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分析_李健
- 格式:pdf
- 大小:225.62 KB
- 文档页数:2
3讨论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现已成为手术主要的全身麻醉方法之一,可以有效地减轻或者消除心理源性和生理源性应激[3]。
相关研究显示,丙泊酚起效快、苏醒快、对患者的时空定向能力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较为安全,是现知的性价比较为理想的静脉麻醉药物,复合瑞芬太尼可减少单一用药的不良反应[4]。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前平均动脉压为(141.2ʃ14.1)mm Hg,血氧饱和度(96.7ʃ1.3)%,心率(71.2ʃ6.2)次/min;B组术前平均动脉压为(139.6ʃ13.2)mm Hg,血氧饱和度(96.4ʃ1.2)%,心率(70.6ʃ6.4)次/min。
A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为(129.3ʃ24.5)mm Hg,血氧饱和度(93.7ʃ3.6)%,心率(71.1ʃ16.3)次/min;B组术后平均动脉压为(119.7ʃ11.0)mm Hg,血氧饱和度(96.3ʃ1.1)%,心率(67.2ʃ5.1)次/min。
说明A组与B组均能较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
B组术后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较A组稳定,说明B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优于A组。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过程平稳,镇静、镇痛效果好,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通过本研究可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4参考文献
[1]曹艳,王小艳,杨海宁,等.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脑外科手术的临床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2):212.
[2]耿志宇,宋琳琳,许幸,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7,24(1):14.
[3]徐海洋,张晶晶,冯春生,等.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可行性[J].吉林大学学报,2007,33(4):763.
[4]苏振波,李龙云,王伟华.手控和靶控静脉注射丙泊酚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中应用的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07.
[收稿日期:2013-01-09编校:郑英善]
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李健(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广西浦北535300)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麻醉方法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小儿疝气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行高位结扎术进行治疗,甲组患儿40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乙组患儿44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
结果:乙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生命体征对比甲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乙组患儿术中用药总量明显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麻醉操作和手术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
结论:在腹腔镜下进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术中用药剂量,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儿情况进行应用治疗。
[关键词]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麻醉;安全性
小儿疝气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小儿疾病,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近些年来伴随科学技术在医疗临床中的应用,腹腔镜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目前较为广泛应用,手术常规应用全身麻醉,近期我院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获得了较好的麻醉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在2011年10月 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儿84例,其中男78例,女6例,年龄7 14岁,平均(10.5ʃ1.5)岁。
84例患儿依据疝气诊断标准均获得明确诊断,随机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障碍。
1.2麻醉方法
1.2.1单纯全身麻醉:甲组患儿40例,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法;患儿均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为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可术前给予咪达唑仑0.1mg/kg,肌内注射。
入室后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静脉滴注阿托品0.1 0.2mg/kg,顺序性静脉滴注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咪达唑仑、依托咪酯等,成功进行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丙泊酚维持麻醉。
术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1.2.2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乙组患儿44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治疗,首先常规性硬膜外麻醉穿刺置管,成功操作后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法同甲组患儿。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8.0统计软件,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乙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和生命体征对比甲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
表1对比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xʃs)
指标组别术前术中术后P值MAP(mm Hg)甲组51.5ʃ4.560.4ʃ5.464.7ʃ5.4
>0.05
乙组52.5ʃ4.162.9ʃ5.565.8ʃ5.0
HR(次/min)甲组130.9ʃ4.0150.5ʃ6.7151.5ʃ6.4
>0.05
乙组129.5ʃ5.9149.8ʃ6.9150.4ʃ6.9
注:1mm Hg=0.1333kPa
2.2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全身麻醉用药量和临床不良反应:乙组患儿术中全身麻醉用药总量芬太尼(0.15ʃ0.05)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8.5ʃ3.5)mg明显低于甲组患者(0.35ʃ0.05)m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5.5ʃ3.5)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麻醉操作和手术治疗过程中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比传统的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手术更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无明显切口疤痕等优点,所以该手术方式必将日益增多[1]。
在进行腹腔镜的手术治疗中,常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但全身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大,较容易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2]。
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4例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分别采用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生命体征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联合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时,全身麻醉药物用量显著低于单纯全身麻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麻醉操作和手术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进行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能有效地提高麻醉效果、降低术中用药剂量,安全性较高,适宜依据患儿情况进行应用治疗[3]。
4参考文献
[1]王月兰,姚尚龙,邴来英,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皮质醇与醛固酮水平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3):181.
[2]李永来,刘焕军,李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术式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376.
[3]文建国.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22(3):183.
[收稿日期:2013-01-09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