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填空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16
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单选填空护理管理学名词解释、单选、填空一、名词解释:1.目标是在宗旨和任务指导下,组织要达到的可测量的、最终的具体成果。
2.护理人力资源规划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护理职能部门根据组织护理业务范围评估和确认护理人力资源需求并做出策划的过程。
3.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佳安全生产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
4.绩效评价是组织采取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对组织成员的工作效果进行考查评价的过程。
5.惩罚是对某一坏行为给予否定和不良刺激,使之不断地减弱或消退,是行为导致不良刺激出现的过程。
6.非建设性冲突是指冲突各方目标不同造成的冲突,往往属于对抗性冲突。
是对组织和小组效绩具有破坏意义的冲突。
7.职业锚是人们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达到自我满足和补偿的一种长期的职业定位。
8.授权是指在不影响个人原来的工作责任的情形下,将自己的某些责任分派给另一个人,并给予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职务上的权力。
9.负强化是对出现的某一良好行为,可以避免不良的刺激(即负强化物),而使该良好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的过程,是好行为导致不良刺激消失的过程。
10.护理质量缺陷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一切不符合护理质量标准的现象和结果。
这种现象或结果使患者产生不满意或给患者造成损害,分为患者不满意、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三种。
11.目标管理是由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参与目标制定,在工作中由员工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方法。
12.沟通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交流、理解,以期获得反应效果的过程。
13.消退指在某一行为出现后,不给予任何形式的反馈,久而久之这种行为被判定无价值而导致此行为出现的频率降低。
14.领导指管理者通过影响下属达到实现组织和集体目标的行为过程,其目的是使下属心甘情愿地为组织目标而努力。
15.非正式沟通指不是按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沟通系统和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
1.辐射的发射:指物质吸收能量后产生电磁辐射的现象。
2.俄歇电子:X 射线或电子束激发固体中原子内层电子使原子电离,此时原子(实际是离子)处于激发态,将发生较外层电子向空位跃迁以降低原子能量的过程,此过程发射的电子。
3、背散射电子:入射电子被样品原子散射回来的部分;它包括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部分;背散射电子的作用深度大,产额大小取决于样品原子种类和样品形状。
4.溅射:入射离子轰击固体时,当表面原子获得足够的动量和能量背离表面运动时,就引起表面粒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的发射,这种现象称为溅射。
5.物相鉴定:指确定材料(样品)由哪些相组成。
6.电子透镜:能使电子束聚焦的装置。
7.质厚衬度:样品上的不同微区无论是质量还是厚度的差别,均可引起相应区域透射电子强度的改变,从而在图像上形成亮暗不同的区域,这一现象称为质厚衬度。
8.蓝移: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时,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或位置(最大)向短波方向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蓝移(或紫移,或“向蓝” )。
9.伸缩振动:键长变化而键角不变的振动,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反对称伸缩振动。
10.差热分析:指在程序控制温度条件下,测量样品与参比物的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的技术。
11、球差:即球面像差,是由于电磁透镜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对电子的折射能力不同造成的。
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经电子光学系统以后,与光轴成不同角度的光线交光轴于不同位置,因此,在像面上形成一个圆形弥散斑,这就是球差。
12、明场像:用另外的装置来移动物镜光阑,使得只有未散射的透射电子束通过他,其他衍射的电子束被光阑挡掉,由此得到的图像13、暗场像:或是只有衍射电子束通过物镜光阑,投射电子束被光阑挡掉,由此得到的图像14、X射线的强度:是指行垂直X射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光子数目的能量总和。
常用的单位是J/ 。
15、衍射衬度:主要是由于晶体试样满足布拉格条件程度差异以及结构振幅不同而形成电子图像反差。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1.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拥有独占的使用权,许可方不能在该技术使用权另行转让给第三方,同时许可方也不能在该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自行使用该项出让的技术。
2.CAATT国民待遇原则:一缔约方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时,进口方不得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国内税和国内费用,在关于产品销售的法律实施方面,不得用来歧视外国产品,保护本国产品。
3.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责任与风险的划分。
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
4.约定事项条款:是国际融资中普度采用的一系列旨在限制借款人行为的共同条款的总称。
5.代位求偿权:当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获得保险人所支付的保险金。
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后,代位取得被保险人基于保险事故对东道国所享有的索赔权及其它权益,向东道国索赔。
6.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一国在经济关系中给予另一国国民的优惠待遇不应低于该国现在和未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7.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8.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的、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盒雕塑。
)享有的权利。
9.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指仲裁协议(包括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应视为与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条款或部分,国际商事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或失效以及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仍可依据仲裁协议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
10.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服务提供者的标志,通常有文字、图形或其结合组成。
1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人向借款人以贷款协议方式提供的优惠性国际贷款。
1、细菌: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2、肽聚糖或粘肽:是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物质;溶菌酶能水解肽聚糖,导致细菌裂解;3、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细菌所特有,位于外膜表面,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侧链多糖组成;4、细胞膜:又称胞浆膜;位于胞浆外,是一层弹性半透性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结构类似于真核细胞膜的液态镶嵌结构;5、质粒:是游离在核体以外的小型环状双股DNA分子;6、荚膜:某些细菌可在细胞外周产生一种粘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7、鞭毛:某些细菌能在菌体表面形成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8、菌毛:某些菌体上着生有一种较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纤毛;9、芽胞: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 称为芽孢;10、生长因子:具有刺激细胞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11、生长曲线:把生长现象再图上用曲线表示出来;12、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13、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素样物质,其抗菌范围很窄;14、菌落:在培养基表面出现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集团称为菌落;15、菌苔:在培养基表面,多个菌落融合成一片叫菌苔;16、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特异的表面抗原;17、核区:原核生物其基因组DNA无核膜包围分布在细胞质内的一个区域;18、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菌体,称为原生质体;19、菌胶团:某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20、LPS:脂多糖为革兰阴性细菌所特有,位于外膜的最表面,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侧链多糖组成;21、真菌fungus:是一类低等真核生物的通称,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22、菌丝体mycelium: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按功能分为营养菌丝体和气生菌丝体;23、营养菌丝Vegetatile:其伸入固体培养基内或蔓生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具有摄取营养物质功能的菌丝;24、孢子spore: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育形成菌丝,并发育为菌丝体;25、气生菌丝aerialhypha:伸向空中的菌丝, 生出各种孢子进行进行繁殖的繁殖菌丝;26、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通称,分属于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及半知菌类,多数出芽繁殖少数裂殖或产子囊孢子,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含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喜含糖量高、酸性的水生环境生长;27、无隔膜菌丝:无隔膜,成长管状的分枝,细胞内含有许多细胞核;28、有隔膜菌丝:有隔膜,整个的菌丝是由分枝的成串多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含有一个或多个核;29、霉菌:绒毛状,网状,或絮状真菌通称为霉菌,是俗名,意为发霉的真菌;30、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组织中呈假菌丝态在普通培养基中呈球状;31、病毒Virus:指一类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必须在活的生物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微生物32、病毒体Virion:结构完整具有传染性的病毒颗粒;33、壳粒capsomer:为病毒蛋白质衣壳的亚单位,每个壳粒含有一个或多个多肽分子组成;不同种类的病毒衣壳所含的壳粒数目不同;34、纤突spike:囊膜表面的突起;35、核衣壳: 有病毒的核心核酸和衣壳蛋白质构成的结构体;36、包涵体:病毒在增值的过程中,常使寄主细胞内形成一种蛋白质性质的病变结构;37、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一种宿主细胞时,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38、灭活: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以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39、干扰素:抑制病毒在活细胞内增殖的一类活性蛋白质;40、囊膜:位于核壳体最外围的一层脂质膜,具典型的蛋白膜结构;41、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能使宿主细菌裂解死亡的一种噬菌体;42、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不引起宿主细菌裂解死亡而与宿主细胞建立共生关系并随细菌繁殖传给细菌后代的噬菌体;43、血凝现象: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及人的O型血红细胞上有某些病毒的受体,当遇到病毒时,病毒就会将红细胞凝聚;44、溶源性细菌: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态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5、微生物:是一类肉眼看不见,有一定形态结构,能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微生物繁殖快,分布广,结构简单,种类很多,有细菌、真菌包括霉菌和酵母菌、放线菌、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病毒等;46、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47、纯培养: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48、细胞壁:在细菌细胞的外层,坚韧有弹性;49、共生:两种或多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依赖,互相得利,称为共生;50、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获取所需的营养,赖以为生,并对后者具有损害作用的现象,称为寄生;51、协同:两种或多种生物在同一生活环境中,互相协助,共同完成或加强某种作用.称为协同;52、互生:是指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当他们生活在一起时,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或偏利于一方的一中生活方式;53、拮抗:拮抗关系是指一种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某种代谢产物或改变环境条件,从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甚至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现象;54、无菌动物GFA:指体内外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55、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A: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极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或禽胚胎;56、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等,叫做灭菌;57、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叫做消毒;58、防腐: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叫做防腐或抑菌;58、无菌:指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没有活的微生物;59、无菌操作: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防止任何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或物体的方法;60、正常菌群:动物的皮肤、黏膜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都存在着很多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对宿主非但无害,而且有益,而且是必需的,所以这些微生物称为正常微生物群;61、菌群失调:由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称为菌群失调症;62、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是-℃处理30min或℃度处理15min,速冷却至10℃下;这样即可杀死病原微生物;又不致损坏营养,可保留食品饮料原有风味; 63、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湿热灭菌中最好的方法,通常cm2,的压力下面此时温度121oC处理15-30min;要排冷空气,否则会形成假压力,虽然压力达到要求,温度却达不到相应温度,而影响灭菌效果;64、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65、转化:一细菌吸收另一细菌游离的DNA片段,导致基因重组而发生的遗传性状改变;66、转导:由于噬菌体的介导,使受体菌遗传性状改变;67、接合:供体菌通过性纤毛把基因传给受体菌而发生的遗传性状改变;68、F质粒:又称致育质粒,可编码产生性菌毛;69、遗传: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70、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71、毒力变异:病原微生物的毒力由强变弱或由弱变强;72、原生质体融合: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73、表型变异:表型变异是以植物的可塑性为基础,表现在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因外部环境条件状况可以形成不同的表型;74、免疫:是指人和动物机体免疫系统特异识别、清除体内抗原的生理功能;75、非特异免疫:使机体对所有病原微生物都有防御作用,没有特殊的选择性;它受遗传控制,是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机能,在个体一出生就具有,又称天然免疫先天免疫;76、特异免疫:是指机体针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77、自动免疫:是指动物直接受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作用后,由动物机体产生免疫;78、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免疫效应细菌特异性结合的细菌;79、抗体:是由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它存在于机体的血清、体液中; 抗体是一种球蛋白,对异种动物来说,又是良好的抗原,所以具有双重性,即是抗体,又是抗原; 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简称Ig,免疫球蛋白有IgG、IgM、IgA、IgE和IgD,家畜无后一种;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IgG; 抗原刺激机体后,在体内出现最早的免疫球蛋白是IgM;填空题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巴斯德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使微生物学进入了生理学和免疫学时期;微生物学形态学期的代表人物是吕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病毒必须在活的生物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很快 ; 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 / um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形、正圆柱形和弯曲或螺旋状 ;细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有 DNA和RNA两种,其中RNA不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细菌的菌毛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粘附作用有关,后者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作用作用;大肠杆菌长为,宽为,其大小表示为× um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与成分是肽聚糖 ,是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壁较薄,其结构和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是脂多糖,脂蛋白、磷脂、和蛋白质构成;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保藏菌种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细菌群体生长的生长曲线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时期,细菌的形态,染色,生理等性状均较典型的是的对数期期;大多数致病菌生长的最pH值为,最适温度为 37℃;细菌生长繁殖的的条件包括充是的供给足够营养、有能被细菌利用的水适宜的温度、渗透压、合适的酸碱度和必需的气体环境;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复杂的菌体成分的细菌称为自养型菌;只能以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及获得能量的细菌称为异养型菌;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因转位; 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绝大多数细菌繁殖一代用为20-30分钟、而结核杆菌繁殖一代用时为 18-20分钟 ;半固体培养基多用于检测细菌动力;根据菌落的特点可将菌落分为光滑型菌落粗糙菌落和粘液型菌落 ;细菌的营养型有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 ;无性孢子根据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分生孢子孢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节孢子三种;菌丝体按功能可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种;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呈多种形态;霉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构成;常见的霉菌有根霉、毛霉、青霉、曲霉;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有体积微小,没有细胞构造,仅是核酸和蛋白质、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RNA 、无产能酶系,无蛋白合成系统,在宿主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病毒的形态有球状、杆状或丝状、砖形、弹状、和蝌蚪状;病毒体的基本结构是由核心和衣壳构成;又称为核衣壳;病毒是侵害各种生物的分子病原体,现分为真病毒和亚病毒两大类,而亚病毒包括卫星因子、类病毒和朊病毒;病毒核酸存在的主要类型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 4种;病毒核衣壳结构,根据其壳粒数目及排列方式不同分为螺旋对称、20面体对称、复合对称型 3种对称型;包膜病毒的包膜主要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和糖类 ;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在活的生物细胞内生存,以复制方式增殖对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吸附、侵入、生物合成、成熟和释放;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冷不耐热 ;加热 65 ℃ 30分钟即可使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 ;化学消毒剂杀菌或抑菌的作用机理是阻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是菌体酶活性受到抑制和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干热灭菌法包括焚烧灭菌法、烧灼灭菌法、烘烤灭菌法;巴氏消毒法常用于消毒牛奶和啤酒;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和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杀菌机理是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死亡和变异;环境中的有机物对细菌有拮抗作用,其可与消毒剂发生反应,使消毒剂的杀菌力增强;普通琼脂培养基灭菌可采用加压蒸汽灭菌法;手术室空气消毒常采用紫外线杀菌;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繁殖体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方可奏效;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消毒剂的性质、微生物的类型及数量、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和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等;干烤,用烤箱灭菌;一般加热至 100 ℃经小时;适用于高温下不变质,不蒸发的物品,如玻璃器皿,瓷器等;细菌基因的转移方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和转染;常见细菌变异现象有形态与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和代谢变异;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功能包括抵抗感染功能免疫防御、自身稳定功能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作用及时排除突变细胞;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识别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三个阶段;中枢免疫器官有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和禽哈德腺;。
一,名词解释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4,输导体系:从烃源xx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
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一、名词解释1、AW :AW表示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0)之比,即Aw = P/ P0 。
2、等电点:蛋白质在某pH值时其所带电荷数为零,此时它所在溶液的pH就是它的等电点pI 。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
4、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组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沿一个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并不考虑侧链的构象和片断间的关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氢键在其中起着稳定构象的作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各种作用力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紧密的复杂球形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二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以特殊方式结合,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中每条肽键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级结构,这些肽链称为亚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6、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
7、碘值: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叫做碘值。
碘值可以判断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即双键数)。
8、改性淀粉:它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
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者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可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
9、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
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10、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
如半纤维素和粘多糖。
11、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一、名词解释1.高分子:高分子也叫聚合物分子或大分子,具有高的相对分子量,其结构必须是由多个重复单元所组成。
2. 单体:能够进行聚合反应,并构成高分子基本结构组成单元的小分子。
3. 结构单元:在大分子链中出现的以单体结构为基础的原子团称为结构单元。
4. 共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则称为共聚物。
5. 加聚反应:烯类单体加成而聚合起来的反应称为加聚反应,反应产物称为加聚物。
6. 缩聚反应:是缩合反应多次重复结果形成聚合物的过程,兼有缩合出低分子和聚合成高分子的双重含义,反应产物称为缩聚物。
7.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是指高聚物材料整体的内部结构,即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排列和堆砌结构。
分为晶态、非晶态、液晶态。
8. 官能度:一分子中能参加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叫官能度9. 平均官能度:每一分子平均带有的基团数。
10. 反应程度:参加反应的基团数占起始基团数的分数。
11. 转化率:参加反应的单体量占起始单体量的分数12. 两者区别: 转化率是指已经参加反应的单体的数目, 反应程度则是指已经反应的官能团的数目, 如:一种缩聚反应,单体间双双反应很快全部变成二聚体,就单体转化率而言,转化率达100%;而官能团的反应程度仅50%13. 凝胶化现象:体系粘度突然急剧增加,难以流动,体系转变为具有弹性的凝胶状物质,这一现象称为凝胶化。
14. 凝胶点:开始出现凝胶化时的反应程度(临界反应程度)称为凝胶点,用Pc表示,是高度支化的缩聚物过渡到体型缩聚物的转折点。
15. 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引发剂通常是一些可在聚合温度下具有适当的热分解速率,分解生成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聚合的化合物。
16. 引发剂半衰期:引发剂分解至起始浓度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17. 引发剂效率:引发剂用来引发单体聚合的部分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总量的分数。
18. 自动加速现象:随着反应进行,体系的粘度增大,活性端基可能被包埋,双基终止困难,速率常Kt下降,聚合反应速率不仅不随单体和引发剂浓度的降低而减慢,反而增大的现象。
填空:1、结合酶,其蛋白质部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辅助因子,二者结合其复合物称全酶。
2、三羧酸循环是由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的,每循环一次有4次脱氢、2次脱羧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
3、体内缺乏酪氨酸酶引起白化病,缺乏葡萄—6—磷酸脱氢酶引起蚕豆病,缺乏维生素C引起坏血病。
4、DNA复制的保真性至少要依赖三种机制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的选择功能、复制出错时有即时的校读功能。
5、氨基酸活化需要氨酰tRNA合成酶催化,使氨基酸的羧基与tRNA3'-OH之间以脂链相连,产物是氨酰tRNA。
6、通风是尿酸生成过多而引起的。
7、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合成IMP,然后再将其转化变成AMP和GMP。
8、蛋白质胶体状态的稳定因素是蛋白质分子上的表面电荷和水化膜。
9、糖酵解的最终产物是乳酸,糖有氧氧化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0、氨基酸在等电点(pl)时,以兼性离子形式存在,在pH>pl时以阴离子存在,在pH<pl 时,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11、尿素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一个来自氨,一个来自天冬氨酸。
12、糖原合成中,除A TP供能外,还需UTP供能,关键酶是糖原合酶,葡萄糖的供体是UDPG。
13、Cyt aa3可直接将电子传个氧,故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14、体内生成A TP的方式有氧化磷酸化和底物水平磷酸化两种。
15、原核生物RNA聚合识别酶、结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转录的关键部位,称为启动子。
16、Watson-Crick提出的双螺旋结构中,磷酸核糖处于分子外侧,碱基处于分子内侧,螺旋每上升一圈核苷酸数为10。
17、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18、酮体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
名词解释:1、增色效应:是指变性后的DNA溶液的紫外吸收增强的效应。
DNA吸收高峰的波长为260nm。
2、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 TP的过程。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二)填空题1.(1)发生;(2)发展;(3)演变;(4)诊治。
2.(1)既往的健康状况;(2)曾经患过的疾病;(3)手术外伤史;(4)预防注射史;(5)过敏史。
3.(1)未婚或已婚;(2)结婚年龄;(3)配偶健康状况;(4)性生活情况;(5)夫妻关系。
4.(1)初潮的年龄;(2)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经血的量和色;(4)经期症状;(5)有无痛经或白带;(6)末次月经日期;(7)闭经日期;(8)绝经年龄。
5.(1)妊娠次数;(2)生育次数;(3)妊娠与生育的年龄;(4)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5)有无死产;(6)是否手术产;(7)有无产褥感染;(8)计划生育状况。
6.(1)父母;(2)兄弟;(3)姐妹;(4)子女。
(三) 问答题1.采集现病史应包括的内容: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⑤伴随症状;⑥诊治经过;⑦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2.系统回顾问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②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③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便秘、黄疸;⑤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尿血、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尿道及阴道异常分泌物;⑥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食、多尿、怕热、多汗、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⑦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淤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⑧肌肉与骨关节系统: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⑨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⑩精神系统: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
催化作用原理(名词解释+填空)【名词解释】1、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催化裂化:是在热和催化剂的作用下使重质油发生裂化反应,转变为裂化气、汽油和柴油等过程。
3、加氢裂化:在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下,氢气经催化剂作用使重质油发生加氢、裂化和异构化反应,转化为轻质油(汽油、煤油、柴油或催化裂化、裂解制烯烃的原料)的加工过程。
4、催化重整: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从石油轻馏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分或芳香烃的工艺过程。
5、加氢精制:是指在催化剂和氢气存在下,石油馏分中含硫、氮、氧的非烃组分发生脱除硫、氮、氧的反应,含金属有机化合物发生氢解反应,同时,烯烃发生加氢饱和反应。
6、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对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吸收而导致大气层温度升高,地球变暖的现象。
7、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消耗的化学物质。
催化作用: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8、活化:通过还原或硫化使催化剂活性组份由金属氧化物变为金属态或硫化态的过程。
9、化学吸附是反应物分子活化的关键一步,反应物分子与催化活性表面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学物种——反应活性物种。
10、吸附现象: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的现象。
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
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固体。
吸附态:吸附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后存在的状态。
吸附中心或吸附位:通常吸附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局部位置,这样的位置。
吸附中心与吸附态共同构成表面吸附络合物。
吸附平衡:当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脱附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时,表面上气体的浓度维持不变的状态。
11、积分吸附热在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平均吸附1mol气体所放出的热量称为积分吸附热q积。
微分吸附热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气体从n mol 增加到 (n+d n) mol时,平均吸附每摩尔气体所放出的热量。
一.名词解释。
1.凋亡:细胞的程序性死亡,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的死亡程序而致使的细胞主动性死亡,其发生机制、生化特征及形态学转变都与细胞坏死不同。
2.交壤性肿瘤:组织形态和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肿瘤。
3.肺褐色硬化:慢性肺淤血时,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心衰细胞,故肺组织质地变硬,肉眼观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
4.风湿小体: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意义,由纤维素样坏死,成团的风湿细胞及伴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
5.软化灶: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筛网状病灶。
6.假小叶: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形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为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
7.大红肾(蚤咬肾):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时,双侧肾脏肿大,肾表面充血,有的可见散在的粟粒大小的出血点。
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常见于肝细胞。
9.结核瘤: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
10.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是由趋化因子引发的。
11.鳞状细胞化生:非鳞状上皮细胞为适应环境转变而转化为鳞状上皮,增强局部抵抗力。
12.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刺激时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13.初期肝癌: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性肝癌。
14.膨胀性生长:肿瘤生长推挤但不侵犯周围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的可形成纤维包膜,多为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
15.细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变特征,为细动脉管壁发生玻璃样变性,管壁增厚,僵硬,官腔缩小。
16.Primary complex: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由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组成。
17.Spotty necrosis:点状坏死,为单个或数个肝细胞的坏死,常见于急性普通型肝炎。
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的母岩应该是岩浆岩沉积岩石学:研究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及形成作用,以及沉积环境和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
风化作用:是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温度变化、大气、水、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一种作用。
风化作用是对地表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
按其性质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风化作用。
元素的风化分异:母岩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表现为某些元素的淋滤分散和另外一些元素的残积富集两个方面。
各种元素在特定的风化条件下迁移能力不一样,因而造成各种元素按一定顺序从母岩中分离出来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在非粘性的砂质沉积物表面运动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风化壳: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雷诺数= 惯性力/ 粘滞力= V2d2ρ/Vdμ= Vdρ/μ(V—水的流速d—颗粒直径ρ—水的密度μ—动力粘滞系数雷诺数)当Re=1时,流动呈层流型;当Re=1~40时,在颗粒背后会出现背流尾迹;当Re>40时,出现“卡门涡街”,紊流。
佛罗德数Fr = 惯性力/ 重力= V2 / Lg根据佛罗德数数,明渠水流可分为:Fr>1,急流,超临界流,水浅流急Fr=1,临界流Fr<1,静流,缓流或临界以下的流动,水深缓流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紊流: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作为碎屑物质搬运和沉积的流体,自然界存在两种基本类型,即牵引流(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浪基面:波浪作用的下限,即波浪所影响的最大深度。
名词解释:.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了行为科学、系统论的观点,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5.柔性组织:就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无论是在管理体制上还是在机构的设置上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企业的经营环境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6.效价:是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序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7.PDCA循环:戴明博士最后提出了PDCA循环的概念,所以又称为“戴明循环”。
PDCA循环是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质量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计划,D—执行,C—检查,A—行动(或处理)。
8.企业再造:是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基本问题进行反思,并对它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及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当前衡量企业业绩的这些重要尺度上取得显著的进展。
9.正式组织:指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依据企业成员的职位、责任、权力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明确划分而形成的组织体系。
10.权变学派:在组织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1.企业文化: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物质形态。
12.看板管理: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结果入手,即从最后一道生产工序开始往前推,每一道工序都把后一道工序看成自己的用户,按照用户的需要进行生产,而用户把自己的需要详细地写在一块醒目的板上,这样就可用看板来控制整个生产过程。
13.行为科学:利用许多学科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积极性的目的。
14.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14.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国际法》名词解释填空简答汇总一、名词解释:l.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国民或公民的法律资格。
它表明一个人同某一特定国家之间的固定的法律联系。
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或公民的根据,也是确定一个人的法律地位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国家行使管辖权具有重要意义。
2.情势变迁原则是指缔结条约时存在一个假设,即以缔约国缔约时所能预见到的情况不变为条约有效的前提,一旦情势发生变化,缔约国便有权终止条约.适用情势变迁原则有两个例外广是不得援引该原则作为终止或退出边界条约的理由;二是仅因当事国自己违反条约义务而引起情势变迁者,不得援引这一原则退出或终止条约。
3.永久中立国是根据国际承认或国际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承担永久中立义务的国家;永久中立国除自卫外,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战争,不得缔结与中立地位相抵触的条约,不得采取任何可能使自己卷入战争的行动或承担这方面的义务。
4.领海是沿着国家的海岸或内水受国家主权支配和管辖下的一定宽度的海水带。
领海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受国家主权的支配。
5.先占,亦称“占领”,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取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
先占必需具备两个条件:先占的对象必需是无主地;在无主地上实行有效的占领。
6.条约的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如何,其目的在于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7.引渡是指一国应某外国的请求,把在其境内被该外国指控为犯罪或判刑的外国人,移交给该外国审理或处罚的一种国际司法协助行为。
8.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或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适用于国际法各个领域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
9.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也称为国际责任,主要是指国家对其国际不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国家责任是体现国际强制法的行为,其主体主要星国家。
主要是由国际不法行为和国际犯罪行为引起的。
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产生损害的国际责任,是国际责任的新发展。
名词解释:1.热效应:变形过程中的金属发热现象。
2.塑脆转变现象:材料由于温度降低等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变化,塑性急剧下降的现象。
3.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再结晶。
[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4.冷变形:回复温度以下发生的变形。
5.附加应力:在物体中,由于其各部分的不均匀变形受到物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的相互平衡的应力。
6.热变形:在金属再结晶条件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7.弹塑性共存定律:.在塑性变形的过程中存在弹性变形。
8.动态再结晶: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作用下的再结晶。
9.热效应:.金属在塑性变形时的发热现象。
10.最小阻力定律:在变形过程中,物体各质点将向着阻力最小的方向移动,即做最少的功,走最短的路。
11.温度效应:塑性变形过程中因金属发热而促使金属的变形温度升高的效果。
12.加工硬化:金属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累积,金属的变形抗力提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
13.形变热处理:对金属材料有效地综合利用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将塑性加工与热处理操作相结合,使成形工艺同获得最终发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工艺方法。
14.外端:变形体处于变形区以外的那一部分坯料。
15.塑性-脆性转变:金属塑性随温度下降等内外因素变化而明显转变为脆性的现象。
16.干摩擦:不存在任何外来介质时金属与工具的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
17.塑性状态图:表示金属指标与变形温度及加载方式的关系曲线图形。
18.金属塑性加工的热力学条件:变形温度、变形速度、变形程度。
19.多晶体的晶向变形机构:晶粒的转动与移动、溶解-沉淀机构、非晶结构。
填空题:1.主变形图取决于_偏应力_,与静水压力_无关。
2.第二类再结晶图是_变形温度____,变形程度__与__晶粒大小_的关系图。
3.第二类硬化曲线是金属变形过程中___真应力___与__断面收缩率__之间的关系曲线。
4.保证液体润滑剂良好润滑性能的条件是__适当粘度。
-良好活性。
5.出现细晶超塑性的条件是_稳定细晶(5μm以下)__一定的温度区间()____,____一定的变形速度_)_。
名词解释:1、发育:亦称发生,指生命现象的发展,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2、发育生物学: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本质的科学。
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
同时,也研究生物种群系统发生的机制。
3、发育体制(形体模式):多细胞生物在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成的有序构建程式。
主要包括胚轴形成、体节形成、枝芽和器官原基形成等事件。
4、生殖质:定位于卵质的特殊区域,并决定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和发育的特化的卵质决定因子。
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呈颗粒状结构5、顶体反应:具有顶体结构动物的精子,受精前精子在同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6、囊胚:细胞数目增加,胚体中空而形成一个基本为球形的囊状结构7、原肠胚:囊胚后,部分细胞迁移到囊胚内部,形成一个双胚层或三胚层的胚胎8、器官发生: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细胞重新排列, 形成躯体及器官的过程。
9、形态发生:即细胞或细胞群在形态上、空间排列上的变化, 形成独特的形态。
10、细胞分化:即细胞内部生成独有的蛋白质, 使之具备独特的功能。
11、同源异形框(盒)基因:一类含有同源框的基因,决定每一体节的性质与形态特征,即选择体节向某个方向发育、分化。
12、间隙基因:第一个沿前后轴表达的合子基因,表达位于合胞体胚盘中心体节区域,建立空间结构的相邻平面13、成对规则基因:被间隙基因转录因子激活,使胚胎分成为明显的体节14、体节极化基因:是指在pair-rule基因表达之后立即表达的基因,它们决定了体节的边界和体节内细胞的命运15、执行基因:同源异型选择者基因的靶基因,其活化和表达直接诱导特定器官原基的形成。
16、终末分化:就是走向成熟的分化,其分化的产物就是这种细胞的终末产物。
17、顶端外胚层嵴AER:在鸟类和哺乳类中胚层诱导肢芽顶端前、后边缘的外胚层细胞伸长,形成一个增厚的特殊结构。
妇产科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一1、子宫复旧: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后的子宫,在产褥期逐渐恢复至未孕状态的过程中称为子宫复旧。
2、恶露:产后随子宫蜕膜脱落,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组织经阴道排出称恶露。
3、妊高征:发生在妊娠20周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妊娠结束后迅即恢复正常的疾病。
4、早产: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196-258日)分娩者5、产后出血:胎儿出后24小时内限道流血量超过500ml称产后出血。
二、1、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输卵管及卵巢被称为(子宫附件)。
2、宫体与宫颈之间最狭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时长约1cm,其下端与宫颈管内腔相连。
子宫峡部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粘膜组织于此处由宫腔内膜转变为宫颈粘膜称(组织学内口)。
3、子宫韧带有4对,即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和宫骶韧带。
圆韧带和(宫骶韧带)能使子宫保持前倾位置。
4、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主要有:位于阴道前面的尿道,位于子宫前面的膀胱,位于宫颈旁的输尿管和位于阴道及子宫后面的直肠。
(阑尾)下端有时与右侧输卵管与卵巢贴近。
5、(月经)是女性生殖功能成熟的一种外在标志,是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6、卵巢合成与分泌3种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7、胎先露是指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纵产式有头先露和臀先露,横产式为(肩先露)。
8、异位妊娠是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处着床。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及宫颈妊娠等。
9、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
10、影响分娩的因素有四个,即产力、产道、胎儿和(精神心理)因素。
三1、骨盆外测量哪几条径线及正常值各多少?答:骨盆外测通常测量髂棘间径(两髂前上棘外缘距离,正常值23-26cm)、骼嵴间径(两髂嵴外缘最宽距离,正常值25-28cm)、骶耻外径(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距离,正常值18-20cm)和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内侧缘距离,正常值8.5-9.5cm)。
一、名词解释1.生活型:不同的物种在相同环境发生趋同进化,使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都类似。
2.生态型:相同物种在不同环境下发生趋异进化,使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都发生不同的改变。
3.生态位(niche):生物完成其正常生活周期所表现的对待特定因子的综合适应位置。
4.生命表:又称寿命表或死亡率表,可用来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
5.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向周围环境中释放化学物质,从而对邻近植物(或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6.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出现了生物群落及其环境向着一定方向有顺序的发展变化过程。
7.协同进化:是指在种间相互作用影响下,不同种生物间相关性状在进化中得以形成和加强的过程。
8.边缘效应理论:边缘效应即指斑块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9.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自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
10.初级生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光能并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体中的化学潜能的过程。
11.生物质能:主要是指植物或其被动物转化的排泄物等生物有机质储存的能量。
12.信息系统:包括产生信息的信源、传输信息的信通和接收利用信息的信宿。
13.农业资源:是一种特定的资源,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的有形投入和无形投入。
14.农业生态:就是把生态环境效益列入农业目标,并与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协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
15.环境容纳量: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的稳定的最大数量(密度),称为系统对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6.内禀增长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
17.耗散结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
18.竞争排斥原理:又称高斯原理,具有相同生态位的不同物种,在同一生境中不能长期共存。
1.心理:也可称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可人为地分为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2.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3.心理状态:是对某一时刻个体全部心理活动综合水平的描述,反映了心理的时间性、方向性和能动性,包括生理唤醒、意识、潜意识、定势、注意等心理现象。
4.心理过程:是对认知活动、情绪情感活动和意志行为活动的概括.反映了个体心理的历程性和动力性。
5.个性心理:由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部分构成.反映了个体心理的稳定性、独特性、完整性及动力方向性。
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
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
有两重含义。
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7.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8.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受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
8.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
9.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
10.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人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11.应激:又称“紧张状态”,是由应激源(紧张刺激物)引起的,伴有躯体机能和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社会性应激源:是指造成个体生活风格上变化或要求与之适应和应付的社会生活情境、生活事件12.心理辅导:是有关专业人员,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为目标和内容的一项工作。
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心理辅导工作广义的学校心理辅导:是指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的面向学校中各类成员的心理辅导13.狭义的学校心理学: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指学校内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14.适应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15.发展性辅导:主要是指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认识,特别是自我能力、素质方面的认知,帮助他们认识和开拓自身的潜能,不断突破自我的种种局限,实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16.个别心理辅导:是辅导人员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7.小组辅导:又称团体辅导,是辅导人员面对一组学生所开展的辅导活动。
18.重复: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的内容再向其作全部或部分的复述。
19.重读: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内容中认为重要的字或词以强调性语气进行重复。
开放式询问:是辅导人员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等词向来访者询问,来访者必须以较详细的语言来回答封闭式提问:是辅导人员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 等词提问,来访者只需简单地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20.摘要:是指辅导人员把来访者所表达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并以提纲的方式表达出来。
21.情感反应:就是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表达出的情绪情感的理解与反应。
22.指导:就是辅导人员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或如何说。
23.解释:就是为来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辅导人员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并进一步改变其思维、观念与行为。
24.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指辅导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享。
25.影响性摘要:是指辅导人员将自己所谈的主题、观点、意见等信息,经整理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来访者。
26.心理评估:指评估者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技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心理问题进行描述、分类、鉴别与评定的过程。
27.心理评估的客观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依据被评论者的客观心理事实和科学的方法,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防止主观臆断,更不允许猜测虚构。
28.心理评估的整体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观点对被评估的心理现象及影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进行整合研究,同时对被评估的心理现象进行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分析。
29.心理评估的动态性原则:指辅导员要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力求做到动态的考察,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轨迹和外部影响的脉络,防止僵化的评估模式对评估工作的干扰。
30.心理评估的综合性原则:指在心理评估中除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外,还要根据需要结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取得最佳的评价结果。
31.心理评估的指导性原则:是指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做出评估后,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3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访者的言语、表情、动作行为及日常生活等进行观察的方法。
33.谈话法:是辅导员根据心理评估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34.问卷法: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项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评估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34.心理测验:(测验法)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二次加工”:指梦者在梦醒过程中,往往会无意识地对自己的梦进行修饰加工,使他比较有次序、合乎逻辑一些,或将梦中最有意义的东西反而置于次要与不显著的地方35.阻抗:又称“抗拒作用”,指来访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回避某些敏感话题,有意无意地使辅导重心偏移。
也可以看作是阻抗那些使自我过分痛苦或引起焦虑的欲望、情绪或记忆进入意识的力量。
36.系统脱敏法:由沃尔帕首创,主要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绪,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
34.厌恶法:是将某些不愉快的刺激。
通过直接作用或间接想象,与来访者须改变的行为症状联系起来,使其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放弃这种行为。
即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与来访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条件反射,用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最终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35.代币法:又称奖励强化法、代币管制法。
它是一种通过强化(即奖励)而形成某种期望出现的适应性行为的方法。
即当来访者出现某种预期的良好行为表现时,立刻给与奖励,是该种行为得以强化。
36.生物反馈法:是借助现代电子仪器将来访者体内生理机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声、光等反馈信号,是来访者能根据这些反馈信号,有意识地学习调控自己的内脏功能和身体功能,达到调整机体功能的目的。
37.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就是要把每个来访者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宽容他的短处,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来访者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38.移情的理解:也称共情,是指辅导员放下个人的参照标准,试着将自己融入来访者的感觉世界中,设身处地从来访者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并把自己的体验再传递给对方,让对方更深入的进行自我探讨、自我了解、产生被接纳、被理解的感受。
注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便草率做出结论,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39.选择性概括: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并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
40.过度引申:或称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引申作出结论,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
走极端的思维: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是人们认知过程中的认知歪曲的一种形式41.认知重建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一类辅导方法的统称。
42.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方法。
43.两难问题法:教师利用假定的、设计的或真是的两难问题,让学生进行判断,激起内心加之冲突,触动原有的心理认知结构,产生不满足感,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提高心理水平。
44.行为强化法: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做的一种方法。
强化: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正强化:凡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正强化负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的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叫负强化惩罚:指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奖励:是指施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件,是一种正强化45.强化不相容反应:是把不强化那个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同强化别一个与顺应不良行为显然对抗的合乎社会要求的反应相结合,借以消除顺应不良反应的方法。
46.榜样引导法:教师利用中小学生的模仿特点,让他们通过榜样行为的观察,使自身受到强化,模仿榜样的言行,从而实现受教育的目的。
47.代替法:指在处理重要而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先用已经熟悉和做惯了的方法或对象来消除杂念,待精神逐渐集中后,再回过头来做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
48.渐进注意法:就是从5分钟入手,训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是注意力训练的方法之一。
49.思维定势:是指由于过去的思维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50.不良认知:是指因认知错误所产生的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观念和信念、思想。
51.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
它与认识活动不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生理基础。
52.情感:是情绪的概括化、稳定化的表现,较情绪稳定和深刻,往往都与社会需要密切联系。
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53.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调节情绪,又能消除心理紧张、心理压力,减轻烦恼。
54.呼吸调节法:是处理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是波动的情绪及时稳定下来。
比如情绪紧张、激动时呼吸短促,这时可采用缓慢地呼吸和吸气练习,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当情绪低沉时,可以采用长吸气与有力的呼吸练习,提高情绪的兴奋性。
55.个性心理: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