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企业管理知识》全套复习宝典(精华版)
- 格式:doc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284
2021年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企业管理知识》全套
复习宝典(精华版)
第一章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及重要指标
【考点一】国内生产总值【熟悉】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
对国内生产总值定义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基本问题:
(1)国内生产总值是在某一既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
(2)国内生产总值是最终产品和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3)国内生产总值测度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因此不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商品和劳务不在计算范围之内。
(4)国内生产总值应当包括劳务的价值。
(5)国内生产总值只包括本期产出的市场价值,只计算当期的产出,不包括以前或以后的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流量指标。
(6)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同样存在一个地理区域的约束。
(7)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是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因此应当严格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避免对中间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
【考点二】价格指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熟悉】
(一)价格指数
宏观经济学中常涉及的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者
价格指数。
消费价格指数(CPI )告诉人们的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
用公式表示,就是: CPI 100⨯⎪⎭⎫ ⎝⎛=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
格计算的价格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 作为衡量生产原料和中间投入产品价格平均水平的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是对给定一组商品的成本的度量。
(二)基尼系数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和洛伦茨曲线都是表示社会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茨曲线推导出来的。
洛伦茨曲线是指收入的百分比与人口的百分比所形成的曲线,洛伦茨曲线把正方形图对角线的下半部分为A 和B 两块(如图1-1)。
图1-1
基尼系数=A/(A+B).
(三)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 ’s Coefficient )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
其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
食物支出金额=⨯100% 【考点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熟悉】
所谓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用当期价格乘以当期数量而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基期价格乘以当期数量而得到的国内生产总值。
显而易见的,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剔除了价格因素
的影响。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表明了商品与劳务数量的多少,同时也代表着不同的福利水平。
更进一步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引入还构建了一个衡量社会总体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是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是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
用公式表示为:
100%⨯=某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某国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数 【考点四】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了解】
1.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净值也被称为国内净产值,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生产出来的新增价值量。
用NDP 表示。
NDP=GDP —折旧
2.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国民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用NI 表示。
在实际计算的时候,一般用国内生产净值减掉企业间接税得到。
NI=NDP —企业间接税
3.个人收入
个人收入用PI 表示,是指一国之内所有个人在一年内从各种来源所得的收入的总和。
用公式表示为:
PI=NI —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
4.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所有可以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用PDI表示。
个人收入在缴纳了所得税以后就构成个人可支配收入。
因此,存在以下公式:
PDI=PI—个人所得税
从以上分析说明中可以看出,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
(1)G DP—折旧=NDP
(2)N DP—企业间接税=NI
(3)N 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
(4)P 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宏观经济总量指标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共同构成测度国民经济活动的国民收入核算指标体系。
【考点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重要的恒等式【熟悉】
1.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在这种情况下,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的变动作为存货投资,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等于消费加投资,即GDP=Y=C+I。
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做最终产品的售价超过工资、利息和租金的余额,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
总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消费,其余部分都作为储蓄。
于是,从供给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
Y=C+S。
由于C+I=C+S,所以I=S。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
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来的。
根据定义,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国民总收入等于消费加储蓄,国内生产总值又等于国民总收入。
于是,就可以得出储蓄—投资的恒等关系。
这种恒等关系就是两部门经济中的总供给(C+S)和总需求(C+I)的恒等关系。
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就一定相等,而无论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通货膨胀状态,还是处于均衡状态。
2、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所谓三部门经济,是指在居民户和企业之外,再加上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
把政府经济活动考虑进去后,国民收入的构成将发生变化:
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GDP=Y=C+I+G。
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总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和储蓄,还先要纳税。
但是,居民一方面要纳税,一方面又会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
税金扣除了转移支付后才是政府的净收入,也就是国民收入中归于政府的部分。
假定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 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则T= T0-T r。
这样,从收入方面看,国民收入的构成就是:GDP=Y=C+S+T。
按照社会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总产出价值又构成总收入的原理,我们可以把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概括为:C+I+G=Y=C+S+T,公式两边消去C,得I+G=S+T,或I=S+(T-G)。
这里的(T-G)可看做政府储蓄,因为T是政府净收入,G是政府购买性支出,二者差额即政府储蓄。
该政府储蓄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
这样,I=S+(T-G),也就表示储蓄(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和投资的恒等。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年内在本国领土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净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B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
2、在下列情形中,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在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D.生产企业今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拖拉机
【答案】A
【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既定时期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用GDP表示。
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当年这个国家或地区之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B、C、D三项均非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3、一国的基尼系数是0.25,按照国际惯例,该国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属于()。
(2010年真题)
A.高度平均
B.相对平均
C.比较合理
D.差距偏大
【答案】B
【解析】按照国际惯例,基尼指数在0.2之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表示“比较合理”
【考点】1.1基尼指数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的关联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GDP—折旧=NDP
B.NDP—企业间接税=NI
C.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
D.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转移支付
【答案】ABC
【解析】国民收入核算的五个总量指标存在以下关联关系:(1)GDP—折旧=NDP
(2)NDP—企业间接税=NI
(3)NI—企业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转移支付=PI
(4)PI—个人所得税=PDI=消费+储蓄。
ABC正确,D表述不正确。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
【考点一】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了解】
西方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四个方面,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二】财政政策【熟悉】
(一)财政政策的构成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从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来看,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包括财政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1、自动稳定性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税收的自动稳定性
(2)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2、权衡性财政政策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区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三)财政政策的选择
作为政府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财政政策的实施,都要根据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状况,考虑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因素的影响。
【考点三】货币政策【熟悉】
(一)法定准备金与货币创造机制
1、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授权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留的最低限度的库存现金占其吸纳的全部存款的比率。
2、存款创造机制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表现为银行系统在法定准备金率下,通过一系列存贷关系,导致存款总额增加。
3、存款乘数
存款乘数是指初始存款所引致的银行系统存款总额的增加倍数。
存款乘数与法定准备金率负相关: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乘数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货币乘数
我们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现金称为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就是基础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的倍数。
由于基础货币具有货币供给量成倍放大或成倍缩小的高度能力,因而又称高能货币。
(二)货币政策工具
1、法定准备金政策
2、再贴现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
【典型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各种有价证券的目的是:()
A.调节债券价格
B.实现利润最大化
C.调节货币供给量
D.调节价格水平
【答案】C
【解析】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活动。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达到调节信用、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C
【解析】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表明总需求过旺,应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的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3、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答案】A
【解析】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社会的总需求。
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
政策来消除通货膨胀的缺口,达到供求平衡。
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是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
4、在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2010年真题)
A.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B.减少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
C.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减少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
D.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增加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水平
【答案】A
【解析】在总支出水平过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政府应减少社会福利支出,降低转移支付水平,从而降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社会总需求水平
【考点】1.2财政政策的构成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
【考点一】失业【熟悉】
(一)失业与失业种类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区分为:
1、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失业有很多种类,根据主观是否愿意就业,分为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2、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又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
(二)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的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换一种方式说,相对于潜在GDP,实际GDP每下降两个百分点,实际失业率就会比自然失业率上升一个百分点。
(三)失业的治理
(1)对摩擦性失业的治理。
(2)对结构性失业的治理。
(3)对周期性失业的治理。
【考点二】通货膨胀及其经济效应【熟悉】
(一)通货膨胀分类
按照价格上涨速度通货膨胀可以分为:
(1)爬行式通货膨胀。
(2)温和通货膨胀。
(3)奔腾的通货膨胀,也称加速的通货膨胀。
(4)恶性通货膨胀。
按照市场机制作用程度,通货膨胀分为:(1)公开型通货膨胀,或称为显性通货膨胀,指物价总水平发生明显、直接的上涨。
(2)抑制性通货膨胀。
政府进行价格管制,物价上涨被抑制,商品短缺,出现强迫储蓄。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造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则主要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因素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两种结果:(1)在产量提高的同时,物价也逐渐上涨,但其上涨幅度小于货币量增加的幅度。
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出现半通货膨胀。
(2)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供给成本提高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的种类包括:
(1)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2)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3)商品推动的通货膨胀。
3、混合性通货膨胀
混合性通货膨胀是由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同时发挥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结果。
这种观点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究竟是需求拉动还是成本推动很难分清,即所谓“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由社会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而引起的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上涨。
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除了总量因素以外,由于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如产业结构、部门结构、比例结构失调,某些部门发展速度快,某些则萎缩,劳动力又不宜流动等使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5、其他原因
(1)心理因素。
(2)输入因素。
(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
(2)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通货膨胀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紊乱。
(3)对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
除了影响微观经济和再分配,通货膨胀还影响宏观经济。
研究结果表明,低通货膨胀国家的经济增长
最为波动;而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趋势则较为缓慢。
恶性通货膨胀必然会带来灾难性恶果。
(四)反通货膨胀政策
1、紧缩政策
实行紧缩政策主要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渐进主义”方法,即逐渐地实行萎缩经济,在失业率缓慢上升的压力下,使通货膨胀逐渐得到抑制;二是“冷火鸡”方法,又称激进主义的方针,即大幅度地实行经济紧缩,失业率迅速上升,使通货膨胀得到较快抑制。
紧缩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①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②提高利率。
③公开市场业务。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
2、收入政策
政府为了减低一般价格水平上升的速度而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
其目的在于影响或控制价格、货币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率。
主要措施包括控制工资、控制企业哄抬物价、降低关税等。
3、指数化
指数化是指以条文规定的形式把工资和某种物价指数联系起来,
当物价上升时,工资也随之上升。
这样可部分地消除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造成的影响。
其目的是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而非追求物价的稳定。
指数化的类型有债券或储蓄指数化、税收指数化、工资指数化等。
4、实施供应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即运用刺激生产增长的方法来增加供应。
主要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比例,同时,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这样,一方面可以解决总供需方面的不平衡,以平抑物价;另一方面也不致引起失业率的增加。
5、其他方法
除以上几种对策外,治理通货膨胀还包括其他一些措施,如进行道德劝说、结构改革、货币改革、发行国债等。
【典型例题】
单项选择题:
1、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称为:()
A.总需求不足的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答案】B
【解析】摩擦性失业是指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由转换职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失业。
这种失业的性质是过渡性的或短期性
的。
因此,由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而导致的失业为摩擦性失业。
2、下面表述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小
B.在通货膨胀可以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也很大
C.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D.在任何情况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影响很大
【答案】C
【解析】通货膨胀对再分配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来实现。
大多数工薪阶层、退休者、失业和贫困、接受政府救济者等的收入会在通货膨胀中受损失,那些货币收入能够随着物价上涨而及时向上调整,且调整幅度大于或等于物价上涨幅度的社会阶层和集团,其实际收入不会受到影响甚至上升,是通货膨胀的受益者。
因此,在通货膨胀不能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往往有利于雇主或企业主而不利于工人,因为雇主能够使其货币收入能够随着物价上涨而及时向上调整。
3、增设青年就业服务机构是对()治理的一种方式。
(2010年真题)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答案】A
【解析】产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不断变化,信息不太充分,不太对称。
主要治理手段是通过缩短选择工作的时间来减少摩擦性失业,如增设职业介绍所、青年就业服务机构,以及通过建立人才库网站等以更多的途径传播有关就业信息。
【考点】1.3失业的治理
4、下列政策中,属于紧缩性反通货膨胀政策的是()。
(2010年真题)
A.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利率
C.公开市场业务
D.增加政府开支
【答案】C
【解析】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公开市场业务;紧缩性财务政策主要包括:增加税收、压缩支出、缩小财政赤字。
【考点】1.3反通货膨胀政策
第四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考点一】经济增长【熟悉】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点
经济增长的六个基本特征:
(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
(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
(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
(4)伴随着经济增长,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5)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
(6)世界经济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的源泉有以下几个:
(1)劳动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
(2)资本投入的增加。
(3)技术的进步。
(4)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经济增长的衡量
衡量经济增长一般使用经济增长率指标。
经济增长率是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排除了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上也就是产量的增长率。
计算两年间的经济增长率,通常以Y1代表第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2代表第二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即为
r=(Y2-Y1)/Y1
另外,常见的增长率是计算某一时期内的年平均增长率,这种计算方法是以这一时期的第一年和最后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计算的依据,采用复利法来进行计算。
以Y1代表第一年的实际国民生
产总值,Y n代表最后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该时期包括n年,r 代表年平均增长率,则有
Y n= Y1(1+r)n
【考点二】经济周期【熟悉】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或下降的交替过程。
(二)经济周期的阶段
1、两阶段法
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2、四阶段法
对上述两个阶段又可进一步细分,扩张阶段可以分为复苏和繁荣两个阶段,收缩阶段可以分为衰退和萧条阶段。
在四个阶段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性阶段,如图1-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