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都兰地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找矿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都兰地区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指示找矿初探【摘要】本文对青海都兰高寒地区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矿床的成矿条件,为今后在该成矿带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远景区;青海都兰地区

0 前言

都兰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的东南缘,秦祁昆三大造山带的结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发育不同时期的中酸性侵入体、火山岩、超镁铁质岩系和大理岩的地质体,为区域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该区处在两个ⅲ级成矿带中的三个ⅳ级成矿带上,即赛什腾山—阿尔茨托山加里东、印支期铅、锌、金、银、钨、锡、铬、煤(铜、钴、稀土)成矿带(ⅲ9)东部阿尔茨托山一带沙柳河成矿亚带(ⅳ11)、祁漫塔格—都兰华力西期铁、钴、铜、铅、锌、锡、硅灰石(锑、铋)成矿带(ⅲ11)东部都兰地区大海滩—什多龙华力西期铁、铅、锌、锡、硅灰石(铜)成矿亚带(ⅳ17)和双庆华力西期铁、铜、铅、锌(钨、锡、银)成矿亚带(ⅳ18)两带的西部。

1 地质概况

工作区地层区划分别归属华北地层区秦祁昆地层区柴达木地层分区的柴北缘地层小区和柴南缘地层小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古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pt1d)、古生界奥陶-志留系滩间山(岩)

群(ost)、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下石炭统怀头他拉组(c1h)、大干组沟(c1dg)、上石炭统缔敖苏组(c2d)、中生界上三叠统额拉山组(t3e)以及第四系更新统(qp)和全新统(qh)。

工作区受不同的造山事件的影响,岩浆活动频繁,五台期、晋宁期、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均有规模不等的岩浆活动,尤以标志着rodinia汇聚的晋宁期花岗岩、标志着柴北缘洋陆转换的加里东期花岗岩浆岩和昆北构造带的晚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事件最为强烈;并且岩石类型齐全,从超镁铁质、镁铁质岩-花岗岩,中基性火山岩到中酸性火山岩均有发育;而且分布广泛,出露面积大,约占全区面积的五分之三。

工作区大地构造单元属于三个二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以牦牛山-香日德近南北向隐伏断裂(f4)及宗务隆山南缘-茶卡北山北西向断裂(f2)为界,西部为柴达木地块(一级构造单元ⅲ)的柴达木中新生代前陆断陷盆地(二级构造单元ⅲ1);北东部为柴北缘加里东期造山带(一级构造单元ⅳ)的沙柳河高压混杂岩带(二级构造单元ⅳ1);南东部为东昆仑地块(一级构造单元ⅴ)的东昆北岩浆弧(二级构造单元ⅴ1)。具有十分复杂的地质构造特征。区地层分布零星,多为大规模岩浆侵入活动所破坏,致使许多褶皱构造已残缺不全,无法恢复其特征。而少数尚能恢复原来形态的褶皱之间差异很大。元古界达肯大板(岩)群的褶皱是线性明显、挤压紧密、普遍倒转、高级褶皱发育的典型地槽褶皱,而以后各时代地层所组成的褶皱皆为开阔、简单的褶皱。新生界地层只表现为由断裂引起

的单斜构造或未变动产状。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景观地球化学特征

工作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山区,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景观。夏日哈镇西北部为大片移动沙丘,以西至西南部为平原区、都兰县城及大部分村庄位于其中,其余为丘陵、高山峻岭区,区内海拔高度3045~4835m左右,最高山峰海拔高度4835.9m。区内植被稀疏,基岩裸露,侵蚀切割较强烈;水系发育,但多为干沟和季节性流水,部分常年流水系由于流程较短及渗入地下。工作区为大陆性高原气候,气温低,温差大,冰冻期长,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降雨量211.6mm,蒸发量2088.8mm。春秋两季多风沙。

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以剖面岩石测量了解各元素在各时代地层、侵入岩岩石中的分配可知,各时代地层、侵入岩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

cu在古生界奥陶-志留系滩间山(岩)群(ost2)地层中含量最高为42.06×10-6,离差较大;在晚古生界上泥盆统牦牛山组(d3m)地层中含量较高为36.19×10-6,离差最大;pb、zn、w、sn在古元古界达肯大坂(岩)群(pt1d)地层含量较高,离差最大;说明pb、zn、w、sn在该地层中含量相对较高,分布相对不均匀。pb、w、mo、cd、ag在上三叠统额拉山组(t3e)地层含量较高,离差较大。bi、au在上三叠统额拉山组(t3e)地层含量最高,离差最大。

岩石中各元素含量起伏较大,说明元素具分散性外,还与蚀变矿化作用有关。cu、pb、zn、sn、cd在印支期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t3ηγ)含量较高,离差较大。mo、bi、au、ag在印支期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t1γδ)含量较高,离差较大。mo、sn、cd、ag在印支期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t3γδ)含量相对较低,离差最小。w在印支期早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t1γδ)、印支期晚三叠世二长花岗岩体(t3ηγ)及花岗闪长岩体(t3γδ)均含量较高,离差较大。与全球同类岩相比,pb、w、bi无论在酸性岩,还是在中性岩中的含量均高于全球同类岩石中含量,其中bi高于全球同类岩石几倍~十几倍。zn在二长花岗岩中的含量高于全球酸性岩石,在花岗闪长岩体低于全球中性岩石。au、cu无论在酸性岩,还是在中性岩中的含量均低于全球同类岩石中含量。

2.3 地球化学场空间分布规律

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在中元古界沙柳河群乌龙滩岩组(pt2wl)片麻岩地层及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岩群变碎屑岩组(∈-ot2)片岩地层中,各主要成矿元素高值点分布较多,可能与上述两种地质体有极大的关系,在这些地质体的分布区域及断裂带或其旁侧次级裂隙形成了一系列的多元素组合异常,特别是在多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或北西向断裂带上,元素异常组合较强,可能是本区找矿的有利部位。

工作区圈定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区30处,总体来看,多数综合异常规模较大,组合复杂,具有一定浓集中心。区内主要为铅锌银金

多金属异常及钨锡钼铋异常,pb与ag异常、zn与cd异常、ti、v、cr、、fe、co与ni异常的套合性较好,有方铅矿化的地方定有银异常出现,au、w异常浓集中心位置常发生位移。在阿尔茨托山-通突尔发现金镉铅锌银大型综合异常,柯柯赛-拉克洼尔玛、上西台-克错多发现钨铋元素、钨镉铋元素综合异常,异常形成主要由工作区内分布的多处磁铁型小型矿床,多金属、铅锌矿矿(化)点引起,如沙柳河南区多金属矿(化)点等,成因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热液充填型。异常处蚀变矿化较强烈,见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化、孔雀石化等,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2.4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工作区w元素异常面积最大、异常数量较多,具内、中、外浓度带且内带范围最大,其次为sn、pb、zn、ag、au、bi、cu;而fe、cd、cr、ni、 co、as元素异常面积较小、数量也较少,多无异常内带;hg、ti、v、sb、mo元素异常少,且多呈点状出现。

根据异常下限圈定铅异常37处,其中异常面积最大、具内、中、外浓度带且内带范围最大的为pb17异常,其次为pb6、pb9。异常pb7面积较大,但只具外浓度带;银异常24处,其中异常面积较大,具内、中、外浓度带且内带范围较大的有ag13、ag7、ag5异常;锌异常21处,其中异常面积最大,具内、中、外浓度带且内带范围较大的有zn13异常。zn 3、 zn 7、zn 8面积较大,但只具中、外浓度带,且中带面积较小;铜异常 23处,其中异常面积较大的为cu8、 cu10、cu19,但多具外浓度带,cu16、 cu21异常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