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优质课教案优秀 (1)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桥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从描写老汉的词句中感悟老汉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山洪的凶猛1、一连下了几天的大雨,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到这座美丽的小山村,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这个可怕的黎明。
(播放山洪视频)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可怕的场面,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山洪的特点。
(大、猛、狂)(二)扣课后提示,领悟表达特色1、导入:同学们,课文一次次地写到山洪和暴雨,请大家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是怎样写的,才让我们有了这种可怕的感觉呢?(大屏幕出示句子)3、感受三种表达特色。
出示三个句子:(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天动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第一种表达特色:哪一种有最简短的句子?在哪儿?(像泼。
像倒。
)指导朗读(读得有力、并猛)看,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短而有力,是第一种表达特色。
在句后批注雨的力度。
第二种表达特色:由学生说;指导朗读(你觉得怎样才能把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齐读。
第三种特色:让学生自己发现。
(指名回答);找出文中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教师课件出示);你们看,“跳舞、舔、爬”,单独看,似乎很美好,很亲昵,可是在这里,一点也不美好,反而写出了洪水的——?(可怕、令人畏惧、胆战心惊)句后批注洪魔的恐怖;指导朗读。
(三)抓关键词语,对比中感受形象1、在突发的山洪面前,村民怎样?书上是怎么写的?读3----10自然段,划出关键词语。
(学生汇报找出的关键词语,并结合句子指导朗读。
)2、同样是在山洪的突发时刻,谁的表现不一样呢?(老汉)该选哪些词来表现老汉呢?也在3---10处然段中找几个关键词。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桥》教案优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五单元《桥》一课。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旨把握,以及相关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桥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旨的把握,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桥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桥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
4. 句子解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5. 课文主旨讲解: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主旨,引导学生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桥》2. 生字词3. 句子解析4. 课文结构及主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桥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文内容,围绕桥的象征意义,表述自己的观点。
2.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学的生字词造句。
答案:学生需正确运用生字词,造出通顺、合理的句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与桥相关的文章,了解桥的文化内涵,拓宽知识面。
组织一次“我心中的桥”的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桥的理解和感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感受桥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课文主旨的把握,句子深层含义的理解。
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设置和答案要求。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目标解析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桥梁”、“连接”、“跨越”等,理解桥作为连接工具的实际功能。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设计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小说紧张、危急的氛围。
2.借助鱼骨图概括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特点。
3.通过细节品味,感受和体会老汉的人物形象。
4.通过环境描写的品味,体会其表达作用。
5.能体会小说题目“桥"的深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读,揭示课题1.出示五下第二单元篇章页。
在五下第二单元,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些方法。
这个单元,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说阅读的方法。
2.出示本单元篇章页。
(1)读读篇章页上的文字,发现小说的基本特点。
交流,概括归纳两点:一是内容大多是虚构的,但又有生活的影子;二是小说具有三要素,即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一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二是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概括地说,就是学习如何阅读小说,并尝试写写小说。
3.揭示课题:桥。
指出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
简单了解作者:谈歌,当代作家。
二、初读课文,感知氛围1.分组读词。
说说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 师生逐段对读课文,以教师的朗读带节奏。
读后初步交流:这篇课文的段落,有什么特点?读起来有什么感觉?语句简短,段落也很简短,读起来有一种紧张、危急的氛围感。
三、梳理情节,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学生独立在学习单上概括梳理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交流反馈,连起来说说小说的主要内容。
3.以山形图呈现故事情节,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特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品味细节,体会人物1. 再读课文,找一找小说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圈出细节描写的关键词,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写写批注。
2.组织交流,点拨引导,体会老汉人物形象。
《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
2. 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 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老支书在危急关头为保护村民而做出的是非、判断和行动,进一步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2. 学习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等。
2.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四、教学准备:小黑及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简介背景,导入新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份资料,(配乐齐读)XX年XX月XX日凌晨,一场特大洪水袭击而来,xx镇xx小学的教师周xx为转移群众,被洪水冲走,英勇牺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突如其来的洪水是这场灾难的祸福灾民们做出了怎样的抉择?今天,我们学习《桥》这篇课文。
结合揭示课题。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自读课文,看看作者用哪些词句感动了你?再想想是什么让你流泪?用笔勾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
)(2)指名汇报交流。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老汉的形象让你感动。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一个平时默默无言的老汉却果断地站在桥头指挥群众过桥,表现是那样沉着冷静坚毅果断。
)板书: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师:用笔圈出表现老汉镇定冷静、英勇无畏的词语。
如果让你用一个关联词来概括老汉的精神品质你会用哪一个?(尽管……但……)为什么?你能用上这个关联词来表达你的理解吗?(尽管老汉平时话语不多,但到了危急时刻他却果断地站在桥头并用果敢的言行帮助乡亲们摆脱困境。
)——相机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环境的混乱让你感动。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东面、西面没有一处是安全的。
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锦集4篇)【篇一】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胜利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爆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同学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示山洪爆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同学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和令自身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四、说教法、学法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同学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同学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同学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同学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同学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桥》日期:班级:人数:教时:1执教: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2、梳理小说情节,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老支书的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3、感受小说结局的出乎意料,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内容。
2、梳理小说情节,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通过老支书的言行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制定依据:★教材分析《桥》是部编版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
《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共产党员的形象。
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黎明时分,村子里突发山洪,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着冷静、果决的指挥,将村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是课文“桥”做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生动,简短有力,极富韵味。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本课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情节设置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引导学生感受一波三折的情节中老支书的形象。
★学生分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用短语来理清小说的情节。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来感悟老支书沉着冷静、舍已为人、铁面无私和爱子心切的品质。
通过描写环境的句子,来理解环境描写有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
第一课时时间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交流方式环节常规积累交流对小说的了解指名读小说三要素(情节的四部分),小说的分类等一、导入新课二、梳理情节进入小说单元,学习第一篇小说——《桥》全文只有500多字,由于篇幅短小也叫小小说(板书:小小说)。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桥》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短句。
3.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以“桥”导入,梳理课文1导入:一座桥连接两岸,一座桥跨越天堑,一座桥甚至能带来生存的希望。
今天咱们就来读一篇以“桥”为题的小说。
(板书课题)2.学生交流:关于小说这种文体,你都知道些什么?课件出示:关于小说文体的介绍。
3.学生带着“这篇小说写了怎样的环境,又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故事”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边读边思考。
二、学习词语,朗读发现1.学习词语。
拥戴清瘦沙哑揪出咆哮呻吟狞笑放肆势不可当(1)指名读词语。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描写老支书,第二组词语描写洪水。
(3)在第二组词语前面加上“洪水”,学生再读词语,感受洪水的威力。
洪水咆哮洪水呻吟洪水狞笑洪水放肆洪水势不可当(4)学生练写“咆哮”“呻吟”,注意“吟”的写法,再选择课后生字表中自己觉得难写的字写一写。
2.读准多音字。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竟没.人再喊。
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了回来。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三、梳理课文,感知文意1.小组合作:用关键词填写这篇小说的信息卡。
2.反馈交流。
小说《桥》信息卡环境:暴雨、山洪人物:老支书、村民、小伙子、老太太情节:山洪逼近→疏导过桥→桥塌人逝→祭奠亲人四、聚焦环境,感受“桥”之险1.学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认真练读。
2.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第四单元第13课桥【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沙哑、呻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优翼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8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桥有看得见的,如木桥、石桥;也有看不见的,如心灵的桥、生命的桥、友谊的桥。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将会是一座怎样的桥呢?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自学课文,要求:(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交流)(黎明时分,当洪水袭来时,老汉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牺牲了。
)2.根据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梳理课文结构。
(第1~6自然段:山洪逼近;第7~13自然段:疏导撤离;第14~23自然段:桥塌殉职;第24~27自然段:祭奠亲人)三、深入学习,感受洪水的狂野1.洪水来了,洪水要摧毁这座让村民安全逃生的桥,老汉为了村民,舍生忘死,这座桥见证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谈话交流:(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①仔细分析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像泼。
像倒。
”两个字就是一句话。
②平时我们写作,都要求把句子写具体。
那么,如果让你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像泼。
像倒”,可以怎么说?用一个句子又怎么说呢?③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把句子写具体呢?(突出当时情况危急)(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①自由朗读这句话,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洪水来势凶猛)②思考:“势不可当”是什么意思?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洪水的来势凶猛?(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桥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怀、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教学准备
写好重点语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
【出示图片】从这组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在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总是显得那么卑微,那么渺小,然而正是卑微、渺小的我们,在生死关头却总会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人公正
是通过沉着冷静的指挥以及坚定的信仰挽救了全村人的生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桥》。
板书:桥
2、质疑课题:
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现在,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束尝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
2、检查字词和课文朗读情况。
3、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感受险情: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可怕的一幕。
请大家再读课文1—6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洪水和大雨的句子,仔细揣摩、用心体会,一会我们一起来交流讨论。
2、汇报交流谈体会,感情朗读促感悟: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
抓住“像泼”、“像倒”谈感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
A.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B.比较“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C.指导读出洪水的凶猛。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
A:“跳舞”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B:指导朗读。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A:读着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朗读: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出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3、感受人们的紧张: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咆哮的山洪马上就要来了,村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
此时的村民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生接(逃跑)。
(2)逃生的村民又是怎样的反应?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描写。
用文中的词语来告诉老师。
(3)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员,现在你会有怎样的心情?用一个成语来表示。
四、体会老汉精神:
1、想想,如果一百多号人同时拥上窄窄的木桥,会有说明后果?
2、是啊,如果大家一起拥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在这危急
的时刻,是谁站出来,力挽狂澜呢?
板书:老汉
3、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7—23自然段,在文中寻找答案。
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这个人物。
4、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红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A:山给你什么感觉?
B:作者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C:指导朗读。
(2)是的,当灾难来临,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这样的老汉确实值得村民的——生接(拥戴)。
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了,他还要求所有的党员【出示:“桥窄!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短短的三句话,十五个字,文字简洁,却极具震撼力。
这三个感叹句中,哪一个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是的,这句话足以感动所有人,齐读一遍这个感叹句。
(3)很快,村民开始有次序的转移了,突然,老汉从队伍里揪出来一个小伙子,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的像只豹子”
A:此时,老汉是什么心情?
B: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C:朗读指导。
(4)队伍已经站好了,被揪出来的小伙子将会站到队伍的什么地方?
读完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
生齐接——儿子。
儿子,这是一个多么充满温馨充满血缘的字眼啊!人都说血浓于水,可是在生死关头,老汉是怎样对儿子说的?怎样对儿子做的?
生齐读句子。
排到后面去!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
可是,这个小伙子是老汉的亲生儿子啊,此时,你油然而生的是什么?
这不徇私情,无私无畏的老汉确实值得村民真心拥戴,他确实是一座山。
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
板书:不徇私情
无私奉献
大局观
(5)其实,老汉也是凡人,他也是血肉之躯,他真的就无视这份亲情吗?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去触摸那份可歌可泣的父子情。
【再读课文18—20】
从这一部分,你们读懂了什么?
是的,他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份爱被排在了爱人民的大爱之后。
老汉的言行感动了我们,却并没有感动无情的洪水,悲剧还是发生了。
指名读21—22段。
同学们,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他想让孩子好好活着,可桥却塌了,老汉似乎想喊些什么?他会喊些什么呢?
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心里充满了愧疚,他会怎么想呢?
也许他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却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铿锵的誓言,对的起他所忠诚的——党
板书:党
五、升华感情:
其实,老汉只是无数共产党员中,平凡的一员。
{出示优秀党员资料}。
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水做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父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来,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文,让我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的结尾部分。
祭奠时,老太太会在坟前说些什么呢?
此时此刻,假如你就在老支书的坟前,你又想怎么赞颂这位
老共产党员呢?大家想一想,把它写下来,最好用上“桥”这个字。
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齐读《一座山》。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可以上网查阅更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