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
- 格式:docx
- 大小:20.44 KB
- 文档页数:6
新高考下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与跨越
我国2014年开始试行的新高考秉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探索“三位一体”招生录取机制,实行“3+3”考试科目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构了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与探索,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时间、次数等,把刻板的学习活动转变为主动选择、充满意义的生动体验。其特征是关注学生个体意义的构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这预示着我国普通高中差别化、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时代已经到来。在新高考制度下,选课走班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不再是统一步调的“齐步走”,而是面向学生个体的“自然走”,颠覆了以往学生附着于固定课程、教师、教室的局面,代之以“一人一表”“一生一师”的学习样式。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
梳理新高考试点区学校的有关实践,选课走班教学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有调查发现,%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三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很多学生在听取他人对选考科目的介绍时,仅凭“一时兴起”的激情或者对某个教师的喜好选择高考科目,认为只要自己不排斥的科目和教师就是好的选择,然而这种激情是难以持久的,接下来的学业困难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让学生忘记选课时的“初心”,以致后期的学习行为变得仓促混乱。
学生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
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但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到多样化,没有考虑学生全面发展问题。例如,有学校语文课程仅以体裁类型作为走班依据,把学
生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写作等不同组别进行走班,这与普通高中已有的素质拓展课程没有实质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新高考下选课走班的真正内涵。三是部分教师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选课走班的施行不仅增加了班级数,改变了现有教学的“一锅端”,而且学生还拥有自主选择教师的权利,同时教师还面临着素质提高的挑战,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出现消极和倦怠行为,对选课走班打马虎眼,这严重影响了选课走班的教学质量。这种现象在资源不充分的学校表现得更加明显。
教育教学管理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选课走班教学给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带来不小冲击,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四是学生德育出现“空档”。选课走班制下,由于学生的流动,行政班班主任只能对学生实行“间断性”的德育管理,而教学班教师又基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德育问题,这就容易出现学生德育的空白地带。五是选课走班空间设施管理细碎化。选课走班扩大了学生与外界的互动范围,全方位、大面积的走班更是对学校整体的硬件资源提出挑战,大到教室的格局、小到桌椅的布置都要推翻再来。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问题成因审思
生涯规划教育欠佳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对“我是谁”“我的能力与兴趣是什么”“我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等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并最终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科优势、专业方向和人生追求。显然,新高考将学生生涯规划问题前置,倒逼普通高中重塑生涯规划教育。然而现阶段,由于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不理想甚或缺位,学生在选考时难免感到茫然与焦虑,造成选择科目的功利与盲目,直接影响学生选课走班的适应力。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主要在于普通高中对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不够。虽然各类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已经认识到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基本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还没能引起多数普通高中的足够重视。其典型的表现是部分普通高中虽然存在所谓的“生涯规划教育”,但其教学形式单一,生涯规划教育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所占比例不高。学校缺少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队伍。由于生涯规划教育是普通高中的新兴事物,大多数普通高中还没有形成专业教学团队,致使生涯规划教育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学校资源不足
普通高中原有的“教师中心”资源系统与选课走班“以生为本”的资源系统存在着天然矛盾。当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潜质、深入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时,会将多数学校资源有限性的弊端暴露无遗。一是教师资源有限。选课走班下学生对教师、科目、时间、专业等有充分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