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知识点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知识点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知识点
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的历史与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①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心理学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相互联系

答:1.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

2.已经形成的个性心理,又会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从而对心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使之带有个人的色彩。

5.心理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阶段

6.应用: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明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理论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3.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

(2)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

3.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4.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5.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总结:有助于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发展当代教

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学习的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重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而是幼儿学习的特征与规律;不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方法与策略,而是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依据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规律开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⑴描述人类的本性⑵探讨学习心理⑶阐述个别差异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该定义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⑴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 ⑵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⑶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学科。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得产生先与幼儿教学心理学。既然已经有了教育心理学,为什么还要建设幼儿教育心理学呢? 这是因为幼儿的学习与教学虽然与中小学生有共同性,但还有其特殊性,在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都各有差异。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个立场:①行为主义取向②认知主义取向③建构主义取向: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三大变量:①幼儿学习者②幼儿教育者(主要指幼儿园老师)③环境与教学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得任务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 ⑴科学的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 ⑵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效果 ⑶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①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划时代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 利宣言” ②福禄培尔,德国。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 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他把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之为“恩物”。他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③蒙台梭利,意大利。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幼儿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刺 激与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练习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神经冲动_.神经冲动 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动作电位_来说明。 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电传导_,在细胞间主要是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突触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神经递质_来完成的。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兴奋_,另一种是_抑制_。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反射_方式来实现的。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反射弧_。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交感神经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额叶_、_顶叶_、_枕叶_、_颞叶_。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额叶_;_顶叶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枕叶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听觉中枢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语言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抑制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条件抑制包括:_消退抑制、延迟抑制_;无条件抑制包括:_外抑制、超限抑制_。抑制。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相邻性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相倚性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相邻性,相倚性。 12、在心理学上,当一个反应的概率由在其之前的事件决定的时候,其行为被归类为应答性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着。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着《生理心理学原理》 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二、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在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活动中,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里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是指: (1) 严格控制试验情景,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3)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4)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绪论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1、情绪与情感有什么关系? 答: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从大脑的反射活动与心理反映活动而言,两者具有同等意义,即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但又有一定的区别: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和人的肌体要联系的体验形式,而情感是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如和人的社会交际、友谊坱要相联系的同情心、同志感、友谊感,同觉遵守社会行为准则要求相联系的道德感,对文化与精神需要的美感和理智感等,都属于情感范围。 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从人的个体发展来看,婴儿身上最先产生的是情绪,有些情绪还带有本能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变得复杂,人的情绪也越来越丰富。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在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3从反映的角度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而情感的性质是与稳定的禛地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它是在千百次地从多方面感受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某种持久的、稳定的、反映本质的需求关系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是两个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二者都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与体验。 两者的区别在于:1,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和人的肌体相联系的体验形式,而情感是和人的高级社会需要性相联系的。2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共有。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3从反映的角度来看,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而情感的性质是与稳定的事件的内容密切相关的,是持久的、稳定的、反映本质的需求的态度体验。 2、人的意志行动有哪些特征?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标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行动。 3、人的心理反映有哪些特点? 答:1人的心理(即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与发展的产物,是心理发展的高级阶段。 2人的心理活动有主观性和能动性的特点,人的心理反映除受客观现实和人脑的机能影响外,还与个体的知识技能经验、智力能力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意识、情绪和意志状态等有关系,人在认识和变革现实中都会表现出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3人的心理活动还有在社会实践与活动中不断变化发展与受社会制约性的特点,它往往要受遗传基因、自然与社会环境、学习与教育、科技文化与经济活动、人际交往与社会生活、团体与组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4人的心理活动的意识与自我意识特点,这是人的心理有别于动物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和阶段,这是有自觉目的性、清晰性、第二信号系统、能动性和社地会制约性紧密联系的心理活动。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二编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林崇德版)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 [内容简介]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心理学基础第一章绪论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个体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及进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倾向与心理过程的特点。 4.心理状态:人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 5.自然实验法:在自然条件下,控制适当信息引起心理的研究。 6.心理测量法: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工具对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进行测量,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二、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3.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心理可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5.心理现象的实质是脑的机能,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6.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有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 7.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 三、选择题 1.以下属于心理学理论领域的是:A.B.C.D A.管理心理学B.社会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咨询心理学

分析:心理学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包含了对心理现象各方面的研究,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动物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2.“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以下哪一学派的观点:A A.格式塔心理学 B.构造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3.下列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 A.罗杰斯B.铁钦纳C.奈瑟D.皮亚杰 四、简答题: 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3.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1)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2)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 (3)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5.简述实验法的几个变量。 自变量:研究者所操控的变量 因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反应 无关变量:除了自变量外其他能影响到因变量变化的量,但是研究者并不关心,对其作出严格控制的量。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

发展心理学_____林崇德 第一章绪论 一: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 (1)广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4)发展心理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作用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与外因(涉及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5)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 年龄阶段的划分 不同的划分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情况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趋势,将人的一生分为: (1)新生儿期(出生——1个月); (2)乳儿期(1个月——1岁) (3)婴儿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7岁) (5)童年期(6岁——11、12岁) (6)少年期(11、12岁——14、15岁) (7)青年早期(14、15岁——17、18岁) (8)青年晚期(成年初期)(17、18岁——35岁) (9)中年期(成年中期)(35岁——60岁) (10)老年期(成年晚期)(60岁——死亡) 2、人生的阶段依据: (1)以心理性欲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弗洛伊德; (2)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柏曼; (3)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皮亚杰; (4)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 三、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6)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7)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 四.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与环境{高尔顿(遗传决定论),霍尔(复演说),麦独孤,弗洛伊德} (2)内因与外因{华生(环境决定论),纽曼} (3)连续性与阶段性{斯特恩,吴伟士,格赛尔} (4)相互作用论{皮亚杰:遗传与环境相互依存;遗传与环境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收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梳理及练习题

教育心理学习题册 第一章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 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 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 1.我国古代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2)、(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2)、(3)探究、(4)行动。 4.实验教育学派产生于,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5.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是国教育心理学家。 6.桑代克于年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7.桑代克早期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1)、(2)、(3)。 8.一般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2)、(3)教学和课堂管理心理。 9.在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问题上,奥苏伯尔主张以学生的为主线,把教师的看

教育心理学—绪论

目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二、教学系统 (3)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3) 1、学生----学习的主体 (3) 2、教师---关键作用(协调学与教) (3) 3、教学内容 (4) 4、教学媒体(独特因素) (4) 5、教学环境 (4) (二)教学过程的单个侧面 (4) 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4) 2、教学过程 (5)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5)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5)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5) 1.联系 (5) 2.区别 (5) (1)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6) (2)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有一定的差距 (6)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6) 1.联系 (6) 2.区别 (6) (1)研究对象不同 (6) (2)教育心理学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6) (3)教育心理学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的研究。 (6) (三)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6) 1.联系 (6) 2.区别 (6)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6) (2)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7) (3) (7) 五、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7) (一)性质 (7) (二)意义 (7)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8)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8)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9) (一)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9)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9)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10) (四)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10) (五)整合时期 (10)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章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 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 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 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 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 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 一、教育与学校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必须从促使个体心理发展入手。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景中主要通过上课完成的教育。 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 学校教育过程的核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结构。 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能力的过程。 ㈡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势:①终身教育;②自我教育 三、教学与课: ㈠什么是教学:指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 ㈡什么是课:是教学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 ㈢有效教学的指标: ①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 ②清晰的阐述学习目标; ③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适当的学习活动; ④学生从事创建性的活动; ⑤师生均有方向感; ⑥有令人愉快的气氛; ⑦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 ⑧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 ⑨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第二节学生和教师 一、学生群体心理特征: ㈠学生及学生群体: 1.正式的学生群体:指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班集体具有①育人的目的性;②组织的指令性;③成员发展的相近性;④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结合;⑤伙伴关系的平等性; ⑥教师的影响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