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肢血管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和意义

四肢血管动脉硬化检测方法和意义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简要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一、目的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为了评价上肢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具体如下: 1. 动脉内中膜增厚及斑块特征。 2. 动脉狭窄。 3. 动脉闭塞。 4. 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二、适应证 1、上肢乏力、发凉 2、与上肢运动有关的上肢无力、疼痛或指端溃疡、坏疽。 3、与上肢运动有关的头晕等颅脑缺血症状。 4、上肢动脉搏动减弱、消失或双上肢血压差异20mmHg以上。 5、疑有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上肢动脉手术或介入治疗后的随访。 三、禁忌证和局限性 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无绝对禁忌证。但相应部位有插管、石膏固定时,检查可能受限。

四、仪器设备 通常采用5~10 MHz线阵探头。检查无名动脉及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时,可采用相控阵探头(心脏探头)或2~5 MHz凸阵探头。 五、检查前准备 无须特殊准备。 一般采用平卧位,被检肢体外展、外旋,掌心向上。当被检者疑患胸廓出口综合征时,可采用坐位检查锁骨下动脉和腋动脉以便了解上肢体位变化对上述血管产生的影响。 六、检查技术及狭窄诊断标准 1、检查技术要点 灰阶超声: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 彩色多普勒超声: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上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脉冲多普勒超声:分段采集上肢动脉多普勒频谱,多普勒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2、检查步骤 首先从锁骨上窝开始检查锁骨下动脉。应尽量显示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无名动脉(头臂干)。锁骨下动脉远心段可从锁骨下方显示。 然后依次检查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3、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下肢动脉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标准(表1)。 表1 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简介 《血管超声检查指南》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起草,目的在于指导中国超声医师、超声检查技师或相关人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头颈部、腹部和四肢血管的检查。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将根据学科发展适时进行修改,以保障其先进性。欢迎对此指南提出任何修改建议并请与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联系。 目录 第一部分头颈部血管 第一章经颅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指南 第二章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第二部分腹部血管 第一章腹主动脉瘤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肠系膜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下腔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门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肾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七章移植肾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部分四肢血管 第一章上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二章上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三章髂动脉及下肢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四章髂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五章下肢静脉反流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第六章下肢浅静脉超声评价与标记指南 第七章动静脉造瘘术前上肢血管多普勒超声评价指南 第八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多普勒超声检查指南 附录外周动脉脉冲多普勒频谱采集 编者分组 头颈部血管组: 组长:华扬 编者(按章节为序):华扬、何文、段云友 腹部血管组: 组长:王金锐 编者(按章节为序):邓学东、王金锐、罗燕、李建初、唐杰四肢血管组: 组长:唐杰 编者(按章节为序):唐杰、温朝阳、段云友、童一砂、秦卫《血管超声检查指南》 编写委员会(按章节为序) 华扬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

动脉硬化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 检测项目 一般检查A、内科、血脂四项、动脉硬化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适用人群 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 血脂异常的人 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 检测项目 疾病检测项目组合检测项目检测目的 动脉硬化检测 一般检查A 通过仪器测量人体身高、体重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内科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血脂四项 测定血清中血脂含量,它们的增高或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很大的 谢紊乱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性预测和营养学评价。 动脉硬化检测对人体动脉血管做总体性评估,便于早发现动脉硬化。 温馨提示: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缺乏运动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应积极进行动脉硬化检测,防治动脉硬化。 疾病现状 “全世界每年的死亡人口中约有1/3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病重要的发病基础。” 高发人群 易患动脉硬化的人群 1、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血脂异常的人; 3、高血压、糖尿病与肥胖、代谢综合征患者; 4、有动脉硬化家族史者; 5、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的人群; 6、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脂饮食的人群; 7、腹型肥胖、缺乏运动的人群。 温馨提示:若您属于动脉硬化高危人群,您应进行动脉硬化检测以明确您是否有动脉硬化。 疾病的危害 动脉硬化知多少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心病和脑血栓是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在首次发病就有致死、致残的高风险。 1、动脉硬化就像水管生了锈,结果是管腔越来越窄。如果这些“锈” 把管道堵住了,就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 2、动脉遍布全身,动脉硬化也是全身性的。如果心脏冠状动脉堵了,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技巧 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 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由深、浅静脉组成;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 静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 ↘股深A ↘胫后A →至踝以下 ↘腓A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壁具有静脉瓣,由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 隐静脉;大隐静脉由下肢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交通支有瓣膜,阻止

向浅层回流;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检查体位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预设置条件四肢动脉/ 静脉彩色多普勒调节探头频率7~14MHZ 探测深度6 ~12cm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取样容积1 ~2mm 观测数据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对比检查近心端向远心端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多普勒增益适当探头压力适当肌肉放松调整速 度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聚焦点连续扫查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二维超声表现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脉冲多普勒(PW)表现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二维超声表现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管壁为三层结构: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探头加压不易变形;腔血液为无回声;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径大于舒期径;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色彩呈单一色;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脉冲多普勒(PW)

超声检查规范

超声检查规范 一、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 (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考虑闭塞。 3.多普勒频谱显象(PW及CW) 包括频谱方向、幅度、亮度、频窗等。 从形态及定量两方面分析观察:(1)频谱形态是否正常。(2)各种定量指标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常用的指标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PSV /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较粗血管的血流量测定(至少分析6个以上心动周期)等。 【注意事项】 1.常规检查时应由血管的近心端向远心端逐步扫查。先纵切后横切,保证对血管全方位的检测。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动脉硬化检测及临床应用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 动脉硬化动脉病变的两种主要型态 血管阻塞: 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硬化: 主要原因为血管壁弹性纤维老化 我国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1/3。广大临床工作者已经达成共识:以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为典型特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学基础。动脉弹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它取决于动脉腔径大小和管壁硬度或可扩张性,是反映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各种心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为动脉。血管壁弹性的改变,并且此项改变早于结构的改变。因此,应进行及时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死率和致残率! 无创性动脉硬化检测: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 ABI的測算方法和评价标准 在流行病学调查、血管实验室检查和诊室中,测量ABI能可为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提供客观的标准。ABI提供的关于患者预后方面的信息有助于预测肢体存活、伤口愈合和存活。ABI 可用于筛查下肢动脉疾病或监测治疗措施的疗效。与下肢血管造影的比较研究证实了ABI 作为下肢动脉疾病诊断工具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研究证实,ABI异常是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死亡率呈负相关。ABI的临床应用价值在国外已得到广泛认可。 2006AHA发布的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10.8%。由此可见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ABI指数作为一个临床上的早期诊断下肢动脉疾病的一种手段,与金标准下肢动脉造影狭窄程度≥50%进行比较,它的特异度和灵敏度都是95%以上。根据异常ABI诊断的下肢动脉疾病提示可能存在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其他临床特征 通常认为ABI值在0.41~0.90时,血流轻到中度减少;脚踝最高血压(Systolic) 上臂最高血压(采用左右最高值)ABI normal range0.9- 1.3 ABI < 0.9 有动脉阻塞之可能性 ABI <0.8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0.5

(完整版)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检查方法】 动脉: 1.体位:一般采用仰卧位,检测上肢时外展、外旋各45-90°。探测下肢时,略外展、外旋,探测腘动脉及胫后动脉采用俯卧位,探测足背动脉时采用仰卧位或坐位并屈髋、屈膝足平放体位。 2.探测上肢时:选择7.5-10MHz的线阵探头,一般扫描深度为3-4cm,彩色增益为50-70%,取样容积宽度1-3mm。 从锁骨下动脉开始,在腋前探测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探测肱动脉,依据血管体表投影探测尺、桡动脉,探测深度为2-3c m。 3.探测下肢时:选择5-10MHz的线阵探头,扫描深度根据受检动脉深度及受检者胖瘦情况变化,一般髂外动脉深度为5-8cm或10-12cm,胫后动脉远端及足背动脉时,深度设置为2-4cm左右,探测时应从股动脉开始。如果临床上怀疑髂动脉疾病则应探查髂动脉(禁食8小时)。 4.探查顺序:首先获得最佳二维图像,在最佳图像上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然后在彩色血流图上取多普勒频谱。若动脉存在狭窄,则判断程度。 静脉: 1.体位:上肢取仰卧位,下肢可采用立位、仰卧位、坐位等。一般髂静脉、股静脉、大隐静脉采用仰卧位,腘静脉及小隐静脉采用站位。 2.探头:髂静脉采用相对低频探头,3-5MHz,余采用5-10MHz。 3.探测上肢静脉: (1)浅静脉:根据浅静脉体表投影位置,首先纵切,探查的顺序可依顺行法或逆行法。纵行探查后,将探头转90度,横切探查。 (2)深静脉:按照伴行动脉指引首先探测锁骨下静脉逐渐向远侧段探测。

4.探测下肢静脉: (1)浅静脉:大隐静脉从入股静脉处向下追踪可探查全程,在入口处可见隐股静脉瓣。小隐静脉从入腘静脉处由近及远根据其解剖走行的体表投影探查。小隐静脉入腘静脉前有一较长段在筋膜下走行,位置较深,要注意与深静脉鉴别。(2)深静脉:首先从腹股沟开始确定股总静脉位置,然后按照血管走行或伴行动脉的指引依次以常规探测髂外静脉、股总静脉、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 5.注意静脉窦处为血栓好发部位,要仔细探查。 6.内径测量尽量在短轴上测量,断面为圆形。 7.测量位置:髂外静脉在远心端1cm处,股总静脉及股深、浅静脉在汇合为股总静脉处的近心及远心端段1-2cm处测量。 8.下肢静脉探测时,常须做探头加压试验,人工挤压检查段远侧肢体试验以及valsalva动作等。 【检查内容】 1.二维显象(二D) (1)血管的位置:包括起始、走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无血管成对移位、异位及受压等先天畸形或继发性改变。 (2)管壁情况:内膜是否光滑、连续,动脉壁是否为三层,有无夹层;与邻近血管有无异常通道;管壁有无附着斑块,斑块的位置、回声、大小等。测量管壁的厚度。 (3)管腔情况:观察它们的通畅性,有无狭窄及扩张,腔内是否有异常回声;探头加压静脉是否可压闭等。 2.彩色血流显象(CDFI) 观察血流方向、充盈情况、彩色的强弱,紊乱信号的颜色。以颜色表示方向,以色彩亮,暗反映流速。五彩镶嵌为高速湍流,充盈缺损考虑异常,无血流信号则

动脉硬化检测装置相关知识

动脉硬化检测装置的相关知识 各种动脉硬化的共同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为多病因的疾病,即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主要的危险因素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血脂异常;血压增高;吸烟;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次要的危险因素为:肥胖;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迫感者;西方的饮食方式(常进较高热量、含较多动物性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的食物者);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在较年轻时患本病者,其近亲得病的机会可5倍于无这种情况的家族);性情急躁、好胜心和竞争性强、不善于劳逸结合的A型性格者。凡存在以上易感因素者,均应定期监测,早期预防积极治疗与动脉硬化有关的一些疾病。 血液在心脏的作用下,流经血管到达外周的过程中,在动脉血管上形成了前向的脉搏波,这一前向波在血管壁上的传导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管壁的僵硬度。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动脉壁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来评估动脉血管,特别是大血管的僵硬度。动脉的僵硬度主要取决于动脉血管壁的弹性,血管腔径与壁厚度。 动脉硬化病变是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早期筛查与发现动脉硬化病变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战线前移,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动脉硬化无创检测应用示波法线性膨胀技术,使用高精度双层袖带在检测心电图(ECG)和心音图(PCG)的同时测量四肢血压和脉搏波(PVR)波形,并测得踝臂指数(AB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40多项参数。 1、ABI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是判断由粥样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指标。通过同步测量四肢的血压,再由脚踝收缩压除以上臂收缩压中较高的值,得出结果。根据ABI,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对于阻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断和术后观察最合适。此外,通过观察左、右上臂血压差,可以检测出大动脉炎症和锁骨下动脉狭窄等上肢动脉的异常情况。能够在下肢动脉阻塞无症状期检出异常人群。ABI 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与总体心血管危险度增加的指标。

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血管超声检查规范 心脏 【检查内容】 房室大小:左房、左室、右房、右室 血管内径:主动脉、肺动脉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左室前壁、室间隔 心功能:EF、FS、E/A 血流速度:主动脉、肺动脉 压力差:主肺动脉、肺动脉压力 心脏结构:连续性、心室与心房的识别 室壁运动:幅度大小、协调性 心内分流:房室间隔、A导管、其它 瓣膜分流:二、三尖瓣,主、肺动脉瓣 【检查方法】 心脏超声基本切面与测量 1.左心长轴切面:室间隔平直,二尖瓣开放不上翘,同时显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左房测量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正常值<30mm),左室测量在心室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至左室后壁的垂直距离。 左房:在心脏收缩期测量左房最大径 室壁:在心脏舒张末期腱索水平测量 左室流出道:在心脏收缩期测量 主动脉测量:在心脏舒张末期分别测量主动脉瓣环、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根部前后壁的垂直距离 2.大血管短轴切面:主动脉呈圆圈状 3.四腔心切面:室间隔与房间隔呈一直线,两组房室瓣几乎在同一水平开放与关闭

右房:心脏收缩期测量右房最大径 右室:心脏舒张期腱索水平测量室间隔内膜面与左室后壁的距离4.剑下四腔心切面 [注意事项] 1、心脏正常值有种族差异 2、心脏正常值有区域差异 3、心脏正常值测量方法差异 4、心脏正常值个体差异 5、注意测量切面的非标准化、左室假腱索和右室调节束的影响 [心脏超声测量正常参考与标准] 男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5mm 右室<35mm 女左房<30mm 右房<30mm 左室<50mm 右室<35mm 左室后壁<12mm 室间隔<12mm 右室前壁<5 mm 主动脉内径<30mm 肺动脉内径<30,当主动脉内径正常时,肺动脉内径小于主动脉内径下腔静脉内径16—20mm

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参数

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技术参数 功能简介: 国内首家无创多功能血压脉搏测量装置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近年发展起来的动脉脉搏波波谱理论基础上,开发出了动脉僵硬度检测和动脉阻塞程度的检测设备,该设备的面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可以提供用于心脑血管、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的临床数据,是综合全面的筛查及预后评估设备。该产品应用示波法技术,使用高精度袖带,测量四肢血压和脉搏波波形,并测得ABI、BAI和PWV等数值。该设备具有检测速度快、无创伤、准确灵敏、操作便捷、不受操作者影响,检测费用低廉等特点。 1、测量参数 1.1、★在同一心动周期内,四肢血压同步测量SBP(收缩压)、DBP(舒张压)、MBP(平均动脉压)、PP(脉压差); 1.2、★PWV(脉搏波传导速度)、ABI(踝臂指数)、BAI(臂踝指数); 1.3、PVR(脉搏体积记录); 1.4、UT(脉搏波上升时间); 1.5、%MAP(平均动脉压); 1.6、AI(反射波增强指数); 1.7、BMI(体格指数); 1. 8、Vs(收缩期峰流速);Vd(舒张末期流速);Vm(平均流速); 1. 9、PI(搏动指数);RI(阻力指数);S/D(收缩/舒张); 2、技术指标 2.1、显示部分 2.1.1、显示方法:高分辨率大屏幕彩色液晶显示屏; 2.2、脉搏波部分 2.2.1、测定方法:空气容积脉博法; 2.2.2、脉博数测量范围:35~185bpm; 2.2.3、脉搏精度:±2次/分。 2.2.4、增益:手动5档x1/4、x1/2、x1、x2、x4。 2.3、无创血压测量部分 2.3.1、示波法(单肢、单侧、四肢同步测量); 2.3.2、加压方法:气泵自动加压; 2.3.3、排气方法:自动减压排气,具有断电后自动放气功能; 2.3.4、静态血压测量范围:0mmHg~300mmHg, 误差:±4mmHg; 2.3.5、显示分辨率:1mmHg; 2.3.6、压力精度:± 3 mmHg; 2.3.7、安全装置:可自行设定最高控制压力,自定义测量最高可测300mmHg。 2.4、★多普勒超声CWD部分 2.4.1、4M/2M探头; 2.4.2、功率连续可调; 2.4.3、滤波参数可调; 2.4.4、显示标尺可调;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2006年初,我们提出了一种利用常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新指数,称之为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 实际上,早在1914年,英国学者MacWilliam等已经阐述了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与血管弹性之间的关系。如果动脉血管健康而有弹性,当收缩压升高时,舒张压也相应增加。当动脉血管的弹性降低时,随着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增高不明显,有时甚至会降低。这说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的关系可以反映动脉血管的弹性功能。人类24小时血压的昼夜变化,正好提供了在不同生理情况下的一系列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数值。利用这些血压变异,可以计算出舒张压和收缩压变化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假设24小时动态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之间的回归斜率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程度。AASI定义为1减去该回归斜率。动脉硬化程度越严重,AASI越趋向于1。 我们首先将AASI与现有的动脉硬化指数进行了比较。采用脉搏波分析仪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中心和外周脉搏压、中心(CAIx)和外周(PAIx)反射波增压指数等反映动脉硬化的指标,同时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在166例志愿者中,AASI与PWV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51,P <0.0001)。在348例自然人群样本中,AASI与 CAIx(r=0.48)、PAIx(r=0.50)及中心脉压(r=0.50)等密切关联(P<0.0001)。调整可以影响动脉反射波的身高和心率等变量前后,AASI比24小时脉压与CAIx及PAIx相关程度更为密切(P<0.0001)。在年龄小于40岁的年轻人中,24小时脉搏压与收缩期增压指数间没有关联,而AASI则与CAIx和PAIx等均显著相关(P < 0.05)。提示AASI可能是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早期指标。 AASI随着年龄及平均动脉压的升高而上升,随着身高的增加而下降,而与24小时平均心率无关。女性平均AASI高于男性。在血压正常的受检者中,AASI的95百分位数为0.55。AASI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年轻人(20岁)<0.50,老年人(80岁)<0.70。这一参考值还有待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AASI作为动脉硬化指数,与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并可预测心脑血管危险。在188 例未治疗的意大利高血压病人中,AASI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17单位),患微量白蛋白尿、颈动脉斑块或内中膜增厚、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增加2倍。 AASI与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在都柏林心血管研究中,11291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5.3年后,AASI可独立于传统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预测心血管死亡,尤其对中风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在丹麦的一个40岁以上的自然人群中(n=1829),平均随访9.4年,AASI 每增加一个标准差(0.14单位),发生中风的相对危险比为1.62(95%CI 1.14-2.28,P=0.007)。在日本的OHASAMA人群研究中,随着递增的AASI的四分位数,发生心血管死亡和致死性中风的危险呈“U”字型,进一步证实了AASI可在亚洲人群中预测心血管死亡和致死性中风。

动脉硬化检测仪完整版

动脉硬化检测仪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包:动脉硬化检测仪 一.基本要求: 设备总体要求:能提供安全、准确、舒适的无创伤检测方法,提供血管健康咨询管理,为测试者提供独立的健康分析数据,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检测依据。 1.设备名称:动脉硬化检测仪 2.数量:1台 *3.品牌:原装进口 二.动脉硬化检测仪技术参数 (一)、技术规格和配置要求 1. 产品通过美国FDA(需提供资质证明材料)。 2. PWV:(BaPWV)国际公认的动脉硬化指数,能测量分段的PWV。 *3. ABI:踝臂指数,通过下肢动脉闭塞程度,来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 4. 可做运动负荷试验,进一步确诊ABI值在附近的并伴有跛行症状的患者* 5. 国内用户量200家以上,省内用户量在三家以上的(含三家)使用名单(必须附客户表及联系方式)。 6. 国家十一五“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推荐使用设备,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与血管健康评估”多中心科研项目推荐使用设备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推荐使用设备。 7. PVR:(脉搏体积记录) 8. STI:(收缩时间间隔) 9. HR:心率 10. PEP:(射血前期) 11. ET:(射血时间) 12. ET/PEP:(射血指数) 13. ECG:心电 14. PCG:心音 15. SYS:舒张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6. DIA:收缩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7. MAP:平均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8. PP:脉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9. UT:波形上升时间 (二)、显示部分 1. 中文彩色液晶显示屏 2. 曲线表示:ECG1PCG1PVR4 ECG:25mm/秒 3. 描记速度 PCG:25mm/秒 PVR:25mm/秒 (三)、无创血压测定部分 1 测定原理:动脉搏动描记法 2 压力测定:半导体压力感应器 3 压力显示范围:10-300mmHg 4 脉搏数显示范围:30-180bpm

ct,动脉硬化适应症

1、头颅CT检查的适应症 需要检查人群: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症状患者 2、动脉硬化检测的适应症 (1)健康体检者; (2)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精神紧张或精神压力大及A型性格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3)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空腹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脑卒中者; (4)有长期头晕不适等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5)年满65周岁以上。 3、颈部血管检查的意义 主要用于检查颈部血管是否有斑块、狭窄、扩张等,检查血管是否正常 4、心脏彩超的意义 (1)心脏瓣膜疾病:二尖瓣病变(狭窄、关闭不全、脱垂);主动脉病变(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 (2)血管反流与异常分流性疾病;

(3)心脏室腔与心肌病变:如充血或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脏各室腔扩大、心肌肥厚等; (4)心包病变:如心包积液或缩窄; (5)心脏畸形:各种先心病,如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法鲁氏四联症等。 (6)心腔肿瘤:左房粘液瘤; (7)其他:如冠心病、肺心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8)心功能测定。 5、那些人群需检测幽门螺旋杆菌 (1)消化不良的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腹胀、早饱、出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2)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上腹部烧灼样疼痛,通常出现于餐前或两餐之间和晨起时,但也可出现在其他时间; (3)出血,长期隐性出血可能会导致贫血,并引起疲惫和乏力,但也可能发生呕血和(或)黑便;

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指南

厦门市四肢动脉超声检查规范指南(2016年版) 一.髂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 1.技术要求 检查技术要点: (1)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检查,评价有无内中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并测量厚度,以股总动脉及其分叉处、腘动脉较为清晰。 (2)将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调至合适水平,使正常动脉段不出现混叠,扫查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全程,观察有无提示血流增速的混叠现象。 (3)分段采集髂动脉和(或)下肢动脉多普勒频谱,角度应≤60°。如有可疑狭窄,应在狭窄处、狭窄前及狭窄即后段采集多普勒频谱,并测量血流速度。 检查步骤: (1)髂动脉检查包括髂总、髂外和髂内动脉。可从腹主动脉远端向髂外动脉顺行扫查,也可从髂外动脉向腹主动脉远端逆行扫查。髂内动脉病变较少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可不作常规检查。 (2)下肢动脉检查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近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胫腓动脉干、胫后动脉、腓动脉、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 图1 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的探头位置 注意事项: (1)为减少肠气对髂动脉检查的干扰,患者需禁食、禁水、禁烟、禁嚼口香糖8小时以上。 检查髂动脉时,为了使患者腹部肌肉充分放松,将患者上肢放在胸部或身体两侧,不宜放在头下。检查肥胖患者髂动脉时,探头声束向内侧倾斜检查可能较前后方向检查效果好。 (2)下肢动脉近心端至远心端血流速度不断降低,检查过程中,特别是检查高度狭窄或闭塞远端的动脉时,应不断优化(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标尺。(3)下肢动脉斑块及壁严重钙化时,影响声束穿透,彩色和脉冲多普勒可能均不能显示血流,造成血流中断假阳性表现。此时应检查其近端和远端的动脉,

判断血流是否存在。 (4)从腘窝探查腘动脉时,应向近心端方向扫查,以保证从大腿内侧检查和从腘窝检查范围相互覆盖,使股浅动脉和腘动脉任何节段均不被遗漏。 如果有腘动脉瘤,应该测量其最大直径及是否存在瘤内血栓。 2.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超声诊断 (表) 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超声诊断标准(Cossman等) *病变处与相邻近侧正常动脉段相比;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 注意事项: (1)直径狭窄率≥50%的动脉狭窄即后段伴有血流紊乱,这是一个重要征象。(2)动脉主干闭塞时,闭塞近心端和远心端可能有侧支循环形成,侧支动脉血流可能增高,此时应该注意与动脉主干狭窄的鉴别。侧支动脉高速血流往往无湍流现象,而≥50%动脉狭窄即后段有湍流。另外,彩色多普勒可观察血流增速所在位置,有助于鉴别。 (3)对于多发动脉狭窄,诊断第二个及其以远的动脉狭窄,应用血流速度比值较流速绝对值更有意义。 3. 图像或视频记录 (1)检查结果正常时,至少需记录如下每节段动脉灰阶、彩色血流或频谱情况,包括: a.髂总或髂外动脉; b.股总动脉 c.股深动脉近段 d.股浅动脉 e.腘动脉 f.胫前动脉 g.胫后动脉 (2)若动脉腔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时,应详细记录其范围和部位二维图像、彩色血流或频谱情况。 (3)如动脉存在狭窄、闭塞应予以记录: a.病变血管残余及原始管径二维及彩色血流 b.侧枝循环彩色血流 c.狭窄段、狭窄近段及狭窄即后段彩色血流和频谱

动脉粥样硬化测试及分析

实验名称:动脉粥样硬化的测试 实验目的 1、了解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可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二)患者没有负担。谁都能简单地测定。 (三)高精度、重复性良好的检查。 (四)ABI、PWV的同時诊断是重要血管检查。 (五)生活习惯病治疗的血管机能改善指标。 2、掌握对动脉粥样硬化仪进行早期诊断的两种检查方法PWV/ABI,并学会对测试报告进行分析。 实验原理和检测指标 动脉粥样硬化就是动脉壁部分的变厚或变硬,即动脉壁的弹性变得低下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粥样硬化,它是指动脉壁的内侧纤维性增厚,脂质沉积、纤维性硬化巢、粥瘤,甚至于钙化、溃疡、血栓等复合病变的形成。由于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其相关危险因素有:家庭遗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年龄增加、运动不足、高尿酸血症等。 检测指标介绍: PWV(the pulse wave velocity):脉搏波传导速度,心脏每次向大动脉搏出的血液,以冲击作为波动向末梢传播,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的传导速度叫脉搏波传导速度,单位(cm/s)。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动脉将失去伸展性,PWV就会变得越快。因此PWV 可以作为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可靠指标。 ABI(ankle-brachial pressure index):即踝臂指数,是在脚踝上缠绕测定血压的袖带来测定胫骨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的脚踝血压,其与上臂血压之比即为踝臂血压比,即ABI=踝部收缩压值/上臂部收缩压值。正常值为0.9-1.3。 ABI<0.9疑为动脉狭窄或闭塞;ABI<0.8动脉闭塞的可能性高;0.51.3血管钙化。因此ABI是判断动脉狭窄的有力指标。 实验器械 日本福田VS-1000动脉粥样硬化检测仪

四肢血管超声检查

第五节四肢血管的超声诊断 一、上肢静脉的解剖基础 ?由深、浅静脉组成; ?上肢自手掌至腋窝均与同名动脉伴行,多为两条; ?成对的桡尺静脉于前臂近端汇入肱静脉→成对上行于上臂二头肌的下缘移行为腋静脉;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组成上肢的浅静脉系统; ?头静脉走行于前臂外侧汇入腋静脉; 贵要静脉走行于上臂的内侧近正中汇入肱静脉; 一、下肢动脉解剖基础 自腹股沟韧带逐次向远侧: 股总A→股浅A →腘A →胫前A →足背A ↘股深A ↘胫后A →至内踝以下 ↘腓A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 ●静脉血流缓慢,压力较低,故管壁薄,收缩力弱,管径较相应的动脉略大; ●壁内具有静脉瓣,由内膜皱襞形成,薄而柔软; ●瓣膜顺血流开放,逆血流闭锁,防止血液逆流;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5) ?分为深静脉与浅静脉,二者之间有交通支; ?自足到小腿的深静脉(胫前后V)都与同名动脉伴行,每条动脉有两条静脉伴行→腘静脉→股浅静脉→股总静脉 ?下肢浅静脉包括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 ?大隐静脉由下肢内侧上行注入股总静脉; ?小隐静脉由下肢外侧上行注入腘静脉。 一、下肢静脉解剖基础(6) ?下肢深、浅静脉的交通支有调整下肢静脉血流的作用; ?交通支常以直角方向,由浅静脉至深静脉; ?交通支内有瓣膜,阻止向浅层回流; 二、四肢血管的检查方法 ?检查体位 1、上肢血管:取平卧位,上肢外展; 2、下肢血管:取仰卧位、下肢轻度外展外旋 取俯卧位、足抬高20~30度 预设置条件 ?四肢动脉/ 静脉 彩色多普勒调节

●探头频率7~14MHZ ●探测深度6 ~ 12cm ●声束与血流夹角<60? ●取样容积1 ~ 2mm 观测数据 ?二维超声观察血管壁有无增厚及斑块、管腔内有无血栓、血管搏动幅度;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观察彩色血流分布状况、充盈度、有无异常血流; ?脉冲多普勒观察血流流速曲线形态及性质并记录血液动力学参数。 三、彩色多普勒检查注意事项 ◆对比检查 ◆近心端向远心端 ◆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 ◆多普勒增益适当 ◆探头压力适当 ◆肌肉放松 ◆调整速度范围、滤波器及彩色增强器 ◆聚焦点 ◆连续扫查 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1) ?二维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 ?脉冲多普勒(PW)表现 四、正常四肢动脉的超声特征(2) 二维超声表现 左右对称,管径由近至远逐渐变小; 管壁为三层结构:内膜、中膜、外膜,连续性好,呈两明一暗三条平行回声带; 探头加压不易变形; 腔内血液为无回声; 有规律的搏动,收缩期内径大于舒张期内径; 彩色多普勒(CDFI)表现 彩色血流充盈良好,边缘整齐; 色彩呈单一色; 于血管轴心处较明亮。 脉冲多普勒(PW)表现 高搏动性波形,表现为三相波: 第一相:心脏收缩期迅速流向肢体远端的血流波;

动脉硬化早期检测注意事项和禁忌症事项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检查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饮食结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首要因素。据调查,全国现有1.6亿高血压患者,90%的人对血压水平不了解,95%的人对自己的心脑血管系统健康情况不清楚,60%的人缺乏定期检查和保养,每年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对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逐渐意识到血管壁病变以及其发生发展所致的管腔病变才是心肌梗死、中风等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基础。只有对血管病变进行早期检测、早期发现和合理干预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其致残和致死率。 外周动脉疾病是累及全身的病变,因此,整体干预血管病变才是降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和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根本措施。对动脉弹性降低和僵硬度增加这一亚临床血管病变的深入认识和早期检测动脉弹性状况,有助于我们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选择更为合理有效的药物并评价其治疗效果,从而有效地控制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动脉病变的传统检查方法主要是血管造影和血管内超声两种。但这两种方法都是对病人中、晚期的诊断,而且是有创伤性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危险,不适合常规筛查。动脉硬化的无创伤早期检测、早期诊断、早期控制成为当代医学科教及社会发展的主题。 动脉硬化检测仪和血管工作站:可测量病人心电、心率、心音、血压指标,根据以上指标计算出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下肢动脉阻塞指数(ABI)、脉搏波上行时间、射血时间、射血指数等,判断动脉硬化程度,下肢动脉的狭窄、阻塞情况。以便及时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及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避免将来重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二、适用人群: 1.年满14周岁以上(40周岁以上人群检查为主)。 2.已被诊断为高血压(包括临界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糖耐量减低)或具有肥胖、长期吸烟、高脂饮食、缺乏体育运动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3.有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 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指直系亲属中男性<55岁,女性<65岁明确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 4.有长期头晕等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5.有活动后或静息状态下胸闷、心悸等心前区不适症状,尚未明确诊断者。 6.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或陈旧性)诊断明确者及脑卒中病史明确者。 三、不适于检查的人群: 1.做过心脏搭桥等心脑血管手术; 2.病人使用起搏器。 3.外周循环不足(有急性低血压、低温); 4. 频发心律失常; 5.绑袖捆绑位置局部表皮破损、外伤。

动脉硬化检测仪

动脉硬化检测仪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包:动脉硬化检测仪一.基本要求: 设备总体要求:能提供安全、准确、舒适的无创伤检测方法,提供血管健康咨询管理,为测试者提供独立的健康分析数据,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提供检测依据。 1.设备名称:动脉硬化检测仪 2.数量:1台 *3.品牌:原装进口 二.动脉硬化检测仪技术参数 (一)、技术规格和配置要求 1. 产品通过美国FDA(需提供资质证明材料)。 2. PWV:(BaPWV)国际公认的动脉硬化指数,能测量分段的PWV。 *3. ABI:踝臂指数,通过下肢动脉闭塞程度,来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 4. 可做运动负荷试验,进一步确诊ABI值在附近的并伴有跛行症状的患者 *5. 国内用户量200家以上,省内用户量在三家以上的(含三家)使用名单(必须附客户表及联系方式)。 6. 国家十一五“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技术体系的研究”项目推荐使用设备,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与血管健康评估”多中心科研项目推荐使用设备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及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推荐使用设备。 7. PVR:(脉搏体积记录) 8. STI:(收缩时间间隔) 9. HR:心率 10. PEP:(射血前期)

11. ET:(射血时间) 12. ET/PEP:(射血指数) 13. ECG:心电 14. PCG:心音 15. SYS:舒张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6. DIA:收缩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7. MAP:平均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8. PP:脉压(一个心动周期内的四肢同步测量结果) 19. UT:波形上升时间 (二)、显示部分 1. 中文彩色液晶显示屏 2. 曲线表示:ECG1PCG1PVR4 ECG:25mm/秒 3. 描记速度 PCG:25mm/秒 PVR:25mm/秒 (三)、无创血压测定部分 1 测定原理:动脉搏动描记法 2 压力测定:半导体压力感应器 3 压力显示范围:10-300mmHg 4 脉搏数显示范围:30-180bpm 5 精度:±3mmHg(静态时) 6 标准偏差:<8mmHg(动态时)

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作用评估

收稿日期:2018-01-13 作者简介:胡建(1978- ),女,本科,主管护师三研究方向:体检中心管理三 文章编号:1004-4337(2019)09-1419-02 中图分类号:R 543.1+2 文献标识码:A 四成果应用四 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作用评估 胡 建 (鄂州市中心医院体检科 鄂州436000 )摘 要: 目的:探究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动脉硬化的评估效果三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某院体检中心进行 健康体检的121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对受检者进行检测,对踝-肱脉搏波速度(b aP WV ) 和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A B I )值两项指标进行检测,此外对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三根据b aP WV 和A B I 值的正常和异常进行分组,并且对生化指标进行差异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其在心血管患者治疗和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三结果: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b aP WV 结果正常组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 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A B I 结果正常组的患者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三结论:无创式的动脉硬化分析系统能够准确二快速地评价动脉硬化的程度,能够适合人群的普查工作三 关键词: 动脉硬化检测仪; b a P WV ; A B I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19.09.070 无创的动脉硬化检测除了直观的影像学手段外, 还可以进行脉搏波传导速度(P WV )和上臂血压和脚踝血压比值(A B I )的临床检测,可以发现血管壁的硬度及弹性改变,进行早期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进程同时能够对护理工作的重 点方向进行指导[ 1] 三本次研究将通过对无创性检测仪动脉硬化检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探讨该方法在动脉硬化早期预防和护理工作中的价值三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213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三其中男性为689人,女性524人;年龄25~72岁;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本次研究也通过了本院伦理学会讨论通过三1.2 方法 采用D A S 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 北京东华原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对受检者进行检测三仪器自动分析输出 可测定踝-肱脉搏波速度(b aP WV )和A B I 值三生化检测指标检测采用罗氏生化分析仪器C 701主要包括: 空腹血糖二三酰甘油二胆固醇二A L T 二 肌酐二高密度脂蛋白二低密度脂蛋白和血尿酸三1.3 判定标准 b a P WV 的正常参考值为<15%, 高于该值则提示全身动脉僵硬度升高三A B I 正常值为1.0~1.3,?0.9表示有患下 肢动脉阻塞的可能性,<0.5表示下肢疑似多处动脉阻塞[2] 三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 P S S 20.0软件包对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 用χ2 检验三以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 2 结果 2.1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b aP WV 检测结果分组生化指标情况 通过观察发现经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b a P WV 结果正常组的患者的所有生化指标均要显著地优于b a P WV 结果输出异常组,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 ,见表1三 表1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b aP WV 检测结果分组生化指标情况(x ?s )指标b aP WV 异常组(782例)b aP WV 正常组(541例)t 值 P 值 空腹血糖(mm o l /L )5.95?1.825.32?1.235.753<0.05三酰甘油(mm o l /L )1.62?1.121.44?0.854.223<0.05胆固醇(mm o l /L )5.34?1.055.12?0.824.052<0.05A L T (μ/L )25.61?16.1723.22?19.801.883<0.05肌酐(mm o l /L )72.11?32.1668.85?13.322.274 <0.05高密度脂蛋白(mm o l /L )1.38?0.231.57?0.122.342<0.05低密度脂蛋白(mm o l /L )3.93?0.723.18?0.922.755<0.05血尿酸(mm o l /L )341.09?101.21324.24?93.253.437 <0.05 2.2 无创性动脉硬化根据A B I 值结果分组的生化指标情况通过比较发现,经过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输出的A B I 四 9141四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32卷第9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