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药品目录

感冒止咳药物 (2)

心脑血管病药物 (5)

胃病药物 (10)

肝胆病药物 (11)

肾病药物 (12)

治头痛药物 (14)

消脂类药物 (15)

化石药物 (15)

风湿痹证、痛风药物 (16)

妇科药物 (17)

喉科药物 (21)

眼科药物 (23)

骨科药物 (24)

外用药物 (24)

其他 (26)

感冒止咳药物

清开灵胶囊

组成:略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用于外感风热时毒、火毒内盛所致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舌质红绛、苔黄、脉数;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气管炎,高热等属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

小青龙颗粒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功效与主治: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6g(无糖型)或一次13g(含糖型),一日3 次。

复方甘草口服液

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10ml中含甘草流浸膏1.2ml、复方樟脑酊1.8ml、甘油1.2ml、愈创木酚甘油醚0.05g、浓氨溶液适量。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感冒时所产生的咳嗽及咳痰不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10ml,一日3次,服时振摇。

急支糖浆

组成: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麻黄、紫菀、前胡、枳壳、甘草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后咳嗽,症见发热,恶寒,胸膈满,咳嗽咽痛;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3~4次;儿童一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岁至三岁一次7毫升,三岁至七岁一次10毫升,七岁以上一次15毫升,一日3~4次。

利肺片

组成:五味子,白及,枇杷叶,牡蛎,百部,甘草,百合,冬虫夏草,蛤蚧

功效与主治:驱痨补肺,镇咳祛痰。用于肺痨咳嗽,咯痰咯血,气虚哮喘,慢性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金荞麦片

成份:本品为金荞麦浸膏片。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祛痰止咳平喘。急性肺脓疡、急慢性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细菌性痢疾。症见咳吐腥臭脓血痰液或咳嗽痰多,喘息痰鸣及大便泻下赤白脓血。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4-5片,日3次。

双黄连口服液

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支(20毫升),一日3次。

百咳静糖浆(胶囊)

组成:陈皮麦冬前胡苦杏仁(炒)清半夏黄芩百部(蜜炙)黄柏桑白皮甘草麻黄(蜜炙)葶苈子(炒)紫苏子(炒)天南星(炒)桔梗瓜萎仁(炒)

功效与主治:清热化痰、平喘止咳。用于百日咳,感冒及急慢性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二岁一次5ml;三岁~五岁一次10ml;成人一次20~25ml,一日 3次。

贝羚胶囊

组成:川贝母羚羊角猪去氧胆酸麝香沉香人工竺黄(飞)青礞石(煅,飞)硼砂(炒)

功能与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气喘咳嗽;小儿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及成人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0.6g,一日3 次;小儿一次0.15~0.6g,周岁以内酌减,一日2 次。

小柴胡颗粒

组成: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辛芩颗粒

组成:细辛、黄芩、荆芥、白芷、桂枝、苍耳子、石菖蒲、黄芪、白术、防风。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祛风通窍,用于肺气不足、风邪外袭所致的鼻痒、喷嚏、流清涕,易感冒;过敏性鼻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20日为一个疗程。

感冒退热颗粒

组成:大青叶、板蓝根、连翘、拳参。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所致的发热,咽喉肿痛;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一次1~2袋,一日3 次。

蛇胆川贝枇杷膏

组成:由名贵中药蛇胆汁和川贝母等组成

功效与主治:润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风热犯肺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3次。

参贝北瓜膏

组成:北瓜清膏、党参、浙贝母、南沙参、干姜。

功能主治:平喘化痰、润肺止咳,补中益气。用于哮喘气急,肺虚咳嗽,津少痰多等症。

用法及用量:口服,每次服15g,每日3次。

抗病毒口服液

组成:板蓝根、石膏、芦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功效与主治: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疾病患。治疗流感、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红眼病等各种温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早饭前和午、晚饭后各服一次)。心脑血管病药物

麝香保心丸:

成分: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

功效与主治: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死。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

复方丹参滴丸(丹参片,丹参注射液)

组成:丹参三七冰片

功效与主治:凉血活血。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治疗、急救。滴丸剂型起效、吸收快,3分钟便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粒,一日三次,疗程28天或遵医嘱。

地奥心血康胶囊:

组成:黄山药之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扩张冠脉血管,改善心肌缺血。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瘀血内阻之胸痹、眩晕、气短、心悸、胸闷或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或遵医嘱。

通心络胶囊:

成份: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蝉蜕、赤芍、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

功效与主治: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证属心气虚乏、血瘀络阻者。症见胸部憋闷、刺痛、绞痛,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心达康胶囊(片、滴丸)

成分:植物沙棘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沙棘总黄酮精制而成

功效与主治:是化瘀通脉,用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症见心悸、心痛、气短胸闷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g,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心可舒胶囊(片)

成分: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山楂。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引起的胸闷、心绞痛、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及心律失常、高血脂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数4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冠脉宁

组成:丹参、没药(炒)、鸡血藤、血竭、延胡索(醋制)、当归、郁金、何首乌(制)、桃仁(炒)、黄精(蒸)、红花、葛根、乳香(炒)、冰片。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用于以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

心悸不宁、舌质紫暗、脉沉弦为主症的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养心氏片

组成:黄芪、灵芝、党参、丹参、葛根、地黄、当归、淫羊藿、延胡索(炙)、山楂、炙甘草等13味。

功效与主治:扶正固本,益气活血,行脉止痛。用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及合并高血脂、高血糖等症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3次。

益心舒胶囊(颗粒、片、丸)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丹参川芎山楂

功效与主治: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胸闷不舒、胸痛及冠心病心绞痛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生脉胶囊

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效与主治:益气复脉,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临床适用于: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原发性低血压。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粒,一日 3次。

参松养心胶囊

组成: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炒酸枣仁、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

功效与主治: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心络瘀阻引起的冠心病室性早搏,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银杏叶片

成分:银杏叶提取物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

珍合灵片

组成:珍珠粉灵芝甘草

功效与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悸、失眠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3~ 4片,一日 3次。

中风回春丸

组成:当归(酒制)、川芎(酒制)、红花、桃仁、鸡血藤、土鳖虫(炒)、僵蚕(麸炒)、丹参、木瓜、忍冬藤、地龙(炒)、茺蔚子(炒)、川牛膝、全蝎、蜈蚣、伸筋草、威灵仙(酒制)、络石藤、金钱白花蛇。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用于痰瘀阻络,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肢体麻木。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培元通脑胶囊

成分:制何首乌熟地黄天冬龟甲(醋制) 鹿茸肉苁蓉(酒制) 肉桂赤芍全蝎水蛭(烫)地龙山楂(炒) 茯苓炙甘草

功效和主治:益肾填精,息风通络。用于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恢复期肾元亏虚,瘀血阻络证,症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不清、偏身麻木、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脉沉细。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复方芦丁片

组分为:芦丁与维生素C。

主要用于治疗脆性增加的毛细血管出血症,也用于高血压脑病、脑出血、视网膜出血、出血性紫癜、急性出血性肾炎、再发性鼻出血、创伤性肺出血、产后出血等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片,每日3次。

速效救心丸

组成:由川芎、冰片等名贵中药组方

功效与主治: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

用法与用量:含服,一次4-6粒,一日3次;急性发作时,一次10-15粒。开始剂量宜小,一般4粒,含服后5分钟起效。药效产生时,舌下应有苦辣味和清心透凉感。如果10分钟后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4~6粒,如连用2~3次仍不能奏效,应立即去医院救治。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

组成:银杏叶丹参灯盏细辛三七山楂绞股蓝大蒜天然冰片

功效与主治: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食化滞,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胸痹,症见胸痛,胸闷,气短,心悸等;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中风,中风后遗症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黄豆苷元胶囊

成分:黄豆苷元4.7-二基羟异黄酮

功效与主治:用于高血压病及症状性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眩晕症、突发性耳聋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妇女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粒,一日3次。

华佗再造丸

组成:当归、川芎、冰片、白芍、红参、五味子、马钱子、红花、南星等。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行气止痛。用于痰瘀阻络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症见半身不遂、拘挛麻木、口眼歪斜、言语不清。

用法与用量:每次8克(约48-50粒),早晚各服1次。连服10天,停药1天,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预防量与维持量每次4克,早晚各服1次。

胃病药物

胃复春片

成分: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等。

功效与主治: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用于治疗胃癌癌前期病变及胃癌手术后辅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它消化系统肿瘤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胃苏颗粒

成分: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

功效与主治: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型胃脘痛,症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得嗳气或矢气则舒,情绪郁怒则加重,胸闷食少,排便不畅及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养胃颗粒

黄芪(炙)、党参、陈皮、香附、白芍、山药、乌梅、甘草。

养胃健脾,理气和中。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胃痛:症见胃脘胀痛,嗳气不舒,纳呆食少,神疲乏力, 慢性萎缩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复方黄连素片

组成: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

功效与主治:是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四神片

组成:肉豆蔻吴茱萸补骨脂五味子干姜大枣

功效与主治:助肾散寒,止泻消胀。用于肾虚受寒,肠鸣肚胀,五更溏泻,食物不化,久泻不止,面黄体弱。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4片,一日 2次。

康复新液

成分: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

功效与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3次,或遵医嘱;外用,用医用纱布浸透药液后敷于患处,感染创面先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或敷用。

肝胆病药物

当飞利肝宁胶囊

成分:当药甙、当药苦甙、龙胆碱、齐墩果酸、水飞蓟素等

功效与主治:清热利湿、益肝退黄。用于湿热郁蒸而致的黄疸型肝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而见湿热症侯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急性肝炎15—20天为一疗程,慢性肝炎2—3个月为一个疗程。

复方益肝灵片

成分:水飞蓟素和五味子提取物五仁醇浸膏

功效与主治:益肝滋肾,解毒祛湿。用于肝肾阴虚,湿毒未清引起的胁痛、纳差,腹胀,腰酸乏力,尿黄等症;或慢性肝炎转氨酶增高者。对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及药物中毒性肝损伤及酒精性肝损害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与用量:含服,每次2片,每日10-20片,分次含服,疗程5天。

扶正化瘀胶囊

组成:丹参、发酵虫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绞股蓝、五味子(制)

功效与主治:扶正化瘀。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改善肝硬化临床症状。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24周为一疗程。

胆宁片

组成:大黄、虎杖、青皮、陈皮、郁金、山楂、白茅根。

功效与主治:疏肝利胆,清热通下。用于肝郁气滞,湿热未清所致右上腹隐隐作痛、食入作胀、胃纳不香、嗳气、便秘;慢性胆囊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饭后服,一次5片,一日3次。

金胆片

组成:龙胆、金钱草、虎杖、猪胆膏

功效与主治:利胆消炎。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以及胆道感染。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2~3次。

肾病药物

消渴丸

成分:黄芪地黄天花粉格列本脲(即为优降糖,每10丸含量为2.5mg)

功效与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眠差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这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25-2.5g(约5-10丸)一日3次,初服者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根据病情控制情况,从每次1.25g(约5丸)递增至(约10丸)直到出现疗效时,逐渐减少为每日2次的维持剂量。遵医嘱服。

十味玉泉胶囊

成分:地黄、茯苓、甘草、葛根、黄芪、麦冬、人参、天花粉、乌梅、五味子。功效与主治: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病。症见:气短乏力,口渴喜饮,易饥烦热。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的辅助治疗药。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4次。

肾炎康复片

组成:西洋参、人参、地黄、杜仲(炒)、山药、白花蛇舌草、黑豆、土茯苓、益母草、丹参、泽泻、白茅根、桔梗。

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清除余毒。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气阴两虚,脾肾不足,毒热末清证者,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脚肿,头晕耳鸣; 蛋白尿,血尿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小儿酌减。

三金片

成份:金樱根、金刚刺(菝葜)、羊开口、金沙藤、积雪草

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益肾。用于下焦湿热、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属肾虚湿热下注证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3片,一日3~4次。

泌淋清胶囊

成分:四季红420g 黄柏300g 酢浆草300g 仙鹤草160g 白茅根240g 车前草200g 制成1000粒

功效与主治:苗医:旭嘎帜沓痂,洼内通诘;休洼凯纳,殃矢迪。中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小便不利,淋漓涩痛,尿血,急性非特异性尿路感染,前列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

规格:每粒装0.4g

治头痛药物

全天麻胶囊

组成:本品为天麻经加工成细粉制成的胶囊剂。

功效与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6粒,每日3次。

养血清脑颗粒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

功能与主治: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川芎茶调片

组成:川芎、白芷、羌活、细辛、荆芥、防风、薄荷、甘草。

功效与主治:疏风止痛。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用法与用量:饭后清茶送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强力定眩片

组成: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功效与主治:降压、降脂、定眩。

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以及上述诸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松龄血脉康胶囊

组成:松叶葛根

功效与主治:平肝潜阳,镇心安神的功能。用于高血压有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等属肝阳上亢见证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

消脂类药物

脂必妥片(胶囊)

成分:山楂、白术、红曲等。

功效与主治:健脾消食,除湿祛痰,活血化瘀。用于脾瘀阻滞,症见气短,乏力,头晕,胸闷,腹胀,食少纳呆等;高脂血症;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

复方罗布麻颗粒

组成:罗布麻叶菊花山楂

功效与主治:对高血压症疗效显著,能使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消失。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

化石药物

排石冲剂

组成:连钱草、车前子、忍冬藤、石韦、徐长卿、霍麦、滑石、冬葵子、木通制成冲剂。

功效与主治:具有利水、通淋、排石功效,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泌尿系统结石症治疗。

用法与用量:口服: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3次。

复方金钱草颗粒

组成:广金钱草车前草石韦玉米须

功效与主治:清热祛湿,利尿排石,消炎止痛。用于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属湿热下注证者。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2 袋,一日 3 次。

风湿痹证、痛风药物

痛风定胶囊

组成:秦艽黄柏延胡索赤芍川牛膝泽泻车前子土茯苓

功效与主治: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定痛。用于湿热所致的关节红肿热痛,伴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喜饮,心烦不安,小便黄;痛风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正清风痛宁片

成分:本品为青风藤经加工制成的片剂。

功效与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证。症见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等及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4片,一日3~12片,饭前服

风湿骨痛胶囊

组成:制草乌、红花、甘草、木瓜、乌梅、麻黄。

功效与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2次。

伤湿止痛膏

组成:几十种中药

功效与主治:驱风散寒,祛湿通络,活血止痛。多用于关节痹痛、跌扑闪挫等症。现代多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外伤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炎、颈椎骨质增生、捩伤、软组织挫伤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

颈舒颗粒

组成:三七,当归,川芎,红花,天麻,肉桂,人工牛黄。

活血化瘀,温经通窍止痛,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瘀血阻络证,症见颈肩部僵硬,疼痛,患侧上肢窜痛等。

用法与用量:温开水冲服,一次6克(1袋),一日3次。疗程一个月。

妇科药物

活血通脉胶囊

主要成分:水蛭

功能与主治:破血逐瘀,活血散瘀,通经,通脉止痛。用于症瘕痞块,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及高脂血症,见有眩晕、胸闷、心痛、体胖等属于痰瘀凝聚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4粒,一日3次

八珍益母胶囊

成分:益母草党参白术(炒) 茯苓甘草当归白芍(酒炒) 川芎熟地黄

功效与主治:补气血,调月经。用于妇女气血两虚,体弱无力,月经不调。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桂枝茯苓胶囊

成份:桂枝、茯苓、桃仁、白芍、牡丹皮。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缓消症块。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的症块、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子宫肌瘤、盆腔炎性疾病、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见上述证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属淤血阻络证,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胸胁胀闷;或用于前列增生属瘀阻膀胱证,症见小便不爽、尿细如线、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3粒。饭后服。经期停服。疗程3个月。

妇科千金胶囊

千斤拨、金樱根、穿心莲、功劳木、单面针、当归、鸡血藤、党参。

功能主治:清热除湿,益气化瘀。用于湿热淤阻所致的带下病,腹痛,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神疲乏力;慢性盆腔炎见上述症候者。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2粒,一日3次,14天为一疗程。温开水送下。

妇乐胶囊

成份:忍冬藤、大血藤、甘草、大青叶、蒲公英、牡丹皮、川楝子、赤芍、大黄等。

功效与主治:清热凉血,化瘀止痛。用于瘀热蕴结所致的带下病。症见:带下量多,色黄,少腹疼痛,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规格:每粒装0.5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粒,一日二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临床应用:对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有显著疗效。

坤复康胶囊

成分:赤芍、苦参、猪苓、女贞子、南刘寄奴、乌药、粉蓖薢、扁蓄。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利湿热。用于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所致的带下量多,下腹隐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孕妇禁用。

坤泰胶囊

成分:熟地黄、黄连、白芍、黄芩、阿胶、茯苓

功效与主治:滋阴清热,安神除烦。用于绝经期前后诸证。阴虚火旺者,症见潮热面红、自汗盗汗、心烦不宁、失眠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更年期综合征见上述表现者。

葆宫止血颗粒

成分:牡蛎(煅)、白芍、侧柏叶(炒炭)、地黄、金樱子、柴胡(醋炙)、三七、仙鹤草、椿皮、大青叶等。

功效与主治:固经止血,滋阴清热。用于冲任不固、阴虚血热所致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症见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经色深红、质稠,或有小血块,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潮热心烦,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功能性子宫出血及上环后子宫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月经来后开始服用,14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月经周期。

安宫止血颗粒

成分:益母草、马齿苋等。

功效与主治:活血化瘀、清热止血。用于人工流产、足月分娩后因血瘀兼热证引起的恶露不净。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后,偶见全身发痒。

禁忌:有咳血史和高血压患者忌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的变化。

规格:每袋装4g 。

止痛化癓胶囊

成份:党参、炙黄芪、炒白术、丹参、当归、鸡血藤、三棱、莪术、芡实、山药、延胡索、鱼腥草、北败酱、蜈蚣、全蝎、土鳖虫、泡姜、肉桂等19味。

注意:孕妇忌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粒,一日2~3次。

功能主治:益气活血,散结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癓瘕,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疼痛、腹有癓块;慢性盆腔炎见上述证候者。

乳康片

牡蛎75g乳香30g 瓜蒌75g海藻60g 黄芪120g 没药30g天冬60g 夏枯草75g 三棱30g玄参60g白术60g 浙贝母30g莪术30g 丹参75g 鸡内金(炒) 30

功能与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活血破瘀,消积化痰,软坚散结,补气健脾。用于乳腺增生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3片,一日2次,饭后服用,20天为一个疗程。间隔5~7天,继续第二个疗程,亦可连续用药。

注意:孕妇慎服(前三个月内禁用),女性患者宜于月经来潮前10~15日开始服用。

经带宁胶囊

成分:虎耳草1500g 徐长卿800g 连钱草750g 老鹳草750g

功效与主治:苗医:旭嘎凯沓痂,三除内挡带,挡盂扭哈向。陡陡巢窝耩罗,巢窝家科。中医:清热解毒,消炎止带,调经止痛。用于热毒瘀滞所致的经期腹痛,经血色暗,血块,赤白带下,量多气臭,阴部瘙痒灼热。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粒,一日3次。

禁忌:孕妇忌服。

规格:每粒装0.3g

常用中成药

第1章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 二、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 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泻热。 三、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 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 四、祛暑解表剂 霍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 六一散:滑石粉6:甘草1,清暑利湿。 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 二、祛暑避秽剂 紫金锭:避瘟解毒,消肿止痛。 三、祛暑和中剂 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 十滴水:健胃,祛暑。(驾驶员,高空作业者慎用) 四、清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理剂 葛根苓连丸:解肌透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双清口服液:疏透表邪,清热解毒。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 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

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 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 二、润下剂 麻仁胶囊:润肠通便。 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 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斯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 三、峻下剂 舟车丸:行气逐水。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 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之痛。 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 黛蛤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火郁发之”)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 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 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新血颗粒:清热解毒。 苓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 二、解毒消瘾剂 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第六节温里剂 一、温中散寒剂 理中丸(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 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良附丸:温胃理气。 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 香砂养胃丸:止痛。 二、回阳救逆剂 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第七节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txt32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渴望爱心,如同星光渴望彼此辉映;渴望爱心,如同世纪之歌渴望永远被唱下去。治疗鼻炎常用中成药介绍(一) 发表时间:2009-08-28 发表者:苗相波 (访问人次:2657) 非处方药: 一、通窍鼻炎胶囊 使用说明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濮阳市油田总医院耳鼻喉科苗相波 【标准来源】97年新药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通窍鼻炎胶囊 汉语拼音:tong qiao bi yan jiao nang 【作用类别】本品为鼻病类非处方药药品。 【成份】苍耳子(炒)、防风、黄芪、白芷、辛夷、白术(炒)、薄荷。 【性状】本品为色胶囊剂,内容物为棕黄色至棕色粉末;气微香,味苦。 【功能主治】散风消炎,宣通鼻窍。用于鼻渊,鼻塞,流涕,前额头痛;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 【规格】每粒装0.4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5粒,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清楚。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烟酒、辛辣、鱼腥食物。 2.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生产厂家: 通窍鼻炎胶囊江西药都樟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9980098 通窍鼻炎胶囊四川川大华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0年6月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 (3) 一、中成药的剂型 (3) 二、中成药分类 (7) 三、中成药安全性 (9) 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 (11) 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 (11) 二、联合用药原则 (12) 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3) 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 (14) 第三部分各论 (16) 一、解表剂 (16) 二、泻下剂 (17) 三、和解剂 (18) 四、清热剂 (19) 五、祛暑剂 (20) 六、温里剂 (21) 七、表里双解剂 (22) 八、补益剂 (23) 九、安神剂 (24) 十、开窍剂 (25) 十一、固涩剂 (25) 十二、理气剂 (26) 十三、理血剂 (27) 十四、治风剂 (28) 十五、治燥剂 (29) 十六、祛湿剂 (30) 十七、祛痰剂 (31) 十八、止咳平喘剂 (32) 十九、消导化积剂 (33) 二十、杀虫剂 (34) 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35) 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36) 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 (37)

前言 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指导原则》是为适应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需要而制定的,是临床应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每种中成药临床应用的具体要求,还应以药品说明书、最新版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为准。在医疗工作中,临床医师应遵循中医基础理论,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药物,辨证辨病施治。 第三部分各论中为更好地说明各类中成药的特点,列举了部分中成药,列举的药物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未包括但又属临床常用的中成药。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使用管理,《指导原则》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应遵照《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生产和临床使用管理的通知》(卫医政发〔2008〕71号)执行。

中医常用中草药英文名

中医常用中草药英文名 Earthworm地龙 East Asian Tree Fern Rhizome狗脊 Elecampane Inula Root土木香 Emblic Leafflower Fruit余甘子 English Walnut Seed胡桃仁 Entada Sten瞌藤子 Entadae Stem过江龙 Ephedra Herb麻黄 Epigeal Srephaia Root地不容Epimedium Herb淫羊藿 Erect St. John'swort Herb小连翘Ergot麦角 Eriocarpous Glochidion Leaf漆大姑Eucommia Bark杜仲 European Grape Fruit索索葡萄European Hop Flower啤酒花European Verbena马鞭草European Waterhemlock Root毒芹False Chinese Swertia Herb当药Falsehellebore Root and Rhizome藜芦Falsesour Cherry樱桃核

Fangchi Root广防已 Feather Cockscomb Seed青葙子Fennel Fruit小茴香 Fermented Soybean淡豆豉Fewflower Lysionotus Herb石吊兰Field Sowthistle Herb苣荬菜 Fig无花果 Figwort Root玄参FigwortflowerPicrorhizaRhizome胡黄连Filiform Cassytha Herb无根藤Fimbriae Orostachys瓦松 Fineleaf Schizonepeta Herb荆芥Finger Citron佛手 Fistular Onion Stalk葱白 Fiveleaf Gynostemma Herb绞股蓝Flabelate Maiden-hair Herb过坛龙Flastem Milkvetch Seed沙苑子 Flos Caryophyllata丁香 Fluorite紫石英 Forbes Wildginger Herb杜衡 Forest Frog's Oviduct蛤蟆油 Forrest Silkvine Stem or Root黑骨头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163 2018年3月 要紧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要紧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要紧功用 ?黄芪要紧功用 ?甘草要紧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要紧功用 ?枸杞子要紧功用 ?灵芝的要紧作用 ?天麻要紧功用 ?菊花要紧功用 ?葛根要紧功用 ?三七要紧药理作用 ?红花要紧功用 ?川芎要紧功用 ?决明子要紧功用 ?薏苡仁要紧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要紧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经历,安全冷静,放松肌肉,抗惊厥,促进

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爱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集合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爱护各种休克损害,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阻碍代谢:双向调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经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躯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中成药大全不收藏是你的损失 第一节亚健康痰湿内生: 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气虚:永盛合阿胶阴虚:六味地黄丸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胃火: 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 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 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中经络: 再造丸、散风活络丸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第六节眩晕肝阳上亢: 泻肝安神丸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燥热内结: 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第十二节呕吐 外邪犯胃:藿香正气水饮食停滞:大山楂、加味保和丸痰饮内阻:二陈丸肝气犯胃:快胃舒肝丸胃阴不足:补益蒺藜丸、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 第十三节月经不调 肝气郁滞:坤顺丸血虚证:宁坤养血丸气不摄血: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血热内扰:清热凉血口服液 第十四节心肌炎 营心丹 第十五节痛经 气滞血瘀:调经益灵胶囊阳虚内寒:蔘桂理中丸气血虚弱:参桂鹿茸丸、内补养荣丸肝肾虚损:坤顺丸、六味地黄丸 第十六节咳嗽 风寒袭肺:参苏丸、参苏宣肺丸风热犯肺:止咳枇杷露、安嗽化痰丸 燥热伤肺:秋梨润肺膏、清热地黄丸痰湿蕴肺:二陈丸痰热壅肺:清金止嗽西瓜膏肺气虚损:清肺止嗽丸肺阴亏耗:定喘止嗽丸 第十七节乳腺增生 乳核内消液 第十八节急性乳腺炎 活血解毒丸 第十九节用眼过度 杞菊地黄丸 第二十节肾结石 石淋通颗粒 第二十一节心绞痛 心可宁胶囊冠心安口服液通脉口服液 第二十二节失眠 肝郁化火:泻肝安神丸痰热内扰:牛黄清心丸心脾两虚:养血安神丸阴虚火旺:养心安神丸心肾不交:孔圣枕中丸

部分中草药概述1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有关史料中曾有“伏羲尝百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记载。虽都属于传说,但说明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是古代人类通过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逐渐积累经验和知识的结果。到春秋战国时,已有关于药用植物的文字记载。《诗经》和《山海经》中记录了50余种药用植物。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整理出来的《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秦汉时代最古的医方,其中记载的植物类药有115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外国的药用植物如红花、安石榴、胡桃、大蒜等也相继传到中国。历代学者专门记载药物的书籍称为“本草”。约成书于秦汉之际的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类药就有252种。此后,著名的本草书籍有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唐代苏敬等的《新修本草》、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以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其中《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集宋代以前的各家本草加以整理总结,收载植物类药达1100余种,有不少现已佚失的本草资料赖此得以保存。到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植物类药已达1200多种。 山橙 别名:冬荣子、屈头鸡、山大哥、猢狲果、猴子果、铜锣锤、马骝藤、马骝橙藤、犸镏果、檎那。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主治:行气;消积;杀虫。主胃气痛;膈症胸满;小儿疳积;疝气瘰疬;皮肤热毒;湿癣疥癞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 来源:蕨类凤尾蕨科凤尾蕨属植物蜈蚣草。 药用部位:干燥全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痢疾腹痛。外用治蜈蚣咬伤,疥疮,无名肿毒。。用法:煎汤内服,12—30克。外用适量。

常用中成药简介

常用中成药简介 1,口疮类:心脾两虚---导赤丹/牛黄清胃丸/锡类散/冰硼散阴虚火旺--- 知柏地黄丸/三才封髓丹 2,小儿脾胃积热---小儿消热散 心火上炎---导赤丸 虚火上浮---六味地黄丸3,五迟:肝肾不足---六味地黄丸/龙牡壮骨冲剂 心血不足--- 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4,五软:脾肾两亏---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丸 气虚血弱--- 八珍丸/十全大补丸 5,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 气虚发热--- 补中益气丸/黄芪膏/***参膏 血虚发热---当归补血丸/人参归脾丸肝郁发热---加味逍遥 丸瘀血发热---大黄蛰虫丸/血府逐瘀口服液 6,牙痛:风火牙痛--- 牛黄解毒丸/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立止牙痛散胃火牙痛---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清火凉膈散/止痛冰硼散/ 白清胃散 虚火牙痛---滋阴甘露丸/知柏地黄丸7,中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镇肝熄风胶囊/脑血栓片 气虚血瘀,经脉阻滞---补阳还五冲剂/偏瘫复元丸/消栓再造 丸/乐脉颗粒剂/中风回春丸/脑得生丸8,心悸:心血不足---柏子养心丸/人参归脾丸/人参养荣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枕中丹 9,水肿:水湿浸渍---五皮丸; 脾阳不振---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胃苓丸; 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 10,水痘:湿毒外袭--- 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毒热炽盛:绿雪/普济回春丹 11,目赤肿痛:外感风热--- 明目蒺藜丸/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 肝经风热---明目上清丸/明目蒺藜丸/开光复明丸 12,目涩:肺阴不足---养阴清肺膏 肝肾亏虚--- 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石斛明目丸/琥珀还睛丸 13,目痒:风邪外袭--- 桑菊感冒片 肝肾阴虚---桑麻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14,失眠:肝瘀化火---龙胆泻肝丸合磁朱丸 心脾两虚--- 人参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阴虚---天王补心丹/神经衰弱丸/安神补心胶囊/朱砂安神丸 心胆气虚--- 安神定志丸/人参琥珀丸 15,耳鸣耳聋:肝火上扰---龙胆泻肝丸/通窍耳聋丸 肾精亏虚--- 耳聋左慈丸/六味地黄丸 脾胃虚弱--- 益气聪明丸/补中益气丸 气血瘀阻--- 血府逐瘀口服液 16,厌食:脾失健运--- 曲麦枳术丸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介绍21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近30年来,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了不可替代的优势。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约占80%,并使其预期寿命减少1/3。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升高者在80%以上,血粘度升高者达90%。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缓慢,但属治本范畴,在血糖下降的同时使体质同步增强,对慢性并发症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实质,脾虚是糖尿病不愈的根本,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产生的关键。 中药可以把养阴健脾益气活血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使糖尿病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使用中药可使血糖、尿糖长期稳定在正常范围。 中医药的整体调可以在降糖的同时,增强患者体质,纠正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调节胰岛素受体的数目或亲和力,以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抗胰岛素抵抗。 中药的整体调节可以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产生。糖尿病患者多数存在着血液粘滞度增高、高血脂及血小板聚集率增高这些因素,造成了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重要脏器损伤的基础。中药在降糖的同时,可以通过益气活血降低血液粘滞度和血脂等,从而防治并发症。 在临床诊疗中时常看到有的病人以往口服西药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但加用中药后血糖下降;有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但症状明显,加用中药后症状改善或消失;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或单用中药治疗或中药再加西药治疗。 对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如肥胖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损害者、糖耐量降低者服用中药可以降低他们最后发展为糖尿病的危险性。当然这时服用中药属预防和保健性质。

最新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保健常用中药概述 曹颖 广东省劳动厅公共营养师培训讲师、高级考评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医院护理部主任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 医学学士、MBA e-mail:pheba163@https://www.doczj.com/doc/6a4493118.html, 2009年3月 主要内容 ?保健食品中药的功能 ?人参的主要功用 ?西洋参与人参在功用上的区别 ?绞股蓝的作用 ?党参主要功用 ?黄芪主要功用 ?甘草主要药理作用 ?冬虫夏草主要功用 ?枸杞子主要功用 ?灵芝的主要作用 ?天麻主要功用 ?菊花主要功用 ?葛根主要功用 ?三七主要药理作用 ?红花主要功用 ?川芎主要功用 ?决明子主要功用 ?薏苡仁主要功用 ?罗汉果成分 一、人参 ?基源:五加科人参的根《本草经》 ?药品种类: –生境区分:野山参、移山参、园子参 –炮制区分:红参、糖参、生晒参、鲜参 ?成分: –皂甙类:原人参二醇及三醇、齐墩果酸等共30种 –挥发油类:主要为倍半萜类,近30种 –含氮成分:胆碱、三磷酸腺苷、多肽,19种氨基酸 –其他:多种维生素、酶、黄酮、多糖、微量元素锌、铜、锰、钴、锗等20余种 ?药理: ?1、双向调节中枢经功神能:抗疲劳,改善学习记忆,安全镇静,松弛肌肉,抗惊厥,促进大脑蛋白合成、脑内神经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神经纤维生成

?2、改善心血管功能:强心,调整心律,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 ?3、造血系统:保护骨髓造血功能,增加RBC、Hb、PLT,抗血小板聚集 ?4、增强适应性,抗应激:保护各种休克损伤,提高耐缺氧、耐寒、耐高温、抗辐射、保肝、抗突变等功能 ?5、内分泌系统:刺激垂体——肾上腺系统,提高甲状腺功能,抗利尿作用 ?6、增强免疫功能,对抗免疫抑制剂,有抗过敏作用 ?7、影响代谢:双向调节血糖,促进蛋白合成,降血脂 ?8、抗衰老: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褐素、皮肤色素沉着,改善雌二醇/睾丸酮比值 ?9、抗肿瘤:促进杀伤细胞杀瘤功能,诱生干扰素、白介素2,促进肝癌细胞分化,逆转、扶助正气,减少抗瘤药物毒性 ?10、缓解吗啡戒断症状 ?11、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临床应用: ?1、抗衰老:减少老年斑、色素沉着,改善脱发,使皮肤白润。治疗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疲劳综合症,性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 ?2、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肌炎 ?3、急慢性肝炎:能降酶、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白球比例,改善食欲 ?4、代谢病:糖尿病、高脂血症 ?5、支气管哮喘 ?6、恶性肿瘤 ?7、贫血 ?性味功能: –甘微苦平。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用于 –元气虚哀,津液不足,疲劳倦力,食少无力,虚脱休克,虚劳喘咳,气血不足,小儿惊厥。 ?用法用量: –1、保健用——1.5 ~ 3g,参糖或参片含嚼服,每周休息1~2天,连服数月或数十日–2、治病用——常隔水炖,3~6g,每日1剂 –3、救急用——10 ~12g,加五味子9g,麦冬15g,水煎服(或亡阳虚脱:人参15 ~20g,或加熟附子;休克:人参9 ~ 12g,水煎服) –4、药膳——红参须3 ~ 6g,熬瘦肉汤,或加枸杞子,白木耳 ?注意:实热病、身体壮实,夏季不用。 ?量过大可见鼻血、便血、烦躁、兴奋。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临床常用中成药大全第一节亚健康 痰湿内生:香砂六君子丸, 心脾两虚:归脾丸, 肝郁气滞:逍遥丸 肝肾阴虚:滋补肝肾丸、六味地黄丸 气虚:永盛合阿胶 阴虚:六味地黄丸 阳虚:参茸三鞭丸强阳保肾丸 第二节上火 胃火:大山楂颗粒宽中顺气丸清胃黄连丸快胃舒肝丸肝火:泻青丸乳房肿块:乳核内消液 肺火:清热地黄丸、清肺抑火丸 第三节肩周炎散寒活络丸 第四节腰背痛散寒活络丸 第五节中风以及后遗症: 中经络:再造丸、散风活络丸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 中脏腑阳闭:安宫牛黄丸、至宝丹、 中脏腑阴闭:苏合香丸、 中风后遗症:化瘀丸

肝阳上亢:泻肝安神丸 肾经亏损:参茸三鞭丸、六味地黄丸 气血两亏:永盛合阿胶、十全大补丸、内补养荣丸、参桂鹿茸丸、痰湿中阻:二陈丸 第七节便秘 燥热内结:搜风顺气丸、通幽润燥丸气机郁滞:宽中顺气丸、宽胸舒气化滞丸虚秘:阿胶、蜂蜜气虚不运:麻仁润肠丸阴寒凝滞:半流丸 第八节泄泻 寒湿湿热:四正丸伤食症:大山楂颗粒、槟榔四消丸、加味保和丸 肝气乘脾:快胃舒肝丸、舒郁九宝丸、调味舒肝丸 脾胃虚寒:补益资生丸、蔘桂理中丸肾阳虚衰:肉蔻四神丸、四神丸 第九节?食道疾病 痰气交阻:二陈丸瘀血内结:九气拈痛丸津亏热结:搜风顺气丸 气虚阳亏:蔘桂理中丸、金匮肾气丸 第十节腹痛 虚寒证: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气滞症:舒郁九宝丸 血瘀证:九气拈痛丸 食积症:大山楂颗粒、加味保和丸 第十一节胃痛 气滞胃痛:快胃舒肝丸良附丸血瘀胃痛:九气拈痛丸食滞胃痛:加味保和丸、大山楂颗粒虚寒胃痛:蔘桂理中丸、补益资生丸阴虚胃痛:补益蒺 藜丸胃脘灼热疼痛:搜风顺气丸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罗大伦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罗大伦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介绍一个传统中成药十全大补丸 工作劳累导致气血不足怎么办 在闲暇的时候,您可以伸出舌头,看看自己舌头是否有齿痕,舌边的颜色是否很淡白,如果您的答案是:“是的!”那么,您就可能需要看看这篇文章了。 我经常到各地为群众普及健康知识,很多朋友会借这个机会,来向我询问有关健康的问题,这样,我就看到了无数个“健康样本”,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的健康状况,是不容乐观的,有的时候我到一个单位里去,会被大家围住,每个人,都是一大堆身体问题。 这些身体问题归结起来,除了压力大导致的失调之外,还有两种,一种是过剩,吃得太好了,痰湿蓄积,这种人,绝对是不能补的,一般需要清淡饮食,需要放松情绪,我常常对他们说,您最适合的饮食,是萝卜白菜,最需要的生活模式,是去跑步锻炼。 还有一部分人,一看就知道精力明显不足,感觉疲惫不堪,面色无华,声音无力,甭说跑步了,连走步都无力,舌头上面齿痕很重,舌质,也就是舌苔没有覆盖的那部分舌体,会颜色淡白。这样的人,则需要滋补了。 这种正气不足的人,在现在的职场中非常多,但是,他们(她们)却仍然在承担着非常重的工作任务,很多人都在疲于奔命,这是非常不正常的事情,这样做身体会出大问题的!

可是,我们现在却以妄为常,把这种不正常,当做正常的事情,说句严重的话,这是在“戕害生命”。可是,这样的人,却比比皆是,简直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此时,可以休息,但是,对于有的人,仅仅休息是不够的,可能还需要滋补,这个时候,会用到一个经典的方子,叫“十全大补汤”或者“十全大补丸”。 中医是很有趣的,有的时候简直就像孩子手中的乐高玩具,可以组合的,比如这个十全大补汤,是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方子加味而成的。 话说在宋朝的时候,政府组织编写了一本方剂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里面精华无数,此书里收集了好多疗效特别好的方子,这些方子到今天我们还在应用,比如藿香正气散。又比如,四君子汤和四物汤。 这两个方子,都是了不得的方子,都是中医方剂里面,经典得不能再经典的方子了。 先说这四君子汤,这个方子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此方具有补气的作用,因为经典,后世很多补气的方子都是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盖楼而成,所以,这个四君子汤,被称为补气的“祖方”,可见其地位。 这个方子治疗的范围,主要是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各类症状,比如: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数。治疗以益气健脾为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脾胃运化不利,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所

健康讲座-常用保健中药材的应用

健康讲座-常用保健中药材的应用 一、什么是保健中药材? 中药保健食品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可作为食品又是药品的可食中药材。经过适当加工而成为具有某些调节人体生理功能、有益于健康的保健品。 二、“ 医食同源”理论 中医素有“医食同源”之说,按照这一理论,保健食品的起源与医药的起源是一致的。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此为药食同用的阶段。同时,通过漫长的实践过程,将一些食物中治疗作用明显的分了出来,而成为专门治病的药。因此,“药”实际上来源于“食”的。 三、保健中药材与普通食品、药品的主要区别 (一)与普通食品区别 保健中药材:限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对食用量有规定。 普通食品:所有人群可食用,不限食用人群;提供营养,没有保健功能;对食用量一般不作规定。 (二)与药品区别 保健中药材:不能单一用于治疗疾病;正常食用量下使用无毒副作用;可以长期食用;经口,以胃肠道为主。

药 品:用于治疗疾病;允许有一定的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肤、口服等。 四、保健功能中已涌现一批使用频率较高的保健中药 v 免疫调节作用:西洋参(功效:有补肺降火,养胃生津的功能。用于肺虚咳血,潮热及肺胃津亏烦渴少气。)、人参、刺五加、枸杞子、黄芪、冬虫夏草、银杏叶、核桃仁、大枣(功效: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补脾和胃的功效。)、蜂王浆、当归(功效:有补血活血,调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灵芝、桑椹 v 延缓衰老作用:刺梨、绿茶、何首乌、黑芝麻、蜂蜜、桑椹、枸杞子 v 调节血脂作用:山楂(功效: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高血脂等。)、大豆、桃仁、菊花、酸枣仁、鱼油、玉米油、亚麻籽油提取物、红花籽、甘草、陈皮、枸杞子 v 调节血糖、尿糖作用:绞股蓝、山楂、山药、荞麦、茯苓(功效: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南瓜提取物、猪胰提取、螺旋藻粉、麦芽、枸杞紫、桑椹 v 耐缺氧作用:红花、菊花、灵芝 v 与抗衰老有关的植物:怀牛膝、附子、猕猴桃、南沙参、泽泻、瀣白、大

中药行业概述

1.中药行业概况 中药行业是中药材生产、中药加工(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商业组成,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产业。现代中药行业是将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应用到传统中药领域而形成的一种发展较活跃、进展较快的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热潮、人们对化学药品毒副作用的认识加深以及现代健康理念的逐步形成,国际医药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重视程度正不断增加。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动植物药品的态度已明显转变,对中药的管制也开始出现了松动迹象。中成药正在以其天然、独特、平衡、调理、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显著特征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得到认可。 中药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其有几千年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多年来,中药都以其产量多、分布广、毒副作用小等优势占据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当今中国的经济领域,中医药产业无疑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目前国内以中药材生产的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流通体系已基本形成。 2. 中药行业发展情况 (1)行业现状 当前,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和欢迎,中医药国际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5170亿元,占医药产业规模的29.16%,与化学药、生物药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药对外贸易仍然保持较大增幅。2013年,我国医药进出口额为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0.3%;出口511.8亿美元,同比增长6.8%。虽然中药商品占医药外贸比重较低,仅约占5%,但却是近年来进出口增速最快的。2013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为4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出口31.4亿美元,同比增长25.5%;进口10.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中药都是医药外贸中增速唯一超过20%的产品,成为我国医药外贸的亮点之一。 (2)行业特征 中药行业属于医药行业,它具有医药行业的基本特征和自身的独特特征。

常见中成药介绍

常用中成药简表 1.解表剂(表证) 药名 处方 功效主治使用注意事项主要组成 银翘解 毒片 金银花、连翘、 薄荷、荆芥、 淡豆豉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风热感冒,发热头痛, 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口服,一次4片,一 日2—3次,温开水送 服。服药期间忌粘腻 及生冷食物。风寒感 冒者忌用。 双黄连 颗粒 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 咳嗽、咽痛。 感冒退 热颗粒 清热解毒。 内科感冒类非处方药药 品。用于风热感冒所致 的发热,咽喉肿痛;上 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 体炎,咽炎见上述证候 者。 鼻窦炎 口服液 辛夷、荆芥、 薄荷、桔梗、 柴胡、苍耳子、 白芷 通利鼻窍。 五官科用药。用于鼻塞 不通,流黄稠涕;急、 慢性鼻炎,副鼻窦炎等。 忌烟酒、辛辣、鱼腥 食物。凡属鼻涕清稀 的虚证型患者忌用。 2.泻 下剂麻仁丸 火麻仁、苦杏 仁、大黄、木 香、陈皮 润肠通便。 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 满,大便秘结。 孕妇忌服,习惯性流 产、体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血少阴亏的 便秘也应慎用。 3 和解剂逍遥丸 柴胡、当归、 白芍、白术、 茯芩 舒肝清热, 健脾养血。 肝郁血虚,肝脾不和, 两胁胀痛,头晕目眩, 倦怠食少,月经不调, 脐腹胀痛。 忌辛辣、生冷食物, 孕妇忌服。 4 祛暑剂十滴水健胃,驱风。 暑湿类非处方药药品。 治疗因中暑引起的头 晕,恶心,腹痛等。 六合定 中丸 祛暑化湿, 健脾和中 中暑,霍乱转筋,泄泻, 痢疾,伤饮食,心胃痛。 藿香正 气口服 液 苍术、陈皮、 厚朴、白芷、 茯苓、大腹皮、 生半夏、甘草 浸膏、广藿香 油、紫苏叶油 解表祛暑, 化湿和中 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 滞,夏伤暑湿,头痛昏 重,脘腹胀痛,呕吐泄 泻;胃肠型感冒。 阴虚火盛者忌服。忌 食生冷油腻食物。

(医疗药品)中药保健考试总结

一、(中药)保健食品相关概念 1、中国“保健食品”定义 2005年《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们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2、中国保健食品概念 保健食品概念及特点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食品属性、功能属性、非药品属性 保健食品包括:特定功能的食品;营养素补充剂 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定义包含了以下3个要素: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 保健食品法规定义的两个基本特征: 安全性: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保健食品首先是一种食品,他必须无毒无害。 功能性:对特定人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与药品有严格的区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取代药品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食品、药品三者比较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保健食品属于食品的范畴,与一般食品又有区别。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功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一般食品不具备特定功能,无特定的人群食用范围。保健食品的标签除与普通食品一样,应有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应注明适宜人群、使用量及食用方法。 而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生化制药、血清、疫苗等。保健食品不同于药品,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它是人体机制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各种中成药的功效

各种中成药的功效

————————————————————————————————作者: ————————————————————————————————日期: ?

逍遥丸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用药禁忌:忌食寒凉、生冷食物。 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勺、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归脾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黄芪(密炙)、甘草(密炙)、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补中益气丸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主要成分: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生姜、大枣。 生脉饮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主要成分:红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蔗糖、防腐剂(尼泊金乙酯)。 六味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主要成分: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辅料为蜂蜜。 知柏地黄丸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小便短赤。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知母、黄柏。金匮肾气丸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主要成分: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酒炙)、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附子(炙)。辅料为蜂蜜 乌鸡白凤丸 功能主治:本品用于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身体瘦弱,腰膝酸软,月经不调,带下。 主要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白芍、鳖甲、川芎、丹参、当归、地黄、甘草、黄芪、鹿角胶、鹿角霜、牡蛎、芡实、人参、桑螵蛸、山药、熟地黄、天冬、乌骨鸡、香附、银柴胡。 十全大补丸 功能主治:温补气血。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主要成分:党参、白术(炒)、茯苓、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川芎、炙黄芪、肉桂、炙甘草。 安神补心丸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用于心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的心悸失眠、头晕耳鸣。 主要成分:丹参、五味子(蒸)、石菖蒲、安神膏。 养血安神丸 功能主治: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用于阴虚血少心悸、头、失眠多梦,手足心热。

中医药保健指导

中医药保健指导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1、情志调摄2、饮食调养3、起居调摄4、运动保健5、穴位保健 考查平和质的判定 1、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22分,气虚质20分,阳虚质8分,阴虚质5分,痰湿质7分,湿热质6分,血瘀质4分,气郁质4分,特禀质4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得分≥17分,但其他8种偏颇体质得分并未全部≤10分,其中气虚质得分≥11分,故此人不能判定为平和质,应判定为是气虚质。 2、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20分,气虚质8分,阳虚质6分,阴虚质5分,痰湿质7分,湿热质10分,血瘀质4分,气郁质4分,特禀质4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得分≥17分,其他8种偏颇体质得分均≤10分,湿热质得分在9~10分之间,故此人判定为基本是平和质,有湿热质倾向。 考查偏颇体质的判定 3、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21分,气虚质5分,阳虚质6分,阴虚质5分,痰湿质7分,湿热质6分,血瘀质8分,气郁质4分,特禀质4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得分≥17分,其他8种偏颇体质得分均≤8分,故此人判定为是平和质。 4、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10分,气虚质8分,阳虚质6分,阴虚质10分,痰湿质6分,湿热质4分,血瘀质4分,气郁质5分,特禀质4分。 根据判定标准,阴虚质得分在9 10分之间,可判定为有阴虚质倾向。 考查兼夹体质的判定 5、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12分,气虚质16分,阳虚质17分,阴虚质6分,痰湿质9分,湿热质4分,血瘀质4分,气郁质5分,特禀质4分。 根据判定标准,平和质得分不足17分,偏颇体质中气虚质、阳虚质均达到“是”的标准,痰湿质达到“倾向是”的标准,故此人最终体质判定结果为阳虚兼夹气虚体质,有痰湿质倾向。 6、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17分,气虚质6分,阳虚质4分,阴虚质5分,痰湿质8分,湿热质10分,血瘀质14分,气郁质5分,特禀质6分。 根据判定标准,虽然平和质得分达到17分,但其他8种偏颇体质得分并未全部≤10分,

中国中医英文介绍

中国中医英文介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It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sperity of China. Today both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being used in providing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TCM, with its unique diagnostic methods, systematic approach, abundant historical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has attracted many attent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CM is well recognized for its remarkable effectiveness in off setting the side effect caused by the toxic and chemical treatment of cancer cases in the western medical system. In China, TCM is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CM and Pharmacology. TCM and its development are regulated. National strategies, law and regulations governing TCM are now in place to guide and promot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promising industry. TCM is defined as a medical science governing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ncludes Chinese medication, pharmacology/herbalogy,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Qigong. Hospitals in China are classified as specialized in western medical system, TCM or both. TCM is now available to 75% of the areas in China. TCM has been very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cardio-cerebro-vascular, immunogenic, tumors, bone fracture, etc.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linic experiments in TCM are continuously progressing. Successes have been made in many of the areas such as in circulat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