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公开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1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课标解读】大气的组成的内容有两个要点: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不同成分的占比情况;组成成分与人类、生命有机体息息相关。
大气的垂直分层一般是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将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也可以简化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每一层的特征可以从气温的垂直变化、气流的运动状况,以及一些物理特性等方面描述。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人类活动的联系,要结合各层的特点来理解。
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教材也侧重于研究这两个分层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目的在于要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属于地球大气中的基础知识,为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图表、文本等资料,让学生说出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并分析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渗透区域认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
【学情分析】从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来看,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不存在很大的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淡化知识点的讲解,侧重于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思考、探究,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阐述真实的地理事象,去解决现实的地理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
【教学目标】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基于课程标准和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总体设置如下:1.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说出大气的组成,分析大气组成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2.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说明大气成分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运用图表和文本资料,描述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分析垂直分层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大班科学公开课保护环境教案大班科学公开课保护环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2.提高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
3.促进孩子们爱护大自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科普2.环境保护实验3.小游戏互动三、教学过程:1.入门a.欢迎孩子们参加这堂环保课程,告诉他们今天的主题是保护环境。
b.给孩子们简要介绍环保的重要性,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可能保护环境。
c.通过播放短片,向孩子们展示一些有害物质的影响和环境恶化的情况。
让孩子们知道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环保知识科普a.以PPT的形式,介绍一些环保知识,如水源保护、空气污染、垃圾分类等。
帮助孩子们了解环保问题。
b.让孩子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3.环保实验a.介绍几个简单的环保实验,如净化水、利用太阳能等。
b.让孩子们动手实践,通过实验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
c.让孩子们分享实验成果,互相交流。
4.小游戏互动a.通过一些小游戏,如环保知识竞赛、垃圾分类游戏等,加强孩子们的认识和记忆。
b.让孩子们互相竞争,通过游戏彼此学习和成长。
5.结束a.总结本次环保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所学知识。
b.强调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积极保护环境。
c.展望未来,环保工作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希望孩子们能成长为环保的积极分子。
四、教学资源:1.PPT2.实验器材3.短片4.小游戏道具五、教学评估:1.听课笔记2.环保实验成果3.小游戏成绩4.孩子们的表现及反馈六、教学体会:本次环保课程,通过知识科普、环保实验和小游戏互动等方式,全面提高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表现积极,充满兴趣,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教师们应该利用更多的教育手段,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孩子们成长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大班科学公开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帮助孩子们了解环保知识的重要性、意义以及各种保护方法,进而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案一、课标要求及解读1、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2、课标解读本条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而本节课主要学习教材的热力环流部分,所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本条标准:(1)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学习热力环流,是为理解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打基础;(3)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需要借用一些示意图。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安排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三部分知识。
教材在处理三个框题时采用了由因导果、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冷热状况,而大气的冷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教材在介绍热力环流的基础上,又从整体到局部,选择了与人类比较密切的大气的水平运动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三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和联想,发展学生的理解记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
教学中应重点分析讲解两个内容:1、热力环流可通过实验演示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同时要结合第一章的内容,理解太阳辐射在纬度间分布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归纳学习思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正确顺序。
3、在热力环流原理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如热岛效应、海陆风的介绍,对于热力环流的存在和原理是非常有力的说明和证实。
根据教材和教学的安排,本部分内容为一个课时。
三、学情分析课前学生已有必备的相关知识技能基础,如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等。
但由于高中阶段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不清晰,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
幼儿园大班语言优秀公开课教案《雾霾天气》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雾霾天气的概念,知道雾霾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意识。
3. 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雾霾天气的定义:雾霾天气是一种由于大气污染而形成的天气现象,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能见度降低。
2. 雾霾天气的影响: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出行和日常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它能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能见度,甚至导致交通事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雾霾天气的概念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四、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雾霾天气的图片、空气质量指数图表等。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白板、彩笔等。
3. 游戏材料:雾霾天气角色扮演卡、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雾霾天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雾霾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介绍雾霾天气的定义、成因和影响,结合图片和数据进行说明。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减少雾霾天气的影响?”鼓励幼儿提出建议,如戴口罩、减少外出等。
4. 游戏环节:开展“雾霾天气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拟在雾霾天气中如何保护自己,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有关雾霾天气的信息,了解我国雾霾天气的现状,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雾霾天气的认识和理解。
2. 评估幼儿在互动环节提出的建议,判断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游戏环节,观察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雾霾天气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2.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雾霾天气对环境的影响。
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目的1.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认识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知道大气的结构,掌握对流层和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2.培养读图、阅读和概括能力;运用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树立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和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大气主要成分的环境意义;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人类活动与各层大气的关系2.难点: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对流层、平流层大气的特点。
★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讲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相比,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更为密切,阐明为人类提供的生存空间的条件更为广阔。
本节教材的涉前、涉后的知识较多,是整个单元的基础。
如:臭氧对紫外线的吸收,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内容要主要不要讲得太细,要点到为止,考虑到以后的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对比讨论法;资料分析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特殊的是它拥有生命,正是因为有了大气才使得生命的形成有了可能,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
新课讲授:[板书]第二单元大气环境读书第28页,思考:地球表面的大气有什么作用?[板书]引言围绕在地球周围的厚厚的大气,阻挡了来自宇宙和太阳的有害辐射,成为地球上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保护层;大气既提供了动植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气体,又对地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地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又凝结成雨、雪等降落地面,使得地球上的水循环不止。
又如,增温、降温、刮风、下雨等大气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不断地雕塑着地球表面的形态。
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也就没有生物界,没有人类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 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特性。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让幼儿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
2. 空气的用途:让幼儿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呼吸、燃烧、植物生长等。
3. 空气的污染:让幼儿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气球、塑料袋、蜡烛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通风良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吹气球、拍塑料袋等动作,引发幼儿对空气的好奇心。
2. 空气的概念:教师讲解空气的特点,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
3. 空气的用途: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幼儿了解空气的重要性。
4. 空气的污染: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让幼儿学会保护空气质量。
5. 实践活动: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如吹灭蜡烛、塑料袋捕捉空气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空气的特性。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空气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保护空气质量的必要性。
六、教学目标:1. 加深幼儿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 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保护空气质量的行动。
七、教学内容:1. 空气的组成:让幼儿了解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包括氮气、氧气等。
2. 空气的循环:简述空气在大气中的循环过程,让幼儿对空气的流动有基本认识。
3. 环保行动:讨论幼儿能参与的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透明瓶子、水、颜料、气球等。
2. 环境准备:教室内设置实验区,确保安全。
九、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空气知识的掌握。
2. 空气的组成:教师介绍空气的组成,并用实验展示不同气体的性质。
3. 空气的循环:教师简述空气循环的过程,让幼儿初步了解大气层和气候变化。
4. 环保行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环保行动,鼓励他们提出建议。
高中地理大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地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章节——大气。
大气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它不仅影响着天气和气候,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将从大气的组成、大气的运动、气候类型以及大气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
首先,我们来了解大气的基本概念。
大气是指地球周围的气体层,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约占大气总体积的78%,氧气约占21%,其他气体如氩气、二氧化碳等则占剩余的1%。
除了这些主要气体外,大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气体。
这些气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
接下来,我们探讨大气的运动。
大气运动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之一,它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大气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加热引起的,形成了我们熟知的风。
而垂直运动则是由于地面温度的变化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
这两种运动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大气环流系统。
在大气运动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气候类型。
气候是大气在长时间内的平均状态,它受到纬度、海洋、地形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气候特征,我们可以将气候类型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例如,热带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适合热带雨林的生长;而寒带气候区则全年寒冷,大部分时间被冰雪覆盖。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可能导致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破坏等严重问题。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行动起来,减少污染排放,保护我们共有的大气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气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问题,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地球公民。
中职中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开课大气污染监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峻挑战。
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职中专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公开课中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
一、基础概念和原理1.1 大气污染的定义大气污染是指大气环境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超出了一定限值,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1.2 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包括颗粒物、气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污染物的来源多样,包括燃煤、车辆尾气、工业废气等。
1.3 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监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准确地检测和评估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组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支持。
二、大气污染监测方法2.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的大气污染监测方法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气体浓度监测和颗粒物采样分析等。
其中,气象观测可获取气象条件,为污染物的扩散和传输提供依据;气体浓度监测则通过采集大气中的气体样品,利用分析仪器测定污染物的浓度;颗粒物采样分析则通过露点塔、光学颗粒物计数器等设备获取颗粒物的浓度和粒径。
2.2 现代监测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大气污染监测方法也不断发展。
其中,无线传感器网络、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成为重要的技术手段。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测。
通过部署在不同地点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采集大气中的污染物数据,并进行实时传输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实时性和高精度的优势,能够及时预警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无人机等遥感设备获取大气污染物数据的方法。
通过获取遥感图像和数据,可以对大范围、多维度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种方法具有全面性和高效性的优势,能够实现大区域范围内的污染监测。
大数据分析是通过对大量的污染物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揭示大气污染的规律和趋势。
借助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可以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公开课教案课件、投影仪、讲义及补充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宇宙中的地球》,了解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重要影响,和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等内容。
今天,我们接着就来学习下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多媒体)我们在初中学习地理的时候有学过这么一句: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可是真有这样的情况吗?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奇异的现象呢?让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上白天的温度可以达到127℃,夜晚的温度降到—183℃,一天中的温差可以达到310℃;为什么地球的日温差和月球的日温差会相差那么多呢?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
首先,我们来看下今天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展示: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重点)2.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重点)3. 理解等压面的凹凸与气压高低的对应规律。
(难点)带着第一个学习目标,我们来完成下【探究一】:读下图,并结合课本28页图2.1完成下列问题:1、上图显示了大气受热过程的几个环节?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太阳辐射100%为什么到达地面才吸收47%?太阳辐射在经过大气层时被削弱掉了53%,一部分被大气吸收走19%,一部分被大气或者地面反射。
(削弱作用)补充:(大气吸收太阳辐射,主要是臭氧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大气和地面反射太阳辐射,因此地面覆盖物和云层对太阳反射很大。
)3、为什么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吸收太阳辐射少?因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容易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4、地面得到了47%的太阳辐射,却放出120%的地面辐射,“亏大”了吗?大气逆辐射会将吸收的地面辐射还反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5、如果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你认为合适吗?合适,因为通过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众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文综地理展示课教案
授课内容: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授课时间:2013年11月7日星期四
授课班级:高一(5)班
课题: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授课人:喻志鹏
文综组地理必修一集体备课教案
授课时间:2013年11 月7 日第9 周星期 4 第 2 节课班级一(5)班总课时 5
(过渡)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都是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但是还是那句,理想不等于现实,就让我们再现实一点,来看看大气环流的实际情况。
进入下一个框题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
但由于地表是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在冬季或夏季温度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就使气压带和风带局部断裂,分割成一些高低气压中心。
使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板书设计
二、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2、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地表均匀、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规律:随太阳直射点,夏季偏北,冬季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