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6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摘要】本文围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展开探讨。
首先分析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其次提出设计原则要多元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随后探讨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引导学生参与,激发兴趣;然后介绍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总结实施效果,强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设计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结论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本文内容的研究与分析,可为小学语文教育的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理论基础、设计原则、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实施效果、语文学习、主体性、实践性、多元化、综合评价、语文素养、积极作用。
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深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需求,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语文课堂练习。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需要建立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设计语文课堂练习时,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从而指导教学实施。
实施效果的评估是对课堂练习设计的检验,通过对实施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一、趣味课堂,激发兴趣1.形象教学法。
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认知初级阶段,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从中获取大量信息。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图片、实物、简笔画等直观手段来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枯燥地认读、机械地拼写,学生识字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好。
如果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简笔画来动态地进行识字教学。
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
这样的教学比枯燥的一笔一画的教学更具趣味性,能引起学生识字的兴趣,使他们享受识字的乐趣,从而让学生从音形义来认识生字。
2.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主线来贯穿教学,使学生处于不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样比起教师直接讲解更加富有悬念性,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调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学习《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大石头“怪”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对文本展开有针对性地阅读与思考。
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导入比“开门见山”让学生直接阅读更加富有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主动阅读。
二、开放教学,激活思维新课程倡导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教学相比,将学生从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打开了学生思维上的“枷锁”,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等诸多限制,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激活思维,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教学的桎梏,做好学习的指导,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1.开放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要机械地执行教材要求,按照教参被动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设计开放性活动。
如在学习《窃读记》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女孩说窃读是恐惧而快乐的。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练习作业设计的策略人教版新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堂”。
在生活中,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综合性体现了人们交往的能力。
语文练习的过程不应迷失在单纯追逐应试功利的途中,而应成为引领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语言、提升智慧的过程。
语文作业要从单纯的“知识追逐”中摆脱出来,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
语文作业要亲近日常生活,以生活世界为依托,以生活世界为旨归;语文作业设计要融通日常生活,真正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效“链接”;语文作业还要超越日常生活,建构有质量、有品位、有意义、有灵魂的体验式作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式作业生活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发现成长的快乐,追寻智慧的源泉。
一、课堂练习,应该联系生活开发语文的资源在当前阅读教学中,流行的教学流程是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感悟重点段落内容,悟读体验作者情感,课堂练习基本上是围绕课文内容来进行的。
即使有解词析句,也主要是为理解内容服务的。
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学习,就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精神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堂练习应活化生活。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用语文的方式实现语文的教育意义,就必须保持不断的追求,形成语言的敏感,通过自己的语文实践,触动学生,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理解和表达,爱上生活。
保持着一种对语言在使用时的生动、丰富的关注。
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进入那个用语言呈现的鲜活、丰富的世界,因文而有感,因感而欲言,因言而得意,因意而悟道,因道而成文、成人,从而实现语文学科教育的意义。
听说读写是语文技能的具体表现,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训练。
例如在《新型玻璃》的阅读课堂上,我让学生在充分自读基础上,内化了“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的特点,当一位新型玻璃厂的推销员,把这些玻璃在推销会上推销出去,并且把自己联想到新型玻璃也一同推销,让学生在“转述”、“陈述”和“描述”等多种说的训练中提高学生记忆、想象能力和创造性“说”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课改经验论文我是一名刚刚接触小学语文的新教师,对于我来说,语文是一门既熟悉,又陌生的学科。
但是我知道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是它的任务。
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最特殊的使命,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低段识字有明确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愿望,认识常用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
然而识字教学本身是枯燥、乏味的事情,再加上低年级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的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
那么,如何实现我们的识字课堂充满快乐呢?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做法。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
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二.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儿童从事学习的动力。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重复,喜欢表现。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1.猜字谜游戏在学习《画》一课时,就让学生猜:一块豆腐割四块,放进锅里盖上盖儿。
这是什么字?学了“们”和“闪”就可编出“一人在门外,一人在门里”的谜语让学生一谜猜两字。
试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
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面对这一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改变简单“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
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
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充实教材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二、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变得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解和传授,而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新媒体和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也体现了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
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通过价值观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跨学科知识融合成为课堂设计的重要内容。
语文课程不再是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通过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创新,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只有通过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也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内容。
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体系应该注重全面多维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现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强调跨学科知识融合,注重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倡导多元化评价体系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 正文2.1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新课程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
一、任务型教学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型的练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和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某个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或者根据某个话题进行创作和表达。
通过这样的任务型练习,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生活化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生活贴近,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让课堂教学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
在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生活化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语言材料,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和表达欲望。
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语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多元化评价四、情感教育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情感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教育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感受到情感的美好。
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练习,让学生在课文中感悟人生、感受情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感体验。
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的能力,增强情感体验和表达的自信心和勇气。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任务型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元化评价和情感教育。
谈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方法(五篇范文)第一篇:谈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方法谈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方法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
适时使用,相互结合。
前置性练习:了解学生,正确把握学习起点,是前置性练习的目标和价值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阅读的前备知识越丰富,阅读时的感受也就越多。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
小英子为什么放学以后不回家,跑到书店去窃读呢?为了帮助学生感受英子童年读书的艰难和辛苦,感受英子的酷爱读书,课前会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老师讲解,了解英子小时候家庭背景,学生读课文就容易产生佩服之情了。
过程性练习:精到的设计能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联系实际抒发胸臆,深刻感受到文本内涵和语言表达形式的精妙。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体验,善于将心比心,善于感同身受。
读本身就传递着一种情绪。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课《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指名读,齐读,读着读着,文字里的信息便会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忽略了,只需老师点拨一下:“想想,能这样喜形于色吗?”他们顿时领悟,再读就成了“窃读”,进入一种入情入境的朗读。
检测性练习: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检测性练习,相对于过程性练习,是为了巩固刚学的知识,检测新掌握的能力。
语文课堂练习可以从字词句段篇等多方面体现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要求,以检测各项目标的达成度。
发展性练习:在新课结束时,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设计与本节课知识能力相关的发展性练习,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获得自主体验的同时得以迁移和运用。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等基本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方法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学习进而学会学习呢?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学习母语,并不是站在零起点上的,课文再新,学生也能把握其中大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该把学生实际能力估计得太低,一味分析讲解,在该放手时要敢于放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比如有的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他并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与讲解,而是把要掌握的内容设计成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予以完成。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应该深入钻研,问题是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内容应该涵盖了整个语段,并且要做到抓住重点。
学生要顺利完成这三个语句训练,就必须进行深入阅读,对语段做到真正理解。
一旦学生能够完成练习,也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教师已没有必要再多做解释分析了。
事实证明,教师的这种“大胆放手”是成功的,没有任何分析讲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同样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种以学生实践替代教师讲解的方法,既能节省时间,也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的弊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当然,这种以训练替代讲解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一般只适宜用于那些篇幅相对较短、内容相对浅显的非重点语段。
另外,对于所设计的练习,也要求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变通,要有一定的概括性,要做到必须让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不能仅仅停留在“找一找、填一填”的机械操作层面上。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论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革。
语文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传承文化的重要使命。
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兴趣培养;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节等。
为此,本文提出对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
二、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3.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改革措施1. 教学内容改革(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2)增加文学作品的比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注重语文实践,引入生活实例,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3)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评价机制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3)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实施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2. 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学改革所需的设施和资源。
3.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4. 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五、预期效果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增强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4.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希望在实际教学中得以应用,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四、具体教学内容改革方案1. 修订教材内容- 优化教材结构,确保内容系统性和连贯性。
小学语文课堂改革实践辑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5 篇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在教师的诱导下学习基础语文知识,学习并掌握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并能探骊得珠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小学生朝着具有鲜明个性和完善人格的新型人才培养。
鉴于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并进行归纳总结,分享如下:一、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开放探究新课改指导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鼓励自主学习,引导开放探究,完全摒弃传统课堂中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大胆鼓励学生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逐渐发展成为“自主探究与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新型课堂模式。
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新课改的指导精神,巧妙设计了一些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实际学情的活泼有趣、形象生动、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用以诱导同学们从这些活动中展开学习,掌握知识,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探究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问题──分析探究──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和学习过程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譬如,学习西师版六年级课文《“妙极了” 与“遭透了”》时,笔者就进行如下引导来鼓励学生自主开放性探索:同学们,本文作者描述了爱的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鼓励、慈祥式的爱“精彩极了”;另一种是批评式的、严厉的爱“糟糕透了”。
大家想一想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也感受过不同形式的爱。
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打开了思路,静静地将自己的感受写成一份学习心得。
如此设计自主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为丰富学生的认知情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开拓其创新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二、培养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阅读是读者顺着作者的思想之路领略思想风采的重要手段,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语文素养的 __ 。
如果小学生阅读能力都无法达标,就无法提升其对语文的教学能力,更无缘感受语文的魅力,至于作文写作必定是奢望了。
小学语文论文-对新课改中“双基”教学与训练的思考人教版新课标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都不同程度地走进了语文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贯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些教师却对语文的“双基”训练有所忽视。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棉花姑娘》,一上课就用多媒体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蜻蜓、猫头鹰、壁虎等多种动物的图片、资料,然后配乐介绍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
充满声、像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人目不暇接。
课件展示用时30分钟,然后用了5分钟看动物(图片),说动物(名称、作用),最后又用5分钟让学生戴着头饰演动物。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没有好好认读、重点词句没有认真理解,课文没有读通读熟就到了下课时间。
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2019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
在新课改中还要不要进行“双基”教学与训练呢?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仍然是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其中,“知识与能力”蕴涵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可以这样认为,缺少了“双基”的语文教学,就是残缺的语文教学。
当然,语文课程标准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获取语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人类优秀文化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等;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从而真正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具体目标。
小学语文论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论文通用版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而树立这种新的教学理念就要有新的教学目标。
具有层次性、自主性、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原则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更有活力。
新课改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层次性教学目标的设定迎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这种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和人文精神。
语文教师在通过对学生知识水平、个性特点等方面的了解,提前把学生分为若干个等级,并对每个等级的学生制订出相应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了自身的优缺点。
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等生,各自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消除自身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从而树立了他们学习的信心。
自主性的教学目标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定较为固定。
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运用自主性的教学目标。
这种教学目标能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了真正的主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进行教学目标的学习、研究、探讨。
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与课堂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自主探索相关知识,有效地激励了学生为达标而积极思考、探索和创造的能力。
同时,新课改下的开放性教学目标为整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营造出平等、和谐的氛围。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不受到任何限制,自我才能够得到真正发挥。
二、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传统教学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创新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采用课堂导入、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想上还不是特别成熟,自我学习的意识淡薄,但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性和好奇心较强。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多给学生创造如“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等教学氛围,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教学设施,旁征博引,运用直观性的教学,设计出悬念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在课改中,我品尝着收获的甜蜜,咀嚼着失败的苦涩,放飞着自己的梦想,解读着种种的困惑。
下面就是我在课改实践中,自认为的成功之见和走过的误区以及存在的困惑,为以后的课改路上铺上一块小小的垫脚石。
一、课堂成为新课改的主阵地,读书作为教学的主旋律。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在课改中贯彻着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为本”成为我的主要教学方法。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每篇课文的特点,师生共同创设了多种读书形式,如:美读、品读、表演读、快慢读、听读、粗读、互读等等。
如:教学《小马过河》《特殊的考试》等故事情节强的,采用表演读,像《火红的枫叶》《王冕学画》等文质兼美的课文,指导美读,想象读。
教师的任务是把握时机,创设“读”的情景,激发读的情绪,这样以读带讲,使学生在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在课堂上我尽量减少正确的“废话”,把课堂上的时间留给学生。
这样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把大语文引进小课堂,拓宽了语文的学习空间。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把握教材的弹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调配、重组,活用教材,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比如:按教材的要求学生在期末才学写日记,我根据新教材识字量大,学生阅读能力较强的特点,刚上二年级就引导学生写周记,不对学生进行什么要求,他们只要知道用笔可以记录事情,可以抒发喜怒哀乐就好了。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许多学生能用书面语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字数多达300多字,班上还出版了《优秀周记集锦》,供同学传阅。
我还结合教材,进行丰富多彩语文活动。
如:续编课文,画课文,演课文等。
记得在上《火红的枫叶》的时候正直教师节,我动员学生为老师送秋叶做的贺卡。
第二天,一个个自制的信封里,装进了金黄的银杏叶,鲜红的枫叶,碧绿的松针等贴叶画,旁边还有一行行稚嫩的祝语,当时捧着那张张贺卡,是多么的令人感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1. 引言1.1 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重要性新课程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的重要性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人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死记硬背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倡导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课堂练习设计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引领,小学语文课堂练习将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促进他们学习兴趣的激发,提升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核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主导者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中,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体现在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学方法上。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教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
只有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新课改形式下小学语文论文一、采用直观教学,改善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直观教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活动,它最可以直接说明问题,从而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给他们留下深入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有较大的区别,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形象思维占主体的思维,抽象思维才能较差,同时他们也具备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拟敏感的特点。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
我们应该将有些语文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转化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借助比拟直观的教具、操作学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亲自操作才能,激发主动性小学生自身容易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演示学具,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
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自动手理论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了活动,经历了建构知识的过程,能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入的体验,获得的知识较深入;同时学生在理论操作中学习,兴趣浓重。
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时机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开展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老师的.提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征就有了深入的认识。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手脑到达有机的结合,活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启发者,是学校教育的一线执教者。
老师要注重课堂设计艺术,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自己的见解,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敢于不断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培养学生自律才能、自学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实现教育目的。
摘要: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它将客观知识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练习;小学语文;课堂练习特级教师马芯兰说:“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的确,练习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由懂到熟,由熟到巧的必由之路。
它将客观知识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练”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并加以指导,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练”,达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主旨,感受表达方式,掌握学习规律和方法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
它承担着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和熏陶情感等任务,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策略之一。
一、练习的层次性一个教学班几十人,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练习,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
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
练习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练习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练习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练习,培养语文能力。
如教学《我家住在大海边》一课,针对“有……有……还有……”这一句式,教师可设计如下分层弹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能力任选两题来完成。
1. 海滩上有各种形状的贝壳,有 ( ),有 ( ),还有 ( )。
2. 公园里有各种好玩的玩具,有 ( ),有 ( ),还有 ( )。
3.( ),有 ( ),有 ( ),还有 ( )。
这样的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怎样用好练习人教版新课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做作业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做作业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检测学习结果等,所以许多学生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往往在学校、教师已为其订购练习册的情况下,又自购许多各种各样的练习册,想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取得考试的高分,即所为的“水大泡倒墙”。
他们整天埋头于题海中,结果是做习题多、思考的少;死记硬背习题多、解题能力提高少;花费时间多、学习效率差。
最后考试无法获取所希望的高分。
那么,该如何发挥练习册的作用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三点。
1、明确做习题的目的,摆正学与做的关系。
做习题是学习的重要部分,但绝不是学习的全部。
做习题的目的是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而不是为了熟悉将来的考试题,以达到提高分数的目的。
事实上你做的习题再多也不可能把将来的考试题都包括进去,因为考试题是千变万化的,只能说是题型相似而已。
其中不变的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所以做习题应提高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做习题要勤思考、促理解,提高能力。
既然做习题的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做习题时就不能追求数量,而是要提高质量,在做题中要多动脑、勤思考,不仅仅满足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即停留在“是什么”阶段。
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在考试中出现与作业中完全相同的考题容易做对,而一旦稍有变化则难以解决。
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这个答案为什么是正确的,其余的答案为什么是错误的,即弄清为什么。
即使做错了习题,也要想一想为什么错。
做题时要把相类似的问题进行比较,弄清异同,掌握变化规律,使自己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
3、要精选练习册,根据不同目的合理安排。
当前练习册花样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学生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挑选,习题内容要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为主,重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而不是追求高、难、怪。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小学语文应该怎么做改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它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新课改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小学语文教学除了训练小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影响新课改的进行。
好的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
本文以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以及如何创新与突破原有的纲领,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提出一系列的看法与策略方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学纲领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情意味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它不仅仅要培养学生们,正确地运用文字以及掌握文字,而且还要通过文字这个工具,为后续的学习与各项门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语文的阅读教程在整体上,却存在着只注重理解认识,却忽略了语言方面的真实情感,只重视语句与段落之间的分析,却忽略了整体章篇的综合感性理解,实际反映出了以学科知识为主体,而非以学生思想的发展为主体的课程观。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不断遵循着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因为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浓厚与丰富的感情色彩。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学生们思想真实的体验,那么教学流程中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小,学生们阅读的效果同时也会大打折扣。
因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就不会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动作等等,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学生们的作文,以及作文的点评小学作文,是学生们语言文字的.表达,课堂中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然而却不是衡量学生们反应快与慢的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例谈课程改革下的语文练习广饶县花官乡王新梅257300[摘要]为了改进语文教材,练习设计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教师不仅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练习题如何通盘安排,还要从微观方面研究每一个练习题如何设计。
在当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把握教材、突出主题、加强整合、多向拓展,让作业革命带领学生走出重压的困境,一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境界。
语文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素养、训练语文能力,对汉语言的学习还是要通过各种语文训练来进行。
语文训练应如何进行呢?黄光硕先生在«语文教材论»中论道:〝主要通过语文的练习来表达。
练习设计得好,语文训练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效果就可以预料。
反之,那么会影响整个语文训练的进行。
为了改进语文教材,练习设计应该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不仅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练习题如何通盘安排,还要从微观方面研究每一个练习题如何设计。
〞[1]那么,怎样在当今课程改革、教材改革的基础上改出作业设计的新意,使作业设计进入一个创新的境界,使学生不再厌烦,使教师不再头疼?【一】把握教材,突出主题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整体系统,表达着«课标»总目标;年级教材是一个整体,表达着阶段目标;单元教材作为一个整体,表达着单元目标;而课文又作为一个整体,表达达成能力目标。
人教版实验教材每单元由课文、课后题、语文乐园3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具有整体性。
课后题以阅读积累为主,同时也设计了一些结合课文和儿童生活的思考拓展性的题目。
语文乐园也分为三大板块,其中:〝语海拾贝〞这一板块加强了词语句子的积累与拓展;〝阅读欣赏〞在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同时增加了词语积累的内容;〝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动脑、动手、动口、动笔相结合。
人教版实验教材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单元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互为渗透。
这样的编排,目的在于引领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在教学中瞻前顾后,即单元学习前精密部署,单元学习中不时回应,单元结束时总结延伸,从而突出单元主题、加强内容整合,以防孤立地进行各部分的教学。
练习是〝文本〞转换成〝学本〞的关键,也是编者匠心独运之所在。
因此,设计课堂练习就要考虑到这个有序的整体,避免随意性。
我认为主要应在4个方面做文章:多方位强调〝读〞,以凸显学生的感悟认识和积累;重视创意阅读,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创造性;着力于以读促写,以期突破语文学习的难点;结构简明,题量精简,以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读词语盘点。
想一想:〝读读写写〞的词语自己都会写吗?〝读读记记〞的词语自己都知道意思吗?同桌同学互相考一考。
背诵自己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积累的好的句段和名人名言。
你最喜欢哪篇课文?为什么?把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围绕〝热爱生命〞专题,收集相关资料,办一张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在班内展览,同时将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阅读美国作家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思考,两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上述练习设计包括字词句、语言素材的积累,语言基础知识的点拨,文章写法的讨论等。
积累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
在新课标提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背景下,把语言知识的介绍、语言素材的积累放在课后练习中,是一种很好的措施。
同时,这类练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关键之处,体会作者寄予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整组课文。
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2]5【二】加强整合,多向拓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2]7〔一〕加强三个维度之间的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课堂练习这一重要环节。
我们在关注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人生观等深层次的素质。
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题目:在本册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中,你最佩服的是哪一位?请谈谈你的想法。
请学生观看记者在南亚地震后拍到的一幅照片并提问:当你看到照片中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帮助的眼睛时,可能会想到很多很多,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二〕加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练习的内容可以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还包括综合运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真正表达语文的价值,使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学语文、用语文。
以下面的题目为例:下边的节日同在大月的一组是:A劳动节建军节B儿童节国庆节C元旦教师节D妇女节清明节这一题不仅检测了学生关于〝年、月、日〞的数学知识,特别是对一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的了解,还借助全年中一些重大节日这一背景,介绍这些重大节日的由来,检测学生对社会知识了解的程度。
通过相关学科知识整合的练习,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根据«开国大典»一文中一段话的介绍,把天安门广场及有关的事物画下来。
天安门广场呈丁字形。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注:用〝〞表示河;用〝〔〕〞表示一座白石桥;用〝〞表示城墙;用〝△〞表示天安门城楼;用〝□〞表示中华门;用〝○〞表示电动旗杆。
这道题首先要求学生理解语句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弄清句中揭示的方位关系;其次要求学生作图时一定要准确使用各种符号;最后要求学生作图前根据方位坐标以及文字表述准确地设计每个事物的位置和方向。
这样的训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课程标准»说得好:〝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2]9上述两类练习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要素的联系以及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动手动脑,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三〕加强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整合以往的听、说、读、写练习设计总是限定在单元末,一般由标准化的语文基本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组成。
这种单一的、模式化的设计方式已渐渐被打破,人教版实验教材除单项的写字、口语交际、写作外,还有围绕某一主题的综合性学习、专题性活动。
这些活动远远超出了单元总结、单元训练的作用,它的位置变得较为灵活,成为教科书中较为独立的一部分,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素材,也是语文教育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科书编制中的具体表达。
以教材中如下题目为例:播放余冠中的«乡愁»,让学生跟着朗诵并默写下来,然后思考: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和〝船票〞?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坟墓〞和〝海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话要说?把它写下来。
«黄继光»一课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A.摘录描写黄继光堵枪口这个壮举的句子,在有关动词上画圆圈。
B.你认为黄继光是个怎样的战士?为什么?C.你想对黄继光叔叔说些什么?«乌鸦喝水»一课设计了如下练习:A.用自己带来的瓶子、石子做一下实验,观察水上升的过程。
B.用自己的话说说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C.表演一下乌鸦喝到水的前后经过,注意加入内心的想法。
这样的练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和探索发现,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经验,尤其是语文生活把多种形式的活动、口语交际与习作融为一体,有助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这样的作业练习表达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统一以及差异定向、激励上进的原那么,有利于消除后进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保护优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生为了完成练习必须认真阅读课文,这对于不同的学生都起到了促进有效练习和阅读理解的作用,使之获得成功的愉悦。
〔四〕加强与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整合语文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语文的形式呈现的。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语文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自己身边,可以从自己所处的情景中发现语文问题,也可以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结合现实生活列举了如下题目:电视、报纸、杂志以及街头巷尾的广告可谓是形形色色,但有些广告用语却篡改了汉语的规范用法,请你给以下广告词〝消毒〞,恢复这些成语的原貌。
a.某热水器厂广告词:随心所浴〔〕b.某山地车厂广告词:骑乐无穷〔〕c.某肉鸡公司广告词:鸡不可失〔〕d.某制衣公司广告词:百衣百顺〔〕口语交际:描述一个场景设想你刚刚赢得了一场竞赛,你和你的搭档正在接受电台采访。
描述你参加竞赛的原因,你对竞赛的期望;猜想你的朋友和家人对你胜利的感受,向你的搭档讲述你的体验。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练习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使学生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后练习是用来启发学生思维和训练能力的,因而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好奇心都是形成求知欲、满足求知欲的最基本条件。
练习一定要在激趣、设疑方面多加考虑,使学生感到愿意思考、愿意去做。
语文课程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
语文的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及语文素养培养需要有情感的激发,而趣味性便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如果伴随学习和思考而来的是兴奋、激动,对发现真理的诧异、惊讶和产生愉快的体验,那么这种情感便能强化他们的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与智力的发展。
〞[3]好的练习设计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4]。
上述题目的特点在于:1〕趣味性。
这样的练习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2〕实践性。
让学生运用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活用语文,密切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的意识、创新与实践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