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谈李继宏译《追风筝的人》

2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简?奥斯丁的《爱玛》中的会话含义

3 从饮食角度透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4 消费主义视角下看《麦琪的礼物》中的男女主人公

5 Exploring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Compliments

6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

7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8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9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

10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

11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2 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

13 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

14 林语堂《京华烟云》中女性推崇观探究

15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

16 从消费社会学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美国梦的幻灭

17 以《最后一片叶子》为例论欧亨利的创作风格

18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19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20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口语交际误解现象

21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故事影片名字的英汉翻译

22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23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

24 中西文化差异引起的语义歧义

25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26 译者主体性对翻译风格的影响分析

27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汉语公示语的英译

28 《远大前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悲剧英雄的伟大之处对比

29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30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31 How to Avoid Chinglish on English Writing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32 《土生子》里的象征艺术

33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34 论“孔雀东南飞”英译本的译者主体性

35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36 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

37 美国体育运动词语对美国英语的影响及语用分析

38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Red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39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

40 解读《喜福会》的中国式母爱

41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

42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3 侦探小说的发展

44 《大地》中的儒家思想

45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乐时代的新潮女郎

46 论《追风筝的人》中父子关系的心理剖析

47 E- C Translation of Film Titles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48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49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50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 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

51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

52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

53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54 《觉醒》女主人公-艾德娜追求自我的过程

55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

56 “本我,自我,超我”—《飘》中玫兰妮性格分析

57 《飘》两中译本的比较研究

58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59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60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61 《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62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63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

64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

65 《雾都孤儿》中的童话模式解读

66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

67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

68 看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69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70 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71 中美幽默的比较

72 英汉语中恐惧隐喻的认知分析

73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74 英汉”黑色”的隐喻的对比研究

75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he Love Affair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utterfly Lovers and Romeo and Juliet

76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77 《乱世佳人》女主人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

78 语用学理论在经贸英语口译中的应用

79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80 从《印度之行》看福斯特的人文主义思想观

81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82 英汉句子状语的对比与翻译

83 An Analysis of Snobbery in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Mansfield Park

84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85 论奥斯卡王尔德唯美主义童话中的批判精神

86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

87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构建

88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89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

90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91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92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93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94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

95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96 美国拓荒运动中的新女性形象--读威拉凯瑟《我的安东妮娅》

97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

98 分析《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

99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100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101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02 新闻英语的特征及其翻译

103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104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05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106 浅析商务谈判中非言语交际的核心地位

107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108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109 现代人对超人的需求--超人形象演变综述

110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111 涉外商函的特点及其翻译

112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113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

114 The Research of Language Art in English Class

115 乌鸦在中西文学作品中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

116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

117 论风格的可译性

118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119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

120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

121 “逍遥骑士”——浅析年代美国嬉皮士文化

122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123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124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125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

126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

127 A Portrait of Martin Eden as a Nietzschean

128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

129 象征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运用

130 浅论中文标语英译

131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32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3 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

134 浅析艾米丽?迪金森诗歌的主题思想

135 解读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的成长主题

136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137 初中生英语口语常见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138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139 汉语政治话语中的隐喻研究

140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141 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

142 Women in the Roaring Twenti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The Great Gatsby and The Sun Also Rises

143 《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与《失乐园》中的撒旦的反叛者形象比较

144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45 中美家庭价值观差异浅析

146 扭曲的“美国梦”--简析“鸡蛋的胜利”的主题

147 浅议英语语言中的委婉及其应用

148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149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

150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

151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152 论《拉合尔茶馆的陌生人》中昌盖茨“美国梦”的转变

153 《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性格对其一生的影响及其对当代中国青年的现实意义154 Rabbit’s Predicament and Dreamland

155 应对写作逻辑乱象的对策

156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

157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

158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59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

160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两位男主人公

161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

162 The Significa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in FormingWestern States Multi-culture in the U.S. 163 浅析哈代主要小说作品中鸟的意象

164 An Analysis of Women’s Statu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65 Where Should Gone With the Wind Go?——Study on The Disputes Among Critics of Gone With the Wind

166 非言语交际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

16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象征主义分析

168 浅谈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169 《女勇士》中的华裔女性形象浅析

170 朋克摇滚的反叛与灵魂乐的激情

171 通过《蝇王》看人性

17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173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74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175 浅析《觉醒》中艾德娜自杀的必然性

176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Chinese Proper Nouns in Tourism Texts

177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178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79 衔接理论在科技语篇英译汉中的应用

180 论《厄舍古屋的倒塌》的哥特式写作风格

181 An Analysis on Femin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sic in Little Women

182 中美电影文化营销的比较研究

183 《蝴蝶梦》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研究

184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85 剖析简?爱性格的弱点

186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

187 《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

188 分析《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189 An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Male and Female Relationships in Sons and Lovers 190 美国西部文学中的牛仔形象所体现出的美国英雄主义

191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192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193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的形象分析

194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195 分析阿加莎克里斯蒂在其侦探小说《阳光下的罪恶》中的写作手法

196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

197 被压抑的堕落的人性——《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性格分析

198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199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200 中西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

新闻类题型指导

田1 -3 2014.10.9 新闻类题型训练 1、新闻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 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 用一段话或第一句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结语:它一般是对新闻主体的总结,有时也隐含在主体之中。 另外,课文开头括号部分叫电头。 3、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4、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5、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6、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阅读方法链接 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六要素。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文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阅读新闻,还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类题型概述 对新闻类题目考查主要放在试卷第一部分即语言积累与运用里进行。 语言表达题解题总的要求是:仔细审视题目要求,细读语言材料找出隐性要素,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将规定的现象特征描述出来,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传递出来。 中考新闻类常见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撰写标题、撰写导语(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补写结语、压缩语段、提取要素、结构划分和作用论述、另有一种新题型给新闻加上过渡出现。 (1)、撰写标题:新闻标题必须涵盖文章内容,且要醒目,做这种类型的题目先要分析段内层次,然后进行综合概括,最后还需词语转换等。 (2)、撰写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眼睛,撰写时通常要简明扼要的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了解到新闻最主要的事实,所以做这类题时首先问自己“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回答这一问题的基本上就是答案的要点了,再根据字数要求,增加人物、时间、地点及意义等,做这类题时特别要注意“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找出能涵盖几方面的概念,但不是将几个方面简单相加。 (3)补写结语:结语出现在正文的结尾,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一段话。它的作用一般是总结上文或点明中心,也可以指出事物的发展趋势,所以完成这类题主要要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4)、压缩语段:首先需对语段进行分解;第二步,进行筛选;第三步,再对余下可要可不要的信息可以删掉,进行必要的压缩。 (5)、提取要素:把新闻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变成问题来明确 (6)、结构划分和作用论述:从新闻材料中划分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等五部分,结合新闻事实阐述各结构所起的作用。 (7)、新闻衔接词这类题要处理好过渡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人文性的关系。 总之,新闻类语言表达题重视考查考生高层次的、富于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技能和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是语文考试改革与创新的一个重大突破。考生必须重视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 训练题库 1、请将下面的简讯改写成一句话消息。 据新华社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神舟”六号将于2005年发射,并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目前各项研究进展顺利。 王永志说,现在初步考虑,“神舟”六号准备上两人,飞行5到7天,继续考验飞船的实际能力。他还透露,“神舟”六号还将是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和“神舟”五号基本一致。而与“神舟”五号最大的不同是,两位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进行对地观测等多种科学实验。同时,“神舟”六号还将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的搭载实验,这些实验也将首次由两位航天员完成。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教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营养学家、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豆芽菜”和“小胖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一则消息,把相应的结构的名称用横线在文中标注出来。 上海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牢记邓小平同志重要指示 十年培养上千娃娃计算机人才 70多名中学生获得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证书,成为培养青少年计算机人才重要基地 本报讯(记者钱维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工作10年来取得辉煌成果,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青少年优秀人才辈出,成为培养青少年计算机人才的重要基地。

新闻写作试题库 (1)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

新闻写作练习试题有答案解析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

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

英语新闻报道的特点和收听技巧

(1)掌握新闻报道的结构新闻报道往往采用“倒金字塔体”。所谓“倒金字塔体”,也称为倒途法,即按新闻事实重要性的程度由要点到细节逐步扩展,安排全文。把最重要的事实置于全文的第一个句子中,这个句子被称为新闻导语(the news lead)。它告知听众最关心最重要的事实,如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以及原因和方式(why,how,即新闻导语包含了我们常说的五个WH和一个H构成的“新闻六大要素”。新闻导语是整条新闻的高度浓缩形式,听懂了导语,也就听懂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当然,由于新闻报道的侧重点不同,有时新闻导语也可能只包含其中部分要素 (2)扩大词汇量,熟记新闻报道中的常用词汇 ①普通词汇。尽管新闻报道所使用的词汇量很大,但是语言的基本词汇是稳定的。如VOA 广播中的special English(特别节目)的新闻报告中常用词汇约1 500个,这的重复率在报道中是很高的,如cease-fire,presidential election等政治性词汇,finance banking group等经济词汇以ace shuttle,robot等科技词汇。而新闻英语中的特有用语就更具稳定性。若能掌握这些词汇,再加上一些听力技巧,基本听懂新闻报道就不是件难事了。 ②专有词汇。新闻报道是有关世界范围的最新消息,因在报道中常涉及许多人名、地名、国名。除此之外,新闻报道中还常常出现一些河流、山脉及名胜古迹等专有名词熟悉这些专有名词可使听者更快更准确地了解所听的新闻 (3)掌握一定数量的缩略语(acronym) 由于新闻报道时间的限制,不少机构的名称常采用其缩略形式,即由该名称中数个词的首字母的大写形式组成,如:PLO是the 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的缩写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听者不仅要了解这些缩略语的确切含义,而且还应知道它们的正确读音。 (4)掌握数字的不同读法 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许多数字,大到几十亿,上百亿,小到分数或小数。尤其对一些多位数的数字,要想立刻听准这些数字的确不容易,其主要难点在于位数过多。因此在听多位数的数字时,应对billion(十亿)、million(百万)、thousand(千)、hundred(百)等词尤为重视。同时,要注意一个数字的多种读法,如播音员把两个足球队比赛结果2:0读作two to nothing而不是读成two to nought或two to zero. (5)掌握循序渐进,从慢到快的原则 目前,许多外台(如BBC,VOA)的新闻英语报道有特别英语(Special English)和标准英语(Standard English)两种。所谓Special English也可称为慢速英语,即新闻播放的语速较慢。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编冲刺组合练1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新闻阅读作文立意(含答案)

组合练11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新闻阅读+作文立意 (45分钟4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________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________,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它________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游赏西方园林,你是“客”;游赏江南园林,你是“主”。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驻足观赏。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浩如烟海源源不断耳濡目染心心相印 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心旷神怡 C.博大精深源源不断潜移默化心心相印 D.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耳濡目染心旷神怡 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对象运用错误。源远流长:①源头很远,流程很长。②形容历史悠久。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和横线前的“历史悠久”相呼应。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用在此处不恰当。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恰当。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用在句中不合情境。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 B.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 C.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 D.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思想 解析原文中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错,应为“江南园林是……的杰出代表”;“它解决……思想”搭配不当。 答案 D 3.下列在文中括号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新闻的英语语言特征及翻译策略 The Language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News English (作者:王振,学号:1302020205) 目录 摘要 内容 一、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分析 (一)从新闻词汇的角度看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二)从句法及时态使用的角度看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三)从新闻的总体语言风格角度看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四)从新闻的惯用布局角度看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 二、新闻英语的语言翻译原则和策略 (一)新闻英语的翻译原则 (二)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 新闻语体即在新闻中使用的语体。在英美国家,新闻一般根据纪实性被分为软新闻( soft news) 和硬新闻( hard news)。简讯( News brief)、新闻报道( straight news)和深度报道( in-dept reporting) 被称为硬新闻,而评论( comment)和特写( feature) 则被称为软新闻。由于新闻的告知和传播功能,新闻语体形成了自身个性鲜明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大众化;语言简洁;用词灵活、新颖;善用修辞。而由于英语自身的语言特点,英语新闻语体还具有时态运用灵活的特点。新闻的受众非常广泛,上至各领域的高官者,下至各个阶层的黎民百姓,无一不是新闻的消费者。因此,为了适应多层次的消费者,新闻通常使用大众化的语言以迎合广大群众的口味,缩小新闻与读者的距离,使新闻读起来有亲切感。新闻英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信息传播载体,但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对其进行翻译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和技巧,要从其语言特点出发注重表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因此当前对新闻英语的语言特性进行研究,并且探索科学的翻译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新闻的词汇、句法时态、总体语言风格和惯用布局角度分析了新闻的英语语言特征并从翻译准则和技巧阐述了新闻英语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新闻英语;语言特征;翻译策略

新闻类练习—从语言运用角度

新闻类练习(一)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处理它必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叙事性和语言简练性的特点。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五“W”: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人物 (who) 事 件 (what) 原因(why) 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呢?下面以 1999 年高考试题 26 题为例,作简要说明: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今年 2 月 28 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 3 月 1 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 0.16 元的,调整到 0.16 元;高于 0.22 元的,降到 0.22 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 500 元至 1000 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 500 元至 1500 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 20 克 0.50 元提高到 0.60 元,外埠由每 20 克 0.50 元提高到 0.80 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超 22 个字) 分析:从思维能力看:此题测试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从语文表达技巧看:此题检测的是对关键信息准确辨析,恰当筛选,正确组合的能力。 思路:寻找新闻材料的五“W”: 1、看考题所给的材料,没有内容上的总括,但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与电信收费标准……邮资…… ” 可见:陈述对象为:电信费、邮资 2、二者干什么呢?“调整”“结构性调整”。显然事件为“调价”。

分析英语中的模糊语言Vague language

Vague language Who speaks of vagueness should himself be vague. ----Bertrand Russell Vague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hat talks about something without directly saying what it is. A representation is vague when the relation of the representing system to the represented system is not one-one, but one-many.(当用于描述的体系与被描述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时,这个描述就是模糊的。) ----Vagueness, Bertrand Russell, 1928 Vague word 1 Words with a similar meaning(意义相近的词): thread, string, cord, rope They all have the meaning “线,绳子”. But there is no clear line between them. We can’t tell how thick can be called “rope”, and how thin can be called “string”. 2 Words with a different meaning(反义词): big, small They are a pair of antonyms, but the limit between them is changeable. For example, “a big track” and “a small plane” have a different criterion towards “big” and “small”. 3 Words with several meanings(一词多义): bank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新闻类试题答题技巧(附例题) 一、拟标题。 拟标题是给出一段新闻,要求学生给这段新闻拟一个标题。这种题很多,它主要考察学生对文本把握的程度,也就是考察学生抓住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如: 例1、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要求不能超过10字。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5月20日电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 建设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和期待。今年汛期,三峡大坝开始全面挡水,可使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能够有效控制,长江中下游1500万人、150万公顷良田从此解除洪水威胁。 三峡工程迄今已完成投资1260亿元。工程安装了26台70万千瓦的特大机组,年发电可达847亿度。高峡平湖的出现,还结束了川江自古不夜航的历史,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 拟标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新闻的主要内容,读新闻时,要抓新闻的主要内容,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导语。通过阅读这则新闻的导语,我们就知道它主要是讲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了。我们抓住这一句内容再缩句就得到答案了:“三峡大坝全线建成。” 二、补写类。 一般有补写导语与补写结语。补写导语就是在给出的新闻上空缺新闻的导语,要求学生补写出新闻的导语。补写结语就是所给新闻空缺结语,要求补写上结语,补写结语也就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概括小结,这种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补写导语的如: 例2、导语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导语。

抗日战士聚徐州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 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2005年5月19日《彭城晚报》,有改动。) 这种题也是考察学生的筛选信息的能力,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因为导语是新闻的开头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做这种题时,首先抓住新闻的主体部分,再浓缩它的信息,压缩语段就成功了。或者抓住新闻的标题进行扩展,因为新闻的标题也是新闻的主要内容,只不过是更浓缩些,更概括些,它是新闻最核心的内容。这段新闻的导语就可以写为:“当年曾在徐州生活、战斗过的9名八旬老人从全国各地齐聚徐州,共忆往昔峥嵘岁月。” 三、概括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内容就是为所给的新闻概括主要内容。如: 例三、请将下列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新华社珠峰大本营5月22日电(记者张景勇边巴次仁)红色测量觇标竖立在地球之颠,珠峰脚下的6个交会测量点同时展开峰顶连测;GPS测量设备、冰雪深雷达探测仪在峰顶开始工作……22日11时08分,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迎来决战时刻:我国登山测量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测量顺利展开。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里就是考察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大概内容的能力。其实我们读后就可以知道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讲“我国成功进行珠峰登顶测量。 四、语言交际运用类。 这种题实际就是一种情景交际题。阅读有关材料后,按情景写出有关人物的语言。如: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的答题技巧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

模糊语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Fuzzy Language in Our communication 1. Abstract: Some phrases are useful when we want to say that something is similar to something else, but it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We often use these phrases because we can't find the exact word that we need.‘kind of and sort of? in … I'm kind of happy that school has finished, but I'll miss my friends?. We can also use kind of and sort of before …like? or …similar to? .Some people may ask “whether fuzzy language can have a negative influence in our da ily life?” People always think that language should be clear and accurat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Actually, it can not hinder our normal communication instead helping us. Fuzzy language arouses couples of scholar interests in studying on it since American scholar Lofti Zedeh?s Fuzzy-Set Theory. Fuzzy language refers to the form of language without shapely defined boundaries an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gueness. 2. Instruction: Mr. Tieping says: “We can say in a sense, there is no human natural langu age without vague language.” Fuzzy language, as a constitutive property of natural language, is persuasive in every aspect of language. It is a form of language without shapely defined boundaries and characterized by vagueness. As Liu Fang says, Vagueness is one of the basic of attributes of natural languages,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objective attributes of language and its imperfection in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on.” In our daily life, communication needs may not be met. Therefore, making the most of fuzzy language is a most and beneficial. There are four situations where fuzzy language is preferred. Firstly the speaker occasionally forgets the precise language. Such as your classmate asked you how much your new dress was , but you forgot , you could say …not much?. Secondly, there is no precise language or the speakers do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by precise language. Such as you describe your new friend , you just say she is a good girl, …good? is not a specific word. Thirdly,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precise language. There is no need to use precise language. You are answering the phone, maybe your classmate will ask “who’s calling?”you do not need to use precise language to describe, maybe you just say one of my friends. Fourthly, fuzzy language is a better way for speaker to develop a more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and let the communication go as smoothly as possible. When you want to say something that may lose listener?s face ,you often choose fuzzy language which is an instrument for communi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e polite and modest. To put in a nutshell, fuzzy language is taken to b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its efficient usage in communication. In our daily life, fuzzy language is used frequently for different aims and a variety of reasons. Sometimes people are just not willing to make the problems as clear as crystal in order to leave some possibility of retracting the words. Sometimes fuzzy words can make the expressions more economic and get the meaning fully crossed. Although people use imprecise expression and undefined terms, they also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 They use fuzzy language to reinforce the flexibility of language , it is also one of the principles: When someone asks you where your mother is, but you can not say accurately ,In fact you do not know, but you do not want him to be disappointed ,so you just say my mother is either in the house or at the market. There are some fuzzy words used in our communication. More or less: There?s twenty minutes

浅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浅谈新闻英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作为重要的跨文明传达媒介中的一种,旧事英语在语体上有着本人共同的作风。从言语上看,也有着本人行业英语分明的特征。上面重新闻英语的语篇构造、句法和词汇特征动手,对其停止扼要剖析。一、旧事报道的语篇构造旧事英语向群众提供及时、快捷、客观的旧事信息,语篇构造紧密紧凑,用词平实经济,信息高度稀释。旧事报道必需答复6个根本成绩,这就是人们常讲的5个“W”和一个“H”(Where,When,Who,What,Why and How)。它们通常呈现在旧事的导语中。当然,导语局部的这6个要素并非八面玲珑,有时势件的缘由(why)和方式(how)常在前面的细节中加以阐明。 除导语外,旧事的注释报导方式也有些不同,其构造少数是呈倒金字塔型,即以该音讯最重要的现实开端,随之列出主要的现实,再以最主要的现实来完毕。把重要、精彩、吸引人的内容放在最后面,然后依照日子顺序把其它细节跟随其后,请看上面一则旧事:“President Obama has again demanded that the embattled Libyan leader Muammar Gaddafi step down.Mr.Obama repeatedly told a White House news conference that Colonel Gaddafi had lost the legitimacy to lead.He warns that those responsible for violence against civilians will be held accountable.With more, here’s Kim Ghattas in Washington.” 以上这则旧事,导语答复了who,what,where这些最重要的成绩。接着解释详细的做法(how)。导语是 整篇旧事的灵魂,在旧事英语的学习中,教员应指点先生掌握旧事英语语篇的构造特点,重点抓好导语的了解,这样也就容易片面精确地掌握整篇报道。二、旧事英语的句法特征由于报道日子和报刊篇幅的限制,旧事英语为了以最节省的文字包容高浓度的信息量,经常少量运用扩展句型。这就使得作者能在短日子内就将旧事事情交待清楚。旧事英语的句子的特点是在根本句型SV 和SVO的根底上停止扩展,过度地展开其定语和状语构造成分。罕见的办法有运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言语成分扩展复杂句,有时还较多地运用拔出语替代从句,从而到达简化句子构造的目的。另外,旧事文体中常常用前置修饰语来替代后置的名词修饰语和从句。如:例1:As thousands of refugees continue to pour across the Libyan border into Tunisia to escape the turmoil now engulf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Colonel Muammar Gaddafi,aid officials are warning of a growing humanitarian emergency.A UN refugee official,Liz Eyster,said that 50,000 had crossed from Libya,nearly half of them Egyptians,and the immediate aim was to find adequate food and shelter for them.(BBC news,2011-02-28)该旧事中第一句的导语由“as”引导的缘由状语从句和“engulfing”引导的分词状语构造引出,补充阐明状况;主句是一个如今停止时的句子,介词短语“of a growing humanitarian emergency”引出谓语“are warning”的内容。例2:They have a stand-still-and-lose policy in Iraq and they have a cut-and-run policy in Afghanistan. 该句中的两个复合定语为旧事英语中罕见的前置修饰语构造,简洁明了,防止

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

英语新闻常用句子特征例析 新闻报道文体属于较正式的文体,语言结构比较复杂。但它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简洁明确,主题突出,语言客观,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新闻分书面和口头两大类,分别以报刊与广播为代表,二者在写作风格和技巧上大同小异。除了语篇和词汇外,新闻的行文风格和技巧亦 表现在句子及其使用上。 新闻报道语句是构成新闻语篇的独立的基本语义单位,既受制于新闻语篇的要求,又服务于新闻语篇。因此,新闻语句的结构和句式要符合新闻报道的结构需要和行文规范。新闻报道语篇一般由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结尾组成,其用语要求具体、准确、简明、通俗和生动,所以句子也要反映这些语言要求,与之相辅相成,发挥出支持新闻语篇的作用。因此,在新闻撰写中,习惯采用许多特定结构的语句,如新闻体语句、扩展的简单句、主从复合句、 解释性语句等,这些常用句子或多或少显示新闻文体色彩、结构简洁紧凑、内容丰富明确、修辞手段多样和口语化倾向等特征。 (一)文体色彩较浓 在报道中,出现最多最明显的是新闻体词语( journalistic expressions)。新闻体词语是指媒体出于行文需要,使用频率较高的涉及新闻事件、人物和机构等的词语,即新闻的“套话”、“行话”,包括报道套语、文头惯用语、分类常用语等, 它们在报道中单独成句或形成含有新闻体词语的惯用句式。具有语义简明准确、位置相对固定, 使用快捷方便等特点。虽然有些新闻体词语由于用得太多太久给人以陈旧呆板之感, 但还是不时出现在新闻的各个部分。 可以说,各种新闻体词语在报道里随处可见, 作用不一,如: 1. 表示信息来源出处quote ?as引用?话; who spoke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以?匿名为条件; a spokesman says发言人说officials / sources/ critics/ analysts/observers / skeptics say 政府官员们/有关人士/评论家/分析家/观察家/怀疑者说; declined to comment on / elaborate on /give one’s name /be named谢绝评论/提供详细情况/披露本人姓名; Witnesses said?目击者说; Reports from ?say来自?的报道说; opinion polls show民意调查显示;studies show研究显示。 2. 表示信息状况confirmed /unconfirmed / conflicting reports/ accounts已证实的/未经证实的/相互矛盾的报道/说法; Further details were not immediately available. 进一步的详情眼下不得而知(有待随时报道) 。Details of what happened are still unclear. 事件的详情仍不清楚。Details of ? are still coming in. 详情正?送来本台。Details have emerged of?详情已浮现出来。It was not immediately clear whether?目前尚不清楚。So far there is no word on?迄今尚无关于?的消息。 3. 表示背景对照following随着; ( shortly) before / after就在?之前/之后on the sidelines of在?背景下; against the backdrop of在?背景下; The move follows?此举是随着; was part of作为?一部分; in an apparent reference to显然是指; ?comes as随着; ?comes after随着; as it comes as?随着。 4. 表示意图、预定、推测(暗含评论分析)aim at/aimed at旨在, in an apparent attempt to 显然是想, in an effort to / in a bid to 试图set, slated 预定, expected 预计, feared担心,恐怕; It appears that?似乎; it was presumed?据推测; fall short of缺乏,达不到; likely be seen as很可能 被视为; describe it as描绘为。 5. 表示态度、行为过程accuse 指责; condemn 谴责; blast激烈抨击; hail称赞; dismiss 驳斥; lash严厉斥责;laud称赞; abuse滥用; aid援助; air表达,公开; back支持;bar阻止; block 阻止; boom激增; boost推进; bolster支持;curb抑制; clash冲突; deal交易; ease缓和; flare爆发; grab抢夺; leave造成; loom 逼近; lure 吸引; mark 标志,纪念;move举动; mull深思,认真考量; pound (连续)重击; probe调查; quit停止; row争吵; see 目睹,经历, 显示, voice表达意见; weigh 权衡, 仔细考量; witness目睹, 经历; wrap( up) 结束; plays down降低?(重要性) ; hin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