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教材
- 格式:docx
- 大小:21.97 KB
- 文档页数:2
作为教师要学会解读教材
在新学期的开始,教师要通过读成册新教材,对照课程标准,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在的逻辑线索,画出本册教材的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由此可见,掌握一册的知识体系,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对于新教材进行解读,首先要把握整个学段的教材;不管是哪个年级的教师,都应该把整个学段的教材拿到手,通过读教材,认真对照课程标准,知道本学段本学科的教材包括哪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是什么,哪些知识前后可以整合起来,本套教材的编排意图和体例是什么,教材内在的逻辑线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画出本学段教材的知识树,写出教材分析。
作为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标准,通览自己任教学段的教材;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给教研组备上几套教材,让教师们通览;要求教师做到:“从小学一、二年级默读教材,要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默读教材,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向教研组提出疑问;五、六年级默读教材,而且规定每分钟不少于三百字,养成默读习惯”。
当教师把一册的教学内容都掌握之后,还要进一步深入解读一个单元的内容;因为语文教材是分单元的,其他学科分章、分节;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互相关系是什么,都需要解读清楚;就语文教材而言,每个单元里面有自读课,又有讲读课,讲读课有第一课、第二课,甚至有第三课,自读课也有一至两课;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弄清楚的;有的教师往往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这说明他们对教材的编写意图缺乏了解。
教师要依据系统备课的成果,明确这一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单元要求,教学的重点显然是如何抓住特点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实际上就是写读后感;这就说明这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当前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解读当前的教学文本,还要强调对规律性知识的理解,教师平常写教案都要写教学重点;那么什么是重点呢?重点就是规律性知识,规律性知识就是结构性知识,而结构性知识就是每一课所要交给学生的概念、原理、公式、结
论;在教学中授以基本结构的知识,能最好地激发学生的智慧;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思维与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重点’知识是否巩固。
教学论告诉我们,如果语文教材取消了语文读写能力的训练,那就不能叫语文课了;所以,语文的规律性知识,就是有关提高语文能力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用教材教”,解读教材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打磨和锤炼,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作具体处理,针对教材的不是加以增删、修改和调整,从而达到灵活使用教材的目的。
新教材有一种观点叫做淡化概念,它的编排思路是先出现一些情景、一些故事、一些材料,概念系统轻易不出来,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推断;面对现在的学生考试的时候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答题?其原因就在于它的编排思路是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举一些例子,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编排思路,就会引导学生把结论推断出来,然后运用这些概念去解答一定的练习题,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有些教师备课,一开始就看教材,或者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这种做法,非常不利于教师的成长;教师们应当很好地学习独立钻研教材的精神;首先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再通过与他人主动交流,吸收其教学思想的精华之处,“以人之长、克己之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形成对教材的正确认识和独到观点。
总之,对于教师来说,要做到“用教材教”,解读教材,还仅仅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接下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处理教材;所谓教材处理,也是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教材,也可以针对教材的不足加以增删、修改、调整教材,关于这一问题,教师自我可以另作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