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力学与结构力学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933.00 KB
- 文档页数:37
建筑力学与结构、结构力学与建筑构造练习册
(宁大专升本)
姓名:
学号:
班级:
任课教师: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作业
一、静力学基本概念
(一)判断题:
1、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 ( )
2、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杆件称为二力杆。 ( )
3、力的可传性原理适用于任何物体。 ( )
4、约束是使物体运动受到限制的周围物体。 ( )
5、画物体受力图时,只需画出该物体所受的全部约束反力即可。 ( )
(二)选择题:
1、对刚体来说,力的三要素不包括以下要素( )。
(A )大小 (B )作用点 (C )方向 (D )作用线
2、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必( )且汇交于一点。
(A )共点 (B )共线 (C )共面 (D )不能确定
3、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约束反力通常有( )个。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如图所示杆ACB ,其正确的受力图为(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成绩
D
A A
(A )
(D )
(C )
5、下图中刚架中CB 段正确的受力图应为( )。
(A )图A (B )图B (C )图C (D )图D
(三)分析题:
1、画出下图所示各物体的受力图,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面,未注明者,自重均不计。
F C
F C
B
(C)
F
(a )
v
(b )
v
(c )
v
2、画出下图所示各物体的受力图,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面,未注明者,自
重均不计。
(a) AC杆、BC杆、整体
(b)AC杆、BC杆、整体
u u v
q
(c) AB杆、BC杆、整体
v
二、平面汇交力系
(一)判断题:
1、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几何作图法称为力多边形法。 ( )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的几何条件是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为零。( )
3、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的解析条件是:力多边形自行封闭。 ( )
4、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有时是一个矢量。 ( )
5、平面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都汇交于一点。 ( )
(二)选择题:
1、空间汇交力系各力的作用线汇交于( )点。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2、力的投影正负号规定:当力矢量与轴正向夹角为锐角时为( )。 (A )零 (B )正 (C )负 (D )不确定
3、平面汇交力系有( )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4、图示为作用在三角形板上汇交于三角形板底边中点的平面汇交力系,如果各力大小均不等于零,则图示力系( )。 (A )能平衡 (B )一定平衡 (C )一定不平衡 (D )不能确定
5、图示为作用在三角形板上汇交于三角形板中心的平面汇交力系,如果各力大
小均不等于零,则图示力系( )。
(A )能平衡 (B )一定平衡 (C )一定不平衡 (D )不能确定
成绩
u 2u u v
(三)计算题:
1、下图所示四个力作用于O 点,设F 1=50N ,F 2=30N ,F 3=60N ,F 4=100N ,试 求其合力。
2、简易起重机如下图所示,重物W=100N ,设各杆、滑轮、钢丝绳自重不计,
摩擦不计,A 、B 、C 三处均为铰链连接。求杆件AB 、AC 所受的力。
x
y
三、力矩与平面力偶系
(一)判断题:
1、力对矩心的矩,是力使物体绕矩心转动效应的度量。 ( )
2、力对点的矩一定是个代数量。 ( )
3、力偶的作用面是指组成力偶的两个力所在的平面。 ( )
4、力偶可以在其作用面的平行平面内任意移动,而不改变其对刚体的作用效应。
( )
5、平面力偶系有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偶矢。 ( )
(二)选择题:
1、大小相等的四个力,作用在同一平面上且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C ,试比较四
个力对平面上点O 的力矩,哪个力对O 点之矩最大?( )
(A )力P 1 (B )力P 2
(C )力P 3 (D )力P 4
2、关于力对点之矩的说法,( )是错误的。
(A )力对点之矩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矩心位置无关 (B )力对点之矩不会因为力矢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C )力的数值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均为零 (D )互相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3、已知1F u v 、2F u u v 、3F u u v 、4F u u v
为作用于刚体上的平面共点力系,其力矢关系如图所示,
为平行四边形,由此可得( )。 (A )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偶 (B )力系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C )力系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 )力系的合力为零,力系平衡
4、平面上由四个大小相等的力组成二对力偶,如图所示,设每一力的大小为P ,且沿正方形边长作用,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合力偶矩为( )。 (A )0 (B )4Pa (C )Pa (D )2Pa
成绩
1F u v
2F u u v
3F u u v
4F u u v
O
P 3
P
P
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