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正式版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正式版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正式版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正式版

冶金行业主要危险源识别和事故类别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冶金生产是一个从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到轧材以及包括运输、机械制造、建筑安装在内的复杂的生产系统,人、物、环境、能量、信息相互作用,产生了各种危险源。从事冶金生产的相关人员了解该行业的作业特点、事故发生机理和常见事故,可以丰富自身的安全知识,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煤气

冶金生产中大量产生和使用煤气的有: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发

生炉煤气和铁合金煤气。各种煤气的组成成分及所占百分比各不相同,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氮气、二氧化碳等。煤气是冶金生产中主要的危险源之一,其主要危害是腐蚀、毒害、燃烧和爆炸。

煤气事故的主要类别有:急性中毒和窒息事故,燃烧引起的火灾和灼烫事故,爆炸形成的爆炸伤害和破坏事故。

2、氧气

冶金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氧气。氧气易助燃,几乎与一切可燃物都可进行燃烧,与其他可燃气体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极易发生爆炸,其主要危险是易燃烧和易爆炸。氧气燃烧时通常温度很高,火势很

猛,灾害严重,氧气燃烧导致的灼烫和烧伤事故往往烧伤面积大、深度深,难以治愈。氧气爆炸时通常强度很大、很猛烈,冲击性、破坏性和毁灭性极强。

冶金生产过程中导致氧气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氧气燃烧或助燃造成的火灾、烧伤事故和氧气爆炸形成的爆炸事故,其伤害和破坏程度都很严重。

3、炼铁

炼铁生产工艺设备复杂、作业种类多、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炼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有:烟尘、噪声、高温辐射、铁水和熔渣喷溅与爆炸、高炉煤气中毒、高炉煤气燃烧爆炸、煤粉爆炸、机具及车辆伤害、高处作业危险

等。

根据历年事故数据统计,炼铁生产中的主要事故类别按事故发生的次数排序分别为:灼烫、机具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煤气中毒和各类爆炸等事故。此外,触电、高处坠落事故以及尘肺病、矽肺病和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职业病也经常发生。

4、炼钢

炼钢生产中高温作业线长,设备和作业种类多,起重作业和运输作业频繁,主要危险源有:高温辐射、钢水和熔渣喷溅与爆炸、氧枪回火燃烧爆炸、煤气中毒、车辆伤害、起重伤害、机具伤害、高处坠落伤害等。

炼钢生产的主要事故类别有:氧气回火、钢水和熔渣喷溅等引起的灼烫和爆炸,起重伤害,车辆伤害,机具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以及触电和煤气中毒事故。

5、轧钢

轧钢生产主要由加热、轧制和精整三个主要工序组成,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复杂,作业频繁,作业环境温度高,噪声和烟雾大。

主要危险源有:高温加热设备,高温物流,高速运转的机械设备,煤气氧气等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有毒有害化学制剂,电气和液压设施,能源、起重运输设备,以及作业、高温、噪声和烟雾影响

等。

根据冶金行业综合统计,轧钢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在整个冶金行业中较为严重,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事故的主要类别为: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灼烫、高处坠落、触电和爆炸等。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修订版)-共9页

附件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一、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一)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四)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 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四、风险点划分方法 安全科组织工艺、技术、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五、确定风险点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分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申请单位: 填表人: 填表日期: 联系电话:

1.1重大危险源辨识 1.1.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按照我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定义为: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单元内存在危险化学品的数量根据处理危险化学品种类的多少区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①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②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q1q2q n —+—+……+—≥1 Q1Q2 Q n 式中:q1,q2,……q 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贮存区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1.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山东汇丰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催裂化项目、(蜡油)(汽柴油)加制氢项目、延迟焦化项目、油品质量升级项目)贮罐区可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的危险化学品为汽油、液化气、氢、硫化氢。辨识过程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该化工厂贮罐区构成重大危险源。 由于各项目同在一个厂区内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 ,因此应划为同一个 单元。依据多品种危险物品共存的临界量公式 计算可知该厂生产储存场所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1.1.3重大危险源申报辨识 根据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申报范围包括: 1)压力容器:属下列条件之一的压力容器: q 1 q 2 Q 2 Q 1 +…Q n q n ≥1

危险源的辨识原则——如何辨识

1危险源的辨识原则 1.1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1)考虑组织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对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2)考虑时效性,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应具体在特定时间范围内;(3)考虑采用的方法,采用的方法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4)考虑所进行工作的性质,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应在不同环境和不同背景下灵活进行,如发生伤害事故后应对风险级别和风险控制进行重新评审等。 1.2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 (1)预防性原则:依据矿井职业活动开展的范围、性质和时间安排,有针对性的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该方法能预先、充分辨识危险源及评价风险。 (2)分级原则:充分辨识评价需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相应的风险级别。 (3)一致性原则:应依据矿井各类活动,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应的方法,以确保方法合理、有效辨识危险源及风险评价。 (4)输出性原则:该方法的实施应能为人、物两大方面的控制提供输人信息及充分明确设备要求、人员培训需求及运行控制改进的需求。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体力、听力、视力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5)行为性危害因素: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监护失误等。 2识别范围 危险源识别应覆盖矿井活动、产品和服务,包括:(1)新建、扩建、改建生产设施及采用新工艺的预先危险源识别; (2)在用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源识别;(3)退役、报废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源识别;(4)化学物质的危险源识别; (5)工作人员进人作业现场各种活动的危险源识别;(6)外部提供资源、服务的危险源识别; (7)外来人员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8)外来设备进人作业现场的危险源识别。 3识别应考虑的危害类型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事故、事故隐患、危险、危险源与重大危 险源(最新版) (一)事故 《现代汉语词典》将“事故”解释为:多指生产、工作上发生的意外损失或灾祸。 国务院令第493号《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将事故分为20种。 (二)事故隐患 根据安监总局颁布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将“事故隐患”定义为: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按危害和整改难度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 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 R=f (F·C) *R——危险度; *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LECD)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docx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 法。本评价采用D=LEC 方法进行评估。 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 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

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 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 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 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 D 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 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 一、相关术语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 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 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 (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 (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 (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 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 (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 (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3) 紧急状态(事故):指不能预见何时发生﹑可能带来的重大危害,如地震﹑火灾﹑爆炸、倒塌等。 3. 两个种类 (1)第一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2)第二类危险源:可能引发事故或伤害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等。 4. 四个方面 按新《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改为四类,包括: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 危险源识别完毕后,应参照国家标准GB6441—1986《企业职业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危险源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哪种类别的事故。GB6441中明确的以下20类事故: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记录

菏泽市XXXX有限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及分级过程记录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来进行的。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贮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一个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 q1/Q1+q2/Q2+…+q n/Q n≥1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q2,…,q 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单位为吨(t); Q1,Q2,…,Q n———各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 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 公司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边缘距离均不超过500m,按一个单元进行辨识。 根据国家标准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公司1,3-丁二烯、丙烯腈和过氧化二异丙苯是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物质,且已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过程见下表:

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2011]40号)的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如下: 1.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 作为分级指标。 2.R 的计算方法 ???? ? ?+???++=n n n Q q Q q Q q R βββα22 2111 式中: q1,q2,…,qn —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在线)量(单位:吨); Q1,Q2,…,Qn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单位:吨); β1,β2…,βn — 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 α— 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3.校正系数β的取值 根据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同,设定校正系数β值,见表2和表3:

危险源辨识方法

辩识方法 辩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采取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主要的评价方法有询问交谈、现场勘查、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安全检查(SCL)、工作危险源分析(JHA)、预先危害因素分析(PHA)、故障假说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危害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危害因素辩识方法 第一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或危险物质。 1、危险物质辨识:如氢气、原油、天然气、液化气、汽油、乙决、甲烷、煤油等可燃物质;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硫、甲醇等有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 2、能量辨识:辨识产生、供给能量和能量的载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具的动能的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和人体及产生的机械性、动力性等振动部件。 b.具有势能的平台及坑、井、沟口处等场所上的人体和物体。 c.带电体的电能,包括雷电、静电; d.高温设备和管线的热表面、高温介质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及低温介质所具有的冷量。 e.盛装具有能量的介质的压力容器。 f.机械性、动力性等噪声的声能。

g.化学反应的化学能。 h.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非电离辐射等。 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设施和措施失控的状态和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设施和措施缺陷。 无控制设施和措施或控制设施不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设计规范等要求。控制措施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人员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中产生不良后果的行为。 3、管理缺陷:缺少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职责不明确;组织不全;缺乏协 调或协调不当、检查不及时、不到位;奖惩不分明;培训不到位等。 4、作业环境和场所不良: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的温度、温度、风雨雪、照明、视野、噪声、扰动、通风换气,色彩、作业区环境不良等环境因素。 危险源识别方法简介 一、工作危险源分析(JHA):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源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险源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险源。 分析步骤: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险源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险源后果;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1957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

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A、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种类内容 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运动件外露、密封不良 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不当或距离不够等 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静电、雷电、电火花 噪声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振动危害机械振动、流体动力振动等 电磁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辐射核放射 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液体飞溅、坠落物等 明火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第六章重大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 本章学习要点 ◆熟悉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掌握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 ◆熟悉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和相关制度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客 ◆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检查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辨识与控制 一、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其中,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单元指一个(套 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 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中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存;贮存区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 144

我国在进行重大危险源的申报、普查工作中,将重大危险源分为七大类: (1)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贮罐); (2)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库); (3)具有火灾、爆炸、中毒危险的生产场所; (4)企业危险建(构)筑物; (5)压力管道; (6)锅炉; (7)压力容器。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危险源辩识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只有识别出危险源的存在,找出导致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控制事故的发生,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安全程度。 (一)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1)辨识危险源的种类、危险性质、损害能力。在进行危险源 辨识时应充分考虑发生危害的根源及性质,如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等。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需考虑危险源从哪个方面对身体进行伤害,能够对多大的范围内造成多大的伤害伤害的持续时间有多长等。 (2)辨识危险源的数量。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 B.

危险源辨识评估分级表

序号危 险 因 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 因 事 故 后 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1 雷 击 触 电 1.夏季雷 电季节季 节自然直 接雷击; 2.雷电二 次作用,沿 着电气线 路、金属管 道侵入。 1.厂区构建 物未安装避 雷设施; 2.变电站变 压器、电杆等 未安装避雷 器; 3.避雷设施 损坏、失效或 人为拆除未 恢复。 人 员 伤 亡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供 电 中 断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安装避雷设施、避雷器; 2.及时更换损坏、失效或恢复 人为拆除的避雷设施。 2 高 低 温 1.夏季酷 暑,室外温 度高达 40℃以上; 2.冬季寒 冷,最低温 度0℃以 下。 1防暑降温用 品未发放到 位; 2.空调、风扇 等设备工作 不正常; 3.通风不畅 通; 4.防寒用品 未发放到位。 人 员 伤 害 非重 大危 险源 1.加强防暑降温和防寒用品的 管理; 2.及时维修制热、制冷及通风 设备;

序号危 险 因 素 触发事件 形成事故原 因 事 故 后 果 危险 等级 防范措施 3 地 震 1.断层错 动; 2.岩溶塌 陷;3.陨石 撞击;4. 地函物质 相变化。 工程建(构) 筑物设防等 级低于所在 区域地震烈 度 人 员 伤 亡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 及时维护老化的建(构)筑 物; 2.定期对工作人员举行逃生演 习,加强工作人员的防震能力; 4 内 涝 水 灾 1.雨季积 累大量降 水; 2.排水不 畅通。 1.防洪设备 设施不完善 2.排水设备 设施不畅通 人 员 伤 害 建 构 筑 物 损 坏 经 济 损 失 非重 大危 险源 1.及时维护和增设必要的防洪 设备设施。 2.定期对排水设备设施进行维 护,对可能造成淤塞的位置进 行清理,保证排水畅通。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化学与热力学性质的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的,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的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的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的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的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隐患与风险的区别 在安全工作中,特别是在安全检查、安全督查(督察)、风险评估工作、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中,不少人常常为“什么是隐患,什么是风险”争论得脸红脖子粗。 一、基本理论 1、能量意外释放论 该理论认为,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能量或有害物质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各种能量或有害物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致害因素,如机械能可能导致撞击伤、夹伤等伤害,热能可能导致灼伤、中暑,电击则导致伤亡等。 能量意外释放论说明了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至于能量或有害物质为什么会失去控制而意外释放,奶酪模型理论则给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 2、奶酪模型理论 奶酪模型理论认为,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屏障(措施)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像“瑞士奶酪”那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或漏洞。 正是由于缺陷或漏洞的存在,导致防控屏障这些屏障(措施)不能够很好发挥作用,如果屏蔽某一能量或有害物质的所有屏障

在某一时刻同时失去作用,就会导致该能量或有害物质失控,进而造成事故发生。 因此,为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既要辨识出诸如能量或有害物质这样的根本致害物,以便设置相应屏障进行防控,同时还要辨识出防控屏障上的缺陷或漏洞并进行修补,以使其发挥应有的防控作用。 二、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1、危险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危险源一般分可为两类:一类是能量或有害物质所构成的第一类危险源,如行驶车辆具有的动能、高处重物具有的势能以及电能等等,都属于第一类危险源,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源头。另一类是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监管缺陷等在内的第二类危险源,也即危险源定义中的不安全的状态、行为。它就是防控屏障上那些影响其作用发挥的缺陷或漏洞,正是这些缺陷或漏洞致使约束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屏障失效,导致能量或有害物质的失控,从而造成事故发生。 例如,煤气罐中的煤气就是第一类危险源,它的失控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煤气中毒;煤气的罐体及其附件的缺陷以及使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潜江市永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 (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公司牛磺酸事业部、环氧乙烷事业部的生产、储存过程中涉及的物料情况如下: 原辅料: 1、牛磺酸事业部: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二氯乙烷、碳酸钾、氢氧化钠、五氧化二钒、硼酸 中间产物: 1、牛磺酸事业部: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烯、乙醛、甲醛、二氧化碳 产品:牛磺酸、亚硫酸钠、环氧乙烷 副产品: 1、牛磺酸事业部:硫酸钠 2、环氧乙烷事业部:乙二醇 辅助过程:氮气置换系统需用的氮气(压缩的)、仪表用空气(压缩

的)、制冷过程中氟利昂R22。 其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有:浓硫酸、30%液碱、液氨、环氧乙烷、硫磺、乙醇、液化气、乙烯、氧气、乙二醇、甲醛、乙醛、二氧化碳、二氯乙烷、碳酸钾、五氧化二钒、硼酸。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列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物质为:液氨、环氧乙烷、乙烯、二氯乙烷、液化气、乙醇、甲醛、氧气。 根据本公司特点,将公司两个生产事业部划分为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环氧乙烷事业部储存罐区及牛磺酸事业部原料储存区三个单元。 1.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 危险化学品临界量及实际存在量一览表 由此可见,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量小于其临界量,因此,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区单元危险化学品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环氧乙烷储存罐区单元 该单元有:乙醇储罐2台(2370m3/台),乙烯储罐1台(3000m3/台),液化气储罐1台(200m3/台),环氧乙烷储罐2台(200m3/台)。

EHS检查及隐患排查、危险源识别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控制和消除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推广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以系统工程的原理、标准及技术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及预测系统中的危险性,采取综合安全措施,来消除或控制危险的发生,防止潜在危险变成实际危险,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安全的施工环境。 一、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的分析 由于危险性有潜在的性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展为事故,故在未发生事故前,如何辯认出潜在的危险源就至关重要,为了能迅速查出危险源,应采取如下两种预先分析方法: (1)调查危险源:先对生产目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作较为充分的调查了解,然后再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对象中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能够造成久员受伤,物质损失的危险性。 (2)识别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性往往是很难辨识的,危险性已是固有的潜在性质,应采取系统地去辦别它,才不会造成遗漏。 根据过去的经验及同类施工中所发生过的事故,进行综合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着主要的“五大伤害”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坍塌事故。 二、重大危险源在施工现场的工程隐患 (一)脚手架工程的隐患 脚手架有落地式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门型脚手架等各类型的外墙脚手架,在搭设使用、拆卸存在的安全隐患有: 1、脚手架无搭设方案,尤其是落地式脚手架,项目经理把脚手架的施工承包给架子工,架子工有的按操作规程搭设,有的凭经验搭设,根本未编制脚手架施工方案; 2、悬、挂、挑、门型等脚手架无设计计算书; 3、脚手架与建筑物的拉结不够牢固; 4、杆件间距与剪刀撑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5、脚手板、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材质不符合要求; 6、施工层脚手板未铺满; 7、脚手架搭设前未进行交底,项目经理部施工负责人未组织脚手架分段及搭设完毕的检查验收,即使组织验收,也无量化验收内容; 8、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均匀,荷载超过规定; 9、通道及卸料平台的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规定; 10、落地式和门型脚手架基础不平、不牢,扫地杆不符合要求; 11、挂、吊脚手架制作组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1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升降装置、防坠落、防倾斜装置不符合要求; 13、脚手架搭设及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的未上岗,未经专业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附件 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 一、危险源类别 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 二、名词解释 (一)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 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 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 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

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 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 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 1 风险点划分原则 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检维修,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重点进行管控。 四、风险点划分方法 安全科组织工艺、技术、设备等专门小组力量,与现场车间员工、管理人员一起发对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排查。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基本概念 1、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1)、能量、有害物质 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 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 B、人员失误 C、管理缺陷 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一般危险源的辨识 (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嘚依据和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嘚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 a) 危险物质嘚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b)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嘚化学与热力学性质嘚加工工艺活动和与这些工艺活动相关嘚,属于标准表1中危险物质嘚储存活动; c) 厂内危险物质嘚运输。 本标准不适用于: a) 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嘚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嘚部门除外; b) 军事设施; c) 矿山、采石场中矿物嘚开采、勘探、提取、加工; d) 厂外危险物质嘚运输; e) 地下储罐。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嘚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嘚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嘚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嘚可能性。 GB12268-90 危险货物品名表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危险物质hazardous 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嘚混合物,由于它嘚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嘚危险。 3.2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嘚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嘚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 临界量threshold 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嘚数量,若单元中嘚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 重大事故major 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嘚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 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嘚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嘚单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