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3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主题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泌尿系统的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2)尿液的形成过程2.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五、教学手段与方法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初二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首先以一则新闻报道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2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性目标1.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技能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过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体产生的粪尿排入到周围环境中,将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粪尿的资源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意识。
3.进一步认识到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指导学生设计、修改调查报告,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的相关资料。
3、FLASH:(1)尿液的形成过程;(2)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3)肾透析示意4、视频:尿液的形成。
巩固练习1、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和2、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和3、粪便的排出叫做()A.排泄 B.排除C.排遗 D.排外4、下列不属于排泄的生理过程是 ( )A、呼吸B、排汗C、排尿D、排便5、血液流经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作业板书设计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1、尿液的形成:血液→肾小球→肾小囊→原尿2、肾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的过程称为肾的滤过作用3、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等对人体有用的物质重新被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4、人体废物(1)排泄:人体代谢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排出的方式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2)排遗: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设计依据与构想]人体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
教学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这一难点时以多媒体动画、数据分析、图文结合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使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力图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人体除了通过尿液排出废物,还有其它途径排出废物。
排尿的意义与废物排出的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2、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比较、阅读、观察、交流、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1、强化事物的发展变化观点、整体性观念。
2、关注泌尿系统卫生[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
[教学难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学生准备学生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血液的组成[教学流程及分析]一、以旧引新情境导入1、泌尿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具有什么功能?2、每个肾脏由100多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3、血液由哪两部分组成?血浆中有哪些物质?同学们可能听说过尿毒症这种病,你对这种病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尿毒症由于肾功能衰竭导致不能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学生:尿毒症需要做肾透析用人工的方法将废物排出体外。
学生:尿毒症可以换肾可见肾对每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由此引出课题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在泌尿系统的组成基础上学习的,因而上一节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本节的学习效果,复习好上一节是前提。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复习重点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2、肾的结构和特点3、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除途径4、人体内废物排除体外的方式和意义5、人体排除废物的处理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总结、练习教学仪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重点知识归纳1、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和排出尿液.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2、肾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膀胱是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是尿液从膀胱排出体外的通道。
3、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4、肾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的其它分子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
5、肾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所含的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的过程。
6、人体排泄的主要器官有肾、肺和皮肤。
7、尿液形成的过程:(1)肾的滤过作用:(注意)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出来(病变则出现血尿或蛋白尿),形成肾小囊内液,即原尿.(2).肾的重吸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吸收回到血液(因此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原尿有150L,尿液只有1.5L),形成尿液。
量。
肾能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每天应该喝足量的水(1500mL). 9、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有两种:排遗和排泄。
排泄方式:皮肤(汗液)、肺(二氧化碳)、肾(尿液)排遗方式:大肠和肛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10、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腐熟,沼气发酵(产生沼气、沼液和沼渣)。
二、重点习题讲解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的排泄废物的是()A.尿液B。
粪便C。
汗液D。
呼出的二氧化碳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包括排泄和排遗.排泄方式:皮肤(汗液)、肺(二氧化碳)、肾(尿液);排遗方式:大肠和肛门,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形式排出。
七年级生物下:第4单元第11章人体废物的排出复习学案北师大版人体内废物排入环境(学案)一、知识背景:能够生长是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于生长,有这样一段描述: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利用完的物质排出体外。
发芽了!又长高了!我们怎么理解这段话呢?要理解这段话恐怕要仔细琢磨这段话中的一些关键词。
例如:1、文中的“生物体”包括哪些类型的生物?藻类病毒生物的植物细菌主要类群多细胞的生物体由小长大,一方面是由于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多,另一方面是由于...细胞自身的组成物质增加使细胞增大。
蕨类种子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软体节肢鱼类两栖鸟类哺乳 2、生物体“生长”的实质是什么?试从细胞层面来解释生物的生长现象。
用心爱心专心3、生物体的生长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大气圈和能量,这里的“外界”是一个多大的范围?水圈这里所说的“外界”是指地球上有生岩石圈物生存的全部空间――生物圈。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右图表示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试在图中画圈、再用箭头表示生物圈的范围。
4、生物体的生长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获得怎样的物质和能量?怎么获得?植物生长需要的物质需要的能量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太阳能绿色开花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吸收二氧化碳的部位;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依靠。
光合作用的过程:(用公式表达)呼吸作用的过程:(用公式表示)用心爱心专心人体生长需要的物质需要的能量水糖类无机盐蛋白质利用有机物中维生素脂肪储存的能量能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的物质有;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物质有;可以作为能源的物质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有。
5、“体内产生的废物”有哪些?是在体内什么结构中产生的?又是怎么排出体外的?体内的每个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此外,蛋白质分解还会产生尿素等废物。
其排出途径如下:代谢废物有: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但是,脑细胞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是怎么运输到呼吸系统、皮肤以及泌尿系统的呢?用流程图表示:脑细胞中的废物脑的毛细血管上腔静脉用心爱心专心肾动脉肾输尿管膀胱尿道肾脏相当于一个“净血机器”,它能把废物排出,而留下有用的物质。
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
它在本单元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人体营养、消化、血液循环等有关知识,同时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加上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是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生能理解尿液形成有关知识,但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尿液形成
(2)概述尿液的排出
(3)知道尿液排出的意义
(4)通过有关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画将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现,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2)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2.教学难点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意义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自学、引导、议论”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六、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设计了多媒体动画课件,尽量将抽象、微观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并创造条件吸引学生有意识地参与活动,主动探究。
学习内容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首先以回顾旧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血液流过肾单位时,通过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这个过程属于微观的现象,学生看不到,摸不到,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安排了一个动画,将微观的尿液形成过程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并根据教材提供的模式图和文字说明,让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自主归纳出尿液的形成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
同时,本节课中还提出了一些和日常生活、身体健康有关的一些问题,促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优秀品质,使学生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它们各具有什么功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循环系统将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中,以供组织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同时它也产生了一些废物,这些废物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每当课余时间我们做的最多事情是什么?去排尿,尿液是我们排出废物的主要途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1.概述尿液的形成
2.描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3.知道尿液排出的意义
设计理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在组织学生朗读目标、识记目标、转述目标的同时,让学生学有方向,在任务驱动之下,有针对性的走进文本,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是小组合学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平台。
但本节课内容抽象、资料信息繁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显然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将文本分成了三个
探究部分,并根据每个探究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目的是给学生搭建一组台阶,让他们产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自信,从而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探究一:解读尿液的形成
设计意图:尿液的形成比较精细、复杂。
如果采用常规的观察、讨论、总结的探究方式,一方面耗时较多,另一方面很难挖掘出肾单位结构中的精髓。
我的学生显然还不具备较强的信息整合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问题串的形式,组内完成,然后组内依图解说,加强理解。
通过实物教具讲解的直观教学法,随着讲授的进度将尿液以一种动画的形态逐步呈现在学生面前,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启发学生的思维。
设立问题如下:
阅读课本P80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原尿是如何形成的?分布在什么地方?
2.成年人一昼夜产生原尿150L,而每天的尿液量仅为1-1.5L,这是为什么?
3.尿液是如何形成的?
探究二:分析尿液的成分
设计意图: 这个探究部分难度相对较低,我采用了“问题-观察-解说”的活动方式来完成。
目的是启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合理的推理判断能力。
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
2.血浆和肾小囊腔中液体成分的变化,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探究三:解密尿的排出过程和意义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部分,文本中的没有明确信息,为了深化知识和整合知识而设计的问题。
要越过它,就必然经过思考、联想、质疑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
此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将自己的质疑大胆的提出来并在小组内及组间交流,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必然会产生思维的碰撞,很有可能实现课堂的升华甚至是知识的生成。
1.尿液形成和排出经过哪些器官?
2.说一说尿液形成的过程,想一想尿液形成有什么特点?
3.排出尿液有什么意义?
(四)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在重难点突破的基础上考虑到授课时间的紧迫,我采用了简单直接的小结方式,
直观演示排尿的过程,补充其他的泌尿器官,展示并共同完善知识体系,最后指导学生回归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五)巩固练习
1、下表为尿液、血浆、原尿三种液体的成分(克/100毫升),请回答:
甲是 _____,乙是_____,丙____
2、一个小男孩在路边的树下撒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尿的旁边出现了很多的蚂蚁,如果是肾有疾病,请分析可能是肾的哪个部位出现了病症?
3、红细胞、葡萄糖和尿素到肾脏旅行,请你帮忙设计适合的旅游路线
(为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设计了三组开放性的选做题目,先在组内小讨论,再在班内展示互评,通过交流、完善实现知识的内化。
(六)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知识为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拥有健康才是真幸福,生活中应注意
早上起床先喝水,体内废物不积累。
每天喝足八杯茶,皮肤美丽又光滑。
课间排泄不要忘,课堂憋尿累膀胱。
健康习惯勤养成,体内废物无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