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的古镇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可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有助于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保护地方文化遗产。
一、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的特点民族地区的古镇往往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
古镇中的建筑、街道、遗址、传统手工艺品等都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些古迹在历史长河中承载着过去的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同时,民族地区的古镇也有着一些共性。
例如,多数民族地区的古镇主要集中在山区和水乡地区,地形复杂,自然环境优美,以及民俗文化传承较为完整。
这也决定了古镇的旅游开发需要注重保护自然、人文环境和传统文化内涵,不能过度商业化,要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开发。
二、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模式1.文化遗产保护与继承古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继承。
因为民族地区的古镇中,存在着大量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或国家级文化遗产的建筑和景观。
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保护性开发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环境的破坏。
2.历史人文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合民族地区的古镇具有独特的历史人文文化内涵,旅游开发需要挖掘这些内涵。
例如,传统手工艺品、民俗文化、历史遗迹等都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保护文化内涵的实践,可以采用慢旅游模式、文物复原、历史文化体验等方法,让游客可以更好的认识和体验当地文化。
3.景点与商业的平衡旅游开发需要考虑到商业和景点的平衡,不能完全追求商业利润而破坏景点的文化内涵。
旅游开发需注重在经济和生态间寻求平衡和发展,让景点和商业相互依存,达到带动数以千计的地方居民增收的效果。
4.联合旅游开发民族地区的古镇大多与周边景点、地方村庄联合开发,以形成丰富的旅游线路。
例如,可以将塞罕坝林区、云冈石窟、草原、湖泊景点等结合起来,共同推出一条与民族地区古镇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线路。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前言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大热门。
陕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区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和文化资源,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陕北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展开探讨。
陕北的民俗旅游资源陕北地区包括宝鸡、延安、榆林、渭北等地,处于关中高原的北部。
由于处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陕北地区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俗文化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俗文化。
陕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具有完整壁画的宋、元、明、清及民国墓地所在地。
2.独特的自然风光陕北地区自然风光独特,以黄土地貌为主,既有壮阔的黄土高原,也有绵延的河谷、峡谷、丘陵等地形地貌。
不仅有举世闻名的华山,还有维密山、五岳山等名山,有肥沃的黄土平原,渭北和甘谷的葡萄园……。
3.独特的风情民俗陕北地区的风情民俗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交融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
有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推展,同时亦有大量的地域性极强的节日和宗教文化。
皮影戏、葫芦丝、口技、秧歌、扯铃等具有地域特点的表演和器乐也是陕北民俗的代表,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七夕情人节”。
陕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由于丰富的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资源,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非常具有开发潜力。
在陕北地区,民俗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策略和文化宣传手段,已经成为了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1. 非公有化经营在陕北地区,民俗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采取非公有化经营。
这种模式主要是由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户来经营。
在经营模式上,他们主要采取大力招商、市场推广和物价优惠等策略来吸引游客,掌握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同时,在借助互联网的推波助澜下,这种模式开始盈利,快速扩张。
2. 综合旅游开发陕北地区的民俗旅游也借鉴了大型综合旅游地区的经验和模式。
民俗开发方案在旅游业中,民俗旅游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对民俗文化产生兴趣。
如何利用民俗开发出一个好的旅游产品,成为了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介绍民俗开发的方案。
一、挖掘本地特色民俗文化民俗开发的第一步是要挖掘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要充分了解和挖掘出这些文化特点,才能够加以利用、推广。
如何挖掘本地的特色民俗文化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访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产和民俗村,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习俗和历史渊源,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和加工。
这样可以对当地民俗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发掘出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
二、设计民俗文化产品设计民俗文化产品需要考虑三个因素:文化特色、游客需求和商业模式。
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必须结合本地文化特色,满足游客的需求,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
其次,还需要从文化产品的角度来考虑民俗文化产品的设计。
例如,可以将民俗文化图案设计成各种工艺品,让游客将传统文化带回家,这样既满足了游客的购物需求,也宣传了本地的文化特色。
三、推广民俗文化产品推广民俗文化产品需要考虑两个因素: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
在推广旅游产品时,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以及相应的营销手段。
在市场定位的方面,可以通过定位不同的人群来推广产品。
例如,面向大学生推出文创产品,面向家庭推出亲子游产品。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售卖量。
在营销手段的方面,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推广。
如通过旅游宣传画册、微博、微信等平台来宣传产品;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推广产品。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将产品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并加以宣传推广。
综上所述,民俗开发方案需要从挖掘本地文化特色、设计文化产品,以及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出发来进行规划和实施。
只有将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才能够最终开发出优质的民俗文化产品,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提高本地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旅游作为一种以民俗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
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机遇。
然而,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何在开发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特点民俗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游客,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民俗文化现象。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多个方面,如传统的建筑、服饰、饮食、节日、礼仪、宗教信仰、民间艺术等。
民俗旅游资源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地域性:民俗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反映了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
2、传承性:民俗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它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核心元素和传统特色。
3、参与性:民俗旅游强调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民俗活动,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多样性: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二、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一些民俗村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的繁荣,使居民脱贫致富。
2、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通过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俗文化,增强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同时,旅游开发也为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提供了资金和动力。
3、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形式,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过度商业化一些地方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时,过于追求经济利益,导致民俗文化过度商业化。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51广安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郭智伟 彭于玲摘要:广安地理位置优越,民俗文化丰富,即巴蜀文化、红色文化、红岩革命精神等,广安的民俗旅游成了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了解到广安的地理、社会、精神、游艺等旅游资源概况,找出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资源分散、开发建设不够、知名度不高、人才缺失严重、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最后结合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层面多角度的提出适合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的核心和灵魂是文化,而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是民俗旅游,它不仅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也成了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谓民俗旅游,是以民俗事项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旅游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游客。
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可供旅游业开发利用,旅游者参观考察,由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社会生产或生活所形成的具有传统性的民族文化性、独特性、不可再生性,是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拥有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广安,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南与重庆市接壤,西与遂宁市蓬溪县和南充市嘉陵区、高坪区相邻,北与南充市蓬安县和达州市毗连,1993年7月设立广安地区,1998年7月撤广安地区设立广安市,现辖广安区、前锋区、岳池县、武胜县和邻水县,代管华蓥市,总面积约6344平方千米,是四川省唯一的“川渝合作示范区”,并素有“川东门户”之称。
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一、广安市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背景(一)物质旅游民俗资源广安拥有国家A 级景区16个,其中1个5A 级,5个4A 级。
3处国家水利风景区,2处省级湿地公园,每年接待数百万的乡村旅游者。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是指以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传统习俗为主要旅游资源,通过深度体验和参与,让游客全面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生活,实现身临其境的互动式体验。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和传播,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1. 有助于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民俗文化逐渐失传,开发民俗特色旅游可以通过体验和展示的方式,将当地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来,保护民俗文化。
2. 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3.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发展民俗特色旅游可以带动当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民俗表演等,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改善当地经济状况。
4. 提升当地民众的幸福感。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提升幸福感。
5.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民俗特色旅游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当地,增加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机会,增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1. 挖掘特色民俗资源。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时,要深入挖掘和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包括民间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民俗饮食等,发掘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资源。
2.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结合当地的民俗资源,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包括民俗体验游、民俗文化展览、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体验、民俗节庆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强化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宣传。
通过各种形式,如民俗文化展览、宣传片、民俗艺术表演等,向外界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的兴趣,增加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加强民俗特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在发展民俗特色旅游时,需要完善配套设施,包括旅游接待中心、民俗餐饮、住宿设施等,提高游客的体验品质。
浅谈我国民俗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分析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规划与开发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一、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况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民俗风情。
西北地区的驼铃叮当、手摇风车、东北地区的舞龙舞狮、粽子包饺子、华北地区的舞狮子、跳大秧歌、江南地区的水乡风情、古镇古街等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而且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与开发现状分析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全面,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景点的展示和简单的体验,缺乏深度和广度。
一些民俗旅游资源过度商业化,因迎合游客的口味而失去了本真的民俗风情,导致资源的文化价值受到破坏。
在规划与开发方面还存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资源开发的盲目性、随意性、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未加保护的管理等都影响了民俗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
而且,由于一些地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于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眼光,使得一些资源面临着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的危险。
不可否认,我国对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一些问题还亟待解决,所以需要进一步进行规划和开发。
三、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乡愁”情结的追寻,民俗旅游资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将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从规划和开发的角度来看,未来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不再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资源的开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游客在享受的同时也能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邢台市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邢台市位于河北省中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的民俗文化贯穿于整个邢台市,是邢台市独有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价值及开发的的探讨。
一、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价值1.人文历史邢台市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遗产。
邢台是周秦时期的国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邢台市内还有很多明清时期的古迹和历史文物,如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神泉岭等,这使得邢台市成为历史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2.民俗文化邢台市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富有特色。
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千百年来的历史和传承,例如邢台大鼓、踩高跷等。
当地民间工艺也极具特色,如邢台铁画、泥塑等。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传统工艺的博物馆和手工制品店,感受到邢台市悠久的民俗文化。
3.美食文化邢台市的美食,也是旅游的重要景观之一。
当地美食以“好吃、不贵、多样”著称。
邢台大饼、驴肉火烧等美食为当地的传统特色菜肴。
邢台市的农产品也非常丰富,如葡萄、杏子等,是游客品味当地特色美食和学习农业科技的好去处。
4.自然景观邢台市的自然景观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
邢台市的气候宜人,美丽的山水资源丰富,例如“皇嘉湖、云溪温泉、御水湾、神泉岭”等,是游客观光旅游的宝贵资源。
邢台市的自然风光是旅游活动的重要景观之一,也是“绿色旅游”的重要信息。
二、邢台市民俗文化旅游开发1.活化历史文化邢台市内的历史文物和古迹非常丰富,所以可以利用小资产阶级创意生产的理论和方法,将其活化。
行政管理人员可以与科技开发团队和艺术家一起合作,将邢台市的历史文化和新技术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观光旅游体验。
2.开发民俗文化游览路线将邢台市的民俗文化游览路线开发出来,提供标准化的导览服务。
这包括文化游轮、民俗文化美食街头游览、民俗文化音乐会、民俗文化手工艺术欣赏、历史建筑参观等。
这些旅游路线将有助于游客对邢台市的文化深度体验和文化自我确认。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九江一、九江民俗文化分类梳理(一)物质民俗1.生产民俗[1]。
民俗文化的吸引力越来越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文化类型的旅游活动已经越来越热,九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鄱阳湖独特的渔业民俗:九江捕鱼业最有名的是九江永修县吴城镇,渔民入冬开港,主事者发布公告,规定开港时间、守则并要举行开港祭湖仪式,在三声铜锣和鞭炮声中,各船竞发,分段捕捞,届时有指挥船发号施令。
开湖第三天,要到预定的捕鱼湖滩水湾走一圈“看水”,每到一处焚三支香、磕三个响头以求得神灵原谅。
捕鱼工具,一般常见的为船、网、钩、叉等,此地具地方特色的工具是爬白船和“卡”。
农耕民俗:勺子碓龙骨车是具有地方性的农耕工具民俗,勺子碓是借用水流舂米的一种省时、省力的工具;收割后的“尝新”习俗;在祭祀方面,有对土地神、谷神雷神以及牛的崇拜,“牛崇拜”可以说是农耕民俗的共性。
2.饮食民俗。
鱼:九江鱼宴,尤以湖口的全鱼宴最为著名。
九江人鱼肉并重,过年过节,婚丧嫁娶,请客办酒,讲究“无鱼不成席”,怎么也得上盘鱼以示“加敬”,不仅因为“鲫鳜鲤鲂,美如牛羊”,更因为有“鱼(余)”就意味着福禄有余,年年有余,吉祥完美。
九江与鱼文化有关的风俗很多,打造渔船作兴吉祥的口彩,贩鱼苗有业内的行话,开湖撒网讲究禁忌等。
竹笋:九江地处江南地带,盛产竹子和竹笋。
竹笋吃法很多,荤素皆宜,可煮食、可清蒸、可爆炒、可做汤,如笋烧肉、笋烧鱼等。
另外,笋还可加工成笋干、笋丝、腌笋、笋脯、油焖笋等多种食品,吃起来更加方便。
笋因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也要分别食用。
上部嫩头,宜用来炒食,或做肉丸、鱼丸的配料等;中部切成笋片,能供单烧或与其他菜肴搭配;根部质地较老,除供煮煨肉、烹鸡汤外,还可以放入坛中经发酵制成霉笋,然后炖吃也很好。
茶俗:庐山盛产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庐山产茶历史悠久,加上曾为全国“三大茶市”之一的九江茶市的影响,庐山及周边地区的茶俗茶艺异彩纷呈,别具特色。
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旅游形式层出不穷,其中民俗旅游备受欢迎。
民俗旅游是指到访某一民族或地区,以其传统民俗文化、风情、风俗为主体,进行的旅游活动。
因其具有自然、宜人、新奇、随意、放松等特点而备受游客的青睐。
如何发展民俗旅游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问题,民俗旅游开发模式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一、民俗旅游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
沿袭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民俗旅游得益于这样的文化传承,也因此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有了很多著名的民俗旅游区域,如黄山、苏州、章丘、洞头等等。
这些地区以其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在这些地区,游客可以参与到本地的传统民俗活动中,既能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又能享受民俗活动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黄山旅游区,游客可以参加到村民的山歌演唱活动中,在洞头旅游区,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海产品,还可以看到神奇的主题乐园。
二、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1. 生态旅游模式。
生态民俗旅游是指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活动,以期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和旅游企业不仅要尊重自然,更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文化遗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惯。
2. 农家旅游模式。
农家民俗旅游是指以农村、乡村为主体的旅游形式,主要以农业为产业,同时兼顾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文化演变过程及民间文化研究。
这种旅游服务体现了尊重本土文化艺术,体现环境保护、绿色低碳意识,能有效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留住乡村文化,方便旅游人士自由行。
3. 文创旅游模式。
文创民俗旅游是指在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地方,将人类活动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主要是以文化体验为主,参与到人类文化的创作过程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跨足式发展。
三、民俗旅游的发展对策民俗旅游的开发不断推进,面临着较为困难的发展环境。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制定出对策来保证民俗旅游的健康发展。
毕业论文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目录摘要 (3)一、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4)二、民俗旅游的起源及研究其开发模式的意义 (4)三、现阶段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及评价 (4)(一)精华荟萃式……………………………………………………………5(二)复旧再造式……………………………………………………………5(三)原生自然式……………………………………………………………5.(四)浓缩改进式……………………………………………………………5.(五)短期表现式……………………………………………………………6.四、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改进的基本思路…………………………………6五、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改进建议………………………………………6(一)关于精华荟萃式的改进建议…………………………………………6(二)关于复旧再造式的改进建议…………………………………………7(三) 关于浓缩改进型的改进建议 (7)(四) 关于原生自然式的改进建议…………………………………………7(五) 关于短期表现式的改进建议…………………………………………8参考文献………………………………………………………………………9致谢词…………………………………………………………………………9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探讨摘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日渐成熟,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活动,更倾向于参与体验,以获得美好的回忆。
民俗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
以民俗为文化资源,展开民俗文化旅游,是当今国际旅游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民俗旅游已与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
如何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地区旅游业有无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的重要问题。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由于它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因此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论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是指以民俗文化为特色,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来展示和传承当地特有的民俗风情,从而吸引游客参观和体验的一种旅游产品开发模式。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还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特色旅游开发的关键在于挖掘和保护当地的传统民俗文化。
每个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习俗、节日、工艺技艺等,这些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要对这些民俗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力求做到真实、原汁原味的呈现。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民俗特色旅游产品的核心在于真实的文化体验,而这些体验往往需要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当地居民,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旅游行程和活动安排,确保民俗文化的真实展示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受益。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应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旅游市场日益竞争激烈,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民俗特色旅游产品应尽量做到独特不可替代,注重突出产品的特色和个性。
可以通过设计独特的旅游线路,开发特色的民俗文化体验项目,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等方式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提高产品吸引力。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应重视传承和保护。
传统民俗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
开发民俗特色旅游要注重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简单地进行商业开发和变相破坏。
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民俗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同时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科学研究和记录,确保其传承的可持续性。
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还要注重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协调和整合。
民俗特色旅游虽然以民俗文化为特色,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与其他旅游资源脱离开发。
合理利用和整合其他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民俗旅游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
浅谈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经济相结合的新型旅游模式,它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结合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种具
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体验。
民俗文化旅游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和社
会效益,是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利用,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和措施:
1. 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必须得到保护和传承。
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和
传承的力度,建立健全民俗文化保护制度,加强民俗文化教育,提
高民众对民俗文化的认知和意识。
2. 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
发掘具有特色和潜力的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
的需求。
同时,要注重整合各种旅游资源,建立完善的旅游资源数
据库,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建设和提升旅游设施。
要在推进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中加大对
旅游设施建设和提升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
务质量,改善旅游环境。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也能增加地方经济收入。
4. 推进旅游营销。
要加强旅游营销力度,建立起以民俗文化为
主题的旅游品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采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推广,提升消费者对当地民俗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好感度,增强吸引力。
总之,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需要政府、景区、旅行社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通过多种途径打造一种独特的旅游体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的繁荣。
探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民俗,指的是居住在不同地方的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历过很长的时间渐渐形成,并且逐渐发展以传承下去,在社会文化传承中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涵盖了饮食、服饰、生产、交通、村落等等方面的民间习惯,具有特别强的集体性质。
而对于民俗旅游来说,则具有很高的参与性,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并且拓宽人们的文化视野。
1 传统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积极作用(1)民俗资源是通过旅游开发的形式表现出自身的经济价值,进而激发人们对于民俗资源的开发以及保护。
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国逐渐涌现了一批民俗村或者民俗城等。
从这里可以看出,当今社会民俗文化已经重新被社会所认识,并且也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重视,在这种大环境下,有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被挖掘,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以及保护。
(2)可以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以及传播。
在当前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并且综合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尤其是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已经与国际接轨。
尤其是在昆曲以及古琴两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以后,传统的民俗旅游开始觉醒,也逐渐的认识到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对于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中,也拯救了许许多多的民俗文化。
人们在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赞叹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在价值,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发现的今天,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世界的文化。
(3)进一步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可以直接获得经济效益。
大多数的旅游目的地多是静态的景物,往往没有动态的景物作为陪衬,在这种情况下,缺乏活力。
然而对于传统的民俗文化来说,则是丰富多彩的。
从民间歌谣到节日庆典,都为民俗旅游增加了很多的亮点。
在近几年,国内也相继推出了很多的民俗景点,也极大的带动了经济发展。
2 目前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的情况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观念上的变化,民俗旅游业在近几年逐渐兴盛了起来,我们国家拥有56个少数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各个少数民族中也有不同的民俗以及民风。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浅析(党红星)对民俗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多模式开发和经营,并在此基础上,要不断进行模式创新。
这主要是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一是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民族性、时间性的差异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民俗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时,绝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用一个模式来套用,用一个标准来开发。
二是从游客角度讲,游客的需求是多层次的,而且,随着游客视野的提高,这种需求也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因此,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只有进行多模式开发经营,不断创新开发模式,才能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
从我国大约二十多年的旅游发展历程来看,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模式也大致呈现这种特点,但发展至今,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的创新,似乎进入一个“山穷水尽”的状态,更多的是复制、照搬、仿照、抄袭,使原先生机勃发、对游客极具吸引力的模式,成为僵化、固定的老套路,导致雷同性、重复性的严重后果,在造成经济浪费的同时,也渐渐失去了生命力。
为此,笔者就我国二十余年对民俗旅游的开发经营模式,进行总结和梳理,以期引起广大旅游研究者的思考,为民俗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作一理论上的铺垫和借鉴。
截止到目前,我国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时间类这是以时间为视角,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开发的模式又主要分为“跨越式”、“断代式”、“点状式”三种。
所谓跨越式,是指跨越若干历史年代顺序进行民俗旅游开发。
如山东龙口南山旅游区内的中华历史文化园,就是选取唐、宋、元三个历史年代,对其宫廷建筑样式习惯,进行展示和开发。
这种模式能使游客获得系统化民俗知识,非常直观的进行比较和鉴别,并从中获得审美和愉悦。
因此,这种模式应大力提倡,而且,发展前景广阔,创新潜力非常大。
所谓断代式,就是选取一个时间段上的民俗进行旅游开发。
如章丘朱家峪民俗文化村,是选取明代这一时间段,进行旅游开发。
从明代保留至今的江北古村朱家峪,历经六百历史沧桑的变化,仍旧完整保留着明代的古门、古哨、古桥、古道、古祠、古庙、古宅、古校。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创造、共同信仰推崇并世代传承的生活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并加以强化,赋予以强烈的情感,把它当成本民族鲜明的标志。
因而,民俗是民族构成的一个要素,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的。
同一类民俗在不同的民族中,可以有不同的民族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及其所处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不同,会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有的文化习惯和民俗传统。
通过对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进行精选和加工,激发人们前来观赏民俗、了解文化的旅游开发行为,可以概括为五种模式:1、百花荟萃式指将一定范围内的相对来说具有特色的典型的民俗集中在一个比较具有规模的主题公园内表现出来,如深圳中国民俗文化村和美国佛罗里达州锦绣中华、北京中华民族村集中表现了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台湾九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高山族、格鲁族等分布于台湾附近的九个民族的民俗文化,云南民族文化村集中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
这一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游客用很短的时间微信tangjun0212,走很少的路程就领略到原本花很长时间、走很长路程才能了解到的民俗文化,其缺点是在整体挪用的过程中难免会丢掉很多原有的民俗文化内涵,如果建设态度不够严谨,可能会歪曲民俗文化。
2、复古再现式它是对现已消失的相关民俗文化通过信息搜集、整理、重建、再现,让游客了解过去的民俗文化。
如美国的“活人博物馆”中,员工作为几百年的抵美“移民”而出现,身着十七世纪美国劳动人民的服饰,向游客表演了用方形的扁担挑水,用原始农具耕作,用独轮车运输等古老的传统习俗以及各种民间舞蹈,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滨州市孙武公园也属此类。
优点是可以令时光“倒流”,满足游客原本不能实现的愿望,但也存在着与百花荟萃式共同的缺点。
3、原生大自然式它是指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比较丰富和多样的地区内选择一个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等优点于一体的原始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状态和方式以及村落的原始布局形态为主要旅游内容,除了基本的必要设施需要建设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的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其优点是投资很少,让游客有真实感,能够很自然的和当地居民交流文化,甚至亲身参与到古代那种劳动场景中去,有很大的自由,缺点是很难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公正的分配到每个参与者手中,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状态在被打扰之后很难保证不产生抵触或不合作的心态,更无法确保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能够保持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研究
作者:张永方
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在旅游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开封市作为八朝古都,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括饮食民俗旅游资源、建筑民俗旅游资源、岁时节日与庙会旅游资源等并且富有原真性、独特性、文化性的资源特征。
针对开封市现有民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提出了主题公园模式、节庆活动模式、民俗博物馆模式、旅游演艺四种开发模式,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民俗旅游资源开封开发模式
一、开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类型
1.饮食民俗旅游资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开封作为豫菜的发源地,饮食文化历史悠长,我国烹饪界的始祖伊尹就出生在今开封杞县。
在北宋时期,开封的饮食文化达到了鼎盛。
开封的诸多菜肴中,最吸引人的有灌汤小笼包、桶子鸡、鲤鱼焙面、套四宝、等。
开封的特色小吃有花生糕、双麻火烧、杏仁茶等。
开封著名的餐饮老字号有:始创于1864 年的“马豫兴”,1882 年的“稻香居”, 1897 年的“沙家酱牛肉”,1997年的“第一楼”等,都是著名的汴梁老店。
2.建筑民俗旅游资源。
旅游建筑从属于旅游资源,开封民俗旅游建筑促进了开封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与此同时,这些旅游资源也在不断地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游者。
其中以清明上河园、开封古城墙、大相国寺、开封刘家胡同、山陕甘会馆等民俗建筑最为有名。
3.岁时节日与庙会旅游资源。
岁时节日与庙会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为了纪念重要的日子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民俗文化。
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菊城”开封举办为期一个月的菊花花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金秋时节共聚在开封,徜徉在花海中,欣赏数千种精心培育的菊花,感受开封市花的魅力。
(二)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特征
1.原真性。
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原则,开封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发展本地民俗旅游业的同时,全面深刻地贯彻了这一原则。
如投资21亿元建设环城墙公园,最大程度的保持古城墙的古色古香、原汁原味。
同时,对于有些已经失传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街道名称来印证和记忆历史的存在。
如双龙巷、学院门街、理事厅门街等。
2.独特性。
独特性即独一无二,“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开封市便是有这样的民俗旅游资源。
开封古城人杰地灵,坐拥中原腹地,拥有2700多年的建都历史。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宋
文化特色显著,拥有十分丰富的宋文化旅游资源。
例如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园、龙亭、包公府等。
这些拥有宋代印迹的民俗旅游资源带给了游客“梦回千年”的独特旅游体验。
3.文化性。
作为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是构成开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城摞城文化、饮食文化等都是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悠久的建城历史与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它使开封旅游业的发展传承着历史的脉搏并不断增添新鲜的生机与活力,实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开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一)主题公园模式。
主题公园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在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民俗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的一个类型,它更侧重于为旅游者打造独特的民俗体验,民俗旅游主题公园是指围绕某一民俗文化的主题,模拟和创作一系列带有民俗环境与氛围的旅游项目,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旅游需求的一种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二)节庆活动模式。
节庆是指某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以特定的主题活动方式,包括历史、气候、地理因素、体育竞技、风俗习惯等周期性举行的一种社会活动。
将节庆与民俗旅游相结合,即依托某地区的民风民俗,包括该地的生产习惯、艺术活动、民俗节日等有周期的自发的举办大型庆典活动。
节庆凝结着一个地区或民族的民风民俗的精华,发展节庆旅游活动模式能够使游客更直观的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去,有利于民风民俗的发扬与传承。
(三)民俗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是人类发展与文明的见证,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符号,它对于展现出城市的历史文化魅力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民俗博物馆指的是展示民俗技艺、文化、实物等的博物馆。
这种模式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将民俗旅游资源更集中的展示在游客面前,可以通过展示、体验、科技等手段达到民俗融入旅游,旅游传承民俗的作用。
(四)旅游演艺模式。
旅游演艺是以旅游者为主要欣赏者,在旅游景区以表现该地区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各种表演活动。
开封《大宋·东京梦华》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印象”系列影响,它是位于开封清明上河园内的水上实景演出,利用水系景观、人文演出和历史背景,通过天空、水面、大地三维立体的舞台,将北宋的繁荣盛世展现在游客面前,带给广大游客强烈的视听震撼。
《大宋·东京梦华》的演出带给了游客“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跨时空感受,满足了现代人对高品质文化旅游的需求,同时也加深了游客对开封的旅游印象。
开封市民俗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开封民俗旅游业开发不足,未形成整体优势等。
因此,在发展开封民俗旅游过程中,要注意科学合理的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出开封民俗旅游资源的精髓,综合主题公园、节庆活动、民俗博物馆、旅游演艺等旅游开发模式,增强开封民俗旅游业的吸引力,使古城开封长屹在民族文化发展之林。
参考文献:
[1]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04.
[2] 刘凤梅.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1,05.
[3] 杨甜. 龙山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吉首大学,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