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格式:ppt
大小:1.20 MB
文档页数:41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41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3
Fra Baidu bibliotek
“小产权房”将何去何从
4
增减挂钩试点全国铺开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农地非农化 流转问题
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始,随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 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 业的大量转移,农户之间 开始了自发的土地流转。 伴随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 的双加速发展,进入流转 的土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 大。
➢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是 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公有 化程度高,不仅土地归集体所有, 而且生产队的物资、劳动力,甚至 社员私人的房屋、家具等也公有化, 可以无偿地“一平二调”。至此土 地的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
对人民公社化制度的评价
人民公社作为制度安排,从一开始就包含了诸多的消解制度本身的 因素,注定了其绩效的低效率: ➢ 公社剥夺了农民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当农民失掉土地和财产万分 痛苦之时,当现实中的人民公社生活同宣传中的人民公社生活反差太 大之时,人们对公社就只能变得反感和失望,这就消解了人民公社的 人心基础 。 ➢ 公社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导致低效率和缺乏 激励机制,低效率导致社员的生活贫穷和公社发展的经济基础的缺乏, 从而消解了公社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 在合作化初期,搞互助组、初级社,继承了土地改革时期土地农民 所有,但却否定了农民对土地的经营使用权,代之以集体对土地的 经营使用 。
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1962-1978 )
➢ 经过互助组、初级社、又在全国普 遍建立了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统一 经营的高级社,并在1958年完成 了人民公社化。
对人民公社化制度的评价
➢人民公社实行统购统销的产品流通制度,通过不等价的工农产品的交 接,过度提起农村资源,消解了人民公社的规模效益。
据统计,人民公社时期,全国农村为工业化建设总共输送5400亿 元资金,年均高达到210亿元。长期过度对农村剥夺,使人民公社的 生产效率十分低下。
当时盛行的浮夸风现象
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特点
➢ 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公无私”、“公有制”很难奏效。 ➢ 由人民公社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说明过高的“公有制”形式无法满足
农民对土地权利的要求,要向“个人化”的土地权利倾斜。 ➢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集体产权”为核
心。
—改土—革地家开的庭放所联前有产农权承村归包土集责地体任产、制权经(制营1度权9的7归8特农至点民今)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
家庭联产承包制体现了四项制度创新:
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评价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遇到了许多问题,小 农经济的许多缺点不断暴露: ➢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荒废 ➢ 科技水平降低 ➢ 农村基层腐败严重 ➢ 收入降低,甚至大多数地方种地亏钱
1
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路径
➢ 七十年代末,安徽省部分农民冒着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偷偷摸 摸地把一些麦田、油菜田承包到自己 家里去种,搞起了“包产到户”。凤 阳县小岗村便是这项改革的发源地 。
➢ 到1980年 9月,中共中央发出当时著 名的75号文件,对包产到户的形式 予以肯定。到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已经在中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 推广。至此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经 营权归农民。
标志着新中国“耕者有其田”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对1950年土地改革的评价
➢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进行得最顺利、搞得最好的一次土改运动, 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而且对拥有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 出租。这一次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绩效,在随后几年的农业发展中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1953年,当时认为通过土改建立起来的以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 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经济实力单薄,经营分散,不能满足实现 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原料的要求。
➢ 这就使农民私人土地所有制同国家工业化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 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解决农业与工业的矛盾,做出了走合 作化道路的决策,提出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1.土地流转必须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 产业发展带来土地需求,要求一定程度的土地规模经营; ➢ 产业发展可以将城市或民间资本注入农村,提高农业发展附加值,增
概念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存 在且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和土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 经平等协商,享有土地承包 经营权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农 户依法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 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 转让、人股等方式流转给受 让方并获得收益的行为。.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再次重温十七届三中全会 的农地非农化流转改革精神, 不难发现,五年来,十七届三 中全会的农地非农化流转改革 精神基本停留在纸面上。恰恰 是这样的一个悖论:一方面, 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地非农化 流转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而 另一方面,正确的方向和改革 精神却基本上未能得到贯彻。
➢ 1953年同1949年相比,我国粮食产量由113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 吨,年均增长13%;棉花由44万吨增加到130多万吨,年均增长43 %;油料由256多万吨增加到419多万吨,年均增长21%,不仅迅速 恢复、发展了农村生产力,而且为国家工业化起步奠定了基础。
土地的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1953-1957)
目录
1
建国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路径
2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3
“小产权房”将何去何从
4
增减挂钩试点全国铺开
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1949-1953)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 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 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 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 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土地流转的形式(%)
农地非农化流转问题浅析
我国土地流转的现状
❖ 流转数量和规模逐步增长 ❖ 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 ❖ 流转主体呈多元化趋势 ❖ 流转规模与收入水平和劳动力变化密切相关
相关主题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文档推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页数:12
农村土地制度变革
页数:39
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页数:25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与土地制度改革
页数:13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
页数:1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页数:19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页数:17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概述
页数:4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ppt课件
页数:20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与路径
页数:4
最新文档
集团党支部某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四川特产大头菜的做法
4G--商务终端4、3G频繁重选案例
苏教版二年级识字六标准田字格模板2-word
论取得时效——价值与定位
六年级上数学期中试题-综合考练(2
战略方案问题
私募基金能否借款投资
罗马帝国地理-你知道罗马帝国历史中那些地名都在哪里吗
【法语天堂论坛】法语代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