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doc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7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规范变更管理工作,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并依据相关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内部项目的变更管理工作。
第三条定义1. 变更: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度、成本、范围等要素进行调整或修改的行为。
2. 变更管理:是指对项目变更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和方法。
3. 变更管理委员会:是指由项目相关人员组成的专门负责变更管理工作的机构。
4. 变更请求:是指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提出的书面或口头请求。
5. 变更评估: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带来的风险。
6. 变更审核:是指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和决策,判断是否应予以批准。
7. 变更实施:是指变更请求经过审批后,按照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
8. 变更记录:是指对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过程进行记录和归档的文档。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四条变更请求的提出1. 项目相关人员对项目变更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编写变更请求。
2. 变更请求需明确说明变更的原因、变更的内容及变更的影响等信息,并提供相应的附件和支持材料。
第五条变更评估1. 变更管理委员会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进行初步分析和预估变更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和带来的风险。
2. 变更评估结果应详细记录,并反馈给变更请求者。
第六条变更审核1. 变更管理委员会根据变更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核。
2. 变更审核结果应明确指出变更是否批准,并告知变更请求者。
第七条变更实施1. 变更请求获得批准后,由变更管理委员会指定相关人员负责变更实施。
2. 变更实施人员应根据变更计划进行具体实施,并及时记录和汇报变更实施情况。
第八条变更记录1. 变更记录应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估、变更审核和变更实施等所有相关文档。
2. 变更记录应按照规定的归档流程进行存档。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职责1. 负责制定和完善变更管理制度和相关规范。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为了加强变更规范管理,清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变更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订本制度。
____人员的调动,必须由用人单位写出需用人计划、申请,报劳资处审核,主管经理审核,方可人员调动。
2.管理的改变,任何人无权做出管理改变,确需管理改变,由单位写出申请报主管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方可进行管理的改变。
3.工艺操作指标的变更3.1使用单位不准随意变更工艺控制指标,尤其是各种化学反应的压力温度、原辅材料及产品质量等重要控制指标。
3.2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要组织本单位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定额的查定,监督工艺指标执行,优化操作技术及工艺技术,消化吸收外来经验和技术。
从实践中找出影响安全,成本和生产过程控制的不合理的工艺指标,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3.3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要深入现场,督促检查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变更意见。
3.4工艺指标变更程序一般指标变更由生产车间技术负责人向公司主管部门提交工艺控制指标变更申请表。
由生产技术负责人协调设备、安全、调度、供应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对工艺指标变更申请进行论证。
由技术部门编制工艺指标变更通知单,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批准,下发生产单位,调度室,并报总工办备案。
重要或较大的工艺控制指标变更,需报总工程师批准签发。
3.5.工艺配方变更、原材料替代、设备技术变更3.5.1生产单位不准私自变更工艺配方(优化试验配方除外),降低原辅材料质量标准,变更品种。
3.5.2对于优化配方的试验和新型原辅材料的采用、替代,由生产单位和生产处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及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计划,上报总工程师批准,总经理签发后,由生产处和相关单位组织实施。
3.5.3关键设备及装置的更新、大修要由生产处、总工办、设备处和有关技术人员广泛搜集新设备、新技术信息,研究在用设备、装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造方案,经公司负责人审核,报总工程师同意,经经理办公会批准后,适时安全实施。
单位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单位变更管理,规范单位变更行为,保障单位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等事项的变更。
第三条单位变更应当遵循合法、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第四条国家有关部门负责单位变更的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反单位变更管理法规的行为。
第二章变更申请第五条单位变更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下列材料:(一)变更申请书;(二)单位章程修正案;(三)变更事项相关的证明文件;(四)登记机关要求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六条单位申请名称变更的,应当提交新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第七条单位申请住所变更的,应当提交新的住所证明文件。
第八条单位申请法定代表人变更的,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和新任法定代表人的任职文件。
第九条单位申请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提交与变更经营范围相关的证明文件。
第十条单位申请注册资本变更的,应当提交出资证明文件和验资报告。
第十一条单位申请股权结构变更的,应当提交股权转让协议、变更后的股权结构证明文件等。
第三章变更审批第十二条单位变更登记事项的,由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审查,自受理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准予变更或者不予变更的决定。
第十三条登记机关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一)变更申请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二)变更材料是否齐全、合法;(三)变更事项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四)变更事项是否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五)其他应当审查的事项。
第十四条登记机关应当在准予变更登记之日起十日内向单位颁发或者换发营业执照。
第四章变更登记第十五条单位应当自变更事项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六条单位在办理变更登记时,应当如实填写变更登记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
变更管理制度(修订)1变更管理制度2018-01-01发布变更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作业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及时进行控制,规范相关的程序和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防止因为变更因素发生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宁夏冀源化学有限公司各种变更的适时性动态管理。
3规范性引用文件《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导则》《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过饭》4 定义4.1 变更:是指工艺、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4.2 变更管理(Management of Changing 英文简写MOC):指对化学品、工艺技术、设备、程序以及操作过程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控制,避免因变更风险失控导致事故的过程。
4.3 同类替换:是指符合原设计参数、规格型号、材质、生产工艺、操作方式和环境条件、管理标准相同的更换。
4.4 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参数、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4.5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4.6公司的变更:指管理变更人员变更、工艺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场所变更;4.7管理变更: 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公司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4.8人员变更:新入厂职工、内部岗位调动、离岗复岗、临时来厂人员等。
4.9场所变更:指工作场所、环境发生变化。
4.10.材料的变更:包括原材料的变更,施工材料的变更4.11化学品的变更:指化学试剂的变更,危险化学品的变更4.12生产组织方式的变更:指对公司企业投入的资源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出物的有机、有效结合和运营方式的变更。
4.13仪表的变更:是指对工艺、技术等相关仪表设备功能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变更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和范围1.1 目的:为了确保公司变更管理过程规范、透明、高效,提高变更管理的成功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项目和业务的变更管理。
二、术语和定义2.1 变更: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修改或改变的行为。
2.2 变更管理:指对变更进行计划、跟踪、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2.3 变更请求:指对项目或业务进行变更的申请。
2.4 变更评估:指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实施变更。
2.5 变更批准:指对已评估通过的变更请求进行批准。
2.6 变更实施:指对已批准的变更请求进行实施。
2.7 变更记录:指对所有变更请求、评估、批准和实施过程进行记录的文件。
三、变更管理流程3.1 变更请求3.1.1 任何人员都可提出变更请求,包括项目经理、业务负责人、员工等。
3.1.2 变更请求应包含变更目的、内容、影响分析、时间计划等必要信息。
3.1.3 变更请求应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CMC)负责人。
3.1.4 CMC负责人应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变更请求。
3.2 变更评估3.2.1 CMC负责人将变更请求分配给相关评估人员进行评估。
3.2.2 评估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评估工作,将评估结果提交给CMC负责人。
3.2.3 评估结果包括对变更请求的可行性、风险评估等情况的评估。
3.3 变更批准3.3.1 CMC负责人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批准或拒绝。
3.3.2 变更批准后,CMC负责人将批准结果通知相关人员。
3.4 变更实施3.4.1 变更实施由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负责组织和执行。
3.4.2 变更实施期间,相关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变更按计划进行。
3.4.3 变更实施完成后,项目经理或业务负责人应编制变更记录,记录实施过程和变更结果。
3.5 变更评估和控制3.5.1 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5.2 如发现变更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或风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
变更管理办法(试行)为规范XXX公司过程变更管理,明确了变更管理的工作流程,对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更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经营部机关各部室(生产质量组、设备组、安全综合组)、各工序(以下简称“各单位”)1术语与定义1.1 变更是指企业内任何与生产过程相关的改造、停用、拆除或非同类替换的改变,以及对经过评审的管理方式和人员情况等进行的调整。
包括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组织机构等方面进行的改变。
1.2基于变更的内容将变更类型区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管理变更。
1.2.1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包括物料投加顺序),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等方面的改变。
1.2.2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设备运行参数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方面的改变。
1.2.3管理变更主要包括安全和生产相关的关键岗位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生产组织方式等方面的改变。
1.3基于变更的期限,将变更区分为:永久性变更、临时性变更。
1.3.1永久性变更企业实施变更后,变更对象不会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3.2临时性变更因生产运行、安全目的或其他原因需要而进行的短期改变,且到达预定期限前应恢复到变更前状态的变更。
1.4在变更的风险性影响方面,将变更级别区分为:一般变更和重要变更。
1.4.1重要变更可能导致生产工艺不稳定、风险等级提高,带来事故发生、出现人员伤害、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企业不能接受的财产损失等潜在后果的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部分引言1.1目的本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变更过程,确保变更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运作的负面影响。
1.2适用范围此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的所有业务单元和部门,涵盖所有可能影响到信息技术、业务流程或组织结构的变更。
第二部分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提出2.1.1任何员工都可以提出变更请求,需以书面形式提交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的原因、目的和预期影响。
2.1.2变更提出者要与相关业务部门和技术团队沟通,确保变更请求充分了解和详细描述。
2.2变更评估2.2.1由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提出的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资源需求、风险评估等。
2.2.2评估结果应在变更委员会会议前提交,以便委员会成员在会议上做出明智的决策。
2.3变更委员会会议2.3.1变更委员会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业务代表组成。
2.3.2会议周期为每月一次,特殊情况下可以紧急召开。
2.3.3会议议程应包括变更提案的审查、评估结果汇报、风险讨论和最终决策。
2.4变更批准2.4.1变更委员会会对每个变更提案进行投票表决,多数通过即可获得批准。
2.4.2批准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编制变更计划,明确变更的实施步骤、时间表和相关责任人。
第三部分变更实施3.1变更计划3.1.1变更计划应在变更实施前至少两周提前发布,以便相关人员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3.1.2变更计划应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时间、风险评估和变更回滚计划。
3.2变更验证3.2.1在实施变更后,变更管理团队负责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同时监测潜在的问题。
3.2.2如果发现问题,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同时记录问题和解决方案。
3.3变更文档3.3.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撰写变更文档,包括变更的详细描述、实施步骤、验证结果和学习经验。
3.3.2变更文档要在变更实施后一周内提交变更委员会审查,并存档备查。
第四部分变更回顾4.1变更回顾会议4.1.1在变更实施后的两周内,变更管理团队组织回顾会议,总结变更的成功点和改进点。
变更管理制度目录1目的 (1)2范围 (1)3变更申请及审批 (1)4变更方案的编制 (2)5变更的实施 (2)6变更的验证及归档 (2)7变更失败的处理 (3)8变更流程 (3)附录:重大变更申请表 (4)1.目的为加强网络系统相关管理,规范系统重大变更事宜,形成正式有效的操作规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2.范围本制度应用于系统重要变更,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改建、业务系统变动、数据恢复等。
网络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如防病毒升级、口令更新等)中发生的变更,由相关维护人员负责执行,不在本制度管理范围内。
3.变更申请及审批1、申请人相关系统负责人2、审批人技术总监领导(涉及系统改建时)3、流程1)由变更申请人填写、提交系统变更申请表;2)由技术总监对变更申请进行审批;3)对涉及系统改建的变更,技术总监审批后应呈报管理层审批;4)必要时可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进行评估,以辅助决策。
4.变更方案的编制1)变更执行前,由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变更方案以指导系统执行变更;2)变更方案应对变更进行细致评估,详细阐述变更类型、变更原因、变更过程、实施计划、变更失败恢复措施等内容;3)变更方案须通过组织的评审后,方可用于指导变更实施。
5.变更的实施1)变更实施前由技术部相关人员依据变更方案进行实施测试,测试通过后方可正式实施;2)变更实施前,应通知所有将受变更影响的用户;3)变更实施应按照变更方案所确定的方法、流程进行,并对变更操作情况进行记录;4)变更完成后,由技术部以邮件或通知的方式,将发生的变更情况通告所有相关人员。
6.变更的验证及归档D变更操作执行完成后,应由相关的系统管理员对变更结果进行验证、测试;2)变更完成后,由技术部负责依据变更具体情况,组织人员在一定时间周期内,进行后期跟踪及反馈;3)相关变更文档由系统管理员负责收集归档;4)变更结束后,由技术部依据变更情况,对相关文件进行更新维护,并报信息安全工作办公室审定。
变更管理制度范文1.经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施工的主要依据。
各项目部/施工队/全体施工人员都必须按图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有问题或由于施工方的原因需要进行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应提出设计变更申请,办理签证后方可更改。
2.设计变更分为三种2.1.小型变更。
不涉及变更原设计原则,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经济运行,不影响整洁美观,且不增减预算费用的变更事项。
2.2.普通变更。
不涉及变更原设计原则,不削弱部件强度(性能),不影响部件的质量和工艺,不影响生产运行和经济性,一次变更工程费用在____万元-____万元以内(不含____万元)的设计变更。
2.3.重大变更。
变更原设计原则,变更系统方案和主要结构、布置。
修改主要尺寸及主要原材料和设备的代用等设计变更项目。
(一次变更经济费用在____万元及以上)3.设计变更审批手续3.1.在工程施工中,由施工单位提出设计变更事项,由项目部以《工程联系单》向工程监理提出;3.2.因施工需要所提出的小型及普通设计变更,由项目部直接向监理提出,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由项目部事先报公司总工程师(工程管理部专业工程师)同意后,方能按3.1.条执行。
3.3.设计下达的小型设计变更通知单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4.设计下达的普通设计变更单须附有工程预算变更单,并经项目法人或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5.设计下达的重大设计变更单须附有工程预算变更单,当涉及初步设计主要内容的设计变更和总概算的修改应由原审批单位进行审批。
并经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签证后方可实施。
3.6.小型和普通设计变更可按签证后的电子邮件或传真件实施,重大设计变更必须收到原件后方能实施。
4.设计变更单及有关事项应及时以书面形式传递到公司相关部门(工程、质量、物资、计划经营)。
5.设计变更实施后,项目部应以设计变更反馈单的形式形成设计变更闭环管理。
6.凡有关变更的文件资料,如设计变更联系单、设计变更通知书,变更后的施工图纸、各种文件、会议记录、均应交资料员妥善完整保管,并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移交。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尊敬的员工:根据公司不断发展、变革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我们决定对变更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
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变更都能够得到有效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变更的顺利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变更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遵守:1. 变更管理的定义变更管理是指在公司运营过程中,所有对现有系统、流程、策略或其他业务相关方面进行的任何变更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变更管理的目标是确保变更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最小化对业务运作的影响。
2. 变更管理流程(1)变更需求的识别和分类:任何变更需求均需通过正式的渠道进行提交,由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紧急变更、计划变更和非计划变更。
(2)变更影响评估和优先级排定:对于每个变更需求,变更管理小组需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变更的范围、风险和影响等方面。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变更的优先级和排期。
(3)变更执行计划的制定:根据变更需求的优先级和排期,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包括变更的时间、地点、执行人员和资源等方面的安排。
(4)变更的执行和监控:在执行变更过程中,需要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需及时解决。
变更管理小组需对变更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5)变更后的验证和审批:在变更执行完成后,需进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变更产生的效果与预期一致,审批的目的是确认变更的成功和完成。
(6)变更的文档和沟通:在变更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文档记录,包括变更需求、执行计划、执行过程和变更结果等。
同时,还需要及时进行相关人员的沟通和反馈。
3. 变更管理的责任和角色(1)变更管理小组:负责整个变更管理流程的运行和控制,包括变更需求的评估、变更计划的制定、变更执行的监控和变更结果的验证和审批等。
(2)变更申请者:向变更管理小组提交变更需求,配合变更管理小组进行评估和执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3)变更执行人员:根据变更计划执行变更任务,确保变更按照计划进行,及时解决变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风险。
变更管理制度1 总则1。
1 为了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特建立本制度。
1.2 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管理、规程、工艺、技术、设施(含建构筑物)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2 变更管理的要求2.1 变更申请单位应详细阐明需要变更原因、依据和内容,并按规定实施变更的程序。
2.2 对由于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应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控制措施。
2.3 将变更的内容,及时传达给相关人员,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2.4 对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变更,应将变更结果作为《过程改进(项目)工作表》的附件。
3 变更的类型及主管部门变更类型分为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的变更、管理变更及其它变更,其主要内容及主管部门见下表:4 变更管理的分级按变更影响范围、潜在危险性、重要程度等将变更进行分级管理,分为两级:公司级和车间级。
分级标准如下:5 变更程序5。
1 变更申请: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单位应填写《变更申请/验收表》,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5。
2 变更审批5。
2。
1 公司级变更的审批⑴《变更申请/验收表》填好后,经申请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报主管职能部门和企业分管领导审批。
主管职能部门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⑵变更批准后,实施单位应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再次对变更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变更产生的风险,完善、落实控制措施。
⑶变更实施:变更批准后,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监督、指导实施单位进行变更.任何临时性的变更,未经审查和批准,不得超过原批准的范围和期限。
5.2.2 车间级变更的审批⑴《变更申请/验收表》填好后,经二级单位分管领导签署意见,报二级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审批。
二级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组织有关人员按变更原因和实际生产的需要,对变更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是否进行变更。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规范本站安全生产的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站经营过程中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指南》。
4.职责4.1变更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
4.2站长的变更审核。
4.3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工作程序5.1变更分类5.1.1工艺技术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的重大变更;2)工艺设备的改进和变更;3)操作规程的变更;4)工艺参数的变更;5)公用工程的水、电、气、风的变更等。
5.1.2设备设施变更包括以内容:1)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2)安全设施的变更;3)更换与原设备不同的设备或配件;4)设备材料代用变更;5)临时的电气设备变更等;6)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7)计算机及其软件的变更。
5.1.3管理变更包括以下内容: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变化;2)人员的变更;3)管理机构的较大变更;4)管理职责的变更;5)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变更等。
5.2变更申请人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站长签字认可。
5.3变更实施前,制定控制措施后实施变更。
5.4安全管理员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6变更的程序6.1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的变更的程序,6.1.1所有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站长提交变更申请。
6.1.3站长收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事项进行讨论和研究,充分分析变更的可行性性、可靠性与潜在的风险,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补充或修改,对于技术上可行、风险上可接受的变更,经站长批准后组织实施。
6.1.4对于不予采纳的变更,各车间主任站长要及时把不予采纳的理由反馈给变更申请人。
6.2管理变更的程序,管理变更的相关程序按本站的有关规定执行。
6.3设计变更的程序6.3.1、设计单位出于对施工图自我完善和补充,在不改变原使用功能和不提高原造价的前提下,由设计单位自行出变更图(或变更通知),经站长签字确认、批准后下发。
变更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内部的变更管理流程,提高变更管理过程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变更的顺利进行,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变更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等。
第三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变更能够有效而且无缝地融入组织的运营中,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业务的影响。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原则包括但不限于科学合理、透明公开、安全可控、审慎决策。
第五条组织应当设立变更管理委员会负责变更管理的统筹规划,根据需要成立变更管理小组。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一节变更请求评估和录入第六条当变更请求提出时,请求人应当填写变更请求表,并提供详细的变更需求和理由。
第七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表中的信息,对变更需求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变更的影响范围、风险评估、资源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八条变更请求评估人员根据评估结果,对变更请求进行分类,并将评估结果录入变更管理系统。
第二节变更请求审批和授权第九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分类,邀请相关人员参与审批会议,对变更请求进行审批和授权。
第十条变更审批会议的参与人员应当包括变更管理委员会成员、相关业务负责人、技术专家等。
第十一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对变更请求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和资源需求等因素,进行决策。
第十二条变更审批会议应当形成变更请求的审批决定,并将审批决定写入变更授权书。
第十三条变更审批决定应当由变更管理委员会主任签署,并通知变更请求者、变更执行人员等相关人员。
第三节变更执行和监控第十四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请求的内容和变更授权书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变更执行计划,并进行变更实施。
第十五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根据变更执行情况,及时将变更实施情况反馈给变更管理委员会。
第十六条变更管理委员会应当对变更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执行中的问题。
第十七条变更执行人员应当在变更执行完毕后,对变更结果进行评估,并书写变更执行报告。
引言概述:变更管理制度是企业或组织内部为了有效管理变更而设立的一套规章制度,它的作用是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可控性和有效性,从而降低变更引发的风险和对业务的影响。
本文将以一个范本的形式,结合五个大点详细阐述变更管理制度的要点和步骤,旨在帮助企业或组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
正文内容:一、变更管理制度的目的和范围1.明确变更管理的目标:通过规范变更流程,保证变更对业务的影响最小化,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顺利实施。
2.界定变更管理的范围:包括业务变更、技术变更、组织结构变更等,以及对应的资源调配和沟通流程。
二、变更管理制度的组成和流程1.变更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由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士组成,负责审批所有变更申请。
2.变更提案的提交和评估:变更提案由申请人填写,包括变更的目的、影响、资源需求等信息,经过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审批。
3.变更计划的编制和审批:对于被评估为需要进一步审批的变更,申请人需要编制详细的变更计划,并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
4.变更实施和监控:根据变更计划,组织实施变更,同时进行变更记录和监控,确保变更的顺利进行。
5.变更评估和回顾:变更完成后,评估变更的效果和影响,并进行回顾与总结,为后续变更提供借鉴经验。
三、变更管理制度的角色和责任1.变更申请人的责任:提出变更申请,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变更管理委员会的责任:审批变更申请,保证变更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3.变更负责人的责任:负责变更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确保变更顺利进行和完成。
4.相关部门的责任: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协助变更的实施和监控。
5.变更评估团队的责任:对变更的效果和影响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四、变更管理制度的工具和技术支持1.变更管理工具:使用专业的变更管理软件或平台,记录和跟踪变更的进展,提供统计和分析功能。
2.变更管理手册和模板:制定变更管理手册,提供相应的模板和指导文件,规范变更管理的流程和要求。
变更管理制度范本日期:(填写)第一部分总则1.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旨在确保任何项目或业务变更的有效管理,以最小化对项目或业务的潜在负面影响,并确保变更的合规性和可控性。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项目或业务的变更管理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软件开发、系统维护、业务流程改进等。
3.相关术语(列举并解释相关术语,如:变更、变更请求、变更评审等)第二部分变更管理流程1. 变更请求1.1 任何项目或业务变更需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提交给变更管理委员会(CMC)。
1.2 变更请求应包含以下信息:- 变更描述- 变更原因- 变更影响评估- 变更计划- 变更责任人- 变更审批流程2. 变更评审2.1 CMC将对每个变更请求进行评审,并根据变更的复杂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2.2 CMC将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变更评审,并确保对变更的理解和意见达成一致。
2.3 审批结果将由CMC记录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变更请求的发起人。
3. 变更实施3.1 经过评审和批准的变更将由变更责任人负责实施。
3.2 变更责任人应按照变更计划执行变更,并确保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和协调。
4. 变更验证与回顾4.1 实施完变更后,变更责任人应进行验证,确保变更实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2 变更回顾会议将由CMC组织,以汇总变更实施的情况和效果,并提供改进建议。
第三部分变更管理责任1. 变更管理委员会(CMC)1.1 CMC由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和项目负责人组成。
1.2 CMC负责制定和修订变更管理政策和流程。
1.3 CMC负责评审和批准所有变更请求。
1.4 CMC负责监督变更实施情况,并在必要时调整变更计划。
2. 变更责任人2.1 变更责任人负责实施变更,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
2.2 变更责任人应确保变更计划的执行,并及时报告变更进展情况。
3. 变更发起人3.1 变更发起人负责提出变更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信息。
3.2 变更发起人应积极参与变更评审和变更实施过程,并配合变更责任人的工作。
变更管理制度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组织变更的管理,提高变更管理效率,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具有变更管理需求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第三条变更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各种变更进行有效规划、控制和实施的一套管理活动,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一系列流程。
第四条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组织变更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减少变更带来的风险和影响,并不断改进组织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
第五条变更管理应遵循“最小化变更、最大化利益”的原则,对变更进行合理评估和控制,提高变更成功率和整体效益。
第六条变更管理应落实到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负有组织和实施变更管理工作的责任,并保障变更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第七条变更管理应当建立完整的变更管理流程,明确变更管理流程的各个环节和相关责任人,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第八条变更管理流程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批准、实施、测试、记录和监控等环节,各环节应相互协调、衔接,确保变更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变更管理流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一)变更申请:当发现需要变更某项服务、系统、流程等内容时,相关部门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明确变更内容、原因、影响等相关信息。
(二)变更评审:组织专门成立变更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做出变更批准或拒绝的决定。
(三)变更实施:经批准的变更需由专门的变更团队负责具体实施,确保变更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性。
(四)变更测试:在变更实施前,应对变更内容进行充分测试,确保变更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变更记录:变更管理工作应保留详细的变更记录,包括变更申请、评审意见、实施情况、测试结果等信息。
(六)变更监控:变更管理工作还包括对变更后的影响进行监控和评估,持续改进变更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和变更成功率。
第十条各部门在进行变更管理工作时,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变更管理手册,明确变更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确保变更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1目的与依据1.1.1为规范和有效地进行变更管理,确保变更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制定本变更管理制度。
1.1.2本制度制定的依据为国家相关法规、公司章程,以及变更管理最佳实践。
1.2适用范围1.2.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团队和员工,对涉及公司业务、流程和系统的任何变更实施全面管理。
1.2.2变更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结构、流程、系统、政策、程序、人员等。
1.3术语定义1.3.1变更(Change):指对现有业务、流程、系统或其他组织元素的有意的、计划的修改。
1.3.2变更管理(ChangeManagement):指对变更的规范、计划、实施、验证和评估的过程。
1.3.3变更请求(ChangeRequest):指通过正式途径提出的对组织元素进行修改的请求。
第二章变更管理流程2.1变更请求提出2.1.1任何员工或团队发现需要变更的情况,应当通过变更请求单提出变更请求。
2.1.2变更请求单应包括变更的描述、目的、影响分析、预期效果等信息,并经相关责任人签字确认。
2.2变更评估与审批2.2.1变更管理团队负责对变更请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的合理性、风险分析等。
2.2.2变更管理委员会审批符合要求的变更请求,确保变更的实施与公司战略和目标一致。
2.3变更计划制定2.3.1变更管理团队根据批准的变更请求制定变更计划,包括变更的具体步骤、时间表、资源需求等。
2.3.2变更计划应当提前通知相关部门,确保变更的实施不会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2.4变更实施与监控2.4.1按照变更计划,对变更进行实施,并由变更管理团队进行实时监控。
2.4.2实施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并记录变更实施的关键数据。
2.5变更验证与评估2.5.1变更实施完成后,进行验证,确保变更达到预期效果。
2.5.2变更管理团队进行评估,总结变更的经验教训,为日后变更提供参考。
第三章变更管理责任与义务3.1变更管理团队3.1.1变更管理团队由公司高层领导任命,负责制定变更管理策略、审批变更请求、监控变更实施等职责。
变更管理制度1
变更管理制度
(试行)
(WHNYLM/ZD-092-20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工艺及设备的变更管理,依据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2015年能源煤化工板块制度》中工艺及设备变更管理制度等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所有活动、产品、服务范围内有关设施、工艺过程等变更的控制管理。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选煤厂、焦化厂以及发电厂等生产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与职责
第四条生产技术、设备部门负责设备设施的变更及工艺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员变更的控制管理。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范围内相关的工艺、设施、过程等变更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组织机构
组长: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副总经理
成员单位:生产技术部、安健环部、机电动力部、经营部、供销部、
党群工作部、选煤厂、电厂、焦化厂
(二)职责
1.组长是I类变更最终确认与审核人;
2.副组长是II类变更管理的最终确认与审核人;
3.各成员单位负责各分管业务范围内发生的变更管理
生产技术部是变更管理的主管部门。
负责生产工艺的变更及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职能部室、生产单位发生的各项变更进行评价。
安健环部负责安全环保措施变更及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
机电动力部负责设备、设施的变更及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
经营管理部负责组织机构、主管人员的变更及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业务范围内变更及变更引起的风险管理。
各厂负责提出工艺变更意见并制定变更后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的针对性措施;在工艺变更后进行跟踪观察。
第三章变更程序
第五条为了对变更实施有效管理和控制,将可能发生的变更分为管理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工艺技术变更三类。
(一)管理变更
1.组织机构、人员及其职责的变更(包括临时替、顶岗);
2.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变更;
3.工作程序的变更;
4.文件的变更。
其中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变更管理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管理制度》。
人员岗位变更严格按照《人力资源控制程序》执行。
文件和工作程序的变更执行《体系文件控制管理制度》执行。
(二)设备设施变更
1.新设施的建设。
2.现有设施的改造导致设施或设备的设计、结构支持、布局和配置的
变化。
3.设备维修后改变了设备性能。
4.安全防护设施、连锁装置的变更。
5.电力、动力、管线、照明的变更。
6.设备设施重大改动为I类(如设备、设施的工程建设、技术改造和配置的变化等);
7.主要设备性能指标的改变为II类,(如引起主要设备性能指标改变操作、单台主要设备的更换等);
8.辅助设备、设施变动为III 类,(如电力、动力、管线、照明、警示设备的变更、公共工程变动等、连锁装置停、投等)。
(三)生产工艺变更
1.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的变更。
2.操作规程、工艺设备的重大改变。
3.工艺技术参数的超规程变更。
4.工艺技术的提高改进变更。
5.其他对工艺有重要影响的变更。
6.变更会引起产品质量、产量发生重大改变的为I类(如采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引起的工艺技术变更;工艺条件、工艺流程的重大改变;操作规程、工艺设备的重大改变等);
7.变更可能对的生产安全和产品产质、量有影响的为II 类(如对各项工艺控制参数调整、装卸设备、管线、采用新生产方法等、工艺技术参数的规程变更、工艺技术的提高改进变更、生产主体原料、辅助原料、添加辅助药剂等主辅料进行种类、用量、
方式、添加条件等;);
8.一般不对生产、安全和产品产、质量有较大影响的为III 类(如配煤、调整配煤比等),此类变更填写变更申请表即可,不需进行变更评价。
(四)不属于变更范围内的情况有
1.设备的检修和维护;
2.更换同一型号的设备、管线、配件;
3.清扫容器、管线或其它设备;
4.设备、设施防腐保温处理;
5.修理或重新校验的仪器、仪表;
6.工艺参数在控制指标范围内的调整。
第六条变更人员的分类
(一)变更申请人:指提出变更申请的人员,接受过变更管理基本内容培训的人员可作为申请人。
(二)变更责任人:变更责任人应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识别与计划中的任务、设备有关的所有潜在风险。
变更责任人应负责变更计划的实施和完成,变更责任人与申请人可为同一人。
(三)变更批准人:批准人负责最后审批,负责确保审批用的文件准备妥当,确认并指出所有与计划任务有关的风险,落实所有相应的防范
措施。
此外,批准人必须考虑变更成本。
对不同的风险的变更申请,由不同级别的变更批准人批准。
对于低风险的变更,所属单位主管技术、设备管理人员为变更批准人。
(四)变更执行人:执行人是被委任完成与变更相关的各任务项的人员或变更实施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他必须确保与变更相关的各任务项的实施,完全符合变更计划的要求。
第七条变更的申请审批。
批准人同意变更申请,应在变更申请表上签名,并责成申请人通知所有受变更影响的部门;
批准人不同意变更的申请,应将变更申请表退回申请人,并附上相应的反馈意见;
变更审批权限
I类变更应由提出变更申请的单位正职(副职或者有授权的人员)同意,再由相关部门审核,公司领导分管批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或党委书记审批。
II类变更应由提出变更申请的单位正职(副职或者有授权的人员)同意,再由主管部门审核,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审批。
III类变更应由提出变更申请的单位正职(副职或者有授权的人员)批准,再由以纸质方式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主管部门接到变更申请后,对变更项目组织审核。
(一)工艺流程、生产方案的变更、装置工艺控制参数的修订、
工艺联锁投用与摘除、产品及三剂变化等变更、工艺技术改造项目,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审核,II及以上变更报公司相关领导批准。
(二)生产原料变更、公用工程中水、电、汽、风的变更,由生产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