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9
七年级地理下册《澳大利亚》教案-新人教版澳大利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形象的标题,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课堂需消化的知识容量大,新课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所以如澳大利亚的城市、工业部门等只作简单介绍,而将重点放在独有动物的形成、探究其养羊业的分布以及矿产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弄懂。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三)重点难点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学法和教法分析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学习课件。
为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来获取地理知识。
(一)说教法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二)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它的地区和国家》第四节《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课前部分1.课程标准(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地理位置及人口分布特点;(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2.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日本》和《俄罗斯》之后学习的又一个国家。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区域地理学习应培养学生具有通过读图初步确定一个国家地理位置,范围的基本能力,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本课设计着眼整体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中统筹兼顾教育的诸目标。
将传知、育能和育德有机结合起来。
本课的选材、课件制作、教法选择、课堂检测等过程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出发点,通过师生、媒体的相互作用,以多种手段(多功能“位置”系列图象与精美的景观图相配合,形象比喻与知识的识记配合等)抓住关键(地理位置),突出重点(经济、环境与人口分布等),突破难点(人口分布及其成因、特有动物)。
运用巴班斯基所倡导的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检查效果的方法”,发挥多媒体电脑优势。
该课知识面覆盖大,图片资料活动多,教学中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模拟旅游模式,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构建一种诗意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体现了“全员参与,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求异创新”的特点。
本课自始至终,几乎所有地理事物认识、特征规律的总结,都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通过读图、再发现,通过讨论,再研究等主动积极的学习而获得的。
本课知识体系共四部分。
(1)古老的大陆:通过读图、看图、析图分析本国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归纳本国地广人稀的特点,创设小动物自我介绍情景,启发引导探究古老动物原因。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通过图片配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入本国四大农牧业区和气候的关系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的情感目标的教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区域极具完整性,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教材在编排上主要是突出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并在教材中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内容,旨在通过这种形式引起学生对某些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这种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设计思想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围绕教材中两个形象的标题“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
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用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新课题的要求。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渗透一下学法:①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小组探究学习,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
不过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善于思考的天性,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活动和资料,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方法,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情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利用资料说明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对照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地形特点。
②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生物,运用地图和图片分析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③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对养羊业发展的影响,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发展现状。
④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澳大利亚采矿业发展现状。
找出澳大利亚冶金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的养羊业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三、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特有生物的古老性及其原因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综合、导游解说等方法。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1 快乐学地理旅游全世界导入语:快乐学地理,旅游全世界。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国家——澳大利亚。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67页。
[讲授新课]教师陈述:我们今天的澳大利亚之旅的第一站是游览野生动物园。
——探求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之美名的来历。
板书: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播放幻灯片4 第一站野生动物园教师提问:刚才,在视频中了解到澳大利亚有哪些动物?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近他们,了解它们。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什么动物?播放幻灯片 5-11 澳大利亚特有动植物学生活动。
学生集体识别,并请了解的同学简单介绍其特点。
1、袋鼠。
是一种古老的有袋类哺乳动物。
腹部有育儿袋,以保育幼袋鼠,是动物界的跳高跳远名将,最远能跳12米。
2、考拉。
形似小熊,憨态可掬,也是有袋类动物。
因此又叫树袋熊。
树袋熊妈妈的育儿袋袋口开口向后,幼仔从妈妈的两条后腿中探出头来,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原始树栖动物,和袋鼠一样都是古老的有袋动物种群。
课题: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课型:新授课我的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的位置、面积、人口等情况;2、东、中、西部地形的不同;3、不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4、特有动物及其存在的原因我重点学: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征我的难点:澳大利亚生物演化慢的原因我这样学:讨论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联系法精彩课堂:Ⅰ、自学知识我展示:(8分钟)通过自学,我已经知道了有关澳大利亚的下列知识点:Ⅱ、学习目标我了解。
(2分钟)Ⅲ、合作探究我快乐:(25分钟)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的动物?这些动物都有怎样的特点?什么只有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而特有的生物呢?2、为什么说澳大利亚孤立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就会有一些古老的生物呢?(结合P78活动1、完成)3、.读图8.34,①在图中找到澳大利亚;②找出它周围的大洲和大洋;③概括它的位置。
④领土组成4、读图8.37完成:P81活动15、读图8.33和8.38完成P81活动2Ⅳ、我能掌握我总结:(15分钟)一、自我检测:1.有关墨累河的叙述,错误的是()A.源于大分水岭向东注入太平洋B.是全国最大的河流C.流经中部平原D.源于大分水岭,向西南注入印度洋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稠的国家B.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C.位于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D.属于北半球的国家3.下列关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6000种是其他大洲没有的B.有鸟类650种,350种是特有的C.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D.最著名的是善于游泳的袋鼠和跳远名将鸸鹋二|我来总结:我的作业:填充图册P28:一、1、2 二、。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一、导入:我们先看看两张图片:第一幅图是南半球某个国家的国徽,你们看下面的英文Australia ,就是澳大利亚。
在国徽上,有两种特有动物,左边就是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袋鼠,右边就是形体庞大的鸸鹋。
第二幅图就是悉尼歌剧院,用来演出和参观的,在澳大利亚。
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
(通过看图,吸引学生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澳大利亚的美誉;看图知道澳大利亚的珍稀动植物;分析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理解澳大利亚牧羊带的分布及地形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读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综合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培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发展养羊业的了解,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二、新授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9页,找一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
(让学生找出首都,抢答,给学生所在组加分。
)2、澳大利亚的美誉:①世界活化石博物馆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③“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让学生说出答案,加分,然后背熟,这个知识点是考点。
)让我们学习第一个美誉<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首先,我们来了解澳大利亚的位置1、位置:①海陆位置: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面隔海与亚洲相望,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②纬度位置:位于南半球,大部分在10ºS—43ºS之间,南回归线穿过大陆的中部,多属热带和亚热带。
2、范围: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769万多平方千米),世界上唯一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
(通过看图归纳这个知识点。
)3、练习:福州的小明暑假到澳大利亚旅行,去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D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讲练结合,学生回答对了给所在组加分。
)4、你认识这些动物吗?(澳大利亚国徽)这是腹部有袋,以保育幼兽的袋鼠(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这是形似鸵鸟、不能飞翔的鸸鹋(形体庞大)让我们认识更多澳大利亚的珍稀动物朋友。
第四节澳大利亚大连市第八十三中学徐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界的跳远名将——袋鼠和形体庞大的鸸鹋。
澳大利亚还有很多特有生物,如鸭嘴兽、考拉等。
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
它们虽然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成为人类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活化石。
生动物园。
教师提问:你知道澳大利亚有哪些特有生物吗?学生:袋鼠、鸭嘴兽、考拉等。
教师:这些动物长什么样,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园。
教师放VCD《澳大利亚动物》教师提问:澳大利亚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很古老。
教师提问: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试着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解释一下。
①澳大利亚大陆约在什么时候与其他大陆分离的?②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这对生物的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③实际上,长期处于孤立状态的大陆,不仅仅是澳大利亚大陆,还有南极大陆为什么澳大利亚大陆有那么多特有生物,而南极大陆却很少。
学生讨论后回答:1、6500万年前。
2、会减缓生物进化的速度。
如果这些动物又没有生存的天敌,就能够生存至今。
3、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气候寒冷环境恶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教师讲述:下面我们去墨尔本,参观牧羊场和国家羊毛博物馆。
教师出示图片:《牧羊场》教师讲授:这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牧羊场,在它旁边建有澳大利亚国家羊毛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198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这里面介绍了,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家史。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学习。
通过讨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通过创设情境,教会学生对生活有用的东西,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
(一)本节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运用旧知识和相关资料说明这些生物生存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地理现象。
4、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和工矿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5、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二)本节学习重点1,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产业的特点。
2,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3,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课前预习自学引导:如果有一天,你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群袋鼠,你会不会感到吃惊呢?看见会喂奶的鸭子你会不会感到惊奇呢?如果有种动物一生都在吃有毒的食物,你会不会难以相信呢?这些奇迹都出自一个神奇的国家,它就是澳大利亚!活动(一)结合课本P67页,完成。
1、澳大利亚有哪些古老的动物?2、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澳大利亚至今任然保留有这些古老的动物?用已经学的海陆变迁知识来解释。
活动(二)结合课本P68-69页,完成。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和最多的国家,被称为””澳大利亚由东南和西南向内陆依次为带, 带, 带.读图8.39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通过读图8.40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提示:西部和中部的南回归线附近地区不能建牧场,因为虽然这些地区具备了地形方面的优势,但却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缺少水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B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利用地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领土组成和首都位置。
2.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并说明原因。
3.知道澳大利亚著名的城市。
4.通过讨论,理解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优势。
5.通过读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矿产图等,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的理解。
设计思路围绕教材中三个非常形象的标题,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特有现象中,让学生知其然,还想知其所以然。
从动物的独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点;从发达的养羊业,引出地形、气候特点等,这种设计改变了学生学习国家的一贯结构,用解决问题的模式完成新课题的要求。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及形成原因、澳大利亚经济的特征。
教学准备大洋洲挂图、特有动物图片或录像及各种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堪培拉──政治中心;悉尼──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展示幻灯片:三大城市景观图、悉尼歌剧院图片)教师:为什么澳大利亚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呢?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提示: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自然原因。
另一方面是历史及其经济发展的原因。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地形特点:东、中、西部地形的不同。
教师:指导学生读澳大利亚地形图,根据海拔判断归纳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特征。
a.东部山地:海拔800~1 000米,主要有大分水岭;b.中部平原:海拔不足200米;c.西部低矮的高原:海拔200~1 000米。
指导学生在澳大利亚地形图上找出墨累河──澳大利亚最大河流,北艾尔湖──地势最低,澳大利亚盆地──大自流盆地。
学生:对照书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讨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的关系。
气候特点。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上澳大利亚气候图。
a.找出南回归线,看看它穿过澳大利亚的位置,说出澳大利亚在五带中的位置;b.找出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四节澳大利亚
设计理念
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目标
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
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学习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推荐相关网址或参考资料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反思。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方案一、概述1。
本课内容为初中地理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第一课时;2.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3。
《澳大利亚》是教材选编的“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中的最后一个国家,在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教材选取三大模块“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做在矿车上的国家”,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各部分内容又安排了相当数量的活动,目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起学生探究澳大利亚独特地理现象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扩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巩固学生通过教材第一章学习获得的区域分析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
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2。
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能够解释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3。
理解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优势,初步学会分析澳大利亚养羊业发达的自然条件;4.通过阅读位置图、地形图、气候图、农牧业分布图等,进一步提高读图、判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探究性学习模式,分析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的成因,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方法;2。
采用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澳大利亚畜牧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影响,总结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并通过填图记忆主要的地形区和气候分布,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三、学生特征分析1.本课是世界区域地理的一节课,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几个不同的国家,初步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判断;3.教材设计的模块特色鲜明,学生比较感兴趣,有探究学习的愿望,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式学习应该困难不大。
澳大利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澳大利亚”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个国家和地区之后的又一个区域地理的学习内容。
教材没有直接介绍澳大利亚地理特征,而是选取了几个形象的标题,如“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来突出澳大利亚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
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都隐含在形象的标题中,因而吸引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同时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空间。
就本节课的教学实际来看,课堂需消化的知识容量大,新课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较多,所以如澳大利亚的城市、工业部门等只作简单介绍,而将重点放在独有动物的形成、探究其养羊业的分布以及矿产品的分布上,其目的是突破难点,让学生真正弄懂。
2、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点,并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并简单分析说明其特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农牧业和工矿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知道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通过观察澳大利亚丰富而古老的动物物种特征,了解其进化缓慢的原因。
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学习分析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对其农业、经济等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懂得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澳大利亚利用资源与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快速发展经济。
(三)重点难点重点:1.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2.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特点。
难点:1.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2.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学法和教法分析在课前充分搜集有关“澳大利亚”的资料,采用信息技术,将搜集到的重要信息制作成学习课件。
为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图片,来获取地理知识。
(一)说教法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填写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结构体系。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二)说学法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填:填写知识机构提纲,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
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三、教学程序设计:①“袋鼠之乡”:主要内容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古老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这个内容是澳大利亚在自然环境上与其他国家最大的差别。
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物图片入手,让学生对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亚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
为了较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对此问题的探究过程,帮助学生利用大陆漂移的内容探究此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问题(具体见课件或教案),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逐步探究,从而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②“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主要介绍澳大利亚的农牧业。
具体程序如下:首先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成就,简介其牧业的发展历史,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探究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养羊业的分布,引导学生借助地图所提供的有用信息,分别探究了解澳大利亚地形、气候特征对农牧业分布特点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自然条件与农牧业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从而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有一定认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③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究地形和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容易得出结论:即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
然后简单介绍澳大利亚的三大著名城市。
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设计了 2 个活动,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查找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了解澳大利亚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即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优势)。
在完成活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四、教学效果与反思通过以上设计的活动 ,希望引起学生对澳大利亚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的探究兴趣,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并通过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读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比较和综合的方法,概括总结某种地理事物规律的能力,判读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念。
澳大利亚教学实践案例秦楼中心初中杨淑莲澳大利亚教学实践案例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内容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惟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
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区域极具完整性,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历史相对较短,经济发展脉络、文化交融过程都比较清晰。
教材归纳了五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世界分区地理,教材对澳大利亚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
【学情分析】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分国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1.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在地图上能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②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③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看澳大利亚古老生物图片,提高学习兴趣,记住主要的动物名称和生活特性。
②通过阅读地形图、气候分布图及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分析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
③读图找出人口、城市、矿产的分布,通过讨论分析出区域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2.教学重点1).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工矿业2).澳大利亚人口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3.教学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设计思路】地理新课标的宗旨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怎样才能把新的课程理念在地理课堂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营建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综合分析获取新知,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因为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澳大利亚,为创设问题情境服务,因此课前我认真备课,并依据本课三维目标及学习重难点和学生实际,从录像、网络上收集和澳大利亚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演示教学课件。
本课通过课件展示图片与视频资料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用大陆漂移说的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的原因。
通过师生探讨,认识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进而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农牧业生产与地形的关系,农牧业生产与气候的关系。
通过学生讨论探究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理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并强调虽然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工矿业都很发达,然而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已大大超过了农牧业与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的经济支柱。
通过学生分析,师生共同总结人口与城市的分布特点,并通过课件展示城市景观照片丰富教材,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二、〖课例展示〗一、特有的动物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的国旗和国徽图片,直接导入,快速的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
引导学生观察国徽上的动物,澳大利亚人在国徽上都要做上动物的标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物一定非常独特和可爱。
通过多媒体欣赏,激发求知欲,将学生带进学习情境,在视觉上对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了进一步了解。
为什么澳大利亚保存了这么多古老的动物,而且成为这个国家特有的动物呢?这些特有的动物和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特点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有对澳大利亚这个国家了解以后,才能做出评论。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澳大利亚这个国家。
二、大洋洲最大的国家展示大洋洲地图,让学生通过回忆及阅读书上内容,说出大洋洲面积、世界排名、人口数,并计算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
然后通过与英国的国旗对比,得出结论:澳大利亚是个地广人稀、通用英语的国家。
再引导学生读澳大利亚地图说出其位置特点及领土组成。
在了解大洋洲的自然地理特点后,让学生分析、解决“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这个难点问题。
这是一个用上册学过的板块构造学说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内容。
①首先通过学习,学生要明确澳大利亚有多种其他大陆所没有的古老动物,如袋鼠、鸭嘴兽、考拉、鸸鹋等,种类之多是其他大陆所无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