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2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本次九年级历史考试内容和形式充分体现了历史教学大纲的要求,难易程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广,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特别是对历史课程目标和中考考点的考查。知识点多、面广、容量大,综合性强,能够考出学生对这一段时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就这次试卷作如下分析:
一、学生成绩分析
根据九年级八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总平均分数为 86.57 分,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选择题的正确率高于材料分析题,但是选择题从总体的情况来看,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巩固。材料分析题学生出现了很多的丢分,说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情况如下:本次期末检测(九年级八个班前30名),最高分 98.5分,及格率 96.75 %,优秀率 23.33. %,成绩基本可以,总体情况如下:
(一)试卷结构历史考试时间60 分钟,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5个,50分,非选择题四个,50分,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题为选择题,共50分。学生的得分平均在42分左右。从本次出题的类型来看,符合初中历史教学大纲说明的要求,并且与当今社会时事联系起来结合实际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有第5题,出错原因学生审题不清。本题考察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属于他的表现的是什么,选项中分别给出了原因,影响,表现,学生分不清楚导致出错率较高。
第9题结束宋代分裂割据形成统一的朝代是,学生在隋朝和元朝之间徘徊,属于基本知识不扎实。
第23题是一道认真阅读题意就可以回答的问题,学生读题不清楚,导致在A和B两个选项中出错率较高。
其他题目出错率较低,总而言之,本次选择题比较简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第26题考察的中国古代史中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经济科技,考查面比较广泛,但考的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得分率较高。
第27题考查的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内容比较简单,只要把基础知识夯实,这道题应该就没有问题。
第28题考察的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分别考查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美外交,出错率较高的是第2小题,学生没有分析出考查内容,出错率较高。
四、教学中的得与失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中同科老师加强了集体教研和备课活动,弥补了同科教师在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之处。
2、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自主互助小组”课堂教学,上课过程中突出了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为主的小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3、大部分学生对课标要求的知识点掌握比较牢固,基础知识比较好,教师平时教学很努力,基础教学把握的比较准。
存在问题的主要有(1)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习惯死记硬背,熟记知识要点,而缺乏对知识内涵的理解;(2)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仍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欠缺,对一些基本功和基本常识重视不够。(3)对于一系列的相同问题缺乏总结和归纳。(4)学生对于本学科答题技巧还有待于进一步学习。
五、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水平测试,我做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4、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5、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与转化工作,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总之,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课程改革,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让我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