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民幸福指数的对策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6
提高公民幸福指数的对策研究
吴利娟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幸福指数(Happiness Index)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
验,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社会成员的幸福指数,
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目前,幸福感已经成为了人们非
常关心的一个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追求不仅仅是停留在满
足生活需求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的追求上,人们开始关心更深层次的东西。
关键词:幸福指数;幸福感;和谐社会
Abstract:Happiness Index (Happiness Index) is a measure of peopl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 refl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residents of the core indicators .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improving the happiness
index of members of society , need to focus o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i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sue. Currently , happiness has become a topic of great concern
to people , as people '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people 's pursuit of life, not just stay in
the meet demand , not just stay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life , people began to care
deeply level things .
Keywords:Happiness Index;Happiness;Harmonious society
1 幸福指数的内涵及依据
1.1内涵
什么是幸福?根据《辞海》解释,是指人们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预定目标和理想时感到满足的状况和体验。幸福感是一种主观评价,一般将主观幸福感界定为人们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认知评价。研究者们认为这种评价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反映人们的幸福感状况,即总体生活满意感和具体领域满意感。前者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活总体满意程度的评价,后者则反映人们对具体生活领域(包括经济状况、家庭生活、健康状况、社会交往、工作状况、休闲活动、居住环境等方面)满意程度的评价。所谓幸福指数,就是衡量居民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幸福指数的最早理论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他认为:幸福=效用/欲望,效用越大,欲望越小就越幸福。他列出影响效用的因素有:物质财富、健康状况、生活环境、社会公平、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实现;影响欲望的因素为:人的个性、人生观、忍耐力、内在修养等[1]。最早的国民幸福指数是由不丹王国的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于1972年提出的。他认为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据此,其治下的不丹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由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文化发展和政府善治四个方面的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强调社会经济应该是可持续的、均衡的发展。联合国也公布了人类发展
指数,把发展的内涵从单纯的GDP增长扩展到包括GDP、居民人均寿命、健康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多个因素在内的全面的增长与发展[2]。
1.2理论依据
从微观个体层面衡量幸福感,主要可以借鉴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依次分为生理、安全、社会(爱和归属)、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与这些需求的满足有关[3]。与之相应,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将从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感和充裕感、社会生活的安定感和公平感、人际交往中获得的爱与归属感、自我价值的体验与实现等方面切入考察幸福感的获得及评价。
1.3现实依据
幸福感是一种主观评价,很难直接得到量化的指标,这就要通过一些相关的社会指标对幸福感加以间接的计量。如河南平顶山测算居民幸福指数,其考核指标包括与民生有关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科教文卫体、生存状况、节能减排(生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五大领域的16个指标。陕西省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幸福指数,包括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社会保障、社会环境)、经济收入、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幸福和人际关系等多维度构建了指标体系[4]。
2 当前影响居民幸福感提升的主要因素
2.1 城乡发展失衡、收入差距拉大。
在调查中,关于不幸福的因素,首当其冲的就是经济问题。有25.0%的人回答是收入太低。有28.0%的人认为不幸福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问题。在对绍兴的5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认为82%的人认为是“工资不高、经济收入低”。2009年浙江各市之间最高最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倍数为1.43倍,比2008年扩大0.01倍;各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最低收入差距倍数为2.22倍[5]。居民收入内部的不平衡性也较为明显。2009年金华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55:1,据世界银行对36个国家的分析,这个比例的合理值一般低于1.5:1,极少有超过2:1的。
2.2社会保障滞后、就业压力增大。
在调查中,工作节奏太快,压力太大,业余生活枯燥乏味是不幸福的原因之一。有78%的人认为“没有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是最不幸福的5件事中的第二件事。在对杭州的21份有效问卷分析中[6],“看病贵、社会保障水平低”是最不幸福的的主要原因。目前,一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滞后。二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非从业人员医疗保障问题突出。三是就业压力增强。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依然存在,“民工荒”蔓延到各行各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