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的职业道德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4
任职条件
一般条件
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
特定条件
年满23岁
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其中担任高级法院、最高法院法官,应从事法律工作满3年;
获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或者非法律专业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从事法律工作满1年,其中担任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应当从事法律工作满2年。
限制条件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任职回避
法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同时担任下列职务:
1.同一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
2.同一法院院长、副院长和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3.同一审判庭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4.上下相邻两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
2法官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忠诚司法事业
1.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2.坚持和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3.热受司法事业,珍惜法官荣誉,坚持职业操守,认真履行法官职责。
4.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政治纪律,保守国家秘密,不从事或参与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活动,不发表有损国家利益和司法权威的言论。
保证司法公正
维护司法独立
外部独立:独立于司法体系外的其他国家权力、其他影响
内部独立:应尊重其他法官审判职权,排除法院内部对法官独立审判的干涉
内心独立:法官要有独立意识,自觉作出裁判
确保公平公正
法官应坚持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合理行使裁量权。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
实体公正是目的,程序公正是保障。
提高司法效率
严守时限;充分考虑效率因素;监督当事人及时完成诉讼
公开审判
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同时避免司法审判受到外界的不当影响
遵守回避制度
1.既要遵循诉讼法关于回避事由的规定,同时,还应考虑其他虽然不会影响公正裁判、但可
能引起公众合理怀疑的情况,还要考虑认为自己可能无法确保自己公正的情况。
保持中立地位
1.应当平等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不得以其言语和行为表现出任何歧视,并有义务制止和纠正诉讼参与人和其他人员的任何歧视性言行。
2.法官应注意到由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和居住地等因素而可能产生的差别。
3.禁止法官的单方接触。
任职回避
法院领导干部和在法院业务岗位的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职法院辖区内开办律师事务所、以律师身份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代理或者其他有偿法律服务的,应当实行任职回避。
抵制人情案关系案
1.法官应尊重其他法官审判权,除履行职责或通过正当程序外,不过问、不干预、不评论其他法官正在审理的案件。
2.法院领导和上级法院工作人员,非依法定程序,不得向审判组织和人员过问正在办理的案件,不得向审判组织和人员批转涉案材料。
3.根据职责需要提出指导意见时,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或由承办人记录在案,并由承办人将相关文字资料存入案件副卷备查。
确保司法廉洁
不得接受诉讼当事人的钱物和其他利益。
不接受案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请客送礼,不利用职务便利或者法官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不违反规定与当事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不正当交往,不在执法办案中徇私舞弊。据此,法官对于诉讼当事人的任何利益都应当拒绝接受
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法官不得从事或参与营利性的经营活动,不在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法律顾问等职务。不论这种兼职或咨询是有偿的还是无偿的,都在禁止之列。
不得为他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不得利用职务影响买卖股票和向他人推荐股票
不得以其身份谋取特殊利益。
1.法官应妥善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不利用法官身份寻求特殊利益。
2.法官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教育督促家庭成员不利用法官的职权、地位谋取不正当利益。
坚持司法为民
司法便民
法官应当认真执行司法便民规定,努力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提供必要的诉讼便利,尽可能降低其诉讼成本。
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1.法官应尊重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人格尊严,避免盛气凌人、“冷硬横推”等不良作风;
2.尊重律师,依法保障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权利。
3.尊重并礼貌对待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
4.法官应当认真、耐心地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除非因维护法庭秩序和庭审的需要,开庭时不得随意打断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
维护司法形象
坚持文明司法遵守司法礼仪
1.按照有关规定穿着法官袍或者法官制服、佩戴徽章,并保持整洁;
2.准时出庭,不缺席、迟到、早退,不随意进出;
3.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审判活动无关的事;
4.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
加强自身修养
法官应当培育高尚道德操守和健康生活情趣:
1.法官应当加强修养,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忠实地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法官应当具备忠于职守、秉公办案、刚正不阿、不徇私情的理念,惩恶扬善、弘扬正义的良知,正直善良、谦虚谨慎的品格,享有良好的个人声誉。
3.法官有权利并有义务接受教育培训,具备审判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专业能力。
4.法官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严格自律,行为检点,培养高尚的道德操守,成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楷模。
约束业外活动
法官不参加不适当的司法外活动,而且在参加适当的职务外活动时应当尽量避免该行为与司法职责相冲突,以维护法官职业形象和司法尊严,增加社会对司法的信任。根据《基本准则》的规定,主要包括。
1.法官从事各种职务外活动,应当避免使公众对法官的公正司法和清正廉洁产生合理怀疑,避免影响法官职责的正常履行,避免对人民法院的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法官可以参加有助于法制建设和司法改革的学术研究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不妨碍司法公正和维护司法权威、不影响审判工作为前提。
2.法官必须杜绝与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公德和良好习惯相违背的,可能影响法官形象和公正履行职责的不良嗜好和行为。
3.法官应当谨慎出入社交场合,谨慎交友,慎重对待与当事人、律师以及可能影响法官形象的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以免给公众造成不公正或者不廉洁的印象,并避免在履行职责时可能产生的困扰和尴尬,特别是严禁乘警车、穿制服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维护司法形象
约束业外活动
4.法官发表文章或者接受媒体采访时,应当保持谨慎的态度,不得针对具体案件和当事人进行不适当的评论,避免因言语不当使公众对司法公正产生合理的怀疑。
5.法官在职务外活动中,不得披露或者使用非公开的审判信息和在审判过程中获得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其他非公开的信息。
检察制度
1检察制度的历史
检察制度的雏形
13世纪的英国和法国
英国检察官是由为国王办理财产诉讼的律师演变而来
法国检察官是由封建庄园的管家演变而来
现代检察制度
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后
受三权分立学说影响,出现了侦控与审判完全分离的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得到重新确认。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检察机关多隶属于行政机关,任务主要是刑事诉讼,不承担法律监督职能
2我国检察制度的特征
独立的宪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