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12
总体设计概况
2.2.1 隧道总体设计原则
1) 在地形、地貌、地质、社会人文和环境等调查的基础上,综合比选隧道各轴线方案的走向、平纵线、洞口位置等,提出推荐方案。
2) 地质条件很差时,特长隧道的位置应控制路线走向,以避开不良地质地段;长隧道的位置亦应尽可能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并与路线走向综合考虑;中、短隧道可服从路线走向。
3) 根据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车道贺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 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应协调,以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5) 根据隧道长度,交通量及其构成、交通方向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确定通风、照明、交通监控等机电设施的设置规模。必要时特长隧道应作防灾专项设计。
6) 应结合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辅助同代、弃渣处理、管理、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7) 当隧道与相邻建筑物互有影响时,应在设计与施工中采取必要的措施。
2.2.2 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JTG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01-88《公路工程技术规范》,GBJ86-85《锚喷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等进行设计计算。
2.2.3 平纵面线型设计
2.2.
3.1 隧道平面线型设计
本隧道为分离式中隧道,平纵方案主要由线路方案控制,隧道位置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环境、造价、功能等因素确定,在综合确定线型指标和造价的前提下,
通过实地勘察,充分研究隧道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质情况,主要考虑隧道进出口地形条件、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营运管理设施布置场地等因素拟定隧道方案。
2.3.3.2 隧道纵面线型设计
隧道纵断面设计综合了隧道长度、主要施工方向、通风、排水、洞口位置以及隧道进出口接线等因素。平、纵指标概况见表2-1
表2-1 大桥头隧道平、纵指标概况一览表
名称隧道长(m)屯溪端景德镇端左右线间距长(m)
纵坡(%)/坡长(m)
桩号高程洞门型式桩号
高程洞门型式
左线560K85+287185.620端墙式
K85+847194.527削竹式
17~301.9/890,
1.5/1160
右线522ZK85+301183.516端墙式ZK85+823194.394削竹式2.7/635
1.5/985
详细资料见路基设计表及隧道平、纵面设计及其他有关图纸
2.2.3 隧道横断面设计
2.2.
3.1 建筑限界
净宽10.25m=0.75m左侧检修道+0.5m左侧侧向宽度+2×3.75m行车道+0.75m 右侧侧向宽度+0.75右侧检修道。
净高5.0m
2.2.
3.2 内轮廓设计
隧道内轮廓除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还考虑了通风、照明、监控、通讯、营运、管理等附属设施所需空间,并结合衬砌结构受力要求而拟定。隧道内各种附属设
施均不得侵入建筑限界。内轮廓设计参数见表2-2。
表2-2 内轮廓设计参数表
内轮廓型式
内轮廓半径(m)
净高(m)
净宽断面周长(m)
净空断面积()
当量直径(m)
备注(km/h)
单心圆5.567.1631.6866.288.3780
2.2.4 隧身结构设计
2.2.4.1 设计原则
除洞口段采用明洞结构以外,其余地段各种洞室的支护均按照新奥法原理设计。Ⅳ、Ⅴ级围岩采用复合式衬砌,以超前管棚或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工字钢拱架(或格栅拱架)、系统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而对于Ⅲ级围岩则由系统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为初期支护;钢拱架之间设φ22cm纵向连接钢筋,拱架与围岩密贴。锚杆打设应尽量垂直于岩层层面。二次衬砌一般情况下采用素混凝土,以便施工,但是当设计荷载较大,特别是浅埋、软弱围岩等地段,后期变形荷载较大时则必须采用混凝土,以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二次衬砌施作的合理时间应根据施工监测数据确定,尽可能发挥初期支护的承载能力,但又不能超过其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
支护结构设计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及施工工艺与施工方法,不仅要考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而且还应结合施工方法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对于软弱围岩地段、洞口地段以及小径距隧道,要作好围岩稳定分析、结构内力分析、结构内力计算、强度与稳定性校核工作。
断面型式:围岩级别大于或等于Ⅳ级时,采用曲墙带仰拱衬砌,围岩级别小于或等于Ⅲ级时,采用曲墙无仰拱衬砌。
2.2.5 工程概况
黄祁高速大桥头隧道位于祁门县大桥头村西北角,位于拟建公路85km处。
本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岩质)中隧道,隧道左线屯溪桩号k85+287m,设计标高为185.620m;景德镇端桩号k85+847m,设计标高为194.527m,隧道长560m,最大埋深为62.48m:隧道纵坡为1.90%和1.50%,变坡点k85+390m;隧道平面上呈缓和曲线展布,曲线半径R=2500m左转。总体走向屯溪端洞口段为279°,景德镇端洞口段均为267°.左线屯溪端桩号ZK85+301m,设计标高为
183.516m;景德镇端桩号ZK85+823m,设计标高194.394m,隧道长522m,最大埋深为70.45m;隧道纵坡为2.70%和1.50%,变坡点为ZK85+555m.隧道平面上呈缓和曲线展布,曲线半径R=32000m右转,总体走向屯溪端洞口段为279°,景德镇端洞口段为270°。隧道设计净宽×高为10.25×5.0m,设计速度为80km/h。
详勘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等手段,详细查明了隧址区线路工程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地形、地貌及工程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和相关力学参数与指标,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第三章施工准备工作
3.1 施工准备工作
3.1.1 劳动力组织措施
1)按照工程特点和工期目标要求,合理组织劳动力按期进场施工.
2)确保施工高峰期,劳动力数量和技术能力满足施工工期需求.
3)劳动力组织必须合理组织,挖掘最大施工潜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根据季节变化特点,采取经济措施,确保农忙季节劳动力满足施工需要。劳动安排表如表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