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文简奥,节奏明快,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然欲读通文言文,非独记其字义,辨其句读,更需领悟其节奏,方能得其真意。
本文将论述文言文节奏划分之要领,并附以翻译,以助学者领悟。
一、文言文节奏划分1. 句读句读,即句子的停顿。
文言文句读,有定句读与变句读之分。
(1)定句读:指句子中固定的停顿点。
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句中,“孔子曰”与“学而时习之”之间,为定句读。
(2)变句读:指句子中根据语气、修辞等需要灵活停顿的点。
如:“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此句中,“食无求饱”与“居无求安”之间,为变句读。
2. 词语节奏词语节奏,即词语中的停顿。
文言文中,词语节奏有以下几种情况:(1)单音节词:如“日、月、山、水”等,读时无需停顿。
(2)双音节词:如“天地、日月、山水”等,读时在中间停顿,如“天地/日月”。
(3)多音节词:如“国家、百姓、人民”等,读时在词组内部停顿,如“国家/百姓”。
二、文言文翻译1. 直译直译,即直接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直译是最基本的方法。
如:“吾日三省吾身。
”直译为:“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2. 意译意译,即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意译适用于难以直译的句子。
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3. 融译融译,即将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在翻译文言文时,融译适用于复杂的句子。
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融译为:“孔子说:‘了解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学问的人,喜欢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三、总结文言文节奏划分及翻译,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环节。
学者需认真领悟文言文节奏,掌握直译、意译、融译等翻译方法,方能深入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之智慧。
现将本文要点总结如下:1. 文言文句读有定句读与变句读之分。
2. 词语节奏有单音节、双音节、多音节之分。
文言文节奏划分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第一篇: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 例:a、而|乡邻之生|日蹙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中该如何停顿这句话的顿我自己以前也迷惑过,后来通过查找资料,认为应该这样停: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理由如下:1、前面三个分句为动宾结构,在动词与宾语之间停顿,这就是所谓的逻辑停顿。
难点在后一分句:为什么这样分,这个问题直到今晚才真正有些明确,原来,我将这个“行”字理解为“行为”或“所做的”,导致这句话说不通,其实这个“行”还有另一个不常用的义项,“行将就木”,“行”者,“将”也,有旁证,杜甫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鄙夫行衰谢”。
[引自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15页]“拂”作“违背”解。
[同上,314页]这样,这句话就是“将要使他的所作所为与意愿相左”,或者“扰乱他的所作所为”之意,承前省略主语“天”。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法技巧一、概念停顿指的是人们在朗读时,由于生理和表达的需要在句中、句末之间的停歇。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例子: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即朗读节奏,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例子: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
二、句法成分句法成分即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
句法结构是有若干词语按照语言规律组成的单位。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三、如何划分朗读节奏?1、根据句首特殊词语划分2、根据句法结构划分3、古二今一原则4、并列短语间要停顿5、句子省略处要停6、“也”表停顿语气时,需要停顿二、根据句法结构划分(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可以有停顿一个完整的句子往往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构成的,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往往在主语和谓语、谓语和复杂宾语之间停顿,这样的划分符合句意的表达1、康肃笑而遣之2、友人惭,下车引之3、先帝不以臣卑鄙4、忘路之远近(二)状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有停顿1、沙性松浮,湮于沙上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注意: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语(动词)之间要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变了句子的意思。
1、其一犬坐于前2、山行六七里三:“古二今一”原则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可以一战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三、并列短语间要停顿1、温故而知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2、泉香而酒洌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四、句子中间省略处要停顿1、问(渔人)所从来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五、“也”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语气时,朗读时应停顿1、余闻之也久矣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注意: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理解文意。
文言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一、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例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时,须停顿例1.故/克之(“克之”是动宾关系,但宾语为单音节,动宾结合紧密,不须停顿,否则读来反而生硬)例2。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路之远近”是“忘”的宾语,有其修饰限制语,结构完整,自成层次,动宾之间,往往有停顿)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例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每与臣”有“每”“与臣"两个状语,可以连读,不必停顿)4。
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停顿。
例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二、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例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谓语“鼓”)例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之高”是定语后置)例3。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是介词,后省略宾语之”,代桃花源中人)例4。
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例5。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其上"是状语后置)例6。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所以"在句中是“……的原因”之意,是固定结构;“也”表判断语气,“此……也”是判断句)例7。
帝/感/其诚(“感”具有被动意义,“被……所感动")三、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例1。
21、桃花源记的朗读节奏划分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2、短文两篇陋室铭朗读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曰:何陋/之有?爱莲说朗读节奏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核舟记朗读节奏划分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一)相对独立完整的语言单位内部不须停顿,单位间要停顿。
这其实是从理解句子的意思着手,宜先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意义紧密结合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如:“不效/则治臣之罪”这个句子包括两个意义单位:“没有效果”和“惩治我的罪过”,这两个单位间要停顿,“不效”和“治臣之罪”为独立的语言单位,这两个单位内部不能停顿。
练习:判断正误1、有朋/自远方来2、其岸/势犬牙差互3、其/妻曰4、浊/浪排空5、其/间千二百里6、作亭/者谁7、武陵/人捕鱼为业8、环/滁皆山也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句首语助词、关联词要停顿。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或引起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这些词应停顿。
句首语助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岂、岂若、宜、诚宜、其、何尝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然、然则等。
练习:判断正误1、故渔/者歌曰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3、然/则北通巫峡4、若/夫霪雨霏霏5、故/自号曰醉翁也6、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7、故/虽有名马8、盖追/先帝之殊遇9、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10、其真/不知马也11、故患/有所不避也1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3、至若/春和景明14然则/何时而乐耶15盖/竹柏影也(三)按语言顺序停顿。
主语—谓语—宾语,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山不在高。
“山”是主语,“不在”是谓语,其间要停顿。
练习:判断正误1、世人甚/爱牡丹2、其岸/势犬牙差互3、作亭者/谁4、醉翁/之意不在酒5、其/将归见其亲也6、庭下/如积水空明7、遥/闻深巷中犬吠8、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9、衔/远山10、在乎山水/之间也11、先帝/不以臣卑鄙12、永之人/争奔走焉13、佳木秀/而繁阴14、问今/是何世15、今其/室十无一焉16、远/小人17、前人/之述备矣(四)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要分开读。
有些词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如:荆之地方五千里,“地方”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是一个双音节词,为了体现其意义,须分开读,荆之地/方五千里练习:判断正误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2、而乡邻之生日/蹙3、今齐地/方千里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与中心词要连读。
一、读文段,通文意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我们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例】(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感受古人的行文韵律和思想情感。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言文的句子结构特点。
文言文的句子往往比较简洁,成分相对固定。
一般来说,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状语和中心语之间需要有适当的停顿。
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是主语,“独爱”是谓语,那么在“予”和“独爱”之间就应该有停顿。
再如,“问所从来”,“问”是谓语,“所从来”是宾语,这两者之间也需要停顿。
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式,我们也要特别注意。
像“宾语前置句”,“何陋之有”,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何陋/之有”。
还有“状语后置句”,“行者休于树”,应读成“行者/休于树”。
另外,古代的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一般要连读。
例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地名,“王毅”是人名,“叔远”是字,“甫”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这些都要连读。
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气词等,也能帮助我们划分朗读节奏。
比如“而”“则”“盖”“夫”“若夫”“至于”等,它们往往位于句首,在这些词后面需要停顿。
像“而山不加增”,“而”字前要停顿。
再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长句,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划分节奏。
先理解句子表达的大致意思,然后按照意思的层次来划分。
比如“今齐地方千里”,意思是“如今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按照意思就可以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并非绝对固定,有时会因个人理解和朗读习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总的原则是,要符合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能够通顺、准确地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在实际的学习和朗读中,我们可以多听一些优秀的文言文朗读音频,或者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通过模仿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
同时,多读多背经典的文言文篇章,增强对文言文的语感,这样在遇到新的文言文时,就能更加准确、自然地划分朗读节奏。
总之,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门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不断积累的学问。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之五兆芳芳创作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按照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按照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掌控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阐发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不雅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联系关系词前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前面要停顿.三、办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办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联系关系词前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经常使用的句首发语词和联系关系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未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联系关系词:“且”“虽”“因”“惟”“故”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前面都应稍加停顿,不克不及和前面的文字连读.2、现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隔读.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隔来读.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搀杂”.3、按照语言顺序来停顿,即依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顿),以使语意明显.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克不及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收回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前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例③④中的动词“问”、“刻”与其支配的对象之间也要作停顿.4、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克不及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隔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动了句子的意思.如:①其一/犬坐/于前②山行/六七里例①中的“其一”是指其中的一只狼,作全句的主语,“犬”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词“坐”,译为“像狗一样”;例②中的“山”修饰中心语“行”,“山行”译为“在山上走”,它们都应连读.5、“而”字后应该停顿.但“而”字在句中若起到下列作用,那么就不克不及停顿,也就是说,“而”字不克不及和前面的词语分隔读,应该连读.①“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形容词(或副词)与动词,即“形容词(副词)+而+动词”,这时前边的形容词或副词充当状语,起修饰前面的动词的作用,不克不及分隔读.②“而”在句中如果连接的是两个动词,即“动词+而+动词”,那么尔暗示顺接,也就是说,前面一个动作产生了,前面的动作紧接着就产生了,这时“而”前面就不克不及停顿,应和前面的动词连读.③“而”连接词性相同的两个词语(即两个名词、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暗示并列,相当于“并且”、“又”、“和”或不译,这时“而”后不该该停顿.例如:敏而勤学,不耻下问.④暗示承递关系,相当于“并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6、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①瞻余马首/可也.如果读成“瞻余马首可/也”,那么就歪解了原意.因为原句是主谓结构,在“可”后停顿,就改动了原意.②“问/今是何世”,原句是动宾结构,宾语是一个主谓短语,如读成“问今/是何世”,读成了主谓句,就读破了.③“两三点雨/山前”,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7、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不克不及读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对现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不然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作亭者谁,卢陵/欧阳修也.卢陵是地名,前面应该停顿.9、“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 “也”不是谓语前的副词状语,不克不及读成“余闻之/也久”.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按照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干准确地停顿.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例①意思是“处在朝庭的高位上,就为它的人民担忧”这样,句中的停顿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诗句节拍间要停顿.古诗的朗读有其纪律性,一般说来是两字一停顿,即按音节停顿.如: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天门/中断/楚江/开也可以按意义单位停顿,如上面的两句可读为“几处早莺/争暖树”、“天门中断/楚江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及现代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只要我们掌握一些古诗文的朗读停顿知识,并诵读一定量的文言文,就能培养提高自己的语感,熟练地处理文言文的朗读停顿.四、技能突破1、按照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合适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D)A、故 / 天将降大任于是 / 人也B、所以 /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不克不及C、人恒 / 过,然后 / 能改D、出 /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 恒亡(2)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3)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4)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2、按照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暗示将颁发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fú),往往在发语词落后行停顿,如:(5)盖 / 大苏 /泛/赤壁云(《核舟记》)(6)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按照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文言文中,“之”的用法良多,很庞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短促,而是缓急有致.如:(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4、按照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若句首出现表假定、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前面要加以停顿.如:(8)而 /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9)然则 / 什么时候而乐耶(《岳阳楼记》)(10)故 /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按照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头:不克不及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按照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前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对下面这个类型句子的节奏划分也要遵循逻辑意义:(11)然 / 得而腊之 / 以为饵(《捕蛇者说》).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五种办法,而这五种办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仍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掌控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五、达标检测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2、衔∕远山,吞∕长江3、受任∕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5、然∕得而腊之∕以为饵.6、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7、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8、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9、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10、学而不思 / 则罔11、刻 / 唐贤今人诗赋 / 于其上12、予 / 独爱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六、拓展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环而攻之∕而不堪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行拂∕乱其∕所为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先人∕尚之如此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C )A、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作甚B、永之人∕争奔∕走焉C、不宜∕妄自肤浅,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前人/之述/备矣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虞山∕王毅叔远甫∕刻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C、因坐∕法华西亭D、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然文∕不成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B、醉则∕更相枕以卧C、燕雀∕安知∕无所事事哉D、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而∕戍死者∕固十六七B、苟全∕性命∕于乱世C、日与∕其徒∕上平地D、肉食者∕鄙,未能∕远谋6、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一鼓∕作气,再∕而率,三∕而竭B、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且∕壮士不死即已7、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永州之∕野产∕异蛇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D、彼竭∕我盈,故∕克之8、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公∕与之乘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C、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D、而∕乡邻之∕生日∕蹙9、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克不及C、意∕有所及,梦亦∕同趣D、贤者∕能勿丧耳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是∕进亦忧,退∕亦忧B、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D、入则∕无法家拂士1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其一∕犬坐于前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D、生,亦我∕所欲也1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C、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D、俄而∕百千人大呼1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断者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C、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D、上使∕外将兵14、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B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护焉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令郎扶苏、项燕C、属予作文∕以记之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1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珠∕可历历数也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1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攻1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9、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0、深追∕先帝遗诏,臣∕不堪受恩感谢 21、乃∕重修∕岳阳楼22、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2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24、亲朋∕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25、会挽∕雕弓∕如满月。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一、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
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
如:
1、予/ 尝求/ 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率/ 妻子/ 邑人/ 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二、按照“动宾/动宾”的形式划分
三、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连词“以、于、为”同样如此)
如1、《鱼我所欲也》中“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入/则无法家拂世,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但也有句子,如“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话应是“然则/何时/而乐耶”因为“则”的前面没有另一层实在的内容,属于一种单句,它的划分就只能是“则后”了。
由此看来,按照“而前则前”原则进行划分的句子,它的内容必须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关系,它的前后两层意思必须同时出现,这样它的节奏划分才有可能是正确的,否则,这一原则就不是正确的了。
四、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划分
有些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窃、惟、凡;或表敬副词,如“请、敬”,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1、盖/ 一岁之犯死者/ 二焉(《捕蛇者说》);
2、夫/ 环而攻之/ 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五、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来划分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
1、若/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活板》)
2、而/ 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3、然则/ 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4、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是故/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论贵粟疏》)
六、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者”后来划分
如:1、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2、医之/ 好治不病/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七、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来划分
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意思的理解,停顿应是:其一/ 犬坐于前。
又如:然/ 得而腊之/ 以为饵(《捕蛇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