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呼吸道感染诊疗指南
- 格式:pptx
- 大小:13.79 MB
- 文档页数:2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一、定义与分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一)普通感冒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
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
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
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
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
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二、识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1.病史:以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咽干、咽痒为临床表现,可合并发热、头痛,咽炎患者可出现咽痒、咽痛。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
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
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
【诊断】(一)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
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
可有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
如病变侵犯到喉部可有声音嘶哑。
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
(二)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
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可见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病程1~2周。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
【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
(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
早期、有条件时可选用干扰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素治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流程(2019年版)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 –10:J18.0)。
(二)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Coxsackie 及ECHO 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RSV 、腺病毒、PPLO ),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1个人1年内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90%由病毒引起。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A 组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患。
(三)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A. 临床表现 1. 普通感冒(common cold) 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常见病原体为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症状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
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一、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1]。
(二)分类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多由鼻病毒引起,其次为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甚至鼻后滴漏感。
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
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
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一般5~7 d 可痊愈。
2.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1)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
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基本诊疗路径(试行)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本诊疗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ICD-10:J06.9)。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2.鉴别诊断(1)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由异常气味诱发,经数分钟至1-2小时痊愈。
检查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2)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的流行。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眼结膜炎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
(3)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等在患病初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ICD-10疾病编码:J06.9)。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对症处理;2.注意休息、忌烟、多饮水;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4.防治继发细菌感染。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
1.对症支持治疗(1)发热、头痛、肌肉酸痛明显者可选用药物复方对乙酰氨基酚★(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每天1次,每次1片;或复方阿司匹林★(哮喘、消化道出血患者禁用)每天3次,每次1~2片;或吲哚美辛★直肠给药50mg~100mg/日,50mg/次,孕妇、精神病患者、14岁以下儿童禁用。
(2)咳嗽、咳痰者可选用药物怯痰药:溴己新片★每天3次,8~16mg/次;或氨溴索★(片剂)每天3次,30mg/次。
2019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
诊疗指南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一、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简称上感),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它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疤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
通常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预后好。
但发病率高,有时可伴有严重并发症,需积极防治。
(一)定义
上感是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以病毒多见,约占70%~80%,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约占20%~30%,以溶血性链球菌最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l]。
(二)分类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有以下类型:
1.普通感冒:
鱼腥草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感冒有一定效果,但目前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
五、疾病健康管理
(一)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保暖;保待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在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戒烟;防止交叉感染。
(二)增强免疫力
注意劳逸结合, 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
(三)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就诊
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 或出现耳鸣、 耳痛、 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 眼脸浮肿、 腰酸或关节疼痛者, 及时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该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但冬春季节多发。
病毒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变时流行。
一个人一年内可有多次发病,因为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
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偶见革兰阴性杆菌。
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为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有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入侵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本病。
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患病。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急。
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胃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后痊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性感冒病毒引起。
潜伏期1-2日,最短数小时,最长3天。
起病多急骤,症状变化多,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临床表现和轻重程度差异颇大。
1.单纯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常开始出现畏寒或寒战、发热,接着全身不适、腰背酸痛、四肢疼痛、头昏头痛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便秘等。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一、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二、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三、上呼吸道感染的饮食禁忌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1、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白细胞偏低,早期中性粒细胞稍增高。
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根据病史、流行情况、鼻咽部发炎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X线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
进行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凝抑制试验等,可确定病因诊断。
1.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1.2、胸部X线检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1.3、鉴别诊断注意与急性传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等前驱症状鉴别。
1.4、病因诊断有赖于病毒分离、细菌培养及血清学检查。
2、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鼻部和喉部的感染,腺样体淋巴上皮细胞区域的M细胞含有受体,病毒会粘附子受体上,并且借助鼻腔的粘液纤毛活动到达后鼻咽部。
在这个时候,病毒往往会趁机大量繁殖并且向前扩散。
由于炎性介质、白介素、组胺的增加以及神经反射和免疫反应的参与就会促使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理变化一般是和病毒毒力和感染范围有关的。
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修复迅速,正常情况下是不会造成组织损伤的。
不同的病毒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和变性。
鼻粘膜纤毛的破坏往往会。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常见病原体为病毒,少数是细菌。
其发病无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差异。
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
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不仅影响生产劳动力,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本病全年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高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手和用具传播,多为散发,但可在气候突变时流行。
1.临床表现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1.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
成人多数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d后变稠。
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
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
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
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d痊愈。
二、病毒性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根据病毒对上、下呼吸道感染的解剖部位不同引起的炎症反应,临床可表现为咽炎、喉炎和支气管炎。
1.2急性病毒性咽炎多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
当有咽下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
咳嗽少见。
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时可有发热和乏力。
体检咽部明显充血和水肿。
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腺病毒咽炎可伴有眼结合膜炎。
1.3急性病毒性喉炎多由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
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炎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喘息声。
1.4急性病毒性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诱因:受凉、劳累。
2.症状:(1)全身症状:畏寒、发热、头痛、疲乏等。
(2)局部症状:鼻卡他症状--喷嚏、流涕(初为浆液性,后为混浊脓性)和鼻塞,咽、喉卡他症状--咽干、咽痒、灼热感和声音嘶哑,干咳或胸骨后疼痛等。
【物理检查】1.全身检查: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体位、皮疹以及全身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鼻、咽腔粘膜。
(2)扁桃体。
(3)喉部。
(4)颌下淋巴结。
【辅助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2.病毒分离和病毒抗体检测。
3.细菌培养。
【诊断要点】1.病史:起病多较急,但是预后良好,一般于5~7日痊愈;2.症状和体征:仅表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和鼻、咽腔充血水肿及分泌物;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见黄色点状脓性分泌物;喉部水肿以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在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值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并有核左移。
病毒分离及病毒抗体检测、细菌培养阳性可作出病因诊断。
【鉴别诊断】1.流行性感冒。
2.过敏性鼻炎。
3.早期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相似症状的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伤寒、斑疹伤寒等。
4.奋森咽峡炎。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多饮水,摄入富含维生素饮食,适当休息。
2.抗感染治疗:可用吗啉双呱0.1~0.2g,tid口服,金刚烷胺0.1g,bid口服,三氮唑核苷10~15mg/kg/d分2次,肌注或用10%葡萄糖溶液稀释成1mg/ml,缓慢滴注,以及板兰根冲剂、抗病毒口服液、双黄连针剂等清热解毒剂抗病毒,但治疗效果不肯定。
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麦迪霉素或磺胺类药物。
3.对症治疗:头痛、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等。
咽痛可用六神丸,喉症消炎丸,溶菌酶片等。
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
简介
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TI)是常
见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对上呼
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临床表现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喉咙痛、打
喷嚏等症状。
轻度发热也可能出现。
病程多为一周左右。
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通常不需要进
行特殊检查。
治疗
1. 对于轻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当的补充维生素。
患者也可以使用鼻腔冲洗、盐水漱口等方法缓
解症状。
2. 对于有严重症状或高发热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退热药物,
如对乙酰氨基酚。
3. 抗生素不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因为多数上呼吸道感
染是由病毒引起的。
4. 如果症状加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建议患者尽早就诊,以排除
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预防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主要依靠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
触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等。
结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通常病程较短,自限性较强。
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常规的支持性治疗已足够,不需要过度使用
药物。
同时,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十分重要,个人卫生惯是预防感
染的关键。
以上为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指南的内容,供医务人员参考。
具体治疗方案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和临床判断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