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真题荟萃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8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楚江①微雨里,建业②暮钟时。
漠漠③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④深不见,浦树⑤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⑥。
(注)①楚江:长江。
②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
③漠漠:水气密布的样子。
④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
⑤浦树:水边的树。
⑥散丝;雨丝。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是一首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送别诗,首联“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了白水的动态,虽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
B.甲诗颈联两句对仗很工整,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飘忽隐喻游子漂泊不定,落日缓缓隐喻故人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传达出了游子意、故人情。
C.乙诗是一首暮雨中的送别诗。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D.乙诗颈联写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境界开朗,写出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2.乙诗的颔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赏析“漠漠帆来重”一句中“重”字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两首诗尾联抒情方式的不同之处。
【答案】1.D2.重,沉重。
既写出了船帆为雨所湿显得重而滞的实景,又表现了惜别时的沉重心情,情景交融,渲染了深深的离愁别恨。
3.李诗结尾借助自己和友人挥手分别,两匹马似有无限不舍之情而萧萧长鸣的动人场景,间接传达出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
韦诗尾联直抒胸臆,无限的离愁别绪使泪水和雨丝交融在一起沾湿衣襟。
【解析】1.D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
乙诗颈联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氛围,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界迷蒙,极为邈远。
此情此景更是诗人心中之感受,表达出对友人的怀恋和担忧。
2.本题考查对诗歌句子的赏析能力,考生作答时,可以从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抒发等角度考虑。
专题10 诗歌鉴赏(2021·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2.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2021·江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
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
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
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1·山东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②梦,凫③雁满回塘。
注释: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②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
③凫:野鸭。
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偶句押韵,全诗起承转合自然,人事景情融为一体。
B.颔联全是名词,构成意象罗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富有乡野氛围和生活气息。
C.五六句写槲叶随地飘洒,枳花明丽可爱,这一句纯然写景,不蕴含任何感情色彩。
D.尾联因思入梦,时空转换,情景交融,虚实相映,营造出一种朦胧、悠远的意境。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021·新疆中考真题)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近5年(2018-2022)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含答案)2018-2022山东潍坊5年中考诗歌鉴赏题目汇编(后附答案)(1)2022年山东潍坊中考诗歌鉴赏题目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6分)去蜀杜甫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满湘游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鸥。
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注]公元765年,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诗人失去在蜀地的依靠,结束相对安定的生活,被迫携家眷离开成都。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回顾了在蜀地长达数载的生活,暗含不舍之情。
“客”是客居旅居的意思。
B.颔联用设问表达在兵荒马乱之时举家迁居的无奈与悲凉。
“如何”意为“为何”。
C.颈联上句的“黄发"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的“黄发”所传达的感情相同。
D.颈联下句用“白鸥"这一意象表达离开蜀地后人似白鸥、转徙江湖的悲苦之情。
2.有人认为,《去蜀》的尾联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不同,请你予以反驳。
(4分)(2)2021年山东潍坊中考诗歌鉴赏题目(6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夜雨寄北》中,“期”“巴山夜雨”两次出现,韵律回环往复,营造了时空交错的意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B. 《秋思》开头的“见”字平淡却富有意蕴。
无形的秋风使城内花木凋落,游子满目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油然而生。
C. 《夜雨寄北》中的“寄”和《秋思》中的“书”都表明他们身在异乡,两首诗都是在书信中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D. 《夜雨寄北》前两句由一问一答,写到眼前景色,寓情于景;而《秋思》前两句则紧承“见秋风”叙事,寓情于事。
2.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上各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不同之处。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文赏析。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诗,诗人运用了的修辞,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拟人例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诗人使用了拟人化手法,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是跟内容的基础上。
首先指出修辞方法。
然后具体分析。
结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分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草木”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还能“斗”,想象奇特。
结合“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运用了比喻修辞。
把“杨花榆荚”比作“雪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杨花榆荚飘落的情景。
2.古诗词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本诗中“决眦入归鸟”中“眦”的意思是,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结合全诗,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1. 本诗中决眦入归鸟“眦”的意思是“眼角”,颔联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特点。
2.作者想攀登最高峰,一览众山的渺小,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
【解析】1.考查对诗歌词语和所写景物特点的意思。
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诗句的意思,“决眦入归鸟”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眦:眼角。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描写泰山的近景。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全国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赠别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杜牧《赠别》诗中,体现与友人送别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首诗中画线的诗句,具体说说其抒发感情的方式和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樽前2.杜牧的《赠别》诗,以物喻人,通过“蜡烛有心”和“垂泪到天明”表现友人离别之时的深深的忧伤之情。
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用朴素的语言直抒胸臆,认为只要真情在,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并劝勉友人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而不能像普通儿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
就感情基调而言,前者黯然销魂、极度伤感,后者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解析】1.“唯觉樽前笑不成”意思是只觉得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樽前”点明了送别的地点。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比较。
甲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句明显是把蜡烛当人了,借物达情,连蜡烛都有心都会流泪啊,何况是人呢。
两句没有一个愁和伤字,却恰如其分表达了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的复杂心境。
感情基调:黯然销魂、极度伤感;乙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
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感情基调:乐观豁达、积极昂扬。
2.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鉴赏试题汇编(附参考答案及解析)一、【2022黑龙江绥化市】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而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
B.《送杜少府之在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
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
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
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二、【2022辽宁盘锦市】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
[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
②逗:短暂停留。
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
1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
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
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
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中考语文古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汇编2015四川宜宾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1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
(3分)【参考答案】:12.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2分,意近即可)13.(3分)①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②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③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④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
(1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若学生没有分类概括而仅罗列原词句笼统作答给1分)2015四川南充诗词鉴赏。
(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3分)(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参考答案】:12(1)提示:该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通顺写出大意2分。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2015河南卷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2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3分)【参考答案】:19.思乡(意思对即可。
1分)20.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1分)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学生版——专题06 诗词鉴赏1.(2024·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2024·黑龙江·中考真题)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体会诗中结尾两句的含义。
3.(2024·吉林长春·中考真题)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写道:“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这一观点在杜甫《春望》中是如何体现的?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24·陕西·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
5.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作者回顾身世,意在暗示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无所畏惧。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
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惶恐”“零丁”反复出现,渲染作战环境的险恶。
D.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有人说,结尾句中的“不”应该改为“正”,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全诗阐明理由。
【答案】我不赞同。
夕日欲颓,落霞绮丽,远山一抹,宛如美人的翠黛,河畔的青草绿绿的,嫩嫩的,作者由望景而望乡,望景怀乡,望景怀人,本是常情,但是作者越是反意说之,“不是”,正是突出思乡之情深切。
正如辛弃疾《丑奴儿》识尽愁滋味却欲说还休一样的道理。
【解析】【详解】考查诗人的炼字技巧。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春风吹青了河边的芳草,绿油油的一片,顺着河畔延伸开来。
现在还不是望乡思家的时候啊。
“不是望乡时”这一句是承上句“春青河畔草”而来,这是诗人情感的表现。
其中,“不”字很见功力。
我们知道,在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怀乡思人,往往却是自伤情。
然而,诗人不说此时“正是望乡时”,而是说“不是望乡时”,这是诗人反其意而用之。
这样,不但强调了望景怀乡之意,而且暗示了诗人所具有的一种无奈的伤感。
真是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切矣,在写作上,这更有助于提高表情达意的效果。
所以“不”不应该改为“正”。
2.阅读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一诗,回答问题。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③,河声入海遥。
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唐都城长安。
许浑从故乡润州丹阳(今属江苏)第一次到长安去,是应召入京。
②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中条:山名,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
③迥:远。
④帝乡:京都,指长安。
(1)首联中“______”暗合诗题中的秋日,“______”点明诗人自己是漂泊之人。
尾联以“到帝乡”与“梦渔樵”对照,含蓄地表达了______的矛盾心境。
(2)赏析划线句。
【答案】(1)红叶长亭出仕与归隐(或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留恋闲适逍遥的生活)(2)运用了拟人,写出残云、疏雨对太华山、中条山的依恋,写景壮阔、意趣盎然;写出初见潼关之景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开阔的胸襟。
2023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 诗歌鉴赏(含解析)(2023·四川德阳·统考中考真题)离亭燕张昇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
离亭燕,词牌名。
②低亚:低垂。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潋滟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2.请赏析“寒日无言西下”一句。
3.(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和晁倅①宋·王安中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
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②。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
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催觞③。
【注】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缕:古曲名:③觞:酒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分时节,尽管小雨纷纷,但在词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减损。
B.“斜风”句写微风送来缕缕花香,“浓香”与上片中的“花密”二字形成照应。
C.天色渐晚,词人依然兴致不减,燃灯入坐,继续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时光。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暂,更令人珍惜,本词写春光之美,旨在抒发伤春之感。
(2)“闲情”是本词词眼,词人写了哪些“闲事”来表现“闲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回答。
(2023·青海西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
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专题07 诗词鉴赏1.(2024·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诗句中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的人生态度最为接近的是哪一项?()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里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这个古老的风俗在本诗颈联有所体现,请描绘这一联的画面。
2.(2024·四川广安·中考真题)古诗词鉴赏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①且徐行。
竹杖芒鞋②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③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④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①吟啸:高声吟咏。
②芒鞋:草鞋。
③料峭:形容微寒。
④萧瑟:指风雨吹打树木的声音。
(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中“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
3.(2024·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
B.开篇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既表明了泰山所处的位置,又写出了春天的泰山一片青绿的景象。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诗歌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沙场秋点兵”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B.“八百里分麾下炙”中的“八百里”是牛名。
C.全词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与“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结合词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来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C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两句表现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可怜白发生”一句表现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ABD三项正确。
C项错误。
结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分析,“亲自领兵上阵杀敌”是错误的。
这是梦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推向顶点。
“可怜白发生!”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
原来,那壮阔盛大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以及辉煌胜利,千秋功名,不过全是梦境。
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
然而没有谁“可怜”他。
“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钟”“割”历来被诗家所称道。
请简要赏析两个字的妙用。
2.诗中是怎样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的?1.“钟”是拟人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用在这里,是以“昏晓分割”来衬托山势的高峻奇险。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古诗词赏析。
落花唐·严恽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花下醉唐·李商隐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时节的花朵,同时也都直接或间接写到了诗人的行为。
(2)简析这两首诗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案】(1)暮春喝酒赏花(2)第一首,通过诗人面对落花饮酒,一边与花对话,又仿佛自言自语似醉非醉的行为,委婉抒发了春光易逝的感慨伤怀落寞抑郁之情;第二首,通过诗人“醉流霞”“倚树沉眠”“客散酒醒”“赏残花”等行为和神态,写出他的孤独寂寞,同时也流露出对花痴迷喜爱之情。
【解析】【详解】(1)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花下醉》也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所以两首诗都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花,“更向花前把一杯”和“客散酒醒深夜后”写出了诗人饮酒赏花的行为。
(2)严恽的七言绝句《落花》,是一首惜花惜春的诗。
严恽是一个屡试不第的秀才,唐代科举正月考试、二月放榜,春光虽好,奈何自己依旧落第,是以问出花"为谁零落为谁开"一句,"零落"所代表的失意与"花开"所代表的得意恰成鲜明对比,诗人的苦涩溢于言表。
同时,感叹时间流逝,春去花落,韶华易逝,有谁知道落花的忧伤,落花的无人怜惜呢。
《花下醉》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
诗歌先以寻花开篇。
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
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
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
可谓爱花之至。
据此作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归嵩山作①王维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归嵩山作》是王维从济州贬所返回之作。
②薄(bó):草木丛生的地方。
(1)诗人归来时的情感是波折变化的。
从颔联中的流水有意、______中可以体会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而颈联中荒城、古渡、落日、秋山这些意象,则流露出诗人______的情感。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词中的“八百里”“斫”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两首词的结尾在写法上各有不同,请任选一首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八百里:酒食;斫:砍。
(2)甲词“可怜白发生”,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写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作者还没帮助君王完成大业,就老了),直接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乙词结尾运用了想象、用典、象征(或比喻,托物言志)的手法,委婉表达了作者要扫清朝廷一切投降势力,把光明带给人民的报国理想和坚定信念。
【解析】【详解】(1)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理解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思理解。
“八百里分麾下炙”意思是“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酒食。
“斫去桂婆娑”意思是“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
斫:砍。
(2)考查对诗歌的分析与理解。
甲诗,结句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从这反差中,直抒胸臆,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乙诗,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1),(2)。
烟水极天鸿有影,(3)。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各地中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50题(中考复习)一.兰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
(3分)兰溪棹歌①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
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1分)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2分)8.(1分)镜中看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二.铜仁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
(3分)13、3分(1)咏史诗(1分)。
特点:借史实抒情。
(2分)3分(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三.河北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门分)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7.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8.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7.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8.“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7.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真题汇总(含解析)(2022·四川资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二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
C.有误,“亲射虎,看孙郎”,是说词人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
而不是说他亲自射杀了老虎;故选C。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内心。
请简要分析。
【答案】狂在外形:词人行为举止狂,比如率众多随从出猎(或词人语气狂,比如他说要像孙权那样挽弓射虎)。
狂在内心:词人“两鬓微霜”仍不服老(或身处逆境,仍积极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首先词人的“狂”表现在狂在外形:根据“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可知,词人行为举止狂,劲装出猎且全城百姓出动,规模盛大;其次,词人的“狂”表现为狂在内心:根据“亲射虎,看孙郎”“鬓微霜,又何妨”可知,词人以孙权自比,抒发雄心壮志,以“老”衬“狂”,充分表现出了词人豪情满怀,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结合“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知,词人通过运用冯唐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也是词人的内心的“狂”。
(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诗歌鉴赏配套练习
一、(2010·湖北省襄樊市,三(1),4分)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下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和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分)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2分)
答:。
2、(2010·四川省成都市,B(一),4分)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答: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
答:
3、(2010·湖北省荆门市,14,5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试具体分析。
(3分)
答:。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4、(2010·天津市,5, 3分)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两句诗描绘了长江进入中游以后,江峡渐尽、平野旷出、江水开阔的景象。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
这一章中前四句是写景,金秋露浓霜重;后四句是抒情,伊人情深意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星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诗中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
5、(2010·广西省桂林市,二(1), 6分)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江南春山行
杜牧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
的一项是()(3分)
....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
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的一项是()(3分)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6、(2010·贵州省遵义市,(四),6分)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3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7、(2010·山东省滨州市,(一),3分)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1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答:。
8、(2010·山东省莱芜市,6,2分)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9、(2010·浙江省杭州市,23,5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答:。
(2)“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答:。
10、(2010·山东省菏泽市,(二),4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作者的邻里好友。
②排闼(tà):推门闯入。
闼:宫中小门。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11、(2010·山东省潍坊市,8,4分)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 分)
答:。
12、(2010·陕西省华阴市,四,4分)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2分)
答:
(2)“欹枕初惊一叶风”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
13、(20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二,4分)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2)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