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设置表2019
- 格式:xls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城市“15分钟生活圈”建设技术指南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建设一个便利、舒适、宜居的城市,就需要注重城市“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
所谓“15分钟生活圈”,是指居住区内所有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共空间等都可以在15分钟内步行或骑行到达,从而实现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
为了实现城市“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技术指南:1.交通规划与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交通设施,包括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公共交通等,确保交通便利畅通,并且覆盖面广,为市民提供出行的便利。
2.道路建设与修复:保障道路的通行顺畅,加强道路维护与修复,确保道路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优化道路布局,提高交通的效率。
3.公共空间建设:合理规划和建设公园、广场、休闲设施等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户外活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居民的满意度。
4.公共设施建设: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社区,包括学校、医院、商店、超市、娱乐设施等,以满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减少出行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5.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建设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6.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利用技术手段,例如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公共设施等,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7.社区建设与社交服务:加强社区的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社交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形成一个活力四溢的社区。
8.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排放,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总之,城市“15分钟生活圈”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工程,需要政府、规划者和设计师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创新技术手段,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提升。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用地与建筑;5.配套设施;6.道路;7.居住环境。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适用范围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扩展至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2.调整居住区分级控制方式与规模,统筹、整合、细化了居住区用地与建筑相关控制指标;优化了配套设施和公共绿地的控制指标和设置规定。
3.与现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标准进行对接与协调;删除了工程管线综合及竖向设计的有关技术内容;简化了术语概念。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5号,邮政编码:100044)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朱子瑜鹿勤蒋朝晖付冬楠魏维刘燕辉陈振羽谢颖于一凡薛峰陈一峰顾宗培魏钢刘超王英詹柏楠张全任希岩薛忠燕王力赵希袁璐郭韬张帆李茜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静霞毛其智戴月顾均石楠刘奇志袁锦富彭瑶玲周劲李清张播1总则1 总则1.0.1 为确保居住生活环境宜居适度,科学合理、经济有效地利用土地和空间,保障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质量,规范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制定本标准。
▼展开条文说明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展开条文说明1.0.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附表1:五类“15分钟生活圈”新区与旧区建设指引一览表
附表2:“15分钟生活圈”宜居服务设施建设内容一览表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续表2
注:1力口*的配套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2.小学和初中可合并设置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和高中可合并设置完全中学;
3.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3:“15分钟生活圈”绿色空间建设内容一览表
注:1.加*的设施,其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规模应满足国家相关规划及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
4.承担应急避难功能的配套设施,应满足国家有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定。
附表4:“15分钟生活圈”公共安全建设内容一览表。
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在繁华的上海市,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上海市提出了“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理念,旨在打造一个便捷、舒适、宜居的社区环境,让居民在步行 15 分钟的范围内,就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生活服务和公共设施。
什么是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呢?简单来说,就是以居民的居住地为中心,在 15 分钟步行可达的范围内,配备完善的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
这意味着居民在短时间内就能轻松满足购物、就医、教育、休闲等各种需求,不必为了一件小事而长途奔波。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首先要考虑的是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道路的规划和建设至关重要,要确保人行道宽敞、平坦、无障碍,让居民能够安全、舒适地步行。
同时,公交线路的设置也要合理,站点分布均匀,方便居民换乘。
此外,还要考虑自行车道的规划,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的使用,降低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15 分钟社区生活圈要涵盖各类商业设施。
比如,要有小型的超市、便利店,满足居民日常购物的需求;要有菜市场,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要有理发店、洗衣店等生活服务店铺,让居民能够方便地打理日常生活。
同时,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餐饮场所,满足居民不同的口味需求。
教育资源也是社区生活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要有幼儿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让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
学校的选址要合理,要考虑到居民的分布情况,避免孩子们上学路途过于遥远。
而且,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也要有保障,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育。
医疗保健对于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
社区内应该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服务。
要有全科医生坐诊,能够处理常见疾病和多发病。
同时,还要配备一定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方便居民就医和购药。
休闲娱乐空间也是15 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有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供居民散步、锻炼、休闲。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设计一、规划目标构建一个以社区为基础,融合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等多种功能的 15 分钟便民生活圈,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规划原则1、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习惯,以居民的便利和舒适为出发点,打造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2、多样性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和服务设施,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层次居民的需求。
3、便捷性合理布局各类设施,确保居民在 15 分钟内能够便捷地到达。
4、可持续性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活圈的可持续发展。
三、功能布局1、商业设施(1)小型超市:提供日常食品、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
(2)生鲜市场:供应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食材。
(3)便利店:24 小时营业,提供应急商品和便捷服务。
2、服务设施(1)社区医疗服务站:提供基本的医疗诊断、治疗和预防服务。
(2)理发店:满足居民的美发需求。
(3)洗衣店:提供衣物清洗和护理服务。
3、文化设施(1)社区图书馆:提供图书借阅和阅读空间。
(2)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文艺表演等。
4、休闲设施(1)公园绿地:供居民休闲散步、健身锻炼。
(2)儿童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玩耍的场所。
5、交通设施(1)优化公交线路,增加站点覆盖,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乘坐公共交通。
(2)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鼓励绿色出行。
四、设施选址1、以社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优先选择居民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段。
2、结合现有商业和服务设施,进行整合和优化,避免重复建设。
3、考虑不同功能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将生鲜市场与超市相邻设置,方便居民购物。
五、运营管理1、政府引导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圈的建设和运营。
2、市场运作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社区参与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组织居民参与生活圈的管理和监督,及时反馈问题和需求。
4、智慧管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生活圈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如在线预订、智能导航等。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1便民生活圈是指提供便捷、便利服务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繁忙的现代都市中,人们对时间的利用非常重视,因此,便民生活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旨在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生活体验。
一、交通便利为了构建15分钟便民生活圈,首要的条件就是交通便利。
在规划中,应考虑建设公共交通枢纽站点,如地铁、公交站点等,以确保居民在15分钟的范围内能够轻松到达目的地。
此外,应加强步行和骑行道路的建设,鼓励居民采用环保的出行方式。
二、基础设施完善便民生活圈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医疗、教育、购物、娱乐等方面的设施。
医院、学校、超市等应当在15分钟的范围内充分覆盖,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此外,还可以考虑在生活圈内建设娱乐休闲场所,如公园、健身房等,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
三、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是便民生活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个中心可以集合居民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如社区管理、快递收发、家政服务等。
同时,社区服务中心还可以设立便民咨询台,为居民提供生活上的咨询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四、智慧生活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中,智慧生活将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智能科技的应用,提供居民所需的各种服务。
例如,通过手机应用可以方便地预约医生、订购商品,智能家居系统可以控制家中的各种设备等。
这样,居民无需过多出门,即可享受到便利的生活服务。
五、社区活动和文化氛围社区活动和文化氛围对于便民生活圈的形成至关重要。
社区可以定期组织各种活动,如社区义工活动、文艺演出、儿童游乐等,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社区的文化氛围。
六、绿化建设便民生活圈需要注重绿化建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社区内应有花园、绿地,以及各种植被,为居民提供休闲放松的场所。
此外,鼓励居民种植花草,促进社区的生态平衡,营造宜居的环境。
七、居民参与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需要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变得越来越快。
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我市计划推出一个创新的项目:15分钟便民生活圈。
这个方案旨在在每个社区内建立一个综合性服务区,涵盖了餐饮、购物、医疗、娱乐等多个生活领域,方便居民在15分钟内完成日常生活所需。
1. 方案背景现代城市中,人们经常面临着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很少有人有足够的时间去跑远一点的地方满足自己的需求,如购物、就医、休闲娱乐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
2. 服务区规划我们计划在每个社区内划定一个适宜规模的区域,建立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区。
这个服务区将包括商店、超市、医疗中心、娱乐场所、餐馆等多种设施和场所,以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服务区内设施齐全,设备先进,为居民提供方便、舒适的生活体验。
3. 商店和超市服务区中将有多家商店和超市,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如食品、日用品、家居用品等。
这些商店和超市将为居民提供丰富的选择,并保证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合理性。
4. 医疗中心为了方便居民就医,我们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区内设置医疗中心。
这个中心将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紧急救治,解决居民在医疗方面的需求。
5. 娱乐设施除了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外,我们还将在服务区内设立一些娱乐场所,如电影院、游戏中心、图书馆等。
这些场所将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让他们能够放松心情,丰富生活。
6. 餐馆和饭店生活圈服务区内还将有多家餐馆和饭店供居民选择,提供丰富的菜品和餐饮服务。
无论是快餐还是正餐,居民都可以在这里方便地解决各类饮食需求。
7. 公共交通为了方便居民在服务区内出行,我们将增加公共交通的投入。
在生活圈周边设立公交站点和小型借车站点,方便居民进行短程出行。
同时,还将优化公交线路的设计和调整,提高公交运行的效率和便利性。
8. 智能科技支持为了提高服务区的管理和运营效率,我们将引入智能科技,建立统一的管理系统。
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分析作者:杨小青来源:《中国房地产业》 2019年第13期【摘要】新形势下,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生活需求、交通方式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适应这些转变,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也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提升。
据此,本文以居民行为需求特征为切入点,阐述了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规划原则,并对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分钟生活圈”规划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居民行为需求特征;15 分钟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生活圈所蕴含的发展理念,是对社会发展中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理念的延续及升级。
而基于居民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则是将上述理念突出的呈现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其不仅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常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为居民居住质量的提升提供依据。
因此,对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进行规划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居民行为需求特征15 分钟生活圈规划中,工作人员发现居民行为需求特征如下所示:1.1 居民行为需求多样性居民心理对公共设施的种类、数量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需求,因为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的不同,导致居民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存在差异化。
1.2 居民行为需求选择性公共设施的种类增多,根据市场需求,同时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为满足居民对公共设施功能的多种需求,社区不断购置新的设施设备,同时将服务设施按照功能进行划分,积极购置老年设施和幼托服务设施,这样居民有选择性的选择自己喜欢的设施进行锻炼活动。
1.3 居民行为需求连续性锻炼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对老年人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态,需要利用社区的老年设施进行健身,坚持每日锻炼,让锻炼成为一种习惯。
2、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规划原则2.1 整体性基于居民行为需求特征的“15 分钟生活圈”规划需要以人民为中心,依据新时期居民生活需求,借鉴已建设社区发展经验。
从整体出发,构建多元协作的行动策划方案。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1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许多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往返于家与工作地之间,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方案。
一、总体概述“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一个基于人们居住与工作地的相对位置来规划生活便利设施的方案。
通过将商业、教育、医疗、娱乐等生活必需设施尽量布局在人们15分钟可步行或骑行到达的范围内,使得人们的日常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减少了通勤时间,提升了生活质量。
二、居住区措施在居住区内,我们首先应该充分利用空地资源,规划建设生活设施。
其中包括小型超市、便利店、药店、银行、幼儿园等。
这些设施将满足居民日常的食品、药品、金融、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并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此外,在居住区还可以设置公共休闲设施,如公园、运动场等。
这些设施有助于居民放松身心,增强社区凝聚力。
三、工作区措施在工作区内,建议对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规划,将不同类型的公司、工厂布置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内,便于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鼓励公司提供员工福利设施,如健身房、员工餐厅等,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此外,推行弹性工作制度,让员工更加灵活地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减少通勤时间和拥堵。
四、教育设施教育设施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我们建议在15分钟步行圈内设置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学校。
这样,家长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接送孩子,减轻了他们的压力。
此外,加大对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水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五、医疗设施医疗设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建议在15分钟步行圈内设置社区诊所、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
这样,居民在生病或需要看病时可以更加方便地就近就医,减少了等待和交通时间。
同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家庭医生服务,让医生更加亲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15分钟便民生活圈方案前言: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
人们希望能够更加高效地处理琐碎的事务,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学习和休闲娱乐。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个名为“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创新方案。
一、概述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旨在为居民提供便利和高效的生活服务。
通过规划和整合周边资源,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使人们在15分钟内即可完成各类琐碎的生活事务。
二、居民生活圈的规划居民生活圈的规划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如日用品、食品等。
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中,应该建设一些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满足人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第二个方面是生活服务的提供,包括洗衣、修鞋、修自行车等。
在居民生活圈中,可以开设一些专门的家政服务中心,提供一系列的生活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第三个方面是医疗保健的提供。
居民生活圈中应该设立一些小型的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如诊所、药店等,以方便居民处理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最后一个方面是社交娱乐的提供。
人们需要一些休闲娱乐方式来放松身心。
在居民生活圈中,可以建设一些公园、文化娱乐设施,提供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三、平台建设与管理为了实现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目标,需要有一个统一的平台来规划和管理。
该平台应该与各个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整合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同时,还应该建设一个便民生活圈管理中心,负责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相关工作。
平台应该提供一个便捷的手机应用程序,供居民随时随地查询和使用。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预约服务、查询资源,提出建议和意见等。
管理中心则需要监督各类服务提供者的运营情况,并解决居民反馈的问题和意见。
同时,还应该开展宣传工作,推广生活圈的理念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
四、居民参与与建议在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过程中,居民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区会议、提出建议和意见等方式来推动生活圈的建设和改进。
绪论单元测试1【单选题】(20分)以下不属于居住区规划漫谈的教学目标的是A.新B.通C.变D.懂2【判断题】(20分)居住区规划漫谈比一般居住区规划内容上更关注生活感、规范性和实践法A.对B.错3【多选题】(20分)以下属于居住区规划漫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是A.案例分析B.提出问题解决问题C.讲故事D.工作提纲4【多选题】(20分)居住区规划的教学目标分为三方面A.能力目标B.情感目标C.素养目标D.知识目标5【多选题】(20分)居住区规划漫谈的知识教学目标包括A.设计原则B.研究内容C.设计规范D.设计步骤第一章测试1【多选题】(10分)街区分级模式的优势有哪些A.街坊面积小,邻里交往机会多B.与城市联系度高,综合性强C.路网结构密,与外部联系性强D.居住单位小,便于管理2【判断题】(10分)邻里中心是西方居住区发展中的重要模式阶段A.对B.错3【多选题】(10分)街区制的城市界面系统特征有哪些?A.小街区B.窄断面C.密路网D.打开居住区围墙4【判断题】(10分)2016年2月6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提升街区路网结构。
A.对B.错5【单选题】(10分)以下选项不属于居住区发展未来趋向的是A.生态化B.集约化C.封闭化D.智能化6【单选题】(10分)以下对佩里的邻里单位规划规划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A.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B.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公里)C.以小学的合理规模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8000人,3500—4000人。
)D.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7【判断题】(10分)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1500—2000人组成的社区,废除家庭小生产,以社会大生产替代。
A.错B.对8【判断题】(10分)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城市设计的方法进行指引:对于建筑设计,应以地区及城市的全局视角来审视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素,有效控制高度、体量、材质、色彩的使用,并与其所在区域环境相协调A.错B.对9【多选题】(10分)居住区建筑布局,应结合用地特点A.符合当地的地域特征、文化特色B.延续城市肌理C.加强群体空间设计D.呼应城市界面10【单选题】(10分)西方居住区发展的核心A.文教建筑B.公共空间C.以人为本D.邻里空间第二章测试1【多选题】(10分)以下关于“三圈一坊”涵盖内容表述正确的是A.居住组团B.居住街坊C.15、10分钟生活圈居住区D.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2【判断题】(10分)街区尺度的约束:以居住组团为基本生活单元,同时限定了居住街坊的规模和尺度A.对B.错3【单选题】(10分)以下哪项是对10分钟生活圈描述不正确的?A.步行距离500米B.居住人口15000-20000人C.住宅数量5000-8000套D.2个10分钟生活圈=1个15分钟生活圈4【判断题】(10分)新标准适用范围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修改为“城市规划的编制以及城市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A.对B.错5【多选题】(10分)居住区规划成果中分析图包括:A.基地现状及区位关系图B.规划设计分析图C.基地地形分析图D.销售定位分析图6【多选题】(10分)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A.绿化景观B.居住区用地规模C.居住区地形地貌D.道路交通系统7【多选题】(10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则A.归属感和认同感B.物质舒适性C.安全需求D.美学需求8【单选题】(10分)我国当代居住区划分最小的单位是A.15分钟生活圈B.居住街坊C.5分钟生活圈D.10分钟生活圈9【判断题】(10分)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人口规模为50000——100000人A.对B.错10【判断题】(10分)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住宅套数规模为5000——8000套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判断题】(10分)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要求可以把城市居住用地分成四类。
居住区标准中10分钟生活圈的要求
嘿,你知道吗?居住区标准里的10 分钟生活圈那可太重要啦!比如说,就像你家旁边走个 10 分钟就能有个大超市,那多方便啊!这就是 10 分钟
生活圈的魅力所在呀。
想想看啊,每天下班回家,走10 分钟就能到菜市场,买到新鲜的食材,晚上就能做一顿美味的晚餐,这多棒啊!要是孩子上学,10 分钟就能到学校,既安全又省时间,家长也少操心呀。
又好比说你想锻炼,走个 10 分钟就能到健身公园,尽情挥洒汗水,多爽呀!咱可不是在这
瞎吹,你想想,要是啥都得跑老远,那得多累啊,生活质量不就下降了嘛。
所以呀,10 分钟生活圈真的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超级方便,超级幸福呀!
10 分钟生活圈要求的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所需都能在这短短 10 分钟路
程里搞定呀!这就好比是给我们的生活编织了一张温暖舒适的大网,方方面面都给照顾到了呢!亲爱的朋友,你难道不希望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这样方便快捷的10 分钟生活圈吗?我觉得呀,这真的是居住区特别重要的一点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10 分钟生活圈太必要了,能大大提升我们生活的
便利性和幸福感!。
城市居住区配套设施5.0.1 配套设施应遵循配套建设、方便使用、统筹开放、兼顾发展的原则进行配置,其布局应遵循集中和分散兼顾、独立和混合使用并重的原则,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十五分钟和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应依照其服务半径相对居中布局。
2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中,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级)、街道办事处等服务设施宜联合建设并形成街道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1hm2。
3 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中,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含青少年、老年活动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商业网点等服务设施,宜集中布局、联合建设,并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其用地面积不宜小于0.3hm2。
4 旧区改建项目应根据所在居住区各级配套设施的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居住人口规模与住宅建筑容量;当不匹配时,应增补相应的配套设施或对应控制住宅建筑增量。
5.0.2 居住区配套设施分级设置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
5.0.3 配套设施用地及建筑面积控制指标,应按照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控制,并应符合表5.0.3的规定。
表5.0.3 配套设施控制指标(m2/千人)注:1 十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指标不含居住街坊指标。
2 配套设施用地应含与居住区分级对应的居民室外活动场所用地;未含高中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市政公用设施应根据专业规划确定。
5.0.4 各级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5.0.5 居住区相对集中设置且人流较多的配套设施应配建停车场(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停车场(库)的停车位控制指标,不宜低于表5.0.5的规定;2 商场、街道综合服务中心机动车停车场(库)宜采用地下停车、停车楼或机械式停车设施;3 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库)应具备公共充电设施安装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