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与赏析
- 格式:ppt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24
《乡思》是北宋诗人李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
下面为大家带来乡思诗歌翻译及赏析,供大家阅读欣赏。
乡思诗歌原文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乡思诗歌翻译人们说,那太阳落山的地方就是天涯,我竭力朝天涯眺望,也没法看到我的家。
正在恼恨眼前的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重重暮云,又把青山密遮。
注释⑴落日:太阳落山之地。
⑵望极:望极:望尽,极目远望。
⑶碧山:这里指青山。
乡思诗歌赏析独自在外,自然充满了对家人的怀念。
古诗中表现乡思,除了听风听雨外,最多的是通过登临送目,寄托悲伤。
如唐韦应物的《西楼》云:“高阁一怅望,故园何日归”白居易《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云:“故园望断欲何如楚水吴山万里余。
”李觏这首绝句,也是通过远望,抒发自己思归的牢愁。
诗前两句写望,但从望的感受上落笔,不具体写望见些什么。
诗人远望时正当黄昏,夕阳西坠,他遥望故乡,故乡不见,远在天涯。
这时候,他看到了落日,又想到落日之处就是天涯,然而明明白白地看得见落日,却仍然望不到故乡。
这两句,把思家的愁苦表现得很深刻。
诗先以落日处即天涯作衬,使后句望不见故乡的失望更重更深,在表现时却不直说,而是通过两个“天涯”的反复吟咏比较,让人从中体会出来。
以落日喻天涯,是从《世说新语·夙惠》中得到启发。
《世说新语》载:晋元帝曾问明帝:“长安与太阳谁远。
”明帝起先回答太阳远,因为没见过有人从太阳那儿来。
后来又改口说太阳近,因为“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来人们常用这典故,以天涯太阳比喻远。
如唐岑参《忆长安曲》云:“东望望长安,正值日初出。
长安不可见,喜见长安日。
”就是在所忆之处与太阳上做文章。
落日终于西沉了,暮色从天际酒来,把诗人的视野压迫到近前碧山。
三四句即从近处着墨,写诗人凝视碧山的所见所感。
“已恨”句转折巧妙,既承接上句,补充说明“不见家”之由,又“暗度陈仓”,由前二句着眼于空间的距离转到着眼于空间的阻隔。
桃花溪诗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桃花溪诗歌原文: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诗歌翻译: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注释:⑴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⑵飞桥:高桥。
⑶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⑷尽日:整天,整日。
⑸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桃花溪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
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
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
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
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
“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
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观沧海》是东汉末年诗人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译文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
水波多么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灿烂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里。
喜悦高兴到了极点,用这首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愿志向。
注释①《步出夏门行》,一名《陇西行》,属汉乐府"相和歌·瑟调曲"。
共五部分,开头是"艳"辞(即序曲),下分四解(四章)。
此选第一解和第四解。
两解的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途经碣石山,作此诗。
诗中描写登山观海所见到和想像的雄浑壮丽的景象。
沧海,大海,指渤海。
③碣石:山名,在今河北乐亭县滦河入渤海口附近,后陷入海中。
一说指今河北昌黎县西北之碣石山。
④澹(dàn)澹:水波动荡貌。
⑤竦峙(sǒngzhì):高高直立。
竦,通"耸"。
⑥萧瑟: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⑦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⑧星汉:银河。
烂,都像从大海里出来一样。
行,运行。
其,代指大海。
星汉,银河,常用作星辰的总称。
⑨"幸甚"二句:乐府本是用来配乐歌唱的,这两句是配乐时附加的,不属正文。
意思是:好极了,让我用诗歌来咏唱自己的志意。
幸甚,表示非常庆幸。
赏析/鉴赏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曹植的《七步诗》翻译及其赏析篇1《七步诗》年代: 魏晋作者: 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作品赏析【注释】:豆萁:豆秸。
釜:锅。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该诗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传不衰。
又,“幼儿版”的《七步诗》被改编成这样: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
”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
”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
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
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导语】英语诗歌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学宝库中的⼀颗瑰丽的明珠,其原因之⼀,就是历代诗⼈在创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它的语⾔特点。
下⾯是由带来的英语诗歌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篇⼀】英语诗歌及翻译赏析 永远向前 Keep Walking Here we stand together,Dressed in our pain, Covered with scars From wounds we did not ask for Or deserve. 我们再次并肩⽽⽴, 痛苦缠⾝, 伤痕累累 此等伤痛既⾮⾃讨苦吃 也⾮罪有应得 So what now? 现在⼜该如何? We can't go back And relive our lives. We can't take back The innocence we lost Or make the sadness we felt Into happiness 我们⽆法回到过去 重启⼈⽣。
我们⽆法找回 早已失去的纯真 或将我们的悲伤 变为欢乐。
【篇⼆】英语诗歌及翻译赏析 If 如果 If you can keep your head when all about you, 如果所有⼈都失去理智,咒骂你, Are losing theirs and blaming it on you; 你仍能保持头脑清醒; If you can trust yourself when all men doubt you, 如果所有⼈都怀疑你, But make allowance for their doubting too; 你仍能坚信⾃⼰,让所有的怀疑动摇; If you can wait and not be tired by waiting, 如果你要等待,不要因此厌烦, Or, being lied about,don’t deal in lies, 为⼈所骗,不要因此骗⼈, Or, being hated, don’t give way to hating, 为⼈所恨,不要因此抱恨, And yet 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 不要太乐观,不要⾃以为是; If you can dream — and not make dreams your master; 如果你是个追梦⼈——不要被梦主宰; If you can think — and not make thoughts your aim; 如果你是个爱思考的⼈——光想会达不到⽬标; 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 如果你遇到骄傲和挫折。
【导语】英语诗不仅是英语民族的优秀⽂化遗产,也是全世界⽂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为全⼈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
下⾯是由⽆忧考带来的英⽂诗歌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篇⼀】英⽂诗歌及翻译赏析 My love is like the grasses Hidden in the deep mountains. Though its abundance increase, There is none that knows. 我的爱情 犹如青草,藏在深⼭。
它郁郁葱葱,却⽆⼈知晓。
I have been sleeping all alone, You have been staring in my dreams. I want to kiss you,my baby, I want to kiss you tonight. 我⼀直孤独⼊眠, 睡梦中你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要亲吻你, 我的爱⼈, 今夜我就要亲吻你。
My love, You are like a flower, So sweet and pure and fair. 我的爱⼈, 你就像⼀朵鲜花, 那么甜蜜、纯洁⽽秀雅。
I just can’t believe the loveliness of loving you. I just can’t believe the one to love this feeling,too. I now know how sweet a kiss could be. Like the summer sunshine, Your sweetness over me. 我简直不敢相信, 爱你是如此地美好。
我不敢相信你也有如此感觉。
我现在才明⽩吻原是那么甜蜜, 就像夏⽇的阳光,包含着你对我的柔情蜜意。
I shall do one thing in this life, One thing certain,that is: Love you,Long for you, And keep wanting you till I die. 我这⼀⽣要做的⼀件事情, 绝对要做的⼀件事情,那就是: 爱你,想你,追求你,直到死。
【诗歌鉴赏】韩愈《题榴花》原文翻译及赏析韩愈《题榴花》原文五月,石榴花绽放光芒,子首先在树枝间形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韩愈《石榴名》札记、照眼:犹耀眼。
形容物体明亮或光度强。
2.见:普通。
石榴:指石榴。
3、可怜:可惜。
无车马:无达官贵人乘车马来欣赏。
4.颠倒:旋转和旋转,主要指精神混乱。
吉龙:鲜红的。
姜颖:这是指石榴花落在地上的花瓣。
韩愈《题榴花》翻译五月的石榴花格外鲜艳,不时可以看到石榴籽在枝叶间生长。
不幸的是,这里交通不畅。
美丽的榴莲花必须散落在苔藓上。
韩愈《题榴花》赏析《写石榴花》是唐代韩愈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的前两句指出了季节,勾勒出五月石榴花繁茂的景象;最后两句话指出了地点,表明石榴花没有被参观,因此美丽是孤独和分散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心态。
整首诗描绘了清新自然的风景,在对客观风景的描写中体现了人生哲学。
全诗描述景致清新自然,从中又可以见出诗人浓郁的情趣和缜密丰富的文思。
而诗意和描述的骤变,却又全寓于似清淡实重浓的语句之中,使得诗意陡然转深,也显示了写法的“喜山不平”的变化特色。
这首诗的前两句指出了季节,几句话勾勒出了五月石榴花繁茂的景象,尤其是“明亮的眼睛”一词,生动而生动。
这位诗人不仅写了花,还写了人们赏花的快乐心情。
最后两句话指出了位置。
这是一种生长在偏远地区的石榴。
没有人去攀爬和破坏他的花枝。
鲜艳的红色石榴花以各种颜色落在苔藓上。
这幅画很美,让人觉得很可爱,很遗憾。
事实上,诗人喜欢它,没有游客来欣赏。
他喜欢满地的“苔藓”和“深红英语”。
如果有人来享受它,车辙和马会踩在上面。
最好让花开花落,果实成熟腐烂,这是自然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心态。
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后两句抒发感想。
作者并不直接来写景,而是通过人的感觉,侧面烘托出榴花的绚烂多姿。
但花开得再美又能如何,还不是寂寞无声落,诗人叹息花开无人来赏,亦即暗喻朋友满腹才华,却被统治者贬谪于穷乡僻壤,无法施展,“颠倒”二字更是有力批判了统治者的不识人才以及诗人和作者都怀才不遇的愤懑。
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诗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诗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1见志诗二首大道夷且长,窘路狭且促。
修翼无卑栖,远趾不步局。
舒吾陵霄羽,奋此千里足。
超迈绝尘驱,倏忽谁能逐。
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
富贵有人籍,贫贱无天录。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
陈平敖里社,韩信钓河曲。
终居天下宰,食此万钟禄。
德音流千载,功名重山岳。
灵芝生河洲,动摇因洪波。
兰荣一何晚,严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值泰山阿。
文质道所贵,遭时用有嘉。
绛灌临衡宰,谓谊崇浮华。
贤才抑不用,远投荆南沙。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安得孔仲尼,为世陈四科。
鉴赏郦炎,字文胜,范阳人,《后汉书》有传,今存诗仅此两首。
此诗约写于他二十岁左右时,当时州郡举荐他为孝廉,又征召他为右北平从事祭酒,他都一一辞去,并写下了这两首诗以见其志。
第一首的前八句可为一段,作者将“大道”与“窘路”对举,表明自己要走的是宽广的人生道路,不愿走狭窄的小道,因为他志向远大,如同大鹏之鸟,其翼如垂天之云,不愿栖止于卑小之地,以免让狭窄局促的小路局限着自己举足千里的步武。
他要在大自然中舒展自己凌霄薄天的翅膀,放开千里之足,超世绝尘,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倏忽之间,令人难以追踪。
“贤愚岂常类”以下六句,说明他根本不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那一套,他认为尽管人的贤愚有别,但并非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关键看自己的秉性如何。
秉性清则志向高洁,秉性浊则品格卑污,人的命运并非掌握在上天手里。
只不过人富贵了就名登史册,贫贱者则名不见经传罢了。
郦炎生活的东汉时代,统治者极力鼓吹“君权神授”,宣传“天人感应”和谶纬迷信。
郦炎反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与官方哲学针锋相对的。
“通塞苟由己,志士不相卜”两句,顶上两句而来,作者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故说贫与富、穷与通若由自己主宰,那么有志之士也就用不着相面占卜了。
此处暗用了战国时蔡泽的典故,蔡泽在干谒诸侯未被进用时,曾找唐举相面。
唐举见他一副丑陋不堪的怪相,嘲戏他说:“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蔡泽说:“富贵我所自有,吾所不知者寿也,愿闻之。
【诗歌鉴赏】张籍《夜到渔家》原文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张籍《夜到渔家》原文翻译赏析张籍《夜到渔家》原文翻译赏析张籍《夜至渔家》原文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借宿,主人犹归家。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下到寻沙岩,春风动草衣。
张籍《夜到渔家》翻译注释、柴扉:柴门。
2、竹深:竹林幽深。
3、寻沙岸:就是说道有人在找寻沙岸泊船。
4、动草衣:草衣,即蓑衣。
春风吹动着他身上的蓑衣。
张籍《夜至渔家》赏析张籍用蘸满感情的笔墨描绘了前人较少触及的渔民生活的一个侧面,题材新颖,艺术构思富有独创性。
这首诗语言浅切流畅,活泼圆转。
“春风动草衣”句写得尤为传神。
名言妙句,侧见横生,浅淡精洁之至。
春天的一个傍晚,诗人行旅至江边,望著眼底的景色,萧索而伤感。
诗人一结尾就展现渔家住所的典型特征:茅舍破旧,紧邻靠近海岸江口,易于出来江捕捞。
时值潮跌,江潮入侵了柴门。
诗人在柴门外窥望,辨认出屋里阒无一人。
诗人为何在门外停留张望呢?原来他必须在这户渔民家里借宿,而屋主人却还未回家。
“行客欲借宿”,表明时已之南晚,而“主人犹归家”,则透漏出来主人在江上渔夫时间之短,其劳动之艰辛不言而喻。
此时此刻,诗人只好在屋外西福寺,等候,观赏四周环境:竹丛暗绿而苍凉,乡间小路蜿蜓弯曲,前村还在远处;诗人急切地远眺江面,江上渔船愈来愈稀疏。
一个“离”字,隐隐写下诗人急于在此求宿的心境。
“月出来”,说明夜已来临。
“钓船叶唇柱”则和“主人犹归家”句,前后契合,相互补足。
面对这冷落凄清的境界,诗人渴望主人归来的心情更加迫切。
他不断眺望江口,远远看见一叶扁舟向岸边行来,渔人正寻沙岸泊船,他身上的蓑衣在春风中飘动。
期待已久的渔人大概回来了吧!诗人喜悦的心情陡然而生。
结尾一句,形象生动,调子轻快,神采飞扬,极富神韵,给人特别深刻的印象,凝聚了诗人对渔民的深情厚意。
【张籍的诗词全集(425首全集)。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白马篇》是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它以典型的七言古体诗形式展现了曹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白马篇》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原文赏析:举鞭欲行意忽回,苦恼年来易悟灰。
传语白马谁家子,再能载我及谁才。
二、翻译赏析:当我挥动鞭子准备启程时,思绪突然回转,我悔恨自己多年以来的迷惘。
我传达命令给小白马,问它是谁的后代,还有谁能像它一样能载着我。
三、赏析:《白马篇》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注目。
整篇诗歌只有四句,却生动地展示了曹植在人生晚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白马篇》以作者举鞭意欲行动的场景开篇,展示了曹植此刻的情感。
但是,诗中使用了“意忽回”一词,表明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彷徨。
这种意外的转折使得整篇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多年来面对世事的困惑和迷茫,将其形容为“易悟灰”。
这句诗反映出作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对人生的领悟逐渐增加,他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这种对现实的认识使得曹植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价值。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期望和愿望。
他询问小白马是谁家的后代,意味着他寻找一个真正能明白自己内心感受的人。
同时,他询问谁可以像小白马一样承载他的希望和理想。
这两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承担自己意愿的人的期待和渴望。
综上所述,《白马篇》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他人的期望。
这首诗给人以启示,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
敬请鉴赏。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译文及注释:作者:佚名译文挟来阵阵寒意的水浪,也有些心事重重;只有西去的阳光,投下惨淡的影子,渐渐地消失;南面的水岸是我送别的地方,你走了,一阵阵萧索的风,带来易水上的苍凉。
那风呵,又吹起来了,吹起河岸上的柳。
受尽霜冻的柳枝啊,落下最后一片黄叶,影子是这样的孤单。
还记得吗,还得那飞絮如雪的时候?我久久瞭望你远去的帆影,直到夜幕降临,浪花飘起来了,是茫茫的烟雾,迷糊了最后一抹夕阳。
只有那孤苦柳树,迎来匆忙的过客,扭动着瘦弱的腰身,好象要轻轻地舞动。
春天里,我们彼此相爱,却在这寒冷的秋季,催生出无数相思的落泪。
回忆起携手并肩时的亲密,那份感伤,就象无数的细绳把我的心捆扎。
笙歌劲舞的画舫,依然绕着河岸缓缓地移动,可是我的心里却是这样的冷落,水在流,云还是那样地飘,只不知道心上的人儿,你在何处。
想着那些相恋的日子,如同一阵吹来的东风,可是那是多么微弱风呵,吹不进重叠的窗帘,只是让这一份相思深深地刻在我的眉间。
我只能等待那个梅花的精灵,在夜阑人静的时候,在月淡星稀的时候,我对她说出自己心中的苦闷,让她传达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注释⑴金明池:词牌名,秦观创调,词咏汴京金明池,故取以为名。
⑵怅:失意,懊恼。
⑶萧萧:风声,草木经风摇落之声。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 3篇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关于爱国的古代诗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晏殊和尚的诗句":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欢乐无端哭,纵有欢肠已成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理想.有作为的人。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
--《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13、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14、明·于谦: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忠家。
15、宋·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16、三国志:忧国忘家,捐躯济难。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是一种以表达爱国情怀为主题的诗歌形式。
它通过抒发爱国热情、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赞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优秀文化,寄托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以下是几首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和它们的翻译和分析。
1.《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诗人通过以壮丽的黄河和高耸的鹳雀楼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象征地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和期望。
2.《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的作品,强调了生命的循环和民族的坚韧不拔。
诗人通过描写草的生长和枯萎,表现了草的顽强和生命力的不息。
这种象征也可以用来代表中国民族的坚韧,不惧困难,迎接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的作品,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和自己的深情厚意。
诗人以崇山峻岭和奔流不息的长江为背景,写出了自己艰难的命运和对国家的无限思念之情。
这些爱国诗歌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对自身遭遇的叙述,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和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它们通过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结合,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作品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展现出了民族的坚韧和奋斗精神。
正因为诗人们用他们的诗歌寄托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所以这些爱国诗歌一直流传至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和传诵。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译文]周围的景物还跟原先一样,可是人却非当时的那个人,好多美好的事情都找不到了,想说话,还没有说的出口,泪水就已经流了下来。
[出自]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
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
物事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
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
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
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拟:打算。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1: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译文2: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
太阳已经很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
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
可是只怕呵,双溪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赏析: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一作:落花)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
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爱国诗歌(带翻译和赏析)爱国诗歌一直以来都是表达爱国情怀、激发民族热情的艺术形式之一。
爱国诗歌以其情感真挚、言辞激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首经典的爱国诗歌,并提供翻译和赏析。
1.《义勇军进行曲》翻译: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赏析:《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首歌曲,后来成为了中国军队的进行曲。
诗歌表达了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的坚定信念,以及愿意为国家献出生命的决心。
通过激昂的音乐和慷慨激昂的词句,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激发了团结抗战的热情。
2.《黄河大合唱》翻译:有这样一条河流,它的名字叫黄河,它奔腾不息,东西向流淌。
它来自青海高原冰川和雪峰,融入咆哮的黄土丘陵。
它汇集人们的泪水和血液,香烟和鲜花在这里相遇。
在这条河上流淌着中国的梦想,河水汇聚成一曲奇绝的合唱。
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经典作品之一。
诗歌以黄河为象征,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通过这条河的流淌,诗人表达了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
3.《我爱你,中国》翻译:我爱你,中国!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我爱你,中国!无论你落后还是进步。
你是我的母亲,我要赞美你,你是我的家乡,我要守护你。
你给了我希望,让我追逐梦想,你的力量让我坚持不懈。
无论我走到哪里,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赏析:《我爱你,中国》是一首表达对祖国深情厚意的诗歌。
诗歌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中国的深厚感情。
诗歌中使用了一系列对比,表达了对祖国不论贫富、进步与否都坚定的爱。
通过热情洋溢的词句,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热爱之情。
爱国诗歌通过激情澎湃的词句和音乐,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赞扬。
这些诗歌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