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实践_赵科亮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实践_赵科亮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实践_赵科亮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实践_赵科亮

作者 

汕头第二建筑设计院规划师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

实践

赵 科 亮

前几年,房地产过热,新区发展迅猛,而城市旧区严重滞后,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更新被提上日程,最近笔者参加了三个旧居住区的改造规划,特作小议。

1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特点

1.1 现状

用地: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个城市的旧区不可能一次性改造完成,而是有重点分阶段地改建,实际上,往往是一个街坊,一座工厂、一家地产公司的独立地块的单独改造。因此改造规划用地零散,用地红线犬牙交错很不规整。

交通:现代交通与旧城区高密度、窄断面、无主次、同性质的道路系统的矛盾往往是旧城区改造的首要原因。对一个旧居住区而言,道路一般仅有两个等级———城市道路和巷道(被改造的旧区大多是解放前形成的老城区),严重缺乏停车场地。

建筑:一般是底层或多层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超过使用年限,标准太低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公建又没有配套或不完善。

市政设施:不完善或超负荷运行,不符合现代规范的要求。

96

 华中建筑 1997, V OL ·15 N O ·3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DOI :10.13942/j .cn ki .hzjz .1997.03.033

1.2 经 济

近几年的新区大部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开发建设的,而老区的改造往往是福利性的,一般是政府或政府与公司合作来完成。旧区都具有历史意义,改造的旧区在控制性规划阶段对建筑层数、风格、色彩、古迹保留或保护区等一般都有明确的限制,加之旧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等问题,政府往往补贴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降低造价,增加收益成为旧区改造的关键。

1.3 改建标准

旧区改造存在回迁户的安置、拆迁补偿的问题,且由于旧区高密度、高容积率造成较高的拆建比。改建的目的是提高建设标准,适应现代及未来的生活,因此建设标准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际上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改造的旧区一般比新区标准低,间距略小、密度偏大、容积率偏高、户型小、建筑朝向略差、绿地率偏小、人口密度大等等。

1.4 规划建筑风格

对于特色地段的改造,应有文脉的观点。首先对改造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保留、保护古迹古建;对于具有传统的道路、结点和标识应予以改进或保留;对于地方特色建筑风格应予以继承、保持和发展。

旧城区改造宜有整体上的控制性规划,规定城市的特色区域,一个城市的特色地段不可能太多,实际是将无多大特色的“棚户区”“危房区”推倒重建、动大手笔,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居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旧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普遍做法,它行之有效,符合我国当代的经济条件。

2 旧城区改造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及控制性规划的要求

旧城区改造,首先应通盘考虑。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作出旧区控制性规划对于旧区的逐步改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避免了某地块、某街坊改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性。实际工作中在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未出台的情况下,就应对整个旧城区乃至整个城市进行摸底,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与甲方协商解

97

 华中建筑 1997, VOL·15 N O·3 

决改造该地块的建筑标准、配套内容、技术指标等有关问题。

2.2 规划要经济实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改造的宗旨是为居民服务。因此以创造功能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安全、停车方便、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实用性小区为首位。为减少改造费用,补偿或增加开发收益,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充分利用边角用地(但应有足够的退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2.3 一个地块的改造,要处理好独立性

和相关性的关系

改造的地块,应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居住小区。不仅其交通组织、配套建设、安全防卫等方面要相对独立,而且其交通出入口、大型公建的建设、建筑层数与风格色彩、建筑布局与空间等都要给邻区将来的改造留有可协调的余地。

3 实例分析

广州市的两个旧区(图1、2)都位于老城区的边缘,即以前城市的郊区被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区所包围的旧厂区。其布局零乱,建筑稀少,为一二层的工厂和仓库,无任何保留价值,用地利用率很低,因此成为需要搬迁并改变用地性质的地块。

这两个地块在控制性规划中改造为多层居住区,地块相邻的城市道路的红线、断面已确定,日照间距0.7,中山路小区容积率为3,教师新村容积率为2.5,其中中山路小区沿中山路可建高层住宅,根据国家规范实行小区配套建设。教师新村用地狭长,极不规整,南北长约420m,东西平均宽约100m,仅在北部和南部有城市道路———泉塘路和江南大道。因此为适应地形规划成内环风车式路网,将用地划为北、中、南三部分。沿江南大道用地面宽窄,规划二星级酒店(控规中要求配套)、入口广场(村标)及小区市政用房;泉塘路为生活性次干道,沿线布置商住楼;在小区用地中部规划一斜向轴线,将小区绿地、居委会、幼儿园、市场等小区公建连为一体,形成小区的中心,也使南北两部分的住宅得到自然的过渡。本小区用地零散,规划要求容积率高、建筑密度大,故根据其特点,规划“U”型住宅组团,住宅采用南北入口,增强组团的安全感、邻里感,边角地则安排点式住宅。小区车辆集中停放,统一看管,共设三大车库,见图1。

中山路小区用地较方正,仅南部用地红线参差不齐。该小区规划一南北向轴线,沿中山路布置对称的高层住宅,设两层商店裙楼,轴线南端布置幼儿园和小区绿地,以幼儿园为界便将整个小区分为两大部分,东区和西区。西区住宅环绕绿地布置,点条搭配;东区由于有一区级道路(控规中确定)分隔,住宅组团空间感较差,规划“U”型条式住宅和点式住宅。本小区采用“T”型路加环路模式。设三大公共车场、高层住宅规划独立的地下车库。(图2)

广州的两个小区周围新建筑鳞次栉比,且现状为厂区,不存在保留风格的问题,均设计为现代风格的建筑。

万安吉详小区位于汕头市老城区中心位置,汕头市老城区路网为环形放射模式,本小区占三个呈扇面的街坊,占地58hm2。现状建筑为3—4层殖民风格(中西合壁)的住宅,沿街一楼为店铺。现状建筑密度大70%,容积率为2.54,控规中市级道路已拓宽至25m左右,规划指标控制为建筑密度40%容积率3,日照间距0.6,山墙间距6m,建筑层数8层。

本小区三地块用地规模小,因此把它们作为相对独立的居住组团来处理,以环路把三个居住组团连为一体,市级公建(控规中要求配套)布置在小区周边,小区级公建布置在小区用地中部。为协调高密度高容积率和高质量环境的关系,创造了一种周边式外紧内松,具有围合感、封闭感的小区,见图3。

汕头老城区属欧洲古典城市规划手法,具有统一的西洋式建筑风格,因此,在改造规划的单体设计中,继承传统、延续文脉、保留沿街骑楼的做法,立面设计为抽象的西式风格,建筑色彩规划为白墙灰坡顶,见图4。

(注:参加万安吉详小区工程的人员还有林志鑫、张思东)□

收稿日期 1996 08 27·建筑科技信息·

新 型 玻 璃

· 保温玻璃 表面涂有一层很薄的涂料,能反射室内散发的热量,具有节能保温的效果,夏天也能隔热。

· 变色玻璃 可以让你知道气温变化,室温下它黄色透明,温度升高便逐渐变黄变红。

· 自净玻璃 高层建筑外墙玻璃的清洁历来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而新诞生的自净玻璃表面有一层二氧化酞的“光触酶”,紫外线下不仅能把玻璃上的污染物分子分解,还具有杀菌作用。

· 防紫外线玻璃 科学家们对变态玻璃作了很多研究,其中有一种可以免用窗帘,只要根据需要按一下遥控开关,玻璃就会自动由暗变亮或由亮变暗。由于两层玻璃中夹有液晶薄膜,打开开关时液晶分子在微弱电流下成规则排列,光线就能通过,关掉开关液晶分子回到原来的杂乱无章状态,于是由亮变暗。所以这种玻璃对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照射、预防皮肤癌也有作用。

· 发电玻璃 当它吸收太阳光的能量后可以发电。把它安装在窗户上可供室内照明甚至提供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电源。

· 天线玻璃 用户只要接通玻璃里的一根很细的天线,电视机就可任你调节。

· 防盗玻璃 这种玻离是多层结构,嵌埋有多层与报警系统相连的金属线,盗贼一击碎玻璃,警报就会响起。

·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由坚韧的聚乙稀醇缩丁醛(PVB)胶片将两片玻璃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粘结成一个整体,夹层玻璃又称胶合玻璃或夹胶玻璃。它可由普通玻璃或钢化玻璃来制造。夹层玻璃在外观上与普通玻璃一样,但当玻璃受撞破裂时,玻璃碎片粘贴在塑料中间层上,不会飞溅伤人。夹层玻璃是一种具有良好抗冲击、抗穿透性能的产品,其应用于汽车挡风玻璃已有50余年的历史,这大大减少了交通事故所带来的伤害,夹层玻璃在建筑上应用却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夹层玻璃具有诸多优良特性,其在国外发展很快,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筑上应用已较为普遍,一些欧洲建筑师还将夹层玻璃用于象爱丽舍宫、卢浮宫金字塔等著名建筑上,并成功地解决了使用夹层玻璃的结构设计问题。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引进国外设备生产夹层玻璃,产品质量完全可与国外产品相媲美。但是我国的夹层玻璃绝大部分应用在汽车前风挡上,在建筑上应用还很少,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夹层玻璃这种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进一步认识,夹层玻璃在我内建筑上的应用必将有着广泛的前景。

(赵义湘 摘)

98 华中建筑 1997, V OL·15 N O·3 

老旧小区改造设计方案

项目认知: 老旧居住小区是指建设年代久远至今仍在居住使用建设称准不高、使用功能不全、配套设施不齐、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缺乏物业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正常或较高生活需求的居住小区。 当前我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多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维护保留,对于历史文化价值较高、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居住区,通常采取维护的方式,对建筑的结构进行加强,对外观进行修缮恢复,维持小区原貌。二是修缮升级,对于城市较多数的普通老旧居住小区,这些小区不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多为上世纪单位集资建房,其结构较为稳固,还可以继续居住,只是外观落伍、小区配套设施不齐全,特别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私家车的增多,老小区停车紧张,对于这样的小区通常采取修缮升级的方式,对外立面进行出新,对小区配套设施进行加强。三是雨污分流,在老小区中,由于雨污分流工作没有做到位,从而使得小区环境受到影响,此项也属于修缮升级。四是拆迁重建,对于年代更为久远的老旧小区,这些小区结构不很稳固,环境较为脏差,已经不适于居住,但是地理区位又相对较好,相比于改造,重建的价值更大,所以通常采取拆迁重建的方式,合理规划增加建筑面积,原地安置原住户居民。目前,大多数城市小区改造还是以修缮升级为主。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和稳步推进。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既要扎实做好前期科学规划,保留城市文脉,明确改造标准和对象范围,又要探索一条能够协调各方利益的改造模式,并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服务基层治理。 在前期规划环节,老旧小区改造要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历史文化记忆是城市的灵魂,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和精神气质。要以城市发展的全局视角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用科学规划描绘城市的“成长坐标”,用匠心建设塑造城市的“骨肉之躯”,用高效管理打通城市的“血脉之源”,为城市发展汇聚强大合力。 设计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改善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整治提升工作,为确保如期全面完成改造整治提升目标,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提高居住品质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业主自治,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属地负责,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

城市旧居住区改建刍议论文

城市旧居住区改建刍议 摘要:旧居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面貌三年大变样、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八十年代”建造的城市旧住宅区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户型整合”外缘增扩”,“节能改造和对小区内部环境、道路、基础设施更新”等切实措施,探讨用较低的投入达到居住生活标准升级换代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八十年代”旧住宅区;改造;更新;升级 abstract:the old residential transformation is under three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livable city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of the city built in the 1980s: “units integrate” the outer edge of augmentations, energy-saving and within the cell environment, roads, infrastructure updat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nvestigate upgrade the purpose of updating improve the lower input to the living standard. key words: “eighties” the old residential areas; transformation; update; upgrade.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背景 我国20世纪80年代住宅区建设数量巨大,在我国现有住宅总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此类住宅在本文中被称为“八十年代”住宅

旧城区更新改造规划

第十五章旧城区更新改造规划 一、旧城区范围界定 镇平县旧城区范围的界定要从城区发展演变和现实基础出发,既要考虑城市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和展现城市中心的新貌,又要考虑到实施旧城区商业服务中心新功能的需要,规划确定旧城区范围是由建设路、涅阳路、健康路和安国路所围合成的区域,总面积约257.52公顷。 二、旧城区现状分析 1.城中村情况及现状人口分析 镇平旧城区是县城城中村较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现状大部分居住用地都是以城中村的形式存在,旧城区范围内有三联村、溢洪村、西花园村、团结村、赵家村、友谊村、幸福路新村、将台村、东关村、南关村、西关村和北关村共12个城中村。旧城区范围内现状人口约3.5万人。 2.旧城区的地位与作用 镇平县旧城区保留了部分镇平县城风貌、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地方特色,积淀和延续着镇平县城的历史文化,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轨迹。旧城区在整个城市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更新改造旧城区,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促进镇平城市发展、延续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3.旧城区用地结构与功能分析 目前镇平旧城区建设用地结构复杂,用地类型见表16-2。可以看出镇平县旧城区用地以居住、公共设施、道路广场用地为主。 4.旧城区道路系统 旧城区道路骨架为“四纵五横”,纵向自西向东依次为健康路、校场路、镇菩路和安国路;横向自北向南依次为建设路、雪枫路、中山街、工业路和涅阳路。街区内部巷道纵横。 5.旧城区存在问题 目前镇平县旧城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①用地布局混乱,存在居住、工业、商业、办公等用地相互混杂的现象,特别是城中村散布其中; ②公共服务设施总量不足,社区级公共设施匮乏; ③道路交通系统不完善,路面狭窄及道路配套设施状况差,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分工不明确; ④市政设施系统不完善,内部供水系统混乱,排水系统较简陋,供电线路随

最新复件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复件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城市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要求条件下旧工业区改造更新过程的模式。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许多问题,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这股热潮逐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

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沈阳、广州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l8世纪以来,蒸汽机、电力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 1.2生态意识影响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浅谈中国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 摘要:城市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是城市规划的一个缩影,它可以让一个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而且对城市的布局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有着重大意义。旧工业区在告别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后面临着改造与更新,通过合理规划,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要求,遵循城市规划,使之满足当代发展的需要,对城市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和文化意义。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模式中图分类号:F421. 2 文献标识码: A 我国现在还处于发展期的初级阶段,各城市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更偏重于对城市旧工业区的整治及中心区的再开发。我国对旧工业区的更新和改造还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这股热潮逐步从发达国家传到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从城市城市职能和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下内容是从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方式和发展方向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旧工业区改造的特点及促进发展的主要因素旧工业区更新改造拥有独立的特点:(一)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所占土地的价值密切相关。旧工业区改造更新所谓的“旧”并不是说建筑物的老化、周围环境和交通设施差,而是指工业区本身功能和性质已经不再满足该工业区所处位置的土地价值的要求。不同的旧工业区,其改造动因也不同,但是大多旧工业区的改造都是因企业生产成本和工业效益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给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巨大压力,同时,有些重工业又处于城市中心地带,是城市的重点污染源,这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无论如何,旧工业城区的改造与更新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了适应土地价值和城市整体发展,提升工业区的竞争力。(二)旧工业区的改造伴随着土地的功能置换。城市用地的要求总是在向配置效益更高的使用功能转换,在置换过程中变土地的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从而达到更高的土地使用效率。一般的旧城改造是以危房和基础设施更新为主,而旧工业区的改造和更新则是以工业区功能的调整和土地使用功能为主,这恰好和产业布局结构相一致。(三)旧工业区的改造通常会形成土地或物业的增值。旧工业的区位和功能是产生土地和物业增值的主要源泉。旧城区和旧工业区大多处于城市中心地带,具备较高的改造增值潜力,由于工业区具有较多的优先权,区位条件优越,土地增值潜力大。在功能转换角度来看,工业区用地是各类用地中价值最低的,功能转换后,会带来更高的土地增值。(四)旧工业区结构较简单,产权相对集中,改造过程中拆迁难度小。工业建筑结构简单,与居住区相比较,其拆迁难度小的多。旧工业区的改造不像居民区返迁或重新安置问题,不像居民区那样分散,协调起来更容易。(五)可充分利用旧工业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旧工业区耗能较大,基础设施的容量远远大于居民区,因此,在改造中可以使基础设施再利用,减小开发投资。促进旧工业区改造更新的主要因素:(一)技术进步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规模化的工业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随着技术信息的进步,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先进的技术使原本占地面积大、耗能高、污染重的工业陆续关闭和外迁,这为城市旧工业区的改造与更新带来了便利。(二)生态意识影响。由于工业时代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恶化、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旧工业的改造和更新指明了方向。(三)历史保护的影响。审视国际旧工业更新的轨迹,旧工业区的历史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认识水平的提高,成为旧工业区改造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旧工业改造更新的成功案例:上海的“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 年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改建更新建成工作室、设计室、陶艺馆等,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余家创意企业入驻。成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产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位于北京朝阳区的798 艺术区原为电子工业老厂区,从2001 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的眼光,他们充分利用以前的风格装饰成富有艺术特色的艺术和创作空间。现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并成为北京都市文的新地标。还有美国的褐区改造。所谓褐区就是被废弃的工业区,受到污染严重的地区。匹兹堡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两个世纪以来,曾经是钢铁厂、肥料厂等严重污染的地带,可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下,建成了高级住宅区和办公区及景观小路,到现在,这条小路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曾经是煤炭和钢铁工业区,可是随着经济的转型从炼钢中心逐步发展成以传统产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多种行业的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后取得了明显

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以济南为例

城市老城区旧城更新改造理论相关探究—以济南为例 摘要:老城区作为城市固化的产物,侵染着风雨沧桑,承载着文化积淀,保存着历史记忆,有城市化石之称谓。尤其是经过最近十几年的探索研究,旧城更新改造也日趋成熟,通过寻找老城区的特色文脉,使得老城区与现代城市城区能够自然过渡,达到和谐统一。结合济南老城区的特色,对旧城更新改造以相关探究,以期能够使旧城改造更新理念更好的服务于老城区的规划建设之中。 关键词:旧城更新;改造;空间;参与 1. 前言 自从20世纪的后半叶以来,旧城更新改造逐渐成为城市工作者研究的主题,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旧城更新改造已经不可避免,这给老城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尽管我国部分地区如“上海新天地”改造,“成都宽窄巷子”改造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滋生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改造,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恣意的破坏、损害甚至于直接拆除,使得老城区被破坏的满目疮痍。 老城区作为城市发展的活化石,保护好其原有特色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在保护好老城区的同时寻找一个新的活力点,使其自身的价值和活力重新得到激活,能够在相对竞争激励的城市发展中有属于自己特有的一席之地,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济南老城区区别于数万城市的魅力是它的泉文化所在。理应追随济南特色泉文化,使老城区能够自然的过渡,与现代文明接轨,保护好老城区原有肌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现,实现对老城区合理而有效的更新改造。 2.国内外的旧城更新理念相关探究 国外的发达国家以及我国一些城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在旧城更新与改造方面逐渐趋于成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及改造的建议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积累了许多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的经验。 2.1 国内—上海“新天地”的更新改造 新天地的设计理念是以石库门里弄建筑为标志,改变了原有的居住功能,赋予商业性功能。使得其对传统的建筑的风貌与特色有一定的保护,并且也满足其开发的需求,与现代化的结合使新天地成为上海的一个新地标。其成功之处在于:(1)规划功能转换与结构整合。在现状基础上,调整原有的用地,并进行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发展模式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城市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要求条件下旧工业区改造更新过程的模式。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许多问题,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这股热潮逐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沈阳、广州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l8世纪以来,蒸汽机、电力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 1.2生态意识影响

城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doc

城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调研报告 危旧小区改造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我市危旧小区改造的呼声依然很强烈。 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决定由余成培、李晓梅副主席牵头,市政协联合瑶海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在去年调研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开展调研。 市和区政协调研组听取了市建委、 瑶海区政府的情况通报,召开了四个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负责人座谈会、危旧房改造工程在建项目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考察了瑶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调研组经过研讨,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各区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已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近8000户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 从近几年危旧小区改造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 据XXXX年四个城区调研摸底,全市待改造危旧小区共214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76.7万平方米,拆迁户5.75万户,涉及人口18.9万人。 扣除中央驻肥单位和省属单位项目,市属待改造危旧小区仍有

155处,需拆除房屋建筑面积301万平方米,拆迁户4.7万户,涉及人口15.83万人。 我市的危旧小区,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工厂区和城郊结合部,房屋破旧且不成套,户均居住面积狭小且各类设施陈旧不全,居住环境差且安全隐患重,与现代化滨湖城市建设的要求不相符合,与全市跨越式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造成我市存在较多危旧小区和众多危旧房屋的原因:我市国有集体老企业于50年代、60年代建造的职工生活区,由于使用年限长、建造标准低、长期失修,基本上已成为危旧房;相当一部分直管公房,使用年限较长且多年失修,也成为危旧房;城市经多年扩张以及进行区划调整,市区面积不断扩大,一部分乡镇划入市区,危旧房较多的“城中村”与城市老旧生活小区混杂一起;有一些危旧房是历年积累的棚户区。 我市危旧小区改造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XXXX年以前,出台了相关政策,通过项目合作、集资、招标、招商等多种方式,推动了无为路生活小区、自行车二厂生活区、钢铁新村、巢三付、航运南村、东区“八百户”等危旧小区的改造,实施改造危旧房屋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 二是XXXX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合政[XXXX年来,我市的危旧小区改造分别由各区政府、市工投公司及市房产局三方分头实施,由于缺少市级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协调机制,三方实施主体在政策和规划的相互统一、资金和安置用地的切实保障等方面,协调难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深圳市城市更新(“三旧”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5) 2014.6.16总则第一条为有序推进深圳市城市更新工作,充分发挥城市更新在落实《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特区一体化发展、提升城市功能、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条规划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3、《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4、《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5、《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6、《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深府令第211号)7、《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8、其他相关规划及标准第三条本规划编制遵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面统筹、科学评估、低碳更新、有序推进”的原则。第四条深圳市城市更新是指对符合“三旧”改造的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城中村1(旧屋村)、旧工业区、旧城区及其他用地)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1、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亟需完善; 2、环境恶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现有土地用途、建筑物使用功能或者资源、能源利用明显不符合社会经济发

展要求,影响城市规划实施;4、依法或者经市政府批准应当进行城市更新的其他情形。第五条本规划范围为深圳市全市域。第六条本规划是指导全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深圳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2011-201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更新计划与城市更新单元2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法定图则编制中城市更新单元划定的重要文件。第七条本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第八条本规划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更新主管部门。第一章目标与策略第一节更新目标第九条规划期内城市更新的工作目标是:通过多种改造方式逐步实现空间潜力增加、用地结构调整,城中村环境全面改善,重点工业区转型升级,旧城区活力再现,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特区一体化发展初见成效,完成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城市更新项目,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应当实现以下目标: 1、全市城市更新改造规模180.6km2。规划期内更新规模约为69km2,其中,拆除重建规模为23km2,包括城中村12.7km 2、旧工业区9.2km2和旧城区1.1km2,拆除重建后应提供居住用地6.9km2、工业用地4.6km2、商业服务业用地5.7km2,以及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绿地等其他用地5.8km2。规划期内年均拆除重建规模约为4-5km2。 2、规划期内城市更新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拆迁费用和直接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实践_赵科亮

作者  汕头第二建筑设计院规划师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 的 实践 赵 科 亮 前几年,房地产过热,新区发展迅猛,而城市旧区严重滞后,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更新被提上日程,最近笔者参加了三个旧居住区的改造规划,特作小议。 1 旧居住区改造规划的特点 1.1 现状 用地: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一个城市的旧区不可能一次性改造完成,而是有重点分阶段地改建,实际上,往往是一个街坊,一座工厂、一家地产公司的独立地块的单独改造。因此改造规划用地零散,用地红线犬牙交错很不规整。 交通:现代交通与旧城区高密度、窄断面、无主次、同性质的道路系统的矛盾往往是旧城区改造的首要原因。对一个旧居住区而言,道路一般仅有两个等级———城市道路和巷道(被改造的旧区大多是解放前形成的老城区),严重缺乏停车场地。 建筑:一般是底层或多层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超过使用年限,标准太低不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公建又没有配套或不完善。 市政设施:不完善或超负荷运行,不符合现代规范的要求。 96  华中建筑 1997, V OL ·15 N O ·3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DOI :10.13942/j .cn ki .hzjz .1997.03.033

1.2 经 济 近几年的新区大部分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司开发建设的,而老区的改造往往是福利性的,一般是政府或政府与公司合作来完成。旧区都具有历史意义,改造的旧区在控制性规划阶段对建筑层数、风格、色彩、古迹保留或保护区等一般都有明确的限制,加之旧区建筑密度大,容积率高等问题,政府往往补贴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降低造价,增加收益成为旧区改造的关键。 1.3 改建标准 旧区改造存在回迁户的安置、拆迁补偿的问题,且由于旧区高密度、高容积率造成较高的拆建比。改建的目的是提高建设标准,适应现代及未来的生活,因此建设标准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实际上在市场规律作用下,改造的旧区一般比新区标准低,间距略小、密度偏大、容积率偏高、户型小、建筑朝向略差、绿地率偏小、人口密度大等等。 1.4 规划建筑风格 对于特色地段的改造,应有文脉的观点。首先对改造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现状调查,保留、保护古迹古建;对于具有传统的道路、结点和标识应予以改进或保留;对于地方特色建筑风格应予以继承、保持和发展。 旧城区改造宜有整体上的控制性规划,规定城市的特色区域,一个城市的特色地段不可能太多,实际是将无多大特色的“棚户区”“危房区”推倒重建、动大手笔,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居民生活,从根本上解决旧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这是普遍做法,它行之有效,符合我国当代的经济条件。 2 旧城区改造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 及控制性规划的要求 旧城区改造,首先应通盘考虑。由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作出旧区控制性规划对于旧区的逐步改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避免了某地块、某街坊改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目性。实际工作中在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规划未出台的情况下,就应对整个旧城区乃至整个城市进行摸底,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与甲方协商解 97  华中建筑 1997, VOL·15 N O·3

钦州市旧城区及一江两岸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意见

钦州市旧城区及一江两岸住房建设规划管理意见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与意义 为了推进钦州市旧城区更新改造、进一步优化“一江两岸”整体环境,解决旧城区和“一江两岸”住房建设问题,建设和谐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钦州市城市规划,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提升城市形象为规划目标,以满足群众最基本居住权,在深入调查研究钦州市旧城区与“一江两岸”住房建设需求并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可控可管的规划管理意见。 第三条制定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宏观层面规划为指导,力求保证美丽江岸的整体建设。 2、以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力争最大程度解决群众住房建设问题。 3、因地制宜。根据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各类用地、各个区域不同的建成环境、建设需求与规划要求,分别制定适宜各分区的管理政策。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范围为钦州市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区域(详见附图)。 1、旧城区指南珠西大街、西干渠、滨江南路围合的区域,面积约213ha。 2、“一江两岸”区域包括钦江东岸和西岸区域,面积约985ha。 第五条钦州市旧城区和一江两岸区域住房建设项目实行分区管理。 第二章建设管理分区 第六条根据旧城区及一江两岸城市规划、开发建设现状与需求,将旧城区及一江两岸划分为适宜建设区、过渡建设区和严格控制区进行管理。

1、适宜建设区指土地权属明确、建设控制条件较为明确,适宜新建、改建或恢复建设的区域,包括新出让、新划拨的居住用地、原已批准但暂停建设的居住小区、已选址的农民安置用地和就业用地、已批村庄规划城中村、规划保留的单位用地、旧城较为规整的居民自建区。 2、过渡建设区指现状建设较乱、建设控制条件尚未明确、近期或将来需要整片改造的区域,包括旧单位、旧厂、旧城建设控制地带、杂乱城建房区、未有审批规划的城中村。 3、严格控制区指城市规划确定的需严格控制,不得进行普通项目建设的地带,包括古城核心保护区、文保单位、高压走廊、规划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基础设施用地、公路铁路控制范围、水域、沿钦江50米可视范围内或河堤路至江边的用地,(即规划紫线、黄线、蓝线、红线、绿线范围内)。 第三章分区管理规定 第七条适宜建设区管理规定 1、新出让、新划拨的居住用地,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控制要求或已批准的设计条件、已批总平进行统一建设。 2、保留单位内的住房需进行改造的,原则应先考虑与周边用地一起整合整体改造,确实不能整合整体改造的,可单独进行改造。拟建设量超过现状建设量的,应进行开发建设论证,论证程序参照容积率调整程序进行。拟建设量不超过现状建设量的,可按一般建筑控制要求进行规划和报建。 3、原已批准但暂停建设的居住小区、新建建筑按照建筑立面方案建设、已建建筑按建筑立面方案整改、涉及违法建设的按程序查处后,可按按已批总平报建或补报建。 地处沿江、沿城市主要道路等重要景观地段的居住小区,建筑立面建设方案或整改方案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审查,广泛征求建房业主意见并经市规委办会议审议后,报市政府审定。 地处城市支路或非重要景观地段的小区,建筑立面建设方案或整改方案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审查,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审查,广泛征求建房业主意见并经市规委办会议审议后审定。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旧区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这一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反映了旧城改造的客观规律。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复杂性。旧居住区改造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需要对改造地区现状的物质环境(包括地上和地下)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而且还涉及大量社会的、历史的和政策方面的(如私房政策、居民动迁等)一些其他问题。 2.长期性和阶段性。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必将不断地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城市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新建只是相对的,而改造则是绝对的。由于居住区是大量建造的,它的各项建设标准严格受到一定时期国家经济水平的制约,而建设标准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就决定了居住区改造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3.综合性。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往往涉及城市总体,如改造地区的人口密度需要考虑城市人口的疏解,建筑层数的确定要考虑附近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情况等;对一些富有传统特色的旧居住区的改造,除了考虑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外,还要充分研究其历史和艺术的保留价值和城市与建筑文化的环境效益。旧居住区的改造方式受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和环境现状等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改造要求可分为维修改善、更新、整理和改建等几种方式。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指一些经常性的维修保护和局部的改善措施,具体包括: 1.维修改善旧住宅和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维修改善措施应根据其结构类型、损坏程度、使用年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该地区远近期改造的要求而区别对待,包括日常的维修保养和房屋使用功能的局部改善。 2.旧居住区室外环境的改善。包括 (1)整顿道路和交通,如整修路面、整顿道路系统,增辟公交线路或增设公交站点。 (2)增设市政公用设施,如增设公共给水站,公厕、公用电话、路灯、垃圾箱等。 (3)合理调整公共服务设施,如合理改变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点,改造和提高公共服务设施质量等。 (4)增辟公共绿地和室外儿童活动场地,老年和成年人休息场地。 (5)整顿院落,对室外搭建的棚屋和杂物进行清除,通过拆通院墙,重新隔断,调整宅院的通道出入口等,以达到院内用地的合理使用,并有利于居住生活活动及道路和环境的改善。此外,对于建筑过密或院墙过高的地段,可采取拆除少量质差的建筑或降低院墙、改修漏花围墙等办法来改善宅院的通风、日照和采光等状况。 (6)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城市噪声干扰和其他的污染。此外,旧居住区改造还有更新的方式,指对旧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现代化改造。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房屋结构质量较好或外观造型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地段。 感谢您的阅读!

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方案一: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 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是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为加快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根据财综〔XX〕46号《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城全省棚户区改造实施意见》(青政办〔XX〕194号)文件精神,依据棚户区改造相关规定,结合我区XX年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及旧城区改造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我区城市棚户区改造步伐,着力改善城市低收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同时把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推动城市发展、土地资源整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改善民生相结合,使乐都城市建设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推动经济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政府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程纳入房地产重点工程,统筹组织安排,强化检查指导。城市棚户区改造实行市场化运作,将城市棚户区改造与房地产综合开发、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多渠道筹措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棚户区改造。 (二)多方结合,综合开发。棚户区改造要与城市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城市建设用地挖潜结合起来,注重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品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鼓励综合开发。 (三)整体推进,配套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安置先行,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规范与标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将城市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型住宅小区。要严格执行拆迁法规,依法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禁违法拆迁、野蛮拆迁,对被拆迁人进行妥善补偿与安置。

关于城市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的研究

关于城市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的研究 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也不断加快。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各式各样的建筑拔地而起,各种设施完善的新小区如雨后春笋随之伫立,伴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老旧小区的改造就变得迫在眉睫。这些老旧小区的改造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城市的老小区多建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现多为无物业管理小区,小区环境建设标准低,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因此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意义重大,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同时改善城市面貌,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标签:城城市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1、城市老旧小区现存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 受当时经济条件的限制,城市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低,设计规划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等均比较落后,加之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许多基础设施出现了老化、破损等问题,如部分城市老旧小区的下水管道出现堵塞、破损等问题,排水井下沉严重,输配电线和供暖、供水管道等埋设比较杂乱。当时建设这一老旧小区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难”问题,住区规划设计均非常简单,几乎没有考虑停车场、公共绿化、公共照明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不仅导致城市老旧小区内缺乏完善的基础设置,而且为小区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1.2安全隐患众多 我国许多城市老旧小区的开放式结构使得小区对入内的车辆、行人等没有任何限制,小区单元楼没有门禁。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城市老旧小区内比较容易出现偷盗、入室抢劫等案件,严重影响了小区安全。此外,城市老旧小区普遍没有物业,楼内和小区内损坏的照明设备、管线等无人负责维修管理;狭窄的楼道设计、道路设计等也没有为消防车辆和急救车辆的通行予以充分考量,因此城市老旧小区在消防等各个方面均存在大量的安全隐患。 1.3环境脏、乱、差 由于之前缺乏对城市老旧小区的管理和整治力度,导致小区内私搭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侵占了大量的公共空间,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停放杂乱随意,导致小区内道路拥堵;小区内的垃圾随地堆放,无人清理;部分小区外墙、楼道甚至居民门上喷涂和粘贴了大量的小广告;建筑外墙在长久的风吹日晒下出现了墙皮脱落、墙面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整体环境面貌。 2、城市老旧小区整治与改造的对策建议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原则、特点和方式提要:长期性和阶段性。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必将不断地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 更多精品表格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原则、特点和方式 《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旧区改建应当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并逐步改善居住和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功能。”这一城市旧区改建的原则,不仅符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反映了旧城改造的客观规律。 城市旧居住区改造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 1.复杂性。旧居住区改造的复杂性不仅在于需要对改造地区现状的物质环境(包括地上和地下)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和分析,而且还涉及大量社会的、历史的和政策方面的(如私房政策、居民动迁等)一些其他问题。 2.长期性和阶段性。城市是在不断发展的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必将不断地对城市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城市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新建只是相对的,而改造则是绝对的。由于居住区是大量建造的,它的各

项建设标准严格受到一定时期国家经济水平的制约,而建设标准又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就决定了居住区改造的阶段性和长期性。 3.综合性。城市旧居住区的改造往往涉及城市总体,如改造地区的人口密度需要考虑城市人口的疏解,建筑层数的确定要考虑附近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情况等;对一些富有传统特色的旧居住区的改造,除了考虑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外,还要充分研究其历史和艺术的保留价值和城市与建筑文化的环境效益。旧居住区的改造方式受一定时期的经济水平、技术条件和环境现状等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改造要求可分为维修改善、更新、整理和改建等几种方式。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和更新 旧居住区的维修改善指一些经常性的维修保护和局部的改善措施,具体包括: 1.维修改善旧住宅和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维修改善措施应根据其结构类型、损坏程度、使用年限、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该地区远近期改造的要求而区别对待,包括日常的维修保养和房屋使用功能的局部改善。 2.旧居住区室外环境的改善。包括 (1)整顿道路和交通,如整修路面、整顿道路系统,增辟公交线路或增设公交站点。

最新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 更新浅谈

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浅谈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城市化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促进旧工业区更新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因素,探讨了在可持续发展要求条件下旧工业区改造更新过程的模式。 关键词:旧工业区改造更新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应实事求是地遵循城市化的规律,根据当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做出长远预见,任何城市的决策和争论,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纵观城市发展历程,旧工业区用独特的建筑语言记载了城市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重构,使之既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又续写城市的历史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生态意义和文化意义。因此旧工业区的改造,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等许多问题,是深圳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1.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发展 深圳是中国乃至全球快速城市化的典范。土地资源的紧约束条件迫使其先于全国其他地区面对城市更新的难题。我国目前还处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城市还处于不平衡发展中,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较小,目前对城市更新的研究,更偏重旧居住区的整治、中心区的再开发、历史文化区保护的策略等,对于旧工业区的更新与改造一般都以实例介绍为主,缺乏系统的专门研究,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影响,这股

热潮逐步从欧美等发达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城市职能与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旧工业区改造与更新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促进这一问题的科学解决,有必要对不断影响其发展方向和方式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 上海是我国率先对彰显城市历史的旧工业区进行调查和保护性再利用的城市,近年来对多处老厂房、旧仓库加以改造,如“田子坊”视觉创意设计基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都是旧工业建筑改建再利用的成功例子。最近几年,受国外有关更新方式的影响,我国一些城市,如沈阳、广州等,也对此做了很多探索,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如体现了后工业景观思想的广东中山歧江公园,注重生态平衡的唐山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园林建设等。 1.1技术进步的影响 l8世纪以来,蒸汽机、电力等近代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同时伴随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工业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规模化的工业区完成了在城市中的集聚.而20世纪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信息技术变革,则使世界范围内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发生了新的重构.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型的物流方式以及土地区位级差的影响,使原本在城市中占地大、能耗高、污染重、利润低的传统工业区陆续关闭或外迁,形成了高层次管理部门在城市中集聚,而制造、生产等低层次部门在周边地区扩散的逆工业化现象,这成为了对城市旧工业区进行改造与更新的原动力。 1.2生态意识影响

第一章 旧城区改造与更新的内涵

第一章旧城区改造与更新的内涵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综合区等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从城市出现之日起,不断的改造与更新过程就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之中,这也是城市自我调节的机制。随着城市改造与更新问题的不断凸显,至20世纪50年代,欧美国家为了改善二战之后城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纷纷进行城市改造运动,并且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开始将其作为一门社会工程学科提出。在20世纪60、70年代,由于城市化带来的种族、宗教、收入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居住分化与社会冲突日益激烈,因而美国进行了现代意义上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更新运动。在我国,城市更新作为城市发展的调节机制,在改革开放后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在全国各地展开。目前,城市更新在城市管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城区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的改造与更新是由城区的改造来实现的。如果将城市看作一个人,那么城区就是人体上各个重要的器官,这些器官各自有自身的功能,不可替代,而各器官之间还要良好地组织起来,协调运作。因而,对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的研究需要从两个层面上进行,一方面将旧城区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改造与更新需结合自身现状进行,有着相对独立的目的、方法、运作模式等;另一方面,将旧城区看作城市的一部分,从城市整体角度去考虑城区的定位、功能等,使之改造与更新能够符合与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当代,旧城区的改造与更新已成为整个社会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也开始向多学科、多专业交叉方向发展。 第一节旧城区改造与更新的基本概念 一、旧城区的内涵 城市是指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枢纽,是非农业人口聚集较多且社会结构复杂、功能多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在这个有机体之中,各部分区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些区域即本书中所论及的城区。从字面的意思来看,旧城区是指陈旧、历时已久的城市及区域,但从改造与更新的角度来说,旧城区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包含却也远超出时间的概念,因而不能仅把城区建成时间的长短作为区分新旧的绝对标准。概括来说,旧城区是指那些在建设时期由于受到当时的规划、建设水平、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现阶段其规划与建筑的外观、功能、质量等方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需要的区域。概括来说,对旧城区进行改造与更新原因多在于两点:一是原有的设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二是原有的功能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一般来说,在进行改造与更新层面上来理解的旧城区具有以下特征: (一)历史性 作为需要进行改造与更新的陈旧、衰退地区,旧城区必然是经历了城市的长期发展与演变,最终体现出不能够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或是城市发展及人们精神需要的若干问题。旧城区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每一个发展时期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经济状况、地域文化乃至社会意识形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旧城区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往往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改造,这些时代性的发展变化印记往往能够清晰地体现在城区中,展现出其历史性。 (二)落后性 一座城市的改造与更新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分时期、分步骤、分区域进行的,因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