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②数数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1《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
”列出算式:5×2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②5.8×2.5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
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
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
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
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
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题2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
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
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
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引言小学低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对于数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探讨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作,并对其进行实践研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活动。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社会环境中通过交往和合作,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获取知识。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在交流合作中建构知识,促进认知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运作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作用。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学习目标等因素,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1.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然后设定与学生实际情况和数学教学大纲相适应的学习目标。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学习目标的设定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
2. 分组合理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前,需要将学生分成合理的小组。
小组的组成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以及个性特点来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配合,互补不足,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小组学习任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多媒体资料等。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冯丽浇1 冯莉梅2(1.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第四小学联合小学 四川泸州 646500;2.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古蔺镇第一小学 四川泸州 646500)摘 要:在融入了素质教育理念之后,小学数学教学开始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增多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表达机会,以培养其学科综合素养。
在众多新型教学模式中,小组合作学习为许多学科教学带来了新动力,小学生可以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学习灵感。
为探寻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方案,本文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讨,旨在为读者提供思路。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教学模式“合作”一直都是学习交流的主要形式,只不过在过去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合作的双方是教师与学生,并且教师是合作的主导方,因此学生并没有知识表现形式方面的选择权,长期处于被领导的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的主体是学生,小学生可以以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在与组内成员的交流中,针对自身的弱势进行短板补足。
但合作学习质量的影响要素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会使得课堂教学走向低效,小学数学教师应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改善小组合作模式。
一、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不足就目前而言,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出于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考量,通常不愿意选择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以讲授式为主[1]。
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很难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合作中也会不自主地依赖他人,不愿发表自己的看法,导致班级内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普遍参与度不高。
2.课堂合作学习内容流于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对于知识的展现形式显然不同于传统教学,不论是概念的导入还是问题的理解流程都应具备独特的风格[2]。
然而许多数学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任务时并未考虑到这一点,任务内容流于形式,对小学生思维启发的指导作用收效甚微。
科学中国人2016年11月有效合作,提高课堂效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宫本海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第二中学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其中有一种对教学很有帮助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注也提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来辅助教学。
”那么,什么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呢,它指的是让学生在遇到学习中的问题或者是交流学习感受的时候可以成立一个合作小组互相进行分享,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一下探究,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小组合作学习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它指的是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来合作学习的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的方式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都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只注重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去进行学习,而在现存的小学教学的合作形式下,教师只是随意地按照座位将学生氛围几个小组,并不符合学生的意愿,而且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程度进行教学,导致有的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什么都没有去讨论,而是小组一起说闲话、玩儿,而有的小组讨论的效率特别高,很快就完成了,还要等待其他小组的结果,因此,这样的小组合作形式就真的只是形式上的合作,并没有实质的作用。
对于教学的效率来讲,反而是一种危害。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太均衡小组合作的目的本是让学生们都发表自己的观点来进行学习,但是现阶段小组内学生参与度并不均衡,一般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积极参与,而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都是作为一名听众来参与到其中的,这种形式会造成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只是知道了正确的答案,并没有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不知道自己的方法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因此,这不能算是一个小组合作的形式,而应该是一个帮扶小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篇一: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四个阶段我们通过几年来的探索,认为在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的阶段:知识准备阶段:教师给全班同学布置合作学习的内容,通常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作前置小研究,不仅包括合作研究的内容(把要学习的内容先抛给学生),而且要使学习者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充分的准备,才能为同伴带来自己的知识,这也是进一步进行合作学习的必经阶段。
知识探讨阶段:强调学生要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加工、收集资料、整理分类等。
教师首先决定给学生多少问题和要求,而将哪些结论、规律、方法留给学生去发现、总结并鼓励学生通过联系旧知(我已经知道的知识)——我想学到的新知识——我通过怎样的方法来得到研究的结论(如:提供信息、与他人分享、并相互比较)——我学到了什么知识,如何评价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以及将怎样运用——分享(我怎样把自己的知识与其他成员分享或者我将怎样从他人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知识转化阶段:合作学习中的学生通过组织、解释、阐述、倾听、加工和综合分析来重新组合知识。
这个阶段的学习需要全组学生齐心合力的参与,教师应该避免完全由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独立承担阐明和加工学习的过程,这样不仅会剥夺其他成员表达和学习的机会,也会挫伤其他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应该让每个成员都发言,让每个成员都尽情表达。
知识的呈现、完善阶段:教师应该给各个小组的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然后集思广益,将各个小组有代表性的学习结果进行汇总,使知识更加完善。
这一阶段必须注意鼓励每个小组积极发言,提出与众不同的方法;倾听的同学安静、认真地倾听,并对汇报的同学进行提问、补充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以及提出反馈。
反思、总结阶段:学生通过分析和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并进一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 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提高小组内合作学习的能力;3. 培养小组成员的互助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教学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数学解题中运用合作学习。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好处,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 讲解(10分钟):以解决数学问题为例,讲解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如:讨论问题的意义、确定合作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解题方法、互相帮助等。
3. 演示(10分钟):在教室里组织一个数学问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
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合作、讨论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分享解题思路。
4. 练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数学题目,巩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和心得,回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 拓展练习(10分钟):鼓励学生选择其他数学题目,继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题目。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互相帮助、解题思路的交流等。
2. 看学生在练习阶段的解题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学生的总结和反馈,评估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解题能力。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多次练习和反思,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互助精神和共同进步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
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一、在新授内容尝试时组织小组合作我在教三位数加法横算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列出算式347+256,再让他们用简图摆一摆、算一算,独立思考答案,然后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是怎么算的,由于学生先是独立思考,所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在学习小组中大家一起讨论、比较、判断,得出了好几种办法,①先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合起来;②把256分成200、50和6,再算347+200+50+6;③把347分成300、40和7,再算256+300+40+7。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己解决了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在新授课中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权,改变了单纯的教师教算法,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
凡是通过学习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他们自己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二、在教学难点解决时组织小组合作在教有余数除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妈妈买来一些糖,想分给到家里来做客的小朋友们。
她想分给每个人3块,能分给几个人呢?结果会怎么样呢?她想考考做客的小朋友,如果让你分,你会吗?看看你能有什么新发现。
(然后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糖,但各个小组的糖果数量均不相同。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马上进入了状态,兴致勃勃地按要求分起来,三个同学当客人,一个同学分糖果。
接着全班一起讨论分配的结果。
在汇报结果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发现:从分配的结果看,可以把这些情况分成几类:正好分完的,余1个的和余2个的。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2)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猜想”的研究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例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怎样计算。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产生悬念,激发他们跃跃欲试的情绪。
学生会自觉地投入到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去,主动验证猜测的过程,从而体会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回忆预内容,完成相关空表格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例如,通过讨论两家父母种地经常来往往跑着干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研究的实用性。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老师引导学生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首先,学生们数了数课本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有几个小方格,发现不足一格的按半格计算。
然后,他们讨论了如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并发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高和宽相等,因此它们的面积也相等。
最后,学生们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底×高。
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小组合作学习案例话题: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案例分析知识经济时代小组摘要:“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文就几例不恰当的数学小组学习进行了案例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与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标准作了重新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上,以往的研究重在研究小组学习的方式上,而忽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本文就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实效性进行了探讨。
一、杜绝形式上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一]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它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1/4、2/8、4/16在纸上涂的颜色大小。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__变了,____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而像上面的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虽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了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
这样只注重形式的小组学习没有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流于形式,抑制了学生的思维。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需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与,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笔者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正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
高效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水平,获取新知识的水平、分析和解问题的水平以及交流合作的水平。
”这说明新课改着重改变我国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探究式学习法必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必须要大力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科学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动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水平的发展。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及分析。
案例一(教学片段):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学过程:我们先来研究平行四边形。
为了便于研究,每个小组的6个同学合作,挑选几根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想一想准备怎么选,怎么拼;拼完以后协助身边需要协助的同学,然后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发现有什么特征?(学生分小组拼平行四边形)刚才大家动手拼了很多个平行四边形,我选择了各个小组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请看看。
它们都是平形四边形。
哪个组来说一说,通过摆和观察,你们组发现了这些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各小组汇报:两组对边分别相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个物体的表面上有平行四边形的图案吗?是什么样,能比划一下吗?(各个小组分别回答在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图案) 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还真多,他应用了平行四边的特点,既美观,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分析】:我在组建合作小组时,遵循合理性的原则。
小组成员人数定为6人,因为人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体才能的充分展示,人太少互动不足;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教学实录《时分的认识》教学观察:场景观察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大教室,正前方是多媒体讲台,讲台上放着钟面、节目单。
学生每两个人一张课桌,分成四组,每组有六到七张课桌,学生都面朝黑板坐,每人桌上有一个小钟表,一张口算题,数学书和笔等学习用品,学生的座位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空间;教室后大概有七张椅子,供听课老师坐。
教学行为(第一次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导入部分老师由六一儿童节的文艺汇演导入,复习一年级学习的时间的知识(整时和整时半的认识),在新授部分拿出小钟表,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钟面上除了我们已经知道的指针和数字外,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学生谈发现)。
提完问题后,学生前面两人转身和后面的两人组成四人小组,有的学生很认真地说着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让学生都停止,开始组织学生交流和汇报。
师生对话利用学具。
师:我们把相邻两个大刻度之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钟面上有多少大格?生:12大格。
师:每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生: 5小格。
师追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小格呢?生:60小格。
师再次追问:你是怎样数的?师:在钟面上,分针走多少是一分钟?时针走多少是1时?场景观察在刚才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用多媒体出示节目时刻,媒体出示8:31的钟面,请学生读一读认一认,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读的。
教学行为学生交流读时刻的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引导: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是31分的?师:那其它节目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呢?你是怎样想的?四人小组互相合作,做“我拨你说”的小游戏,一生拨钟,一生认读时刻。
四人小组很热烈的讨论着,大概5分钟后师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场景观察通过上述观察和认识,师提出质疑:转动分针,分针走的时候时针动不动?进而讨论两者的变化关系。
教学行为师:刚才我们快速地转动分针,当分针走动的时候,时针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那时和分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现在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动手研究这个问题,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多媒体出示):组长在钟面上先任意拨出一个整时,然后让分针轻轻地、慢慢地走一圈,全体组员都要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派代表到投影仪上展示、交流。
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6篇)【摘要】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许多学校开始逐步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合作教学模式一个有效的新模式。
其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力为目的,组成不同的小团体,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内不断的讨论研究,发现问题与知识的盲点。
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驱使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们也在过程中提高了思维创造和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也培养了学生在小组内各自分工,相互合作的能力。
一、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许多教师对于它的定位可能理解不够,往往会忽视了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放任学生随意交流,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适当的参与到个别组中,及时指正学生的一些偏题现象,抓准切入点是团队合作的重要前提。
同时教师应该给每个小组的同学一个明确的分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每个同学都找到自己的准确,大家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取长补短,避免两极分化。
最后,一个小组内往往学生的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习差的同学积极发言,而某些侃侃而谈不听取其他人意见的,教师也应该适当的出手加以矫正,只有小组内部积极和谐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1]。
二、加强小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一)做好分组的细节工作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的基础工作就是做好学生的分组,这决定了小组教学模式的成果,因此教师在分组时要确定组员的异质性,即每个组内各个学习水平的学生都应该有,通过组内学习基础优秀的学生来带动中等和较差的学生,一起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讨论时,学习好的学生也会比较比较有权威,对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和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解答,相当于组长的角色。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协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避免以下几个“误区”:一、设计数学理念,抑制“思维”案例:分数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设计了三个任务,让小组合作解决。
1、三张大小相同纸,分别折出1/4、2/8、4/16,并将他们涂上不同的颜色。
2、认真观察,并将结果添入○里。
1/4○2/8○4/16。
3、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______变了,____不变。
各小组经过操作、合作、交流后派代表回答,结果表述完全一样。
反思:常言道,问题是智慧的窗口,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我们知道只有当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有才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
但象小组合作“探索”,事先设定“套路”,无须经过讨论,一目了然的“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现象,学生似乎都在积极参加,是否有探索性?是否表达了课堂的主人?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场依据剧本的演出罢了。
我认为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景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设置的问题应没有明显的“准确”答案,应是开放性的,这样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以期提出新问题,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那个”答案,其次,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二、一味“开放”忽略“一般”案例:分数应用题的教学: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惟恐占据学生的时间,不敢多讲话,不敢评论,充分发扬民主,由学生解,由学生讲,让学生把各种解法都搬上了黑板。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其他组员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他们需要相互交流、分享思考,讨论思路、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团队协作,互相帮助。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思维、讨论、研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他们需要集思广益,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推理、分析、判断、概括、评价等思维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和分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多的反馈和鼓励。
他们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并且可以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满足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圆的面积》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在数学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经历猜想、计算、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自觉使用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发展空间观点。
2、在推导公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水平和初步的推理水平;充分体验数学图形的美妙变化,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学习信心。
3、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能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在数方格、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悟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学生将圆转化为长方形并发现转化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过生日都要吃生日蛋糕(出示两个蛋糕图片),根据你们的经验,放这两个蛋糕的圆形托盘的大小一样吗?(课件出示托盘)生:不一样。
师:什么不一样?生:大小不一样。
师:圆形托盘的大小指的是什么?生:圆的面积。
师:圆的面积就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
(课件闪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二、初步感悟:1、课件出示:书103 例7图。
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2、猜倍数:师:现在请你猜一猜,圆的面积是这个正方形面积的几倍?为什么?教师出示课件演示3、验证猜想:师:到底是不是3倍多一些呢?我们现在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字正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师:图中每一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
你知道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么?原来我们数方格的时候,不满一格算半格,这里有两格特别接近满格,(课件闪烁)我们数的时候安满格计算。
通过数圆的面积,得到整圆的面积,然后把表格填完整。
学生填表、计算,汇报小结: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我们得到了圆的面积是它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些,想知道圆的面积到底是多少,看来还需要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推导公式:1、复习原来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通过转化推导圆的面积(1)学生想办法试一试。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出圆的计算公式。
①学生小组合作剪拼圆,汇报交流8等分的16等分的师:每份的弯曲度?底呢?(生:越来越直了)想像一下,假设把圆平均分成100份,200份,随着平均分成的分数越来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简直就是一个长方形)仔细观察,拼成的方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生答,师板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引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又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1.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增加学习的情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解决问题,培养积极探索的学习态度。
2.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与组员展开合作探讨,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支持多元化学习策略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策略的机会,不同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来补充自身的不足,促进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原则1.明确学习目标。
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要求,确保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2.灵活组合小组。
小组成员的组合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组合。
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进行组合,确保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合作性。
3.明确小组合作任务。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明确任务的性质和要求,保证任务的清晰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标、内容和步骤,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产生困惑。
4.设置学生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角色,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以便学生更好地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5.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镇城中心校李晓艳2016.1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
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
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
②数数
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
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因
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教学《5的加减法》时,分析讨论3+2为什么等于5时,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近观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咱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说吧?
(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
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到了?
“我,我”有两个同学直接说,而剩下的一个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组长:XX(一言不发的那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XX:(不自信地说)3个再加上2个(边伸出手指比划),不就是5个吗?
其他的两个同学中的A边伸出手比划边说:就是5,我们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
(得到了肯定XX的表情立即舒展了许多。
)但是我是想着才学习过的分成组成,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
(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
组员B:从图上就能直接数出来,有1.2.3.4.5,5只松鼠。
讨论结束,组长又将三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
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得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
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