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该怎么办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该怎么办
郭立娟(学员)发布时间: 2010-05-04 14:57:45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我学到了一些有关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中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着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实例。
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学生都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对学习、考试、人际交往、家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上准备不够,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和深思的问题。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综合分析目前学生们出现的主要问题心理问题有:性格孤僻,整日沉默寡言;情绪多变,自控能力差,有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意志薄弱,胆小怕事,缺乏信心,依赖性强;遇到提问、考试、竞赛易焦虑、紧张;对学习厌倦,缺乏兴趣;缺乏合作意识,不愿与别人交往,交往能力极差;频频破坏纪律,对教师的批评置若罔闻,甚至“破罐子破摔”;爱说谎话,欺骗老师和同学;在家里任性,相干啥就干啥,动不动就耍“小皇帝”、“小公主”脾气,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
在以上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最普遍的应该是逆反心理。我们班的刘晓就是一个这样的活例子。他在家里,经常与家长“顶牛”。在学校里,与老师对着干,与同学关系也不融洽。经过了解我觉得,他们家是典型的家族式的管理:他们家一般是爷爷说了算,爸爸妈妈对爷爷惟命是从。又加上爷爷对孙子疼爱过甚,一项听之任之,爸爸妈妈相管也不敢管,所以造就了这个孩子一身的毛病,谁管也不服。我觉得,刘晓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其他同学,主要是有家庭原因造成的。
克服逆反心理,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培养该生善于“理解人意”的能力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萌发独立意识的一种表现,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比较突出。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教育青少年都是从良好的愿望出发,不会是故意找茬。也许方式方法简单粗暴了点,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厉耳利于行”。
二、培养多向思维
人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所控制,视野就变得狭隘,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只要冷静下来分析整个事端,就会发现所强烈反对的意见也许并非真理,但“对着干”起码说明自己的思维和对方一样狭隘。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来说,努力培养发散思维,从多方
面考虑,理智多于情感,就会有助于他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三、教育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点。
有时,家长和教师的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反抗这一做法则是正确的行为。教育不是培养一味顺从的人,盲从或盲拒都是不正确的行为表现,事事顺从也不是心理键康的表现。相反,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教育应该是培养有主见、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四、尊重学生
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经常受到教师的斥责、惩罚,一般都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怀有戒心敌意,但他们又需要教师的谅解和信任。为此必须先解除他们的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最根本的方法是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实意地帮助他们。教师,应改变过去严厉而单一的批评式的语态,对学生和蔼可亲、态度诚恳、善于发现“难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觉得老师真心实意地对他友好,消除他们的敌意和戒备心理。
五、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不同的班级具有不同的心理气氛,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教师应善于在班内组织起有一定层次的人际关系脉络,为学生日益扩展交往范围、形成丰富的责任依从关系提供充分的条件。教师可以组织帮教小组,给逆反学生学习上、生活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予以特别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善意,逐渐消除对立情绪,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对集体感兴趣,逐渐改变原先的态度和看法。
总之,只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