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第一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3天);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90次左右。(2)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然后放松,每天90次左右。(3)臀肌收缩运动:仰卧位伸直腿,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然后放松。

每天60次。(4)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

第二阶段功能锻炼(术后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1)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2)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宜大,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

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1天-1月);(1)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每天120 次左右。(2)卧位到座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致床边,每天30次左右。(3)座位到站立、扶拐训练: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肢后触地,拄双拐,利用健腿和双拐支撑力站立,开始时训练站立2分钟即可,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以后逐渐增加。

(4)站立到扶拐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时必须有陪护人员保护,一

面发生意外,一般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3次。

第四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后);(1)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

限,加强髂腰肌肌力。(2)伸膝练习:站立位,双手扶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下肢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肌力。(3)髋外展练习:体位与上面相同,患侧髋关节外展,以40°为限,加强臀外展肌肌力。

第五阶段功能锻炼(术后2个月后);(1)静止自行车锻炼:此方法有助下肢肌肉和髋部活动协调性增强。开始踏脚踏板时,先向后踏,当觉得向后踏动作以很轻松、舒服时,再向前踏。当动作连贯后,再加大次数及频率,每日2次,每次15分钟,逐渐增加到每日3次,每次20 到30 分钟。

第六阶段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后):此期患肢可逐渐负重,逐步由拄双拐、拄单拐到弃拐杖。当身体平衡已经建立时,可扶双拐或单拐较熟练行走。每日3次,每次10-15分钟,当身体平衡调理到比较好的状态时,可弃拐每天用正常不发走3-4次,每次20-30分钟。

特别提示: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应该做到3个月内不侧卧,只平卧,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活动,一定要做到“四不”,即不用力屈患髋下蹲、

不盘腿、不坐矮板凳,不翘二郎腿。6个月后可选择散步进行日常锻

炼,不宜登山、高抬腿跑,快跑及长途跋涉。

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指导 一、全髋置换术概述: 正常人体的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近端的股骨头构成。全髋关节置换术,即用人工材料置换、重建人体病损的髋关节中已破坏的软骨和骨。全世界每年进行的髋关节置换术超过100万例。60岁以上髋关节严重疾患,经非手术疗法无法缓解症状者,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适用于骨关节炎、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疾病。 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病人的身体状态有一定的要求: 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关节功能与术后和出院后功能锻炼情况有关;要学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置换后的人工关节。 三、手术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骨关节炎;5、类风湿性关节炎; 2、强直性脊柱炎;6、创伤性骨关节炎; 3、股骨头无菌性坏死;7、某些类型的骨肿瘤; 4、股骨颈囊内骨折;8、某些类型的髋部骨折. 四、手术禁忌症: 1、各种炎症 2、病理性肥胖 3、神经性病变 4、下肢严重的血管性疾病 5、髋部肌力不足 6、骨骼发育未成熟者 7、髋关节周围皮肤缺失8、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有困难者

9、未控制的重要脏器疾病 五、患者术前条件: 1、自愿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 2、身体状态良好,如果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疾患,要经过系统的内 科治疗,病情平稳方可手术;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病情尚稳定。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是 评价病情是否稳定的较好标志; 4、停服非甾体类药物,如阿斯匹林,芬必得,扶他林,戴芬,英太青等,以防 止术中、术后出血或肾功能影响; 5、全身隐匿性感染病灶,例龋齿、中耳炎,鼻窦炎等需要及时治疗。 六、术前护理: 术前评估:服药史、疾病史、各系统功能、营养状态、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 术前用药:镇静剂、抗生素、激素、低分子肝素钠(LMWH) 心理护理、皮肤准备:足癣、功能锻炼、助步器应用、 便器的使用。 术前晚准备:禁食禁饮、促进休息和睡眠个人卫生。 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备皮、更衣、除去一切饰物、假牙、排空膀胱。术后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引流管液体出入量、 伤口敷料渗出情况、鼓励深呼吸、咳嗽。 提供充足营养;输液、输血、用药护理; 疼痛管理;正确体位;皮肤护理;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脱位、DVT、PES、感染。

膝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指南

膝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指南 通过系统的功能锻炼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是至关重要的。大部分功能锻炼都可以在家里完成,骨科医师建议每天锻炼2到3次,每次20至30分钟,也可能建议进行步行锻炼。以下是骨科医师建议的锻炼方式。这份锻炼指南将帮助您在医师的指导下更好地理解功能锻炼。锻炼强度的增加会使膝关节功能障碍加重,当在某项锻炼后感觉膝关节肿胀疼痛,应当立即停止此项运动,通过休息、冰敷、加压包扎(使用弹力绷带)并抬高患肢(R.I.C.E)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则需要到门诊复查。 初期锻炼项目 腘绳肌训练:屈膝10°平躺或站立,足跟部紧贴 地板不移动,收缩大腿背部肌肉保持5秒然后放 松。重复10次。 直腿抬高训练:仰卧,健膝屈曲患膝伸直,将患 肢缓慢抬高6英寸保持5秒,继续抬高6英寸保 持5秒,再反方向运动直至回到起始点。重复10 次。加强锻炼可在踝关节负重,从1磅开始并在 4周时间内逐渐增加至最大量5磅。 缩臀运动:仰卧,收缩臀部肌肉并保持5秒,重 复10次。

站立位直腿抬高:站立位,给身体必要的支撑。向前 缓慢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再回到起始点,重复10 次。加强锻炼可在踝关节负重,从1磅开始并在4周 时间内逐渐增加至最大量5磅 中期锻炼项目 仰卧伸膝:仰卧,膝关节下垫一卷毛巾,伸膝并 保持5秒再回到起始点,重复10次。加强锻炼可 在踝关节负重,从1磅开始并在4周时间内逐渐 增加至最大量5磅。 直腿抬高:仰卧,健膝屈曲患膝伸直。收缩四头肌缓慢抬高患肢直至离地12英寸,再缓慢放下回到地面并放松,重复10次,做5组。加强锻炼可在踝关节负 重,从1磅开始并在4周时间内逐渐增加至最大量5磅。 扶椅半蹲:手扶椅背,双脚离椅6至12英寸,缓慢下蹲至 膝关节屈曲90度,再逐渐站直,保持5至10秒,放松。重 复10次。 站立位伸展股四头肌:以患肢站立,将脚跟缓慢拉至靠近臀 部,有大腿前部肌肉伸展感,保持5秒,重复10次。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 能锻炼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 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 3次,每次20~30次。 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 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

髋关节功能锻炼方法

髋关节功能锻炼方法 功能锻炼是贯彻局部与整体、动与静相结合的原则,促使早日恢复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功能锻炼应以自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动作要协调,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应根据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期、形,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功能受限程度。以及体质进行全面辨证,选择适宜的站立、坐、卧位锻炼术式及方法。 一. 站立位锻炼法 1. 扶物下蹲法:单或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慢慢下蹲后再起立,反复进行3~5分钟(图l)。 图1 图2 2. 患肢摆动法:单或双手前伸或侧神扶住固定物。单脚负重而立,患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摆动3~5分钟(图2) 3. 内外旋转法:手扶固定物,单脚略向前外仲,足跟着地,作内旋和外旋运动3~5分钟(图3)。 图3 图4 图5 二. 坐位锻炼法 1. 屈髋法:患者正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双下肢自然分开,患肢反复作屈髋屈膝运动3~5分钟(图4)。 2. 抱膝法:患者正坐床边、沙发、椅子上,双下肢自然分开,双手叉指合掌抱住胫骨近端前方,反复屈肘后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配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活动3~5分钟(图5)。

3. 开合法:患者正坐于椅、凳上,髋膝踝关节各成90度角,双足并拢,以双足间为轴心,作双膝外展、内收运动3~5分钟,以外展为主(图6)。 4. 分合法:患者坐于凳边,髋膝踝关节各成90度角,以足尖、脚跟交替为轴旋转外移至最大限度,然后以足跟为轴心,双膝内收外展活动3~5分钟(图7)。 图6 图7 5. 蹬车活动法:患者稳坐于特制自行车运动器械上(功能锻炼车),如蹬自行车行驶一样,活动10~20分钟,速度逐渐加快(图8)。 三. 卧位锻炼法 1. 蹬空屈伸法:患者仰卧位,双手置于体侧,双下肢交替屈髋屈膝,使小腿悬于空中,像蹬自行车行驶一样的运动5~10分钟,以屈曲髋关节为主,幅度、次数逐渐增加(图9)。 图8 图9 2. 抱膝法:患者取仰卧位,伤肢屈髋、屈膝,双手叉指合掌抱住胫骨近端前方,反复屈肘向上拉与主动屈髋运动相结合,加大屈髋力量及幅度,持续活动3~5分钟,次数、幅度逐渐增加(图10)。 图10 图11 3. 屈髋分合法:患者仰卧位,足不离床面,尽量屈膝屈髋,双手置于胸前。用双足跟交替

膝关节镜康复锻炼健康图谱

膝关节镜康复锻炼健康 图谱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膝关节镜术后功能锻炼 膝关节解剖图 术后第一天 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使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枕头,尽量将腿伸直。保持5秒钟,放松。重复10次 3、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慢慢抬起患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保持5秒钟。继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米,再保持5秒钟。然后与先前的程序相反,放下12厘米,保持5秒钟,再放下12厘米,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 5、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必要时可抓住扶手,慢慢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术后3-5天 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位,膝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慢慢抬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重复10次,共做5组。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3、半蹲练习:扶住一把结实的椅子或床架,脚距离椅子或床架20厘米左右。背部挺直,慢慢弯曲膝关节向下蹲。不要完全蹲下,也不能超过90度。保持5-10秒钟,慢慢站直并放松。重复10次。 4、股四头肌牵拉练习:站立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将足跟拉向臀部,要感觉到大腿前面受到牵拉。保持5秒钟。重复10次。 术后2周 1、单腿部分屈膝练习:站立位,扶住椅背支撑身体。健侧膝关节弯 曲,患侧足部踩平,足趾抓地以保持平衡,慢慢屈膝降低身体,然后再站直回到起始位置,放松。重复10次。注意这项练习不能过 度 2、前向踏步练习:站立位,前方放一高15厘米的板凳。患侧迈步踏 上板凳,健侧腿跟上,再以相反顺序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随着锻炼强度的增大增加板凳的高度。 3.侧向踏步练习:站立位,侧方放一高15厘米的板凳。患侧迈步踏上板凳,健侧腿跟上,再以相反顺序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随着锻炼强度的增大增加板凳的高度。

普通膝关节镜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关节清理术、半月板修整-修补术、滑膜切除术、内固定取出术等)术后6周内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训练时间/频次日训练次数 1、术后即刻行完全负重 2、下地前后摆腿(或正步走)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直腿抬高 10" *302次 3、提踵训练10" *302次 4、伸膝(压腿)训练15分钟2次 5、主动屈膝训练(0°— 120°)15分钟2次 6、骑固定自行车15分钟2次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股四头肌在大腿的前侧半,伸直膝关节,有意绷紧大腿肌肉,可实现等长收缩。 直腿抬高:仰卧于床上,伸直膝关节,抬起下肢与床面成30°角,坚持10秒钟后放下,反复进行。 提踵训练:即踞脚尖训练。 伸膝训练:坐地板或者较硬的床上,足跟后垫软垫或折叠毛巾,在膝关节正上方先放枕头或者软垫,再在其上方加载10—20kg重物(米袋、沙袋、哑铃等),至膝后侧能贴近地板或者床板;维持下压15分钟。固定自行车:能骑而不行走,利用健身器上的配置,或者翻转使用儿童自行车。 10″*30指每组该动作重复3D次,每次该动作维持10秒钟。

第7—12周康复训练计划 训练方案训练时间/频次日训练次数 1、伸膝抗阻10" *302次 2、0°— 45°半蹲(双腿→单腿)10" *302次 3、踏矮凳30次2次 4、慢跑30分钟2次 5、骑普通自行车30分钟2次 伸膝抗阻:坐在椅凳上或者床边,在脚躁上挂2斤重物,双手抱大腿,缓慢伸直膝关节,随后放下,反复进行。重物分量可增加至5kg。 0°—45°半蹲:完全伸膝称为0°,大腿和小腿成角135°称为45°(大腿和小腿延伸线的成角)。站立于地,逐渐下蹲,至45°后维持半蹲10秒钟,随后站起,反复进行。开始时双膝负重,随后将健腿提起,患腿单腿进行。 踏矮凳:上矮凳时,患肢踏上矮凳,健肢跟进;下矮凳时,健肢踏下台阶,患肢跟进。矮凳可由低到高。 第4 — 12个月康复训练计划———中老年人 训练方案训练时间/频次日训练次数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 节僵硬等重要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 1.1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 ? 1.2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 每次5~6次。每次5~10min。 ?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 2.1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 关节的脱位。 ? 2.2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 2.3行走锻炼

? 2.3.1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 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 ?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 ? 3.1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3.2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3.3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 水、网球。 ? ?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及护理

内蒙古中医药 了直跪的基础,进一步需要半跪的训练。3.10正确的站立姿势:小儿到了12月可进行独立站立训练,可训练髋骨伸展能力。 髋部训练法:使患儿处于俯卧位,家长一手按住臀部,一手握双腿膝部,将双大腿缓缓上提,这样可使髋关节充分得到伸展。4手功能训练 经常让病儿手抓握各种物体,不论光滑或粗糙的、温热或冰凉的,加强对手的各种刺激,促进手部感觉。继而抓捏和玩耍玩具,如搭积木、拾豆豆、做插木游戏等,这些训练有利于手的功能 发育,同时也促进智力发育。 还可以指导他们做结绳、系鞋带和扣钮等,为将来生活自理打基础。5效果 早期持久的纠正异常姿势和对肢体的功能训练、病儿的家长参与掌握一些康复知识,与医生密切配合,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耐心地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甚至说年复一年的不间断操作,可以协助病儿克服困难,得到很大成度的提高。6体会 要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做到“三早”是关键,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婴儿家长,在孩子出生后,应定期带孩子到儿 保科进行定期的全面检查,及时发现问题。一旦发现患儿有运动 发育落后,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早期干预会有良好的效果,治疗开始得越早效果越好。 治疗需打“持久战”。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在康复治 疗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综合治疗,才是惟一正确的选择。 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能收到理想的疗效。家长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家庭康复训练方法。使康复训练贯穿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 康复训练最重要,目前在脑瘫治疗中,方法虽然很多,但康复物理治疗、运动训练是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药物等治疗是次 要的,只起辅助作用。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 功能改善比较困难,但只要坚持康复训练,患儿的功能都会有所改善的。参考文献[1]林庆,李松.小儿脑性瘫痪[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344-363. [2]卢庆春.脑性瘫痪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8. [4]刘振寰.让脑瘫儿童拥有幸福人生[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乾县人民医院(713300) 2012年3月8日收稿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78-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指导及护理 王亚娟*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解除关节疼痛,具有关节活动好,可 早期下床活动,减少病人长期卧床的并发症等优点,是大多数关 节病患者从疾病中解脱出来。 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 病发病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11年12月, 我科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96例,现将康复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共行人工关节置 换术96例。 其中男64例,女32例,男女比例2:1,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是59岁, 其中股骨颈骨折8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6例,骨性关节炎8例,均为国产假体。骨水泥固定假体65例,非股水泥固定假体31例,所有患者术后均及时行康复功能训练及护理。 1.2康复训练方法 1.2.1术后第一天即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及踝关节充分活动,以防远端关节僵硬。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绷紧腿部肌肉10S 后放松,再绷紧→放松,依次循环。定时按摩下肢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以及深静脉血栓形成。1.2.2如假体为骨水泥固定,术后3天,即协助患者下床,在床边 站立;如为非骨水泥固定,术后5~7天, 在床上练习髋膝关节屈伸,髋关节内外旋,开始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度,但不能> 90°, 再之,要帮助患者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扶双拐练习站立,屈髋关节<60°,并保持患肢外展。要让患者改变健康时的活动随意动作,而形成规律动作,并养成每次下床时,患肢先下床,患侧上肢扶拐后,再健肢下床,健侧上肢扶拐,然后扶双拐站立。上床时的动作与此相反,健肢先上,患肢后上。1.2.3术后6~8周再持拐,由不负重而逐渐加大负重行走。术后6周内不下床时,宜在床上锻炼,以便骨组织长入表面微孔。术后6周行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不负重,护士或指导家属 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先用双拐,再用单拐,使用单拐时要将拐握在健侧手中;上楼时先用健肢、下楼时先用患肢,避免屈髋>90°。3 个月后弃拐自由行走。1.3结果:本组96例患者术后3~6个月后复查,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38例;生活自理完全独立46例;生活自理大部分独立10例;部分依赖2例。均无关节感染、脱位、下肢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2护理2.1一般护理 2.1.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与伤口情况。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创 伤较大,术程长,易引起出血。术后必须给予平卧位, 心电监护检测血压、心率、呼吸、血量饱和度等变化;积极建立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维持电解质平衡,保持生命体征平稳。观察伤口有无出血、 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液的颜色、引流量。2.1.2保持正确体位。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可在双大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海绵,以防髋内收;穿丁字鞋或行皮牵引,使足尖向上,并保持15°外展中立位1~2周,防止内收、外旋,造成脱位。 2.1.3减轻患者疼痛。利用说话或按摩身上的其他部位分散或转移病人的注意力;护理操作动作要轻柔、准确,切记动作粗暴,以免引起或加重病人的疼痛。 2.1.4预防感染。术前应注意休息,预防感冒,及时诊治感染病灶。术前30分钟应用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增强病人的抵抗力。2.1.5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肢皮肤感觉、末梢血运有无异常,早期做好远端关节活动及股四头肌锻炼,并配合下肢按摩,预防 下肢静脉栓塞形成。 使用防褥疮气垫,每1~2小时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铺整洁,干燥;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预防褥疮的发生。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鼓励病人自主咳嗽,做深呼吸,预防肺部感染。鼓励病人多 以水,习惯床上小便、 自行排尿,避免尿道感染。2.1.6心理指导。术后患者常担心伤口裂开、出血、关节脱位、疼痛而不敢活动,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反复强调早期功能锻炼的 178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正常人体运动学第四章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

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 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 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 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 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 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加上髋臼唇加深了关节窝,几乎使整个股骨头被包绕 在关节窝内。 , 关节囊厚而坚韧髋关节囊厚而紧张,大大增加了其稳固性,也限制关节的活动幅度。 , 关节周围韧带数量多且紧张有力韧带加固髋关节。 4.髋关节在日常生活中的主动运动范围 , 髋关节只要屈曲120?,外展20?,外旋20?即可保证日常活动的进行。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虽然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恢复迅速,但我们强调手术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通过正确的功能锻炼来恢复膝关节的活动度和力量还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推荐您每天做两次或三次,每次20至30分钟的功能锻炼。以下指导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锻炼计划,这些练习会 使您得到满意的效果。随着锻炼强度的增加,您可能会经历暂时的挫折,如果在特殊的锻炼活动后您的膝关节出现肿胀或疼痛,您应该减少或停止锻炼,直到感觉好转。如果症状持续 存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一?初级锻炼程序 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使 大腿后面的肌肉紧张。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枕头,尽量将腿伸直。保持5秒钟,放松。重复10次。 3 ?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慢慢抬起患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保持5秒钟。继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米,再保持5秒钟。然后与先前的程序相反,放下12厘米,保持5秒钟,再放下12厘米,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放置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 至5公斤。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 5 ?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必要时可抓住扶手,慢慢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 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 至5公斤。

二?中级锻炼程序 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位,膝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 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 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 慢慢抬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重复10次,共做5 组。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 增至5公斤。 3.半蹲练习:扶住一把结实的椅子或床架,脚距离椅子或床架20厘米左右。背部挺直, 慢慢弯曲膝关节向下蹲。不要完全蹲下,也不能超过90度。保持5 —10秒钟,慢慢站直并放松。重复10次。 4.股四头肌牵拉练习:站立位,患侧膝关节屈曲,将足跟拉向臀部,要感觉到大腿前面受到牵拉。保持5秒钟。重复10次。

正常人体运动学 第四章 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运动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 (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 (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 1.髋关节的组成 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 (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 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 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 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2]。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 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点及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股骨头置换或全髋节置换术的目的是解除病人髋部疼痛、恢复髋关节功能,术后第2天便可开始康复功能锻炼,及早恢复患腿的行走、负重功能。在病人开始康复功能锻炼之前,应让患者了解并掌握全髋置换术后的注意点:(1)不要交叉双腿(常规术后病人双腿间置一三角状枕头,以防病人双腿交叉)(见图1);(2)站立或坐时身体向前倾斜幅度不能超过90°(见图2、3);(3)手术后的髋关节避免内旋及过度外旋。当站、坐或躺时,膝盖和脚尖不能转向内侧,应保持脚尖和膝盖直对天花板或朝向外侧。(见图4、5、图6)。 图1图2图3 图4图5图6 1.1 踝关节跖屈和背屈双脚上下运动;保持膝盖伸直; 1.2 膝盖伸展练习仰卧,绷紧大腿前的肌肉,向下压患侧膝部;保持5s,然后放松; 1.3 膝盖屈曲练习仰卧,轻微弯曲患侧膝部;脚后跟用力往下按,收紧膝盖后大腿 肌;保持5s然后放松;(见图7)。图7 1.4 膝部和髋部屈曲练习仰卧,慢慢弯曲患侧膝部,使脚跟滑向臀部;始终保持脚平贴床面;再慢慢恢复原位;当脚跟上下滑动过程中,始终保持膝部垂直于床面,不要左右 摇晃;(见图8)。图8 1.5 臀部外展练习保持患腿向外滑向床沿,然后慢慢恢复原位;保持膝部伸直,脚趾和膝盖朝向天花板;在来回滑动过程中,不能让腿部随意向内或向外滚动;不要试着从床上抬起脚;在床面和腿之间可以放一层塑料纸,以减少磨擦;(见图9)。 图9

1.6 臀部和膝部屈曲练习仰卧,提起患腿,在髋部和膝盖处弯曲,并且脚部抬离床面;臀部屈曲不能超过90°;(见图10)。

图10 1.7 髋部伸展练习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s,然后放松: 1.8 臀部屈曲,膝部伸展练习仰卧,弯曲健侧腿,脚放平(这对于有过背部疼痛史的病人特别重要);抬起患腿,但不能高于第一条腿的膝盖位置,慢慢使腿部降回到床面,避 免突然落下;(见图11)。图11以上练习,每个动作重复10次,每天练习3遍,理疗师可视病人的术后情况酌减或增加。 2 起床练习 当病人通过上述卧床锻炼后,能主动将髋关节屈曲60°左右时,理疗师即可帮助病人起床、坐立、行走康复锻炼。起床时先以Bridge(桥)方式(即健腿屈曲,臀部向上抬起移动)向健侧移动至床沿,即可用双肘着床用力坐起,坐起时膝关节要低于髋关节,上身不可前倾。起立时可借用助步器的帮助。 3 助步器站位练习 3.1 站位-臀部屈曲练习向上弯曲膝部与助步器的横杆同高,注意臀部弯曲不能超 过90°;重复。见图12。图12 3.2 站位-臀部伸展保持背部挺直,伸直患侧膝并向后移动腿部(腰部不要向前倾); 重复(见图13)。图13 3.3 站位-臀部外展站在离助步器一步的位置,患腿向外侧面移动;保持膝部伸直;上半身不能弯曲或摇晃;重复(见图14)。图14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关节镜术后康复锻炼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膝关节清理及半月板成形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髌骨内推活动:完全伸直膝关节,用同侧大拇指压在髌骨外缘,向内侧推动髌 骨,至最大限度后松开,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行走和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进行少量行走和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切忌忍痛强行屈伸膝关节,否则会引起滑膜在关节内挤压,加重滑膜充血水肿)。 二、术后第2-3周: 1.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 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一般要求术后3周膝关节屈伸度达90°,随着滑 膜炎症消退,训练时疼痛会减轻,时间为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行走活动锻炼:在疼痛耐受情况下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少量行走活动。 三、术后第4周后: 1. 直腿抬高锻炼:仰卧位,膝关节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维持10秒后放下,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2. 膝关节主动伸屈活动度训练:进一步加大屈膝活动度,一般要求术后6周膝关节屈膝度达120°,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腘绳肌紧张训练:将患肢足跟部垫高5cm,保持患肢伸直,双手尽力触摸脚尖,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4.负重半蹲训练:半蹲0-45°,先完全伸直站立,缓慢屈膝,下蹲至45°,维持5-10秒后站起,反复进行,每日2次,每次15分钟。(先双腿半蹲,逐渐改为患侧单腿半蹲,不要超过45°,否则可能加重损伤)。 5.坐位主动伸膝活动:坐在凳子上或床边,先悬垂小腿,再尽力伸直,伸至最大幅度时维持5-10秒后放下,每日2次,每次15分钟,能轻松完全伸直后,可在脚踝处挂重物练习,从1kg加至5kg。 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术后康复锻炼 一、术后1-2周: 1.支具制动及负重:休息时用支具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在支具完全伸直位 保护下。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一、康复锻炼的注意事项 1)要素 信心:康复锻炼是艰苦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恒心:康复锻炼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来说不是一项临时性活动,而是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要有恒心。 小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摔到有时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使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因此在进行任何康复锻炼的时候都需要小心。术后早起尤其需要注意,必须有人陪同完成。 2)注意事项 正确合理使用您的人工关节,才能让他更好更长时间的为您服务。 以下动作应尽量避免,否则您的人工髋关节发生松动的几率会大大增高。 术后早起禁止“跷二郎腿”,更不要在跷二郎腿的同时施压; 禁止坐低矮凳子(20cm左右),包括蹲便; 禁止从高处跳落;避免做剧烈运动;避免摔到; 不论平卧位还是行走时尽量不要向外旋转您的髋关节;侧卧位时尽量不要向手术侧侧卧。 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康复锻炼 围手术期的康复锻炼:主要是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根据术后身体恢复情况可以分一下几个阶段进行。 1. 术后1-3天 由于术后第一天,病人通常因手术中失血而身体比较虚弱,伤口疼痛也较明显,麻醉造成的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因而不能进食,同时关节内的积血仍需要通过保留的引流管引出。所以,此时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肌肉力量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治血栓形成为目的。暂不活动髋关节,因为下肢肌肉的收缩犹如一个泵不断将血液挤回心脏,手术后患肢完全没有活动可能造成下肢血液瘀积肿胀,造成深静脉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可能造成肺、脑根塞引起生命危险,同时下肢完全没有活动可能使肌肉和关节失去弹性,影响术后肢体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所以手术后第1-3天应将下肢略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1)屈伸踝关节:慢慢地将脚尖向上勾起,然后再向远伸,使脚面绷直。每隔1小时5-10次,每个动作持续3秒,手术后立即开始直到您完全康复。 2)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3)健侧肢体练习: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每2小时练习1组,每组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基本消除患肢肿胀;患侧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动作。 2. 术后第4-7天 此期病人可以正常饮食,体力逐渐恢复,伤口疼痛减轻,关节内积血和积液已经引出,引流管已经拔除,患肢肿胀逐渐消退,可以开始进行一些卧位髋关节活动,以恢复肌肉力量,逐渐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 每天3-4次,每次重复一下三种练习方式10遍: 1)屈髋、膝关节联系:如图所示,患者可以自主髋、膝关节屈伸,使您的脚跟滑向臀部,然后伸直,注意不要使膝关节向两侧摆动。 2)臀部收缩练习:平卧位使臀部肌肉紧绷保持5秒钟。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指导 1、手术结束回病房后,请您去枕平卧6小时,期间请不要抬头及垫枕,同时保持患肢于外 展中立位(两腿之间放置梯形垫或软枕)。 2、术后24小时内让你的家属按摩患肢小腿肌肉(从足部开始到膝关节以上部分),帮助患 肢血液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术后第1天您可以在护士的指导下做深呼吸运动和屈髋运动(注意屈髋的角度应按医生 要求),每日2-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做踝关节屈伸运动。 4、术后第2天,可取斜坡卧位,床头抬高不宜超过45°,以免引起髋关节脱位,在护士 的指导下做大腿肌肉屏紧放缩锻炼,10次为1组,每次做3组,每日3次。 5、术后3-5天,如果病人无发热、病情稳定,您可在医师和护士的指导下下床,先练习站 立,如无头晕,则可练习扶助行器行走。注意:下床时屈髋角度不宜过大,患肢不负重。早晚各练习一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3个月后逐渐开始负重。 6、下床后按医生要求做髋外展及抬腿运动,注意不要过身体中线。 7、术后3周内应当避免坐位(屈髋角度应小于90°),3周后可以坐高凳子,但应保持屈 髋角度不应超过70度。 8、术后4周内,睡觉时应注意维持患肢于外展、伸直位,避免侧卧,1月后可取侧卧位(健 侧卧位时双膝间垫枕隔离),防止患肢过身体中线。 9、术后3月后,如果病人无不适,复诊X线假体位 置良好,则可采用各种姿势卧位。 10、出院后注意事项: (a)避免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坐位站起的动作; (b)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时。身体向术侧倾斜去 取东西、接电话等;(c)避免翘二郎腿和座位穿鞋 动作;(d)避免坐厕坐桶过低;(e)6-8周内避免性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换髋关节术后六步锻炼法 第一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3天);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促进下肢血液循环。(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仰卧位,下肢伸直不离床,股四头肌主动收缩向近端牵拉髌骨缓慢运动。每次持续5-10秒,然后休息5分钟,每天90次左右。(2)踝关节运动:仰卧位,进行足趾伸屈运动,踝关节趾屈、背伸。每个动作保持10秒,然后放松,每天90次左右。(3)臀肌收缩运动:仰卧位伸直腿,上肢放在身体两侧,收缩臀部肌肉,保持10秒,然后放松。 每天60次。(4)髌骨推移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轻轻推动患者髌骨,进行上下左右活动,每天30次左右。 第二阶段功能锻炼(术后4—10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1)直腿抬高运动:仰卧位,下肢伸直抬高,要求足跟离床20㎝,在空中停顿2-3秒,以后停顿时间逐步增加,每天90次左右。(2)屈髋屈膝运动:仰卧位,陪护人员一手托在患者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角度不宜大,应小于45°,每天30次左右。 第三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1天-1月);(1)卧位外展:仰卧位,下肢伸直外展,每天120 次左右。(2)卧位到座位训练:双手撑起,患肢外展,利用双手和健腿支撑力将患肢移致床边,每天30次左右。(3)座位到站立、扶拐训练:患者移至床边,健腿先着地,患肢后触地,拄双拐,利用健腿和双拐支撑力站立,开始时训练站立2分钟即可,以防止体位性低血压,以后逐渐增加。 (4)站立到扶拐行走训练:患肢不负重,扶拐行走时必须有陪护人员保护,一 面发生意外,一般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3次。 第四阶段功能锻炼(术后1个月后);(1)屈髋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或助行器,健侧单腿站立,身体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为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膝关节镜手术后康复指南 虽然关节镜手术就是微创手术,恢复迅速,但我们强调“手术成功只就 是成功了一半”,通过正确得功能锻炼来恢复膝关节得活动度与力量还就是十分必要得。我们推荐您每天做两次或三次,每次20至30分钟得功能锻炼。以下指导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锻炼计划,这些练习会使您得到满意得效果。随着锻炼强度得增加,您可能会经历暂时得挫折,如果在特殊得锻炼活动后您得膝关节出现肿胀或疼痛,您应该减少或停止锻炼,直到感觉好转。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一.初级锻炼程序 1、腘绳肌收缩练习:仰卧或坐位,膝关节弯曲大约10度,用足跟向下蹬踩床面,使大腿后面得肌肉紧张、保持5秒钟,然后放松、重复10次。 2、股四头肌收缩练习:俯卧位,小腿前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用踝关节向下压毛巾卷或枕头,尽量将腿伸直、保持5秒钟,放松。重复10次、 3.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膝关节伸直。慢慢抬起患肢,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保持5秒钟。继续抬高12厘米至24厘米,再保持5秒钟。然后与先前得程序相反,放下12厘米,保持5秒钟,再放下12厘米,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放置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4、提臀练习:仰卧位,收紧臀部肌肉。保持5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

5。站立直腿抬高练习:站稳,必要时可抓住扶手,慢慢向前抬腿并保持膝关节伸直,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二。中级锻炼程序 1。终末伸膝练习:仰卧位,膝关节下方垫一毛巾卷或枕头。伸直膝关节并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10次。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2.直腿抬高练习:仰卧位,健侧膝关节屈曲,患侧股四头肌收缩使膝关节伸直、慢慢抬起患肢至足跟距离床面约12厘米,然后慢慢放回到床面并放松。重复10次,共做5组。 强化练习:开始练习前,在踝关节上绑缚沙袋等重物,从1公斤逐渐增加,4周后最大增至5公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