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9
基础写作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从中央电大的《基础写作》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看来试题将出得比较活同学们特别要注重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一、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
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二、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三、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料的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最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表达我们就选择什么材料。“选择”就是“取”与“舍”两个方面因为有的材料很可能没有作用甚至起反面作用因此选择、取舍很重要。所以由此看来思想依赖材料来表达而材料的选择又受制于思想是双向的。
那么哪些材料可以是用的呢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教材中说了三点要有代表性要有精神启迪效果具有可读性。
再看“思想”。“思想”就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意旨或倾向以及情感。“思想”是需要提炼的什么样的“思想”最能为阅读者所接受呢有三个要求真实、深刻、新颖这也是文本思想的提炼应达到的要求。在什么基础上进行提炼呢要掌握大量的材料还要看到材料背后深藏的本质这就需要我们要能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这道题应该同学们自己来答。怎么答呢举一篇自己的文章为例写写其思考过程、行文过程、修改过程就可以啦。五、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这类题怎么答呢
首先要说出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所体会到的思想与情感。要注意其题目题目常常是文章的眼睛与心灵。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然后分析这个思想与情感是怎样得出的呢从文章的“材料”——几个故事、议论名人名言中得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小时候与祖母一起吃饭时祖母的“谢饭”她说的那些话这让“我”对“天”有朦胧的谢意与感激但并不明确。第二个故事“我”到了国外读到爱因斯坦的故事并把他与中国的介之推联想到了一起两人虽然远隔千里、远距千年但都有一样的情怀伟大的谦虚与胸怀。
第三个材料是议论也可以说是名人名言用雨果的话点出主题“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最后点明文章的每一个材料都精心组织的没有多余的、枝蔓的东西对表达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业2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序”这一命题中的“序”主要是指什么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序”就是文本结构结构就是文本内部的组织构造也是我们平常说的“谋篇布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二、文本的结构安排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要求从而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对于能否有效地实现与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具有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或写作实践谈谈你对“结构安排要具有一定的审美效果”的理解。
答就一般写作而言结构的审美效果更多地来源于文本的形式美即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而结构的审美效果是一条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完整匀称周严缜密错综变化。我们就拿这次作业的第四题中的小说《大年初一没下雪》来分析吧。
这篇小故事写的是“我”在火车上的一段经历作者的行文很朴素很克制但恰恰是这样的笔触很好地写出了人世间那些无法避免的伤痛与悲苦命运使文章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主题很动人。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简单地交待背景“我”大年三十晚上坐火车回家冷清中遇到一对父女但无多的交谈因为“我”认为“他们”“土头土脑”不是共度寂寞的玩伴而这个冷漠的“认为”在文章结构上是一个重要的伏笔为文章最后的“我”的转变、“我”对“父女”的牵挂形成鲜明的对比非常好地突出了主题在文章的感情发展的线路上掀起了波澜。
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故事展开。“我”由于寂寞想请那对“父女”吃饭故事进行到这里并无多的进展转机发生在小女孩的提问“你看过雪吗”注意了题目中的“雪”出现了。但是“我”只是随意应付了几句这个细节的安排在后面是极有用处的。然后故事进一步发展“我”发现那个男人在偷偷地哭泣于是“我”知道了这个苦难的家庭知道了这个从来没有见过雪的小女孩因为白血病就走到生命的尽头。那个男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