后老大爷说:“哦,我还以为你要去钓鱼呢?”我石化了…… 微信搞笑段子7 刷碗没注意,把碗摔地上了,还好还好,只在边上掉了个角,成了个小缺口。然后继续刷碗。右手没注意,从缺口划过……破了。就想:真的有这么快吗?手都能弄破了。然后我用左手试了试,也破了。心想:的确够快,这个碗要是用来吃饭嘴不就惨了?然后nc 了,用嘴试了试……嘴唇也破了…… 微信搞笑段子8 公交车上一对情侣,女方

5分钟有关目标理想的演讲稿

5分钟有关目标理想的演讲稿 5分钟有关目标理想的演讲稿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昙花为了自己多年的理想,甘愿承受长久的寂寞;雄鹰为了自己翱翔蓝天的理想,依然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彩虹为了自己绚丽多姿的理想,敢于接受风雨的洗礼;流星为了自己瞬间美好的理想;宁可付出深垂的代价…… 同样,我们也有自己的理想,并且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流逝的时光,带不走我们的梦;无声的岁月,滋润我们的成长。 我,一个做梦的女孩。梦中,有爸爸的希望,希望我成为服务人民的公务员;梦中,有妈妈的希望,希望我成为救人于危难的医生;梦中,更希望有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梦,在茫茫无迹中,选择了一条我喜欢,适合我的路,这才是我向往的理想之路。我期望成为一位作家,在自然界浏览,游览美丽风光的同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并用笔记录下大自然的丰富多彩,记录下自己思想的点点滴滴,而面对如此的梦,我静静的思考着,到底,我该如何去实现?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时刻警策着我,让我明白,我应该去追求,去实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梦想。不论多苦多累多艰难,也应坚持下去,不是吗?陶器的精美需要忍耐烈火的烘烤,珍珠的润泽需要忍耐蚌壳的禁锢,幽兰的清高需要忍耐空谷的孤寂,而我们理想的光彩,需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用知识去滋润。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这告诉我们要扬起理想的风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中,处处是经荆棘,处处是苦难,处处是绝望。面对生活,我们只有拿出勇气,去坦然面对,去大胆接受,去勇敢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摘到理想之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人也有过看不到终点的茫然,也经历过旁边小路的诱惑。但是,他们都为了自己的梦想,坚定信念,在奋斗中一点一点向终点迈进。在到达终点的一瞬间,面对曾经的迷茫、汗水、艰辛、痛苦泯然一笑,为自己的坚持而喜悦。 让我们插上飞翔的翅膀,翱翔在蓝色的天际;扬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向理想的彼岸、美好的明天奋进,放飞理想。 5分钟有关目标理想的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一禅小和尚经典语录大全

一禅小和尚经典语录大全 第一篇 师傅说,女孩子爱自拍是为了把剩余生命中最年轻的自己珍藏起来。 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个风景正好的季节来到你身边并且懂得你全部的好。 世人不懂趁着东风顺势而起,却在毫无机遇的时候用力蛮干,往往一事无成,只能感动自己。 过去的,终究是过去了,就算曾经我们情深似海,终究也不过是一片爱恨从苦海翻起,最终化作一声轻叹,就到这里了。 有的人一开始就注定离开,我却仍愿用一生等他回来 爱一个人总是简单,无非心念所至,生万千欢喜;懂一个人却需要漫长岁月里的温柔耐心,聚沙成塔,滴水石穿。 师父说,饺子要投入滚烫的沸水,才能成熟,人要经过痛苦的磨砺,才能成长,饺子要煮人生要熬。 信任就像一张纸,皱了,即使抚平,也恢复不了原样了。永远不要去欺骗别人,因为你能骗到的人,都是相信你的人。

小施主,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 人生就像一场戏,在无尽的等待中错过了美丽对于渴望的东西总是想触碰却收回了手,想做的事,总是“时机未到,等等再做。”想爱的人,总是“不敢追逐,害怕失落。” 第二篇 1、爱一个人总是简单,无非心念所至,生万千欢喜;懂一个人却需要漫长岁月里的温柔耐心,聚沙成塔,滴水石穿。 2、有的人一开始就注定离开,我却仍愿用一生等他回来。 3、与自己促膝长谈与孤独握手言欢 4、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5、愿你如愿遇到命中的缘分,不早也不晚,不急也不缓。 6、总会有那么一个人,在某个风景正好的季节来到你身边,并且懂得你全部的好。 7、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已经不合适的,将来也不会合适了。 8、身不由己,苦海无尽,历经折磨蜕变,却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样子。9、幸福有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

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范文

有志者事竟成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自古以来不知曾经鼓舞过多少人走上了成功之路。 范仲庵,家境贫寒,常常吃不饱饭,但他没有因为生活窘迫而放弃读书。冬天他常常煮一锅粥,然后分成许多份冻起来,读书饿的时候就热上一份吃,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政治家、文学家。 爱迪生,毕生有一万多项发明创造,尽管小学只读了三个月,被老师同学认为智力迟钝,但他有着坚定的志向,不向命运屈服,积极进取,最后也终于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发明家。爱恩斯坦,白天工作,晚上挑灯夜读,通常读个通宵达旦,最后才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同学们,我们学习在这么好的环境中,有着健康的身体、灵活的头脑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成为伟大的人呢? 美国芝加哥,有一个人叫做麦可乔丹,也就是现在的篮球之神。被人称为“飞人乔丹”的天王巨星,他原本是一个默默无名的人,后来因为他迷上篮球,在校队里打,不过,他心中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一定要成为美国NBA最出名的选手,后来,靠着他的意志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的苦练,终于打出了他的天下,成为万人崇拜的篮球之神。

那世界上有没有原本就很聪明,后来不努力,变得很普通的人呢?有,当然有,方仲永北宋人,是个很聪明的小孩,他五岁时,就能作诗,而且做得相当好,他的爸爸感到非常骄傲,因此,就带着他到处应酬炫耀,从此没有接受教育继续学习,人生缺少了远大目标,缺乏了谦虚学习,等到他二十岁时,作出来的诗就和平常人一样,不再显得特别突出了。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相信你一定读到了,每个成功人的一生,一定要有目标,而这个目标一定要用意志力来完成,不能因为一点小失败,就轻言放弃。 期末考试即将来临,每个同学都深知这意味着什么。这次考试是对我们这学期努力学习的检验,更是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前进打好基础的,基础不厚实,上面的建筑可想而知。 “有志者事竟成。”为自己设立个目标吧,只要你有意志,肯学习。无论我们在学习的路上遇到了什么困难什么坎坷,都勇往直前。相信期末考试你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给这学期画上圆满的句号,让同学老师们投来赞美的目光。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举例论证作文800字5篇_话题作文

关于有志者事竟成的举例论证作文800字5 篇 有志者事竟成的举例论证作文范文篇一志,乃要有所作为的决心;成,是为有所成就。凡学业、事业,小至应试中第、谋取官职,大到江山社稷、民族兴旺,能有所成就者,无不有志之人。 “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可以做到!”这不是一句一时冲动的豪言壮语,这是被歧视的中国人民的“志”,它让童第周、詹天佑在世界人面前表达了中国人民的骄傲。 骨头最硬的中国现代作家鲁迅,在风云变幻,灾难深重,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复杂的年代,义无反顾地揭反封建之旗帜而起,用无比犀利的笔去唤醒沉睡的民众而成为现代最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当初,热衷于自然科学的青年鲁迅,觉醒到即使体格如何健壮的中国民众若也只能做枪毙示众的材料,或当麻木的观众,这对于中国的社会改革是毫无意义的,于是他拿起了笔,愿“我以我血荐轩辕”了。如此刻骨的选择,如此坚定的志向,让鲁迅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一座昆仑。 俯首皆拾的桩桩事例无不说明了“志”对于“成”的重要。无志之人犹如置身于茫茫荒漠看不到绿洲而唯有汗竭而亡。 五岁即可“指物作诗立就”的仲永只因其父贪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使其丧“志”最后“泯然众人矣”。更有无“志” 1 / 7

而“江郎才尽”者,比比皆是。若“仲永”“江郎”者因其才而立志,我们的祖先也许就有太多的“爱迪生”了。 然而立志易,成就难。西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二僧皆有去南海之志,然,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而贫者一瓶一钵至矣。为何?只为富者只“欲”未动,而贫者不懈努力。如此,富者只是空想,即所立之志毫无付诸行动,这般纸上谈兵,与无志者有何两样? 因为有志,小溪汇成了大海;因为有志,枯枝盼到春的绿叶;因为有志,人类助长了山峰的高度。让我们站在地平线上,构筑我们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有志,并会为梦想拼搏的,我们将会是大海、绿叶,站在山顶的那个就会是我们。 有志者事竟成的举例论证作文范文篇二要飞翔,必须靠自己的力量。 ———题记 你知道崖壁上为何会有一抹浓绿吗? 你知道天空上为何会有一道彩虹吗? 你知道雪原上为何会有一丝春意吗? 那是青松傲立崖壁,靠自己取得的;那是彩虹横跨天际,靠自己取得的;那时腊梅立定雪间,靠自己取得的。 的确,要想成功,必须靠自己。 靠自己,首先要给自己信心与希望。那融雪中的一抹黄绿,那枝2 / 7

(高中议论文)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第1篇“有志者事竟成”吗600字 中国有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拼搏向前。然而真理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任何事理、名言警句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有志”就一定能“事成”呢? 自古以来,阐述“有志者事竟成”的事例不胜枚举。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复国成为一方霸主;诸葛孔明通晓时世将才引来刘备三顾茅庐终成一代名相。这些名人事迹无不教育我们:立志方能有所作为。 有了志向,努力才不会盲目;有了志向,前进就有了动力。 古今中外多少有才能的人,就因为志向不明,最终只能碌碌无为,遗憾终生。在空中飞翔是许多人的梦想,但为何只有莱特兄弟成功?探寻生命的起源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但为何只有达尔文写出《物种起源》?成败得失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志! 然而,“立志就能成功”这句话不是绝对成立的。 王安石的游记名篇《游褒禅山记》中有段文字:“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肯定了有志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事物的外因与内因同时作用并影响事物的发展。 徜若越国父老没有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吴王精明强干没有沉迷美色耽误朝政,勾践能一举得胜吗?徜若汉朝统治天下太平没有割据混战,刘备恃才傲物没有仁德兼

备礼贤下士,诸葛亮能闻达于诸侯吗? 由此可见,“有志”是“事成”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第2篇有志者事竟成500字 问世间“志”为何物?直教人事事都成。 “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阐述了“有志”与“事成”之间的关系:“有志”才能“事成”,若无“志”则“事”不成。 话说蒲松龄在自己后期的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亲自写下的励志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开始时是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书房。终于他凭着自己的雄心壮志,不懈努力,以一部《聊斋志异》名垂青史,成就一番大事。 诸如此类的事例还很多:春秋时期,吴越相争,吴胜越败,越王勾践沦为阶下囚。但他不甘屈服,立志复仇,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留下了“卧薪尝胆”的千古美谈;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面对“没有数学头脑”的斥责而确立志向,虽然连初中毕业文凭都没有,但最终成为数学领域的巨人……古今中外诸多的政治家、科学家,都以其自身的行动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正确性。 然而五岁即可“指物作诗立就”的仲永却只因其父贪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使其丧“志”最后“泯然众人矣”。若“仲永”因其才而立志,那么结局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但是“有志者”是否都能“事竟成”呢?也不尽然。很多人都有志向却不见成功,是因为志向不符合客观实际只是空想或幻想,那么又怎么能成功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