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散文概念
- 格式:docx
- 大小:41.83 KB
- 文档页数:18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先秦历史散文概念
篇一:先秦历史散文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中五之一”和“小(:先秦历史散文概念)九之一”,应该分别是“中,五之一”和“小,九之一”,“五之一”和“九之一”也是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2、子姑待之
姑:古是暂且;今是父亲的姐妹
3、可矣,厚将得众
厚:古是土地广大;今与“薄”相对
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姜氏)受惊,使动;“名”,名词作动词,
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本来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本来是代词,这里可以理解成活用作动词,放在能愿动词“欲”之后,义为“这样做”。
4、夫人将启之。
启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启,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动词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做弟弟
6、既而悔之
悔之,特殊动宾关系,为之而悔。动词
7、闻之,有献于公。
献,本来是动词,指献上,这里是用为名词,指献上的东西。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隧道,洞子,从“隧而相见”的行文来看,应该是用为动词,指挖隧道。
9.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指朗诵诗
文言文句式
(一)省略句:
1.省略主语
(1)生庄公及共叔段。
(2)爱共叔段,欲立之。
(3)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2.省略谓语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唯命”,是“惟命是从”的省略,这里是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1)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亟,屡次。请,动词,后面省略了一个“之”,这个“之”指代的是立共叔段这件事。
(2)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与”字后面有省略,省略了一个“之”,指的是国君之位。
(二)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这里表示被动,是没有任何标志的被动
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姜氏何厌之有?
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就是“有何
厌”的意思,)
(2)敢问何谓也?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问”字的宾语是“何谓”,何谓,所说的是指什么?
(3)君何患焉?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君患何焉”
(4)其是之谓乎?
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是”代词,“之”提宾标志“是”“其谓是乎”
七、一词多义
?1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
?c君何患焉(焉,呢,语气词)
?D盘盘焉,囷囷焉(······的样子,形容词尾)
?2)为
?
?
?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b为人所讥(介
词,被)c何辞为(句末语气词)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
?(3)诸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众,各)
?b公伐诸鄢(之于)
?c子闻诸(之乎)
?4)、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繄(yī),句首语气词,表示仅有、唯有的意思。
?(5)、敢问何谓也?
?“敢”,是一个谦词,意思是说,以我这么低的地位,不该这么大胆、冒昧地发
问。
?(6)、其谁曰不然。
?其,语气词,这里表示反问,意思是肯定。
实词
?(1)国
?A国不堪,君将若之何(国家)
?b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国都)
?(2)遗
?A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赠送)
?b养虎遗患(遗失,遗留)
?(3)厌
?A姜氏何厌之有(饱,引申为满足)
?
?
?
?b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讨厌,引申为嫌)(4)爱A爱共叔段,欲立之。(偏爱,疼爱)b不爱土地,重宝以致天下(吝啬)
兄弟至亲却最终兵戈相向,孰之过?
认为是姜氏偏私
?爱一个讨厌一个,就是有私心才导致这场战争的
?姜氏主要有以下的“罪状”:首先,是请制不成,然后请京,从祭仲的话可以看出京
的规模不符合制度
?又做共叔段的内应,为之启城门
认为是郑伯之过
?郑伯是个狡猾奸诈极度虚伪的人。是他放纵他的弟弟共叔段反叛,并把他一步步推
向深渊。从文中看出,郑国大夫屡次劝郑伯铲除他的弟弟,但郑伯却回答:“子姑待之”,他一直在等待共叔段走入自己设下的圈套,以达到铲草除根的目的。另外,郑伯表面上对共叔段将城邑收为己有,他却没什么行动。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以为是共叔段之过
?理由是他不义。从这几件事情可以看出来。第一是他擅自违背国家法规,扩大自己
的守地
?然后他“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又“收贰以为己邑”,扩大了地盘,为反叛奠定了基础。?最后“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想篡夺兄长的王位,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郑伯克段这个事件向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向东周过渡的
时候,实际上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
?礼崩乐坏
?儒家提倡: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而通过刚才的分析看到,他们之间是母子兄弟的关系,但是又是完全错位的,为母
不慈,为兄不爱,为弟不悌。西周以来的礼法规范在这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郑伯的孝顺是另有目的的
?首先,郑伯拒绝了姜氏为共叔段请的“制”这个地方,但对于共叔段因为姜氏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