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33.38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测试题河南省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于剑涛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第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 分)。
李陵的悲怨
石厉
每读汉代及其以后的历史,常想起李陵。他是纷乱如麻的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头绪,每次提起,都让人心中难以释然。
司马迁曾因李陵而被汉武帝处以死刑,为了活命,司马迁自愿接受宫刑。为了证明自己并非为偷生而甘心受辱,而是身负重任以存身,他最终完成了那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就李陵,这还仅是一个开头,其实后世的许多历史环节都因为与李陵的遭遇而变得迷雾重重。
为汉武帝,李陵曾纵横匈奴腹地,被数倍的敌人围困,不得已中苟且偷生,投降匈奴。李陵勾起了匈奴单于的某种恻隐之心,被匈奴单于所尊崇,《史记》中的说法是单于“贵李陵”,《汉书》中的说法是单于“壮李陵”,单于将女儿嫁于李陵,并拜李陵为右校王。披阅有关匈奴的多种文献,当时匈奴的官制中,单于以下的诸王中,与之沾边的只能是右贤王,“校”“贤”声韵对转,想必在匈奴人仿汉朝的官吏体制中,右校王即右贤王。右贤王是仅次于左贤王的单于之下左右二王之一,是匈奴王庭中坐第三把交椅者。按惯例,李陵当统匈奴右地。匈奴王朝的右地即王庭西部,应该是阿拉善高原以北的大片地区。地理学上所谓的阿拉善高原,其东界贺兰山,西界北山(马鬃山),南边是河西走廊,北边一直延伸到现在的外蒙古。
阿拉善高原亘古就是一片干燥的荒原,沙漠、戈壁相间,古籍中称之为“大幕(漠)”“翰海”“流沙”等等。从张掖北60 公里以外的古代居延要塞出发,穿过阿拉善高原这片茫茫沙漠,在大漠的极深处,方可望到李陵投降匈奴后游牧的地方。在那样一个连时间似乎都要将其遗忘的荒漠一隅,却是历史之外的李陵开始喘息与复活处。
在有文字记载的汉及其以后的中原历史中,降匈后的李陵早已是“声颓身丧” 了。沙漠一样的文字或者由文字表述的历史与真正的历史一直在兜圈子,它试图使李陵淹没于其中。比如《史记》和《汉书》对李陵谈不上全面记述,至于后代典籍每当与李陵际会时,更是贬斥李陵,或者不屑于提及李陵。
曾经出生于西域的唐代大诗人李白,性情放浪,可是一提起自己的祖先,也是闪烁其词。李白曾在《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一诗中开首就说“我本楚狂人” ,应该泄露自己就是李陵所统五千荆楚敢死之士的后代。
就连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汉代李陵论》一文中,明知李陵诗歌方面的杰出成就,但他就是避而不谈,只是从忠、孝、智、勇这四个普通的人伦意义上对李陵大加挞伐,似乎将李陵断定为不忠不义,自己就是彻底的忠义之士了。这种文章,除了讨好统治者以外,不知道能有多少真正的骨气?
更有甚者,像宋代苏轼一类的官僚兼文人连李陵的诗歌都予以否认。汉代以降,几乎没有一个可以宽容李陵的空间。如此,何谈还李陵一个客观的面目?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评判人的标准都出自于贱奴气十足的政治观念,而政治恰恰是灭绝人性的政治。
如果无人去关怀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恐怕吃人不吐骨头的历史最终会将一切绿洲都变为沙漠。事实上,李陵未降之前,也只是汉朝众多将领中普通的一员,从李陵降匈奴开始,孤独地隐没于大漠极深处的李陵,他在诗歌中所表现的痛苦和悲哀震遏了北方的云天。
还有,他与匈奴女的遗血曾多次崛起而雄霸中原,他理应不能被真正的历史所淹没了。可是,他被岁月和历史所压抑的子孙后代一旦做了统治者,就失却了人性,就成了开始嗜血的统治机器,祖宗的悲怨成了他们的耻辱,甚至被他们埋入地下,再也无人理会。
所幸,在中国正统历史上一直阴魂不散的李陵,曾经在沙漠之北受到礼遇,是统治一方的诸侯,比在中土时要荣华富贵不知多少倍,然而这些相比他心中的创痛又能算得了什么?他的根在中土,他的悲怨也由此而生,他的悲怨一直在中土的上空飘荡。
(摘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读汉史想起李陵,心中就难释然,因为李陵是中国历史上许多事件的头绪
B.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被汉武帝处以死刑,为苟且偷生,他自愿接受宫刑。
C. 李白本是李陵所统五千荆楚敢死之士的后代,但因李陵的遭遇,一提起自己的祖先,他也只好闪烁其词。
D. 李陵被匈奴单于所尊崇,嫁女于他,且拜为右校王,这从《史记》《汉书》中均能找到佐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最终完成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只为证明自己并非为偷生而甘心受辱。
B. 身为右校王,李陵当统匈奴右地,即王庭西部,应是阿拉善高原以北的大片地区。
C. 李陵的“悲”在于被敌人围困后不得已投降匈奴,他的“怨”在于不被时人和后人所理解。
D. 在中国正统历史中,“汉奸、卖国贼、投降派”等名号一直为人所不齿,这也是李陵“阴魂不散”的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居易明知李陵诗歌成就杰出却避而不谈,只断定李陵不忠不义,有其历史局限性。
B. 历史之外的李陵在大漠极深处游牧的地方喘息、复活,表明中原人对投降匈奴后的李陵的人生经历所知甚少。
C. 就连苏轼这样的官僚和文人对李玲也持彻底否定的态度,足见中国历史上所有评判人的标准充满了贱奴气。
D. 在作者看来,还李陵一个客观的面目,既是人性和人文关怀的必须,也是历史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
丝绸之路重要的开拓者——苏武
张俊杰
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其开拓者主要有两个重要人物,一是张骞,二是苏武。一提到苏武,人们都知道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其实,他也是杰出的外交家和丝绸之路重要的开拓者。
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开拓丝绸之路之所以鲜为人知,有两个原因:一是在古代历史上苏武的爱国主义精神影响远远大于他在外交上杰出的才能和开拓丝绸之路的功绩。二是张骞通西域在前,苏武创建西域都护府于后。
其实,历史上的苏武,与张骞有着同样使命与命运。当时,汉朝对匈奴开战了几十年,耗尽了几代皇帝积攒的家底,不得不想尽办法敛财,如推行卖官赎罪,官府经营紧俏的盐铁生意,与民争利。很多地方遭灾国家无力赈济,民众对官府不满,发生暴动。汉武帝也开始厌倦了对匈奴战争,因此,匈奴遣使请求和亲,汉武帝也很快派遣苏武去谈判两国修好。
如果说,张骞出使大月氏,是汉武帝向匈奴抗击战略的第一步,那么苏武出使匈奴,就是汉武帝向匈奴开战尾声的开始。本来是两国走向和平福音的前奏,因为事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