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606.77 KB
- 文档页数:17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大纲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所需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本科目考试大纲包括两大部分,即“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和“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
在“药学实践与用药安全”中,要求重点掌握处方调剂、处方审核和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等药学实践工作所需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在“自我药疗与药物治疗”中,要求重点掌握常见症状及“小病”的判断、处置;熟悉常见综合治疗性疾病(包括各类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掌握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指导合理用药和疾病健康教育内容。
续表。
(医疗药品)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
大纲
201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
见;某公司;运营;技能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仍;之上;且;当下;和;可是;能够;俩;见;某公司;运营;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袁)。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
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包括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药事管理与法规四个科目。
其中,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应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科目主要包括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常见病证、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还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和药事管理与法规三个科目。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和专业知识二主要考查执业药师从事药学服务所需的专业知识,包括中药学基础理论、中药制剂与剂型、中药鉴定等方面的知识。
药事管理与法规则主要考查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监管法规,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总体来说,2023年执业药师中药综合考试大纲对执业药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了解国家药物政策和药品监管法规,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有效。
Czyvqh201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2010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中医基础理论(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相生的形成和规律(2)五行相克的形成和规律(3)五行相乘的形成和规律(4)五行相侮的形成和规律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四)藏象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1)心与小肠的主的关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功能(2)气的运行(3)气的分类与分布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代谢一中医基础理论(2)津液的功能(六)经络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脉的组成(2)络脉的组成(3)连属部分的组成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3)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形成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和特点(2)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4)体质的分类2.影响体质的因素(1)禀赋、年龄、性别、情志、疾病(2)饮食、劳逸、针药(3)地理环境及其他3.体质学说的应用(1)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2)影响发病、病变的从化和传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指导辨证与治疗(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八)病因 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一中医基础理论(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致病的特点3.饮食不调(1)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2)饮食不洁的致病特点(3)饮食偏嗜的致病特点4.劳逸失常(1)过度劳累致病的特点(2)过度安逸致病的特点5.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6.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病机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病机与疾病的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2)阴阳互损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3)阴阳格拒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4)阴阳亡失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病机的形成和l临床表现(2)血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3)津液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措施2.康复(1)康复的原则(2)常用康复疗法(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中医诊断基础(二)四诊1.望诊(1)得神、失神、假神和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形体及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头形、头发、囟门、耳鼻、唇、齿龈、咽喉、目色异常的主病(5)舌与脏腑的关系;望舌质、舌苔的变化与疾病;舌诊的临床意义(6)皮肤异常的主病(7)排除物异常的主病(8)小儿食指络脉的三关分部及望小儿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2.闻诊(1)言语声音、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音声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头痛、头晕、四肢痛的临床意义(4)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5)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6)大便的次、质、排便感以及小便的量、次、排尿感变化的临床意义(7)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8)耳鸣、耳聋、目眩的临床意义(9)月经的经期、经量、色质、行经腹痛以及带下量的多少、色质和气味的临床意义(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二中医诊断基础(二)四诊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平脉的特点及变异;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细、洪、弦、代脉以及相兼脉的脉象及主病(2)按肌肤的内容及按脘腹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1)表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与表里证、寒热证的关系(4)阴证和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瘀阻与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阴虚、肝阳上亢、肝血虚、肝风内动、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津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二中医诊断基础(三)辨证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1)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治则的区别(2)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治则的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1.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感冒的症状、治法2.咳嗽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的症状、治法3.喘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证肾虚作喘的症状、治法4.不寐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5.胃痛胃寒、食滞胃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6.呕吐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的症状、治法7.泄泻伤食泄泻、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8.便秘热结肠胃、肝脾气郁、津亏血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9.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瘀血头痛的症状、治法10.眩晕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的症状、治法11.淋证热淋、劳淋的症状、治法12.阳痿心脾两虚、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13.郁证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14.汗证自汗、盗汗的症状、治法15.虚劳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的症状、治法16.痹证(关节痹痛)行痹、痛痹、着痹、尪痹的症状、治法17.中暑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18.疮疖热毒蕴结、暑热浸淫的症状、治法19.乳癖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20.瘾疹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的症状、治法21.痔疮(1)内痔: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2)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22.跌打损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扭伤的症状、治法23.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肾气虚证、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2)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证的症状、治法(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肝郁证的症状、治法(4)月经过多:脾虚证、血瘀证的症状、治法24.痛经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25.带下病湿热证的症状、治法26.积滞食滞、脾虚的症状、治法27.厌食脾运失健、脾胃气虚的症状、治法(续袁)大单小单元细目要点元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28.鼻渊肺经热盛、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29.口疮脾胃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四民族医药基础(一)藏医药30.咽喉肿痛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学说的内容(2)三因学说的内容(3)阴阳学说的内容(4)藏医的治疗方法2.藏药基础知识(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4)剂型和用药禁忌知识(5)常用方剂(二)蒙医药1.蒙医基础知识(1)蒙医学的主要内容(2)三根的内容(3)七素的内容及与三根的关系(4)三秽的内容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五常用医学检(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4.血红蛋白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二)尿液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液隐血6.尿沉渣白细胞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7.尿沉渣管型8.尿沉渣结晶9.尿酮体10.尿肌酐11.尿尿酸(三)粪便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一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五)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五常用医学检(六)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七)血液生化检查1.血清总胆固醇(1)正常值参考范围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2.三酰甘油酯(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六药学服务与咨询(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1.药学服务的目标与基本要素(1)药学服务的目标(2)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2.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1)沟通的意义和技巧(2)药历的作用、主要内容和格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3)药学服务中的投诉与应对(二)药学服1.药学服(1)药学服务的主务的内涵务的内容要实施内容(2)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2.药学服务的对象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三)用药咨询1.患者用药咨询(1)咨询环境(2)承接咨询的内容(3)特殊情况下的提示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2.医师用药咨询咨询的内容七中药调剂的基本(一)处方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二)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1.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常见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2.并开药常见的并开药名知识与操作技能名3.处方应付常见的处方应付实例(三)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十八反”配伍禁忌(2)“十九畏”配伍禁忌2.妊娠禁忌(1)妊娠禁用中药(2)妊娠慎用中药3.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4.证候禁忌证候禁忌的常见实例(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七(四)中药的用法用量1.汤剂的用法用量(1)汤剂的内服用法(2)汤剂的外用方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法(3)汤剂的煎出量2.中成药的用法用量(1)中成药的内服用法(2)中成药的外用方法(3)特殊剂型中成药的正确使用3.毒、麻中药的使用(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五)中药的调剂1.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调剂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2.中药斗谱排列(1)斗谱编排原则(2)需特殊存放的品种与方法3.中成药调剂(1)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2)妊娠禁用中成药(3)妊娠慎用中成药(六)中药汤剂1.中药汤剂的煎煮煎煮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2.特殊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对服、冲服、煎汤代水的适用范围、要求与注意事项八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等现象发生的原因和举例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1.自身因素对中药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变异的因素质量变异的影响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的贮藏与养护1.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1)常用的贮藏方法和注意事项(2)分类保管养护品种2.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2)现代养护技术(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八中(三)中药的贮藏与3.中成药的养护各种剂型中成药的贮存养护药的贮藏与养护养护4.《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遮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九非处方药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的介绍各科常用中成药(1)各类药的选用要点(2)300种常用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事项(具体品种见附注)十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施(二)中成药的联合使用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中成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配伍禁忌(2)中成药联用时,所含有毒药物的“增量”和“叠加”(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辨证论治和禁忌(4)某些药物的相互作用问题(三)中西药的联合使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减少剂量(4)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1)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作用(2)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例举(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例举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十一特殊人中药(一)老年人中药的使用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哺乳期婴幼儿患(1)婴幼儿合理使的使用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者中药的使用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三)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的相关品种(四)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1)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2)可致胆汁淤积型肝炎或混合型肝损害的中药十二中药不良反应(一)药物不良反应1.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界定2.不良反应的分类(1)病因学分类(2)病理学分类(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1.皮肤症状各种类型药疹2.全身症状(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三)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2.机体因素体质、性别、年龄、种属等引发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1.乌头类药物(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十二中药不良反应(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1)品种(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6.含雷公(1)品种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7.黄药子(1)中毒表现(2)中毒原因(3)中毒解救(五)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2)记录联结和记录应用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表(I)填写内容(2)注意事项十三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常用中医药信息1.传统中医药典籍(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方书典籍2.现代中医药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1.基本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四医疗器械基本知识(一)医疗器械质量特性2.产品的分类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3.监督管理产品注册、广告管理及监督抽查管理要点(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1.卫生材料及敷料(1)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刨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3.体温计(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4.血压计(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1)基本质量要求(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6.制氧机(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7.助听器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8.避孕套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9.拔罐器(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及特点(2)拔罐法的禁忌10.针具(1)针具的种类(2)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11.灸具(1)灸法的种类(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3)温灸器的种类及使用。
执业药师大纲中药学综
合知识与技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内容的重要
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袁)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医疗药品管理)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
能考试大纲
201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考试大纲
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包括执业药师于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和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和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和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和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和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袁)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第一章执业药师与中药药学服务现代药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传统的以药品供应为中心的阶段;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促进合理用药为主的临床药学阶段;更高层次的以患者为中心,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药学服务阶段。
药学服务的变化反映了现代药学服务模式和健康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是时代进步赋予药师的使命,同时也是科学发展和药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第一节中药药学服务模式一、中药药学服务的目标与价值(一)中药药学服务的宗旨药学服务于1990年由美国学者倡导,其含义是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用药相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性,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中药药学服务是指中药师运用中医药专业知识提供的与用药相关、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以促进合理用药治疗为核心的相关服务。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重点人群中药药学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公众,包括患者及其家属、医护人员和卫生工作者、药品消费者和健康人群。
其中尤为重要的人群包括:①用药周期长的慢性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用药者;②病情和用药复杂,患有多种疾病,需同时合并应用多种药品者;③特殊人群,如特殊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过敏体质者、小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血液透析者,听障、视障人士以及特殊职业者如驾驶员等;④用药效果不佳,需要重新选择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剂量、方法者;⑤用药后易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者;⑥应用特殊剂型、特殊给药途径者。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模式与内容(一)中药药学服务模式及转変根据原卫计委《关于加强药事管理转变药学服务模式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7〕26号,药学服务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从“以保障药品供应为中心”转变为“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以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参与临床用药为中心”。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中药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包含与患者用药相关的全部需求,因此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除传统的中药处方调剂工作以外,还包括中药处方点评、用药咨询、中药医嘱审核、参与临床查房、开展药学查房、开展药学监护、参与临床会诊、患者用药教育、健康宣教、个体化药学服务及用药安全性检测等多个环节。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执业药师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理论(包括民族医药)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联合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等合理用药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以及中药不良反应知识,以及中药调剂、中药贮藏与养护的各种必要知识和技能;在开展药物信息与咨询服务中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可靠的医药学信息,并用于与医师、护士、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和指导合理用药。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四)藏象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一、中医基础理论(四)藏象(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一、中医(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基础理论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构成要素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要素(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内伤(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病机特点(2)阴阳互损的病机特点(3)阴阳格拒的病机特点(4)阴阳亡失的病机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特点(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望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和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笞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的临床意义(8)月经与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热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液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证、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感冒(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时行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咳嗽(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喘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不纳气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胸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瘀痹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不寐(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火炽盛、肝气郁结、阴血亏虚、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胃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寒凝气滞、饮食停滞、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7.泄泻(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食伤肠胃、湿热内蕴、脾胃气虚、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8.便秘(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结肠胃、气滞郁结、津亏肠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9.中风(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①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肝阳上亢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语言不利:风痰阻络、肝阳上亢、肾精亏损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0.头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上亢、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1.眩晕(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痰浊上蒙、肝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2.消渴(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阴虚燥热、脾胃气虚、肾阴亏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3.淋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4.癃闭(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二)中医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膀胱湿热、湿热瘀阻、肾阳衰惫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5.阳痿(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惊恐伤肾、心脾两虚、肾阳不足、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6.郁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7.虚劳(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8.痹证(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行痹、痛痹、虺痹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着痹的症状、治法和方剂应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19.中暑(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三)中医外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疮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热毒蕴结、湿毒瘀结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乳癖(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痤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胃肠湿热、痰湿瘀滞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瘾疹(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胃肠湿热、风热犯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痔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内痔:肠风下血、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6.跌打损伤(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瘀血阻络、风寒湿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中医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月经不调(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①月经先期:肾气虚、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②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③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痛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崩漏(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气血两虚、脾不统血、肝肾不足、瘀血阻络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4.带下过多(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肾虚带下、湿热下注、脾虚湿盛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5.绝经前后诸症(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三、常见病辨证论治(2)辨证论治(阴虚火旺、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五)中医儿科病证的辨证论1.积滞(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治疾病(2)辨证论治(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厌食(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脾运失健、脾胃气虚、胃阴不足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六)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的辨证论治1.鼻渊(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蕴肺、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2.口疮(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心脾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3.咽喉肿痛(1)该疾病的中医界定及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的西医学疾病(2)辨证论治(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剂应用和中成药选用)(3)用药注意和健康指导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药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2.藏药基础知识(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4)剂型和用药禁忌(5)常用方剂(二)蒙医药1.蒙医基础知识(1)二根、七素、二秽的内容(2)七素与二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三)维吾尔医药1.维吾尔医基础知识维吾尔医学的各种学说内容2.维吾尔药基础知识(1)药性、药性级别、药味、矫正药的内容(2)方剂的组成,方剂的命名,方剂的用量(3)维吾尔药的四大类剂型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澄结晶10.尿酮体11.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6.血清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五)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清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六)血液生化检查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3.心肌肌钙蛋白4.血尿酸(七)糖、脂代谢检查1.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3.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5.高密度脂蛋白6.低密度脂蛋白(八)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1.乙肝病毒六项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肝病毒DNA六、中医药文献信息与咨询服务(一)中医药信息1.特点与来源(1)特点(2)主要来源2.传统文献(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3)主要的方书典籍3.现代信息(1)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献(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二)咨询服务和用药指导1.咨询服务方法(1)咨询环境(2)咨询方式2.咨询服务的对象和内容(1)患者用药咨询服务(2)医师用药咨询(3)护士用药咨询3.咨询技巧(1)沟通技巧(2)投诉应对4.应用药品的特殊提示(1)需特殊提醒的用药人群(2)需特殊提示的情形和特别注意的问题七、中药调剂能操知作识的基本技(一)中药处方1.处方格式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2.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调剂有关的术语(3)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3.处方调剂的流程中药调剂流程的一般环节和“四查十对”(二)处方审核1.处方审核的原则和要求审方中的注意事项2.处方审核的主要内容(1)处方规范性内容与要求(2)处方的药品用名与处方应付(3)处方的用法用量(4)用药禁忌(三)处方调配与复核1.饮片处方调配(1)饮片斗谱安排(2)饮片调剂用具(3)药味调配要求2.中成药处方调配(1)中成药处方调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2)妊娠慎用的中成药(3)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调配复核(1)饮片调配复核内容(2)中成药调配复核内容(四)发药1.中药饮片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2.中成药用药指导内容与要点(五)中药汤剂中药汤剂的煎煮1.煎煮程序2.注意事项3.特殊煎药方法(六)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1.特殊管理的中药(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2.有毒、小毒中药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八、中药的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虫害、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贮藏1.中药贮藏的环境要求(1)《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各名词术语的规定(2)中药贮藏对环境的基本要求2.中药饮片的贮藏要求不同特性饮片的贮藏要求3.中成药的贮藏要求不同剂型中成药的贮藏要求(四)中药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清洁、除湿、密封(密闭)低温、高温养护法,对抗贮存法2.现代养护技术远红外加热干燥、微波干燥、气调、射线辐射杀虫灭菌、包装防霉、气幕防潮、蒸气加热、气体灭菌、挥发油熏蒸防霉养护技术九、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 1.中成药的合理联(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应用联合应用用(2)中成药与药引的配伍应用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味中成药的酉己伍禁忌(2)含有—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使用注意事项十、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哺乳期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注意事项(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1)基本原则(2)注意事项。
2011年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要考查中药学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和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在开展药品质量管理和指导合理用药工作中所遇到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集中反映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开展药学服务的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根据执业药师相关职责,本科目要求在理解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中医治则治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药调剂技能、中药质量管理和中药合理用药指导及中药用药安全内容;熟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了解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中,要求熟悉常见疾病的分类和各证候的症状、治法治则,重点掌握治疗各证候疾病的方剂应用、中成药选用和合理用药指导。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
啸之记。
2019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一、中药学概述1.1 中药学的定义和起源1.2 中药学的发展历程1.3 中药学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2.1 中药学的整体论2.2 中药学的阴阳五行学说2.3 中药学的药物毒理学三、中药学的基本知识3.1 中药的分类与鉴别3.2 中药的采集、加工和贮藏3.3 中药饮片的炮制与配伍四、中药学的临床应用4.1 中药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4.2 中药治疗特殊病症及疑难病症 4.3 中药辨证施治的临床思维五、中药制剂学5.1 中药提取工艺及制剂研究5.2 中药质量标准与药用价值评价5.3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和方法六、中药学实验技能6.1 中药提取与制剂工艺实验6.2 中药鉴定与质量分析实验6.3 中药典型临床应用实验七、中药学的现代化转型7.1 中药现代化技术与设备7.2 中药提取工艺与新药研发7.3 中药产业化与市场拓展八、中药学的传统与创新8.1 传统中药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8.2 中药学知识的创新与拓展8.3 中药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结语:本文对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包括中药学的概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临床应用、制剂学、实验技能、现代化转型、传统与创新等方面。
稿件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中药学的视角,同时也凸显了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中药学的科研前沿9.1 中药与现代医学的交叉研究9.2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9.3 中药在抗击新型病毒和疫情中的作用与研究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0.1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10.2 中药生产的环保技术与措施10.3 中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十一、中药学的未来展望11.1 中药学在改善人民健康和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11.2 中药学在国际医药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11.3 中药学在当今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发展空间本文续写了中药学的科研前沿、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中药学的未来展望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2010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011年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 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 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
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主要内容2.辨证论治(1 )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相生的形成和规律(2)五行相克的形成和规律(3)五行相乘的形成和规律(4)五行相侮的形成和规律3.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运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中(四)藏象 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 脾的生理功能(4) 肝的生理功能(5) 肾的生理功能 医2•五脏之间的关系(1) (2)(1) (2) (3) (4) (5) (6) (7) (8) (9) (10) 大单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心与志、 肺与志、 液、液、 体、华、窍的关系 体、华、窍的关系 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3) (4) (5) 脾与志、 肝与志、 肾与志、 液、液、液、 体、华、窍的关系 体、华、窍的关系 体、华、窍的关系(1)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 (4) (5) (6) 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 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 )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 (3 )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 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 (4) 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 (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小单元 细目 要点 (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 质1•气(1) 气的功能(2) 气的运行 (3)气的分类与分布 2.血(1) 血的生成 (2) 血的运行 (3) 血的功能 (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 津液的代谢 (2) 津液的功能(六)经络 1.经络系统的组成(1) 经脉的组成(2) 络脉的组成(3)连属部分的组成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3)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和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形成与分类(1)体质的构成和特点(2)体质与脏腑经络的关系(3)体质与精、气、血、津液的关系(4)体质的分类2•影响体质的因素(1)禀赋、年龄、性别、情志、疾病(2)饮食、劳逸、针药(3)地理环境及其他3.体质学说的应用(1)个体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2)影响发病、病变的从化和传变(3)指导辨证与治疗(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中医基础理论(八)病因1.六淫(1 )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1) 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 )七情致病的特点3.饮食不调(1)饮食不节的致病特点(2)饮食不洁的致病特点(3)饮食偏嗜的致病特点4.劳逸失常(1)过度劳累致病的特点(2)过度安逸致病的特点5•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6.瘀血(1)瘀血的形成(2 )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3)连属部分的组成(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 中 医 诊 断 基 础(一)中医诊断 学 中医诊断学要点(1 )主要内容 (2 )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得神、失神、假神和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五色主病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3)形体及姿态异常的临床表现及意义(4) 头形、头发、囟门、耳鼻、唇、齿龈、咽喉、目色异常的主病(5) 舌与脏腑的关系;望舌质、舌苔的变化与疾病;舌诊的临床意义(6)皮肤异常的主病 (7)排除物异常的主病(8)小儿食指络脉的三关分部及望小儿食指络脉的临床意义2.闻诊(1 )言语声音、呼吸异常及咳嗽、呃逆、暧气音声变化的临床意义(2) 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 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 (2) 表证辨汗、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头痛、头晕、四肢痛的临床意义 (4)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 (5) 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6)大便的次、质、排便感以及小便的量、次、排尿感变化的临床 意义(7)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 (8)耳鸣、耳聋、目眩的临床意义(9)月经的经期、经量、色质、行经腹痛以及带下量的多少、色质和气味的临床意义(续表)大单 小单元 细目要点3.阴阳失调病机(1) 阴阳盛衰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2) 阴阳互损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3) 阴阳格拒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4) 阴阳亡失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病机的形成和1临床表现(2 )血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 (3)津液失调病机的形成和临床表现(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措施 2.康复(1)康复的原则 (2)常用康复疗法元(续表)夕卜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的症状、治法 伤食泄泻、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 热结肠胃、肝脾气郁、津亏血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常 见病 辨 证 论 治(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举例9.头痛 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瘀血头痛的症状、治法10.眩晕 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的症状、治法11.淋证 热淋、劳淋的症状、治法 12•阳痿 心脾两虚、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 13.郁证 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14.汗证 自汗、盗汗的症状、治法15.虚劳 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的症状、治法16.痹证(关节痹痛) 行痹、痛痹、着痹、尪痹的症状、治法17 .中暑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 18.疮疖 热毒蕴结、暑热浸淫的症状、治法 19.乳癖 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 20.瘾疹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的症状、治法 21.痔疮(1)内痔: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 陷的症状、治法(2)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22.跌打损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扭伤的症状、治法23 .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肾气虚证、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 (2) 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证的症状、治法(3) 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肝郁证的症状、治法 (4)月经过多:脾虚证、血瘀证的症状、治法24.痛经 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25.带下病 湿热证的症状、治法 26.积滞食滞、脾虚的症状、治法 27.厌食脾运失健、脾胃气虚的症状、治法(续袁)大单元小单元细目 要点二 (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28.鼻渊肺经热盛、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6.呕吐7泄泻 8便秘5.胃痛胃寒、食滞胃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续表)大单元小单元 细目 要点(二)尿液检查1.尿液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9. 口疮 脾胃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30.咽喉肿痛 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1) (一)藏医药(二)蒙医药(一)血常规检查1.藏医基础知识2.藏药基础知识1.蒙医基础知识2.蒙药基础知识1.白细胞计数2.白细胞分类计数 3.红细胞计数 4.血红蛋白 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2) (3) (4) 五元学说的内容三因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的内容 藏医的治疗方法(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 (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 (4)剂型和用药禁忌 (5 )常用方剂 (1)蒙医学的主要内容(2)三根的内容(3)七素的内容及与三根的关系(4)三秽的内容(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 (2)组方依据和准则 (3 )传统剂型(4 )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常 举例(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五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苴/、临床意义(六)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血肌酐(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七)血液生化检查1.血清总胆固醇(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三酰甘油酯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六(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1.药学服务的目标与基本(1)药学服务的目标1 八2.尿比重五3■尿蛋白常用医学检4.尿葡萄糖5.尿液隐血6尿沉渣白细胞7.尿沉渣管型查8.尿沉渣结晶指9•尿酮体标10.尿肌酐及11.尿尿酸苴/、1•粪外观临(三)粪便检查 2.粪隐血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床 3.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意义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四)肝功能检查3.血清Y一谷氨酰转移酶4.血清碱性磷酸酶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五)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七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四)中药的用法用量1.汤剂的用法用量(1)汤剂的内服用法(2)汤剂的外用方法(3)汤剂的煎岀量2.中成药的用法用量(1)中成药的内服用法(2)中成药的外用方法(3)特殊剂型中成药的正确使用3•毒、麻中药的使用(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五)中药的调剂1•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调剂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2•中药斗谱排列(1)斗谱编排原则(2)需特殊存放的品种与方法3•中成药调剂(1)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2)妊娠禁用中成药(3)妊娠慎用中成药药要素(2)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2.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1)沟通的意义和技巧(2)药历的作用、主要内容和格式(3)药学服务中的投诉与应对(二)药学服务的内涵1.药学服务的内容(1)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2)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2•药学服务的对象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三)用药咨询1•患者用药咨询(1)咨询环境(2)承接咨询的内容(3)特殊情况下的提示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2.医师用药咨询咨询的内容(一)处方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二)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1.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常见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2.并开药名常见的并开药名3.处方应付常见的处方应付实例(三)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十八反”配伍禁忌(2)十九畏”配伍禁忌2.妊娠禁忌(1)妊娠禁用中药(2)妊娠慎用中药3•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4.证候禁忌证候禁忌的常见实例学服务与咨询七中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药能技(续表)(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十一特殊人中药的使用(一)老年人中药的使用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二)哺乳期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婴幼儿患者中药的使用(1)婴幼儿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合理服用滋补药的注意事项(三)肾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中的相关品种(四)肝功能不全者中药的使用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1 )可致肝细胞损害的中药(2)可致胆汁淤积型肝炎或混合型肝损害的中药十二审药不良反应(一)药物不良反应1.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界定2.不良反应的分类(1)病因学分类(2)病理学分类(二)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1.皮肤症状各种类型药疹2.全身症状(1 )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三)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2.机体因素体质、性别、年龄、种属等引发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1.乌头类药物(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2)中毒表现(3)中毒原因(4)中毒解救(续表)(3 )减少剂量(4)减少禁忌,扩大适应范围2•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1 )在药动学上的相互作用(2)在药效学上的相互作用3.中西药联用的例举(1 )中西药合理联用的例举(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例举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2 )使用注意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十中药不良反应(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2 )中毒表现(3 )中毒原因(4 )中毒解救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2 )中毒表现(3 )中毒原因(4 )中毒解救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2 )中毒表现(3 )中毒原因(4 )中毒解救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1)品种(2 )中毒表现(3 )中毒原因(4 )中毒解救6•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1)品种(2 )中毒表现(3 )中毒原因(4 )中毒解救7.黄药子(1 )中毒表现(2 )中毒原因(3 )中毒解救(五)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2)记录联结和记录应用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表(1)填写内容(2 )注意事项十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丿常用中医药信息1.传统中医药典籍(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方书典籍2.现代中医药信息(1 )药品标准(2)常用中医药期刊(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5)互联网资源(续表)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1•基本质量特性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四医疗器械基本知识(一)医疗器械 2.产品的分类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3.监督管理产品注册、广告管理及监督抽查管理要点(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1.卫生材料及敷料(1 )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刨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2.—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3.体温计(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4.血压计(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1)基本质量要求(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6.制氧机(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7.助听器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8•避孕套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9.拔罐器(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及特点(2)拔罐法的禁忌10.针具(1)针具的种类(2 )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11.灸具(1)灸法的种类(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3)温灸器的种类及使用。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包含着多余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断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2021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术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术包括执业药师在实际工作中开展业务活动、从事药学服务的大体知识和大体技术;集中反映了执业药师理论联系实际,独立解决和处置有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份。
按照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术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
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和民族医药基础知识。
3.常常利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大体内容。
5.中药调剂的大体知识与操作技术。
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
7.非处方药知识。
8.中药的合理应用与中药不良反映。
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和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袁)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