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思路和设想。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
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
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例如我在“关于青少年吸烟问题的调查―有效获取信息”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利用有用的信息以及关注青少年吸烟的问题。
通过这个教学案例,让学生懂得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
但是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进行加工、过滤,才能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二)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
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学期中,我将所有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信息表达三大部分,在信息获取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手段;在信息加工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对信息的加工方法,包括WORD、EXCEL、金山影霸和FLASH 等多种手段;在信息表达环节,主要让学生将自己的信息表达出来,主要使用POWERPOINT、FLASH等表达手段。
(三)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
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
在“保护野生动物”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通过学生们获取相关信息,来制作展示保护野生动物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习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了解了目前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的发展情况。
(四)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
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
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我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给出几个主题(包括保护野生动物,我们的主题班会,夸夸自己的家乡,说说自己的学校等等主题),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利用自己掌握的手段将信息加工好,做成电子作品,最后展示给班级的其他同学看。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单独做,可以结伴做,还可以组成小组做一个大的主题。
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就是由过去的侧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
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
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
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利用网络优势,将每个学生的上机作业用E-MAIL的形式,交到我的邮箱里,然后我根据每位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回复E-MAIL,其中包含他在课堂中的表现,对他的作品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我为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三个教学阶段,每个教学阶段设计一个完整的电子作品,学生根据上课给出的主题设计自己的电子作品。
在对电子作品作评价时,可以是老师做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互相评价,还可以请其他班级的老师和同学来做评价。
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最后将优秀作品在课堂上展示给所有的同学。
总之,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就是由过去的侧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传授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由被动吸收转变为主动获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结构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个刚刚开发的新领域,值得我们进行长期的探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必须着眼于使教材逐步完善、教法逐步改进、考核逐步规范,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去不断探索,及时总结经验走出误区,培养具有高度信息素养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