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概况导游词_导游词
- 格式:docx
- 大小:23.97 KB
- 文档页数:13
西安概况导游词
西安概况导游词篇 1 西安,古称长安,是当年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笔下《马可·波罗游记》中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这座永恒的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书,一幕幕,一页页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
早在 100 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的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
历史上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 1100 多年。
中国意为中央之国,中国的中心之点或叫大地原点就在西安,难怪“秦中自古帝王州”!秦始皇在此建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宫,在骊山建造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历史宝库秦始皇陵,在汉唐时期,西安就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
“东有罗马,西有长安”是西安在世界历史地位的写照。
至今,西安与世界名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无愧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西安文物甲天下”,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浩瀚的文物古迹遗存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美称。
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是最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遗迹,明代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1 / 13
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近年,汉阳陵的开发又一次造成了世界的轰动,其出土的裸体彩俑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市内有 6000 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明代建立的藏石碑三千多块、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清真大寺,以及西安旅游区内的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黄帝陵;汉武帝刘彻之墓汉茂陵;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唐乾陵;释伽牟尼佛指舍利存放之处法门寺等驰名中外的景点。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辋川溶洞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
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西安的旅游商品生产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秦俑仿制品、仿古青铜器、秦绣、玉器、丝绸、工艺瓷器、户县农民画、唐三彩、瓷板画、景观表、麦杆画、关中剪纸等民间工艺品十分丰富。
全市有推荐旅游购物商店 15 家,可以较好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购物需要。
同时,西安的餐饮业可以供应全国八大菜系及欧美西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东南亚风味、清真等各式美味佳肴,发掘仿唐菜 120 多种,形成以唐菜为主的传统菜和以陕菜为主的现代菜。
在全国饮食业优质产品评选中西安的饺子宴,羊肉泡馍等八个品种荣获金鼎奖,特别是西安独具特色的地方小吃吸引着八方宾客。
2 / 13
西安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道,是中国东部通往西北、西南以及西亚各国的咽喉。
如今铁路、公路、航空交织成网,四通八达,把西安与全国连成一体。
中国四大国际空港之一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与国内各城市开辟有 100 多条航线。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机械、电子、电工、航空航天、轻工工业为主,拥有 500 多个科研机构、 40 余所大专院校,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现代城市。
西安概况导游词篇2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0区3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3.46万人,户籍人口781.67万人。
西安市位于渭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42′~34°45′之间,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
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
辖境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
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西安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3 / 13
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在沣河两岸建立丰镐二京,从此揭开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2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
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则展示了这座城市雄浑、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
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许多是国内仅有、世界罕见的稀世珍宝。
西安是交通畅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
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各地市的门户和交通枢纽。
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
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网的加快建设,未来五年内,西安一日交通圈覆盖范围将扩大到大半个中国,辐射人口由现在的6 4 / 13
亿扩大到12亿以上。
地貌: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
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
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地质: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
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
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xx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
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
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河流、水资源西安地区自古有“八水绕长安”之美称。
市区东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氵皂河、沣河,北有渭河、泾河,此外还有黑河、石川河、涝河、零河等较大河流。
其中绝大多数属黄河流域的渭河水系。
渭河横贯西安市境内约150公里,年径流量为25亿立方米。
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
还另辟有较理想的水源基地。
20xx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5 / 13
水。
土壤: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
据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
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动植物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
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
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
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
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矿产资源:西安境内地层发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为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已发现的矿产资源共47种,其中金属矿产21种,非金属矿产22种,能源矿产2种,其他矿产2种。
大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分布在南部秦岭山区。
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6 / 13
公里,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至20xx年底,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高陵10个市辖区及周至、蓝田、户县3个县。
共有街道、镇178个,其中街道办事处111个、镇67个。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安市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区划设置有过几次较大的变动和调整。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属陕甘宁边区辖市。
1950年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
1953年1月27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管辖,西安市属西北行政委员会。
1953年3月12日,改为中央直辖市,为全国12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1954年6月19日改为省辖市。
解放初期,西安市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
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
1958 7 / 13
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
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
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
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
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
1972年恢复原名。
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
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1964年9月10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报国务院批准,将鄠县改为户县,盩厔改为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1997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
20xx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后,西安市共辖9区4县。
8 / 13
20xx年3月7日,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批准,撤销长安区王曲镇、鸣犊镇二乡(镇)的建制,设立相应的街道办事处,其行政区域不变,以原各乡(镇)政府驻地为街道办事处办公驻地。
至年底,全市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及周至、蓝田、户县、高陵4个县。
共有街道、乡、镇176个,其中街道办事处89个、镇40个、乡47个。
20xx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西安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
西安市气候概况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
年平均气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
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
七月、九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
年日照时数1646.1~2114.9小时,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安)。
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沙尘、干热风、大雾、寒潮和低温冻害。
西安概况导游词篇3 市情概况: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
9 / 13
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历史悠久,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西安现辖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阎良、临潼、长安9个区,蓝田、周至、户县、高陵4个县( 共有109个街道、67个镇、782个社区和2991个行政村)。
有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曲江新区、西安浐灞生态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西安国际港务区和西安沣东新城(简称“ 五区一港两基地”)。
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市区规划面积865平方公里。
其中,主城区规划面积49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8.81万人。
20xx年6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到20xx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达到800平方公里。
20xx年西安市GDP为4884.1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1.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34.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8.0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30元。
全市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以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为主题,确立了“五大主导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产10 / 13
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五区一港两基地”( 国家级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浐灞生态区、沣东新城、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20xx年,西安市将以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基调,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社会和谐、城市宜居”的新要求,以“五项重点工作” ( 渭北工业区建设、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建设、“八水润西安”工程和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及“一高地六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以及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建设为抓手,全力稳定增长,着力调整结构,切实优化环境,积极扩大开放,持续改善民生,努力打造西安经济升级版,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自然地理:西安地处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平原,中国地理版图中心。
东西长约204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平均海拔424米,境内最高点为周至县西南的太白山,海拔3767米。
西安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日光充足,自然环境优越。
年11 / 13
平均温度14.3摄氏度,降水约600mm,湿度69.6%,日照1377小时。
四季分明,雨量适宜,日照充足,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物产资源:西安素有“ 八水绕长安”之说,灞、浐、沣、涝、潏、滈、泾、渭八条河流绕城而过,灌溉条件便利,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作物、林木、畜禽种类繁多,秦川牛和关中驴享有盛誉。
西安动植物资源丰富,列为国家保护的一类珍稀动物3种,二类保护动物4种。
境内有自然保护区6处,保护面积 147.96万亩,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1200种余,是我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
西安有各类矿产资源54种,现已开发利用24种,优势矿产主要有黄金、建材类非金属等。
西安市荣誉称号:西安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十佳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十大中国最关爱民生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20xx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xx中国形象最佳城市、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连续七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奖12 / 13
项“长安杯”。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