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安徽国税)
- 格式:docx
- 大小:36.21 KB
- 文档页数:29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纳税。
然而,在2018年,甲公司因涉嫌偷税被税务机关调查。
经过调查,税务机关发现甲公司在2017年度存在以下问题:1. 甲公司虚列成本,少计收入。
具体表现为:将部分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计入成本,同时虚增了销售成本。
2. 甲公司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
具体表现为:将部分销售收入未申报缴纳增值税。
3. 甲公司未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
具体表现为:将部分应纳税所得额未申报纳税。
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进行了处罚,并要求甲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
甲公司不服处罚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法律分析1. 虚列成本、少计收入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账簿但未设置的;(三)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四)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五)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六)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本案中,甲公司虚列成本、少计收入,属于上述第(四)项情形。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未按规定缴纳增值税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三十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缴纳增值税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缴纳;(二)加收滞纳金;(三)强制执行。
零售业--其他未列明零售业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评估案例评估人员:黄辉、李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国税局)一、企业基本情况合肥××有色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纳税人识别号:××,登记注册类型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范围为:金属材料销售。
生产经营地址位于合肥市××号,注册资本××元,法人代表:××。
2010年申报销售收入15417759.71元,实现增值税95466.13元,税负率0.619%;企业所得税4201.12元,税负率0.0272%。
二、案头疑点分析及评估预案(一)根据企业《风险识别报告》,风险异常指标情况:1.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该企业本期增值税修正税负计算指标值0.0009,低于预警值[0.0023, ]下限,异常。
2.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该企业本期存货周转次数计算指标值 1.3513,实际应为5.4051,低于预警值[14.9746, ]下限,异常。
3. 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该企业进项税额控制差异率计算指标值-0.073,低于预警值[0.0223,]下限,异常。
4. 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该企业运费油品金额与运费销售收入对比指标计算指标值0.0381,实际应为0.0474,高于预警值[,0.0145]上限,异常。
(二)评估预案及思路评估人员结合该企业本身业务特点,对企业期末存货过大、运费过高及不合理的期间费用作为评估检查的重点,进行了评估前疑点分析:1.企业期末存货过大,造成进项税额过大,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2.是否接受虚开或代开运费造成进项税额过大、成本过高,影响增值税税负下降,影响利润率降低;3.是否虚列不合理的期间费用,影响利润率降低。
根据评估前疑点分析结果,评估人员制订了具体评估预案。
决定到企业实地评估检查,评估检查时首先检查原材料入库流水帐,控制、询问仓库保管员,掌握原材料的第一手资料;其次针对疑点查阅当年的帐册,然后对公司法人代表、会计进行重点询问,核查货物流、发票流、资金流的真实性。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一、确定对象: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
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了解基本情况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疑点一:隐瞒销售收入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2842 394.37元,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减少6456196.73元,降幅达19.66%。
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发挥纳税评估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纳税评估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纳税评估工作考核遵循硬化、量化、简化、优化的原则,应做到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计算机考核与人工考核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
第三条纳税评估工作的考核内容包括规范性考核和绩效性考核两大类,分别以指标表示。
规范性指标包括纳税评估问题定性的准确性、程序的合规性。
绩效性指标包括纳税评估入库的税款、滞纳金,行业及地区税收风险防控及整治,评估任务完成时限。
第四条本考核办法适用对象包括省国税局实施纳税评估工作的部门和各市国税局。
省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负责纳税评估考核工作。
第二章考核内容第一节省局评估部门考核内容第五条纳税评估考核按指标得分采取百分制统计,其中规范性指标60分,绩效性指标40分。
另有加分及减分因素各占10分。
规范性指标考核包括预警疑点核查到位率、预案制到位率、督促账务调整到位率、反馈及时率、风险特征库维护及时率。
(一)预警疑点核查到位率达到100%,即为20分。
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预警疑点核查到位率=(1-未核查预警疑点户数÷选户分析核查疑点户数)×100%(二) 预案制到位率达到100%,即为15分。
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预案制到位率=(1-未按规定进行预案式评估户数÷评估总户数)×100%(三) 督促账务调整到位率达到100%,即为10分。
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督促账务调整到位率=(1-未按规定进行账务调整户数÷应按规定进行账务调整户数)×100%(四)反馈及时率达到100%,即为5分。
每少1个百分点扣5分,扣完为止。
指标计算公式:反馈及时率=(1-未按规定时间进行结果反馈户数÷应按规定时间进行结果反馈总户数)×100%(五)对评估工作中获取的行业特征、参数、模型的变化等升级维护风险特征库。
纳税评估优秀案例【篇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一、内容提要**省**县国税局在**市国税局推行的税收风险管理框架下,关注纳税人各种信息的收集,应用分析工具识别其中可能带来税款流失的风险因素,为纳税评估找准切入点,强化了税源管理。
2004年11月15日**县国税局根据该县超市行业纳税状况普遍较差的实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超市作为评估对象,成立了由第二税务分局分管副分局长为组长,分局2名税收分析员和1名责任区管理员为组员的纳税评估小组,通过对该户涉税指标分析、约谈和实地查验有效地控制了该县超市行业的税收风险,至2005年2月20日,历时三个多月的评估处理终结,b超市共补申报销售额957264.95元,补税162735.04元,加收滞纳金2359.66元。
并以此为突破口,开展行业集中评估,补税52.63万元,同时修改完善了2005年度超市行业相关涉税参照指标。
二、案例介绍(一)分析选案1、选案背景。
**商业超市,自2000年第一家a公司开业,2001年、2002年相继增加了b、c、d三家,且各家超市在县城竞相增加网点,开展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服务竞争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
全县商业超市经营的面积从2000年的400平方米,发展到2004年的5000平方米;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3人,发展到2004年的306人(其中:固定职工194,厂家促销人员102人);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450万元,实现增值税5万元,上升到2003年的2600万元,实现增值税37万元;2004年1-9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850万元,入库增值税108万元(包括评估入库数),入库所得税17万元,为该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贡献。
然而,从2003年申报资料分析,各超市的增值税负水平极不均衡,企业零申报、负申报、低税负现象比较普遍。
特别是2004年上半年,县稽查局在对几个超市的检查中,发现了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帐外经营、迟做销售、错用税率、获取返利等经济利益不计税等偷税行为。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方法与案例分析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对纳税人申报的所得税数据进行核实和调整,以确保其真实、合法、完整的过程。
纳税评估不仅有助于防止税收漏缴和违规行为,还能帮助纳税人自我纠正,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检查和处罚。
指标分析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指标分析,如利润率、税负率、成本费用比例等,评估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数据比对法:将企业的申报数据与同一行业或类似企业的数据进行比对,以判断其申报数据的合理性。
流程审查法:通过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审查,了解其经营状况和纳税申报的合理性。
专家评审法:邀请税务专家对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评审,以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某公司是一家机械制造企业,近期被税务机关发现其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数据存在疑点。
经过纳税评估,发现该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部分员工工资未按照规定进行税前扣除,导致所得税费用虚高;针对这些问题,税务机关要求该公司进行调整和整改。
经过调整后,该公司的纳税申报数据得到了修正,避免了可能的税务处罚。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是税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纳税评估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纳税人的问题,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推动税收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税种,对于企业的盈利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
如何合理规划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减轻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阐述纳税筹划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规定的差异、税率的优惠等各种合法手段,最大程度地降低或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以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利润。
纳税筹划应遵循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原则,在符合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反税收法规。
第1篇一、案例背景甲公司成立于2008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甲公司逐渐成为该地区房地产市场的领军企业。
然而,在2019年的一次税务检查中,甲公司因税务筹划失败,被税务机关查处,涉及税款及滞纳金共计1000万元。
此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企业税务筹划合法性的讨论。
二、案例分析1. 案件基本情况根据税务机关的调查,甲公司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税务筹划:(1)虚构业务,虚列成本。
甲公司与多家关联企业进行虚假交易,虚构业务,虚列成本,以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2)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甲公司利用国家针对房地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但部分优惠政策不符合实际业务情况。
(3)隐瞒收入。
甲公司在销售过程中,通过虚构发票、虚开发票等方式,隐瞒实际收入。
2. 税务筹划失败的原因(1)法律意识淡薄。
甲公司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未能准确把握税收优惠政策的使用范围和条件。
(2)内部管理混乱。
甲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税务筹划工作的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违规操作。
(3)外部环境复杂。
当前税收政策不断调整,甲公司在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时,未能及时调整税务筹划策略,导致筹划失败。
3. 案件处理结果税务机关依法对甲公司进行了查处,责令其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共计1000万元。
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罚,包括罚款、降职等。
三、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法律意识。
企业应关注税收法律法规的变动,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培训,确保税务筹划的合法性。
2.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税务筹划工作的监管,防止违规操作。
3. 税务筹划要符合实际业务。
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要充分考虑实际业务情况,避免盲目追求税收优惠。
4. 关注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务筹划策略,确保筹划的实效性。
四、总结本案揭示了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可能会面临的法律风险。
企业税务分析报告案例一、企业背景本次分析的企业是一家成立于成立年份的制造业公司,主要生产主要产品,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并部分出口至国际市场。
公司员工人数约为员工人数人,年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二、税务情况概述(一)主要税种企业涉及的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等。
(二)纳税申报与缴纳企业一直按时进行纳税申报,并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税款,未出现逾期申报或欠缴税款的情况。
三、增值税分析(一)进项税额企业在采购原材料、设备等方面,能够取得合法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较为充分。
但在某些采购环节,由于供应商的问题,存在部分无法取得专用发票的情况,导致进项税额有所减少。
(二)销项税额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良好,销项税额随着销售额的增长而增加。
然而,在销售业务中,存在部分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规范。
(三)增值税税负通过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和分析,发现其税负略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经过深入调查,主要原因是企业部分产品的附加值较高,以及在采购环节未能充分优化成本结构。
四、企业所得税分析(一)收入确认企业的收入确认原则符合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但在一些特殊业务的收入确认上,存在时间节点把握不够准确的问题。
(二)成本费用扣除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较为规范,能够准确归集和分配各项成本。
但在费用扣除方面,存在部分招待费、广告费等超标扣除的情况,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三)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企业对国家出台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导致企业所得税税负相对较高。
五、税务风险管理(一)税务风险识别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税务风险点,如发票管理不规范、税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等。
(二)风险评估通过对这些风险点进行评估,发现部分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税务处罚、增加纳税成本等不利后果。
(三)风险应对措施为了降低税务风险,企业应加强内部税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税务意识;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税务处理的审核和监督;定期进行税务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2008年至2011年间,因多次违规操作,被税务机关查处并处以罚款。
在2012年至2015年间,A 公司为了逃避税收,采取了一系列违法手段,如虚开发票、隐瞒收入等。
税务机关在2016年对A公司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
案例问题:1. 请分析A公司在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
2. 请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判断A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 请针对A公司的违法行为,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案例分析:1. A公司在税收方面的违法行为:(1)虚开发票:A公司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开具了大量虚假发票,用于抵扣应纳税款。
(2)隐瞒收入:A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增成本等方式,隐瞒实际收入,以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
(3)少申报税款:A公司在申报纳税时,故意少报收入,导致少缴税款。
2. A公司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A公司虚开发票的行为,应被处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四条,A公司隐瞒收入、少申报税款的行为,应被处以应纳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一条,A公司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 针对A公司违法行为的法律建议:(1)加强税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和能力。
(2)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严厉打击税收违法行为。
(3)建立健全税收违法案件查处机制,确保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税收法律知识题1. 税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税收的基本特征包括: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2.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答:税收征收管理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法律责任等。
3. 纳税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答:纳税人的权利包括:知情权、申请权、陈述权、申辩权、请求赔偿权等。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甲企业在2008年至2011年间,通过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手段,少缴税款共计人民币2000万元。
2012年,税务机关根据举报,对甲企业进行立案调查。
经调查核实,甲企业的违法行为成立,税务机关依法对甲企业作出如下处理:1.追缴税款2000万元;2.加收滞纳金;3.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
二、案例分析1. 甲企业违法行为定性甲企业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甲企业通过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手段,少缴税款,其行为符合偷税行为的构成要件,应依法予以处罚。
2. 追缴税款及滞纳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偷税行为可以追缴税款,并加收滞纳金。
本案中,税务机关依法对甲企业作出追缴税款2000万元的决定,并加收相应滞纳金。
3. 罚款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对偷税行为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甲企业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
4. 案例启示本案给我们的启示如下:(1)企业应依法纳税,不得采取虚假申报、隐瞒收入等手段逃避税收。
(2)税务机关应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企业的偷税行为。
(3)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内部人员滥用职权,造成企业利益受损。
(4)企业和个人应提高税收法律意识,自觉遵守税收法律法规。
三、案例分析结论1. 甲企业的违法行为定性为偷税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税务分析报告案例一、企业背景介绍本次分析的企业是一家成立于成立年份,位于企业所在地的中型制造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
企业拥有员工约员工数量人,年销售额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增长,达到了具体销售额元。
二、税务情况概述(一)主要税种1、增值税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情况较为复杂,涉及到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
在过去一年,增值税进项税额为具体金额元,销项税额为具体金额元,应纳税额为计算得出的金额元。
2、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是企业的重要税种之一。
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应纳税所得额为具体金额元,适用税率为税率,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具体金额元。
3、个人所得税企业代扣代缴员工个人所得税,确保员工的纳税义务得到履行。
(二)税收优惠政策利用1、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在过去一年投入了研发费用金额用于新产品的研发,并成功申请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了具体的税收优惠金额。
2、小型微利企业优惠由于企业的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和应纳税所得额等指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因此享受了相应的税收优惠,减轻了企业的税负。
三、税务风险评估(一)发票管理风险企业在发票的开具、取得和保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规范之处。
例如,部分发票的开具内容不完整,取得的发票存在真伪难辨的情况,发票保管未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和存档。
(二)税务申报风险税务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在某些月份,企业出现了申报延迟的情况,同时,申报数据与财务报表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三)关联交易风险企业与关联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易,但其定价政策不够合理,可能存在被税务机关调整的风险。
(四)税收政策变更风险随着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更新,企业对新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够及时和准确,可能导致未能充分享受税收优惠或产生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四、税务筹划建议(一)优化发票管理流程建立健全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发票开具、取得和保管的责任人和流程,加强对发票的审核和验证,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加强税务申报管理制定税务申报的时间表和流程,安排专人负责税务申报工作,确保申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税务部门关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方法一、增值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一、疑点问题分析疑点分析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疑点分析指标筛选出异常地区或行业的具体异常企业名单,制定检查方案,下发基层税源管理部门进行纳税评估的过程。
在疑点分析中可选择以下指标,或者根据增值税管理的需要进行扩充或增减,但对于上级国税机关已经确认的应必须选用。
(一)变更法定代表人的商业一般纳税人领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异常问题;(二)一般纳税人(包括工业、商业以及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偏低问题;(三)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增幅高于销项税额增幅10%以上问题;(四)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异常问题;(五)利用废旧物资销售发票抵扣不实问题;(六)利用农产品收购统一发票抵扣不实问题;(七)海关完税凭证抵扣不实问题;(八)运费发票抵扣不实问题;(九)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滞留票问题;(十)达到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小规模企业问题;(十一)连续三个月零税申报企业问题;(十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异常企业问题:1、税负率小于等于0.5%;2、销售额与上季度比增长幅度大于等于100%;3、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的其他抵扣凭证(农产品收购凭证、海关完税凭证、运输发票、汽油票的进项)抵扣额占全部进项税额比利大于等于60%。
(十三)留抵税额异常企业问题。
二、纳税评估所需的数据资料及来源(一)上级部门发布的涉税信息;(二)征管信息系统存储的各类增值税纳税人的“一户式”信息资料。
包括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资格审批、发票领购等基本信息,以及增值税纳税申报资料(主要包括:《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增值税(专用/普通)发票使用明细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收购凭证/运输发票)抵扣明细表》、《商贸企业增值税进销项税额明细表》)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关于对××贸易公司的纳税评估案例一、确定对象:2008月5月,评估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时发现××贸易公司2 007年度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而2006年销售收入为32842394.37元,20 07销售收入较2006年大幅下降,降幅达19.66%。
而两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均在88000多元左右,相差不多,因此产生了该公司是否存在少计收入、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将该公司列为评估对象。
二、评估分析:(一)了解基本情况评估人员通过征管信息系统基础信息查得,该贸易公司成立于2001年2月,注册资金100万元,自营和代理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业务。
企业所得税实行查帐征收。
通过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表及财务报表了解到该公司2007年销售收入263 86197.64元,营业成本22020681.36元,营业税金及附加291.15元,销售费用3790120.31元,管理费用306943.57元,财务费用16928.67元,营业外支出15616.56元,利润总额269485.36元,应纳税所得额269485.36元,未有纳税调整项目。
(二)分析比对在征管信息系统内调阅该公司2006年度、2007年度财务报表,比较分析近两年主要税收和财务指标。
企业近两年税收和财务指标单位:元所属期2006年2007年增减比财务指标营业收入32842394.37 26386197.64 -19.66%营业成本28487250.10 22020681.36 -29.37%营业税金及附加258.72 291.15 12.53%销售费用3823997.98 3790120.31 -0.89%主营业务利润530887.57 575104.82 8.33%管理费用265615.39 306943.57 15.56%财务费用16462.39 16928.67 2.83%利润总额268368.80 269485.36 0.42%应纳税所得额268380.79 269485.36 0.42%缴纳企业所得税88565.66 88930.17 0.41%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16.68% 15.46% -7.31%所得税负担率33% 33% 0通过分析,评估人员认为存在以下几个疑点:疑点一:隐瞒销售收入从上表中看出,2007年销售收入26386197.64元,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32842 394.37元,2007年销售收入比2006年减少6456196.73元,降幅达19.66%。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和计算机系统集成业务。
2016年,科技公司因涉嫌偷税被当地税务机关立案调查。
经过调查,税务机关发现科技公司存在以下问题:1. 2015年度,科技公司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50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125万元。
2. 2016年度,科技公司虚开发票,通过虚假交易将销售款转移至关联企业,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75万元。
3. 2017年度,科技公司采取虚假计提坏账准备、多列成本等手段,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200万元,少缴企业所得税50万元。
二、案例分析1.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对税收活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法律体系,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税收实体法主要规定税种、税率、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等;税收程序法主要规定税收征收、管理、监督和处罚等程序。
2. 案例中涉及的税收法律制度(1)企业所得税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本案中,科技公司通过虚假交易、虚假计提坏账准备等手段,虚增成本,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属于违法行为。
(2)增值税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应当缴纳增值税。
本案中,科技公司虚开发票,通过虚假交易转移销售款,属于违法行为。
(3)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进行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行政处罚等工作。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科技公司进行立案调查,依法行使税收征收管理职责。
3. 案例分析(1)科技公司违法行为分析本案中,科技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虚增成本:通过虚假交易、虚假计提坏账准备等手段,虚增成本,少申报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某公司是煤炭加工企业,经营范围:生产焦碳,2003年成立,企业所得税由国税局管理,查帐征收;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有关联企业一家。
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493543.38元,申报应纳税所得额为-107,129.46元;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5788117.09元,申报应纳税所得额-406478.76元,该年度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2280.00元。
2006年8月22日,市区国税局稽查局在对煤炭行业专项检查中,首先对该公司进行了实地检查,到该公司实际生产场所观察生产经营情况,然后下达调帐通知书开始调帐检查。
经过帐面检查发现: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方面:1、支付租赁费用取得不合格单据4200.00元;2、从关联方借款利息超比例,多列支利息费用19050.00元;3、开办费中取得不合格发票已税前扣除费用2735.65元;以上合计25985.65元,不得税前扣除。
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方面:1、从关联方借款利息超比例,多列支利息费用196554.71元;2、列支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费用61233.12元;3、取得不合格发票列支费用50371.59元;4、开办费取得不合格发票已税前扣除费用27356.54元;以上共计335515.96元,不得税前扣除。
二、案件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国税发[2000]8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第三条、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七条第八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四款之规定,2004年企业申报所得额-107129.46元,企业已纳税调增所得额81094.91元,查出税前违规列支25985.65元,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107129.46+81094.91+25985.65=-48.90元,纳税调整后仍然亏损。
2005年企业申报所得额-406478.76元,企业已纳税调增所得额108871.25元,查出税前违规列支335515.96元,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406478.76+108871.25+335515.96=37908.45元,应纳所得税37908.45*27%=10235.28元,应补交所得税=10235.28-2280.00=7955.28元。
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与案例分析主讲人:陈玉琢教授纳税评估的目的,依据,方法,载体,地位,税收敏感性一、企业所得税评估通用指标(一)税负类指标1.企业所得税税负率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指标功能:通过企业所得税税负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
本期企业所得税税负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3%),或企业所得税税负率等于25%,或为0,则可能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异常。
数据来源:本期企业所得税额可取自主表第27行“应纳所得税额”,或第30行“应纳税额”,或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取自主表第13行。
分析运用:一般地,如果企业不享受税收优惠,利润总额经纳税调整后,应纳税所得额会大于利润总额,第27行/利润总额计算出的税负率应大于税率。
本企业不同年度税负率比较——纵向比较与同行业相同年度的税负率比较——横向比较25.93%3.13%——25.93%30行/利润总额=26%33行/利润总额=26.8%30行/营业收入=6%33行/营业收入=6.8%第27行4166040.25第30行4166040.25第33行4166040.254166040.25/14617787.87=28.50%连锁超市:4166040.25/=0.78%——28.50%第27行3602427.24第30行3602427.24第33行3602427.243602427.24/18967643.61=18.99%房地产:3602427.24/=1.48%——18.99%(3602427.24-7491576.75+)8249328.0425/=3.40%7491576.75252.企业所得税贡献率计算公式: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本期企业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100%指标功能:通过企业所得税贡献率指标比较分析,查找企业所得税申报风险。
本期企业所得税贡献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0.5%),或企业所得税贡献率等于0,则可能企业所得税贡献率异常。
数据来源:本期企业所得税额可取自主表第27行“应纳所得税额”,或第30行“应纳税额”,或第33行“实际应纳所得税额”;本期营业收入取自主表第1行。
分析运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按行业明细分类评估税负状况按注册资本大小分类评估税负状况按销售规模分类评估税负状况3.企业所得税负担变动率4.企业所得税贡献变动率(二)财务分析类指标1.主营业务利润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利润率=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指标功能:通过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情况。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1%),则可能本期主营业务利润率偏低。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
分析运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2010年:主营业务利润率=3,926,515,431/9,573,783,697=41.01% 9,573,783,697-8,877,013,930=毛利率=/9,573,783,697=7.28%2011年:主营业务利润率=6,891,002,661/12,324,630,213=55.91%12,324,630,213-10,950,031,95012,324,630,213=11.15%2012年:主营业务利润率=9,675,091,456/11,029,761,597=87.72%11,029,761,597-10,353,669,46711,029,761,597=6.13%2.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指标功能:通过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利润总额占成本费用总额比例情况。
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一定比例(如1%),则可能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利润表“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
分析运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3.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平均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年初数+所有者权益年末数)÷2指标功能: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指标与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净资产收益情况。
本期净资产收益率低于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则可能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偏低。
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6,609,104,207=19.42%平均净资产= (31,603,965,588+ 36,454,540,922)/2=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9,608,766,078平均净资产= (36,454,540,922+43,816,088,043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所有者权益”年末数、年初数,“净利润”本年累计数,第三方数据“近三年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分析运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4.总资产报酬率计算公式:息税前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平均资产总额=(资产合计年初数+资产合计年末数)÷2指标功能:通过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情况对比分析,了解企业本期总资产报酬率情况。
本期总资产报酬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则可能总资产报酬率偏低。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资产合计”年末数、年初数,“利润总额”本年累计数,“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
分析运用: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三)收入、成本、费用类指标1.收入类指标(1)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方向不一,增减幅度不一,注意涉税风险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100%指标功能: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比对分析,看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的涉税风险。
若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系数大于1时,则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金额。
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12,324,630,213- 9,573,783,697) 9,573,783,697=28.73%2011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233.26%3,893,158,615-3,586,043,387=6,828,739,364-5,805,261,860=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11,029,761,597-12,324,630,213) 12,324,630,213=-10.51%2012年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 80%6,828,739,364-5,805,261,8609,636,909,341-9,409,649,554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10,353,669,467-10,950,031,950 10,950,031,950=-5.45%分析运用:会计核算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比如未按会计制度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
会计上不核算收入、税收上应确认收入的,是否进行纳税调整——价外费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国税发〔2009〕31号——代收代缴款项凡在开发产品价内或由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均应计入收入。
不计入开发价内且由开发企业以外的单位开具发票的,作为代收代缴款项处理。
通过财务指标推测主营业务收入估测企业年度销售收入=(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初数+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末数+资产负债表中“预收账款”期初数)/(1+增值税税率)估测企业2011年度销售收入= 13,627,114,735+ 4,270,365,547+ 2,209,067,717 -1,259,475,705+ 25,113,687-24,972,546+ 72,110,848- 113,017,009=/1.17= 12,324,630,213估测企业2012年度销售收入=13,716,347,346+ 33,529,248+ 1,430,362,839 -2,209,067,717+12,093,415 -25,113,687+113,017,009-94,470,847=/1.17=11,029,761,597(2)视同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视同销售利润率预警=视同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视同销售利润率=(视同销售收入-视同销售成本)÷视同销售收入×100%指标功能:通过视同销售利润率指标与主营业务利润率对比分析,了解企业视同销售收入、成本、所得确认是否准确。
视同销售利润率预警小于零,则可能视同销售利润率偏低。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视同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金额,附表二“主营业务成本”、“视同销售成本”金额。
分析运用:✧首先应判断企业发生视同销售的可能性。
条例第25条国税函〔2008〕828号:改变资产所有权属,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的行为,应视同销售。
——用于交际应酬,用于职工奖励。
国税发〔2009〕31号:将开发产品用于投资和分配、偿债和捐赠,赞助和集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其次分析企业视同销售收入的确认是否正确。
(3)政府补助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评估计算公式:系统分析比对指标功能:通过第三方获取政府补助相关信息,与纳税人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政府补助收入”金额进行对比分析,看企业对政府补助收入是否申报齐全、准确。
对纳税人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申报表时,填列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时,在征管系统中查找纳税人申请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看是否事前进行备案、审批及进行后续管理。
若企业所得税申报前未在征管系统申请,则可能存在纳税人申报的不征税、免税收入及减计收入涉税风险。
数据来源:企业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政府补助收入”、“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减计收入”、收入类调整项目中的“其他”金额,附表五“免税收入”、“减计收入”金额,征税系统涉税事项申请信息,政府部门提供的第三方信息。
分析运用:分析会计核算为“资本公积”、“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专项应付款”的内容。
不征税收入:财税〔2008〕151号、财税〔2009〕87号、财税〔2011〕70号、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免税收入:税法规定的四项+特殊免税收入财税〔2008〕1号,国税函〔2009〕118号(总局公告2012年第40号)2.扣除类指标(1)主营业务成本率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指标功能: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率指标与前三年平均水平进行比对分析,掌握企业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率情况,看是否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的涉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