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 格式:doc
- 大小:59.51 KB
- 文档页数:14
根据要求补全题目的位置,半命题作文可分为四种:一是前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前半部分;二是中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中间部分;三是后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在题目的后半部分;四是前后空式,即要填的文字出现在题目的两端。
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和能力考查主要表现在加强了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四大能力考查:“关注社会与生活”、“关注自我与成长”、“关注人生与思考”、“关注审美与情感”。
①关注社会与生活。
收集的82道作文题,以关注社会与生活为主流,顺应了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引导广大青少年关心自我成长的环境和生活中的变化,并且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
命题者力求结合考生的生活实际,让每位考生都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比如:四川泸州的“当_____来临”、河北唐山“那一刻,我们_____”。
显然与本年度重大事情有联系。
②关注自我与成长。
注重以考生生活经历、成长历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关注自我、感悟自我、思考自我,是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走向。
比如:山东威海的“______的肩膀”、湖南郴州的“______使我(们)______”、安徽省的“我在_____得到快乐”等,都把考查的目光投向了考生自我及成长的体验。
③关注人生与思考。
关注人生,突出人生思考和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正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这一点在2008年中考作文命题中体现得非常突出。
比如:四川成都的“震撼心灵的______”、江西的“有时,我也想______”等。
④关注审美与情感。
写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不乏关注文化积累与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与情感体验的题目。
这些作文题表明,命题者试图借以引导考生提升自身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比如:北京密云的“传递______”、天津的“______,你好!”等。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资料(一)
一.认真审题,科学补题
要认真研究文题中提示语的要求,吃透已经出示的半命题中词语的含义,明确半命题已有内容和自己待填内容的关系,从而补出合乎语法的词语或短语,与已有半命题构成完整题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要忘了填写文章题目这一关键步骤。
文题选择好了,在起点
上你就高人一筹。
确定文题时,本着以下几个原则:(1)熟悉性。
选自己熟悉的,你才能顺利地写下来。
(2)个性化。
选自己能感受到的东西,而不是从作文选中借来的东西。
(3)
新视角。
当你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而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
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
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开掘深一点。
二.扬长避短,掌握主动
填题时要明确所填内容与自己特长的关系,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熟悉的半命题,感悟最深的半命题,自己最有把握的半命题,最容易写出新意的半命题。
[半命题作文训练题及解题指津]
1、请以“__ 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立意指导]
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那么补充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哪些呢?关键点就在于一个“也”字。
“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说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
间不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
所以在补充题目中除了那些公认的美丽的事物美丽的精神之外,需要我们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比如:人们往往对失败、分手、放弃、遗憾、等没有好感,甚至讨厌,由此我们也可逆向立意为“失败也美丽”“分手也美丽” “遗憾也美丽”……其次,
需要明确的是“美丽”是本题的题眼,也是文眼。
需要深入理解“美丽”—词,那是一种内涵:坚强、胆识、恒心、宽容、大气、尊重等,并非单纯的表象的“美丽”。
补充题目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宽想。
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
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
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3)实写。
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
在文
体的选择上,可以写成议论文,根据补充的关键词选择相应的论据进行写作。
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采用排比段落横向选材进行抒情或从历史长河中起步进行纵向构思,气势磅礴的抒发情感。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把自己亲历之事或耳闻目睹之事用细致的笔墨表达出来。
总之作文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
[审题误区]
1、“-----也美丽”为题作文
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
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春天也美丽” “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
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例如:“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
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
[拟题示例]
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
2、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请你以“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立意指导]
看到这一题目,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等词语,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
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刻内涵,掘而深之,那文章的立意就会高人一筹。
如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
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求新的愿望当然值得鼓励,但不能为求新而求新,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另外,要明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指简单的味觉,而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
因此,写作文时,一定要注重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突出“滋味”这个中心。
[拟题示例]
近视的滋味、得奖的滋味、挨批的滋味、被人误解的滋味、作弊的滋味……
3、请你以“那一次,我读懂了”为题作文。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半命题作文,有了提示语既可能开拓思路,也可圈囿思维。
如果没有任何提示或可供选择的项,反而更加自由。
“那一次”既有指向的限定,次数的限定,甚至还有环境氛围的限定。
“读懂了”最有可能就是书,还可能有人、生活什么的。
“书”的范围很广,教科书、各类名著,但是“想说读懂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书”看来最直接,但恰是最不好写的。
而且,写“书”很容易忽略题目的前半截“那一次”。
再说,写“书”很难在立意上出新。
所以“书”不宜写。
“书”不宜写了,那么还能读懂什么?像“书”一样的事物,需人用心品读的东西。
如有一首老歌叫《懂你》,那么不《读你》(也是一首老歌)怎么《懂你》呢?所以读懂的应该是“人”。
确定了写作对象,再来构建氛围,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有了“新”
的认识、判断、评价等。
文体的选择以记叙为主,辅以其他手段。
4、请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解题指津]
“我眼中的”确定了视角,必须是来自“我”的判断与认识,感受与体会。
要填的是对象,可以
是人:自己、父母、老师、朋友、伟人、明星等;可以是物:鲸鱼、沙漠、香格里拉、世界杯等;可以是事:丛飞之死、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
选材的新颖、有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误区警示]
忽略了“我”的存在。
5、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如静立在门前,望着淅沥的小雨,想起雨的滋润,万物生长,生活中的烦恼……请以“_____的随想”为题(可补充草、烟、月等词)写一篇作文。
[思路指导]
思路一:紧扣“随想”二字,毫无疑问,选择散文文体最为合适。
生活中,许多小事物都会触
发我们无穷的联想。
花草树木、风雷雨电、鸟兽虫鱼、笔墨纸砚、锅碗瓢盆,无不是我们选择的对象。
写这类文章,首先要对横线上所选的事物给予描叙,这描叙要尽量做到细致形象、
生动传神,同时还必须将自己融入事物中去思考,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情感连接起来,才具备感人的魅力,也才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反之就好比眼睛缺少眼珠一样,没有神韵。
切记,“随想”的事物要有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因为越是个性化的东西越能给人以新意。
思路二:这个题目,同样能写成议论文,如当你看到乱扔纸屑的现象时,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联想到社会上许多不文明的现象,然后进行分析、挖掘,阐明其危害,得出自己的观点。
切记不能空发议论,不然读者不会心悦诚服。
总之,求真、求新、求美,方能显出较高的思想性,展现较高的文学性,这就是我们作文应追求的目标。
6、生活中,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很多,例如:自己的未来,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生存的环境,民族的复兴,世界的和平,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纪念5•12大地震……你关注什么?请以“我关注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思路分析]
“我关注”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是你认为值得关注的大千世界中的任何事物,因此,它有话题作文一样的自由。
本命题中,关键词是“关注”,“关注”意味着“关心重视”,这要求你对写作对象了解并有一定
的思考,否则难以写出较好的文章。
不管你使用什么文体,都要先选择、确定关注的对象,然后再写作文。
文章中要反映关注这个对象的哪些方面,以及为何关注,才能将你想说的话表达清楚。
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小事;还可以“关注”生活中的大事;“关注”可以是对美好的人、事的关心。
“关注”也可以是对消极、丑恶的现象的重视。
长在江边的“你”,对汉江很关注,你发现
汉江变得浑浊了。
你呼吁人们要保护汉江。
总之,考题范围宽泛,选材自由,题材不以大小正反论优劣,只要有真实的感受,有一定的思考,就可以写出不错的文章。
7、请以“我们的名字叫____”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补全作文题目.
[思路指导]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
写作的主体是我们,对青少年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培养青少年群体意识、分析综合能力、把握形象特征能力,都是一个极好的引导。
审题没有障碍,考生可以写欢乐、喜悦,也可以写尊严、责任;可以写拼搏、奋斗,也可以写谦让、遗憾;
可以让考生更有创造性地描写“我们”的世界,表现“我们”的世界。
写出考生在交往、合作和
发展中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如写《我们的名字叫子女》,可以用饱含真情的语言,诉说
着同学、自己以及“我们”这一群人对父母的理解和热爱;写《我们的名字叫中国人》,以翔实的内容写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学、我们在世界上日趋发展的辉煌
等,字里行间流淌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真是人人有话说,人人能写好的题目,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们”这个群体名字的代词所包含的特征特点、特定的事件和场合了。
8、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请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友谊、诚实、歌声等),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9、半命题作文“____之于我”导写示例
相关展示
【引言】
半命题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将一个完全命题省去一部分,省去的部分由考生去补填出。
要填出省去的部分,大致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一是补填写文章的选材,如,“我为________塑像”;二是补填出文章的立意,如“________,我所追求的品质”。
从本质上讲,半命题作
文只是划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因而属于半封闭半开放性的题型。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书法之于林散之,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
请以“_______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补全所给题目,立意自定。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800字以上。
【审题提示】
显然,这是一个要求补填出选材的半命题作文题。
与常见的话题作文相似的是,这里也给出了一段材料。
但是,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即所给材料在写作构思和立意时的作用是不同的。
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只是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写作者可以借助材料进行审题立意构思,也可以不受材料的束缚,只要扣住话题来写,就是符合要求的;而此处所给的材料对我们的审题立意和构思却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含了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
这段材料给我们提供的信息主要有以下三点:
1.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
2.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
3.这一事物承载
半命题作文资料(二)
题型盘点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有所开放,在选材、立意方面给了考生较大自由,在审题上思考度较小,既便于考生展示文采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
近几年来,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半命题作文形式多样:有命前半题式,如2009年浙
江金华的“
,让生活更美好”;有命后半题式的,如2009年福建莆田的“给我快乐的”;也有命首
尾题式,如2009年广东省“我和一起”;还有命中间题式的,如2009年湖北襄樊的“一
路与---同行”。
更要说明的是,近几年的半命题作文,命题人还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
示语,帮助考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给出的另一半不拘一格,充分显示其魅力;命题内容更加贴近考生,让考生有事可写。
近几年来,半命题作文既没有话题作文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全命题作文的一路高歌,而是稳中有升。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半命题作文依然会风光如旧。
也许,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
从近几年中考阅卷情况看,半命题作文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少,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
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
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
但有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如写半命题作文“,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等符合语境;如
选用“奋斗”“追求”“成熟”“鲜花”“掌声”,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
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
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我的快乐之源”,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
立意健康;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
在写“享受”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所用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半命题作文补题首先要“合格”“得体”。
所谓“合格”,就是要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习惯。
“得体”就是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
如“谢谢你”,揣摩题旨,所填内容当与所感谢的对象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谢谢你”“对手,谢谢你”。
如不顾及题目中对应关系,填成“辛苦了,谢谢你”“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
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难有充足时间来选材和构思。
考生补题,应与平时积累或情感
体验相契合;所选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
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
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
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补题选材撞车几率相当高。
如,“当我面对的时候”,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成功”;以“人生路上多”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坎坷”。
所用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新颖鲜活。
同时,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所以容易写
新颖。
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
如“我生活在----之中”,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而且“学校”“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集体”“亲人”“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麻将声”“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
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
新颖的题目、
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极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
失误之三:拟题过大,难以下笔。
半命题作文另一半拟题,既要凸显立意,还要缩小选材范围,便于下笔。
如写“感悟”,有考生拟成“感悟大自然”“感悟人生”等,显然,
如此大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
所用对策:小处切入,写细写深。
要知道,记人叙事作文,细节细腻生动,情节曲折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
在六百字左
右的篇幅中,要写细写透,诚非易事。
补题应从小处切入,如此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如写“失误之四:脱离文题,我行我素。
半命题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是全命题
作文,文章内容应围绕题目来写,但有些考生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
如写“我,因
为我”,有考生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文题新颖,可惜具体行文时,却大谈
一些名人的独特,独独忽略了“我”,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
拟题之后,撇开文题随意行文的
考生每年都为数不少,希望我们这一届的考生对此类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所用对策:彩线串珠,巧妙点睛。
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彩线串珠”法构思。
所谓“彩线”即线索,“珠”即材
料。
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既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子或短语,前后呼应;也可让同一中心句灵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
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以外。
新题演练
1.,也是一种享受。
要求:补全题目,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字数600字以上。
写作导航: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一种享受”对立意和选材都有所限制。
既然是“享受”,
显然应该是美好、温馨、浪漫的东西,而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也”,它表明题中所填的内容
与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反向立意,如“平淡”“冒险”“离别”等……写
作中要重点围绕“也”字做文章,做到内容新颖、见解独到。
同时,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后鲜
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的效果。
2.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发展,结果常常出人意料。
但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结果,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便豁然开朗——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们思考。
请以“没想到,是如此”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写作导航:“没想到”意味深长,富有言外之意——结果与意料大相径庭,既在情理之中,
又在意料之外。
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立意的导向作用,只有把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揭示出来,文章才具有启示性。
“没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应是曾令
我们感到震动的事情。
文题前一横线是要陈述的对象,后一横线要填意料之外的结果。
写作时开头宜出人意料,可采用倒叙,或先声夺人,设置悬念,紧紧拽住读者眼球,吸引人们读下去。
中间可采用对比,或巧用插叙,使文章情节摇曳多姿: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却考试砸
锅,成绩一塌糊涂;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却因“我”任性而打“我”……前半部分可简略叙述,
然后追溯原委,结尾适当议论抒情,既照应开头,又画龙点睛。
[解题指津]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考题切入学生生活,审题没有障碍,加之恰到好处的煽情语言,能迅速唤醒考生的写作激情,自由选择另一半也给学生展示个性,彰显才情的舞台。
要想在作文上出彩,还需要注意:
一、细审题意,主题求新。
主题新颖、深刻、独到无疑是获得高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深思熟虑,努力拓展、挖掘“精彩”的内涵:美丽,有益,得意等。
二、精补标题,材料求巧。
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是长于叙述,精于描写,擅长议论;内容“熟”但要力避“俗”,舍去那些大众化的词,力求选材的多样性;立意“新”要切忌“险”,开口要小,切题要巧。
三、活用文体,形式求新。
这道半命题作文,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积累和特长自由选择各类文体,不仅如此,还可以采用日记体,镜头式、一问一答等创新文体,力求作文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
全命题作文
题型盘点
近年来,每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和创新,但无论怎样改变,全命题作文一直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
像《在学海中游泳》(上海)、《我很幸运》(江西省)、《一步,一步,再一步》(湖南长沙)、《你我走过的日子》(浙江绍兴)、《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陕西省)、《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甘肃兰州)、《我们一起走过》(江苏南通)、《师生之间》(安徽省),便是2009年中考出现的典型试题。
与其他命题形式相比,全命题作文在避免宿构、统一评分标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颇受命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