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3.04 KB
- 文档页数:7
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开课时间: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号2014210161
姓名方晨
学位类别全日制硕士
任课教师沈亚强
交稿日期2015年6月20日
成绩
评阅日期
评阅教师
签名
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第一部分:
数控车削技术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思路是:依据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目标,以数控车削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项目课程结构,按照数控车削操作技能形成过程设计学习任务系统,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负载专业理论知识,以中级数控车削加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各项目的技能目标和知识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等复杂车削类零件数控加工的基本技能及相关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学习技术与理论的积极性高,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达到国家职业标准《数控车床操作工(四级)》要求。专业能力结构目标:会识读零件图纸;能看懂数控车削类工艺文件,会编制中等复杂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和程序;会加工中等复杂车削类零件并达到一定尺寸精度;会维护保养数控机床。专业知识结构目标:掌握制订工艺文
件的知识;掌握零件定位、装夹原理;具有数控编程与输入、调试知识;掌握零件加工方法与检测知识;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维护、故障诊断知识。
工作过程系统化培养: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准备:(一)读图与绘图《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二)制定加工工艺《机械精度设计》《特种加工技术》
(三)零件定位与装夹《夹具设计》
(四)刀具准备《机械制造基础》
数控车削代码编程:(一)手工编程《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二)计算机辅助编程《计算机辅助设计SOILDWORKS》
数控车床操作实施:(一)操作面板《数控加工与编程技术》
(二)程序输入与编辑
(三)对刀
(四)程序调试与运行
数控车床零件加工:(一)轮廓加工《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基础》
(二)螺纹加工
(三)槽类加工
(四)孔加工
(五)零件精度检验《机械精度设计》《测量技术基础》
数控车床维护与精度检验:(一)数控车床日常维护《数控机床日常维护及故障诊断》
(二)数控车床故障诊断
(三)机床精度检查
第二部分:
浙江省中职课改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浅析
摘要:14年浙江省出台了中职课程改革方案,省内的中职学生未来将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在课程方面也有更大的自主权,学校还需推行“多学期制”等新型教学方式。然而作为职业院校应该如何针对自己学校特色进行课程改革,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查阅部分资料后,我对中职课改方案的对策如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和存在的疑惑进行了一些整理。关键词:选择性;兴趣;人文艺术;课改联动;后续保障机制;
14年浙江省出台的中职课程改革方案,引起各方关注。浙江省提出这样的方案其指导思想是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教育多样化的需要。而此方案的出台基于浙江特有的新背景:东部发展地区经济结构的快速调整,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包括经济,教育,文化水平等等方面都在全国处于较领先状态,于是家长和学生对于教育的需求发生变化。在中职教育部分,狭隘的,目光短浅的以单纯就业为导向的,培养一线工人的职业教育,已经与许多家长及学生所期望所接受的教育不相符合,使职业教育招生出现困难。在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因为有利的气候地理位置,发达便捷的交通系统及浙江地区人民勤劳肯干的精神使个体商户,家族作坊等等私有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庞大。但是作为优秀的生意人,企业家,并不一定是合格的父母,他们的子女从小疏于管教,宽裕的经济环境
和父母的溺爱使他们精神意志力缺乏,学习成绩较差,最后成为学校中的问题生,中考的落榜生,最后只能选择入学要求低于普通高中的中等职业学校。但是职业教育进行的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并不适合这类学生及家长对教育的期望,于是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未来发展何去何从的问题还是存在,并且继续恶化。那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针对不同需求的进行职业教育的学生,既不能违背职业教育的发展导向,又需要有灵活的课程机制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格局变化对人才的需求,及受教育者个体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选择的需求。
一、中职课改对于“选择性”的切实履行
此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普职融合”为改革导向,构建“选择性”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本次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打破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制度瓶颈,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要求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至少为学生提供两次选择机会——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围绕这样的安排,给处于可塑期的学生更多的选择课程、选择专业、选择学制的权利。同时也赋予学校相应的课程、专业、学制确定权。
首先中职课改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权就是就业还是升学的选择权。随着人民群众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学生对于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比如升学与出国需求更加强烈。中职课改要求学校在学生就读期间至少为学生提供两次选择机会: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为处在可塑期的中职学生提供多样性的成长通道。为了避免学校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观念,念歪了改革的“经”,从一开始就分直接就业班和继续升学班,搅浑职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方案中明确规定,学生选择应该在一学期专业学习之后才能进行。很多中职学生在进入职高时或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不能马上做出就业或者继续学习的决定,所以学校需要学生在经过一学期适应性学习后,再让他们就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进行选择,而等一个学年过去,一些学生可能改变了主意或者有新的收获,这时学校再给他们一次选择的机会,这样做能防止某些学校以学生成绩或意愿乱分班。
在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中职学生对于专业的选择一般比较迷茫,他们对于专业的选择可能基于家长的要求,也可能基于舆论的导向,也有可能选择近期较热门专业,唯独忽视了学生自我的期望和追求。这对于今后中职学生对接受学习内容主观能动性有较大影响。而中职学生对于专业选择的迷茫更大的原因是对于所学专业及所对应职业的不了解。课改指出应在高一进行专业体验的机会,一段时间之后可以重新选择专业。这样的举措有使学生对将来所要学习的课程及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有了较为概括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也促进学生对未来学习生涯的规划意识。
而对于课程的选择权,课改提出构建可供学生充分选择的课程制度与课程资源,构建供必修的“核心课程模块”和供选修的“自选课程模块”两大课程类型。其中,“核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