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及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13
瑞安四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或(jiān) jiàn赊.账(shē) 翩.翩起舞(piān)
B.提供.(gōng) 芜.杂(Wú) 蜗.角虚名(Wō)
C.惊愕.(è) 蝉蜕.(tuō) tuì百无聊赖.(lài)
D.草窠.(kē) 咀嚼.(jué) 沁.人心脾(qìng)qì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家长引导孩子过“六一”节时要重内涵、轻形式,淡化“礼物情节”。
情结
B.综艺节目可以插科打诨,但不能娱乐至上,助涨艺术创作的浮躁风气。
助长
C.为减少误判,“视频助理裁判”首次亮相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绿荫场。
绿茵场
D.处在互联网时代的乌镇奏出了一曲曲古韵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新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别有洞天
....的二十四节气摄影展。
别有洞天,意思是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
B.《魅力中国城》以详实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呈现
..了欣欣向荣的时代景象。
C.仅.凭主人语言控制,智能家电就可完成点播歌曲、电影,甚至聊天等任务。
D.2020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带来千载难逢
....的机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取决于政府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进取的精神。
一面对两面
B.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吸引了约240名左右嘉宾,大家就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
语义重复
C.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共享出行”领先于世界。
句子杂糅
D.浙江省推出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便利群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在下列不同场合,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运动会上,有同学鼓励室友:“加油!你是最棒的!”
B.王小乐在“个人述职”结束时,说:“感谢聆听!”敬辞
聆听与倾听的区别
一、从侧重点上来说,“聆听”侧重于“聆”,即“听”的意思。
强调的是用心思考仔细地听。
如聆听先生的教诲;“倾听”侧重于“倾”,即“身子向前用尽(力量)细心地听取”,含有尊重的意思,如倾听民意。
二、使用对象不同,“聆听”一般多用于教诲、报告、演讲、讲学、朗诵、故事等有关人的活动,也可用于具体的事物,如风声、雨声、歌声等;“倾听”一般多用于上对下的“听”,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
C.看望老师后,老师送你到门口。
你说:“恕不远送!”
D.辩论会上,正方对反方说:“你这样胡搅蛮缠,就不够意思了……”
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比喻)借代
B.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对偶)
C.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拟人)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夸张)
7.下列诗句所写的历史人物,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三闾一去湘山老,烟水悠悠痛古今。
(唐·刘威)
B.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藏忠义心。
(唐·白居易)
对于诸葛亮效忠刘氏的情结作了高度评价。
C.灵均去后楚山空,澧阳兰芷无颜色。
(宋·苏轼)
D.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张耒)
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被动句
B.不能容于远近被动句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
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收殓、埋葬。
B.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心中有了最终的目标,梦也就一样有趣。
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哪里。
极,至。
趣,同“趋”,往,赴。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而南行呢?
D.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东家的狗在西家叫,客人经过厨师身边去吃饭。
10.下列对《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上片由眼前的景象联想到历史上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引发感慨。
B.下片开头追述刘义隆草率出兵而溃败的史实,建议当权者挥师北伐。
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
寓意在于忠告韩侂胄(tuō zhòu)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破坏北伐中原的大计。
C.结尾词人以廉颇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慨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
D.作品运用典故自然贴切,寄意深远,历史感怀与现实忧思互相交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
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去不义亡:丢弃逃跑
B.毋内.诸侯内:同“纳”,接纳
C.籍.吏民籍:登记
D.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臣为.韩王送沛公替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
C.君为.我呼入替
D.约为.婚姻成为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为报救命之恩夜访张良,使得原本紧张的局势出现转机。
B.从怪罪鲰生、拉拢项伯等言行可看出刘邦机敏、果断、精细。
C.作者运用对照手法,用项伯的当机立断突出张良的优柔寡断。
D.语言描写精练生动,寥寥儿笔就刻画出不同大物的鲜明个性。
14.下列对《长亭送别》“叨叨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放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A.在结构相近的语句中,推出众多物象,读来颇有铺陈之美。
B.“兀的……”句的反复,突出了女主人公无比愁闷的心情。
C.大量叠词的运用,使崔莺莺的情感抒发显得更为热烈奔放。
叠字艺术,不仅在音韵上产生回环流转、一唱三叹的效果,还成功地突出了剧中人物回环往复的浓烈感情。
通过【叨叨令】,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人物心灵中跳动的爱情旋律,而且可以窥见激荡着巨大情感浪潮的人物心灵。
D.用语生动活泼,充分体现了元杂剧语言“生活化”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6题
随着文化的日益繁荣兴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高度重视,也成为世界打量与认识中国的窗口。
作为理解中国文化的第一道门槛,汉字被推到了时代的前沿。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书,不少人开始研究汉字的演变历程,试图通过汉字溯源,解开更多内生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密码。
汉字的起源与早期的图形符号有关。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之为“六书”,而“六书”之首即为“象形”。
因此,汉字字形从诞生起就蕴含着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国家典章制度等文化信息,还
蕴涵着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及价值逻辑,它不仅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工具,其本身就是一座文化宝藏。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汉字进行溯源至关重要,这与汉字的特质有关。
欧美国家的语言大多是拼音文字,它的意义由其所指决定,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不同。
北师大教授齐元涛认为:“词义不是汉字最核心的问题,字形和词义的关联才更重要,这是汉字本身的特点。
我们今天用的是象形字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楷书和简化字,这便需要我们去溯源。
”陈寅恪曾说,一字即是一部文化史。
汉字教育就是将字与文化整合起来。
据此,齐元涛提出了“字课思维”,希望在语文课上能用汉字溯源作抓手,让孩子们在对汉字的认知基础上走向对自然的认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
当下汉字溯源面临着现实的困难,因为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都已经遗失了。
当然,现代融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字课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它使汉字教育可视化成为可能。
融媒体儿童教育丛书“汉字魔方”作者李英说:“汉字动画主要通过图形呈现在书里,让孩子在图中找字,让学习成为一种游戏。
”不过,需要规避的风险是,精彩和趣味背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准确、不严谨。
特别重要的是,广大教师要意识到,汉字溯源不是简单地将汉字和文化放在一起,而是要还原汉字和文化结合的历史的真实意境,从而理解其初始的意义。
(选自201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列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汉字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B.“六书”是许慎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归纳。
C.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与字义相关联。
D.“字课思维”就是通过识字教学启发思维。
16.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破解中华传统文化某因密码,只能通过汉字溯源来完成。
B.陈寅恪的话为齐元涛提出“字课思维”提供了理论依据。
C.汉字溯源的现实困难是汉字形成的历史语境已全都遗失。
D.运用现代融媒体技术需要规避过于追求画面感的风险。
二、填空題(本大题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每题1分,共3分。
任选3题,如全选,则取前3题评分) (1),不思其反。
(《诗经·氓》)
(2)?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3)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4)大阉亦逡巡畏义,。
(张溥《五人墓碑记》)
17.(1)信誓旦旦
(2)春花秋月何时了
(3)凌万顷之茫然
(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
甲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乙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8.从甲、乙选文的心理描写中,可看出一个怎样的林黛玉?(3分)
答:敏感、谨慎、清高、聪明
19.有评论说王擦风、贾宝玉的出场“相互映照却不重复”,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
(6分)
答:①均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甲文是笑声,乙文是脚步声。
②王熙凤、贾宝玉均由外而入,前者被媳妇丫鬟们围拥而至,讲究排场,頗显威势。
后者则独自一人,随意率真。
③两人的出场均引起林黛玉的内心反应,她对王熙风的“放诞无礼”心生“纳罕”,对贾宝玉则是在长辈评价影响下心生“疑惑”。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仔细观察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
回到班里,老师说:“要是没有你们的用心观察和发现,这朵花的独特性就可能被忽视,无人欣赏。
人也是这样。
”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文体明确,不要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600字。
原材料:约翰·鲍威尔(美) 的一篇哲理小故事《欣赏他们的独特性》
有一次,一位睿智的老师给一群热心的年轻学生讲课。
他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出去找一朵不引人注意的小花,然后花时间,认真仔细地研究这朵花。
他说:“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
回到班里,老师向学生们道出让他们观察花瓣的原因:“记住,要是没有你们的观察和发现,这朵花就可能被忽视,无人欣赏。
人也是这样。
每个人都各有所长,独一无二。
但
你们必须花时间跟他们在一起,去了解这一点。
所以说,许多人没有受到重视和赏识,是因为从来没有人花费时间去用心地欣赏他们的独特性。
”
因此,要能欣赏他人的独特性,首先是能理解他人,用心去了解其个性;其次是要有胸襟,能包容,不能一叶障目。
学会欣赏
“用放大镜,研究花瓣精妙的纹理,注意找出细微的差别,还有颜色和形状,再把花瓣慢慢翻过来,观察它们的对称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是佛家眼里世间万象的独特性。
一朵花如此,一个人亦如此。
“欣赏他们的独特性”,前提是要先学会欣赏。
人生需要学会欣赏。
学会欣赏,你便懂得享受;学会欣赏,你便拥有快乐;学会欣赏,你便走近幸福;学会欣赏,你便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
没有爱心的人,不懂得欣赏;缺少情趣的人,不知道欣赏。
欣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羡慕的态度。
当你读到一首清新流丽、情味隽永的小诗,看到一幅别有格调、神韵悠然的国画,你不能不激动,你不能不由衷的赞叹。
我们要学会欣赏大自然,欣赏那欢叫的小鸟、怒放的花朵、凝重的远山、浩荡的河流。
学会欣赏人类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欣赏人类自身,因为欣赏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沟通,它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有人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自己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
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令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只有你喜欢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你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
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
开满鲜花的花园里,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垃圾堆里,招来的是苍蝇和蚊子。
有人说,诽谤者的舌头杀了三个人: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被说的人。
你把别人看成了“如来”,你就赢得了人心;你把别人看成了“牛粪”,你就背弃了人心。
有一个盲人打灯笼的故事。
一个盲人在夜间走路,总是打着灯笼。
旁人窃笑不已,问他:你走路打灯笼,岂不是白费蜡烛?盲人正色答道:不是,我打灯是为别人照亮的,别人看见了我,就不会碰到我了。
你用灿烂的光,照亮了别人,其实就是照亮自己。
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
”
会欣赏别人的人应该是一个心胸宽广,不会嫉妒别人的人,他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开心。
然而在漠视者的眼中,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去赞赏别人,更不会由衷地为别人的成就而开心。
心中有什么,眼前就看得到什么。
乐观者心中有阳光大海,悲观者心怀凄风苦雨,看到的是黑云低垂,冰天雪地。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一个人也应该学会去欣赏别人。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
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现代人》杂志。
他随手翻了
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
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
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姑母一手扶养长大的。
于是,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与肯定。
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手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
他说:‘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程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欣喜若狂,他本是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没想到得到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名家的话一下子点燃了青年人心中的火焰,使他找回自信,寻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于是,他一发不可收拾,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
文学家。
这个人不是别人,他就是我们熟知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
这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
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
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
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
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
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 ”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这件事告诉我
们,在生活中对他人要多一些欣赏,也就多了给予、沟通和理解,更是多了信赖与祝福。
欣赏是一种习惯,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养成;欣赏是一种智慧,善于欣赏和敢于欣赏的人,具有大智慧,能够通过自我欣赏、欣赏他人,树立自信,赢得尊重和信任。
欣赏是一种品质,能够欣赏一切的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质,具有兼济天下、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无私、博大的仁爱。
欣赏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情趣高雅的境界。
懂得欣赏,你便懂得生活的真谛;懂得欣赏,你便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情调;懂得欣赏,你也便拥有迷人的风姿。
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
学会欣赏,你便懂得珍惜,你便拥有更多、奉献更多。
欣赏是阳光,是雨露,是冬天里的一把烈火;欣赏是玉液,是琼浆,是夏日里的一片浓阴。
让我们学会欣赏,让我们温暖处处。
让我们学会欣赏,让我们阴凉处处。
欣赏是一种享受,无论何时何地,你学会了欣赏,你便收获快乐与温馨。
懂得欣赏,你的心情便永远阳光灿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B 2。
D 3。
A 4。
D 5。
A 6。
A 7。
B 8。
C
9。
C 10。
B 11。
A 12。
D 13。
C 14。
C 15。
D 16。
B
二、填空题(本大题3分)
17。
(1)信誓旦旦
(2)春花秋月何时了
(3)凌万顷之茫然
(4)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9分)
18。
敏感、谨慎、清高、聪明
19。
①均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但甲文是笑声,乙文是脚步声。
②王熙凤、贾宝玉均由外而入,前者被媳妇丫鬟们围拥而至,讲究排场,頗显威势。
后者则独自一人,随意率真。
③两人的出场均引起林黛玉的内心反应,她对王熙风的“放诞无礼”心生“纳罕”,对贾宝玉则是在长辈评价影响下心生“疑惑”。
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
20。
略。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花,因美而盛开。
鸢尾花开
世间的尘土,孕育出一朵怎样的耀眼的鸢尾花啊?旧上海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光怪陆离,张爱玲看尽了浮华,历尽沧桑,她用那文字,揭开了浮华背后的空虚,光鲜亮丽背后的黑暗。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虱子。
”是怎样的际遇让她有此感慨?
作为作家,张爱玲是幸运的,喜欢她文字的人,是真的喜欢,可谓集万千宠爱;作为女人,张爱玲是不幸的,胡兰成的背叛,像一根拔不出的刺,在她心中隐隐作痛。
但她没有消沉,没有顾影自怜,她仍是用她的文字写着夜上海上空无比绚烂的烟花,喧嚣后的死寂。
张爱玲有她的傲骨,而正是她的傲骨,赋予了这朵鸢尾花一种近乎倔强的美,盛开着。
百合不败
在林清玄的《心田上的百合》中,那朵不一般的百合花,像有血有肉的人一样,坚持着信念。
悬崖峭壁又如何?只要有土壤,哪怕是在夹缝中,百合依旧能够开出世界上最纯的白色。
嘲笑与讥讽又如何?坚持下去,野草丛中也将遍布百合花摇曳于风中的身影!最终,那盛开着的百合,将是所有泪水与汗水的见证。
百合有着自己一定能盛开的信念,正是这种信念,赋予了百合一种坚定的美,盛开。
向日似火
曾被梵高笔下那几朵盛开着的向日葵震撼了吧?像是几个小火团在不断燃烧,渲染得周围也如火一般热情。
可是,在阿尔的麦田之中,梵高也曾低迷过,向日葵也曾失色过,生活上的不如意,几经挫折,无人了解之愁苦,也曾暗淡了向日葵的光芒。
但一番觉醒后,他对生命的追求依旧执着,正如同向日葵对太阳依旧执着一般。
梵高与他的向日葵,都有着对生命不止的追求,正是这种追求,使得向日葵有了一种执着的美,怒放着。
生命的过程也都是一朵花的成长过程,花或开或败,或未开先败,都是自己决定的。
遇到风雨,不屈;遇到雨露阳光,珍惜。
给自己一个理由,定一个自己的追求,不断努力,你就是一朵即将盛开的花!
点评:这篇文章能够在审题立意上由此及彼从相似点入手透过本义寻找比喻义。
而且围绕“鲜花”多元化展开吗,由各种花的特点有花到人,突出盛开的理由,其中开头、结尾照应文题。
每朵鲜花都有盛开的理由
看着牡丹摇曳的身姿,身旁依偎的野花叹息,她如此娇艳欲滴。
但我不会隐去我的权力,毕竟是花儿终究要绽放,我也有我盛开的理由,我纵使无法摆脱渺小的宿命,但我依旧敢于尝试,奋力体验盛开的美丽。
有些人他们摆脱不了卑微野花的宿命,然而执著于梦想便是这些本不吸引人的鲜花盛开的理由。
草根王宝强从《天下无贼》里的傻根到后来的“顺溜”,一步一步完成野花绽开的全过程,人们从他对电影的执著与热爱中感受到他的朴实与努力,在他默默绽放之际,人们给予给他胜过牡丹的欢呼,这便是不美的鲜花也盛开的理由,到那时,还无法预料鹿死谁手呢?(因为谁都无法预料那朵开得最美的会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